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合集下载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重点掌握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地位与影响。
2.掌握中古时期欧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如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了解这些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宗教纷争。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封建制度、基督教会等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作业设计:
(1)课后作业: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中古时期欧洲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运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封建制度、基督教会等历史概念。
(3)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如“中古时期欧洲为什么被称为封建社会?”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学习: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讲解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中古时期欧洲的文化:阐述基督教文化、骑士文化、世俗文学等文化成就,以及这些文化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4.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地位与影响:介绍基督教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宗教纷争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影响。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背景,掌握该时期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知道中古时期欧洲的主要历史事件,如罗马帝国的分裂、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诺曼征服、十字军东征等,并能分析这些事件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理解和平、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际观。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学生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状况等方面可能存在误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澄清和纠正。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产生距离感,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相互交流。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地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材分析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

第一目讲述了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为核心特征的欧洲封建社会。

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实质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而庄园作为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则是欧洲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二目讲述欧洲王权的发展、基督教会的强大、城市的兴起与大学的兴起,这一时期法兰西基本统一、英国开始逐渐发展出相对规律的“议会”、西班牙与葡萄牙国家也最终形成;最后一目表现中古时期欧洲两大主要帝国的成长:“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与“俄罗斯沙皇制的逐渐成熟”。

中古欧洲的历史构建起古代世界进入近代世界的桥梁,承接了古典与近代的文明。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中古时期西欧主要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国家发展内容的学习,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培养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学生通过文本阅读,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基督教的统治,感受中世纪基督教的显赫经济与精神力量,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学生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进一步理解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古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特点;城市兴起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欧庄园制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关于欧洲中世纪评价的两个材料中古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1)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1)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第一课时【内容标准】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

【新课探究】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

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

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

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

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出示拜占庭纹章和俄罗斯的国徽。

设问:大家知道这两幅图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标志吗?教师: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幅图有很大的相似,都有两头鹰。

双头鹰的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

它原是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

拜占庭帝国在东欧统治了千余年的,深刻地影响了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与西欧不同的文化。

拜占庭和俄罗斯因其一度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地跨欧亚两洲的地缘特点,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拜占庭和俄罗斯两个国家。

二、新课讲授一、拜占庭帝国教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又称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继续发展。

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出示地图: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它的都城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公元前476年,东罗马帝国的领地主要集中在爱琴海地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在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东征西讨,打败波斯帝国,击溃汪达尔族、从哥特人手中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地中海再次成为罗马的内海。

,拜占庭帝国的土地再次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几乎看到了罗马帝国中兴的希望那么,如此庞大的帝国,依靠什么来统治和治理是有效的?(法律)为加强统治,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们系统整理罗马法,主持编定《罗马民法大全》,由4部分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

其中代表的经典法律是《查士丁尼法典》,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段史料来详细的了解下这个法典的具体内容。

投影:《法理概要》对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定义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任何受治于法律和习惯的民族都部分适用自己特有的法律,部分则适用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

至于出自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基督教会:介绍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地位与作用,如宗教改革、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3.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讲述中古时期欧洲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如封建庄园经济、城市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等。
4.历史事件联系:分析中古时期欧洲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如封建制度与基督教会的关系,以及这些事件对近现代欧洲的影响。
3.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古时期欧洲的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世界历史的热情。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话题进行讨论:
a.中古时期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b.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作用及宗教改革的意义;
c.中古时期欧洲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近现代欧洲的影响。
2.讨论:各小组针对给定话题展开讨论,形成观点,并进行整理。
3.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欧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罗马帝国的关系。
2.知道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3.掌握中古时期欧洲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如封建庄园经济、城市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等。
二、学情分析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为《中古时期的欧洲》,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3课。通过对中古欧洲的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欧洲社会的演变,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中古时期的欧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封建制度和君主制度的兴起,同时也出现了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重大的历史事件。经济方面,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得欧洲的城市逐渐兴起,同时也促进了阶级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在文化方面,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古欧洲的录像,引导学生关注中古欧洲的历史风貌。
2.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古欧洲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中古欧洲历史的兴趣。
3.提出导入问题:“你认为中古欧洲的社会有哪些特点?”,“你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中古欧洲的哪些方面?”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为学生提供知识铺垫。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入研究所选主题,并准备向全班展示。
3.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古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强调中古欧洲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2.讲授中古欧洲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和君主制度,阐述其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年级下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呈现图片——圣彼得教堂彩图,并介绍:圣彼得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也是今天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是以耶稣的门徒彼得命名的,彼得的含义是“磐石”,意思是它将成为教会的基石。

它是中古欧洲典型的标志性的建筑物。

这一全世界第一大教堂,可以被看作中古欧洲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利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去了解学习——《中古时期的欧洲》。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历史文物——中古欧洲的标志性建筑物圣彼得教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二、讲授新课第一目:西欧封建社会知识拓展:中古西欧“黑暗”之说(教师简介)“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西方史学家一般认为“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加之人文主义者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因此,他们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

把中世纪看作“黑暗”时代的观念,特别是把这一时期整个世界都看得一团漆黑的偏见,早已受到史学家们的质疑和订正。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在西欧以外地区,文明还是在发展。

其次,就是从西欧本身来说,中古时期的欧洲既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承接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桥梁。

因此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有一定偏见的,所以我将黑暗加个“”号。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哪些制度?它们的概况如何?1.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表格要求条理清晰,信息准确,便于比较分析。
3.针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宗教文化,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要求如下:
a.明确研究问题,如宗教对欧洲社会、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b.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c.提炼观点,进行论述,字数在1000字左右。
4.为加强学生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知识的掌握,布置以下复习题:
a.选择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b.简答题: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设问;
c.论述题:要求学生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发展进行综合分析。
作业布置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在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学习道路上不断进步。
c.利用比较法,将中古时期欧洲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共性与个性。
d.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地图、图片、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古时期欧洲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b.新课讲解: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发展,突出重点、难点,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4.提高历史阅读、分析、概括和论述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历史地图、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
3.采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中古时期欧洲的社会变迁。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一、课程标准及分析】(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课标分析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西欧的封建社会。

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

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崛起。

这一系列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相比之前显示出了新的时代特色,而非一句“黑暗中世纪”即可概括。

【二、教材分析】(一)本课在该教材中的地位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专题《中古时期的世界》的第一课,上承《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史实,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正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下启中古时期的亚非美洲的文明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也正为西亚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而消失于历史长河。

既有贯穿欧洲上古、中古时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古时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

(二)本课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

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为核心特征的欧洲封建社会。

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实质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而以庄园作为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则是欧洲社会的封建经济基础。

这也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意在说明教会的强大精神与经济力量、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对推进王权加强的历史性意义,这一时期法兰西基本统一、英国甚至开始逐渐发展出相对规律的“议会”、西班牙与葡萄牙国家在稍晚些也最终形成;最后一目意在表现中古时期欧洲两大主要帝国的成长:“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与“俄罗斯沙皇制的逐渐成熟”,封建制度几经波折、在动荡中发展。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古欧洲史上承罗马帝国,下启欧洲近代史,西欧封建社会是西欧社会形态演进的重要阶段,对深入理解唯物史观和全面认识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具有重要作用;中古欧洲是中古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认识中古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意义重大。

本课教材正文部分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西欧封建社会”,讲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第二子目是“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涉及10—11世纪起,西欧城市的兴起,王权的强化,以及基督教会的地位;第三子目是“拜占庭与俄罗斯”,内容为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包括《罗马民法大全》的简要介绍,以及俄罗斯的崛起。

三个子目的内在逻辑是,首先介绍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然后讲述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即城市兴起和王权强化,最后拜占庭和俄罗斯作为补充,较为完整地呈现中古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学情分析初中历史教材用一单元四课内容介绍了封建时代的欧洲,学生对中古欧洲史有了一些直观了解,需要在此基础上理性分析欧洲封建社会的特征,深入认识其发展变化,全面认知中古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同时,高一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够强,世界古代史与学生生活间存在距离,需要设置富有趣味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升材料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进一步锻炼辩证思维、批判思维,进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第一层次是了解分析历史事物,通过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王权、城市、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的学习,了解中古欧洲封建社会产生发展的基本史事,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次是在史事了解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地图等学习资料,通过问题引导思考和认识封君封臣制度与庄园农奴制度的关系,城市发展与王权强化以及基督教会之间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对中古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理解西欧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变化,认识中古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一、课标分析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学生需要了解欧洲在中世纪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状况,包括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的传播、城市的兴起等。

社会变化:学生需要了解欧洲在中世纪时期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包括庄园经济的发展、大学的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等。

多元面貌:学生需要认识到欧洲在中世纪时期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交流。

二、教材分析《中古时期的欧洲》主要讲述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这一课是世界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近代欧洲历史的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包括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庄园经济的发展等。

接着,教材介绍了封建制度下的政治制度,包括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城市的兴起和自治等。

最后,教材介绍了封建制度下的文化艺术,包括基督教的传播、大学的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等。

三、历史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跨度,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2)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史料等方式,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重要史实和历史证据。

(3)历史解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4)家国情怀:认识到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增强对欧洲文明的尊重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部分内容,对欧洲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不够熟悉。

(2)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欧洲历史有一定的兴趣,但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古时期的欧洲精品教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精品教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发展变化
2.教学难点
认识中古时期欧洲各地区文明的特点
哪些特征,又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今天我们便来一起学习这部分内容。

问题1.西欧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出示西欧封建社会形成时间轴,并引用
教参“西欧封建社会是罗马帝国生产力发展与日
耳曼人相对温和的奴隶和亲兵制度等结合的产
物”,进行说明。

问题2.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有哪些?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封建时代,中国北宋都城开封、南宋都城临安动辄百万,而同时代的欧洲城市一般为几万人,结合所学并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从城市布局、功能等方面分析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与中国城市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5.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了解中古欧洲的艺术、文化等方面,撰写一篇关于中古欧洲文化特点的短文,字数500字左右。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在每个知识点结束后,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如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中古欧洲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7.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制定分层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4.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主要事件,如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分裂、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等,并分析这些事件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评价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中古时期欧洲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8.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中古欧洲历史,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同时,通过比较中古欧洲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中古欧洲的图片,如城堡、骑士、基督教堂等,引发学生对中古欧洲历史的好奇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营造氛围。
(一)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古欧洲社会的影响。
2.掌握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历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中古欧洲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古时期欧洲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发展趋势,为后续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知识。
2.运用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社会风貌。
1.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建制度特点及其影响。
2.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
3.欧洲城市兴起与商业发展对社会结构、经济格局的变革作用。
4.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总结中古时期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
2.突出重点,简化难点,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解欧洲封建制度、宗教文化等抽象概念。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知识体系。
2.分析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过程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要求不少于300字,旨在提高学生对宗教与历史文化关系的理解。
3.针对欧洲城市兴起与商业发展对社会结构、经济格局的变革作用,展开论述,要求不少于400字,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列出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原因,要求不少于300字,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三个城堡照片
设问:上述城堡多修建什么时候?
教师:上述城堡多修建于中世纪,那么为什么中世纪掀起一股修建城堡的浪潮?这背后
有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西欧封建社会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一)基督教神权
设问一:中世纪西欧社会是怎样的?
“我们知道,蛮族现在变成了信奉基督的骑士,也知道希腊和罗马的学术被拿来支持基督教。

而教会,就居于这个怪异的结盟之间运筹帷幄,努力维系这个体制于不坠。

学术是基督教的,骑士也是基督徒,这个世界成了基督教王国,是耶稣基督的天下。

”——《极简欧洲史》
中世纪的西欧被称为教会的黄金时代,或称为信仰的时代,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组成部分。

教会组织和国家世俗政权组织,同为中世纪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陈钦庄:《基督教简史》
教师:(投影)大家看看中世纪人们的生活。

变化: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有利于文化教育的普及。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精选8篇)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精选8篇)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精选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中古时代的欧洲》导学案备课人:杨筱审核人:复核人:【学习目标】1、知道采邑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罗马天主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复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2、归纳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3、理解宗教神权对西欧社会的影响;理解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自主学习】一、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1、推行制度的改革,史称从此西欧形成制。

2、内容:。

3、特点:分级基础;从属关系。

4、影响:。

二、罗马天主教廷1、通过“”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此后,教皇既是又获得了权利。

2、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是三、西欧城市的复兴1、世纪前后,随着的提高,西欧各地出现了城市的复兴的景象。

2、城市居民的主体是,他们以各种方式发起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或,或,其中最典型的是。

3、世纪前后,西欧诞生了一批最早的。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拜占庭帝国(又称):首都,疆域特点,存在时间,影响。

2、覆亡标志:年,的陷落。

3、覆亡原因:缺乏创新、故步自封;;。

【合作探究】1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同印度种姓制、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有何明显区别?2、为什么说罗马天主教廷居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罗马天主教廷为什么会居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3、你认为城市的复兴给中古西欧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中古时代的西欧社会有哪些特点?(政治、经济、思想)【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中,最强大的是( )A.拜占廷帝国B.法兰克王国C.英吉利王国D.德意志王国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启示是:()A国家分裂必然灭亡B. 只有不断侵略扩张才能发展C.缺乏创新、故步自封必然被历史淘汰D.封建制度必然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3、古代时代,居西欧封建制度中心地位的是:()A.教皇国B.罗马天主教会C.国王D.骑士4、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民族是()A.土耳其B.日耳曼C.蒙古D.法兰西5、推动城市复兴的根本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B.经济的繁荣C.生产力的发展D.天主教会的统治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基本知识】
采邑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丕平献土琅城起义
罗马天主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复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重点知识】
1、归纳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2、理解宗教神权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理解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课堂记录】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奴隶制结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西欧封建等级制
(1)由来:采邑改革、分封土地
西罗马灭亡后,日尔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小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

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面临内忧外患,于是当时的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

(此处说明此时的国王已经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宫相手中,为后面的“丕平献土”铺垫。


(2)采邑改革核心:有条件的分封→无条件的赏赐
何谓“有条件”,主要指:第一,受封的封臣必须对上级封主在政治上宣布效忠,在军事上服从,如不履行,封主有权收回采邑;第二,采邑只供封臣终身享用,但不可世袭。

(结合西周的分封制,分析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的分封制的异同点。


(3)封建等级制特点
分封基础:采邑分封,权利对应义务
从属关系: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以土地为纽带,组成自上而下的封建等级体系,封主通过授予封地,取得对下属封臣的统辖权;封臣得到采邑,则有接受封主号令的义务。

各封建主通过分封,建立起各级之间互为主从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只存在于上下互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

(课本34页图示及小字部分)
(4)封建等级制的影响
这种制度在当时对法兰克王国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调节了封建主的内部关系,增强了王国的政治军事力量(结合“分封基础”);但是这种制度直接导致整个西欧社会权力趋于分散化,形成政治上分裂割据局面(结合“从属关系”)。

(5)知识拓展
试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同印度种姓制度、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的异同点?
【思路】本题重点在不同点,相同点只要学生知道同样是维持自身统治就可以了。

【不同点】
西欧:封建主范围内;地方分权,王权衰微
印度:涉及全体社会成员
中国:权归中央,君主专制
、罗马天主教廷
1、教皇国由来
(1)基督教产生与发展:罗马帝国镇压→定为国教
(2)教皇国建立
有利条件:地方分权,教会扩张
奠定基础:丕平献土,教廷立国
教会凭借罗马国教的余威影响西欧,并且趁机扩张。

“丕平献土”实际上就是世俗君主与教会势力的互相结合利用(课本36页小字第二段),此后,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了一定的世俗权力。

2、天主教会的影响
(1)基督教分裂
东方:东正教
西方:天主教、罗马公教
(2)天主教会影响:控制西欧
经济:直接占有大量土地——财
政治:教皇是至高无上仲裁者——权
思想:控制西欧思想和文化——势
(3)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西方文明主流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剥削者,头号封建主,拥有大量土地,从事土地剥削,教民还得交纳“什一税”作为向上帝的奉献,实际都落入教会腰包。

西欧封建社会,存在两大权力体系——世俗政权势力与教会神权势力。

西欧封建制初期,罗马教廷势力超过世俗君主势力,干涉各国内政,教皇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世俗君主屈从于罗马罗马教皇。

但是他们双方既互有矛盾(课本38页小字),又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中古初期文化落后,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

教会推行“愚民政策”,教皇曾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天主教神学,扼杀、迫害反对的思想和人士。

教会的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造成西欧中古时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当然它也渗透到西欧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很多遗迹和踪影,举例:圣诞节、教堂(课本37、41页)、拉斐尔圣母像、米开朗琪罗雕塑、十字架国旗(理解为什么有人把西欧地区归入基督教文化圈)。

三、西欧城市的复兴
1、背景
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工商业中心)兴起
罗马帝国末期,战乱不已,许多城市遭到破坏,工商业萧条。

因此中古初期的社会生活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乡村。

11世纪前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城市作为工商业中心开始兴起。

2、影响
经济上:促进手工业和商贸交通发展
西欧农业发展,需要各类农具,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带动了商业贸易的兴旺和交通运输业的相应扩展,地区性的集市或贸易中心在西欧相继出现,开始了城市复兴的进程,而城市的复兴又为手工业和商业、交通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相互促进。

政治上: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治斗争
结合课本38页,归纳:一、城市居民的主体是工商业者,是新兴群体;二、城市土地都属于封建主领地,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实际上是为了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榨;三、形式多样,有的温和(赎买),有的激烈(起义),大多数城市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或独立。

文教上:西欧社会诞生最早一批大学
11世纪城市复兴后,原有的教会学校已不能满足工商业对文化的需求,市民冲破教会束缚,开办了教授实业的城市学校,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西欧第一批大学。

3、标志:西欧中古社会进入兴盛时期
明确它为西欧迈向近代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四、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全盛:7世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476年就宣告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则持续到了1453年,比西罗马多了上千年。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3、灭亡标志:君士坦丁堡陷落
4、影响:对东欧产生深刻影响
拜占庭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是它的文化依然影响深远,为什么?
【思路】帝国虽历经千年,但还是灭亡了。

说明依靠军事征服的政权若无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统一的民心共识,终究不会长久;帝国虽然灭亡,但文化不衰,说明凝聚着人们智慧、反映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最终仍是于是长存的。

【课后习题】
1、指出西欧封建制的特点?
2、罗马教廷为什么能在中古时期长期凌驾于西欧的君主之上?
3、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