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讲解共16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三总复习生物课件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和实验探究

高三总复习生物课件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和实验探究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和实验探究
(2020·浙江 7 月选考)欲研究生理溶液中 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 和 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 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 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 反极化达+30 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 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 1 可知,图中有轴突—胞体突触和轴突—轴突突触两种类型。在轴突 3 处给予神经元 M 一定强度的刺激,兴奋可以由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因此电极之间的电 表指针将会发生偏转。(2)由图 2 曲线可知,单独刺激轴突 1,神经元 M 不能产生动作 电位,因为神经元 M 的膜内电位没有变成正电位。根据图 3 分析,轴突 2 对轴突 1 的 作用是降低神经元 M 的兴奋,可能的原因是刺激轴突 2 影响了轴突 1 神经递质的释放 量,导致神经元 M 中 Na+内流相对减少,膜电位峰值降低。(3)实验思路:将电极两端 连接在轴突 2 的膜外,刺激轴突 1。预期结果:若电极之间的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则刺 激轴突 1 能引起轴突 2 发生反应;若电极之间的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则刺激轴突 1 不 能引起轴突 2 的反应。
③另一组大鼠先注射可卡因+溶剂 N,1 小时后再注射等量溶剂 M
④另一组大鼠先注射溶剂 N,1 小时后再注射等量可卡因+溶剂 M

高中生物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

加强提升课(6) 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突破一 膜电位的变化及测量1.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1)K +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K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K +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 (2)Na +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Na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Na +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 2.膜电位的测量(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电表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电表两极均接膜外(内)侧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 中的Na +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 .静息电位值减小B .静息电位值增大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选D 。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内K +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 +内流导致的,如果减少溶液S 中的Na +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

2.(2020·天津模拟)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选C。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a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变为正值,之后又变为负值,符合动作电位曲线图,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a、b两条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膜电位值相同,则说明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 正确;不论是低钠海水,还是正常海水,静息状态都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D正确。

3.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解析:选C。

线粒体膜电位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线粒体膜电位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线粒体膜电位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线粒体膜电位是指线粒体内外质间存在的一种电压差。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通过线粒体内外质间的质子转运,维持产生和维持着该电位。

线粒体膜电位不仅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所必需的,也与许多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线粒体膜电位进行解释说明,包括其定义、作用以及测量方法。

随后将进行线粒体膜电位标准概述,探讨其重要性和意义,常见的标准值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相关研究进展,探索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生理病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阐述线粒体膜电位标准及其相关内容,从而增加对该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的概述和分析,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启示。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适当补充。

2. 线粒体膜电位标准解释说明:2.1 线粒体膜电位的定义和作用: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生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指的是线粒体内外两侧膜的电势差。

具体来说,线粒体内侧带有负电荷,而线粒体外侧则带有正电荷,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一个负向电位。

MMP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ATP合成提供动力。

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负载(如NADH、FADH2),线粒体通过细胞呼吸链将这些负载传递给高效能合成ATP所需的蛋白质复合物。

这个过程需要由MMP提供能量驱动。

除了ATP合成外,MMP还参与调节许多其他的线粒体功能,如离子平衡、物质转运、抗氧化反应等。

此外,MMP也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高水平的MMP 可能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

2.2 线粒体膜电位测量方法:目前,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用于测量线粒体膜电位。

其中最常用和可靠的方法是使用荧光探针染料。

这些染料可以穿过细胞膜并进入到线粒体内部,然后根据MMP的变化而发生荧光信号变化。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方法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方法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方法线粒体膜电位测定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线粒体膜电位的定量方法,能够确定线粒体膜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进而推断线粒体代谢活动的状态。

下面将介绍线粒体膜电位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对其进行拓展。

一、线粒体膜电位测定的基本原理线粒体是一种细胞质颗粒,在细胞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线粒体膜的主要功能是屏障,可以限制溶液中的离子进入线粒体内部,同时也允许离子从线粒体膜外进入。

当线粒体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存在差异时,就会影响线粒体膜的电性质,导致线粒体膜发生电位变化。

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可以通过测量膜内外的电势差来实现。

具体来说,可以使用电极技术来测定线粒体膜内外的电势差。

常用的电极包括pH电极和na+-K+-ATP酶电极。

pH电极可以测量线粒体膜外的pH值,而na+-K+-ATP酶电极则可以测量线粒体膜外K+离子的浓度,从而推断线粒体膜外的离子浓度。

二、线粒体膜电位测定的步骤线粒体膜电位测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电极材料和测量液。

通常需要使用pH电极和na+-K+-ATP酶电极,并准备相应的测量液。

其中,pH电极的pH值范围为7.4-8.4,na+-K+-ATP酶电极的na+离子浓度范围为35-65mM,测量液的pH值和na+离子浓度也需符合上述范围。

2. 将电极材料和测量液放入仪器中。

然后,将仪器连接到电脑或传感器上,并启动仪器,进行测量。

3. 记录测量结果。

根据电极的pH值和na+-K+-ATP酶电极的电动势差,可以计算出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值。

拓展:线粒体膜电位测定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研究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还可以用于确定线粒体代谢活动的状态。

例如,当线粒体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较大时,可能会导致线粒体代谢活性的变化,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死亡。

因此,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测定方法可以确定线粒体膜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进而推断线粒体代谢活动的状态。

高中生物2.1 神经调节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考题例析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2.1 神经调节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考题例析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人教版必修3)

分析:指针偏转几次,方向如何?为什么? 测膜内外电流:指针偏转3次且方向相同 指针偏转发生在神经纤维未兴奋时,由内负外正的 电位差决定的。
例3:(2010年十三校联考)下图为神经电位的测量装 置,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涂黑区表示兴奋区域。 用仪器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预期的电位 测量结果是( A )
【变式拓展答案】1.D
D.抑制细胞兴奋
【变式拓展2】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 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_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变式拓展答案】 2.C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试题解读】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 轴突末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当刺激a处时,兴奋方向 a→b外、还有a→c环形路径,因c处兴奋,形成兴奋传导的环形回路 而反复循环,b处相继又连续兴奋或抑制,A选项正确;因为兴奋绕一 圈传递至c处时,还要经过一个突触,兴奋通过突触时有一个时间距离, b处产生电位变化在先,c处在后。刺激b处,c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而 无法逆突触的反向传导到a处,a没有电位变化。刺激c处,同样a没有反 应,b处有反应。
【变式拓展4】(2011年浙江卷)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 电位示意图如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高中生物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

加强提升课(6) 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突破一 膜电位的变化及测量1.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1)K +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K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K +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 (2)Na +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Na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Na +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 2.膜电位的测量(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电表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电表两极均接膜外(内)侧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 中的Na +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 .静息电位值减小B .静息电位值增大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选D 。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内K +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 +内流导致的,如果减少溶液S 中的Na +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

2.(2020·天津模拟)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选C。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a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变为正值,之后又变为负值,符合动作电位曲线图,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a、b两条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膜电位值相同,则说明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 正确;不论是低钠海水,还是正常海水,静息状态都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D正确。

3.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解析:选C。

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微专题1膜电位的测量及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

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微专题1膜电位的测量及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

【解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会测出膜内 外的电位差,A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由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 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C 错误;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 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 共两次,D正确。
2.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
确的是
()
A.图1中a、b处均无离子跨膜运输 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 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处间存在电位差 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答案】C 【解析】图1中a、b处存在K+外流,A错误;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 Na+内流速率增大引起的,B错误;图3中b端Na+内流,使膜外电位由 正变负,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a处电位高于b处,指针向右偏转,C 正确;图4中指针不偏转,是由于a、b两处都已恢复为静息电位,此时 不存在Na+内流,D错误。
第2章 神经调节
微专题1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及比较
对于电位差变化曲线的识别与分析,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1)看起点:如果起点位于横轴上,即起点电位差为0,说明电表的 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细胞膜的同侧,如图2所示;如果起点位于纵轴 上(一般对应负电位),说明电表的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细胞膜的两侧, 如图1所示。
3.(2022·湖北荆州中学高二期末)将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离体神
经上,在某一位点给予适宜电刺激﹐观察到指针发生了两次偏转,其中
第一次发生的偏转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16膜电位的测量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课件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16膜电位的测量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课件

(2)关于膜电位测量的相关曲线分析 电流计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刺激神经纤维任何一侧, 会形成一个波峰,如图1所示。电流计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 侧),刺激任何一端,会形成方向相反的两个波峰,如图2、图3所示,图2 和图3的判断可根据题中的提示得出。
2.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幅度的判断 (1)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的判断(已知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 向相同)
奋(d处先兴奋)Leabharlann 图2 偏转一次原因分析
兴奋不能逆突 触结构传递到 左神经元(只有 d处兴奋)
刺激点
用相同 强度刺 激同时 处理a、 c两点
图1
原因分析
图2 原因分析
若ab≥bc,c点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到b、
d,a、c产生的兴奋在ab段相遇后传导 若ab=cd,电流表指
中断,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若bc>ab, 针偏转一次;若
刺激点 a点 e点
图1
原因分析
图2
原因分析
两次方向相反 两极处先后兴
兴奋可通过突
的偏转
奋(b处先兴奋) 两次方向相反 触传递,两极
两次方向相反 两极处先后兴 的偏转
处先后兴奋(b
的偏转
奋(b处先兴奋)
处先兴奋)
刺激点 c点
cd之间
图1 不偏转
原因分析 两极同时兴奋
两次方向相反 两极处先后兴
的偏转
[专题集训] 1.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大量Na+顺浓度梯 度流入膜内,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与此同时,K+通道开放,膜 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又向膜外扩散。下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 外的电位差,已知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下列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

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讲解

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讲解
分析:指针偏转几次,方向如何?为什么? 测膜内外电流:指针偏转3次且方向相同
指针偏转发生在神经纤维未兴奋时,由内负外正的 电位差决定的。
例3:(2010年十三校联考)下图为神经电位的测量装 置,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涂黑区表示兴奋区域。
用仪器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预期的电位
测量结果是(A )
分析:指针偏转几次,方向如何?为什么? 测膜外电流:指针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电流产生的实质是a、b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 偏转的方向是由兴奋区与未兴奋区之间膜外的电位差决定 的。
例2: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箭头表 示施加适宜刺激,涂黑区表示兴奋区域,下图中指 针所示电流方向,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如图:
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0mv,
此时Na+ 内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导方向
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轴突末梢。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
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
解析1:为什么已知条件中电位波动只有一次?
a电位—b电位
规律二:如果测量的是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差,当两 个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近时、则测量结果会 出现一次电位波动。
例4、(09年上海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
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
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 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 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C )
a电位—b电位
规律一:如果测量的是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差,当两个 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时、则测量结果会出现 两次同向的电位波动。

高中生物2.1 神经调节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考题例析 课件(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2.1 神经调节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考题例析 课件(人教版必修3)

实验步骤1:在背根中央处 脊髓的一段和靠近外周的一段,观察
,分别电刺激背根靠近 。
预期结果:


说明 。
实验步骤2:在腹根中央处
,分别电刺激腹
根靠近脊髓的一段和靠近外周的一段,观


预期结果:


说明

(1) 剪断(1分),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1分),电 刺激背根靠近脊髓的一段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1分), 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1分),背根具有传入 功能(1分)。
a电位—b电位
规律三:如果测量的是膜外两点的电位差,当两个测 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近时、则测量结果会出现两 次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动,且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的 时期较短。
解析3: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远时,测量 的是膜外两点的电位差会怎样变化?
a电位—b电位
规律四:如果测量的是膜外两点的电位差,当两个 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远时、则测量结果会出 现两次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动,且中间显示两侧电位 差为0的时期较远。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试题解读】曲线a完全符合动作电位曲线 图,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ab两条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膜电位值相同,
2、(09重庆卷)题30图2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
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
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一轮复习 人教版 [拓展微课10] 神经调节的膜电位测定与相关实验探究(26张) 课件

一轮复习  人教版 [拓展微课10] 神经调节的膜电位测定与相关实验探究(26张) 课件
7. [2020河南郑州一中名校联考]破坏蛙脑,保留脊髓,用任氏液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腿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 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质量分数为 的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和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腿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C
[解析] C点位于两电极的正中心,到微电流计两端的距离相等,刺激 点,兴奋部位产生的局部电流同时传至微电流计两端,指针不偏转,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错误。
二、反射弧中兴奋传导与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
拓展梳理
1.切断法确认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1) 若在任氏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 的 溶液,则神经细胞外 浓度大幅升高,使___________加速,从而使___________加强,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导致 外流,心脏收缩力降低,心率减弱。若在任氏液中添加了某种药物,重复屈腿反射实验发现,电位计 有波动,电位计 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腿反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B
[解析] 刺激 点时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电流计不偏转;刺激 、 两点指针偏转2次;刺激 点,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向传递,指针只偏转一次,A错误。若仅刺激图1中某个刺激点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需要改变刺激点或接点位置,观察到指针偏转两次,即可证明,B正确。刺激 点,指针先向右后向左偏转,C错误。刺激 点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刺激 点电流计指针只偏转1次,可证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D错误。

高三总复习生物课件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和实验探究

高三总复习生物课件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和实验探究

解析:图 1 中 a、b 点处于静息电位,有离子跨膜运输,如 K+外流,A 错误;图 2 指针 偏转是由 a 端 Na+内流引起的,B 错误;图 4 中 a 端 K+外流与 b 端 K+外流速率相等, C 错误;图 3 指针偏转是由于 b 端 Na+内流使 a、b 两点间存在电应差,D 正确。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实验研究神经细胞膜外 K+浓度升高对静息电位的影响和 Na+ 浓度升高对动作电位的影响。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1)实验思路 中,组 1(生理溶液编号为 a)是对照组,测得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 组 3 是实验组,测得 Na+浓度提高(生理溶液编号为 d、e)情况下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因 此推断,组 2 测得 K+浓度提高情况下的静息电位,生理溶液的编号应该为 b、c。(2) 依据题干可知,a 组的静息电位是-70 mV,动作电位的峰值是+30 mV。静息电位的 产生依靠 K+外流(K+通过 K+通道进行易化扩散),当溶液中的 K+浓度升高时,膜内外 的 K+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因此相对于生理溶液 a,生理溶液 b、c 中 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依靠 Na+内流 (Na+通过 Na+通道进行易化扩散),当溶液中的 Na+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 Na+浓度差 变大,兴奋时,Na+内流的量相对增多,动作电位峰值变大,因此相对于生理溶液 a, 生理溶液 d、e 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逐渐增大。(3)②生理溶液中的 Na+浓度大于 神经细胞内的浓度,放射性同位素 24Na+逆浓度梯度从神经细胞内进入生理溶液,该跨 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和消耗能量。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 经细胞,会使细胞呼吸强度下降,产生的 ATP 减少,主动转运减弱,24Na+外流量减少。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在反射中枢测到动作电位,说明其具有传入神经,观察到腓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