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读鲁光绒老师的《教好书育好人》一文有感

安徽省天长中学王克兰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回溯到遥远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明白地告诉了我们教育的宗旨,即教授孩子知识,并让孩子明白为人的各种道理。

这个道理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老教授就不止一次地跟我们强调过;上班后,师长领导们也在不同的场合耳提面命过,但也就是这么听着。偶然的一次,在学校图书馆借书,登记等待的空档随手翻看了一张《中国教师报》,看到一个标题“教好书育好人”。本来不想看下去了,觉得又是写的空洞的教育大道理。然一眼扫下去,发现文章很短,大概只有千把字。好奇心促使,发现作者讲了自己的两个教学小故事,很简单的文字,读来却觉得真实可信。说理的话认真、亲切,尤其记得作者说的一句话:“孩子需要的教育应该是安静、温柔、润物无声式的,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帮助他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回办公室的路上细想,是啊,自己既为人师,真的应该从内心里牢记这几个字——教好书,育好人。

教好书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责任。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能回答提出的问题;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能够在行走中运用它们;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不仅记住别人的思想,还能自己进行思考。用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概括:“请你努力做到,使孩子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孩子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孩子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过来……”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教好书的过程必须包含着育好人的理念。“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记得自己一次在课堂上将一个词语的意思范围讲大了,下课后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当时我脸上镇定,心里却火辣辣的。订正,很难为情;不订正,错误一直错着。爸爸说,要是你孩子下次也出错了,要面子不改、不承认呢!一语惊醒糊涂人!第二天课堂上认真地给孩子订正了,并且表态:欢迎大家给我挑刺,只要有理,我都接受。知识面前我不要什么面子,为人两个字面前我也不要什么虚名。没想到的是,孩子突然给我鼓起掌来了。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从孩子的心灵入手,培养孩子向真、向善、向美的优秀品格。

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孩子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想教人做人,必须教会孩子去爱。爱自己,爱师长,爱阳光,爱生活……有爱的人生必定有快乐。传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思想,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天冷了,孩子衣服穿少了,说一声,天气转冷了,衣服多穿一些,感冒可不好受;孩子衣服穿得不整齐,说一声,这儿整理一下会更帅的;孩子考试考糟了,说一声,找找原因,下次赶上;孩子学习疲惫了,说一声,去外面走走,看看天空、小河、绿树!虽然这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你做了,你会发现孩子和你走近了,愿意和你交流了,愿意听从你的教诲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只有善于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要放下大架子,不要把自己当成神庙的菩萨——高高在上,使孩子对我们敬而远之。孩子觉得我们可望而不可及,对我们没有亲切感、安全感,他们怎么可能真正的尊重我们呢!

当孩子把我们当作可信任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就能显现出来。得到孩子的敬仰,孩子就会“信其言”。这时我们必须引导孩子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提升自己,指导孩子学习方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处理好孩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孩子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孩子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社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教学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是兴奋和爱。秉着“教好书,育好人”的教学宗旨,向我的先辈们眺望。如同鲁光绒老师说的:“纵然前方的道路坎坷难行,我依然会勇往直前。教好书,育好人,我会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描绘一片湛蓝的天。”

教育理念名言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10.“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1.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行知 2.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英国哲学家斯宾塞H) 4.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5.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6.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8.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教育理念 打造精彩课堂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实现由合格教师到魅力教师的转变则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教育名言

古文学习之《礼记.学记》(繁体)

《禮記·學記》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 “念終始典xx。”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 “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肖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締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 “凡學,官先事,xx。”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兌命》曰: “xx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 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 “三王四代唯其師。”此之謂乎?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晏子春秋·景公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 第二十一原文|翻译 【原文】 晏子使鲁,仲尼命门弟子往观。子贡反,报曰:孰谓晏子习于礼乎?夫礼曰: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今晏子皆反此,孰谓晏子习于礼者?晏子既已有事于鲁君,退见仲尼,仲尼曰:夫礼,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夫子反此乎?晏子曰:婴闻两槛之闲,君臣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君之来速,是以登阶历堂上趋以及位也。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且吾闻之,大者不逾闲,小者出入可也。晏子出,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不计之义,维晏子为能行之。 【译文】 晏子出使鲁国,孔子命令及门弟子前去观看,子贡回来,报告说:谁说晏子熟习于礼?《礼》中说: 上台阶不能越级,在堂上不能快步走,授给玉器不能下跪。现在晏子全部与此相反,谁说晏子是熟习礼的人呢? 晏子结束了对鲁君的拜谒后,离开宫廷去见孔子。孔子说:礼仪的规则,上台阶不能越级,在堂上不能快步走,授给玉器不能下跪。先生违反了这些吗? 晏子说:我听说两堂之间,君臣各有其位,君王走一步,臣子走两步。鲁君走来得快,所以我上台阶

跨越而行,在堂上快步走以按规定的时间到达我的位置。君王授受玉时身子低伏,所以跪下以比他更低。而且我听说,大的方面不超越礼的规则,小的方面有些出入是可以的。晏子出去了,孔子以宾客之礼相送,(返回后对及门弟子说): 不合常规的礼,只有晏子能够实行。 【繁体原文】 景公使魯有事已仲尼以為知禮第二十一〔一〕 晏子使魯〔二〕,仲尼命門弟子往觀〔三〕。子貢反,報曰:「孰謂晏子習于禮乎〔四〕?夫禮曰:『登階不歷,堂上不趨,授玉不跪。』今晏子皆反此,孰謂晏子習于禮者〔五〕?」晏子既已有事于魯君〔六〕,退見仲尼,仲尼曰〔七〕:「夫禮,登階不歷〔八〕,堂上不趨,授玉不跪。〔九〕夫子反此乎〔一十〕?」晏子曰:「嬰聞兩檻之閒〔一一〕,君臣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一二〕。君之來遬〔一三〕,是以登階歷堂上趨以及位也〔一四〕。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一五〕。且吾聞之,大者不踰閑,小者出入可也〔一六〕。」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不計之義〔一七〕,維晏子為能行之〔一八〕。 【繁体注释】 〔一〕蘇輿云:「『景公』當作『晏子』,傳寫誤也。」◎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有」誤作「布」。凌本此章以下各文皆無。 〔二〕則虞案:韓詩外傳四、論衡知實篇作「晏子聘于魯」,初學記二十一引作「使魯」。周廷寀云:「春秋齊使聘魯,自襄公二十七年慶封之後,於經更無所見,蓋諸子之寓言也。」 〔三〕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綿眇閣本「弟子」

关于老师的名言、成语

1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4.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6.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7、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8、执一根教鞭勤勤恳恳点中外。站三尺讲台兢兢业业到古今。 9=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10、圣人无常师。---韩愈 1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12、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3、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14、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5、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6、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7、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多用于赞美教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赞美教师为学生用心的艰苦。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赞美教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至圣先师】至:最。旧时特指孔子,现引申为形容教师德高望重。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公门桃李】公:对人的尊称。尊称老师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高业弟子】高业:高才,对别人学生的敬称。学业优异的学生。 【高足弟子】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 【满城桃李】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 【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门生故旧】指学生和旧友。 【门生故吏】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立雪程门】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入室弟子】入室:到家;弟子:学生,徒弟。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生。 【桃李遍天下】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做事有度,物极必反

常说:做事要把握度,掌握分寸,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遇到实际问题难以把握,直到后果发生了才知道过了。人各有不同,有的随便就过去了,遇事还是把握不好。有的善于总结,能做到清醒,遇事冷静,才能知道把握。要想很好把握,需要一定的控制力,就是自我克制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耐心做保障。 现实中需要把握的有很多: 比如:对金钱与财富的把握,人的生存离不开金钱物质,但是又不能把金钱与财富放在第一位,因为物质只是维系生命的最低层次的需求,位序不能颠倒,有主有次,这就需要明白,清醒,冷静自控。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把握。 同样对金钱财富的获取也需要把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违背道义,违背法律,财富带来不是幸福,而是灾难和良心的不安。所以财富的获得不能违背法律,更不能违背自我的良知。第二,对情的把握:情可分为亲情、友情、爱情。亲情之间的关心和爱护,也需要把握,也不能太过,当人需要关心时,我们的关心才能被接受,当人不需要时,即使是好心,也不一定被接受,过分的关心和坚持,还会让人反感。自觉不平衡,好心不得好报,这时要自我是我们不了解:人当前需要什么:关心也要有度,各人都需要自由独立的空间,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方法,所以要给充分的尊重,否则关系就会紧张,维持不会太久。 同时要把握恰当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虚情假意的,也不是强迫性的。如果是强迫怀的好意也不会被接受,还让人反感,因为强迫违背了人的自由意志。所以别人也是有学问的。 友情之间也是如此,爱情之间的度难以把握,把握不好就变成了私有独占,使爱情双方被牢牢控制,没有自由,没有幸福。最终由爱转恨,分道扬镳。为什么:不明白真正需要什么?不尊重对方的人格和需求,是自私的表现,就如爱一只鸟,若是限制在笼子里,即使给再好的食物,也不能使鸟感受到幸福,因为鸟需要自由,需要广阔的空间,它真正的需要是飞翔。所以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更需要彼此的尊重。若是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是自私的,那样得不到别人的真爱,也不会有幸福可言,所以爱情需要理解,需要尊重,否则,这种爱情是不幸福的。 第三,做事也要把握度: 不能怠,也不能急,怠则影响进度,急则出错,欲速则不达。凡事尽力而不强求,冷静而不冲动,自尊而不下贱,自信而不自傲,对人尊敬而不傲慢,崇敬而不崇拜,学习而不挑剔,欣赏而不忌妒,关心而不放纵,希望而不强迫,感恩而不怨恨。一视同位而不分高低贵贱。凡事都是说的容易,做到难,因为没有很好去落实,还没有形成习惯。落实的过程其实是改变自我的过程,是改变原有的习惯的过程。包括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难改的是习惯。改变习惯的过程,也需要把握,不要因为难而退缩,也不能急于求成。不改则痛苦,人生不幸福,事业不能成,所以不能为难而退缩,想改也要遵循法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恒心毅力是法空。 第四,看淡而不看重,看重什么,就被什么所束缚,心就围绕什么转,视野受限,不能自主,不得自由。看重孩子就会过分关心,就会被伤害,就会寄托很高的希望,没有达到时,就会失望,受到的打击就大,因为看重,所以容易心动。看重爱人,看重财富,看重荣誉,看重事业,看重自我等等,都会使心灵受到束缚限制,本来心灵是生命的主人,肉身只是工具,由认识的错误颠倒,致使心灵的迷失,误把无常的肉体当成生命的主人,心灵沦为物质的奴隶。沉沦苦海,不能自拔。平淡才接近自然,符合本性,平淡是真,味浓多食即伤身,平淡适量即天年,所以凡事不能看重,就是佛所云的:一切都不可执著。 最后要把握的,也是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是位序,也就是要分清主次,以什么为主?以什么为中心的问题,否则主次颠倒,轻重不分,本末倒置,就舍本逐末,事与愿违,痛苦烦恼是不可避免。在生命面前,名利财富不值一提,在自由面前,生命也是不重要的,心灵的终极需求是自由,虽然生命的需求离不开物质,但是不是主要。虽然要实现自我价值,但是自我

教师必读—浅谈《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江苏教师考试:教师必读—浅谈《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江苏教师考试群: 248628080 江苏省教师招聘(https://www.360docs.net/doc/1612994044.html,/)考试笔试内容一般包括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公共知识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时政及其它综合知识。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专业只考公共知识部分。专业知识,即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面试采取说课、讲课的方式进行。有的地区只说课,不用讲课;有的地区以讲课为主。具体考试内容参照各地的人事考试网。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会及时发布中公教育最新研发成果,历年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及真题,及相关复习备考资料,配套练习题等供考生巩固学习,助力广大考生在2014年江苏教师招聘考试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学记》乃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为当时学生的必修课。它作为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其全文虽不过1229个字,但却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学记》全文言简意赅,详细阐述了诸多教育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等。中公教育讲师侯婷婷从《学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教学原则、以及师生关系思想等几方面进行剖析。作为中国古代系统地阐述教育思想的文献,《学记》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回首这一经典论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感悟古人教育思想的真谛,而且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仍有重大的启迪。 (一)《学记》中强调的教育的地位与重要性 1.教育的地位 《学记》的开篇首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战略地位。“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就告诉我们,统治者懂得发布政令、善于谋划国家大事,只能获得小的声誉,不能耸动民众;招贤纳良,体恤反对者,可以耸动民众了,但还不能教化百姓。统治者如果想把统治思想贯彻下去,并且充分地体现出来,必须首先做好教育事业。这实际上表明了作者的一种价值观,即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教育的重要性 《学记》还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

大学语文,齐恒晋文之事翻译和句式-------------------------

齐恒晋文之事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 王曰:

教育经典语录

教育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教育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2、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3、朋友是宝贵的,但敌人也可能是有用的;朋友会告诉我,我可以做什么,敌人将教育我,我应当怎样做。 4、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5、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6、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7、有天赋的人不受教育也可获得荣誉和美德,但只受过教育而无天赋人却难做到这一点。 8、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9、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10、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

班主任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11、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12、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13、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14、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15、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17、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18、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19、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何以琛说的那句经典名句

何以琛说的那句经典名句1、其实他何尝不是疲惫万分,只是他太需要这种忙碌。——顾漫《何以笙箫默》 2、当他们之间已成往事,最难堪的便是一切清晰如昨。 3、我本来也打算一毕业就结婚。 4、有一种平静,叫做死水微澜。 5、心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缠住了,一步步地靠近他,那线一寸寸地收紧。——顾漫《何以笙箫默》 6、给我一个理由,告诉我,你爱我。——顾漫《何以笙箫默》 7、理科生的天性使应晖固执地想找出他心动的逻辑,但是却第一次发现自我对证明这其间的因果关联无能为力。——顾漫《何以笙箫默》 8、这些年,从来不敢想象有这么一天,她又是这样触手可及,一伸手,一低头,默笙就完全属于他。 9、那是以琛的笔迹,用黑色钢笔写着——mysunshine!——顾漫《何以笙箫默》 10、那潇洒凌厉得仿佛要破纸而出的字迹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那是以琛的笔迹,用黑色钢笔写着——mysunshine!——顾漫《何以笙箫默》 11、默笙,我很清醒,一向。很清醒的看着自我,沉沦。 12、这些年,从来不敢想象有这么一天,她又是这样触手可及,一伸手,一低头,默笙就完全属于他。——顾漫《何以笙箫默》 13、正因太在乎,因此受不起。 14、其实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

15、默笙是我的妻子,你跟我说多谢,恐怕你没这个立场——顾漫《何以笙箫默》 16、原来这些年,他痊愈的只是外表,有一种伤,它深入骨髓,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肆虐。 17、也许早一步,晚一步,他们不是他们,我不是我。——顾漫《何以笙箫默》 18、就这样吧,以琛想。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再也不去在意。 正因他已经是如此的累。如此的,迫不及待想要幸福。——顾漫《何以笙箫默》摘自:短美文 19、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刻中慢慢痊愈,如我。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刻中慢慢溃烂,如他。原来这些年,他痊愈的只是外表,有一种伤,它深入骨髓,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肆虐。——顾漫《何以笙箫默》 20、——追求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这跟证明真爱与否并没有关联。如果要用时刻证明爱,那要浪费多少时刻。——何照阳光照耀Mysunshine(周年纪念版番外)——这是一个和多年前一样阳光很好的午后,林荫大道上漂浮着草木清香,格子路上映着一家三口长长短短的身影这样好的天气,适合出门,适合偷拍,适合与你,携手同行。(周年纪念版番外)——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顾漫《何以笙箫默》 21、这世上必有一个人,会和她不离不弃荣辱与共,如果此刻还没有,那是她没有找到,不够幸运,而不是他不存在…——顾漫《何以笙箫默》 22、向来缘浅,奈何情深。“你以后会明白,如果世界上以前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顾漫《何以笙箫默》 23、只要碰上赵默笙,何以琛的任何原则都能够打个折扣。——顾漫《何以笙箫默》 24、就这样吧,以琛想。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再也不去在意。 正因他已经是如此的累。如此的,迫不及待想要幸福。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读鲁光绒老师的《教好书育好人》一文有感 安徽省天长中学王克兰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回溯到遥远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明白地告诉了我们教育的宗旨,即教授孩子知识,并让孩子明白为人的各种道理。 这个道理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老教授就不止一次地跟我们强调过;上班后,师长领导们也在不同的场合耳提面命过,但也就是这么听着。偶然的一次,在学校图书馆借书,登记等待的空档随手翻看了一张《中国教师报》,看到一个标题“教好书育好人”。本来不想看下去了,觉得又是写的空洞的教育大道理。然一眼扫下去,发现文章很短,大概只有千把字。好奇心促使,发现作者讲了自己的两个教学小故事,很简单的文字,读来却觉得真实可信。说理的话认真、亲切,尤其记得作者说的一句话:“孩子需要的教育应该是安静、温柔、润物无声式的,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帮助他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回办公室的路上细想,是啊,自己既为人师,真的应该从内心里牢记这几个字——教好书,育好人。 教好书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责任。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能回答提出的问题;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能够在行走中运用它们;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不仅记住别人的思想,还能自己进行思考。用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概括:“请你努力做到,使孩子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孩子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孩子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过来……”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教好书的过程必须包含着育好人的理念。“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记得自己一次在课堂上将一个词语的意思范围讲大了,下课后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当时我脸上镇定,心里却火辣辣的。订正,很难为情;不订正,错误一直错着。爸爸说,要是你孩子下次也出错了,要面子不改、不承认呢!一语惊醒糊涂人!第二天课堂上认真地给孩子订正了,并且表态:欢迎大家给我挑刺,只要有理,我都接受。知识面前我不要什么面子,为人两个字面前我也不要什么虚名。没想到的是,孩子突然给我鼓起掌来了。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从孩子的心灵入手,培养孩子向真、向善、向美的优秀品格。

物的概念与种类

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 本章考情分析 2019A2019B20182017 单项选择题1212 多项选择题1210 案例分析题3/76/71/71/7 考核分值9.519.0 5.5 5.0 2020年本章新增、修订情况 1.修订以其他股权出质时,将办理登记的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整为市场监管理部门(非实质修订) 2.删除对集体土地利用原则上应先收归国有,再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表述 第一节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一、物的概念与种类 (一)物的概念 1.物的概念 物权法上的物,指的是有体物,是除人的身体之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之物。 2.物的特点 (1)有体性 我国物权法上的物仅指有体物,权利、行为、智力成果(包括电脑程序)等均不是物权法上的物,因而不属物权客体。其中,权利在特殊情况下经法律规定可成为物权客体,如以股权、票据权利等出质的权利质权。 【提示】行为是债权的客体;智力成果则是知识产权的客体。 (2)可支配性 能为人力所支配并满足人的需要。不能为人力所支配或为人所需之物(如:太阳、月亮、星星等),因其不具有交易价值(如:汽车尾气)而不属于物权法上的物。 (3)在人的身体之外 人是权利主体,不能成为物权客体。 【提示】人体器官如脱离人的身体,则可成为物。 【例题1·2019年多选题】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物权法上物的是()。 A.太阳 B.海域 C.月亮 D.星星 【答案】B 【解析】太阳、月亮、星星不能为人力所支配,故不属于物权法上的物,ACD选项错误。海域属于不动产,系物权法上的物,故B选项正确。 【例题2·2013年多选题】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所有权客体的有()。

君子之教,喻也

君子之教,喻也 【摘要】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正进行着一次深刻的变革,而一切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这两大角色,新的理念下教师成为引导者与组织者,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师引导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 1、前言 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教师的教,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和调动教学的主体(学生)学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将教学方法的模式由注入式发展到学导式。学习离不开教师,但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教师只能引导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学记》:“君子之教,喻也。”这里的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的意思。教师诱导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本文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一下几方面阐述这一说法。 2、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拓展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只注重身体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统一测量的竞技项目,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实现的。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可全盘否定,应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优化,增加其项目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以达到教学目标。譬如田径中基本的跑、跳、投不可舍弃,我们只有对其进行改造,例如:有一次上课是耐久跑练习,我让学生绕篮球场定时跑,学生马上感叹:“唉,又要跑啦!老师,能不能不跑呀,很无聊!”我停了一下问:“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不无聊又能达到练习效果呀?”同学们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老师,我可不可以一直运球呀?”“老师,我想跳绳呀。”看着那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听着那么多可行的建议我感慨万千,是呀,谁说有氧练习一定要用枯燥的耐久跑来完成呀,如果利用长时间的跳绳或运球来完成不是也可以吗?学生有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练习并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一堂课让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和内容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传统教学内容本身很没魅力但是只要体育教师能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不被以往的条条框框所影响,一定会以全新的教学内容来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主动参与运动。而新课程是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积极拓宽课程学习的内容,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新课程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除了学生本身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诱导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已经逐渐集中,开始形成对某一些运动项目比较稳定的兴趣。但由于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体能和运动技能还不能适应竞技运动的要求,必须对所学的竞技运动进行改造,即改变场地、器材、规则等以提高趣味性、多样性、普及性,使之适应初中学生的体能特点。陶行知先生说:“课程要有系统,但也要有弹性,要在课程上争取时间的解放。”体育课中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活动内容去练习,这样既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节课紧张

以事走郊外示友(陈与义)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以事走郊外示友(陈与义)全诗赏析,原文 翻译 以事走郊外示友(陈与义)原文及 正文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释译文 屑屑:忙碌的样子。 二十九年已经过去,知道自己已经不同,当日壮心早已不复存在。而今年却依旧壮志难酬。 我黄尘满面憔悴却依旧要离去到处奔波,红叶没有言语又一次回来。 万里飞翔的瘦弱的孤雁,千村岁暮一片渺茫。 看我这来来往往忙碌的样子,你看见恐怕都会笑话我吧,可是还是要就着这南池之水照着这客居他乡的我。 首联,写自己多年来依旧难以实现心中理想,表现人内心壮志难酬的苦闷。

颔联,表现出诗人没有功成名就,却仍要奔波的无奈之情。 颈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天地如此广阔而我却如此渺小。诗人夸大天地境界,以巨大的悲凉之反衬自己的渺小孤单。在夸大的环境之下犹显自己渺小这表达诗人因前途渺茫而悲叹愁苦的心情。 尾联,诗人写自己客居他乡,体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诗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鲁迪格尔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20)——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懂得他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嗜好他的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习,听到合于义的道理不能去照着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 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处。”——陶行知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 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

《礼记》中《大学之法》的原文和全文翻译

《礼记》中《大学之法》的原文和全文翻译 《礼记》中《大学之法》的原文和全文翻译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译文大学的教育方法是: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预先防备;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导,叫做顺应;使学生相互观摩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事情发生以后才禁止,就会遇到障碍而难以克服;过了适当时机才去学习,虽然勤勉努力,也难以有成就;杂乱施教而不按顺序学习,就会使学生头脑混乱而无法补救;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商量,就会孤陋寡闻;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人违背师长的教导;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这六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君子既然知道了教育获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作别

人的老师。所以君子教育和诱导学生,靠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服从,是勉励而不是压制,是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引导而不是强迫,就会使师生关系和谐;勉励而不是压制,学习就容易成功;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学生就会善于思考。能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习容易成功,使学生善于思考,就可以说是善于诱导了。 要的是全文,这个只是大学之法的1段和2段,全文有11段.谢谢

老灵签 签文

月老灵签第0签签王 签诗:佳偶耶?神仙美眷也。夫复何求? 解签:对对佳偶。神仙美眷。百年偕老。无须再觅良缘。 注:佳偶天成百年好合,若问归宿,神仙美眷 白话浅释: 是一对好佳偶。可享神仙美般的甜蜜生活。无须再寻寻觅觅。是大吉大利之签。 求得此签目前福缘圆满,若能再多礼佛修福,热心公益,累积善因善心,姻缘自有更多的福报,自然会有神佛及贵人帮助你成功圆满顺遂。问缘份,有情人终成眷属。问婚姻,神仙佳偶。 月老灵签第1签上上大吉 签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签:春令之鸟儿啭枝头。在于河之洲。一群由冬天醒来之鸠儿歌唱。其婉转歌声。如一少女 之求偶之声。此景者。世人之常。男之大当婚。女之长当嫁。君子求之者多。一位淑女终得以 淑配。良人得良缘。一路光辉。永远和谐。白头偕老耶。 注:春木宿鸟,正好追求,男婚女嫁,月老牵成 白话浅释: 如初春鸟儿鸣唱枝头,发出求偶筑巢之美妙歌声,应当好好把握开花结果的好时机。努力去追求。月下老人自然会赐福牵成这段好姻缘。求得此签目前福缘俱足,需要的只是追求的勇气。 问缘份,难得之良缘。问婚姻,白头偕老。 月老灵签第2签中 签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均是寂寞。寥落之象也。于落霞之中。单象影只之鹜飞行者。予人深感秋尽冬之来。旺盛蕃衍之夏季已过。秋已尽。如此际遇之时。 君汝宜乐善不倦积德当先。待时之时。自有合成之时。 注:寂寞寥落,形单影孤,不宜进取,俟时方成 白话浅释: 目前不宜积极进取。落霞与孤鹜皆暗示此段感情是个凄美落寞的结局。请静候机缘,或有和合 圆满之时。 求得此签目前福缘不足。难免失意,懊悔。宜多种福田。问缘份,难成。问婚姻,难和谐。 月老灵签第3签上上大吉 签诗:宗庙享之,子孙保之。 解签:上一代之福延于子孙。祸亦同也。福之延于吾一代。其惠爱之情。当不可须叟忘之。享 自上一代。吾当设法延于下一代。事事如此之时。一代延下一代。皆可享用不竭。汝怀念祖先。子孙亦同之。 注:祖上积德,和合常乐,姻缘圆满,多子多孙 白话浅释: 人的祸福。延自祖先的福报,因祖先庇佑,得遇佳偶,是个欢乐而美满的良缘。而且好“姻缘” 也会延须至下一代。是个上上大吉签。 求得此签目前福缘俱足。和合常乐。儿孙满堂,更宜多种福田。问缘份,大吉。问婚姻,可合 和圆满。 月老灵签第4签中 签诗: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名人谈教育

名人谈教育 家宝 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授业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本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杰出人才;解惑,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解疑释惑。解疑释惑要有方法,要摆脱那些生硬的、死板的、教条的方法,代之以生动的、活泼的、耐心的、细致的方法。而做好这三点,一定要以德为先。 陶行知 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 鲁迅 教育植根于爱。 徐特立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叶圣陶 在教育来学的人同时,要特别注意引他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造,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 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是教学生们什么都依靠老师,自己不用花一点心思,所以要不得。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课文无非是些例子,这些例子训练读写能力,课文是一隅,举一隅而以三隅反。教要准备不教。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深切。 教亦多术,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 在教育来学的人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知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造,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 宋庆龄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陈鹤琴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