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运动创新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引言机构运动是指由几个刚性连杆组成的机械系统,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
机构运动在机械设计、工程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臂、自动化装置和生物仿生机器人等。
为了不断推动机构运动技术的创新发展,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探索新的机构构型和运动控制方法,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运动精度。
通过开展该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并为机构运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根据给定的运动任务,设计适合的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考虑传动机构、杆件长度比例、驱动方式等因素,以满足运动要求。
2. **模型建立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建模和分析。
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预测机构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性能指标。
3. **运动控制方案设计**:根据机构运动方案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运动控制方案。
可以采用经典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器,或者使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神经网络控制或模糊控制等。
4. **系统搭建与实验验证**:根据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和控制方案,搭建机械系统实验平台。
通过实际实验验证运动性能和控制效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验步骤1. **确定运动任务**:在实验前确定机构运动的具体任务要求,包括运动轨迹、速度要求和精度要求等。
2.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根据运动任务要求,采用创新的思维设计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参考已有的机构构型,也可以探索新的构型。
3. **模型建立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机构运动方案的数学模型。
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对机构运动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
4. **运动控制方案设计**:根据机构运动方案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运动控制方案。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一、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机构运动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机构运动是指通过构建一系列架构、链接和驱动来实现物体的特定运动方式。
本实验旨在开发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设计方案,以提高机构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二、实验目标1. 设计一种能够实现特定运动方式的机构系统,并验证其效果。
2. 通过对机构系统的优化,提高其运动效率和性能。
3. 分析机构系统的运动原理和特点,探讨其应用前景。
三、实验方法1. 设计和构建机构系统:基于机械原理和运动学知识,设计并构建一种机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运动方式。
2. 制作实验样本:使用3D打印技术或其他材料制作出机构系统的实验样本。
3. 进行运动实验:通过施加外力或输入动力,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过程,并记录关键参数。
4. 优化机构系统:根据实验结果,对机构系统的结构和驱动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其运动效率和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我们得到了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设计方案。
通过调整机构系统的结构和驱动方式,我们成功实现了特定的运动方式,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参数记录,我们得到了机构系统的运动特点和性能。
与传统的机构运动方式相比,我们的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 精确度和稳定性:通过优化机构结构和驱动方式,我们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更精确和稳定的运动,减小误差和波动。
2. 高效性:通过改进机构系统的传动和驱动机制,我们的设计方案能够提高运动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3. 可控性和可调节性:我们的设计方案允许用户对运动参数进行调整和控制,以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运动要求。
4.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基于我们的设计方案,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改进机构系统,以适应更复杂和多样化的运动需求。
五、结论和展望本实验成功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效果和性能。
我们的设计方案在精确度、稳定性、高效性、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具有优势,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实验12 机构组合创新操作训练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12 机构组合创新操作训练实验12.1 机构组合创新操作训练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各种机构的操作与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2. 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结合机构组合方法认识机构的组成情况;3. 加强对机构的认识和运用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1. 常见的一些机构模型介绍如下:机构模型的种类较多,图12-1为50多种金属制机构模型,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4年设计,其运动构件用优质碳素钢制作,机架用铸铁制作,底板用木材制作。
图12-2为20种机壳底板用PVC 工程塑料制作的机构模型,其转动件用铝合金及钢材制作。
图12-1 50多种金属制机构模型图12-2 20种工程塑料制机壳机构模型2. 本实验中,在陈列柜里可供参观的组合机构主要有:串联机构、并联机构和复合机构等,其名称如下:(1)凸轮-蜗轮蜗杆机构;(2)联动凸轮组合机构1;联动凸轮组合机构2;(3)扇形齿轮;(4)凸轮连杆组合机构;(5)叠加机构;(6)凸轮齿轮组合机构;(7)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关于上述机构的基本介绍在陈列柜中都有,请同学们在参观时结合所学机构组合方法详细观看。
3. 本实验所用的各种基本机构及组合机构的实用模型主要有:(1)A1曲柄滑块泵;A2 曲柄摇块泵;A3 曲柄摇杆泵;A4 转动导杆泵;A5 摆动导杆泵;A6 剪床机构;A7 差动轮系机构;A8 浮动盘联轴节;A9 齿轮直线机构;A10 齿轮摇杆机构。
(2)B1 抛光机;B2 装订机机构;B3 牛头刨床;B4 颚式破碎机;B5 步进输机;B6 假肢膝关节机构;B7 机械手腕部机构;B8 简易冲床;B9 铆钉机构;B10 制动机构。
(3)D1 叠加机构;D2 双曲机构;D3 内槽轮机构;D4 滚子推杆心型凸轮机构;D5 斜齿轮传动机构;D6 减速器;D7 齿轮间歇机构;D8 2K周转轮系机构;D10 心型磨轮机构;D11 扇形齿轮机构;D12 摩擦轮机构;D13 正弦机构;D14 直线槽轮机构;D15 行星机构;D16 等径凸轮机构;D17 450螺旋传动机构;D18 圆锥齿轮传动机构;D19 齿轮传动往复运动机构;D20 空间机构;D21 安全离合器机构;D22 齿轮连杆机构;D23 摆动滑块机构;D24 椭圆仪;D25 渐开线凸轮机构;D26 直线运动机构;D27 连杆棘轮机构;D28 差动螺旋机构;D29 滑道轴节机构;D30 三平杆传动机构;D31 万向接头;D32 双冲头机构;D33 偏心凸轮机构;D34偏心往复运动机构;D35 急回机构;D36 椭圆齿轮机构;D37 2K-H周转轮系机构;D38 三档齿轮变速机构;D39 蜗杆蜗轮传动机构;D40 往复圆柱凸轮机构;D41 槽轮机构;D42 机器人爬杆机构;D43 摇动导杆急回机构;D44 反馈机构;D45 900螺旋齿轮传动机构;D46 差速器;D47 轮轴传动机构;D48 运动合成机构;D49 偏心调速器机构;D50 行星机构Ⅱ。
机构创新实验指导
实验七机构创新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强学生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结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2.通过机构的拼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SNJCX-1型机构运动创新组合设计实训台。
本装置是由铝型材实训台架、交流减速电机、直线电机、电源控制箱、直线电机控制箱和实训零件等组成。
图Ⅰ实训台台架1.实训台架实训台台架是由22根长短不同的铝型材组装而成。
台架中8根立柱铝型材导轨2,可沿X轴方向左右移动。
移动前用内六角扳手旋松上、下横梁4和6上的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然后同时移动立柱2的上下部分(注意:不要倾斜)到需要的位置后,再将立柱2与上、下横梁4和6靠紧再旋紧立柱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注意:立柱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只需旋松即可,不允许将其旋下)。
立柱铝型材2的前面和右面凹槽中有固定螺母,可在立柱2上沿Y轴方向移动,移到需要的位置,只需将零件用内六角螺钉打紧即可。
按上述方法移动位置,就可在台架X、Y平面内确定机构各个零件的位置。
更换机构,只需拧松内六角紧固螺钉后,换置即可。
机构组装快速、方便。
减速电机通过电机底座固定在台架底座1上,电机通过减速器减速和调速器调节,可使转速在0~10r/m i n范围内变化,这样可以根据机构的情况和自己的需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2.减速电机电源控制箱的操作、使用说明电源控制箱是给减速电机提供电源并控制电机转速的,使用前首先把控制箱上电源开关打到“关”的方向,把调速器的开关打到“0”位置,并把调节旋钮逆时针旋置最小,然后把电源控制箱通过电源线连接到电源。
使用时,首先将电源开关打到“开”的方向,通电后调速器“Power”指示灯亮,然后把调速器的开关打到“-”位置,再慢慢顺时针调节调速器旋钮使机构慢慢运动,确保没有问题后,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转速。
3.直线电机的使用说明直线电机安装在实训台台架底部。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任务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设备 (2)五、实验内容 (3)1、牛头刨床机构 (3)2、内燃机机构 (4)3、精压机机构 (4)4、两齿轮-曲柄摇杆机构 (5)5、两齿轮-曲柄摆块机构 (6)6、喷气织机开口机构 (6)7、双滑块机构 (7)8、冲压机构 (8)9、插床机构 (8)10、筛料机构 (9)11、凸轮-连杆组合机构 (9)12、凸轮-五连杆机构 (10)13、行程放大机构 (11)14、冲压机构 (11)15、双摆杆摆角放大机构 (12)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2)一、实验目的1、机构创新设计与运动分析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在掌握机构组成原理、基本机构的类型、结构、设计知识的基础上,以ZBS-C机构创意设计实验台作为操作平台,进行机构创新设计实验;2、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遵循机械设计的基本法则,对机构运动系统方案进行设计与研究。
以期通过实验使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加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
二、实验任务1、选用工程机械中各种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在ZBS-C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搭接、运行,满足机构运动要求。
2、根据设计机构创新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在ZBS-C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搭接、运行,满足机构设计要求。
三、实验原理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因此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F=3n-2pL-pH=0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H和低副数PL都必需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当n=1,PL=1,PH=1 时即可获得单构件高副杆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图 3-1 单构件高副杆组因此满足上式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的组合为:n=2,4,6……,PL=3,6,9……。
机构创新实验指导书04..教学文案
机构系统创新组合实验指导书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教研室于潇雁叶仲和陈亮林诚忠实验五机构系统创新组合一、实验目的1. 加强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增强学生对机构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动手能力;体会设计实际机构时应注意的事项;完成从运动简图设计到实际结构设计的过渡。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一)设备:创新组合模型两组一组机构系统创新组合模型(包括4个架)基本配置所含组件如下:1.接头接头分单接头和组合接头两种:单接头有5种形式,组合接头有4种形式。
(1)单接头J1螺纹分左旋和右旋两种。
方头的侧面上,为12×12方通孔。
(2)单接头J2螺纹分左旋和右旋两种。
方头的侧面上,为φ12圆通孔。
(3)单接头J3螺纹全部为右旋,方头的侧面上为12×12方通孔,且螺杆端有一段φ12的过渡杆,根据长度的不同分为6种,即:从短至长适应一到六层的分层需要,便于不同层次联接选择。
(4)单接头J4为L形状,两垂直面上,一面为方通孔,另一面为圆通孔。
(5)单接头J5有一方孔,其两垂直右旋螺杆上有一端带有φ12圆柱,根据圆柱长度不同分为6种,即:从短至长适应一到六层的分层需要,便于不同层次联接选择。
(6)组合接头J1/J7有两种,J1与J7之间可相对旋转。
两种组合接头组合形状一样,但其中一种为一右旋和一左旋螺纹,另一种为两左旋螺纹。
(7)组合接头J6/J4,J6与J4之间可相对旋转。
其中:J6为一带方孔的方块。
(8)组合接头J6/J7,J6与J7之间可相对旋转。
其中:J6为一带方孔的方块。
接头J1 接头J2接头J3 接头J1/J7接头J4接头J5接头J6/J4接头J6/J72.连杆(1)连杆为正方形杆件,可套入接头的方孔内进行滑动和固定,共有7种不同长度,可用于各种拼接。
杆长在60~300 mm内能分段无级调整,超过300 mm的杆可另行组装而成。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习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形式;2.掌握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方法;3.通过实验研究,设计出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二、实验原理1.机构运动原理:机构运动是指利用固定的机构构造使物体在规定的轨迹上进行运动的方法。
根据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根据构造形式又分为平面机构、空间机构、举重机构等;2.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方法:(1)确定需求:需求分析是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第一步,通过深入了解所需机构的特点、机构的应用场景、操作人员需求等,明确设计方向。
(2)设计构思:通过对需求的深入理解,团队成员可以进行设计构思,提出各种机械运动方案和机构选型建议。
(3)原理评估:对每种机械运动方案进行工作原理评估,选出最为合理的运动方案(4)仿真设计: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对设计进行仿真和模拟,检验所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数据精度、较差,以及运动可控性。
(5)实验验证:经过仿真、模拟的机构运动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实验验证,验证其实际的性能和适用性。
三、实验过程1.确定需求:本次实验要求设计一种新型的简单跳板机构,可用于乒乓球发球机,模拟手动发球,可适应多个方向的运动。
2.设计构思:本次实验为踢踏课程设计的简单跳板机构,设计适用于Pedal sports课的,故设计一种简单、轻量化、易于携带和使用的机构。
经过讨论、比较,最终确定了一种名为“两杆三组件”的跳板机构。
该机构由两杆杆件和三组组件构成:小滑块、卡门和支架,通过卡门与滑块的收放实现运动控制。
该机构可以通过拆卸、组装来实现机械结构的快速调配,适合于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使用。
3. 原理评估:对机械运动方案进行评估,最终选出两杆三组件的方案。
该方案由于结构简单,控制灵活,且构造方便,易于集成,故符合所需的基本要求。
4.仿真设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进行模拟,确保所造出的样本在直线区间符合前后合理选段。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组件一套。主要包括:凸轮、齿轮、轴、
滑块、带轮、槽轮及不同长度的连杆;小型驱动电机;若干不同尺寸的螺
栓等连接件。
2.为本次实验研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套。
3.工具一套。包括活动搬手、圆头内六角搬手、钢皮尺、螺丝刀等。
实验原理
四、实验原理
根据机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是由自由度为零的若干杆组依次连接到原 动件(或已形成的简单机构)和机架上的方法所组成。因此,我们就可以对 已有机构进行拆分或用杆件等拼接一个新的机构。
1.在为本次实验研制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结合工程实践与现有主
机架和主要零部件,已收入十多种工程实际机构和二十多种所学的典型机
构运动模式,借鉴这些机构,确定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动学尺寸后,任选一到两个机构
运动方案进行拼装和拆分实验。
2.按照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一套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在主机架上完成拼
接搭建。
实验设备及工具
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认知本次实验中所要用到的连杆、滑块、轴等零部件及其功用。 2.认知并学会主机架与各主要零部件的装拆过程。 3、认知并学会主要零部件间通过各种运动副的装拆过程。 4.选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所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一到两个作为拼接机
构的模式,选定机构运动学尺寸后进行拼装及拆分练习。
5.根据自己的创新思想,自拟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实际拼装。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方案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导致身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机构为了关爱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综合素质,需要设计一种创新的运动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免疫力;2. 缓解员工压力,改善心理健康;3. 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4. 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能力。
三、方案内容1. 晨间瑜伽晨间瑜伽是一种非常适合上班族的运动方式。
机构可以在公司场地或者室内空间设置专门的瑜伽区域,每天早晨定时开展晨间瑜伽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员工上班前的紧张情绪和身体僵硬感。
2. 午间跑步午间跑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
机构可以安排午餐时间后,在公司周围或者附近公园开展集体跑步活动。
通过跑步可以消耗多余脂肪和增强心肺功能。
3. 晚间舞蹈晚间舞蹈是一种有趣的运动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机构可以在公司场地或者室内空间设置专门的舞蹈区域,每天晚上定时开展晚间舞蹈活动。
通过跳舞可以缓解员工一天的疲劳和紧张情绪。
4. 健身房健身房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方式,可以满足员工不同类型的锻炼需求。
机构可以在公司内部或者附近租赁场地建立健身房,提供器械、瑜伽、有氧等多种锻炼方式。
四、方案实施1.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机构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制定详细计划,包括运动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
2. 建立专门小组建立专门小组负责运动方案实施和管理,包括人员安排、场地布置等方面。
3. 宣传推广通过内部通知、宣传海报等方式宣传推广运动方案,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4. 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运动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方案效果1. 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免疫力;2. 缓解员工压力,改善心理健康;3. 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4. 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能力。
六、总结通过创新的运动方案设计,可以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促进机构发展。
实验三机构组合创新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一、 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
设备名称: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实验台组件清单如下:ZBS-C 机构运动创新方案设计实验台组件清单序号 名称示意图规格数 量备注1 齿 轮M=2,α=20° Z=28、35、42、56 各3共12 D=56㎜;70㎜; 84㎜;112㎜ 2凸轮基圆半径R=20㎜升回型; 行程30㎜ 33齿条M=2 α=20°34 槽轮4槽15拨盘双销,销回转半径R=49.5㎜ 1 6主动轴15㎜ 30㎜ 45㎜60㎜ 75㎜ 4 4 3 2 2序号名 称示意图规 格 数 量 备 注7 从动轴(形成回转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L= L=8 从动轴(形成移动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9转动副轴(或滑块)L=5㎜32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L=20㎜811 复合铰链Ⅱ(或滑块)L=20㎜812 主动滑块插件40㎜55㎜1113 主动滑块座114 活动铰链座Ⅰ螺孔M8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转-移副15活动铰链座Ⅱ螺孔M5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移动副或转动副 16 滑块导向杆(或连杆)L=330㎜417 连杆Ⅰ100㎜ 110㎜ 150㎜160㎜ 240㎜ 300㎜ 12 12 8 8 8 8 序号名 称 示意图 规 格数 量备 注 18 连杆ⅡL 1=22㎜ L 2=138㎜819 压紧螺栓M564L= L= L=20 带垫片螺栓M54821 层面限位套4㎜ 7㎜ 10㎜ 15㎜30㎜ 45㎜ 60㎜ 6 6 20 40 20 20 1022紧固垫片(限制轴回转)厚2㎜孔¢16,外径¢222023 高副锁紧弹簧324 齿条护板625 T 型螺母20用于电机座和行程开关座的固定 26 行程开关碰块127 皮带轮628 张紧轮329 张紧轮支承杆330 张紧轮销轴3序号名 称 示意图规 格数 量备 注31 螺栓ⅠM10×15632 螺栓ⅡM10×206L=33 螺栓Ⅲ M8×15 1634 直线电机 10㎜/s 1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5 旋转电机 10r/min 3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6 实验台机架 机架内可移动立柱5根,每根立柱上可移动滑块3块。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四、实验选题 1、刮雨器传动装置 要求:1)原动件整周旋转,输出摇杆大摆角摆 动(相同 的摆角)。 2、插床机构 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Q=30度。 2)插刀实现大行程往复运动。 3)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曲柄→…→ 输出件插刀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3、车门启闭机构 要求:1)车门开启角度90度。 4、筛料机构 要求:1)速度变化较大 。 5、牛头刨创主切削运动机构 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Q=30度。 2)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导杆→……→滑块 本实验题目仅供参考,学生也可自拟题目,经实验老师 检查同意,亦可参加实验 。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二、实验设备、工具
1、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两人一套。 2、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一套。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三、实验原理
1、杆组的概念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 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2、实验的基本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 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七、实验报告
自行设计编写实验报告一份,格式自定,内容包括: 1、 实验目的、设计题目、已知条件; 2、 设计说明(确定机构方案的过程,分析其优缺点;机构 尺寸确定的主要过程,必要的机构运动分析); 3、机构运动简图; 4、拼装结论(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运动是否灵活,有何改 进措施等); 5、机构运动分析曲线图。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 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 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 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 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 法。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构思、验证、确定机 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能力。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以提高机构运动方案的效果和效率。
机构运动是一种通过机构体系来实现复杂运动目标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机械、自动控制、航天等领域。
目前,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和传统方法,存在效果不理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创新设计实验,尝试改进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方法,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1. 引言机构是指由多个构件通过连接点连接而成的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
机构运动方案是指通过设计机构体系来实现特定运动目标的方案。
机构运动在机械、自动控制、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主要基于经验和简化的方法,限制了其性能和效率的提升。
因此,为了改进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方法,本文进行了创新设计实验。
2. 创新设计实验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机构运动目标,通过创新设计方法来改进传统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2.1 确定机构运动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机构运动的具体目标。
本实验选择了一种需要实现复杂运动路径的机构运动目标。
2.2 设计新方案在传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思维和现代设计方法,设计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尝试采用新的机构结构、新的连接方式或者新的运动控制方法。
2.3 模拟分析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新方案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分析运动路径、力学性能和运动效率等指标,评估新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2.4 制造和测试样机根据新方案的设计,制造样机并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样机的实际运动效果和性能,判断新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获得了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与传统方案相比,新方案在运动路径的精度、力学性能和运动效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此外,新方案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结构来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创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的创新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改进机构运动方案的性能和效率。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学生用-cxc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学生用-cxc第一篇: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学生用-cxc机构运动方案综合设计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机构型综合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知识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性能加以评价的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任何机构都是将基本组依次连接到机架和原动件上而构成的。
三、实验内容1.多功能移动式残病人浴缸翻转机构⑴ 上身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上身部缸体从水平位置向上翻转至70度,即翻转角为0-70度.可采用的机构:①摆动导杆机构,导杆与上身部缸体固装在-起,带动缸体翻转。
由直线电机带动主动杆摆动。
②双摇杆机构,上身部缸体作为从动摇杆,在主动摇杆驱动下作0-70度摆动.主动杆由直线电机带动摆动。
③其它机构⑵ 腿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腿部缸体从垂直位置向上翻转至水平位置,利用死点保持腿部缸体在水平位置,借助凸轮机构破坏死点,使腿部缸体在重力作用下复位。
可采用机构:①双摇杆机构,腿部缸体作为主动摇杆;②其它机构2.牛头创床机构要求刨刀(安装在滑枕上)作直线往复运动。
可采用的机构:① 转动导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② 摆动导杆机构和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③ 其它机构3.翻转机要求翻转模板装在连杆上,模板翻转180度。
① 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4.飞机起落架要求起落架上轮子从水平位置向下翻转至垂直位置,利用死点使起落架轮子保持在垂直位置。
可采用的机构:① 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5.插床机构要求插刀作垂直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向下时(工作行程)较慢,向上运动(空程)时速度较快。
可采用的机构:① 双曲柄机构与曲构滑块机构组合,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6.冲压成型机压头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以较小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生巨大的冲压力。
可采用的机构:①六杆增力机构,电机驱动.②其它机构7.其他自选机构四、实验方法本搭接实验是在具有六根立柱的机架上完成的。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概述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
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2P L-P H=0。
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须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 L=3,称为II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 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III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II级杆组,若拆不出II级组时,再试拆III极杆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机械原理》实验七(机构创新设计)
5D E
3C
4 F
6G
H
J
7 I8
2B 1
KP A 9
D 5 E
4
F
G 6
H 7 I
J K
8
P
3C
2
B
1
PA 9
① 实验台机架
图 7-3 杆组拆分例图
5
沿 X方 向移动的立柱 Y
沿Y方 向移动的滑块
X 0
图 7-4 实验台基架
实验台机架中有 5 根铅垂立柱,它们可沿 X 方向移动。移动时请用双手推动、并尽可
实 验 目 的:A 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认
识;B 培养学生的机构运动创新意识;C 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与
实际动手能力。
实验项目性质: 设计性实验(课内选做/课外开放)
计 划 学 时:
8 学时
面 向 专 业:
机械类
实 验 要 求:A 预习《机械原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内容;
B 预习《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中实验目的、原理、设备、操
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3)正确拆分杆组
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 l)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Ⅱ级杆组,若拆不出Ⅱ级组时,再 试拆Ⅲ级组,即由最低级别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 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否则这个杆 组拆得不对。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再对剩余机构拆组,并按第 3)步骤进行,直到全部 杆组拆完,只应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为止。 如图 7-3 所示机构,可先除去 K 处的局部自由度;然后,按步骤 2)计算机构的自由 度:F=l,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 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 4 和 5 组成 的Ⅱ级组,再拆分出由构件 6 和 7 及构件 3 和 2 组成的两个Ⅱ级组及由构件 8 组成的单构 件高副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 1 和机架 9。 (4)正确拼装杆组 根据拟定的机构运动学尺寸,利用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运动传 递顺序进行拼接。拼接时,首先要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运动平面,并且使各构件的 运动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其目的是避免各运动构件发生干涉。然后,以机架铅垂面 为参考面,所拼接的构件以原动构件起始,依运动传递顺序将各杆组由里(参考面)向外 进行拼接。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提供的运动副的拼接请参见以下图 7-3 所示。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施一个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以提高机构成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1.提供适当的运动方式,帮助机构成员改善体力和耐力。
2.提供有益的运动项目,促进机构成员的心理健康。
3.培养机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沟通和协作能力。
4.提高机构成员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增强工作满意度。
实施步骤本方案的实施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需求调查和目标设定1.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收集机构成员对于运动方案的需求和期望。
2.分析调查结果,明确主要目标和特定需求,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阶段二:方案设计和策划1.根据调查结果和目标设定,设计一个多元化的机构运动方案,包括适应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能的成员。
2.结合机构成员的工作特点和办公环境,确定合适的运动项目和时间安排。
3.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包括每周运动次数、时长和强度,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确定运动场地和设备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阶段三:方案实施和推广1.向机构成员介绍和宣传运动方案的目标和好处,提高他们的参与意愿。
2.在机构内部设立运动俱乐部或小组,组织定期的运动活动,如晨间锻炼、球类运动、瑜伽等。
3.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课程和讲座,邀请专业运动教练进行指导,提高成员的运动技能和知识。
4.注重团队合作,开展团体项目,如拔河比赛、攀岩挑战等,增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5.建立反馈机制,收集成员对于运动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方案的质量和效果。
阶段四:方案评估和调整1.收集运动方案实施后的数据和反馈意见,评估方案的效果和成员的满意度。
2.分析评估结果,确定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3.针对调查结果和评估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确保持续的改进和有效的实施。
预期结果通过这个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预期能够实现以下结果:1.提高机构成员的身体健康和体能水平,减少患病和伤害的风险。
机构运动创新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创新实验指导书实验四: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我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全面理解,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背景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和结构组成的理解,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和运动特点,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配置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通过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构思、验证和确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用电机、传感器、等控制测量元件组装动力源,对机械进行驱动和控制的能力。
二、实验的核心内容:利用“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平台”进行积木组合调整,使学生能够构思创新,尝试自主选择机械设计方案,亲手按比例组装成实物模型,亲手安装电机及控制电路,模拟真实工况,动态演示观察机构的运动情况和传动性能,通过直观调整布局、连接方式及尺寸以及更改电路来验证和改进设计。
设计和组装融为一体,直到该模型机构灵活、可靠地按照设计要求运动到位,最终使学生用实验方法自行确定了切实可行,性能较优的机械设计方案和参数,即通过创意实验模拟实施环节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教改目标。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两人一套。
2、交流调速、直流电机等动力控制元件。
3、钢板尺、量角器、游标卡尺。
4.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一套。
四、实验课题1、刮雨器传动装置要求:(1)原动机四周旋转,输出摇臂以大摆角(相同摆角)摆动。
(2)九杆机构。
2、车门启闭机构要求:(1)气缸驱动。
(2)开门角度为90度。
3.电风扇抖动机构要求:(1)电机驱动。
(2)电风扇左右摆动。
(3)有高等教育机构和副高等教育机构。
4、增大cam升程角的转动导杆和凸轮机构要求:(1)曲柄为输入键。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机构运动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机构运动设计能力。
2. 实验材料•木板•框架材料(如铝合金)•运动轴、滑轮等小件•机构运动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AutoCAD等)3. 实验步骤3.1 确定实验题目学生自由选择机构运动设计的题目,可以是简单的机械手臂、传送带、井字游戏等。
3.2 设计机构运动模型使用机构运动设计软件,将所选择的题目进行模型设计。
要求设计的模型能够实现相应的运动功能。
3.3 制作机构运动模型根据设计模型,使用木板和框架材料制作机构运动模型。
根据需要添加运动轴、滑轮等小件。
3.4 调试和优化对制作好的机构运动模型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根据需要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运动精度。
3.5 实验报告和展示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描述机构运动模型的设计、制作、调试和优化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使用Markdown格式编写实验报告。
4. 实验注意事项•在设计和制作机构运动模型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在使用机构运动设计软件时,要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制作机构运动模型时,要精确测量和加工,确保模型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调试和优化机构运动模型时,要仔细观察和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实验报告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描述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5. 实验评估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 机构运动模型的设计和创新程度 - 制作过程的准确性和质量 - 调试和优化过程的问题解决能力 -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 实验展示的表达能力和清晰度6. 实验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机构运动设计相关的实验,例如: - 制作带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机构运动模型 - 实现多个机构运动模型的协调运动 - 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构运动模型7. 结论通过参与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提高机构运动设计的技术水平。
平面机构创意设计实验指导书【模板】
平面机构创意设计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运动特点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机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组装的机构的运动特性,提高机构运动分析能力。
4、掌握机构运动特性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分析测试实验台(详细实验组件列表请参看“实验组件清单”)。
2、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分析测试仪。
3、测量设备:光栅式角位移传感器、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
4、组装、拆卸工具:十字起子、呆搬手、内六角搬手、钢板尺、卷尺等。
5、实验需自备笔和纸。
三、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1、实验原理: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实验规定的机构类型,选定实验的机构,并拼装该机构;在机构适当位置装上测试元器件,测出构件的每时每刻的线位移或角位移,通过对时间求导,得到该构件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完成参数测试。
2、实验方法与步骤:1)掌握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2)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安装、拆卸工具和测试器件;3)选定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形成拼接实验内容;4)正确拼接平面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5)正确安装测试元器件;6)完成实验测试内容。
四、实验台运动副拼接方法:1、实验台机架:图4-1 实验台机架图实验台机架中有6根铅垂立柱,均可沿X方向移动。
移动前应旋松在电机侧安装在上、下横梁上的立柱紧固螺钉,并用双手移动立柱至需要的位置后,应将立柱与上(或下)横梁靠紧再旋紧立柱紧固螺钉(立柱与横梁不靠紧旋紧螺钉时会使立柱在X方向发生偏移)。
注:立柱紧固螺钉只需旋松既可,不允许将其旋下。
立柱上的滑块可在立柱上沿Y方向移动,要移动立柱上的滑块,只需将滑块上的内六角平头螺钉旋松即可(该紧定螺钉在靠近电机侧)。
按上述方法移动立柱和滑块,就可在机架的X、Y平面内确定固定铰链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构思、验证、确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用电机、传感器、等控制测量元件组装动力源,对机械进行驱动和控制的能力。
二、实验的核心内容:使用“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进行积木式组合调整,从而让学生自己构思创新、试凑选型机械设计方案,亲手按比例组装成实物模型,亲手安装电机及控制电路,模拟真实工况,动态演示观察机构的运动情况和传动性能,通过直观调整布局、连接方式及尺寸以及更改电路来验证和改进设计。
设计和组装融为一体,直到该模型机构灵活、可靠地按照设计要求运动到位,最终使学生用实验方法自行确定了切实可行,性能较优的机械设计方案和参数,即通过创意实验模拟实施环节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教改目标。
三、实验设备、工具1、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两人一套。
2、交流调速、直流电机等动力控制元件。
3、钢板尺、量角器、游标卡尺。
4、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一套。
四、实验选题1、刮雨器传动装置要求:(1)原动件整周旋转,输出摇杆大摆角摆动(相同的摆角)。
(2)九杆机构。
2、车门启闭机构要求:(1)气缸驱动。
(2)车门开启角度90度。
3、电风扇摇头机构要求:(1)电机驱动。
(2)电风扇左右摆动。
(3)有高副机构。
4、增大CAM升程角的转动导杆和凸轮机构要求:(1)曲柄为输入键。
(2)凸轮与导杆相连。
(3)当曲柄转过90度时,凸轮与导杆一起转过180度。
5、插床的双滑块急回机构6、手动冲床要求:使扳动手柄的力获得两次放大。
7、插床机构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Q=30度。
(2)插刀实现大行程往复运动。
(3)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曲柄→……→输出件插刀。
8、自动手套机大行程往复运动机构要求:(1)输出件实现大行程往复运动。
(2)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输出件。
9、行程速比系数为1的平面连杆机构要求:(1)行程速比系数为1。
(2)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曲柄→……→输出件。
10、牛头刨创主切削运动机构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Q=30度。
(2)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导杆→……→滑块11、料仓自动出料门要求:(1)门关闭后实现自锁。
(2)通过电机带动实现自动操作。
(3)可提供的机构有杆、凸轮、齿轮、蜗杆等。
12、鄂式破碎机偏心铰链连杆机构要求:(1)挤压力放大30倍。
(2)摆杆角度10±5度。
13、压力机要求:(1)设计一六杆机构。
(2)输出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
14、插齿机主动机构要求:(1)设计一六杆机构。
(2)输入运动(3)输出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
15、内燃机机构说明:本实验题目仅供参考,学生也可自拟题目,经实验老师检查同意后,亦可参加实验。
五、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预习本实验,初步了解实验装置,熟悉各种运动副和杆件的组装方法,熟悉机构尺寸的调整方法,电机等控制元件的安装使用方法。
2、针对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控制方案,绘出草图。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的多功能零件,按照自己设计的草图,现在桌面上进行机构的初步实验组装,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
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2、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上一步骤实验好的分层方案,使用实验台的多功能零件,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连接待机架上。
其中构件杆的选取、转动副的联接、移动副的联接、移动副的联接、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转动副联接、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移动副联接,杆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联接,杆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联接,输入转动和输入移动的原动件的组装方式详见附图和说明。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输入运动的形式选择原动件。
若输入运动为转动(工程实际中以柴油机、电动机等为动力的情况),则选用双轴承式主动定铰链轴或蜗杆为原动件,并使用电机通过软轴联轴器进行驱动;若输入运动为移动(工程实际中以油缸、气缸等为动力的情况),可选用直线电机驱动。
4、教师指导学生试用手动方式摇动或推动原动件,观察整个机构各个杆、副的运动,全都畅通无阻后,安装电机,用柔性联轴器将电机与机构相连。
5、教师指导学生最后检查无误后,打开电源试机。
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动态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的工作到位情况、运动血迹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⑴各个杆、副是否发生干涉;⑵有无“憋劲”现象;⑶输入转动原动件是否曲柄;⑷输出杆件是否具有急回特性;⑸机构的运动是否连续;⑹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是否超过其许用值,是否在非工作行程中;对机构运动过程中是否产生刚性或柔性冲击;⑺机构是否灵活、可靠的按照设计要求运动到位;⑻自由度大于1的机构,其几个原动件能否使整个机构的各个局部实现良好的协调动作;⑼控制元件的使用及安装是否合理,是否按预定的要求正常工作。
7、若观察机构系统运动发生问题,则学生必须按前述步骤进行组装调整,直至该模型机构灵活、可靠的完全按照设计要求运动。
8、至此学生已经用实验方法自行确定了设计方案和参数,再测绘自己组装的模型,换算出实际尺寸,填写实验报告,包括按比例绘制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标注全部参数,计算自由度,划分杆组,兼述步骤7所列各项评价情况,指出自己有所创新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并简述改进的设想。
9、教师验收合格,签定总体演示效果,作为创新及动手环节的评分依据。
七、附: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使用说明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合作者指导教师时间20 至20 学年第周一、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并注参数)二、机构有个活动构件。
有个低副,其中转动副个,移动副个。
有个高副,其中齿轮副个,蜗轮蜗杆副个,凸轮副个。
有个复合铰链,在处。
有个局部自由度,在处。
有虚约束,在处。
三、机构自由度数目为F=3n-2P L-P H=3X-2X-0=四、机构个原动件。
在处用驱动,模拟的运动;在处用驱动,模拟的运动;在处用驱动,模拟的运动。
五、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建树机构的有关杆、副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憋劲”现象。
八、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九、指出机构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附: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使用说明一、实验设备及工具: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
设备名称:ZBS-C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实验台组件清单如下:ZBS-C机构运动创新方案设计实验台组件清单1)齿轮:模数2,压力角20°,齿数为28、35、42、56,单级齿轮传动可实现四种基本传动比,中心距组合为:63、70、77、84、91、98;2)凸轮:基圆半径20㎜,升回型,从动件行程为30㎜;从动件采用对心滚子从动件;为保证凸轮和从动件始终保持接触,还提供了弹簧使其产生力锁合。
3)齿条:模数2,压力角20°,单根齿条全长为400㎜;4)槽轮:4槽槽轮;4工位;5)拨盘:可形成两销拨盘或单销拨盘;6)主动轴:轴端带有一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或移动副);7)从动轴:轴端无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副或移动副);8)转动副轴(或滑块):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9)复合铰链Ⅰ(或滑块):用于三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或形成转动副+移动副;10)复合铰链Ⅱ(或滑块):用于四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11)主动滑块插件:插入主动滑块座孔中,使主动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12)主动滑块座:装入直线电机齿条轴上形成往复直线运动;13)活动铰链座Ⅰ: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移动副;14)活动铰链座Ⅱ: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
15)滑块导向杆(或连杆);16)连杆Ⅰ:有六种长度不等的连杆;17)连杆Ⅱ:可形成三个回转副的连杆;18)压紧螺栓:规格M5,使连杆与转动副轴固紧,无相对转动且无轴向窜动;19)带垫片螺栓:规格M5,防止连杆与转动副轴的轴向分离,连杆与转动副轴能相对转动;20)层面限位套:限定不同层面间的平面运动构件距离,防止运动构件之间的干涉;21)紧固垫片:限制轴的回转;22)高副锁紧弹簧:保证凸轮与从动件间的高副接触;23)齿条护板:保证齿轮与齿条间的正确啮合;24)皮带轮与皮带:用于机构主动件为转动时的运动传递;25)张紧轮:用于皮带的张紧;26)张紧轮支承杆:调整张紧轮位置,使其张紧或放松皮带;27)张紧轮销轴:安紧张紧轮;28)(螺栓M8):特制,用于在连杆任意位置固紧活动铰链座Ⅰ;螺栓Ⅲ;29)直线电机:10㎜/s,配直线电机控制器,根据主动滑块移动的距离,调节两行程开关的相对位置来调节齿条或滑块往复运动距离,但调节距离不得大于400㎜;注意:机构拼接未运动前,应先检查行程开关与装在主动滑块座上的行程开关碰块的相对位置,以保证换向运动能正确实施,防止机件损坏;30)旋转电机:10r/min,沿机架上的长形孔可改变电机的安装位置;31)标准件、紧固件若干(A型平键、螺栓、螺母、紧定螺钉等);32)实验台机架。
2、组装、拆卸工具:一字起子、十字起子、呆搬手、内六角搬手、钢板尺、卷尺。
3、实验需自备笔和纸。
二、实验原理一个好的机械原理方案能否实现,机械设计是关键。
机构设计中最富有创造性、最关键的环节,是机构形式的设计。
常用机构形式的设计方法有两大类,即机构的选型和机构的构型。
1、机构形式设计的原则:1)机构尽可能简单:从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机构运动链尽量简短,完成同样的运动要求,应优先选用构件数和运动副数最少的机构,这样可以简化机器的构造,从而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此外也可以减少由于零件的制造误差而形成的运动链的累积误差,从而提高零件加工工艺性和增强机构工作的可靠性。
二是适当选择运动副:在基本机构中,高副机构只有3个构件,低副机构则至少有4个构件和4个运动副。
因此,从减少构件数和运动副数,以及设计简便等方面考虑,应优先选用高副机构。
但从低副机构的运动副元素加工方便、容易保证配合精以及有较高的承载能力等方面考虑,应优先选用低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