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回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回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回顾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答:(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6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3)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首都。

(4)采用公元纪年,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

(5)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什么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答:(1)它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

(2)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能起到居安思危的作用。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的历史意义。

答: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光荣使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5、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北京。

(2)会议主要内容: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②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会议召开的意义: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6、开国大典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天安门广场。

7、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答:(1)国内:①从根本上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是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开始当家作主。

②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迅速实现和巩固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

③它是中国由衰落走向强盛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 内容。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 开国大典。

- 时间:1949年10月1日。

-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 西藏和平解放。

- 时间:1951年。

-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 抗美援朝。

- 背景。

- 美国侵略朝鲜,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经过。

- 1950 -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

- 著名战役有上甘岭战役等。

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了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等英雄人物。

- 意义。

-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和稳定的建设环境。

- 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 土地改革。

-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 时间:1950 - 1952年底。

- 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意义。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要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要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要点总结新人教版本文档将总结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以帮助学生复和理解课程内容。

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定义:指人类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

2. 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 写字与文字的产生和使用- 城市的建立和发展-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 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建立3. 三大古代文明:- 黄河文明:以中国黄河流域为中心,出现了文字、城市、官制等特征。

- 约旦河文明:以古巴比伦等城邦为代表,发展了水利灌溉、贸易等经济活动。

- 尼罗河文明:以埃及为代表,发展了巨型建筑、墓葬等文化特点。

二、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与贡献1. 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 儒家思想的主导:以仁、义、礼、智、信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 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的发明。

- 中医与药物: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医学研究与实践。

- 文艺作品:如诗歌、五行曲、小说等的创作。

2. 中华古代文明的贡献:- 影响东亚地区: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如丝绸之路的开辟、科技成就的传播等。

三、对比与评价1. 三大古代文明之间的比较:- 黄河文明注重道德伦理,约旦河文明注重法律规范,尼罗河文明注重神权制度。

- 黄河文明的政治组织较统一,约旦河文明的政治组织较分散,尼罗河文明的政治组织较集中。

2. 中华古代文明与三大古代文明的比较:- 中华古代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道德伦理与社会秩序。

- 中华古代文明的科技成就相对较多,对世界文明有较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重点讲述了黄河文明、约旦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和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该单元通过对比与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重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重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重点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一种方式,它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进步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下册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阶段,下面将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明朝的成立与发展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成立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重点知识:1.明朝的建立:明朝是由朱元璋创立的,他经过长期的起义战争,成功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明朝。

2.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立了大明王朝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3.明朝的经济发展:明朝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主要依靠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明末农民起义:明朝晚期因为政治腐败和自然灾害等,民生困苦,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第二章:进入近代社会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的特点是近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封建制度的彻底崩溃。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重点知识:1.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中国失去了主权。

2.近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3.辛亥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开始启程走向民主化的标志性事件,它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4.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胜利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一次彻底的社会改革。

第三章:中国的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阶段,它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强大的重要历程。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重点知识:1.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解放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最终取得了胜利。

2.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和人民政府成立的基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开展社会主义改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比如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以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单元重点主要聚焦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包括清朝的衰亡、近代民族觉醒以及民主革命的进行。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剧变的关键时期,涉及国内外多方面的影响,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极具变革意义的一个阶段。

一、清朝的衰亡1.外部压力的加大-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其导致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对清朝财政与社会的侵蚀。

2.内部动荡的加剧-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内乱的重要表现,其起因与清朝腐败无能相关联。

3.改革尝试的无效-清末维新运动及其他改革尝试,虽然有积极意义,但因统治者对变革的抵触而未能取得实质性成功。

二、民族觉醒的萌芽1.知识分子的觉醒-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通过独立思考开始传播变革思想,推动社会意识的改变。

2.资产阶级的崛起-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促进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吸收与传播。

3.新闻报刊的传播-通过现代媒介,民众接触到新思想,尤其是民主平等与国家独立的理念。

三、辛亥革命1.革命的起因-多重因素,包括清朝的无能、外国侵略、社会矛盾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

2.主要运动与事件-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导火索,起义的成功引发全国范围的响应。

3.革命成果与影响-清朝灭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尽管民主未能实现,但为后续革命奠定了基础。

四、社会职能的转变1.传统社会的崩溃-人口流动与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族和宗族的影响力下降。

2.新兴社会阶层的形成-农民、工人及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成为新的社会力量。

3.文明思想的传播-以思想解放为目标,各种社会运动如女权运动等逐渐兴起,推动社会进步。

五、列强的侵略与反抗1.列强扩张的战略-列强的调动与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对中国的主权造成了极大侵害。

2.民众的反抗运动-从义和团运动到地方性的抗争,民众意识到国家危机,加快了反抗的步伐。

3.反侵略的思想传播-各种思想和组织相继成立,强化了民众的爱国意识与抵抗意愿。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历了多个政治制度的演变。

在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其发展历程及特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科举制度。

一、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封建制度下,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而诸侯则对其属地进行管理。

此举旨在巩固君主的统治,同时也满足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臣关系和宗法制度。

封建制度的典型代表是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

根据周礼,《周官》明确规定了君王与诸侯的职责和义务,如天子担任礼仪、军事的最高职务,而诸侯则作为地方分封的贵族,要负责治理自己的封地。

这种封建制度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制度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开始走向衰败。

而中央集权制度则在秦朝之后逐渐形成,并达到全盛时期。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一个中央政府,由君主或帝王直接掌握。

中央集权制度的最典型代表是秦、汉两朝时期。

秦始皇以其强大的统治力量,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等,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集权。

而汉朝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加以修正,建立了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制度。

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改革。

它取代了以家族背景和贵族身份为标准的选拔制度,实现了人才选拔及官员任用的公平与公正。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而其规模扩大和制度变得更加完善则是在唐朝。

科举考试的内容包括经义、史书、子集、策问等,被誉为“四书五经”。

通过科举考试,优秀的士人有机会进入仕途,成为一方的官员。

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机会,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总结: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科举制度三个阶段。

封建制度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中央集权制度让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而科举制度则实现了官员任用的公平和公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重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重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重点归

本文档旨在归纳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该单元中的关键知识点概述:
一、唐朝的开创与繁盛(618年-907年)
1. 唐太宗的开创
- 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措施和文化发展
- 高宗时期的开拓与繁荣
2. 唐朝中后期的发展
- 玄宗时期的盛世与变局
-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 晚唐五代的动荡与争霸
二、宋朝的开创与繁荣(960年-1279年)
1. 宋太祖的统一与政治措施
- 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战争和治理政策
- 宋朝政权的特点和社会状况
2. 北宋时期的盛景与变革
- 宋仁宗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发展
- 苏州的繁荣和北方辽金战争的影响
- 北宋末年的宋辽金三国鼎立
三、元朝的建立与疆域拓展(1271年-1368年)
1. 元太祖的建立
- 忽必烈的发展和建立元朝
- 忽必烈的统治政策和内外征战
2. 元朝中后期的发展
- 元仁宗时期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发展
- 明朝的兴起和元朝的衰落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

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二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二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二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经济:俄国的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3.俄国革命力量强大。

4.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直接促成革命的爆发。

5.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俄国十月革命知识点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筹建新中国)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国徽没有确定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鸣炮28响的含义: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1年10月概况:1951年,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的协议》,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设宣政院③清朝设驻藏大臣)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迹)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影响(意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精神: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鸦片战争(1840 - 1842年)1. 背景。

- 国际: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 国内: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原因。

-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 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 - 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

3. 经过。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英军沿海北上,攻陷定海,直逼天津。

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 1842年,英军进犯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

4. 结果。

-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5. 影响。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 - 1864年)1. 背景。

-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宣传和组织群众。

2. 经过。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初二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二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二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1949年9月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地点:北平主要内容:讨论新中国成立关键问题。

会议决定内容:1、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积极作用。

2、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二、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策形势如何?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一穷二白。

一方面,国民党留下了一个窘境:工业倒闭民族工业纷纷倒闭,农业凋敝,灾民达4000万;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市场供应紧张;大批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

另一方面投机商横行,不法资本家利用国家财政经济暂时困难和混乱局面,大肆或进行投机倒把,只是出现全国性物价大有大波动。

2、面对这些情况,即新新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紧急措施?结果怎样?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令全国物价趋于平稳。

指出意义: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能打天下,还会治理天下。

三、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政策1、1949年9月,第一届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共同纲领》,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大会还决定组建一座还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先烈的崇敬。

2、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

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顿珠??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全权代表去北京谈判,最后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4、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自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经历五战五捷,把英国侵略者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实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组分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总结新人教

本文档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总结(新人教版)。

以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1. 均田制度
- 均田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旨在实现平均分配土地的目的。

- 均田制度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民生活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科举制度
-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 通过科举考试,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仕途,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3. 农业技术的改进
-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技术不断改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 种植农作物的方式、使用工具和耕作技术等方面的改进,促
进了农业的发展。

4.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商业贸易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

请同学们重点掌
握并加以复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三单元(期中)第一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 年9 月2、地点:北平3、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

1、时间:1949 年10 月1 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 年5 月,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1、1950 年6 月,朝鲜内战爆发(背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目的),1950 年10 月(时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黄继光、烈火中永生--邱少云。

3、因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怕牺牲,以热情、乐观、勇敢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因此人们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第三课1、时间:1950 年6 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到1952 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2、重要文件:1950 年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8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8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工作。

2.《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3.(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中国的命运由自己主宰开始于(1949.10.1)新中国成立。

5.与国庆节有关的事件(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6.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7.抗美援朝
时间1950.10-1953.7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司令员:彭德怀
中国参战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英雄人物:黄继光上甘岭战役堵枪口。

邱少云被火吞噬。

8.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9.抗美援朝胜利原因?正义的战争,正确的领导,中
朝人民的团结作战。

10.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1.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3.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14.土地改革的意义?
15.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事件是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历史知识的学习是需要耐心的,更是需要懂得知识点,那么,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点学习的怎么样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5月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之二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3作用:投机商囤积大批物资卖不出去,纷纷破产.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人民:和平、民主中共: 国民党:独裁反共,发动内战美国:扶蒋反共,维护利益国民党重庆谈判原因:1.找借口发动内战。

2.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中共同意谈判原因(毛泽东为何去重庆谈判):1.为了尽可能避免内战,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通过谈判揭露国民党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

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

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双十协定”。

在军事方面未达成协定。

全面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重庆谈判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二课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利用“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

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的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孟良崮之战解放了山东解放区。

1947年6月30日,刘邓(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解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重庆谈判第三课时间 代表人物 歼敌数目辽沈1948.9 林彪、罗荣桓47万多淮海 1948.11 55万多平津 1949.1152万多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全中国的进展。

第四课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意义: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950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

八年级历史下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一单元知识点作为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一环,八年级的历史课程包含了许多有趣且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围绕八年级历史下一单元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带领大家一同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

一、明清王朝明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两个时期,它们都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

在学习这两个王朝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到它们的起源、发展和衰落,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到东西文化交流、医学、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方面在这个时期所出现的变化和发展。

二、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它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互和融合。

在学习全球化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到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它所涉及到的领域和范围,以及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到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全球化对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三、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带来了语言、宗教、思想、艺术、科技、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在学习文化交流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以及交流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到中国的文化输出和文化引进,包括文学、电影、艺术、音乐等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四、近代科技近代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引领着人类生活与工作的飞跃。

在学习近代科技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到不同发明和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

比如,我们需要了解到蒸汽机、电力、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发明和技术对工业革命、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等方面的贡献和作用。

五、经济改革经济改革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形态和政治格局。

在学习经济改革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到改革的过程、内容和主要措施,以及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转型。

初二下学期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二下学期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初⼆下学期历史第⼀单元知识点的⽂章,供⼤家学习参考!第⼀单元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和巩固第1课中国⼈民站起来了1、第xx届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1949年9⽉,第xx届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会议通过了《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泽东为中央⼈民政府主席。

⼤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都并改名为北京,采⽤公元纪年。

⼤会还决定在⾸都天安门⼴场建⽴⼀座⼈民英雄纪念碑,以表⽰对⾰命先烈的⽆限崇敬和缅怀。

2、10⽉1⽇下午2时,中央⼈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次会议,政府领导⼈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民政府的施政⽅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开国⼤典:时间:10⽉1⽇下午过程:⽑泽东等国家领导⼈登上天安门城楼,⾸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场。

隆重举⾏开国⼤典。

⽑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今天成⽴了!他亲⾃按动电钮,⼀⾯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场冉冉升起。

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场上响起暴风⾬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

⽑泽东宣读了中央⼈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民共和国全国的合法政府。

接着,盛⼤的阅兵式和群众*开始。

4、国内意义: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主的国家;中国⼈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壮⼤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量,⿎舞了世界被压迫⼈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民政府谈判,双⽅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此,祖国⼤陆获得了统⼀,各族⼈民实现了⼤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

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共同纲领: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内容:①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⑤以北平(北京)为首都⑥采用公元纪年
2、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
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解放军总司令。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4门礼炮齐鸣28响: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4).中
国历史由此拉开新的篇章。

5、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
实现了大团结。

国旗象征:红色,革命;大五角星,中国共产党;
小五角星,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大星象征共产党
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6、土地改革:
(1)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
济上翻了身。

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7、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
月美国侵略朝鲜):
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抗击美国侵略者(“联合国军”)。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严
守潜伏纪律)。

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
侵略战争。

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新中国内政与外交年9月五四宪法的颁布: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即性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一次代表大会推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外交成就是第一
年与17个国家建交。

3、1953年中国与印度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
万隆举行会议。

大会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问题。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推动会
议取得圆满成功。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
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商业;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意义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
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
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
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
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
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资本家占有的生产
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