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

§1 非饱和带的地下水运动

一、关于非饱和带水分的基本知识

1. 含水率,饱和度和田间持水量

包气带中的空隙,一部分被水充填,另一部分被空气充填。

含水率(θ):表示单位积中水所占的体积, 式中:(V w )0——典型单元体中水的体积;

V 0——典型单元体的体积

饱和度:岩石的空隙空间中被水占据部分所占的比例。 式中:(V 0)0——典型单元体中的空隙体积

含水率与饱和度的关系:

θ=nS w

式中:n ——孔隙度。

田间持水量:在长时间重力排水后仍然保留在土中的水量。 2. 毛管压力

毛管压强:在多孔介质的孔隙中,液体和气体接触是,二者存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称毛管压强。用p c 表示

p c =p a -p w

式中:p a ——空气的压强;

p w ——水的压强

毛管压强取决于界面的曲率,曲率愈大(液面愈弯曲,毛管压强愈大。 以上毛管压强是以绝对压强为基准,如果以相对压强为基准,这时有:

p c =p a -p w –p a

∴ p c =-p w 毛管压强相对大气压强为负值。即,非饱和带孔隙中的水处于小于大气压

强的情况下。

非饱和带水流中任何点的水头 式中:z ——位置水头;

h c =p c /r ——毛管压力水头; ∴ H=z-h c

3土壤水分特征的曲线

()()0

00

V V S w w =

()0

V V w =

θr

p z r p z H c w -=+

=

水分特征曲线:反映毛管压力水头(或毛管压强)和土壤含水率或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如图:随着含水率的减少,毛管压力增加,当含水率减小到某一值时,压强继续增大时,含水率不在减小。相应的饱和度为:

影响特征曲线的因素:

(1)不同质地的土壤,其水分特征曲线不同。一般说,土壤的粘粒含量愈高。同一负压条件下土壤的含水率愈大,或者同一含水率下其负压愈高。这是因为,粘粒含量增多。使土壤中细小孔隙发育的缘故。

(2)土壤结构。如图,为一砂壤土不同干容重的水分特征曲线,在同一负压下,土壤愈密实,(大),相应的含水率一般也大。原因,土壤愈密实,大孔隙数量减少,中孔隙增多。

(3)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水的粘滞性下降,所以表面张力降低,在同样的负压下,含水率要低一些。

(4)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的影响。对于同一土壤,土壤脱湿(由湿变干)过程测得的水分特征曲线不同,如图,在相同的负压下,排水(脱湿)时的含水率要大于吸湿时的含水率。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5)容水度:毛管压力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土中释放出的水体积。数值上等于,水分特征曲线的斜率的负倒数。

它是含水率和毛管压强的函数,可用或表示。

二、非饱和带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非饱和带地下水的运动,也可以用达西定律描述,这时的渗透系数是变化的,与含水率和毛细压力水头有关,是和的函数,其关系如图,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渗透系数增大,随毛管压力水头的减小,渗透系数增大。

在非饱和带中,定律的表达式为:

在三个坐标轴的分量为: 2 基本微分方程

第一章推的渗流连续性方程,如下:

在饱水带中,全部孔隙被水充满,等式右端用孔隙度,在非饱和带中,部分孔隙被水充满,所以用含水率取代,并两边除(近似为常数),得:

n

S w 0

0θ=

dh d C θ-

=()()J

h K v J

K v c ⋅=⋅=或

θ()

()

()

()

()

()

z H

h K v z H

K v y H

h K v y H

K v x H h K v x H K v c z z c y y c x x ∂∂-=∂∂-=∂∂-=∂∂-=∂∂-=∂∂-=θθθ或

()()()[]z y x n t z y x z v y v x

v z y x ∆∆∆∂∂

=∆∆∆⎥

⎦⎤⎢⎣⎡∂∂+∂∂+∂∂-ρρρρ

将v x 、v y 、v z 代入上式,得:

二式为非饱和流的基本方程

3 基本方程的几种形式

(1)以含水率为因变量的表达式

将H 换成θ,将H=z-h c 代入上(1)式,得:

上式进一步变换

定义K (θ)/C (θ)=D (θ)

为扩散系数,得:

对于垂向一维流动,去掉前两项,得:

轴向上取正值,轴向下取负值。

(2)以毛管压力水头为因变量得表达式: 将H=z-h c 代入(2)式,得: 代入上式:

对于垂向一维流动,去掉前两项,得:

轴向上取正值,轴向下取负值。

t z v y v x v z y x ∂∂=⎥⎦⎤⎢⎣⎡∂∂+∂∂+∂∂-θ()()()()()())

2()1(t z H h K z y H h K y x H h K x t z H K z y H K y x H K x c c c ∂∂=⎥⎦⎤⎢⎣⎡∂∂∂∂+⎥⎦

⎤⎢⎣⎡∂∂∂∂+⎥⎦⎤⎢⎣⎡∂∂∂∂∂∂=⎥⎦⎤⎢⎣⎡∂∂∂∂+⎥⎦

⎤⎢⎣⎡∂∂∂∂+⎥⎦⎤⎢⎣⎡∂∂∂∂θθ

θθθ()()()()t z K z h K z y h K y x h K x c c c ∂∂=∂∂+⎥⎦⎤⎢⎣⎡∂∂∂∂-⎥⎦

⎤⎢⎣⎡∂∂∂∂-⎥⎦⎤⎢⎣⎡∂∂∂∂-

θθθθθ()()()()t z K x h K z x h K y x h K x c c c ∂∂=∂∂+⎥⎦⎤⎢⎣⎡∂∂∂∂∂∂-⎥⎦⎤⎢⎣⎡∂∂∂∂∂∂-⎥⎦⎤⎢⎣⎡∂∂∂∂∂∂-

θθθθθθθθθθθ()()()()()()()t

z K x C K z x C K y x C K x ∂∂=∂∂+⎥⎦⎤⎢⎣⎡∂∂∂∂+⎥⎦⎤⎢⎣⎡∂∂∂∂+⎥⎦⎤⎢⎣⎡∂∂∂∂θ

θθθθθθθθθθ()()()()t

z K x D z x D y x D x ∂∂=∂∂+⎥⎦⎤⎢⎣⎡

∂∂∂∂+⎥⎦⎤⎢⎣⎡∂∂∂∂+⎥⎦⎤⎢⎣⎡∂∂∂∂θθθθθθθθ()()t z K x D z ∂∂=∂∂±⎥⎦⎤⎢⎣⎡∂∂∂∂θθθθ()()()()t z h K z h h K z y h h K y x h h K x c c c c c c c ∂∂=∂∂+⎥⎦⎤⎢⎣⎡∂∂∂∂-⎥⎦⎤⎢⎣⎡∂∂∂∂-⎥⎦⎤⎢⎣⎡

∂∂∂∂-θ()t

h h C t h h t c c c

c ∂∂-=∂∂⋅∂∂=∂∂θθ

()()()()()t h h C z h K z h h K z y h h K y x h h K x c c c c c c c c c ∂∂=∂∂-⎥⎦⎤⎢⎣

⎡∂∂∂∂+⎥⎦⎤⎢⎣⎡∂∂∂∂+⎥⎦⎤⎢⎣⎡∂∂∂∂()()()t h h C z h K z h h K z c c

c c c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