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精品)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精品教案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正确理解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以及空集的概念。
【教学突破点】: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例子中的“研究的对象”来引出集合和元素的概念,随后介绍一些特殊集合的记号,和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教法、学法设计】:合作探究式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B练习:班级姓名A组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六个关系式:(1)0 {0,1},(2) 0∈{0,1},(3)∅∈{0},(4){0}{0,1},(5){0}⊆{0},(6)∅{0}.其中正确的是( )A.(1)(2)(4)(5) B. (2)(3)(4)(5) C. (2)(4)(5) D. (2)(4)(5)(6)2.已知非空集合P满足:①P⊆{0,1,2,3,4};②若a∈P,则5-a∈P.符合上述要求的集合P 的个数是()A. 4B. 5C. 7D. 313.集合A={x | x=2k+1,k ∈Z}与B={x | x=4k ±1,k ∈Z}之间的关系是 ( ) A. A ⊆B B. B A C. A=B D. A B4.设集合A={ x | x=5-4a+a 2,a ∈R}、B={y | y=4b 2+4b+2,b ∈R},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BB. B AC.A BD. A ∈B 5.设集合A={a | a≤10},b=3+2.那么 ( )A. b ⊆AB. b ∉AC.{b}∈AD.{b}⊆A6.若集合A={x | -3<x<5}与集合B={ x | x<a}满足A ⊆B,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a>5B. a<5C. a≤5D. a≥5二、填空题7.满足条件A {a,b,c,d}的集合A 的个数为 . 8.满足条件{a}⊆P {a,b,c}的集合P 有 个.9.已知集合A={x ∈R | ax 2-3x+2=0,a ∈R},若A 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设集合M={a,a+d,a+2d},N={ a,aq,aq 2},其中a ≠0,且M=N,则q= .11.设集合{}{}A B mx x B x x x A ⊆===--=且,1,03522,且,则实数m 的取值集合为(用列举法表示).三、解答题12.已知集合A={ x | x 2-3x+4=0},B={ x | (x+1)(x 2+3x-4)=0},其中A P ⊆B,求满足条件的集合P.13.设两个集合S={ x | x=12m+8n, m 、n ∈Z},P={ x | x=20p+16q, p 、q ∈Z}.试证明:S=P.14.设S 为非空集合,且S ⊆{}5,4,3,2,1,那么满足性质“若a ∈S,则6-a ∈S”的集合S 有多少个?并将它们列举出来。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课教案【高中数学】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1.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关系,观察、发现、形成集合间关系的概念,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空集的含义.3.对集合之间的关系,能进行自然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符号语言间的转换,提升数学抽象素养.教学重点: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教学难点:对相似概念及符号的理解,例如区别元素与集合、属于与包含等概念及其符号表示.PPT.一、概念的引入问题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集合,对于这个新的研究对象,接下来该如何研究呢?比如要研究些什么?用什么方法研究?如果有困难可以阅读本节的引言.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教学时要特别关注研究方法的指引.教师提示,类比已有的学习经验是一个好方法,类比已有的学习经验是一个好方法,比如我们已研究过“实数”,引导学生回顾实数研究了哪些内容,如实数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等,最后确定集合的研究问题: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设计意图:引入一个新的数学对象后,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研究一个数学对象”,这种思考有助于学生掌握研究数学对象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里采用的“类比”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问题2:阅读教科书“观察”,类比实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大小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有哪些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观察,充分思考,交流讨论.根据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地选择以下问题进行追问.追问:(1)你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每组两个集合间的关系?(从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上述三个具体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请你概括.(在每组的两个集合中,第一个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第二个集合中的元素.).(3)上述三组集合中,前两组的两个集合间的关系与第三组的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是:前两组集合中,集合B中有的元素属于集合A,有的元素不属于集合A;第三组集合中,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反过来,集合B中的任何一个元素也都属于集合A.)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观察、讨论、分析的结果,抽象概括形成数学定义,介绍子集、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一般地: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B的子集.记作:A⊆B(B⊇A)读作:A 包含于B(或B包含A).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类比、联想、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教学时要确保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二、概念的理解问题3:阅读教科书观察之后至思考之前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如果没有疑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你能举几个具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的集合,并用符号语言和Venn图表示吗?(2)子集和真子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3)什么是空集?请你再举几个空集的例子.师生活动:让学生独立阅读这段内容,然后分别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提升对概念的理解,比如集合“{0}”是否为空集等例子.设计意图:对于难度不大的内容,特别是符号比较多时,通过阅读,熟悉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困惑,学会质疑,深入理解概念;通过举例子,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入理解概念.问题4: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试结合实例作出解释.师生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预设的答案:{a}⊆A表示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集合{a}是集合A的子集;而a∈A表示元素a与集合A间的关系.如针对集合A={0,1,2},{0}⊆{0,1,2}而0∈{0,1,2}.本图片为微课《【知识点解析】包含于的含义》及《【知识点解析】属于》的含义的知识讲解,微课中分别讲解了包含于和属于的意义,并进行了辨析,若需使用,请插入相应微课.设计意图:通过新学习的知识和已学习知识的对比,学生更容易区别集合的子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符号间的区别.问题5:通过类比实数关系的性质,你能发现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哪些性质?师生活动:学生回顾、讨论、交流,教师提问.预设的答案:(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2)对于集合A⊆B,B⊆C,那么A⊆C.设计意图:类比实数关系的对称性、传递性等性质,得出两个集合间的关系的性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有生长点,学生容易类比、掌握.三、概念的巩固应用例1 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教师给出解答示范,特别突出有规律地列举.答案:子集有Φ,{a},{b},{a,b},其中真子集是Φ,{a},{b}.设计意图:巩固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和性质,体会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为保证不重不漏,要按照一定顺序写出子集,比如可以根据子集中元素的个数分类.例2 判断下列各题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并说明理由:(1)A={1,2,3},B={x|x是8的约数};(2)A={x|x是长方形},B={x|x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师生活动:学生判断,教师给出解答示范.答案:(1)A={1,2,3},B={x|x是8的约数}={1,2,4,8},其中3 ∉B,所以集合A不是集合B的子集.(2)A=B.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子集概念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明确判断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定义法.例3 (1)已知集合A={x|x2-3x-10≤0},B={x|m+1≤x≤2m-1},若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2)已知集合A={x|x2-3x-10≤0},B={x|m+1≤x≤2m-1},若B⫋A,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师生活动:学生做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给予反馈.答案:(1)(-∞,3] ;(2)(-∞,3).设计意图:巩固两个集合的基本关系.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易错点:丢掉空集.常用数轴、Venn图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练习:教科书练习1,2,3题.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问题6: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两个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有哪些?如何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2)你是如何研究集合间基本关系的?(3)包含关系与属于关系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从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2第1,2,3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0______{x|x2=x};(2)-1______{x|x2=x};(3)Φ______ {x|x2=x};(4){0}______{x|x2=x};(5){0,1}______ {x|x2=x};(6)Φ______ {x|x2<-1}.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符号语言的掌握程度.2.已知满足条件{1,2}⫋M⊆{1,2,3,4,5},写出满足条件的集合M.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子集的概念、性质与符号的理解.3.已知集合A={x|1≤x<5},C={x|-a<x≤a+3}.若C⊆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符号语言的掌握程度.参考答案:1.(1)∈;(2)∉;(3)⊂;(4)⊂;(5)=;(6)=.2.M={1,2,3}、{1,2,4}、{1,2,5}、{1,2,3,4}、{1,2,3,5}、{1,2,4,5}、{1,2,3,4,5}.3.(-∞,-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篇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整体设计教学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集合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重视使用Venn图,这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直观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集合符号越来越多,建议教学时引导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关系和符号,例如∈与�恋那�别.三维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空集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思路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1)0N;(2)2Q;(3)-1.5R.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答案:(1)∈;(2)��;(3)∈)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①A={1,2,3},B={1,2,3,4,5};②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③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④E={2,4,6},F={6,4,2}.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2)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④中集合E是集合F的子集,同样是子集,有什么区别?(3)结合例子④,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在集合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4)按升国旗时,每个班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区域内,从楼顶向下看,每位同学是哪个班的,一目了然.试想一下,根据从楼顶向下看的,要想直观表示集合,联想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5)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6)已知A�罛,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7)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组成集合,那么x2+1=0的实数根也能组成集合,你能用Venn图表示这个集合吗?(8)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称为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应该如何命名呢?(9)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c,则a≥c”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活动:教师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1)观察两个集合间元素的特点.(2)从它们含有的元素间的关系来考虑.规定:如果A?B,但存在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3)实数中的“≤”类比集合中的?.(4)把指定位置看成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学生看成集合中的元素,从楼顶看到的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放在封闭曲线内.教师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5)封闭曲线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椭圆等等,没有限制.(6)分类讨论:当A?B时,AB或A=B.(7)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8)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A≠?).(9)类比子集.讨论结果:(1)①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②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③集合C中的元素都在集合D中;④集合E中的元素都在集合F中.可以发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有下列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或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2)例子①中A?B,但有一个元素4∈B,且4?A;而例子②中集合E和集合F中的元素完全相同.(3)若A?B,且B?A,则A=B.(4)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写在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5)如图1121所示表示集合A,如图1122所示表示集合B. ?图1-1-2-1(6)如图1-1-2-3和图1-1-2-4所示. 图1-1-2-2图1-1-2-3(7)不能.因为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8)空集. 图1-1-2-4(9)若A?B,B?C,则A?C;若A应用示例 B,BC,则AC.思路11.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重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表示重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已知集合A、B、C均不是空集.(1)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A?B,B?A,A?C,C?A.(2)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B、C间的关系.活动:学生思考集合间的关系以及Venn图的表示形式.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则A?B成立,否则A?B不成立.用相同的方法判断其他包含关系是否成立.教师提示学生以下两点:(1)重量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重量合格;长度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长度合格.(2)根据集合A、B、C间的关系来画出Venn图.解:(1)包含关系成立的有:B?A,C?A.(2)集合A、B、C间的关系用Venn图表示,如图1-1-2-5所示.图1-1-2-5变式训练课本P7练习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其关键是首先明确两集合中的元素具体是什么. 判断两个集合A、B之间是否有包含关系的步骤是:先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再分析集合A、B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得: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当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的元素也都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也不属于集合A时,有AB,且BA,即集合A、B互不包含.2.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活动:学生思考子集和真子集的定义,教师提示学生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按集合{a,b}的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解: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为?,{a},{b},{a,b}.真子集为?,{a},{b}.变式训练2007山东济宁一模,1已知集合P={1,2},那么满足Q?P的集合Q的个数是( )A.4B.3C.2D.1分析:集合P={1,2}含有2个元素,其子集有22=4个,又集合Q?P,所以集合Q有4个.答案: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通常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来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思考: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解:当n=0时,即空集的子集为?,即子集的个数是1=20;当n=1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的子集为?,{a},即子集的个数是2=21;当n=2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b}的子集为?,{a},{b},{a,b},即子集的个数是4=22. ……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2n个子集,由于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所以集合A有(2n-1)个真子集.思路21.2006上海高考,理1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m2}.若B?A,则实数m=_______. 活动:先让学生思考B?A的含义,根据B?A,知集合B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A,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列出方程求实数m的值.因为B?A,所以3∈A,m2∈A.对m2的值分类讨论. 解:∵B?A,∴3∈A,m2∈A.∴m2=-1(舍去)或m2=2m-1.解得m=1.∴m=1.答案: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和子集的概念,以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本题容易出现m2=3,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避免此类错误的方法是解得m的值后,再代入验证.讨论两集合之间关系时,通常依据相关的定义,观察这两个集合元素的关系,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变式训练已知集合M={x|2-x<0},集合N={x|ax=1},若NM,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集合N是关于x的方程ax=1的解集,集合M={x|x>2}≠?,由于NM,则N=?或N≠?,要对集合N是否为空集分类讨论.解:由题意得M={x|x>2}≠?,则N=?或N≠?.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无解,则有a=0;111,又∵NM,∴∈M.∴>2. aaa111∴0<a<.综上所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或0<a<,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a<} 2222.(1)分别写出下列集合的子集及其个数:?,{a},{a,b},{a,b,c}. 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有解,则a≠0,此时x=(2)由(1)你发现集合M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M有多少个子集?活动:学生思考子集的含义,并试着写出子集.(1)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写出子集;(2)由(1)总结当n=0,n=1,n=2,n=3时子集的个数规律,归纳猜想出结论.答案:(1)?的子集有:?,即�劣�1个子集;{a}的子集有:?、{a},即{a}有2个子集;{a,b}的子集有:?、{a}、{b}、{a,b},即{a,b}有4个子集;{a,b,c}的子集有:?、{a}、{b}、{c}、{a,b}、{a,c}、{b,c}、{a,b,c},即{a,b,c}有8个子集.(2)由(1)可得:当n=0时,有1=20个子集;当n=1时,集合M有2=21个子集;当n=2时,集合M有4=22个子集;当n=3时,集合M有8=23个子集;因此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M有2n个子集.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2,3,7},且A中至多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A 有……( )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对集合A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A=?或{2}或{3}或{7}或{2,3}或{2,7}共有6个.答案: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和归纳推理的能力.集合M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M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记住这个结论,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写一个集合的子集时,按子集中元素的个数来写不易发生重复和遗漏现象.知能训练课本P7练习1、2.【补充练习】1.判断正误:(1)空集没有子集.( )(2)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 )(3)任一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集.( )(4)若B?A,那么凡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 ) 分析:关于判断题应确实把握好概念的实质.解:该题的5个命题,只有(4)是正确的,其余全错.对于(1)、(2)来讲,由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且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对于(3)来讲,可举反例,空集这一个集合就只有自身一个子集.对于(4)来讲,当x∈B时必有x∈A,则x?A时也必有x?B.2.集合A={x|-1<x<3,x∈Z},写出A的真子集.分析: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空集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则该题先找该集合元素,后找真子集.解:因-1<x<3,x∈Z,故x=0,1,2,即a={x|-1<x<3,x∈Z}={0,1,2}.真子集:?、{1}、{2}、{0}、{0,1}、{0,2}、{1,2},共7个.3.(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无限集的真子集是有限集B.任何一个集合必定有两个子集C.自然数集是整数集的真子集D.{1}是质数集的真子集(2)以下五个式子中,错误的个数为( ) ①{1}∈{0,1,2} ②{1,-3}={-3,1} ③{0,1,2}?{1,0,2}④?∈{0,1,2} ⑤?∈{0}A.5B.2C.3D.4(3)M={x|3<x<4},a=π,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aMB.a?MC.{a}∈MD.{a}M分析:(1)该题要在四个选择肢中找到符合条件的选择肢,必须对概念把握准确,无限集的真子集有可能是无限集,如N是R的真子集,排除A;由于?只有一个子集,即它本身,排除B;由于1不是质数,排除D.(2)该题涉及到的是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①应是{1}?{0,1,2},④应是??{0,1,2},⑤应是??{0}.故错误的有①④⑤.(3)M={x|3<x<4},a=π.因3<a<4,故a是M的一个元素.{a}是{x|3<x<4}的子集,那么{a}答案:(1)C (2)C (3)D M.篇二:2014高中学科教学设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我的教学设计模板篇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第二课时的内容。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数学分支。
高中数学课程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在这里它是作为刻画函数概念的基础知识和必备工具。
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含义、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目标:A.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B.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C.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集合间的关系的含义;2.逻辑推理:由集合的元素的关系推导集合之间的关系;3.数学运算:由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值;4.直观想象: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2.教学难点: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教学过程:牛刀小试1:下图中,集合A 是否为集合B 的子集?牛刀小试2判断集合A 是否为集合B 的子集,若是则在( )打√,若不是则在( )打×:①A={1,3,5}, B={1,2,3,4,5,6} ( √ ) ②A={1,3,5}, B={1,3,6,9} ( × ) ③A={0}, B={x | x 2+2=0} ( × ) ④A={a,b,c,d}, B={d,b,c,a} ( √ )思考2:与实数中的结论 “若a ≥b,且b ≥a,则a=b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的概念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或),读作“”(或“”).2.Venn图用平面上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3.集合相等与真子集的概念(1)集合相等:如果,就说集合A与B相等;(2)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4.空集(1)定义:的集合叫做空集.(2)用符号表示为: .(3)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5.子集的有关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2)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问题情境:已知任意两个实数a,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可能是a<b或a=b或a>b,那么对任意的两个集合A,B,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探究点一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1)A={1,2,3},B={1,2,3,4,5};(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3)A=N,B=R;(4)A={x|x为中国人},B={x|x为亚洲人}.问题2如何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问题1中两个集合的关系?问题3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符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问题4集合A,B的关系能不能用图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小结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B(或B⊇A),如下图所示.例1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与集合B具有什么关系?(1)A={x|x>3},B={x|3x-6>0}.(2)A={正方形},B={四边形}.(3)A={育才中学高一(11)班的学生},B={育才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小结在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时,对于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般要变成用列举法来表示,使集合中的元素特征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讨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探究点二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1)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2)C ={2,4,6},D ={6,4,2}.问题2 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 ≥b ,且b ≥a ,则a =b ”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 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用子集概念对两个集合的相等可描述为:如果A ⊆B 且B ⊆A ,则A ,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即A =B ⇔⎩⎪⎨⎪⎧ A ⊆B B ⊆A .问题3 用Venn 图怎样表示两个集合相等的关系?例2 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c ,ac 2}.若 A =B ,求实数c 的值.小结抓住集合相等的含义,分情况进行讨论,同时要注意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探究点三真子集、空集的概念问题1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空集是怎么定义的?空集用什么符号表示?空集有怎样的性质?问题3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别?问题4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5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的意义有什么区别?问题6对于集合A,A⊆A正确吗?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集合A与C有什么关系?例3写出满足{1,2}⊊A⊆{1,2,3,4,5}的所有集合A共有多少个?小结(1)求集合的子集问题,应按集合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依次书写,以免出现重复或遗漏.(2)此题中“求集合A的个数”,等价于求集合{3,4,5}的非空子集个数。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和确定性。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用集合的字母表示集合。
1.2 集合的类型介绍集合的种类,如自然数集、整数集、实数集等。
引导学生理解无限集合和有限集合的概念。
1.3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集、交集、差集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二章:集合的关系2.1 集合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相等的概念,即两个集合包含相同的元素。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相等的判断方法。
2.2 集合的包含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即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超集的概念。
2.3 集合的幂集引导学生理解幂集的概念,即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幂集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第三章:集合的德摩根定律3.1 德摩根定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德摩根定律的概念,即德摩根定律是描述集合的并、交运算与集合的补集运算之间的关系。
3.2 德摩根定律的证明通过逻辑推理和集合的运算,引导学生理解德摩根定律的证明过程。
3.3 德摩根定律的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德摩根定律在解决集合运算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集合的集合4.1 集合的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集合的概念,即集合的元素本身也是集合。
4.2 集合的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集合的运算方法和性质。
4.3 集合的集合的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集合在解决集合运算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集合的布尔代数5.1 集合的布尔代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布尔代数的概念,即集合的布尔代数是一种描述集合运算的数学系统。
5.2 集合的布尔代数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布尔代数的并、交、差、补集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布尔代数的运算方法和性质。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第一章: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引入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举例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的应用1.2 集合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解释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强调元素的互异性讲解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即元素属于或不属于某个集合通过实例演示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第二章:集合的基本运算2.1 集合的并集引入并集的概念,讲解并集的定义与性质演示并集的运算方法,如用Venn图表示并集举例说明并集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2.2 集合的交集引入交集的概念,讲解交集的定义与性质演示交集的运算方法,如用Venn图表示交集举例说明交集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章:集合的补集3.1 集合的补集的概念与性质引入补集的概念,讲解补集的定义与性质解释补集与集合的关系,即补集是该集合在全集中的剩余部分举例说明补集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3.2 集合的补集的运算讲解补集的运算规则,如两个集合的补集的交集等于它们的并集的补集演示补集的运算方法,如用Venn图表示补集的运算举例说明补集运算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集合的划分与幂集4.1 集合的划分引入集合划分的概念,讲解集合划分的定义与性质解释集合划分的作用,如将一个集合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子集举例说明集合划分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4.2 集合的幂集引入幂集的概念,讲解幂集的定义与性质解释幂集的作用,即研究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举例说明幂集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集合间的相等关系与包含关系5.1 集合间的相等关系引入集合相等的概念,讲解集合相等的定义与性质解释集合相等的意义,即两个集合包含的元素完全相同举例说明集合相等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5.2 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引入集合包含的概念,讲解集合包含的定义与性质解释集合包含的意义,即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举例说明集合包含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第六章:集合的笛卡尔积6.1 集合的笛卡尔积的概念引入笛卡尔积的概念,讲解笛卡尔积的定义与性质解释笛卡尔积的作用,即研究两个集合的所有可能有序对举例说明笛卡尔积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6.2 集合的笛卡尔积的运算讲解笛卡尔积的运算规则,如两个集合的笛卡尔积的元素是它们的有序对演示笛卡尔积的运算方法,如用表格表示笛卡尔积举例说明笛卡尔积运算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集合的直积与和集7.1 集合的直积引入直积的概念,讲解直积的定义与性质解释直积的作用,即研究多个集合的所有可能有序对的集合举例说明直积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7.2 集合的和集引入和集的概念,讲解和集的定义与性质解释和集的作用,即研究多个集合的并集的集合举例说明和集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集合的对称差与相对补集8.1 集合的对称差的概念与性质引入对称差的概念,讲解对称差的定义与性质解释对称差的作用,即研究两个集合不重叠部分构成的集合举例说明对称差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8.2 集合的相对补集的概念与性质引入相对补集的概念,讲解相对补集的定义与性质解释相对补集的作用,即研究一个集合相对于另一个集合的补集构成的集合举例说明相对补集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第九章:集合的滤子与极限集合9.1 集合的滤子的概念与性质引入滤子的概念,讲解滤子的定义与性质解释滤子的作用,即研究一个集合的子集满足特定条件的集合族举例说明滤子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9.2 集合的极限集合的概念与性质引入极限集合的概念,讲解极限集合的定义与性质解释极限集合的作用,即研究滤子中所有元素的并集举例说明极限集合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第十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数学中的应用10.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代数中的应用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代数中的重要性,如群、环、域等数学结构中的集合关系举例说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代数中的应用,如解决代数问题10.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拓扑中的应用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拓扑中的重要性,如开集、闭集等概念举例说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拓扑中的应用,如解决拓扑问题10.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其他数学领域的重要性,如概率论、数理逻辑等举例说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解决相关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理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是学习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基础。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超集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集合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念讲解。
2. 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图示演示。
3. 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念及运用。
2. 难点:理解真子集、非空子集等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利用图示法直观展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 通过举例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黑板、粉笔。
3. 练习题及答案。
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述1. 子集:如果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2. 真子集:如果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并且这两个集合不相等,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3. 非空子集:如果一个集合的子集中包含至少一个元素,这个子集就是非空子集。
4. 超集:如果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二、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图示演示1. 通过图示展示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超集等概念。
2. 让学生直观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三、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应用举例1. 举例说明集合间基本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四、真子集与非空子集的判断1.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真子集。
2.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非空子集。
五、练习与巩固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六、集合的相等关系1. 定义:如果两个集合包含相同的元素,则这两个集合相等。
2. 性质:集合的相等关系是一种对称关系和传递关系。
3. 举例:解释并展示几个集合相等的情况。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第一章: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理解集合的概念,即集合是由确定的、互异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学习使用列举法、描述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
1.2 集合间的元素关系掌握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子集)、相等关系、不相交关系等。
学习如何表示集合间的这些基本关系。
第二章:集合的运算2.1 集合的并集理解并集的定义,即包含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学习并集的运算方法及如何表示并集。
2.2 集合的交集理解交集的定义,即属于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学习交集的运算方法及如何表示交集。
2.3 集合的补集理解补集的定义,即在全集之外不属于某个集合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学习补集的运算方法及如何表示补集。
第三章:集合的性质与运算规律3.1 集合的性质掌握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基本性质。
理解集合性质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3.2 集合运算的规律学习集合运算中的分配律、结合律、吸收律等基本规律。
掌握运用这些规律简化集合运算的方法。
第四章:集合与逻辑推理4.1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推理学习利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掌握集合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等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4.2 集合与属性推理理解利用集合的属性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学会运用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等属性进行逻辑推理。
第五章:集合的应用5.1 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了解集合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如在代数、几何等分支中的运用。
学习集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5.2 集合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集合在其他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等中的应用。
认识集合作为一种基本概念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第六章:集合的排列与组合6.1 排列的概念与计算理解排列的定义,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顺序。
学习排列的计算公式及如何表示排列。
6.2 组合的概念与计算理解组合的定义,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组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概念。
2. 能够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 子集、真子集、超集的概念及判断3. 幂集的概念及判断4.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理解2. 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判断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应用教学难点:1. 幂集的概念及判断2.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运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教学素材(如集合卡片、实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复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之间还有哪些基本关系呢?二、子集、真子集、超集(10分钟)1. 介绍子集的概念,讲解子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3. 引入真子集的概念,讲解真子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4.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5. 介绍超集的概念,讲解超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6.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三、幂集(10分钟)1. 介绍幂集的概念,讲解幂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求一个集合的幂集。
3. 讲解幂集的性质及运算规律。
四、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0分钟)1. 复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 讲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运用,如求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问题。
3.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能够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
2. 能够运用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数学及其它领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述1. 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基本定义。
2. 介绍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
二、子集与真子集1. 讲解子集的定义,举例说明子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真子集的概念,即除去集合本身外的子集。
3.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子集和真子集的方法。
三、非子集1. 讲解非子集的定义,即一个集合不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2.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非子集的概念,并掌握判断非子集的方法。
四、相等1. 讲解集合相等的定义,即两个集合包含的元素完全相同。
2.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集合相等的概念,并掌握判断集合相等的方法。
五、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明确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定义和概念。
2. 运用例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判断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集合间基本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运用集合间基本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集合的幂集1. 引入幂集的概念,讲解幂集的定义。
2. 通过图示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幂集的概念,并掌握求解幂集的方法。
七、集合的笛卡尔积1. 讲解笛卡尔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笛卡尔积的定义。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求解集合的笛卡尔积的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笛卡尔积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
八、集合的包含关系与维恩图1. 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关系的含义。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的概念,掌握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并能准确描述集合间的这些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出发,逐步抽象出集合间关系的数学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子集、真子集、相等三种集合间关系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难点:理解并准确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在复杂情境下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以班级中的男生集合、女生集合及全班学生集合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集合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引出子集、真子集、相等等概念。
●明确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简要介绍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0分钟)●子集定义:详细讲解子集的定义,强调“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说明。
●真子集与相等:在子集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真子集的概念(即子集且不等于原集合),以及两个集合相等的条件(即互相为子集)。
●比较区分:通过图表或对比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区分子集、真子集和相等三种关系。
3. 例题解析(15分钟)●典型例题: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别涉及子集、真子集和相等的判断。
教师边讲边练,逐步展示解题过程。
●思路引导: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判断集合间关系的依据。
●学生尝试:让学生尝试解答几个类似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
4. 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要求将其转化为集合间关系的判断问题。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优秀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空集的含义;(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3)能使用Venn 图和数轴表达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2)探索利用直观图示(Venn 图)和数轴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2)如何确定集合之间的关系。
难点: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昨天我们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请结合以下几点回顾一下:1.集合、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元素的特性:4.集合的表示方法:5.常用数集:问题1:元素与集合有“属于”、“不属于”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有“相等”、“不相等”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二)、概念的形成问题1的探究:具体实例1:看下面各组中两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1)A ={1,2,3}, B ={1,2,3,4,5}(2)A={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 B ={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学生}*,,,,N N Z Q R(3)C={x|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 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这样关系的两个集合如何准确的用数学语言表述呢?1、子集的定义:文字语言: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
符号语言:或。
B A ⊆A B ⊇这种图称为Venn 图.(三)、概念的深化问题1的再探究:实例1:(1)A ={1,2,3}, B ={1,2,3,4,5}(3)A={x|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B={x|x 是等腰三角形}这两例中两个集合间关系有何不同之处?对于(1)由数轴很容易得到A B ⊆,但B 中的所有元素并不都在A 中,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个元素只属于B 而不属于A ,对于(3)通过对B 有求解,也不难发现,A B ⊆,但B 中的所有元素也都在A 中,也就是说,或者可以说A 和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 引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活动和练加深对集合间基本关系的理解。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掌握并描述集合的基本概念- 理解并应用集合的并、交、差等基本操作- 运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内容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定义集合的概念- 表示集合的方法和符号3.2 集合的基本操作- 集合的并操作- 集合的交操作- 集合的差操作3.3 应用实例- 解决集合应用问题4. 教学流程4.1 导入环节通过例子或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集合的兴趣与思考。
4.2 知识讲解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示范并解释集合的并、交、差等基本操作。
4.3 讨论与练鼓励学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及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4.4 拓展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进行解决。
4.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5. 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教学中的讨论、练和应用环节,收集学生的表现和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扩展练布置一些扩展练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7.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练题、实例和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8. 学生作业规定学生完成相关作业,以检验他们对集合间基本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9. 参考资料列出使用的参考资料和教辅书籍。
以上是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的大纲。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必修1,第一章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是数学的基本和重要语言之一,在数学以及其他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集合语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它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内容主要是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学习,重在让学生类比实数间的关系,来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它也是后续学习集合运算的知识储备,因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年龄特点】:假设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高一的学生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能够很好的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认知优点】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集合的三种表示法,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一定的认知基础。
【学习难点】但是,本节课这种类比实数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这种类比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子集、V图、真子集、空集的概念。
2.掌握用数学符号语言以及V图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能够区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形、符号所带来的魅力。
2.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数学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集合间基本关系。
难点: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学设计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够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 理解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
3) 能够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 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三、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复回顾:1.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2.集合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4.常见的数集表示。
二)创设情景,新课引入:问题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三)师生互动,新课讲解: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1) A={1,2,3}。
B={1,2,3,4,5};2) 设A为我班第一组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我班班第一组的全体组成的集合;3) 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4) E={2,4,6},F={6,4,2}。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归纳: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B的子集。
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
(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实数有相关系,大小关系,
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
之间是否具备类似的关系.
师:对两个数a、b,应有
a>b或a = b或a<b.
而对于两个集合A、B它
们也存在A包含B,或B
包含A,或A与B相等的
关系.
类比生疑,
引入课题
概念形成分析示例:
示例1:考察下列三组集合,并
说明两集合内存在怎样的关系
(1)A = {1,2,3}
B = {1,2,3,4,5}
(2)A =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体女生}
B=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
体学生}
(3)C = {x | x是两条边相等
的三角形}
D = {x | x是等腰三角形}
1.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
果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
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A B
⊆,读作:“A含于B”(或
B包含A)
2.集合相等:
若A B
⊆,且B A
⊆,则A=B.
生:实例(1)、(2)的共
同特点是A的每一个元素
都是B的元素.
师:具备(1)、(2)的两
个集合之间关系的称A是
B的子集,那么A是B的
子集怎样定义呢?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子集
的共性.
生:C是D的子集,同时
D是C的子集.
师:类似(3)的两个集
合称为相等集合.
师生合作得出子集、相等
两概念的数学定义.
通过实例的共性
探究、感知子集、
相等概念,通过
归纳共性,形成
子集、相等的概
念.
初步了解子集、
相等两个概念.
概念深化示例1:考察下列各组集合,并
指明两集合的关系:
(1)A = Z,B = N;
(2)A = {长方形},B = {平行
四边形};
(3)A={x| x2–3x+2=0},B={1,
2}.
1.Venn图
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
示例1 学生思考并回
答.
生:(1)A B
⊆
(2)A B
⊆
(3)A = B
师:进一步考察(1)、(2)
不难发现:A的任意元素
再次感知子集相
等关系,加深对
概念的理解,并
利用韦恩图从
“形”的角度理
解包含关系,层
层递进形成真子
集、空集的概念.
合.
如果A B
⊆,则Venn图表示为:
2.真子集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B,且x∉A,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示例3 考察下列集合. 并指出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1)A = {(x,y) | x + y =2}.(2)B = {x | x2 + 1 = 0,x∈R}.
3.空集
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为空集,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都在B中,而B中存在元素不在A中,具有这种关系时,称A是B的真子集. 示例3 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1)直线x+y=2上的所有点
(2)没有元素
师:对于类似(2)的集合称这样的集合为空集. 师生合作归纳空集的定义.
能力提升一般结论:
①A A
⊆.
②若A B
⊆,B C
⊆,则A C
⊆.
③A = B⇔A B
⊆,且B A
⊆.
师:若a≤a,类比A A
⊆.
若a≤b,b≤c,则a≤c
类比.
若A B
⊆,B C
⊆,则
A C
⊆.
师生合作完成:
(1)对于集合A,显然A
中的任何元素都在A中,
升华并体会类比
数学思想的意
义.
A
B
⊂
≠
⊂
≠
备选训练题
例1 能满足关系{a ,b }⊆{a ,b ,c ,d ,e }的集合的数目是( A ) A .8个
B .6个
C .4个
D .3个
【解析】由关系式知集合A 中必须含有元素a ,b ,且为{a ,b ,c ,d ,e }的子集,所以A 中元素就是在a ,b 元素基础上,把{c ,d ,e }的子集中元素加上即可,故A = {a ,b },A = {a ,
b ,
c },A = {a ,b ,
d },A = {a ,b ,
e },A = {a ,b ,c ,d },A = {a ,b ,c ,e },A = {a ,b ,d ,e },A = {a ,b ,c ,d ,e },共8个,故应选A.
例2 已知A = {0,1}且B = {x |x A ⊆},求B .
【解析】集合A 的子集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0},{1},{0,1}. 由题意可知B = {∅,{0},{1},{0,1}}.
例3 设集合A = {x – y ,x + y ,xy },B = {x 2 + y 2,x 2 – y 2,0},且A = B ,求实数x 和y 的值及集合A 、B .
【解析】∵A = B ,0∈B ,∴0∈A .
若x + y = 0或x – y = 0,则x 2 – y 2 = 0,这样集合B = {x 2 + y 2,0,0},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x + y ≠0,x – y ≠0.
∴22
220
xy x y x y x y x y
=⎧⎪
-=-⎨⎪+=+⎩ (I )
或22
220xy x y x y x y x y
=⎧⎪
-=+⎨⎪+=-⎩ (II )
由(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由(I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当x = 0,y = 0时,x – y = 0,故舍去. 当x = 1,y = 0时,x – y = x + y = 1,故也舍去. ∴01x y =⎧⎨
=⎩或0
1x y =⎧⎨=-⎩
, ∴A = B = {0,1,–1}.
例4 设A = {x | x 2 – 8x + 15 = 0},B = {x | ax – 1 = 0},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
【解析】A = {3,5},∵B A ⊆,所以
(1)若B =∅,则a = 0;
(2)若B ≠∅,则a ≠0,这时有13a
=或15a
=,即a =13
或a =15
. 综上所述,由实数a 组成的集合为11{0,,}53.
其所有的非空真子集为:{0},111111{},{},{0,},{0,},{,}5
3
5
3
53
共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