第八讲_血管生理学
血管生理学
Lecture notes心肌细胞跨膜电活动【摘要】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是K+平衡电位、少量Na+内流及生电性Na+-K+泵活动的综合反映。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共五个时期。
0期形成机制:Na+通道开放和Na+内流;1期机制:Na+通道失活,一过性K+外流;2期机制:电压门控L 型钙通道激活引起Ca2+缓慢持久内流,同时K+外流;3期机制:钙通道失活关闭,K+迅速外流。
4期机制:Na+-K+泵、Na+-Ca2+交换和Ca2+泵,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0、1、2、3期的离子机制与心室肌细胞相似,但在4期,表现为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随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If)所引起。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3、4共三个时期,无明显的1期和2期,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于浦肯野细胞;窦房结细胞的0期去极化是L型Ca2+通道激活、Ca2+内流引起的;随后钾通道开放、K+外流引起3期;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主要是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心房和心室不停地进行有顺序的、协调的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是心脏实现泵血功能、推动血液循环的必要条件,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则是触发心肌收缩和泵血的动因。
根据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的区别,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不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主要执行收缩功能,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其中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之外,还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故称为自律细胞,但它们含肌原纤维甚少(或完全缺乏),基本无收缩能力;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播兴奋,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不同类型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不仅在幅度和持续时间上各不相同,形成的离子基础也有一定的差别,这是不同类别心肌细胞在心脏整体活动过程中起着不同作用的基本原因。
人体血管生理学
人体血管生理学一、血管分类及其功能特点血管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三者共同协作发挥功能,运输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并同时将代谢废物运出。
动、静脉管壁一般可分为三层:内膜、中膜和外膜。
其中,内膜由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和内皮下层构成。
内皮细胞不仅具有内分泌功能,还可以为血液流动提供光滑表面的同时构成通透性的屏障。
中膜主要由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 、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组成,其组成比例和厚度因血管种类的不同而异。
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可调控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
外膜是包裹在血管外层的疏松结缔组织,除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以外,还含有多种细胞。
(一)血管的分类根据组织学结构不同,血管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
在生理学上,通常根据其不同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1.弹性贮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最大的分支,其管壁较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弹性和可扩张性。
当心室收缩射血时,一部分血液流向外周,另一部分则暂时储存在大动脉中,使其管壁扩张。
而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回缩推动射血期多容纳的血液继续流向外周,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心室的间断射血转化为血管中血液的连续流动。
2.分配血管主要指中动脉,其为弹性贮器血管以后至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血管。
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的功能主要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器官组织。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其管径较细,故对血流的阻力较大,管壁含有丰富的血管平滑肌,通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它们的舒缩活动可明显改变血管口径,从而调节血流阻力及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对动脉血压的维持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系统课件-血管生理学
静脉回流中的重要作用。
3
肌肉泵和吸气
了解肌肉泵如何帮助推动静脉血液回流, 以及吸气对静脉回流的影响。
体位和心脏泵
深入研究体位和心脏泵对静脉回流的影 响,了解身体活动和心脏收缩如何促进 静脉血液回流。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微循环的组成部分,包括毛细血管、血浆和细胞。探索微循环在物质交 换、营养输送和废物清除中的重要作用。
血流的流体力学特性
深入研究血流流体力学特性,包括血泵、阻力和压力改变。探索血液在心血 管系统中的流动规律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血管通透性的调节
了解血管通透性的调节机制,包括血管壁的结构和内皮细胞的功能。探索血 管通透性在炎症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与代谢
探索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包括抗凝血、抗血小板、调节血管张力等。了解 内皮细胞在代谢调节和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血管自主神经调节了解血管自 主神经调节的重要性,探索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血 管收缩和扩张的影响。了解自 主神经调节在血压和血流调节 中的作用。
血管炎症反应与疾病深入研究血管炎症反 应的机制,了解血管炎症疾病的发展和临 床表现。探索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药理学介绍:常用心血管药物 的作用机制
心血管系统课件——血管 生理学
本课件将带你深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关键知识—血管生理学。掌握血管结 构、功能及调节机制,了解血管炎症与心血管疾病,并发现血管生理学在临 床中的重要意义。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探索血管的结构如何与其功能相互关联,了解血管壁组织、内膜、中膜和外 膜。探索血管壁的适应性改变和血管壁中的平滑肌细胞。
血管的分类
动脉
探索动脉的特点、结构和功 能。
静脉
生理学:血管生理
生理学: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不论体循环或肺循环,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从生理功能上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这些血管的管壁坚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
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扩张,容积增大。
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另一部分则被贮存在大动脉内。
主动脉瓣关闭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
大动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贮器作用。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径小,对血流的阻力大,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微动脉的管壁富含平滑肌,后者的舒缩活动可使血管口径发生明显变化,从而改变对血流的阻力和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毛细血管前括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它的收缩或舒张可控制毛细血管的关闭或开放,因此可决定某一时间内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5.交换血管指真毛细血管。
其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一薄层基膜,故通透性很高,成为血管内血液和血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指微静脉。
微静脉因管径小,对血流也产生一定的阻力。
它们的舒缩可影响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从而改变毛细血管压和体液在血管内和组织间隙内的分配情况。
7.容量血管静脉和相应的动脉比较,数量较多,口径较粗,管壁较薄,故其容量较大,而且可扩张性较大,即较小的压力变化就可使容积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安静状态下,循环血量的60%-70%容纳在静脉中。
生理学-血管生理
淋巴回流
毛细淋巴管起始端:盲端,单向活瓣,较大缝隙。 2-4 L/d
生理意义: 回收蛋白质 运输脂肪 调节体液平衡 防御免疫作用
静脉血压
1.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强。
正常值:0.4~1.2kPa(4~12cmH2O)
中心静脉压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 回流速度影响 2.外周静脉压: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血流速度
血流量(blood flow )——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 截面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 (L/min or ml/min )。 Q = —P1—-P2 R
血流速度 —— 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的总截面积成反比。)
(适用于层流)
2、层流和湍流
层流(laminar flow)——
液体中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与血管的长轴相平行;
且血管轴心处的流速最快,越靠近管壁,流速越慢
(轴流现象)
(在小血管较明显)
湍流(turbulent flow)—— 血液流速加快到一定程度时,血液中各个质点
的流动方向不一致,产生旋涡。
动脉血压
注意:心率基本正常
动脉脉搏
定义
随着心脏的舒缩,大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 动,这种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管壁起伏搏动,称之 为动脉脉搏。
波形 上升支与搏出量、 外阻、射血速度有关 下降支与外阻有关 传播速度与动脉弹性有关
动脉脉搏的波形(视描记的方法和部位不同而异)
一般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1)上升支: 影响上升支的斜率和速度因素:
1.动脉血压的定义 2.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 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本节重点)
血管生理-精品医学课件
2.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脏收缩力量
左心衰、右心衰的不同表现 (3)体位改变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静脉泵) (5)呼吸运动:呼吸泵
五、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定义: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生理意义
*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控制流经组织的血流量 *影响全身或局部体液的分布
定义: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 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单位:帕 Pa,牛顿/米2 1kPa=7.5mmHg;1mmHg=0.133kPa
1 mmHg =1.36 cm H2O
三、顺应性(compliance)和可扩张性(distensibility)
C=ΔV/ΔP D= ΔV/V0
ΔP
C=D×Vo
(一)微循环的组成
(1) 微动脉(arteriole)
管壁有完整的平滑肌层
毛
控制微循环血流的“总闸门”
细
血
(2) 后微动脉(metarteriole)
管 前
管壁有平滑肌
阻 力
微循环血量调节的一个“分闸门”
血 管
(3)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对代谢物敏感,是微循环的又一“分闸门”
Distribution of blood in the body at rest.
The overall blood flow in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is identical to the cardiac output.
(三) 血压 (blood pressure)
2.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 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截面积 成反比
8.血管生理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真毛细血管起始部,有平滑肌环绕,作用是控制 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前阻力血管( 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 小动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都能改变毛细 血管的血流阻力,其舒、缩活动可改变所灌流的器 官、组织的血流量
(三)血压 blood pressure (BP)
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 单位Pa(牛顿/米2,N/m2) 1mmHg =133Pa =0.133kPa
1.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 systolic pressure 收缩期BP的最高值 100~120mmHg 13.3~16.0kPa 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 舒张末血压最低值
血管生理
血管平滑肌去分化参与多种血管损伤性疾病
分泌表型
炎症表型 成骨样表型
收缩表型
分化
去分化
(收缩表型) (失去收缩表型)
收缩 -SMA, Calponin,SM22-, SM-MHC
迁移 增殖 凋亡
7
Owens et al. Annu Rev Physiol. 2012;74:13-40.
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 2004, 16:558–564
Matrix Protein-A Dynamic Entity
23 MMP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13 ADAMs (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19 ADAMTSs (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生理学PPT:血管生理
↓
↓
血流速↑
SP↑(明显)
↓
心舒末期A血量↑(不明显)→ DP↑(不明显)
(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管壁侧压力↑
↓
↓
回心血量↓
DP↑(明显)
↓
搏出量↓→SP↑(不明显)
(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
↓
心缩期血流速↑ ↓
管壁侧压力↑ ↓
SP↑(不明显)
DP↑(明显)
②高低取决:射血力、V回流速和量
与射血力呈负相关;
与V回流速和量呈正相关。
⑶意义:①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 ②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标
(如CVP低,常提示输液的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与动脉血压变化的意义
-----------------------------------------------------
中心V压 动脉血压
3.形成机制
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 闭合的血流环路
决定因素:心室射血对血流产生的动力; 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
生的阻力.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
↓ 射血入主A + 外周阻力
↓ 推血(1/3)流动 + 大A扩张(2/3)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 ↓
大A回弹 (势能释放)
推血继续流动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
的大小
脉搏实质是随心室缩舒所形成的大A压力波, 沿血管壁传布的能量表现,非血液流到所摸A对A壁 的冲击波动。
四.静脉血压与血流 (一)静脉血压
1.分类:
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压。当心脏 射 血功能降低,静脉回流降低时,血液将留 滞在外周静脉,静脉压升高。
血管生理 PPT课件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二)血压(blood pressure)
1. 定义: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 的侧压力,即压强。 2. 单位:常用千帕(kPa)表示,也可以用 mmHg表示。1mmHg=0.133kPa 其中大静脉的血压较低,常以cmH2O为 单位。1.36cmH2O= 1mmHg
三、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和影 响因素(重点)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重点) 1) SV:SBP的高低反映SV的大小。 2) HR:对DBP的影响相对较大。 3) PR:DBP的高低反映PR的大小。 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5)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四、脉搏
1.定义: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收缩和舒 张引起动脉扩张和回缩,这种有节律的动 脉搏动,称为~。 2.脉搏的强弱与CO、动脉的可扩张性和PR 有密切关系,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 要指标。 3.脉搏的波形(了解)
七、组织液的生成
(body fluid and its distribution)
2.组织液生成 压与回流压之 差称为有效滤 过压(EFP)。
七、组织液的生成
(body fluid and its distribution)
EFP=(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1) 收缩压(SBP): 100~120mmHg 2) 舒张压(DBP): 60~80mmHg 3) 脉压 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 4) 平均动脉压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三、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和影 响因素(重点)
3.动脉血压的形成
基本因素: 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 压充盈 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 大动脉弹性 1) 外周阻力:主指小动 脉和微动脉对血流 的阻力。 2) 大动脉弹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位置时正常人体不同部位血压示意图
在各段血管中血压降落的幅度与该段血管对血流阻力的大
小成正比
Year 1979年
Organizations WHO
Criterion 收缩压(SP)≥160mmHg或舒张压 (DP)≥95mmHg SP≥140mmHg和(或) DP≥90mmHg 参考《2 0 0 3 年 W H O / I S H高血 压处理指南》 完成 了《中国高血压 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 SP在120~139mmHg之间或DP在 80~89mmHg之间,将被视为高血 压前期(prehypertensive)
压力(mmHg)
(七)血管张力与动脉跨壁压以及血管半径的关系可用 Laplace定律表示 Laplace定律定义为,压力(P)的变化与张力(T)和管 腔的半经(R)有关。 T P= ———— R 动脉跨壁压不变时,血管的半径和液体的容量因张 力变化而变化; 张力增加,流量就会减少; 张力降低,血管则开放,血流增加。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and constricting factors. Various blood- and platelet-derived substances can activate specific receptors (orange circles) on the endothelial membrane to release relaxing factors such as nitric oxide (NO), prostacyclin (PGI2), and an 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 (EDHF). Contracting factors also are released, such as endothelin (ET-1), angiotensin (A II), and thromboxane A2 (TXA2), as well as prostaglandin H2 (PGH2). ACE =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5-HT = serotonin; Bk = bradykinin; ECE = endothelin-converting enzyme; L-Arg = l-arginine; NOS = nitric oxide synthase; O2? = superoxide; TGFβ1 =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Thr = thrombin.
上升支
下降支 降中峡
正常及病理情况下的主动脉脉搏图
四、静脉系统是血液回流心脏的通道和血液贮存库 (一)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可 反映血容量的多少与心脏射血能力的强弱
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O。 动脉血压低,且中心静脉压低于正常,同时伴有周围 血管收缩的表现时,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可以补充 血容量; 动脉血压低,而中心静脉压高于正常,则提示心功能 不佳、排血障碍、静脉淤血或循环血量过多等。
2
(二)血管壁中的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具有内分泌功 能 1. 血管内皮细胞 (1)舒血管活性物质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 血管内皮细胞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 ) 肾上腺髓质素(adrenal medulla,ADM ) 前列环素(prostacyclin)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 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 甲 状 旁 腺 素 相 关 肽 ( 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eptide, PTHrP)
(P1 P2 ) Q R
Q代表血流量,P1-P2代表血管两端压力差,R代表血流阻力
结合泊肃叶定律,可得到计算血流阻力的公式:
8 η L R π r4
R代表血流阻力,η代表血液黏滞度,L为血管长度,r为血管半径
(三)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细胞比容越大,黏滞度越高
3
(2)缩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素(endothelin) 血管紧张素II (angiotonin II ) 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 TXA2) 前列腺素H2(prostaglandin H2, PGH2) 超氧阴离子(puperoxide anion) 2.平滑肌细胞 肾素(renin) 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GT)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 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 激肽原(kininogen)
心率(HR)的改变对舒张压的影响较收缩压更显著 HR 心舒期缩短 心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量 心舒末期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量 DP 随后SP ,但不如DP 明显,故PP
,
HR HR
DP DP
,SP主,舒张压可反映外周阻 力的大小
外周阻力 心舒期内流向外周血量 心舒末期贮存 在大动脉中的血量 DP ;随后SP ,但增加不如 DP明显 PP
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DP ) 脉压(pulse pressure,PP)
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关系
动脉血压存在着个体、年龄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 ,血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层流(laminar flow)和湍流(turbulent flow)
VDρ Re η
通常当Re数超过2 000 就可发生湍流
V为血液的平均流速(cm/s),D代表管腔直径 (cm),ρ为血液密度(g/cm3),η代表血液黏滞 度(泊)。Re为无量纲数
Q
(P1 P2 ) R
(二)血流阻力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血流量 成反比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可使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 的波动幅度减小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使心室收缩期贮存势能 弹性贮器作用 DP ,SP PP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的改变可影响动脉血压
正常情况下,对BP影响不大 失血时 循环血量 充盈压 BP 休克时,毛细血管静脉大量开放 血管系统容量 充盈压 BP
血流的切率(shear rate): 切率增高时黏滞度降低
在小血管中血液的黏滞度会降低,进而降低血流阻力 温度降低时血液的黏滞度升高
(四)血管的可扩张性(distensibility)与血管顺应性成正 比,与血管原有容积成反比 容积增量 血管的可扩张性= ————————— 压力增量×原有容积
(二)重力对静脉压有较大的影响
人在直立时比卧位时多容 纳大约500ml血液,将导 致: 静脉血液回流减少
中心静脉压降低
搏出量与心输出量减少 收缩压降低。
直立体位对不同部位静脉血压的影响(mm表示mmHg)
(三)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 中心静脉压之差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较小 微静脉舒缩活动和跨壁压影响静脉的阻力
(六)动脉和静脉中血流量与血压的关系符合容积压力 曲线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容积(ml) 容积压力曲线 动脉 静脉
由图可以推理较短时间内静脉输入500ml的液体几乎 不会影响正常人体的循环功能
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 心室收缩射血为血压形成提供能量 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使血流减慢及血压升高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可减小动脉血压的波动幅
度
主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示意图
2 .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听诊法间接测量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3.动脉血压可用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等数 值表示,并在一定范围内正常波动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收缩力 体位改变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四) 右心房的血压波动可逆行传播到大静脉产生静脉脉 搏
在正常情况下,静脉脉搏并不明显; 心力衰竭时,静脉压升高,颈部可见到静脉搏动。
血管的可扩张性(distensibility)可用单位压力改变时 引起的容积增加值占原有容积的百分比表示,静脉的 可扩张性为动脉的8倍
(五)血管的顺应性可用单位压力改变时引起的容积变 化量表示
容积增量 血管的顺应性= ———————— (compliance) 压力增量
静脉的可扩张性为动脉的8倍,并且血容量为动脉的3 倍,因此外周静脉的顺应性是同级的动脉的24倍。
三、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两个基本前提并受多种 因素影响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四个主要因素,其中两个为基 本前提
血管系统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前提条件)
四个主要因素
心室收缩射血 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
(必要条件 )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1.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的形成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SP
搏出量
DP
PP
心率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 的弹性贮器作用
循环系统充盈程 度
(三)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动脉脉搏是由左心室射血引起,在主动脉的顺应性及外周 阻力作用下形成的 动脉脉搏的波形可分为上升支和下降支,降中峡可反映外 周阻力的大小和主动脉瓣的功能状态 大动脉的脉搏波可沿动脉管壁很快传播至小动脉 传播速度主要与动脉管壁的顺应性有关,顺应性越大,传 播速度越慢
二、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 (一)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的横截面积成 反比 泊肃叶定律(Poiseuille’s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