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种群盖度coverage
指群落中某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 盖度有两种:投影盖度指某种植物冠层在一定 地面所形成的覆盖面积占地面的比例;基盖度即 植物基部的面积,一般对森林群落而言,以胸高 (1.3m处)断面积表示;草本植物以2.5cm高处草 丛断面积。 相对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 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5 ——无论个体多少,该种的盖度>75% 4 ——无论个体多少,盖度50-75% 3 ——无论个体多少,盖度25-50% 2 ——无论个体多少,盖度5-25%;或盖度<5%,但个体数 多 1 ——个体数量较多,盖度1-5%;或盖度>5%,但个体数 少 +——个体数稀少,盖度<1% r——盖度很小,个体很少(1-3)
四类植物气候
潮湿热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 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 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 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的一年生植物气候。
世界各植物气候带植物生活型谱
地区 高位芽植物气候(谢尔群 岛) 地上芽植物气候(斯匹茨 尔根) 地面芽植物气候(丹麦) 统计种数 Ph. 258 110 1084 61 1 7 Ch. 6 22 8 生活型/% H. 12 60 50 Cr. 55 15 22 Th. 6 2 18
一年生植物气候(死谷)
294
26
7
18
7
42
群落类型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浙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北坡温带落叶阔叶林 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 东北温带草原
投影盖度和基盖度
3、种群频度(frequency)
的频度=?
Raunkiaer频率定律
60 50 40 30 20 10 0
A(1-20%) B(21-40%) C(41-60%)
53
14
16 9 8
D(61-80%)
E(81-100%)
五个频度级的关系是A>B>C>D<E
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 的种类通常是很多的,一般多于B、C和D频度级的种类, 这符合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多的 事实。E级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其数目也 较多,因此占有较高的比例,所以有E>D。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偶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 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有些具有生态指示意义,还可作 为地方特征种看待。
关键种与冗余种
三、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density)与多度(abundance)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上某植物种的个体数目。 株(丛)·m-2 种群多度(abundance): 群落样方内各种植物个体数量多少的一 种目测估计与相对意义的定量指标,通常用 Drude划分的多度及Clements多度和BraunBlanquet多度来表示。
Raunkiaer生活型系统
A 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休眠芽离地面 25cm以上
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m 中高位芽植物-高度8-30m 小高位芽植物-高度2-8m 矮高位芽植物-高度25cm-2m
B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更新芽介于地面 之上25cm以下。多为灌木、半灌木与草本植物。
在植物生态学发展的早期,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1916、 1928)曾把植物群落比拟为一个有机体,看成是一个自然 单位。其理论根据是: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 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 (climax stage)的演替过程。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森林 区的一片沼泽最终会演替为森林植被。这个演替过程类似 于一个有机体的生活史。因此,群群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 有出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不同 的发育阶段或演替上相关联的群落,可以解释成一个有机 体的不同发育时期。
另一种极端是一物种的分布被另一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 所限制,这是一种可能形成群落间明确界限的机制。通 常种间竞争只在生态学上相近的物种之间才出现,因此,
还没有理由说明群落中全部物种都以竞争排斥相关联
(负关联)。竞争排斥是群落中少数物种间的关联类型。
种间关联的理论模型——正态分布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种的多度估计——Drude等级
Soc. ——极多,地上部分郁闭 Cop. 3 Biblioteka Baidu Cop ——很多 2 Cop ——多 1 Cop ——尚多 Sp.——少,数量不多而分散 Sol.——稀少,数量少而稀疏 Un.——个别(1-2)
种的多度估计——Braun-Blauquet等级
重要值 评价不同植物种群在群落中作用的一项综合性数 量指标,其值是相对盖度、相对频度和相对密度 (或相对高度)的总和。 综合优势度 是评价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相对作用大小的一种 综合性数量指标,其值是通过各种数量测度的比 值计算而得。 种的饱和度 指某一植物群落中单位面积内拥有的物种数。也 可称之为物种丰富度。不同群落差别很大,一般 说,环境条件优越,种饱和度也越大。
C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
近地面土层。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D 地下芽植物(Geophytes)隐芽植物
(Cryptophytes):更新芽较深土层或水中,根
茎、块鳞茎。水生植物。
E 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 :种子越冬。
生活型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气候适应的结果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认为,群落既存在着连续性 的一面,也有间断性的一面。
第二节 群落种类组成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总是由一定的植物种类所组成。 而一个详细的群落种类组成的名单则是群落的基本特 征,也是群落研究工作的基础与第一步。
一、种类组成的调查
如何确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典型样地的标准样方调查
quadrat
定律基本适合于任何稳定性较高而种数分布比较均匀 的群落,群落的稳定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E级 愈高,群落的均匀性愈大。若B、C、D级的比例增高, 说明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暗示植被有分化和演替 的趋势。
4、种群高度(height):植株自然高度表示 5、重量(weight):生物量与现存量(鲜重与干
第六章 植物群落的组 成和结构
主要内容
群落概念 群落组成 群落结构 群落组织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概念
一、植物群落的定义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 的集合。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外貌 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3.具有一定的结构 4.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5.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6.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8.具有边界特征 9.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重);相对重量
6、体积(volume):植物个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度量。森林植被特别重要。在森林经营中,通 过体积的计算可以获得木材生产量(称为材 积)。单株乔木的材积等于胸高断面积(s)、 树高(h)和形数(f)三者的乘积,即V = s*h*f。其中形数是树干体积与等高同底的圆 柱体体积之比。
7、种群的重要性评价
三、生物群落的性质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 立的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 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机体论? 个体论?
机体论观点
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像有 机体与种群那样,被称为机体论观点;沿着环境梯度或连 续环境的群落组成了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因此生物群落是 间断分开的。
北温带不同生活型 调查的样方面积:
苔藓:0.01-0.1m2 低草:1-2m2 高草:4m2 矮灌木:4m2 高灌木:16m2 树木:100m2
Representative plot
调查样方数量的确定
统计学告诉我们:取样误差与取样数目的平方成反比
如何确定最小面积 种-面积曲线
在自然植物群落中,群落特征随扩大调 查样方面积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 加,这时的样方面积即为群落最小面积 (CERN,2000)。
单优种群落
共建种群落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 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复层群落中,常居于下层,如大针茅草原中的小半灌木冷蒿 就是亚优势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 要作用。
种对间的关联系数计算(abcd为样方数)
种间关系星系图(鄂尔多斯高原各群落中种的关联)
必然的正关联可能出现在某些寄生物和单一宿主间,还
有完全取食于一种植物的单食性昆虫。大多数物种的生
存只是部分地依存于另—物种,像昆虫取食若干种植物, 捕食者取食若干猎物。部分依存关系看来是自然群落中
最常见的,并且其出现频率仅次于无相互作用的。
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重要值是J.T.Curtis和R.P.McIntosh(1951年)在 研究森林群落时,首次提出的。它是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 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因为它简单、明确,所以近年 来得到普遍采用。计算公式如下: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 对基盖度) 相对密度=(某种株数/总株数)100% 相对频度=(某种频数/总频数)100% 相对基盖度=(某种基盖度/总基盖度)100%
(1)制定生活型谱的方法
首先是弄清整个地区(或群落)的全部植物种 类,列出植物名录,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型, 然后把同一生活型的种类归到一起。按下列公 式求算: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该地区该生活 型的植物种数/该地区全部植物 的种数×100
(2)生活型的确定
选择以休眠芽或枝梢在不良季节(寒温带的冬季、热带 的旱季)所处的位置,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个体论观点
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 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 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被称为个体论观点.在连续环境下 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因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 任意认定的。
前苏联的Ramensky、美国Gleason的和法国的Lenoble 等支持上述观点。H.A.Gleason在1926年发表了“植物 群丛中的个体论概念” 一文,认为任何群落与有机体 相比拟都是欠妥的。因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 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 不断变化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而且 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的。
一、群落的结构要素
1、生活型(life form)
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 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 型。 。 统计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植物群落内各类生活型 的数量对比关系称为生活型谱。通过生活型谱可 以分析一定地区或某一植物群落中植物与生境的 关系。
二、群落组成性质分析
1、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 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 大,生活能力强。 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不仅要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而且要保护建群植物和 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式用于灌木或草地群落时,其重要值公式为: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四、群落内的种间关联
在一个特定群落中,有的种经常生长在一起,有的 种则互相排斥,即种间存在关联。
如果两个种一块出现的次数比期望的更频繁,它们就具正 关联;如果它们共同出现次数少于期望值,则它们具负关 联: 正关联可能是因一个种依赖于另一个种而存在,或两者受 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因子影响而生长在一起。负关联则 是由于空间排挤、竞争、他感作用以及不同的环境要求。 不管引起种间关联的原因如何,它的确定是以种在取样单 位中的存在与否来估计的。因此,取样面积的大小对研究 结果有重大影响。在均质群落中,可预期种间关联是随样 本大小的增加而增大,达到某一点后则维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