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条形基础构造要求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筏基与箱基
1、用于高层建筑,执行高层建筑箱筏技术规范。 2、承载力验算:
地基计算抗震区执行抗震规范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n 2)高层建筑箱基、筏基深度较大,应将地基 回弹再压缩变形考虑在内。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3)横向整体倾斜允许沉降和整体倾斜值,根 据建筑使用要求,及对相邻建筑造成影响按 地区经验确定,但横向整体倾斜的计算值
•接近弹性解
粘性土地
•马鞍 型 •倒钟 型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基础相对地基刚度影响
基础相对地 基的刚度越强, 沉降越均匀,但 内力增大。
局部软硬变 化时,采用连续 基础。当地基为 岩石或压缩性很 低的土层时,优 先考虑采用扩展 基础。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地基非均质的影响
同样荷载在不同地基上,情况不同。 荷载分布不同,地基相同,情况不同
1)作用集中力p时,距作用点r的表面沉降s为
2)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矩形角点沉降为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n 即对于整个基础
•柔度矩阵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优点: 1)能扩散应力和变形,可以反应临近荷载
的影响。 2)扩散能力超过地基实际情况。 3)计算沉降量和地表的沉降范围较实测大。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构造要求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2、内力计算 1)简化计算法
a.条带法:假定受荷载后基底保持平面 b.倒楼盖法:将地基上筏板简化为倒置楼盖,筏板被
基础梁分割为不同条件下的双向板和单向板。
2)弹性地基板法
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
地下室设计施工应注意问题
1、补偿性设计概念 把建筑基础,地下部分做成中空、封闭 的形式,被挖取的土重就可以补偿上部 结构部分或全部重量。按照上述原理进 行的地基基础设计,可称为补偿性基础。
柱下条基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柱下条基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总结]柱下条基主要用于柱距较小的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可以单向设置也可以布置成十字型的。
单向设置一般沿房屋的纵向柱列布置,这是因为房屋纵向柱列跨数多、跨距小的缘故,也是因为沉陷挠曲主要发生在纵向。
柱下条基的构造1.基础梁肋高h一般取1/8-1/4的柱距,荷载较大的部位取上限左右,次要位置取下限左右。
由于近柱旁剪力较大,可局部增加梁高!2.翼板厚不宜小于200mm,小于250mm做成等厚,大于250mm做成斜坡,坡度小于等于1:33.端部向外伸1/3-1/4边跨跨距,目的:降低第一跨弯矩,减少配筋,同时也可以调整基础形心。
4.梁底面,顶面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15%,且梁跨中截面受压区的配筋面积不宜大于受拉主筋的面积。
受力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梁底和梁顶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其面积不得少于纵向受力筋的1/3。
这是为考虑基础整体弯曲造成的影响。
5.柱下条基可能承受扭矩,故箍筋做成封闭的。
箍筋直径不小于8mm,梁宽b<350mm时用2支箍;350mm<b<800mm时用4支箍;b>800mm6支箍。
梁跨中0.4倍的跨长范围箍筋间距可以适当放大;腰筋直径不小于10mm。
6.翼缘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100-200mm,翼缘板下的地基土有可能与翼缘板脱离时,应在翼缘板上部设置受力钢筋。
7.基础梁肋宽应稍大于墙宽或柱宽。
8.混凝土不低于c20。
柱下条基内力计算方法1.简化方法采用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的假设。
用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
这种方法仅能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适用条件:柱距相差不大、柱荷载比较均匀、基础对地基相对刚度较大、能忽略柱间不均匀沉降等的情况。
2.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能考虑地基和基础件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
需选择合适的地基模型,常用的有温克尔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等。
3.考虑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法较精确,不利于手算。
地基第3章柱下条形基础
pk
Fk Gk bL
fa
偏心受压
pk max pk min
Fk Gk bL
1
6e L
pk fa pk max 1.2 f a
F1
F2
F3
F4
M1 M2
M3
M4
a1
xc
a
a2
L
计算步骤:
基础计算简图
(1) 求荷载合力重心位置
(2)
合力作用点距Fl的距离为 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悬臂尺寸
b
h250
2. 肋梁: 高度H:由计算确定,一般宜为柱距的1/4~1/8 宽度b1:应比度宜为第一跨距的1/4。
4. 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 基础梁顶面和底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箍筋
由计算确定。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 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
第三章 柱下条形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1. 适用: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 2. 目的:减小地基压应力,调整不均匀沉降。 3. 单向条形基础:把一个方向的单列柱基连在一起。 4. 双向条形基础:又称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5. 柱下条基设计 横向:翼板 抗剪、抗弯 纵向:基础梁 抗剪、抗弯
对于轴心受压情况分段内 力方程为
ai xi ai1
M(xi )
1 2
p
j
x
2 i
Fi ( xi
ai )
静力平衡法计算简图
V ( xi ) p j xi Fi
2.倒梁法 基本思路:以柱脚为固定铰支座,以基底净反力
地基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a.计算各柱脚的不平衡力
R i=FiR i
b.将各支座的不平衡力均匀分布在相邻两跨的各1/3
跨度范围内,悬挑部分取全长。
对边跨支座
q1
l0
R1
l1
3
对中间支座
qi
l i1
Ri
3
li
3
q1
qi-1
qi
qi+1
l0 l1/3 l1/3 li-1/3 li-1/3 li/3 li/3 li+1
l0
l1
b
h250
2. 肋梁: 高度H:由计算确定,一般宜为柱距的1/4~1/8 宽度b1:应比该方向的柱截面稍大
3. 条基两端外伸长度 外伸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1/4。
4. 基础梁顶面和底面的纵向受力钢筋 由计算确定。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
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 5. 基础梁的纵向构造钢筋与拉筋
当肋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应在肋梁的两 侧加配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的面积不应少于腹板截 面面积的0.1%,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连接,拉筋直 径与箍筋相同,间距500~700mm,一般为两倍的箍 筋间距。 6. 翼板的钢筋
横向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其直径不应小于 10mm,间距100~200mm。
基础梁的总长度L
L=2(xc+ a1)
从右边柱轴线的外伸长度a2 a2=L a al
(3) 按地基承载力计算所需的条形基础底面积A, 进而 确定底板宽度b。
二、翼板的计算 1.地基净反力计算 基底沿宽度b方向的地基净反力
p j max p j min
F bL
1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1. 引言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工程设计方案,特别适用于建筑物的大型柱子。
本文将详细介绍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设计和施工过程。
2. 基础设计2.1 地基勘查在进行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地基勘查。
地基勘查内容包括土层性质、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等。
根据地基勘查的结果来确定设计参数。
2.2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形式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一般由基座、筏板、加劲梁和防护层组成。
基座承担着柱子的重量,筏板将荷载均匀分散到地基上,加劲梁用于加强整个基础的刚度,防护层用于防止基础受到水和腐蚀。
2.3 基础尺寸和钢筋布置设计基础尺寸的确定依赖于柱子的荷载和地基的承载力。
根据结构和地基的要求,确定基座、筏板和加劲梁的尺寸。
钢筋的布置应满足设计用荷要求和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3. 施工过程3.1 基础土方开挖根据基础尺寸,进行基础的土方开挖。
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并清除土方中的可燃物和可腐蚀物。
3.2 基础基座和筏板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基础基座和筏板。
首先铺设基座,再施工筏板,保证其水平和完整性。
3.3 加劲梁和钢筋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加劲梁和钢筋。
加劲梁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3.4 混凝土浇筑在所有的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充实性,同时控制浇注的速度和温度。
4. 扩展内容1. 本所涉及附件如下:- 基础设计图纸- 地基勘查报告- 施工图纸- 混凝土质检报告2. 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地基勘查:对建筑地基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一种地基工程设计方案,适用于大型柱子的基础构造形式。
- 加劲梁:用于加强基础刚度的一种构件。
建筑结构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建筑结构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作者:常亮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2期摘要:条形基础的设计包括基础底面宽度的缺点、基础长度的缺点、基础高度及配筋的计算,并要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
关键词:建筑;结构;柱下;条形基础;构造要求柱下条形基础是由一个方向延伸的基础梁或由两个方向的交叉基础梁所组成,框架柱下条形基础可以沿柱列单向平行配置,也可以双向相交于柱位处形成交叉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的设计包括基础底面宽度的缺点、基础长度的缺点、基础高度及配筋的计算,并要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
1、适用范围柱下条形基础常用于软弱地基上框架或排架结构中。
它具有刚度较大、调整不均匀、沉降能力较强的优点,但造价较高。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柱下应当优先考虑设置独立基础。
如遇下述特殊情况时可以考虑采用柱下条形基础:(1)地基较软弱,承载力较低,而荷载较大时,或者地基压缩性不均匀。
(2)荷载分布不均匀,有可能导致不均匀沉降。
(3)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较敏感,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次应力或影响使用功能。
2、构造要求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其横截面一般做成倒T形,下部伸出部分称为翼板,中间部分称为肋梁。
2.1翼板厚度^f不应小于200mm,当hf=200~250mm时,翼板宜取等厚度;当hf>250mm时,可做成坡度i≤1:3的变厚翼板;当柱的荷载较大时,可以在柱位处加腋以提高梁的抗剪切能力,翼板的具体厚度尚应经过计算再确定。
翼板宽度6应按地基承载力计算确定。
2.2肋梁高度H应由计算确定,初估截面时,宜取柱距的1/8~1/4,肋宽b0应由截面的抗剪条件确定,且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2.3为了调整基础底面形心的位置,以及使各柱下弯矩与跨中弯矩均衡以利于配筋,条两端宜伸出柱边,其外伸悬臂长度/。
宜为边跨柱距的1/4。
2.4条形基础肋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按计算确定,肋梁顶部的纵向钢筋应全部通长配置,底部的通长钢筋,其面积不得少于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面积的1/3。
柱下条形基础
基床系数法(文克勒地基模型)。比较起来,基床系数法在弹 性地基梁法中较为典型,应用也较为广泛。具体解法有解析 法、数值法等 。
第12页,本讲稿共27页
参考资料
吴湘兴、杨小平,《建筑地基基础》,华南 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 大学四校合编, 《地基及基础》(第四 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7页,本讲稿共27页
倒梁法计算的步骤
倒梁法将柱下条形基础假设为以柱脚为固定铰 支座的倒置连续梁,以线性分布的基底净反力作为荷载 ,用弯矩分配法或弯矩系数法求解基础梁内力。由于 此时支座反力与柱的作用力不相等,因此应通过不 断调整以消除不平衡力。
第8页,本讲稿共27页
1)根据初步选定的柱下条形基础尺寸和作用荷载,确定计算简 图; 2)计算基底净反力及分布,按刚性梁基底反力线性分布进行计算 ; 3)用弯矩分配法或弯矩系数法计算连续梁的M、V;
3、考虑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
第6页,本讲稿共27页
1、不考虑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
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 对刚度较大,以致可忽略柱下不均匀沉降时,仅进行满足
静力平衡条件下梁的计算。基底反力以线性分布作用于 梁底。用梁各截面静力平衡求解内力的方法称静定分析法 (静定梁法)。用连续梁求解内力的方法称倒梁法。
Fx 2kbx S x
wy
2Fy kb y S y
Fix
4bxS x 4bxS x byS y
Fi
Fiy
byS y 4bxS x byS y
Fi
第22页,本讲稿共27页
3、角柱节点荷载的分配
Fi Fix Fiy wix wiy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1)构造要求1、 基础梁高 l h )81~41(=,使梁具有较大的抗弯刚度以调整不均匀沉降; 2、 翼板厚度通过计算确定,但一般不小于200mm,当介于200到250之间时,取等厚翼板;当大于250mm时,取变厚度翼板,3:1≤i 。
3、 端部宜挑出一定长度,以增大面积并调整形心位置,长度为边跨的31~41; 4、 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交接处,梁二侧比柱至少宽出50mm;5、 砼强度等级不低于20C ;6、 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筋应按M 、V 图配置,考虑整体弯曲,顶部纵向受力钢筋宜全部通长布置,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
7、 梁内箍筋:✓ 当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每侧不少于0.1%A ,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梁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连接(拉筋),直径同箍筋,间距500~700; ✓ 梁内箍筋形式应采用封闭式,直径6~12,一般大于8mm⏹当梁宽mm b 350≤ 采用双肢箍; ⏹当梁宽]800,350(∈b ,采用四肢箍; ⏹ 当梁宽mm b 800>,采用六肢箍。
8、 底板配筋要求⏹ 横向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但直径不能小于10mm,间距为100~200; ⏹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8~10,间距不超过300mm。
⏹ 纵横向交接处连接见规范。
2)内力计算:基础梁和底板1、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法和弹性地基梁法简化法:一般假定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
实践中采用二种计算方法,静定梁法和倒梁法。
为满足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一般要求基础梁有足够的相对刚度。
⏹静定梁法计算时先安直线分布假定,求出基底净反力,然后将柱荷载直接作用于基础梁上,分析受力(简图见教材),故可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任意截面M 、V 。
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如单层排架)宜采用静定分析法。
⏹ 倒梁法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大时,各柱之间没有沉降差异,因而可把柱脚视为条形基础铰支座,将基础梁按倒置普通连续梁计算。
10-5 柱下条形基础构造要求
四、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除满足一般扩展基础构造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肋梁高度由纵向抗剪验算确定,宜取柱距的1/4~1/8(通常取柱距的1/6)。
(2)现浇柱下的条形基础沿纵向可取等截面,当柱截面边长较大时,应在柱位处将肋部加宽,使其与条形基础梁交接处的平面尺寸不小于下面图中的规定。
(3) 基础两端应向边柱外延伸,延伸长度一般为边跨跨距的0.25~0.30倍。
当荷载不对称时,两端伸出长度可不相等,使基底形心与荷载合力作用点尽量一致。
(4)基础梁顶面和底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由纵向抗弯验算确定,最小配筋率为0.2%,同时应有2~4根通长配筋,且面
积不得少于纵向钢筋总面积的1/3。
当梁高大于700mm时,应在肋梁的两侧加配纵向构造钢筋,直径不小于14mm并用 8@400的S形构造箍筋固定。
(5)翼板的横向受力钢筋由横向抗弯验算确定,其直径不
应小于10mm,间距不大于250mm。
[建筑土木]柱下条形基础
软土 好土
软土 好土
弯矩图
三、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概念
♠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小结)
♦基础沉降、内力和基底反力分布与上部结构 刚度、基础刚度、地基的刚度(土层的压缩 性及非均匀性)有关
♧ 基础相对于地基刚度较大,则驾越作用大, 基底反力直线分布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产生受 力和变形,各部分之间变形协调
的轴力、弯矩和剪力
H H
∑ Mi Fi R = Fi
Ti A B OC D
x0
a1
ai ei a
a2
Mi
Fi Ti
A BC
p j max
L
D p j min
一、倒梁法及计算步骤
♦确定竖向力合力作用点及基础梁长度
♧ 竖向力合力作用点 ♧ 设荷载合力作用点距A点x0,基础梁外伸长
度为a1、a2,两边柱间轴线距离为a ♧ 以A点为参考点,用合力矩定理,则有
♦基础梁两端外伸长度确定
♧ 在基础平面布置允许的情况下,基础梁两端 应有适当长度伸出边柱外,目的是增大底板 的面积及调整底板形心的位置,使其合力作 用点与底面形心相重合或接近
H H
∑ Mi Fi R = Fi
Ti A B OC D
x0
a1
ai ei a
a2
Mi
Fi Ti
A BC
p j max
L
D p j min
∑∑ x0 =
MA Fi
∑ ∑ ∑ ∑ M A = Fiai + Mi + Ti ⋅ H
H H
∑ Mi Fi R = Fi
Ti A B OC D
基础工程-7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基础刚度对基底反力的影响
基础相对刚度越大,架越作用越明显(基础边缘反力大,中间反力小)。 相同基础刚度情况下,荷载水平越大,基础反力分布越接近线性;荷载水平越小,
基础边缘反力与中心反力分布越不均匀。
基底反力分布与基础刚度(包括上 部结构刚度)、地基刚度(压缩 性)、地基土种类(粘土,砂土)、 埋深、荷载水平有关。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内力计算
简化内力计算方法(基底净反力简化为线性分布) ✓ 倒梁法:假定基础就相对地基绝对刚性,各柱之间无沉降差异(物理模型:固
定支座的铰支梁)只考虑柱间基础的局部弯曲,不考虑基础的整体弯曲 适用条件:地基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均匀,且基础梁高度大 于1/6柱距(注意对边跨处弯矩的修正,考虑架越作用的影响)
烟囱的圆形变厚度筏板基 础
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外墙和内隔墙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整体 空间结构。 ✓基础整体刚度很大,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非常强,一般基础只会发生均匀沉降及 倾斜变形。 ✓由于众多内墙存在,地下空间功能布局较困难。 ✓作为软弱地基上重要结构物的基础型式。 ✓造价较高。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
简化设计方法:将整体结构分离出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分别进行受力计算 ✓ 上部结构:假定上部结构柱(墙)脚为固接。采用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方 法计算上部结构内力,以及柱(墙)脚的反力(轴力、剪力、弯矩等) ✓ 基础:假定基底反力线性分布。将柱(墙)脚的反力作为反向荷载作用于 基础上,根据基础上的荷载与基底反力力的平衡条件(合力相同,作用力 相同),获得基底反力分布。按照材料力学或者弹性力学方法计算基础的 内力及变形,进行基础配筋设计 ✓ 地基:假定基础为柔性,将基底压力(与基底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于地基上,验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沉降
第五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2、弹性地基梁法 当不满足按简化法计算的条件时,宜按弹性
地基梁法计算基础内力。 (1)基础宽度不小于可压缩土层厚度二倍的薄
压缩层地基,压缩层均匀,则按文克勒地基梁 的解析解计算。 (2)薄压缩层地基,压缩层不均匀,分段计算 基床系数,然后按文克勒地基梁的解析解计算。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1.简化计算法 ❖ 根据上部结构刚度与基础自身刚度情况,有静定分
析法和倒梁法。 ❖ 静定分析法是按和静力平衡条件求得地基净反力,
并将其与柱荷载一起作用于基础梁,按静定梁计算 各截面内力。静定分析法不考虑与上部结构相互作 用,因而在柱荷载与基底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弯曲。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 字交叉基础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土的承载力较低时,采 用一般的基础型式往往不能满足地基变形和强度的 要求,为增加基础的刚度,防止由于过大的不均匀 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开裂和损坏,常采用柱下条形 基础或交叉条形基础。
元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可得: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M 0
V 0
dM V dx dV q(x) bp(x) dx
❖ 梁的挠曲微分方程为
Ec I
d 2w dx2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倒梁法按基底反力线性分布假定,并将柱端视为不 动铰支座,忽略了梁的整体弯曲所产生的内力以及 柱脚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次应力,计算结果 与实际情况常有明显差异,且偏于不安全,因此只 有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 分布均匀,且基础梁接近于刚性梁(梁的高度大于 柱距的1/6)才可以应用。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1)构造要求 1、 基础梁高 l h )81~41(=,使梁具有较大的抗弯刚度以调整不均匀沉降;2、 翼板厚度通过计算确定,但一般不小于200mm,当介于200到250之间时,取等厚翼板;当大于250mm时,取变厚度翼板,3:1≤i 。
3、 端部宜挑出一定长度,以增大面积并调整形心位置,长度为边跨的31~41;4、 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交接处,梁二侧比柱至少宽出50mm;5、 砼强度等级不低于20C ;6、 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筋应按M 、V 图配置,考虑整体弯曲,顶部纵向受力钢筋宜全部通长布置,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
7、 梁内箍筋:✓ 当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每侧不少于0.1%A ,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梁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连接(拉筋),直径同箍筋,间距500~700; ✓ 梁内箍筋形式应采用封闭式,直径6~12,一般大于8mm⏹ 当梁宽mm b 350≤ 采用双肢箍; ⏹ 当梁宽]800,350(∈b ,采用四肢箍; ⏹当梁宽mm b 800>,采用六肢箍。
8、 底板配筋要求⏹ 横向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但直径不能小于10mm,间距为100~200; ⏹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8~10,间距不超过300mm。
⏹ 纵横向交接处连接见规范。
2)内力计算:基础梁和底板1、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法和弹性地基梁法简化法:一般假定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
实践中采用二种计算方法,静定梁法和倒梁法。
为满足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一般要求基础梁有足够的相对刚度。
⏹静定梁法计算时先安直线分布假定,求出基底净反力,然后将柱荷载直接作用于基础梁上,分析受力(简图见教材),故可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任意截面M 、V 。
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如单层排架)宜采用静定分析法。
⏹倒梁法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大时,各柱之间没有沉降差异,因而可把柱脚视为条形基础铰支座,将基础梁按倒置普通连续梁计算。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2016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柱下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持力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⒈ 绘出条形基础梁的计算简图,包括荷载、尺寸等,如图。
F AX CM ⒉ 求荷载合力重心位置。
设合力作用点与边柱A的距离为xc ,据合力矩定理,以A点为参考点,则有: ∑Fik xi + ∑Mikxc = ────────── ∑Fik⒊ 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
设基础梁两端外伸的长度为a1、a2,两边柱之间的轴线距离为a。
为使其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相重合或接近,基础梁两端可有适当的长度伸出边柱外。
但伸出长度也不宜太大,一般宜取第一跨距的0.25倍。
当xc 确定后,可按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相重合的原则,定出基础梁的长度L。
若巳选定a1,则有:L = 2(xc + a1 ), a2 = L-a -a1 ⒋ 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
初定基础的埋置深度d,若d>0.5m ,应对持力层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即: f a '= f ak +ηd ·γm (d- 0.5 )。
则有:∑Fikb≥ ───────── L(f a '- 20d)若b>3m时,还应进行地基承载力的宽度修正后,再代入上式确定基础宽度。
若b≤3m时,则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a =f a '。
⒌ 当地基有软弱下卧层时,还应进行软弱下卧层的强度验算。
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部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超过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即:pcz + pz ≤f az其中: pcz = ∑γi hib(pk -pc )pz = ──────── b + 2ztan θf az =f ak + ηd γm (d+z -0.5 )⒍ 考虑Mmax 时的荷载组合,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梁长方向)。
初设基础高度H0,验算:pkmax =( ∑Fik + Gk )/bL+ 6∑Mk /bL2 ≤ 1.2f apkmin =( ∑Fik + Gk )/bL- 6∑Mk /bL2 > 0式中:∑Fi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顶的竖向力值之和(kN ); Gk ─── 基础及其台阶上土的重量(kN );∑Mk = ∑Mik + ∑Vk ·H0 +∑F ik i x;∑Mi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力矩(kN ·m ); ∑Vi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剪力(kN );的1/6;f a ─── 持力层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i x─── 各柱轴力至基底形心的距离。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材料选择和质量要求
柱下条形基础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其强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设计中要求保证施工质量,避免 出现缺陷和质量问题。
基础设计的计算方法
1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荷载特性和地基条件,计算柱下条形基础需要承载的荷载。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是一种常用于建筑结构中的基础类型,承载柱子的重量并将其 传递到地基。本演示将详细介绍柱下条形基础的定义、设计、施工和优化等 方面。
柱下条形基础的定义和作用
柱下条形基础是一种将柱子的荷载通过条形基础传递到地基的结构形式。它的作用是确保柱子的稳定性 和承载能力。
基础设计的前提条件
2
尺寸设计
依据计算结果,确定柱下条形基础的尺寸和形状,以确保其能够承载和分散荷载。
3
钢筋设计
设计条形基础中的钢筋布置和配筋率,保证其足够强度和刚度。
常见的基础结构形式
矩形条形基础
最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适用于一般建筑的 柱子承载。
圆形条形基础
适用于柱子支撑建筑结构的特殊情况,如立 柱或桥墩。梯形条形基础合理搭建源自板结构,并保证模板的强度和 密实度。
3 钢筋安装
4 混凝土浇筑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布置和加固,保 证基础的强度和刚度。
采用合适的混凝土配比和浇筑工艺,保证 基础的质量和可靠性。
用于承载荷载较大的柱子,具有更好的稳定 性和抗倾覆能力。
抱石柱下条形基础
结合基础和抱石的功能,常用于建筑边缘等 需要特殊处理的部位。
通用规范和标准
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如建设工程基础设 计规范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1)构造要求1、基础梁高2、翼板厚度通过计算确定,但一般不小于200mm,当介于200到250之间时,取等厚翼板;当大于2503、端部宜挑出4、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交接处,梁二侧比柱至少宽出50mm;5、砼强度等级6、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筋应按M、V图配置,考虑整体弯曲,顶部纵向受力钢筋宜全部通长布置,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
7、梁内箍筋:✓当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每侧不少于0.1%A,间距不宜大于200mm;✓梁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连接(拉筋),直径同箍筋,间距500~700;✓梁内箍筋形式应采用封闭式,直径6~12,一般大于8mm⏹采用双肢箍;⏹⏹8、底板配筋要求⏹横向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但直径不能小于10mm,间距为100~200;⏹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8~10,间距不超过300mm。
⏹纵横向交接处连接见规范。
2)内力计算:基础梁和底板1、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法和弹性地基梁法简化法:一般假定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
实践中采用二种计算方法,静定梁法和倒梁法。
为满足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一般要求基础梁有足够的相对刚度。
⏹静定梁法计算时先安直线分布假定,求出基底净反力,然后将柱荷载直接作用于基础梁上,分析受力(简图见教材),故可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任意截面M、V。
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如单层排架)宜采用静定分析法。
⏹倒梁法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大时,各柱之间没有沉降差异,因而可把柱脚视为条形基础铰支座,将基础梁按倒置普通连续梁计算。
其适用范围为:⏹上部刚度较好,荷载分布均匀;⏹基础本身刚度大;⏹地基土质均匀当不满足静定分析和倒梁法计算条件时,宜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
2、计算步骤1.确定基础底板尺寸:一般为狭长矩形。
长度L 可按构造确定L=柱间距和两端伸出的悬臂长度;宽度B 轴心受力偏心受力2.翼板内力计算-同砼墙下条基✓求基底净反力;✓计算单位长度线荷载;✓按悬臂构件计算M、V;3. 基础梁内力计算✓基础梁尺寸初定;✓求基底净反力;✓计算倒梁承受线荷载;✓根据计算简图,计算不利截面内力;✓根据M、V进行配筋计算。
结构设计辅导知识:建筑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结构设计辅导知识:建筑柱下条形基础的构
造要求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2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
翼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
当翼板厚度大于250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
2.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
3.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图8.3.1的规定;
4.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
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8.3.2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7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
2.当不满足本条第一款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3.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协调的要求,进行分配。
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
4.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
5.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
6.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虎丘塔建于五代,砖木塔身,由于多次遭遇火灾,现存已只是砖砌塔身,虎丘塔造型优美,质朴素雅,据文献资料记载,从明朝起,虎丘塔即已开始倾斜,至今,塔身已倾斜2.34米,由于倾斜,更增添了它的魅力和神秘感,称为古城苏州又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从地基角度处理沉降方法
造价偏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条件
2、相对刚度的影响
两种极端 结构绝对柔性 结构绝对刚性 木结构、 排架结构 称这两种结构为“柔性结构。 整体弯曲
结构绝对刚性
体形简单,长高比很小,采用框架、剪力墙或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及其烟囱、水塔等高耸结构属于这种情况,称之为刚性结构。 沉降总在一条线上 局部弯曲
砌体承重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刚度一般都是有限的称为相对刚性或弹性结构。 整体弯曲和局部弯曲叠加 沉降为一条曲线
基础底板宽:
按构造x1=0.5m,
内力分析
倒梁法 中心受荷,地基反力均布,qn=300kN/m, 以A|、B、C、D位支座,按弯距分配法分析三跨连续梁,计算弯距M和剪力V。
(2)剪力平衡法
按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内力 AB跨: 剪力为0,M最大 其余各截面计算方法相同
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 一般地说,地基发生变形即建筑物出现沉降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过量的地基变形将使建筑物损坏或影响其使用功能;
02
据调查,软土地基上紧接高差超过一层的砌体承重结构房屋,低者很容易开裂。
因此,遇软弱地基时,要力求 (1)平面形状简单,如用“一”字形建筑物; (2)立面体型变化不宜过大,砌体承重结构房屋高差不直超过l-2层。
建筑物高低(或轻重)变化太大,地基各部分所受的荷载轻重不同,自然也容易出现过量的不均匀沉降。
底部钢筋不少1/3通长部置
箍筋6-12mm H0<350, 2肢箍 350-800, 4肢箍 >800, 6肢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词条名:柱下条形基础构造要求
英文词条名:
柱下条形基础一般采用倒T形截面,由肋梁和翼板组成。
为了具有较大的抗弯刚度以便调整不均匀沉降,肋梁高不可过小,一般宜为柱距的1/8~1/4,通常可取1M~2M,并满足受剪承载力计算要求。
一般肋梁沿纵向取等截面,每侧比柱至少宽出50MM。
当柱垂直于肋梁轴线方向的截面边长大于400MM时,可仅在柱位处将肋部加宽。
翼板厚度不宜小于200MM。
当翼板厚度为200MM~250MM时,宜用等厚度翼板;当翼板厚度大于250MM时,宜用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小于或等于1:3。
条形基础端部应沿纵向从两端边柱外伸,以增大基础底面,并调整底面形心位置,使基底反力分布更为合理。
外伸长度不宜过大,一般为边跨跨距的0.25~0.30倍。
基础肋梁按内力计算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纵筋通常双层配置,梁底纵向受拉钢筋通常配置2~4根,且其面积不应少于纵向钢筋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弯起筋和箍筋按弯矩图和剪力图配置。
当肋梁高度大于700MM时,在梁两侧沿高度每隔300~400MM应各设置一根不小于10的构造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取C20,素混凝土垫层一般取C7.5,厚度不小于75MM。
其它按钢筋混凝土T形连续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