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滢老师 北京大学 实验心理学试卷(有答案)期末试题(二)s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盲视

2、stroop效应

3、SOA(stimulus onset asychrony)

4、特征整合论

5、部分报告法

6、加工水平说

二、简答题(共50分)

1、什么是概念形成?(15分)

2、比较注意的几种理论模型。(20分)

3、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15分)

三、实验设计题(共20分)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经常从他人的态度来预测其行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态度决定行为”,但有时行为也会反过来决定态度。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盲视

盲视病人在其视野的一定部位是看不见的,但如要他们“猜猜”,他们却可以指向位于那个区的他们声称看不见的物体。也就是说,视觉皮层某个区域的损害会引起相应视野的盲视。如果一个对象放在那个区域的视野,那个对象就不会被感知。相当于那个视觉区域发生了盲视,。很清楚,脑仍然在实施功能,但实际看到物体的意识已丧失。

2、stroop效应

所谓Stroop现象就是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这一现象是Stroop首先发现的,因此叫“Stroop效应”。后来有人用数字和数字的位数来进行测验(就是大家做的这个测验),也得到Stroop效应。可见它是普遍的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只要在感觉信息分析中含有一种信息冲突时,就会出现Stroop效应。

3、SOA(stimulus onset asychrony)

SOA通常被用於描述视觉—视觉刺激呈现的时间间隔。

4、特征整合论

特征整合理论是基于知觉的特征分析学说。特征整合论(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将注意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注意加工和集中加工。前注意加工以自动的平行的方式对一些基本特征进行加工,形成特征地图,迅速而无需注意。集中注意则对特征地图进行扫描,进行特征整合,形成对象。 

5、部分报告法

Sperling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证明,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容量为9—20比特;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为o.25—1秒,声象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长于4秒。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中,被试注视刺激卡片50毫秒,然后,他们不必报告所看到的所有字母,面是只报告四个字母,至于是哪四个字母,由声音指示,高音指示被告报告上面一行的四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报告下面一行。三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

通过实验,斯波灵断定,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视觉形象的贮存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

6、加工水平说

Craik和lockhart(1972)的加工水平说则认为,记忆的久暂不取决于时间,加工层次才是决定的因素。记忆依赖于(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函数。提取线索是否有效由已记住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越一致,回忆的成绩越好。他们还用实验证实,简单的机械性复述不能把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中。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也即概念学习,是指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它是心理滨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现代心理学中已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这个学说目前在概念形成的学说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由Bruner,Goodnow和Austin首先提出的,后来又有一些心理学家将它发展。假设考验说认为,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贮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假设可看作认知的单元,它是人解决概念形成问题的行为的内部表征。这些可能的假设组成一个假设库。在概念形成的实验中,对任何一个刺激做出反应之前,被试发布从他的假设库中,取出一个或几个假设并据此做出反应,也即对所应用的假设进行考验。如果被试作出的这个反应被主试告知为正确的,这个假设就将继续使用下去,否则就会更换假设,将的假设送回假设库,再取出其他的假设进行考验。这个过程如此继续下去,直到获得某个正确的假设,即形成某个概念。这种假设考验的过程也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假设考验说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2.如何利用双耳同时分听的实验范式来分别验证注意的三种理论模型?

注意作为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详细阐述几种流行的模型和理论:

A、过滤器模型

它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roadbent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的注意模型。它对后来的注意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摆在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形状,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这种过滤器的作用体现出注意的功能,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过滤器模型。这种理论有其合理性,不过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只存在一条通向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而实质上,我们有时也能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

B、衰减模型

根据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以得到高级分析实验结果,Treisman对上述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衰减模型。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又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以得到高级加工,比如鸡尾酒效应。当前,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把两个名称联合起来,称之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在当前认知心理学中有着广泛影响。

C、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对于非追随耳的信息可以得到高级分析的实验结果,除了衰减模型以外,还提出了另一个与之完全不同的理论,即反应选择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几个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它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其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做出反应,对于不重要的刺激则不做出反应。如果更重要的刺激出现,则又会挤掉原来重要的东西,改变原来的重要性标准,做出另外的反应。显然,这种重要性的安排还依赖于长期的倾向,上下文的指示语等。这个理论认为请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而它被称为反应选择模型。

D、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