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肿瘤CT诊断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鞘膜瘤
【MRI表现】
神经鞘瘤较小时呈一实质性肿块 。 与眼肌相 比,在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在质 子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长T2加权上为稍低信号 。
Gd-DTPA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 明 显 强化, 而囊变区不强化。
神经鞘膜瘤
【诊断要点】
⒈位于肌锥内,边界较光整,形态规则类椭圆形 ⒉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有均匀强化。 ⒊MRI上T1加权为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质子加权
⑵泪腺混合瘤 a.部位不同,泪腺混合瘤位泪 腺 窝内。血管瘤多位于肌锥内。b.信号不同。
神经鞘膜瘤
在组织学上,神经肿瘤可分为神经鞘瘤( Neurilemoma ) 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 )。 神经鞘瘤病人以中年人居多。此病大多位于肌 锥内。眼球向正前方突出为主要临床症状,可 伴有眼痛、头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或视力 损害等,半数以上病例可在眶缘触到中等硬度 肿块。
Retinoblastoma
Retinoblastoma MRI
Retinoblastoma MRI T2W
Retinoblastoma CT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
侧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
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视母)是儿童最常 见的眼眶恶性肿瘤。发生率在1.5万至3万分之 一。
病理和临床表现
该肿瘤是先天性肿瘤,平均诊断时间在18个月左 右。有一定家族倾向。 视母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神经上皮 。由于血供不足 ,易产生钙化复合体结构。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双 眼视母和松果体瘤。称之为“ 三边症”。 临床上典型表现:白瞳症,斜视,青光眼和视力 缺损,眼底表现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半球形肿物。

眼肿瘤

眼肿瘤

• CT:圆形或球形肿块,表面光滑,有包膜,眼眶可扩大, 多无骨质破坏
治疗
• 开眶手术,连同包膜一并切除
• 不要切破囊膜或小块切除,以防种植性转 移
• 不要切除局部活检
泪腺腺样囊性癌
• 泪腺最常的恶性肿瘤 • 恶性程度高,病程短 • 突眼,眼部疼痛,眼球向前内下
方突出,向外上方运动受限,视 力减退
• 肿瘤呈广泛的浸润生长,容易浸 润神经和累及眶骨,可向眼眶深 部、颅内蔓延,也可向肺、肝和 骨骼转移,预后差
• CT:边界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肿 块边界呈锯齿状,显示肿瘤浸润 生长
治疗
• 很小的肿瘤,局部切除
• 行眶内容摘除术:包括眼睑、眼球、眶内 软组织、眶骨膜以及被侵犯的骨质
• 术后加放疗和化疗
• 角膜原位癌
• Bowen病 • 缓慢生长、半透明或胶冻样、微隆起 • 表面布满松针样新生血管 • 肿瘤切除联合角膜板层移植
• 角膜鳞状细胞癌
• 中老年男性 • 胶冻样隆起,基底宽、富有血管 • 可转移、应行扩大切除
葡萄膜肿瘤
• 虹膜囊肿
• 原发性、植入性
• 虹膜、睫状体黑色素瘤
• 恶性 • 局限性、弥漫性 • 可继发青光眼 • 局部切除、扩大切除
• 淋巴瘤
• 恶性 • 主要靠病理诊断
横纹肌肉瘤
临床概述 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横纹肌母细胞构成的高度恶性肿瘤
儿童多发
肿瘤发展快 恶性程度高
眶上部好发 鼻上象限眼睑
上睑下垂 眼睑水肿
眼球向下方移位
眼球运动障碍
视力障碍
CT扫描
形状不规则 边界不锐利或不圆滑 不均质 明显增强 可见骨破坏 邻近结构破坏
眼眶肿瘤

眼眶淋巴瘤

眼眶淋巴瘤

眼眶淋巴瘤眼眶淋巴瘤(orbital lymphoma)是眼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眼眶肿瘤的10%,占全部淋巴瘤的比率小于1%。

大多数原发于眼部,30%~50%是全身淋巴瘤累及眼部。

发病率受地域、种族影响。

成人多见,发病高峰为50~70岁,女性略多。

亚洲发病高峰为40~50岁。

何彦津等的国内大宗病例报告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在3 476例眼眶占位性病变中有65例,占眼眶恶性肿瘤的10.33%,为第3位。

临床表现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病,单侧多见,双侧约占1/4以上,也可由单侧进展为双侧。

临床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

急性型起病急,发展快,多于1~2个月内就诊。

绝大多数患者为慢性型,起病隐匿,开始症状轻,后进行性加重,病程长,预后较好。

症状为眼睑肿胀及下垂、眼球突出移位、眼球运动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等。

眶内可出现无痛性包块,位于眼睑、结膜、泪腺和肌锥内外间隙,质硬,呈索条或结节状,各型均无包膜。

若眼眶淋巴瘤为系统淋巴瘤的局部表现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疲劳、淋巴结肿大等。

病理特点眼眶淋巴瘤绝大多数属于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肿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type lymphoma)。

MALT淋巴瘤的概念由Isaacson和Wright在1983年首先提出,全身凡有黏膜上皮的部位,包括胃肠道、肺、涎腺、眼眶等均可发生。

根据1982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订的NHL国际工作分类(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lymphoma panel Working Formulation,NCI IWF),绝大多数(约84%)的原发眼眶淋巴瘤属边缘带弥漫性小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id tumors,NHL),为低度恶性肿瘤,由较单一、不成熟或明显异型性的淋巴细胞组成,多数呈弥漫分布,少数可见残留淋巴滤泡,细胞分化程度不一,内皮细胞增生也不明显。

医学影像学:眼眶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眼眶影像诊断
瘤、炎性病变,外伤、横断位、矢状及 冠状位 骨窗、软组织窗及三位重建
4.MRI是眼眶病变的主要鉴别方法,是海绵 窦、视神经是首先检查方法,结合增强, 横断、斜矢状位及冠状位、压脂技术诊断 球后病变
眼与眼眶正常影像表现(掌握)
眼球:两侧对称,近似圆形,位于眶前 部,1/3 -1/2 突出于眶外缘前方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
1.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分界清楚。
2.CT平扫密度均匀,可见静脉石 MRIT1等 信号T2高信号 3.增强后 渐进性强化 最后明显均匀强化。
强化时间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4.视神经、眼外肌、眼环一般无受累增粗; 仅推移或包埋,骨质压迫吸收。
海绵状 血管瘤
边缘清晰
渐进性强化
眼眶影像诊断
主要内容
一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 眼眶正常CT及MRI解剖结构(眼球、眶壁、
眼肌、视神经、泪囊及泪腺等) 三 眼眶内异常病变的CT及MRI表现:炎症、 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外伤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1.X线主要泪囊及泪道造影观察其形态 2.B超是观察眼球病变首先检查方法 3.CT是主要检查方法 观察先天病变、肿
海绵状 血管瘤
骨质压迫吸收
钙化 不均匀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MRI渐进性强化
视神经脑膜瘤
等密度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脑膜 瘤 MRI等信号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T1等低信号 T2高信号 明显强化 分界不清 可以沿视神经生长
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鉴别诊断
1.视神经胶质瘤见于10岁以下儿童 视力下降先于眼球突出
眼外 肌肿胀,形成肿瘤样变。
炎性假瘤CT及MRI表现
表现多样,形态各异;无特异性。

常见眶内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眶内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 )为婴幼儿最常
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 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倾向。 90%发生于3岁以前,多为单侧发病,双眼发病约占
30%-35%。 肿瘤生长较快,早期发生坏死变性,并有细砂样或不
规则钙质沉着。 肿瘤最初生长于视网膜,向周围浸润性生长,侵及玻
急性起病,但发展缓慢,可反复发作,但激素治 疗有效。
临床表现是眼眶痛、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眼球 突出,眼睑和结膜肿胀充血。
根据其发生部位,眼眶炎性假瘤分型: ①眶隔前炎型:眼睑组织肿胀增厚;(病例一) ②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病例一) ③泪腺炎型:泪腺增大; (病例一) ④肿块型:眶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轻中度强化;(病 例二,三) ⑤肌炎型:眼外肌的肌腹及肌腱同时增粗,上直肌及内直 肌常见; (病例四) ⑥视神经束膜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病例五) ⑦弥漫型。
鉴别诊断 • 海绵状血管瘤 • 神经鞘瘤
与血管瘤鉴别: 肿瘤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渐进性强化,肿 块境界清楚,眼球壁和眼肌均不受侵犯,无 眼环和眼肌增厚的表现,瘤体内出现静脉石 有助于诊断。
与神经鞘瘤的鉴别: 神经鞘瘤一般与视神经联系紧密,根据其 成分的不同肿瘤可出现囊样变,增强扫描 其实性部分可见中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境 界清楚,病变生长方式与眶前后径一致呈 长椭圆形或条索状。但肿块型炎性假瘤与 眶内神经鞘瘤有时难以鉴别。
发生神经鞘瘤。 • 眶内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MRI表现为信
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 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特点。
有时在影像上两者较难鉴别。
Graves 眼病
(Graves ophthalmopathy)

眼眶肿物PPT课件

眼眶肿物PPT课件

.
7
3. 搏动 神经纤维瘤病或手术摘除眶顶可引 起眼球搏动,不伴有杂音。颈动脉 海绵窦瘘和眼眶动静脉瘘可引起眼 球搏动,伴或不伴有杂音。
.
8
4. 眼球运动 炎症、恶性肿 瘤压迫或浸润眼外肌及运动神经, 早期引起眼球运动障碍。良性占 位性病变,由于机械阻碍,晚期 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眶壁骨折可 导致眼外肌嵌顿,引起眼球运动 障碍。
.
9
(三)影像学检查 1.常规X线检查 可显示 眶容积、眶壁、泪腺窝、视神 经孔、眶上裂、蝶骨嵴和鼻窦 改变。并可显示眼眶钙化,眶 壁有否不规则破坏有利于良恶 性鉴别。
.
10
2. 超声显像 超声有
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根据 组织内回声强度的改变可提 示病变的性质。彩色多普勒 眼部成像可应用于颈动脉海 绵窦瘘等血管性疾病的初步 诊断及术后随访。
*
眶内容摘除术后植皮者,眶腔及供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
术后护理
▪ 休息
▪ 呕吐 ▪ 疼痛 钠等
卧床休息,术后第二天可下床 活动;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渗血、 渗液,疼痛轻重等 严重者予以镇静剂或止吐药 严重者予以布洛芬、双氯芬酸
.
31
术后护理
▪感染 术后48-72h或术后1周左右出现,
对症处理,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眼眶出血 表现为眶周痛,眼球突出,
完整资料、规范记录
.
26
眼眶手术消毒
1、备皮(术前12h)
* 一般手术术前应剪睫毛 * 眶上部切口应剃眉毛、鼻内镜时剃鼻毛 * 外侧开眶术应将患侧头发的鬓角
剃除
.
27
术前术后用药
•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止血针
•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10mg/d,静滴,3d

眼眶解剖与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眼眶解剖与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眼眶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眼睑红、肿。 •在儿童、青少年,眼眶感染是副鼻窦炎最常见的 并发症——颜面部静脉没有瓣膜
•眼眶骨膜在骨缝处附着较紧而与骨表面附着很松, 很容易形成骨膜下积脓。
1、眶隔前感染
2、眶隔后感染 a.骨膜下 b.球后 c.眼球
右眼睑肿胀,右前房体积变小,玻璃体内信号混杂
筛窦炎患者, 眶壁骨膜下积 脓引起眼球向 外突出。
眶下裂是眼眶和翼腭窝、颞下窝之间的通道。
(三)眼眶骨膜和眶隔
• 眼眶骨膜覆盖在眶壁上,通过 各种裂缝与覆盖颅骨内面的骨 膜即硬脑膜相连。
• 眶隔是前眶缘的骨膜的反折。 分隔前和隔后。
(四 )眼外肌
• 四块直肌起源于眶尖的总腱环,向前延伸, 逐渐散开,平行于眼球壁,形成肌锥。
• 上斜肌也起始于眶尖,紧贴眼眶上内壁走 形,抵达滑车,由滑车处折回,走向外侧。
II型:经视神经管或眶上裂进入颅内 III型:累及视交叉
典型CT表现:
• 视神经呈弥漫性管状增粗,边界清楚,有线状、点状钙化,增强 后肿块强化,中央视神经不强化——双轨征
• MR表现:T1WI、T2WI与脑组织呈等信号,增强后亦呈双轨征。 脂肪抑制有利于显示较扁平的视神经鞘脑膜瘤。
双轨征+肿瘤内钙化——典型征象
2.肿块型: 球后软组织肿块 界清或模糊;位置 靠前,常贴附或包绕眼球及直肌附着点, 常伴 眼环增厚。
3.弥漫型:球后弥漫性病变 眶内低密度脂肪影 为软组织影取代
4.泪腺型:泪腺增大为主,呈软组织肿块,边界 模糊,邻近眼外肌增粗,眼环增厚;泪腺增大合 并眼外肌增粗是炎性假瘤较为特异的征象
泪腺型
双侧眼眶泪腺区梭形软组织影,增强明显强化
视神经的外面有神经鞘膜包裹,是由 三层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延 续而来。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下间隙前端是 盲端,止于眼球后面,鞘膜间隙与大脑同 名间隙相同,其中充有脑脊液。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MRI】
MRl显示神经鞘瘤内部特点最佳。
1、AntoniA型瘤细胞区呈等T1等T2信号,AntoniB型瘤细 胞 区信号与黏液类似,呈长Tl,长T2信号;
2、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AntoniA细胞分布区)明显强 化, 囊变区(AntoniB细胞分布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3、肿瘤可向经眶上裂向颅内蔓延,形成颅眶沟通瘤。
【病理】
毛细血管瘤由大量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增生而 成,无包膜,生长缓慢,长期存在的肿瘤样毛细 血管扩张。
【CT】
一般位于眼脸的低密度肿块,少数肿瘤可累及眶 内,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密度不均匀 ,极少数可有钙化。 增强扫描:肿瘤血管丰富,呈I】
肿块在T1WI 上呈中等信号,T2WI 上呈高
5. 眼眶神经鞘瘤是一种神经鞘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可位于 肌锥外间隙,也可位于肌锥内间隙。 CT表现为眼眶内边缘光滑、边界清楚,肿瘤密度与眼 外肌和视神经接近,多数密度均匀,可有片状的囊变区。 增强扫描显示均匀强化,但囊变区不强化
6、横纹肌肉瘤:病变早期多位于肌锥外,多为不规则的软组 织肿块,多呈浸润性生长,晚期可破坏眼眶骨质,增强扫描 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④CT平扫显示肿瘤呈密度均匀的等或稍高密度块影; MR T1WI 呈均质性等或稍低信号强度,T2WI 呈均质性稍 低或略高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常为中度或明显均匀性强化 。
⑤眼眶淋巴瘤常无眶骨骨质破坏。
图1~3 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 MRI T1WI( 图1)、T2WI (图2)示肿瘤与眼外肌信号相比 呈等信号,并沿着眶内结构浸润性生长,呈铸型包绕眼 环前部,累及泪腺及泪道,并沿肌锥外间隙向后球后蔓 延,眼环无变形增厚。 增强后示病灶轻度强化,与眼外肌相比呈等信号( 图3)

第十九眼眶病和肿瘤

第十九眼眶病和肿瘤

3. CT:眼球.眼眶骨结构.软组织
4. MRI:对软组织有高清晰的分辩力 骨结构.钙化灶.异物缺乏信号
5. 病理检查: 方法:常规病理光镜.电镜.免疫组化 细胞标记 活检:组织块病理.术中冷冻切 片病理.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
左侧视神经胶质瘤CT平扫 左侧视神经梭形增粗,密度增高且均匀, 边缘光滑,眼球突出,视神经管扩大
囊壁: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毛囊和皮脂腺 囊腔:脱落的上皮、毛发、皮脂腺分泌物
表皮样囊肿(epidermiod cyst)
囊壁:表皮 囊腔:角蛋白
临床表现
先天性肿物,生长缓慢 眶缘:外上 > 内上、内下
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 眶深部:眼球突出并向下移位 影像检查 超声:圆形、边界清楚、透声性强
可压缩 CT:占位病变、内密度不均,眶壁改变
内壁— 筛窦 下壁— 上颌窦 内上方— 额窦 上壁—前颅窝
CT平扫:筛窦肿瘤 破坏眼球内壁,内直肌受压
眼眶间隙
1.骨膜外间隙: 眶骨膜与眶骨之间 2.肌锥外间隙:眶骨膜与肌圆锥之间 3.肌锥内间隙:肌圆锥内 4.眼球筋膜与巩膜之间的间隙
* 肌圆锥:4条眼外肌及其筋膜组成
静脉回流:
1、向后:眼上、眼下 海绵窦 2、向前:眼静脉 颜面血管系统 3、向下:经眶下裂 翼状静脉丛
蝶骨鞍部 眶尖综合症
继 发
蝶骨翼
Foster-Kennedy
综合症
颞窝肿块 眼球突出 眼睑和球 结膜水肿
视力 减退
眼球 运动 较晚 障碍
影像检查
X线平片、CT:眶骨增生肥厚/吸收和破坏 肿瘤内异常钙化 视神经孔扩大 影像多样性
MRI:视神经管内、颅内蔓延
治疗:手术 易复发
源于视神经鞘,尽量延迟手术

复旦眼科学课件05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复旦眼科学课件05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晶体变形 ❖ CT 晶体后方线状或三角形较高密度影,无钙
化可轻度强化 ❖ MRI 晶体后方条索状影,T1WI稍高信号
T2WI中等偏低信号,可轻度强化
F/10月,发现右 眼白瞳
鉴别诊断要点
❖ 儿童多见
RB Coats PHPV
❖ 成人多见
黑色素瘤 转移瘤
有突眼表现
多发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外肌) ❖ 炎性假瘤(眼外肌、巩膜、泪腺等)
神经鞘瘤
❖ 约占眼眶肿瘤的5% ❖ 起源于Ⅲ、Ⅳ、Ⅴ、Ⅵ、交感、副交感等多
见于三叉神经眼支 ❖ 眶顶多于眶底,外侧多于内侧 ❖ CT 眶内梭形或哑铃形占位,密度多均匀,典
型时不均匀有囊变区,较早期强化 ❖ MRI T1WI略低信号T2WI不均匀略高信号和高
信号,不均匀强化有囊变。
视N胶质瘤
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CT优的优点
❖ 断层影像,能避免影像重叠,而且没有层外结构的 模糊影像,可以显示许多细微结构
❖ 密度分辨率高,影像层次多;可以调节窗宽窗位以 突出显示某种结构,脂肪、肌肉、骨骼等
❖ 增强扫描有助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影像后处理,有利于诊断 ❖ 便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远程教学、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中年女性多见,Graves眼病,眼型Graves病 ❖ 约15%-28%单眼突出80%双眼突出由此引起 ❖ 常累及下直肌内直肌,其次上直肌上睑提肌 ❖ CT表现为肌腹增粗肥厚、MRI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轻中度强化。晚期纤维化改变 ❖ 少数类似眼性假瘤改变,脂肪内密度增高影、
F/2y
病灶有强化
F/3 右眼前突5月余
黑色素瘤
❖ 中老年多见 ❖ 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常单侧 ❖ CT-无钙化、强化明显 ❖ MR特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强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
眼部疾病的影像诊断
一、眼部病变检查方法的选择
1、眼眶骨折和异物等外伤一般首选CT,非金属异物可选择MRI, 如果怀疑神经损伤、伴颅内并发症等时需行MRI检查,眼眶骨折 可行3DCT检查;
2、眼眶软组织病变选择MRI较好,对于判定邻近眶壁骨质压迫性 改变、骨质破坏等需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
3、眼眶软组织肿块需行MRI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或CT增强扫描; 4、怀疑鼻泪管阻塞应行X线泪道造影检查或MRI泪道造影,MR水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应用脂肪抑制序列; 眼眶肿瘤:动态增强扫描、DWI
眼眶MR解剖
1、眼球
眼球壁:T1、T2 角膜与巩膜呈中低信号; 葡萄膜与视网膜呈高信号,二者不可区分;
晶状体:含水分及蛋白质,T1等信号,T2低信号 玻璃体:胶状质,含98.5%水分,长T1、长T2
2、眼外肌
T1、T2都呈中等信号,显示结构及信号改变;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在脂肪抑制序列强化更为明显
相对禁忌症
• 体内的金属异物
(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慎重 扫描,以防止金属物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损伤,金属物亦可产生伪影而妨 碍诊断。如扫描其它部位,亦应注意病人有无不适感。
• 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者、严重外 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要在医生 或家属监护下进行。
图示MRI 轴位、冠状位、 矢状位增强T1WI序列, 箭头示左眼球内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 ,结合短T1、短T2信号表现,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术后病理证实。
后巩膜葡萄肿
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 箭头示右眼环后极部限局性膨出改变,可符合后巩膜葡萄肿表现 。
视网膜母细胞瘤Rb

眼眶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眼眶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眼眶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1.1 眼眶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眼眶肿瘤是一种罕见但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眼眶肿瘤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不懈努力,医学界已经在诊断技术、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病因病理学研究和生物靶向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诊断技术方面,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MRI、CT等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眼眶肿瘤,为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基因检测技术的引入也为眼眶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可能性。

在治疗方法方面,传统的手术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的创新也为眼眶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眼眶肿瘤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接下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病因病理学机制、优化治疗方案和加强预后评估,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眼眶肿瘤的未来展望令人期待,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战胜这一疾病。

2. 正文2.1 诊断技术的改进眼眶肿瘤是一种发生在眼眶内的肿瘤,并且由于眼眶的特殊解剖结构,该部位的肿瘤诊断一直是个难题。

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影像学检查在眼眶肿瘤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X线摄影和CT扫描已经无法满足对眼眶肿瘤的精确诊断需求,因此近年来MRI成像技术在眼眶肿瘤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MRI可以清晰显示眼眶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性质和是否有侵袭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眼眶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的发展,诊断眼眶肿瘤的精准度和准确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对眼眶肿瘤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通过检测血清标志物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可以更早地发现眼眶肿瘤的存在,并且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眼眶肿瘤临床路径

眼眶肿瘤临床路径
进上皮恢复眼药水 □ 抗菌药物应用不超过 72 小
时,如有感染或植入性材料 例外 □ 促神经肌肉恢复药物应用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要制定
□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是否可 以出院,若患者可以出院,
则需完成“出院记录”
□ 通知出院处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 预约复诊日期 □ 出具“诊断证明书” □ 可拆缝线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出院宣教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协助患者办
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无 □有,原因:
1.
2.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术或转科治疗者。 10.其他因素导致的需中途退出路径的。
二、眼眶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眼眶肿瘤行眼眶肿瘤摘除手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 10~12 天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3 天
住院第 3-4 天(手术日)
(十一)变异原因及分析。 1.入院后发现合并其他疾病需及时治疗。 2.手术前出现特殊不适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3.全身检查结果异常需延迟手术。 4.患者不能配合手术或其他治疗。 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 6.术后诊断非肿瘤。 7.术后出现感染和感染征象者。 8.术后出现较明显并发症(如视力损害、眼睑及眼球运 动障碍、复视等)。 9.术后病检结果不能及时报告,根据病检结果需再次手
洼陷可备硅胶海绵或其他眶填充剂;如外侧开眶可用耳脑胶 或钛钉、钛板等固定。
5.手术用设备:头灯和开眶设备,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 长焦手术显微镜。
6.输血:根据肿瘤位置、性质和大小备血,术中根据出 血情况输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在病理形态学中的
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
1 炎性假瘤
2 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
3 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 4 恶性淋巴瘤
因为都是淋巴组织异常 增生,有时依靠影像和单纯 依靠病理诊断尚可有误,建 议这类病例均做免疫组化。
临床主诉
87%眼球突出, 39% 眶部疼痛,
53%的病例有眼球运动障碍,
海棉状血管瘤另一个比较多见的
症状是视力减退和视物模糊,有视力 改变者接近总发病人数的 2/5 。 海棉状血管瘤比较不多见的症状 是眶区胀痛、畏光、复视和头痛。
眼科检查
有超过2/5病例,眼底有压迫征 象, 约有 1/10 的病例,眼球运动受 限
CT检查 冠状位应包括眶缘至眶尖, 一般在冠状位做平扫, 横断位,5毫米层厚与间距,要求 包括眼眶,在横断面做增强后扫描 个别鉴别诊断病例需做增强后延迟 扫描,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 除拍摄软组织窗位外,还需加摄骨 窗。
46%的病例眶缘可触及肿块,质韧,边界
不清,可有压痛。
CT诊断
病变较局限者,可
见球后肌锥内外脂肪组织内、眼
外肌、球壁、或泪腺轻度的软组
织增生增厚,边缘一般模糊不清。
个别病
例病灶呈团 块状,密度 高而均匀, 边界清楚锐 利,但此类 病例增强扫 描肿块一般 无明显强化。
约有 15%的病例 眼眶有轻 度扩大 ,
海棉状血管瘤
是眼眶内最多见的良
性肿瘤,肿瘤发生在眼眶的各个部位,以 球后肌锥内最多见,其次为球后肌锥外, 另外眼眶前部泪腺、泪囊、内眦部和眼睑 也可发生,
临床上以40岁左右多见,
男女之比接近 2 :3。
约有3/4以上的病例因一侧性突眼而就诊,
其中3/4病例为眼球往正前方突出,
有1/4不到的病人突眼伴有眼球移位 。
眼眶肿瘤 CT诊断和鉴别诊断
眼眶内肿瘤并不少见, 血管瘤最多, 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鞘瘤, 假瘤, 脑膜瘤和胶质瘤较少见, 转移性肿瘤罕见,
血管瘤
因细胞成分不同分为二大类,
单一细胞构成的血管内皮瘤和血管外皮 瘤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 另一大类是由多种细胞组成的多形性肿 瘤,属先天发育畸形,根据包括的成分和畸 形血管的成熟与否,将它们分成海棉状血管 瘤、静脉性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动脉瘤等。
平扫:较高,均质;增强:轻→中 平扫:低→中,不均;增强:显著,不均 平扫:低→中,均质;增强:显著
边界、骨质
海绵状血管瘤 神经鞘膜瘤 脑膜瘤 胶质瘤 炎性假瘤 多形性腺瘤 转移性肿瘤
C T
资 料
边界清楚锐利,眼眶受压吸收 边界清楚锐利,眼眶受压吸收 欠清,不光滑,骨质硬化增厚,个别破坏 边界清,较少受压扩大 边界清,不光滑锐利,骨质硬化增厚 边界清,眶骨受压扩大,恶变可破坏 边界清,不光滑,眶骨硬化,伴破坏
CT表现
有4/5以
上的病例肿 瘤单独发生 在球后肌锥 内,
1/10 的病例肿瘤发生在肌锥外
另有 1/10 病例肿瘤涉及肌锥内外
有接 近 4/5 病 例的肿瘤
呈类圆形,
边缘光滑
锐利。
剩余的1/5病例肿瘤呈不规则形,边界欠清。
肿 瘤 小 的 仅 为 数 个 毫 米
大 的 可 占 满 整 个 眼 眶
肌锥内视神经脑膜瘤除发生在眶尖 部视神孔区可引起视神经孔扩大和邻近 蝶骨肥大增生外,其余一般不引起骨质
改变。
发生在眶内肌锥外的脑膜瘤引起骨质改变的概率要高 的多,一般表现为肿瘤邻近的眶骨肥大和硬化增白,
如属恶性脑膜瘤,则可在骨质肥大增生的基础上再 出现骨质虫蛀样的破坏。
视神经胶质瘤
肿瘤源自视神经的胶
肿瘤也可偏侧性生长,在CT图
像上显示为与视神经紧密相连的偏
侧性软组织团块,密度较高,均质,
但若肿块内出现钙化则肿块显得不 均质。偏侧性生长的视神经脑膜瘤 边界欠清,不锐利。
眼眶脑膜瘤病例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后增强极显著,增 强前后 C T值的差异多数在 40HU以上。
眼眶脑膜瘤另外比较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是肿瘤的钙 化。
均质者多于不均质,其边缘清楚但不
光滑锐利。
横断面扫描肿瘤以视神经为轴
心生长,可形似类圆形或梭形,较优
质的 CT 图像上可见密度较低的视神
经贯穿其中。
增强后 扫描 ,肿瘤 有明显强化 , 可均质 ,也 可不均质, C T 值一般 可较平扫增 加 30-50HU。
肿瘤内
也可因出血
密度变得非
注射造形剂后肿瘤可有轻度 到中度增强,部分病例肿块内可 见低密度囊性变区域。
肿瘤所在泪腺窝区受压变形,额骨颧突 受压变窄,骨质吸收,但边缘仍光滑锐利。
眼眶转移性肿瘤
眼眶内转移较眼
球内转移少见,原位癌主要为乳腺、
肺、鼻咽、甲状腺和胃肠道,笔者曾
遇一例十一年前子宫平滑肌肉瘤手术,
而在十一年后因眼球前突,眼眶手术
眼球突出伴疼痛,约半数病例眼球运动障碍, 用激素诊断性治疗有效
眼球向内下方前突或移位,泪腺窝处触及肿块
炎性假瘤
多形性腺瘤 转移性肿瘤
年令较大,有其它脏器肿瘤史
部位
CT
资 料
海绵状血管瘤 肌锥内4/5、肌锥外1/10、肌锥内外1/10 神经鞘膜瘤 脑膜瘤 胶质瘤 炎性假瘤
肌锥内外 肌锥内外,肌锥内沿视N,肌锥外紧贴脑板 肌锥内沿视 N 肌锥内外,肌锥外多见
男女之比无明显差异,手术不易将肿瘤完
全切除。
CT诊断
密度均匀和不均匀为53:47,
平扫时CT值在38-79HU之间,平均为54HU,
增强后CT值在 60-109 HU之间,平均为 81 H U ,且以不均质增强多见。
大多数
静脉性血管
瘤形态不规 则,边缘不 光滑锐利, 甚至可见到
扭曲的血管
状影
静脉性血管瘤表现为边界稍不规则的软组织 团块,其内有扭曲扩张的血管影和散在的静脉石, 典型的病例不超过本病的 30%。
症状和体征有眼胀痛、头痛、眼球移位和
复视,
源发眶尖部的肿瘤,有视力伤害。
神经鞘膜瘤起源于神经鞘膜,主要由
雪旺氏细胞组成,可发生于眶内任何部位。 病理上肿瘤有完整包膜,镜下可分成 二种类型,安妥尼(Antoni)A型和安妥尼 B型,安妥尼B型组织较为疏松,易发生脂 肪变性,出现淋巴样细胞和粘液变性(囊 变)。
伴囊性变区凸现,这种表现占该病例的50%以上。
瘤 可 引 起 眼 眶 扩 大 变 形
较 大 肌 锥 内 神 经 鞘 膜
肌锥 外肿瘤可 直接压迫 眶壁,使 眼眶局部 受压变形。 一般不伴 有骨质破 坏。
脑膜瘤
位于肌锥内的脑膜瘤多数起源于
视神经鞘的蛛网膜,发生于眼眶内的脑膜瘤
被认为是迷走于眶内的蛛网膜组织。 以往认
质细胞,因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病 理上将其分为四级,其中1 - 2级为良性,
3 - 4级属恶性。临床上视神经胶质瘤多发
生在十岁以下儿童,女性多见。患者视物
不清和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其次是眼球
前突和其他。眼底检查可见压迫条纹、视 乳头水肿甚至萎缩等征象。
CT诊断
冠状面CT平扫可见以视神
经为中心的类圆形软组织增生,密度 较脑组织和视神经的CT值高约 5-10HU,
多形性腺瘤
转移性肿瘤
肌锥外泪腺窝颞侧深部和底部
肌锥内外
形态
海绵状血管或肌锥内外不规则形 类圆形,肿瘤较大时形态不规则 肌锥内多类圆形,肌锥外形态不规则 类圆形或梭形,沿视 N生长 形态不规则或类圆形,沿眼外肌或球壁生长 类圆形 类圆形,肌锥外形态不规则
胶质瘤 炎性假瘤
平 扫 肿 瘤 密 度 均 匀 , 不 高
增强后, 绝大部分 肿瘤强化 显著,因 充盈和填 充的时间 有异,肿 瘤显的不 那么匀质。
平扫与增强后肿瘤CT值相差20HU以上, 极个别的海棉状血管瘤可伴有静脉石。
近 1/5 的血管瘤可发生眼眶扩大和骨质 受压吸收,眼眶扩大多见于肿瘤较大者
或 发 生 于 眶 尖 部 的 肿 瘤
为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少数可以恶
变,现在临床根据其不同的病理改变,将其
分成五种类型,它们分别是上皮型、砂粒型、
血管型、纤维型和肉瘤型。
该病多见于中年,男女发病率无 显著差异或女性可能稍多。肌锥内脑 膜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和较早
出现的视力减退,眼底检查可见压迫
条纹和视乳头水肿或萎缩。
眶内肌锥外脑膜瘤的临床症状 视肿瘤所在的部位而异,主要表现 为眼球突出、移位和眼底有压迫征
眶骨吸 收、硬化 增生和骨 质破坏都 不足2%。
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也称作混合
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多具有
完整的包膜,极少病例可发生恶变。临床
表现为眼球向内下方突出和移位,向外上 方运动受限,眼眶外上方泪腺窝处可扪及 肿块,结节状,质韧,边界比较清楚。
CT诊断
眼眶外上方泪腺窝区
肌锥外类圆形肿块,平扫时中等密 度,边缘较清楚,肿瘤往深部发展 可达眼球后,眼球向前方突出和向 下移位,往下发展可达外侧眶底。
CT诊断
肿瘤发生于眼眶内的任何部
位,以球后肌锥内较多见,呈圆形或类
圆形,多数边界清楚锐利,肿瘤大者可
占据整个眶锥,眼球和视神经有受压移
位。
平扫肿瘤密度不高,均质,肌锥内神 经鞘膜瘤与海棉状血管瘤难以区别
增强后扫描神经鞘膜瘤有轻度到中度强化
部分肿瘤平扫密度不均,有低密度囊性变区。
因为肿瘤强化,平扫时不能区分的肿瘤实质
病灶发生 部位与海绵状 血管瘤不同, 静脉性血管瘤 仅 38% 单独 发生在肌锥内, 15%位于球后 肌锥外,47% 位于眶前部, 如眼睑、眉弓、 内眦和结膜等 处。
眶骨受压扩大和局部吸收占33%,较海棉状 血管瘤稍多。
静脉性血管瘤常合并眶骨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