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情境
情境1:“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五月花海-五月花海
情境2: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有一段“刘姥姥照镜子”的故事,刘姥姥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到惊奇害怕是因为她不了解平面镜成像的道理造成的,照镜子应用的是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五月花海-五月花海以上两个物理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但有疑惑的,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热情。
任务
任务:
设计探究平面镜规律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器材,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小组内初步归纳并展示平面镜成像规律.
汇总各小组展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最后的结论。
预期成果:
“猴子捞月亮”和“刘姥姥照镜子”相关知识的资料.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
记录的数据及得出的结论.
一份《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过程
l课前准备
活动1:搜集资料
【活动步骤】上网查阅有关“猴子捞月亮”和“刘姥姥照镜子”的故事。
说明:学生可以重温经典《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刘姥姥嬉游大观园”。
以下是给学生提供的“刘姥姥嬉游大观园”的视频片段。
点击打开链接
相关网址:
活动2:家庭实验
【活动步骤】回家自己照照镜子,看看镜中的“你”和
你本人有何关系?
l课堂过程
活动3: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活动步骤】
步骤1:提出问题:
在“猴子捞月亮”和“刘姥姥照镜子”这两个故事中,为什么猴子捞不到月亮,而刘姥姥会和镜中的“自己”聊天?
自己照镜子时,你发现镜中的“你”和自己本人有何特点?
步骤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的设计。
步骤3: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学生在充分讨论实验方案中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且记录好实验数据。
步骤4:分析论证:总结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步骤5:评估与交流:
这个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
此实验采用作为反射面,这样做是为了,并且玻璃板要一些,是为了避免出现像,不易观察;
两支蜡烛为何要外形相同?
进行实验操作时,玻璃必须与水平面,否则。
为什么要多次改变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此实验最终处理数据时,除了用刻度尺测量距离的方法
以外,还有其他更简单别的方法吗?
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这些问题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将成果与他人分享。
步骤6:点评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诸多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点评。
评价
评价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做的小实验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围绕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完整性,网络利用率以及交流小实验的态度。
评价等级:
优秀:能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搜索“刘姥姥嬉游大观园”的相关知识,形成比较丰富的平面镜成像相关知识的资料,较好的表达进行小实验的感受.
良好:较好地利用互联网,找到一定有效网站,能形成平面镜成像相关知识的资料。
一般:基本没用运用互联网,没有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小组展示实验探究过程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围绕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操作的规范性,小组合作的精神以及评估交流的能力。
评价等级:
优秀: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积极与小组内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能积极参加组内及组间的交流活动,善于发言,互相交流,能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
良好:能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与组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能积极参加组内及组间的交流活动,能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
一般:与组内同学开展合作学习积极性不高,基本能与组员团结协作,基本能参加组内及组间的交流活动。
资
教师演示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班班通、PPT、视频资
学生分组实验用:两只蜡烛、火柴、白纸板、平板玻璃、刻度尺、铅笔
网络利用:搜索“猴子捞月亮”、“刘姥姥嬉游大观园”等关键词。
图书馆或其他媒体的利用:查阅图书或有关“猴子捞月亮”、“刘姥姥嬉游大观园”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