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 企业会 计准则第 4号—— 固定资产》( 以下简
“ 新准 则 ” 依据 《 是 企业 会 计 准则— —基本 准 则》 制定的 , 6章 2 共 5条。其 中:
称“ 新准 则”) 是在 2 0 年 1 月公布 的 《 01 1 企业会计 准 则—— 固定资产 》( 以下简称 “ 行准 则 ” 基础 现 ) 上修订 的。“ 新准则 ” “ 与 现行准则 ” 比, 相 体例更清
地产 , 则按照初始计量原则, 其会计处理如下 : 借: 投资性房 地产 贷: 存货 其会计处理为: 借: 失 损 1 0 00 0 1 0 0 00 贷 : 资性房地产 投 5 0 000 5 0 000
贷: 存货
5 0 0 00
资产负债表 日按相关准则进 行后续计量 。
2若企业在 “ 则” . 准 启用 日仍做存货处理 , 在以后 某时转为投 资性房地产 , 则转换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 资性房地产 5 0 投 000
资产 负债表 日按 公允价 值模 式进行 后 续计量 ,
贷 : 货 存
5 0 000
可见 ,企业 选用公允价值 模式对投 资性房地产 进行 后续计 量对 当期损 益有可 能 产生重 大影 响 , 企 业 需 要对 持 有 的所 有类 型 的房 地 产进 行 详细 的分 析, 进而选择对 自己最为妥 当的会 计政策 。 另外, 需要注意 的是, 根据 “ 准则 ” 规定, 企业只有 在有确凿证据表 明投贽l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 生 可靠取得 的情况下 ,才可采取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
2若企业在 “ . 准则” 启用 日仍做存货 处理 , 在以后 某时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则转换 时会计处理如下 :
借: 投资性房 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则。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或者管理活动中的有形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应将购买成本计入资产账户。
购买成本包括购买价格、税金和其他直接与购买有关的支出。
对于自行研制、开发的固定资产,应将自行研制、开发成本计入资产账户。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计量方法和折旧方法。
计量方法分为取得成本法和重新计量法。
取得成本法是指以购买成本作为资产的计量基础,并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不重新计量。
重新计量法是指在取得成本的基础上,按照重新评估的结果重新计量资产。
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直线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残值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
年数总和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按照不同年限进行分配。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年折旧费用是上一年折旧费用的两倍。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如有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改良、维修等情况,企业应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处理。
对于资产增加的情况,应将增加金额计入资产账户,并在使用过程中计入折旧费用。
对于资产减少的情况,应将减少金额从资产账户中扣除,并计入收入或费用账户。
对于固定资产的改良和维修,应根据改良和维修的质量、费用等情况确定是否视为资产的增加,并据此进行会计处理。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还强调了固定资产的盘点和报废处理。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将期末盘存情况与账面存量进行核对。
对于无法继续使用或价值无法收回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将其计提坏账准备和减记资产账户。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指导,有助于企业规范会计处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比性。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全面理解和运用这些准则,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做出有效的决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财会[2006]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第二章确认第三条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第四条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五条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第六条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初始计量1第七条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第八条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第二章确认第三条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第四条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五条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第六条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初始计量第七条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第八条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第十条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七)规定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
和折旧方法的变更处理方法
四、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 较
(一)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IAS16—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对固定资产初始确 认和我国准则一样,按历史成本计量。但在成本 构成上,IAS多了一项估计拆卸、搬移费及场地使 用费。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以后期间,固定资产 的计量原则除了按其账面价值表述外,还允许按 公允价值进行重估计价,即固定资产的价值按固 定资产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按照重估价值计算的 累积折旧的余额来表述。若重估发生增值,增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三、新旧准则差异比较
(一)固定资产定义中未包括单位价值标准
原准则固定资产定义除“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 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和“使用年限超过一年” 外还有“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标准,新准则没有 列示。
(二)强调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计价 必须公允 在对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价值确认上,原准则 规定“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 值”,新准则规定“按照投资合同或约定的
(四)规定了弃置费的会计处理
针对某些特殊行业较高的处置费用,新准则规定
确仪器100万元,预
计使用期满报废时需要特殊处理费用30万元,则
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130
贷:银行存款
100
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30
(五)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与初始确认固定
资产的原则相一致。
(六)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六)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
例:某出租汽车公司某出租车原值2000万元, 按照5年平均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第1 年折旧为400万元,第1年末按照预计现金流 量的现值小于账面价值计提了300万元减值准 备,第2年折旧额为(2000-400-300)÷4 =325万元,第3年末减值因素消失。按照新 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解释发文部门:财政部日期:2007-05-05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固定资产的特征及确认条件;(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3)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4)固定资产的折旧;(5)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固定资产的特征及确认条件本准则第三、四条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特征和确认条件,符合固定资产特征和确认条件的有形资产,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不符合的确认为存货。
其中“出租”,不包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建筑物。
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比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包括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并编制成册,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固定资产目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仍应履行上述程序,并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
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通常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三、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弃置费用仅适用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比如,石油天然气企业油气水井及相关设施的弃置、核电站核废料的处置等。
一般企业固定资产成本不应预计弃置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读(一)主讲老师佟志强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从固定资产的定义看,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这意味着,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的产品。
【提示】“出租”的固定资产:指用以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后者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固定资产。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如自用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或使用年限。
某些机器设备或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其使用寿命往往以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来表示。
第三,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具有实物特征,这一特征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区别开来。
有些无形资产可能同时符合固定资产的其他特征,如无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但是,由于其没有实物形态,所以不属于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提示】对于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该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例如,飞机的引擎,如果其与飞机机身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则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㈠经济林木和产役畜等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㈡矿区权益和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㈢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二章确认第三条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第四条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㈠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五条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使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第六条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初始计量第七条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第八条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第九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第十条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一节新旧比较固定资产准则是在对201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原准则)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完成的,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在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引入了现值计量属性新准则对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会计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原准则对此不要求按现值计量。
(二)规定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新准则要求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在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
(三)增加了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新准则规定,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符合持有待售条件的无形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比照处理。
(四)改变了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原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在盘点当期入账,同时增加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新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
(五)修改了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的会计处理原准则要求对经营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新准则要求此项支出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第二节重点难点讲解一、固定资产的确认(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提示】1.取消了原准则中“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条件,但实务中企业仍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将单位价值在一定金额以上的项目计入固定资产。
2.为了与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衔接,此处的“出租”仅指机器设备的出租。
自用房出租,就是由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不是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特殊情况)1.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它们的使用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对于这些设备,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系统的管理,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规定的会计政策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1. 固定资产的确认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时,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确认时点通常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照成本进行,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安装费等直接费用。
如果固定资产是自建的,则其成本包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
3. 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
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并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4.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区分为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应当增加固定资产的成本,而费用化支出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通常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5. 固定资产的减值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在利润表中确认减值损失。
6. 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捐赠等形式。
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的价款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7. 固定资产的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固定资产信息时,应当包括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以及固定资产的分类和使用寿命等信息。
此外,还应当披露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残值以及使用寿命的确定依据等。
通过以上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旨在确保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经典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第号——固定资产

(经典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第号——固定资产一、固定资产的确认1.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2.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固定资产的不同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2)备品配件和维修设备备品配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如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等。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指确定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成本应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包括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取得方式不同,其成本的具体确定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分录:不需安装: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等需要安装: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原材料等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例1:某企业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发票价格50000元,增值税税额8500元,发生的运费2500元,款项全部付清。
借:固定资产61000贷:银行存款61000例2: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50000元,增值税额为85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1000元,安装设备时,领用材料物资价值1500元,购进该批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额为255元,支付工资2500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一、固定资产的折旧(一)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处理。
不属于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费,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如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五、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4号》)发布於2013年4月1日,主要针对企业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进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准则4号》的宗旨是建立企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方式,同时确保企业核算符合国家有关财务核算法规要求。
第二条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久持有的非商品,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或获取收入的资产,包括可固定使用的设备、电子设备、车辆、工程、设施、房屋及其他可供长期使用的资产,或任何其他以总账(未考虑折旧)金额大于人民币十万元(含税)登记为固定资产的物品。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企业对固定资产使用和核算,以及企业必须且能够在报表中确认价值的其他资产,如合同所有权和许可证获取权。
但本准则不适用于不具有划分价值并不能够确认价值的其他资产,如无形资产。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申购、投资、使用和核算第四条企业对不同固定资产进行类别划分,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并申报正确完整的条目,以及对本年度新增的固定资产及二次折旧等进行报告要求。
第五条企业应当实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核算准则和企业内部规定,实行绩效评估、监控和管理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处理固定资产的申购和使用,同时保护固定资产正确合法高效地运用。
固定资产的申请、装置和使用,有关单位或部门必须核算清楚,执行完整而有效的记账处理方法,有效地跟踪所有固定资产的采购、折新和使用记录。
第七条企业对于新增固定资产,必须按照核算法定手续,交付价款后,应将购入资产入账,实施监控并进行管理。
第八条企业应当保存固定资产的收支凭证薄,明确记载固定资产使用的贷方和借方,清楚地列明发生的时间、金额,以及支出的项目及用途。
第三章折旧方法第九条企业采用国家规定的用途分类核算法,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拆分为原值和累计折旧,并据此计算折旧率;计提折旧时分两层累进,即原值当期计提全部折旧,累计折旧计提折旧从新增折旧累计。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读.doc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解读鲁阳《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要求,属于准则体系中的具体准则。
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一、内容《固定资产准则》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总则:1、制定目的——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适用范围——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
但下列存货除外:①投资性房地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注释: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建筑物的后续计量,仍适用《固定资产准则》。
投资性建筑物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不能够持续可靠取得;二是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虽然能够持续可靠取得,但企业仍决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②生产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
另外,下列固定资产的计量也不适用该准则: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②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③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④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 号——租赁》);⑤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 号——借款费用》);⑥固定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
第二章确认:3、固定资产定义——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4、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概念——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5、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并同时满足,①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㈠经济林木和产役畜等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㈡矿区权益和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㈢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二章确认第三条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第四条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㈠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五条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第六条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初始计量第七条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第八条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第九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以下简称《准则》)是指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准则》自2024年1月1日起执行,并取代了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第非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办法》。
《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计量方法以及披露要求,帮助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准确核算和分析。
《准则》首先明确了什么是固定资产。
《准则》定义固定资产为企业预期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租赁或出租给他人使用,并在企业预期持有一年以上的物质资产。
固定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并在采集期间的原值中包括购置成本、运输成本、直接安装成本等。
《准则》要求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确立合理的固定资产账簿,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和分类登记,并制定固定资产的年度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期使用量进行折旧计算,以合理反映资产的消耗程度。
折旧计算应当考虑到固定资产的预计剩余价值,这意味着企业在计提折旧时需要预估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能的市场价值。
根据《准则》,企业除了计提折旧外,还应当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资产减值是指当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回收金额时,企业需要将固定资产减记至可回收金额。
《准则》要求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将减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净额应记录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
《准则》还要求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及时调整其账面价值。
当固定资产发生重大变动时,如增值、重置、报废时,企业应当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提折旧的方法。
除了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企业还应当按照《准则》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固定资产的名称、账面价值、计提折旧的方法、期末减值准备、重大修理和维护费用以及在建工程等信息。
总之,《准则》通过明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要求,确保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方面的准确核算和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3号

企业会计准则3号【中英文版】一、企业会计准则3号的背景和意义企业会计准则3号,即《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是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一项会计准则,旨在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披露和相关会计处理。
该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随后逐步扩大至所有企业。
企业会计准则3号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会计准则3号的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企业会计准则3号适用于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各种行业。
此外,该准则还适用于企业合并、重组、破产等特殊业务。
2.计量和披露要求企业会计准则3号对固定资产的计量和披露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计量方面,企业应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并在后续计量中采用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摊销。
在披露方面,企业需详细披露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原值、累计折旧、减值等信息,以便让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
3.准则的适用顺序在适用企业会计准则时,若存在多个相关准则,企业应按照如下顺序予以适用:首先,优先适用专门针对某一事项制定的准则;其次,适用通用准则;最后,如有特殊情况,可参照相关解释和规定予以处理。
三、企业会计准则3号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以某制造业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3号前,其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
实施准则后,企业严格按照准则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确保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通过披露详细的信息,企业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四、企业会计准则3号对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3号的实施,使得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更加规范、透明。
首先,准则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标准,降低了企业操纵财务报表的空间。
其次,准则要求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
产》应用指南
(试行)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试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台的一部应用指南。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正确地实施《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规范固定资产核算,保证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试行)共5章,包括总则、固定资产的计量与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处置以及财务报表披露等内容。
1. 总则:对《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解释,以及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作出规定。
2. 固定资产的计量与核算:规定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核算方法,以及变动固定资产核算的要求。
3. 固定资产的折旧: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原则、折旧方法和限额、折旧计算方法、折旧的确认以及折旧的变动处理等。
4. 固定资产的处置:规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计量原则、处置金额的确认方法和处置费用的处理等。
5. 财务报表披露:规定固定资产财务报表披露的具体内容,包括所有者权益表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以及利润表中的折旧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财会[2006]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第二章确认第三条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第四条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五条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第六条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初始计量第七条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第八条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㈠经济林木和产役畜等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一一生物资产》。
㈡矿区权益和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一一石油天然气开采》。
㈢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一投资性房地产》。
第二章确认
第三条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
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
数量。
第四条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㈠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五条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使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第六条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初始计量
第七条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第八条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
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
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第九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
支出构成。
第十条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一一借款费用》的
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
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二条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一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一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一租赁》确定。
第四章后续计量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等除外。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已计提减值
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的预期状态,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㈠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㈡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㈢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
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进行复核。
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
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第二十条固定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一资产减值》处理。
第五章处置
第二十一条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㈠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㈡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
第二十二条企业持有代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第二十三条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
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四条企业根据本准则第六条的规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
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长满价值。
第六章披露
㈠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
㈡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
㈢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㈣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
㈤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和用于债务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㈥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