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教学设计(黄锦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6 How do you feel?

B Read and write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黄锦平东莞市大岭山镇向东小学

教材:PEP Book 7

课型:阅读课

年级:六年级

上课时长:40分钟

一、教学设计整体思路

本课采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以学生猜故事、学生读故事、讨论故事、表演故事为主要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故事的封面和配图进行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让学生明白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心情;能够在语篇中捕捉核心信息,完成图片排序题;能够完成故事缩写活动并能口头复述;能够通过听音模仿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英语句子中单词之间关于字母t失去爆破的现象。

2、能够看图捕捉主要信息,并根据提示做出预测;通过预测故事、回答问题、图片排序、完成思维导图等方式激活思维,理解故事深层涵义。

3、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学生能明白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完成故事缩写活动并能口头复述。

2、教学难点:能听懂和理解句子He is stuck in the mud. They pull Robin out of the mud.

四、教学辅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纸、头饰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二级目标中对“读”的要求包括了以下几点:1、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2、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3、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本节课遵循着这些目标而开展活动,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

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攻克了教学难点。其中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劳厄也指出:“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通过以下活动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预测故事

在进行故事阅读之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故事封面和插图,学生大胆想象,如针对第一个问题:Where are they?有的学生说“I think they are on the grass.”, 有的学生说“Maybe they are in the nature park.”对于第二个问题:What will happen?有的说“The ant sees a bread, but he can’t move it, so he asks Robin for help.”还有好几个学生说了不同的看法。教师对于这些答案都延迟回答,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最后带着好奇心去阅读故事。

(2)分层提问

在学生进行首次阅读时,我设计了3个封闭性问题:1. Who is afraid? Why?

2. Who is worried? Why?

3. How do the ants help Robin?,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通过阅读文本直接获取,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而在学习完故事之后,我提出一个了开放性问题: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所以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输出的语言更加丰富。如:We should help people. 不要小看小动物. Helping people make us feel happy.尽管有时学生不能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说明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启动。

(3)巧用思维导图

本课的板书是一个思维导图,故事的核心内容一目了然。我先画左边关于蚂蚁的思维导图,而右边关于Robin的部分则交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这意味着学生可借助关键词的提示,即老师为学生搭建的语言支架,构建故事并讲述出来。对思维导图的两次运用都是为

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隐性、深层的内涵提炼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故事讲述的是蚂蚁和Robin 互相帮助的故事,但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要互相帮助,乐于助人。这说明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从表层信息进入到隐形的、深层的文本内涵提炼,在趣味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灵魂,培养道德情操。

由于这是一节难度较大的阅读课,虽然在设计课到真正上课的过程中我对很多步骤进行了调整、改进,但仍然有一些地方没有做好:

1、在学生第一次阅读故事时,我设计了3个问题:1. Who is afraid? Why? 2. Who is worried? Why? 3. How do the ants help Robin? 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迟迟找不到答案,因为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开始就懵了。仔细思考之后,我认为可以将问题改为:1. Who is afraid? 2. Who is worried? 3. Who is happy? 或是人物与心情的连线题,先培养学生扫读的能力,在文中快速找到关于心情的词及人物,再抛出需要学生细读课文找到答案的问题:1. Why is the ant afraid? 2. Why is Robin worried? 3. How do the ants help Robin?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才是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

2、学生对故事的封面进行猜测之后,我接着呈现了故事的4幅插图,让学生继续预测故事。我认为这个步骤有点多余,可以省略,因为学生还未学习课文,不懂得用文中的一些词汇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插图基本把故事的大概透露给了学生,那故事就失去了悬念,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没有那么浓厚,因此,这4幅插图不能过早出现。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探寻问题的过程让我认识到自己在设计课中做的比较好的一面,同时也看到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定扬长避短,争取更好的教学设计和英语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