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上册_计算题框图(很好很强大)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附设计图纸CAD)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附设计图纸CAD)

目录1 设计资料 (1)2 板的设计 (1)2.1 荷载 (2)2.2 内力计算 (2)2.3 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次梁设计 (4)3.1 荷载 (4)3.2 内力计算 (5)3.3 截面承载力计算 (5)4 主梁计算 (7)4.1 荷载 (7)4.2 内力计算 (8)4.3 截面承载力计算 (12)4.4 主梁吊筋计算 (14)参考文献 (14)1某工业厂房单向板肋梁楼盖1 设计资料某工业厂房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其中梁柱线刚度比均大于3。

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厂房底层结构布置图见图1。

楼面做法、边梁、墙、及柱的位置关系见图2。

图1 底层结构布置图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8kN/m 2,楼面面层为20mm 水泥砂浆,梁板的天棚抹灰为20mm 厚混合砂浆。

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f c =14.3 N/mm 2)钢筋:梁的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 y =300 N/mm 2),其余采用HRB300级钢筋(f y =270 N/mm 2)。

2 板的设计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

按刚度条件板厚要求取h=L/30=2000/30≈67mm ,工业厂房楼面最小厚度为70mm ,取板厚h=80mm 。

取次梁截面高度h=450mm (L/18=6000/18=333mm ~L/12=6000/12=500mm),截面宽度2b=200mm(h/2.5=450/2.5=180mm ~h/2=450/2=225mm),主梁和次梁采用HRB335级,其余均采用HPB300级钢筋;板的L 2/L 1=6000/2000=3,宜按单向板设计。

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见图3。

2.1 荷载①恒载标准值板自重: 0.08×25 kN/m 2=2.0 kN/m 2楼面面层: 0.02×20 kN/m 2=0.4 kN/m 2天棚抹灰: 0.02×17 kN/m 2=0.34 kN/m 2k g =2.74 kN/m 2②使用活荷载 k q =8 kN/m 2③荷载组合值:Q γ=1.3q g +=1.2k g +1.3k q =1.2×2.74+1.3×8=13.69 kN/m 2q g +=1.35k g +1.3×0.7k q =1.35×2.74+1.3×0.7×8=10.98 kN/m 2取q g +=13.69 kN/m 2图3 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单位:mm )2.2 内力计算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0l =n l =2.0m-0.2m=1.80 m3边 跨:0l =n l =2.0-0.20/2+0.025=1.925 m 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10%9.6%1008.18.1925.1〈=⨯-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1。

4.3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Bz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 z B kH 1
Z
1
x
z
Z
φ 1(z)—结构第1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计算确定,混凝土框架结构 可近似的取φ 1(z)=(z/H)[2-(z/H)],z为计算点到室外地坪距离; H—结构总高度; ρx—脉动风荷载水平方向相关系数;
x
10 B 50e B / 50 50
第四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
现浇框架结构
刚接节点
装配式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 柱与基础的连接
铰接节点或半铰接节点
刚接节点 固定支座 铰支座
4.3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2结构的计算简图
3.跨度与层高的确定 (1)梁的跨度 取顶层柱轴线之间的距离,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 以最小截面的形心线来确定。 (2)层高 取本层楼面至上层楼面的高度,底层层高取基础顶 面到二层楼板顶面之间距离。
荷载形式。
15.80kN
16.45kN
框架结构风荷载简图
风荷起算位置
ic Ec I Hi
装配整体式楼盖
Ec—— 混凝土弹性模量; I —— 框架柱截面惯性矩。
装配式楼盖
按实际截面计算I。
1 3 I bchc 12
4.3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2结构的计算简图
6.荷载的计算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两种: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分布荷载居多 竖向荷载 楼面活荷载 建筑结构自重
第四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
4.3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1截面尺寸的估计
1.梁截面尺寸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可近似预估:
第四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
1 1 梁高 h ~ l , l 为梁的计算跨度 8 12

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册图

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册图
图 号D123C45AutoCAD6DCBA123BA45602定位放线03确定柱模板的安装高度柱模板基础调整好柱头预埋钢筋04柱钢筋绑扎钢筋段与箍筋电焊135 弯钩平直段10d%%D节点箍筋[12钢筋段箍筋绑扎节点大样1.柱子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2.柱箍筋接头应交错排列,并由上往下绑扎。2.柱箍筋接头应交错排列。节点 Ln中部 LdLd节点 LnLnHLnLdLd底层 节点 中部 LnH或地下室层 中部 中间层 oHLdLnLd内地台面 8d且100>150Hj( )箍筋 竖筋 道 箍筋及直径同首层柱上 中 下三H顶层 1.纵向钢筋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2.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5d10dLd双面焊 d单面焊 d对焊 绑扎 300柱纵剖面竖筋接头型式 05柱模板安装钢板(模板)柱宽柱长可调式角钢抱箍柱剖面图控制桩控制桩控制桩控制桩龙门桩龙门桩龙门桩龙门桩柱边线柱边线柱边线柱边线06柱混凝土浇筑与振捣1.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2.砂浆用铁铲铲入,不能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料斗输送浇筑时,高感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大于2m时,采用溜槽07梁模板安装08楼板模板安装09梁、板钢筋绑扎50x100木方碗扣式脚手架100x100木方水平间距600mm顶板}多层板}穿梁螺栓}200x200x20木制垫块纵横设置扫地杆100x100木方主楞U型支撑50x100木方次楞1.梁筋绑扎应先穿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然后画出箍筋间距并按已画好的间距施工要求:2.梁面钢筋接头应设在两跨中1/3范围内,梁底筋接头应设在支座1/3范围内。1.铺设板模板时,控制好板缝宽度,防止浇水淋模后引起膨胀变形。施工要求:1找平木楞安装楼板模板,安装时先与梁模连接2向跨中铺设平模3.板面筋弯钩朝下,底筋弯钩朝上,且长度要穿过周边支座梁的轴中心线。4.对于悬臂结构板钢筋根部必须加设马凳子,保证面筋的有效高度。10梁、板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1.混凝土入模应分段均匀布料,分层厚度为振捣棒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2.振捣棒应快插慢拨,插点要均匀排列,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400~500mm)。3.必须由现场监理见证抽取混凝土试件送检验部门试验。4.在混凝土强度未到达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动。12养护与拆模1.通过标注好的轴线定出每一柱头位置的墨线,轴线标注在基础面上。施工要求:1.第一道柱箍筋距地50mm。施工要求:2.柱子竖筋上绑扎保护层垫块,每边不少于2列,间距1.0m。3.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3.柱模的拉杆或斜撑工作时都是成对出现。1.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巡视观察模板、预埋件(插筋)等有无施工要求:位移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休整完毕。1.控制好板缝宽度,防止浇水淋模后引起膨胀变形。施工要求:1.按照图纸柱、梁、楼板的结构关系,确定柱模的安装高度和混凝土浇筑高度。施工要求:2.通过标注好的轴线定出每一柱头位置的墨线,并调整柱头已埋钢筋。设计楼板底面基础柱模板11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1.柱定位采用压脚板或压脚筋,从四面顶住柱模板脚部,防止位移。施工要求:2.安装柱模板:通排柱,先安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后拉通线校正中间的各柱。楼地面标高柱头位置墨线压脚板(压脚筋)4.拉杆或斜撑固定于事先预埋在楼板内的钢筋环上,斜撑与地面夹角宜为45°,预埋的钢筋环与柱距离宜为3/4 柱高.斜撑或拉杆拉筋腰筋面筋二肢箍筋底筋梁截面构造E<0.4La双面焊时锚固加强大样梁纵筋水平锚固长度第二排第一排>20d>12d(架立筋)(架立筋)Ln3h20.5hc+5dι> a>E,4//nL>3且3/nLιEι贯通筋L>0.5hc+5dιι4Ln/E1.5nι 二至四级抗震等级3nLv= 一级抗震等级,;ι2hv=,为相邻两跨之较大值n1LLn21注 :1.hLn2且500>跨度值2.L梁端箍筋加密区n为梁高ιE50>ι av50ι505020d1.5hh1n3/L3EιιL4n/, a>ιEιιE贯通筋nLι aE>0.4Lι>0.4 aEn/415d/500且>>d>22Ln1>且500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当贯通筋50ιvιv50框架梁配筋构造0.5hc+5d三个密箍@503/5Ln3三个密箍第二排第一排>12d50>20d20dLn34/15dL/32n3nL3/且>面筋L3/nL4nL/1.5n3nL50505015dιι()Ln215dι(50ι)ι()ιιιιι)ιι(h2h1Ln3/L4n/3面筋nLLι0.4> an/415d/n1ι)(ι50长度不足时可弯锚L非15d注:15d)ι(ιι>0.4 a括号内的数值用于弧形梁。当下部纵筋直锚ιιιι框架梁配筋构造15d2{12次梁未注明直径时用主梁H<800时,45弯曲.吊筋吊筋构造H>800时,吊筋弯曲.6045¡ã)梁高附加箍筋所有次梁部位均设六排次梁附加箍筋直径同梁箍筋主梁附加箍筋闪光对焊单面搭接电弧焊钢筋焊接接头双面搭接电弧焊次梁箍筋次梁面筋主梁框架梁()面筋主、次梁相交处梁面钢筋布置套入箍筋,再穿梁的弯起钢筋并按间距绑扎箍筋。注意箍口交错开说明:1.图中所示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钢筋为两根,当钢筋直径相同时,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2.当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时,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3.同一连接区段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梁、板、墙类不宜大于25%%%;柱类不宜大于50%%%。马登筋注明:马登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板厚大于100mm的马登筋采用[8@800*800,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8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R插入式振捣器振点布置图R行列式交错式3梁板同时浇筑,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2浇筑前架设便桥,铺设脚手板,避免踩压钢筋1清理模板内的杂物钢筋混凝土楼板移动方向平板振捣器工作示意图5.浇筑楼板时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平板与混凝土保持水平接触,使振波有效振实表面出浆不再下沉后,即可缓慢向前移动。0℃以下铺二层或三层b<350h5ddd45%%d20d20d50b5060°502x50b502x5010d5dBL可调式角钢抱箍45%%d3/4柱高800楼地面标高柱头位置墨线斜撑或拉杆可调式角钢抱箍8003/4柱高2拆掉抱箍1拆掉斜撑或拉杆3拆除模板压脚板(压脚筋)柱模高度504504501200(900)H10070701.3 L1L11.5R1.75RD123C456DCBA123BA456图号图 名图 号序号工 程 图 纸 目 录第 页共 页南方电网公司10kV标准设计(V1.0)G4层电房基础主要工艺流程图定位放线柱钢筋绑扎柱模板安装柱混凝土浇注CSG-G4-10B-NZ-BYT-梁和板钢筋绑扎梁和板模板安装梁和板混凝土浇注养护与拆模01D123C456DCBA123BA4562017年3月配电房施工图精细化设计施工图GDP-G4-10B-NZ-JG-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堂练习及知识点拓扑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堂练习及知识点拓扑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知识点拓扑图《钢筋混凝土结构》随堂练习题(共200题)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中,对有屈服点的热轧钢筋取( )作为钢筋强度的设计依据。

A .抗拉强度B .屈服强度C .抗压强度D .延伸率 【答案:B 】2.( )反映了钢筋拉断前的变形能力,它是衡量钢筋塑性性能的一个指标 A .延伸率 B .弹性模量 C .抗拉强度 D .抗压强度 【答案:A 】3.为了使钢筋在加工成型时不发生断裂,要求钢筋具有一定的( ),也是反映钢筋塑性性能的指标,它与延伸率对钢筋塑性的标志是一致的。

A .冷拉性能B .弹性模量C .冷弯性能D .屈服应变 【答案:C 】4.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 )。

A .冷拉钢筋 ;B .钢丝;C .热处理钢筋;D .钢绞线。

【答案:A 】5.下列钢筋中一般用于板的受力筋、箍筋以及构造钢筋的是( ) A .HPB235 B .HRB335 C .HRB400 D .RRB400 【答案:A 】6.下列钢筋中一般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受力钢筋,而且是低合金钢的是( )A .HPB235B .HRB335C .HRB400D .RRB400 【答案:B,C 】7.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 )。

A.比例极限;B.弹性极限;C.屈服上限;D.屈服下限。

【答案:D 】 8.边长为100mm 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的强度换算成标准试块的强度,则需乘以换算系数( )。

A .1.05 ;B .1.0 ;C .0.95 ;D .0.90 。

【答案:C 】9.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对比说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有条件性的,既取决于( )。

A.截面形式;B.弹性模量;C.加荷速度;D.横向变形的约束条件。

【答案:D 】10.《规范》确定k cu f ,所用试块的边长是( )。

A .150 mm ;B .200 mm ;C .100mm ;D .250 mm 。

【答案:A 】11.加荷速度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是( )。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题共6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题共6页

第二章1.柱下独立基础如题37图所示。

基础顶面作用的轴向压力Nk=700kN ,弯矩Mk=200kN·m ,剪力Vk=25kN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200kN /m2,已知基础底面尺寸b=3m ,l =2m ,基础埋置深度d=1.5m ,基础高度h=1.0m ,基础及以上土的重力密度平均值γm=20kN /m3。

试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2019.10)2.某轴心受压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剖面如题37图所示。

基础顶面轴向压力标准值N k =720kN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200kN/m 2,基础埋置深度d=1.5m ,设基础及其以上土的重力密度平均值3m 20kN/m γ=。

试推导基础底面面积A 的计算公式并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提示:设底面为正方形)。

3.某单层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如图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标准值N k =870kN ,弯矩标准值M k =310kN·m ,剪力标准值V k =21kN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修正)f a =200kN /m 2;基础埋置深度d=1.5m ;设基础及其上土的重力密度的平均值为γm =20kN /m 3;基础底面尺寸为b×l =3.0×2.0m 。

试校核地基承载力是否足够? (2019.10)4.某单层厂房现浇柱下独立锥形扩展基础,已知由柱传来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900kN ,弯矩设计值M=1700kNm ,剪力设计值V=60kN 。

基础的高度 h=1500mm ,基础埋深 2.0m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f=420kN/m 2,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平均容重 γm =20kN/m 3。

试求基础底面积。

(2019.1)5.如图1所示的某一单跨等高排架,左柱A 与右柱B 是相同的,柱子总高度为H 2=13.2m,上柱高度H 1=4m 。

左柱A 和右柱B 在牛腿面上分别作用有M 1=103kNm,M 2=60kNm 的力矩。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题

第二章1.柱下独立基础如题37图所示。

基础顶面作用的轴向压力Nk=700kN ,弯矩Mk=200kN·m ,剪力Vk=25kN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200kN /m2,已知基础底面尺寸b=3m ,l =2m ,基础埋置深度d=1.5m ,基础高度h=1.0m ,基础及以上土的重力密度平均值γm=20kN /m3。

试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2008.10)2.某轴心受压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剖面如题37图所示。

基础顶面轴向压力标准值N k =720kN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200kN/m 2,基础埋置深度d=1.5m ,设基础及其以上土的重力密度平均值3m 20kN/m γ=。

试推导基础底面面积A 的计算公式并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提示:设底面为正方形)。

3.某单层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如图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标准值N k =870kN ,弯矩标准值M k =310kN·m ,剪力标准值V k =21kN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修正)f a =200kN /m 2;基础埋置深度d=1.5m ;设基础及其上土的重力密度的平均值为γm =20kN /m 3;基础底面尺寸为b×l =3.0×2.0m 。

试校核地基承载力是否足够? (2006.10)4.某单层厂房现浇柱下独立锥形扩展基础,已知由柱传来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900kN ,弯矩设计值M=1700kNm ,剪力设计值V=60kN 。

基础的高度 h=1500mm ,基础埋深 2.0m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f=420kN/m 2,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平均容重 γm =20kN/m 3。

试求基础底面积。

(2005.1)5.如图1所示的某一单跨等高排架,左柱A 与右柱B 是相同的,柱子总高度为H 2=13.2m,上柱高度H 1=4m 。

左柱A 和右柱B 在牛腿面上分别作用有M 1=103kNm,M 2=60kNm 的力矩。

混凝土钢架结构

混凝土钢架结构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绪论 (4)第1章设计资料 (5)1.1工程概况 (5)1.2结构设计资料 (5)第2章建筑设计 (8)2.1建筑平面设计 (8)2.1.1主要使用房间设计 (8)2.1.2辅助使用房间设计 (9)2.1.3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9)2.1.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9)2.2 建筑立面设计 (9)2.3建筑剖面设计 (10)2.4防火设计 (11)2.5建筑细部设计 (11)2.5.1墙体 (11)2.5.2地面工程 (11)2.5.3屋面工程 (11)2.5.4门窗工程 (11)2.5.5楼梯工程 (12)2.5.6油漆工程 (12)第3章结构设计概述 (12)3.1设计依据 (12)3.2本工程有关等级要求 (13)3.3 框架承重方案 (13)3.4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13)3.5 结构计算 (13)第4章结构设计计算 (14)4.1.结构设计资料 (14)4.2.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14)4.3重力荷载计算 (16)4.3.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16)4.3.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7)4.3.3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18)4.3.4重力荷载代表值 (19)4.4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20)4.5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23)4.5.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23)4.5.2横向风荷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32)4.6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37)4.6.1 计算单元 (38)4.6.2荷载计算 (38)4.6.3内力计算 (41)4.7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46)4.7.1框架梁的内力组合 (46)4.7.2框架柱的内力组合 (49).8截面设计 (55)4.8.1 框架梁 (55)4.8.2 框架柱 (58)第5章构件设计 (62)5.1板的配筋计算 (62)5.1.1荷载计算 (62)5.1.2计算简图 (63)5.1.3弯矩设计值 (63)5.1.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4)5.2楼梯设计 (64)5.2.1设计参数 (64)5.2.2梯段板设计 (64)5.2.3平台板设计 (65)5.2.4平台梁设计 (66)第6章基础设计 (68)6.1确定C柱的基底尺寸 (68)6.2设计C柱基础 (69)6.3基础配筋计算 (71)设计心得 (73)参考文献 (75)鸣谢 (76)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内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建筑面积约为50002m,拟建建筑物共六层,分为建筑和结构两部分。

中南院《混凝土结构计算图表》excel简化版

中南院《混凝土结构计算图表》excel简化版

850~1000 1050~1300 >1300 1.07 1.11 1.06 1.08 1.04 1.06
数据输入
混凝土强度等级 (N/mm2) 底筋排数 钢筋等级 梁宽 (mm) 梁高 (mm) 钢筋数量 钢筋规格 (mm)
数据输出
混凝土抗压强度 (N/mm2) 保护层厚 (mm) 钢筋抗拉强度 (N/mm2) 钢筋弹性模量 (N/mm2) 相对极限受压区高度 极限配筋面积 (mm2) 底筋面0! 0
1.2 1.17 -
b

1
1 f
y
/(E s cu )
As bh0b f c / f y
M 1 f c bh 0 b (1 0 . 5 b )
2
制表公式: [M ] f
y
As (h0
f
y
As
c
2 bf
)
配三排钢筋 h-95 h-90
650 700~800 1.1 1.18 1.09 1.16
结论
抵抗矩 (kNm) 是否超筋 #DIV/0! #DIV/0! 极限弯矩M1 (kNm) 配筋率 (%) 0.00 #DIV/0!
输入底筋面积 (mm2) 重新计算抵抗矩 (kNm) #DIV/0!
表1 梁截面有效高度h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C30,C35,C40 配一排钢筋 h-40 h-35 表2 修改钢筋排数时的系数 梁高h 一排改二排 二排改三排 - 400 450 500 1.14 - - 550 1.13 - 600 1.11 配二排钢筋 h-65 h-60 配三排钢筋 h-95 h-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1 f c bh 0 ( 1 0 . 5 ) f y ( h0 a s )
as h0 ) 0 . 55
2
ξ 1
1 2a'
s
b
d ( As As ) d
0 . 5( 1
N
min( A s A ), 令 b s
A sb 1
A sb 2
注意:验算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抗剪承载力
为防止弯筋间距太大,出现不与弯筋相交的斜裂缝,使弯筋不能发挥作用 ,《规范》规定当按计算要求配置弯筋时,前一排弯起点至后一排弯终点的 距离不应大于表中V>0.7ftbh0栏的最大箍筋间距smax的规定。
(2)既配箍筋又配弯起钢筋梁的设计计算
b
x ' ' ' N e 1 f c bx h 0 f y A s h 0 a s 2
As和A´s均未知
Ne 1 f c bh 0 b 1 0 . 5 b
2


As
'
f s h0 a s
' '


A s ' min ' bh 0 . 2 % bh A s ' min ' bh 0 . 2 % bh
求:Mu≥M h0=h-as
ξ f y As α 1 f c bh 0
ξ ξ b
有效 M
u
> b
令 b M
u
α 1 f c bh 0 ξ b (1 0.5 ξ b )
2
α 1 f c bh 0 ξ(1 0.5 )
2
截面能够抵抗的弯矩Mu求出后,将Mu与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相比较, 如果M≤Mu,则截面承载力足够,截面工作可靠;反之,如果M>Mu, 则截面承载力不够,截面将失效。这时,可采取增大截面尺寸、增加 钢筋截面面积As或选用强度等级更高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措施来解决。
' ) f y A s ( h 0 a s )
按小偏压构件计算
0 . 002 bh A s max N e f c bh ( h 0 0 . 5 h ) f y ( h 0 a s )
为大偏压构件
' s ( 或令 2 1 - b
按计算配箍
V V u 0 . 7 f t bh
0
1 . 25 f yv
A sv s
0
h0
Y
V>0.7 ftbh0 N
Y
A sv s

n A sv 1 s

V 0 . 7 f t bh 1 . 25 f yv h 0
c
按构造配箍或 按最小配箍率 配筋
先确定箍筋肢数n和单根箍筋的 截面积Asv1,再计算箍筋间距s
已知A´s , 求As
e’
ei N
ηe i>0.3h 0


按小偏压构件计算
s'sA's
按大偏压构件计算
> b
'
按As’未知重算或按 小偏压构件计算
fyAs
αs
Ne f y A s (h 0 a s ) α 1 f c bh 0 1 2α s
2
'
'
令 x 2a s , 对混凝土受压区压力合
注意验算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抗剪承载力
为防止弯筋间距太大,出现不与弯筋相交的斜裂缝,使弯筋不能发挥作用 ,《规范》规定当按计算要求配置弯筋时,前一排弯起点至后一排弯终点的 距离不应大于表中V>0.7ftbh0栏的最大箍筋间距smax的规定。
1)已知N、M、l0、fc、fy、fy ´ 。求: As和A´s
2)、先确定弯起钢筋,再确定箍筋 根据已配的纵筋确定弯筋数量
nA sv 1 s V 0 . 7 f t bh 0 0 . 8 f y A sb sin 1 . 25 f yv h 0
nA sv 1 s
V
1 . 75
1 .0
f t bh 0 0 . 8 f y A sb sin 1 . 0 f yv h 0
As
1 f c bh 0 f y A s N
' '
令 A s ' 0 . 2 % bh
fy
当 A s min bh
取 A s min bh
大偏压构件非对称配筋
大偏压构件非对称配筋
已知:M,N,b、h、as、a’s,fy、 fy ’、 fc、As’ 求:As
计算 h0,ei,e0,,e
双筋梁截面设计
◆已知:弯矩设计值M,截面b、h、as和a’s, 材料强度fy、 fy ’、 fc 求:截面配筋(求As和A’s) h0=h-as
αs M α 1 f c bh 0
2
情况1
(As和A’s均未知)来自按单筋计算 As As 1 f c fy
0,
b h0 2
A sv s V 0 . 7 f t bh 0 1 . 25 f yv h 0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
A sv s V 1 . 75
1 .0
f yv h 0
f t bh 0
⑷根据Asv/s计算值确定箍筋肢数、直径和间距,并应满足最小配箍率、箍 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的要求。
截面设计(只配箍筋) (以一般构件为例)
4, V u 0.25 c f c bh 6, V u 0.2 c f c bh hw b 6, 内插
0
1 .5
N
ft
0
Y
sv f yv ft 0 . 24
N
V u 0 . 7 f t bh 0
Y
V u 0 . 7 f t bh 0 1 . 25 f yv A sv s h0
验算最小配筋率
sv
A sv bs
sv , min 0 . 24
ft f yv
截面校核(只配箍筋) (以一般构件为例)
已知:箍筋配置情况:n,Asv1,s;截面b、h、as,材料强度fy、 fyv 、 fc、 ft 求:抗剪承载力Vu h0=h-as
sv f
yv
hw b hw b 4
计算 h0,ei,e0,,e

as h0
'
小偏压构件非对称配筋

(
as
'
) 2[ (1 a s / h 0 )] 2 h0 α 1 f c bh 0 α 1 f c bh 0
2
Ne
'
As f y
'
'
ηe i≤ 0.3h 0


按大偏压构件计算
N N u 1 f c bx f y A s f y A s N e 1 f c bx ( h 0 重新求解ξ和A 求 A' 和 A ) s s x 2

= b
As α 1 f c bh 0 b f y A s fy
As
M α 1 f c bh 0 ξ b (1 0.5 ξ b ) f y (h 0
' as
2
)
验算最小配筋率
已知:M,b、h、as、a’s,fy、 fy ’、 fc、As’ 求:As
h0=h-as
单筋梁截面设计
已知:弯矩设计值M,截面b、h、as,材料强度fy、 fc 求:截面配筋 h0=h-as
αs M α 1 f c bh 0
2
N
ξ 1
1 2 s b
增加截面尺寸或 fc或改用双筋梁
Y
ξ有效
As α 1 f c bx fy
验算最小配筋率
单筋梁截面复核
已知:b、h、as、As、fy、 fc
2
'
'
'
α 1 f c bh 0
ξ ξ b x 2a s
'
x<2a’s
令 x 2a s , 对混凝土受压区压力合 M
u '
力作用点取矩
有效 M
u
f y A s (h 0 a s )
'
α 1 f c bh 0 ξ(1 0.5 ) f y A s ( h 0 a s )
ξ ξ b
有效 M
u
为第一类T形截面,可用b’f代替b 按单筋矩形截面的公式计算
ξ

2 α 1 f c bh 0 ξ(1
0.5 ) α 1 f c ( b f b) h f (h 0
h f 2
)
1、 受剪计算截面
⑴ 支座边缘截面(1-1);⑵ 腹板宽度改变处截面(2-2); ⑶ 箍筋直径或间距改变处截面(3-3); ⑷ 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4-4)。 Ⅰ Ⅱ
(2)既配箍筋又配弯起钢筋梁的设计计算
1)、先确定箍筋,再确定弯起钢筋
根据最小直径dmin和最大间距Smax的要求确定
V 1 0 . 7 f t bh 0 1 . 25 f yv 0 . 8 f y sin V 2 0 . 7 f t bh 0 1 . 25 f yv 0 . 8 f y sin n A sv 1 s h0 n A sv 1 s h0
≤b
[
as h0
'
as h0
'

A s f y [1 a s / h 0 ] ( b 1 ) α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