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七章-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转换(translation) 1.20线索选择(cue selection) 1.10感官刺激(sensory stimulus)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选择来源:
1. 学科知识(p234三对关系)
2. 社会和学生经验(社会经验加工;学生经验主观 运用)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要素:
课程目标(1):认知发展
Bloom et al. (1956)分类
Anderson et.al. (2001)分类
名词层面 (Noun aspect)
个别向度 (Separate Dimension)
评价
(Evaluation) 综合
动词层面 创作 (Verb aspect) (Create)
评鉴
——“泰勒原理”
第二节 课程开发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依据:
1.社会——社会本位课程 2.学科——学科本位课程 3.学生——儿童本位课程
三种取向:
1.行为目标: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2.生成性目标(熟记定义p230):方向性和不确定性 3.表现性目标:个性化,创造性
课程目标的领域:
(1)认知领域目标 (2)情感领域目标 (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3.教科书
第二节 课程开发
定义:综合考虑学校教育的相关现实条件和目标,权衡并依据一 定的价值取向,对课程中的各要素及其整体做出决定的过程。
四个层次:
(1)我们要达成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 (2)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哪些学习经验(课程内容) (3)如何组织这些学习经验(学习方式) (4)如何评价目标的达成程度(学习评价)
(Synthesis)
(Evaluate)
分析
分析
(Analysis)
(Analyze)
应用
应用
(Application)
(Apply)
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解
(Comprehension)
(Understand)
知识
记忆
(Knowledge)
(Remember)
知识向度 (Knowledge Dimension)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课程实施层次(古德莱德五层次):
1. 观念层次 2. 社会层次 3.学校层次 4.教学层次 5.体验层次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课程实施基本取向: 忠实取向; 相互适应取向; 创生取向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课程评价: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诊断学评价) 2.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3.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4.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3.1价值接受
3.1
2.3满意反应
2.3
2.2自愿反应
2.0反应 2.0反应 2.0反应 2.0反应 2.2
2.1顺从反应
2.1
1.3控制或选择注意
1.3
1.2愿意接受
1.0接受 1.0接受 1.0接受 1.0接受 1.0接受 1.2
1.1觉知
1.1
价 态值 度 鉴 赏
兴 趣
细类层级
常用情意用语
情意教育目标分类之细类层级及常用情意用语
(resolution of uncertainty)
3.0 引 导 反 应 response) 2.0准备状态(set)
1.0感知(perception)
(guided 3.20尝试错误(trial and error) 3.10模仿(imitation)
2.30情绪状态(emotional set) 2.20生理状态(physical set) 2.10心理状态(mental set)
1. 主题和概念 2. 原理 3.技能 4.价值观
课程组织:课程要素加以组织,形成结构产生合力,实现 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组织维度及其标准:
1. 垂直组织:连续性和顺序性 2. 水平组织:整合性(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社会生 活)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组织基本取向: 学科取向; 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 社会问题取向; 混合取向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三)课程类型(p225)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熟记定义)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动态转化) 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四)课程的载体
1.课程计划(p227,熟记) 2.课程标准(p227,熟记) 两者共同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两者不同点:计划是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标准 是某 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目标(3):技能发展
Simpson(1971)
主阶层
次阶层
7.0独创(origination)
6.0适应(adaption) 5.0复杂的外显反应
5.20自动表现
(complex overt response)
(automatic performance) 5.10解决不确定性
4.0机械化(mechanism)
Krathwohl,Bloom & Masia(1964)情意目标分类
内在化历程
5.2品格形成 5.1一般化体系
5.0 形 塑 5.2 品格 5.1
4.2价值系统组织 4.1价值概念建立
4.0组织 4.0组织
4.2 4.1
适 应
3.3信仰
3.3
3.2价值喜好
3.0评价 3.0评价 3.0评价 3.2
第七章 课程
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开发 三、课程改革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概念溯源
1.中国:功课及其进程。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2.西方:curriculum,学习的进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二)课程不同理解
1.课程即目标或计划 2.课程即学科 3.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课程定义: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 程的总和,包括各门学科和教育活动。
认知历程向 度(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
元认知知识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程序知识 (Procedural Knowledge) 概念知识 (Conceptual Knowledge) 事实知识 (Factual Knowledge)
课程目标(2):情意发展
第三节 课程改革
(一)国际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 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 2. 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3. 课程结构多元、开放,注重国际理解教育。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6大目标(p244):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价值追求:为了中华民族复习,为了每个学生发展 1.教育公平 2.国际理解 3.回归生活世界 4.关爱自然 5.个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