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近些年来,全球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所谓“全球化”,目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产生以来,至今仍在继续的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拓展和加深的过程;狭义的全球化则特指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一体化趋势。
考虑到“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这一事实,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用法。
这种用法有助于说明“全球化”在当代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渐进历史过程,是世界现代化的最新阶段,它为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人们作出审慎的选择和回答。
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概念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是横空出世的。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88、86、88-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这样,马克思就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国内对全球化的讨论正在深入。
这一讨论一直存在不少热点和分歧。
不同意见的讨论与商榷,对理论研究大有裨益。
应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来诠释全球化的内涵,考察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全球化的讨论。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点一般有两层含义:人类不断打破地域、民族、制度、文化障碍进行交往的进程;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的进程与趋势。
国内有学者认为,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世界市场,揭开了全球化进程的序幕”,全球化进程应与资本主义进程“属于同一过程”,因为两者有着“时间上的契合性与历史的同步性”。
(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经济全球化进程究竟在何时启动,争论不少。
其实,这应依据客观的历史与经济全球化基本特征的出现而定。
如果我们从世界文明史的进展及以上经济全球化的第一层定义出发,那么很容易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不与资本主义进程同步。
因为在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中,各民族打破地域、民族、制度、文化障碍,进行交往,并不是始自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早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不同民族之间就采取各种方式相互交往。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往,既包括和平方式,例如,不同民族间的产品贸易、外交和文化交往;也包括战争方式,如掠夺、侵略和征服。
马克思曾指出,“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应“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
如果从以上经济全球化的第二层定义出发,以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启动标志,那么同样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与资本主义进程不同步的结论。
因为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只有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才有可能。
而统一的商品、劳动力、资本的世界市场,直到工业革命进入高潮之时的19世纪中叶才形成。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全球化事件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全球化事件有哪些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经济全球化如同一场波澜壮阔的浪潮,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等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新航路的开辟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在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欧洲的航海家们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财富的追求,勇敢地踏上了远航的征程。
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些伟大的航海成就不仅扩大了人类的视野,还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大量的贵金属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
工业革命则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
18 世纪 60 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迅速蔓延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地区。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工业革命使得商品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大幅提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各国纷纷寻求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英国等工业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向世界各地输出商品,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工业革命还推动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革新,蒸汽机车、轮船的出现使得运输更加便捷,电报的发明让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经济全球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化学工业的兴起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再次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对外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
浅析全球化时代中世界历史的重构
山 西 青 年
理 论 研 究
浅析全球化时代 中世界历史的重构
漆 明 宏
广安职业技 术学院 摘 Nhomakorabea耍 : 当前 ,经济全球化 与信 息全球化 的发展 正在迪使我们全 面接 存在 形态 ,即将 它描述 成一个 连 续统 :连续统 的一极 是个体 性世 界 受全球化 这—概念 。伴随着经济和信 息全球化的来临,西方价值观 向全 历史 。另一 极是表 现 出世界 大 同的理想化 世界 历史 。我们 已经见 识 球扩张的趋 势愈 加明显 ,然而,作 为西方文化的—种反思性和批判性 力 过 多种世 界历史 。但我 们 并没有 充分 的理 由将它们所 体现 的叙述 实 量 ,后现 . 主义思潮 同样向全球散播 ,它在西方文化征服世界的过程 中 践描述 成 一种连续 的 、合 目的 的行为链 中的 一环 。这 也就 是说 。我 也唤醒被征服地区的丈 化 自 觉,支持非西方 文化反对 丈化全球化 。如 果 们 当前所 接触到 的叙 述世界 历史 的实 际经验 ,还 无法在 连续统 的两 我们需要 继续延用全球 化 . 这—概念采描述 当前整个世界的形势,那么, 全球化 就必须是—体 匕 和多元化 的综合。
历 史接 受者, 读 者 的问题 。一 旦接 受世 界 历史 的读 者意识 到 ,他/ 她 所 面对 的世界 历史 ,是世 界史 家通过 其主观 构想 对处于 混沌状 态 的 如 今 ,后现 代主 义的盛 行要 求僻 构现代 历史 叙述 中那种 追求 一 体 化 的世界 历史 ,这 并非是说 它们 不应 存在 ,而是 它们 不应 自认 为 历史 经验 进行概 括 与综合 的产物 ,世 界历史 曾经拥 有 的客观性 以及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主要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学术界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最后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世界历史;全球化一、“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观点1.“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自身运动的结果。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的发展,分工又引起商品交换的扩大和民族、国家交往的频繁,进而打破了民族、地域的界限。
商品交换扩展到世界范围形成了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民族联为一体,历史也就愈来愈成为“世界历史”。
2.“世界历史”又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成的过程,标志着新的文明形态的创立。
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一切古老固定的关系和观念都被瓦解了,文化打破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所以,“世界历史”不仅仅指经济的世界化,还包括精神的世界化,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
3.“世界历史”更主要的是人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历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实的人,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
马克思认为,只有以生产力普遍发展为基础的普遍交往,才能使人们摆脱民族和地域局限,才能获得全球性的全面生产能力。
所以。
全球化的发展必定是人的发展过程。
4.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但是,要实现和完成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因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生产力获得迅速而巨大的发展,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使人类真正摆脱自然和社会的束缚,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在保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使交往更加密切和普遍,使历史真正成为“世界历史”。
二、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全球化不等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1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近几十年来,全球化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不仅深受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重视,还吸引了大量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关注。
他们把全球化作为他们政治和社会分析的依据,相应地形成了新的观念。
而世界历史理论也作为一种新的历史学理论出现,它把人类的各种历史状况归纳出一个历史的全球化性框架,以部署不同的古代历史环境。
这样,世界历史理论就与当代的全球化联系起来。
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全球性的历史发展视为一个历史系统的顶层视角,而不是单一国家分析而得出的结果,把地理位置、资本、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共同影响各国历史发展。
它倡导从全球视角看历史,可以使我们了解许多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从这一角度来看,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的全球化密切相关。
首先,当代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是继古代全球文明发展后的新一轮全球化进程。
今天,随着互联网、机场、海运及火车等运输通道以及货币流通和政策论坛等全球性活动的逐渐成熟,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已经趋于紧密,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全球体系。
因此,世界历史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在当今全球环境下的历史演变,并展示当代全球化的历史性影响。
其次,世界历史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当前全球化背后的历史原因,以及它与古代历史演变以及现代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历史上曾经牢牢控制住全球乃至世界的统治者,全球化和地理迁移、社会关系的变迁,社会资源的分配,政治文化的转移,气候变化等都是有历史起源的问题。
虽然它们可能会对当前的全球化产生负面影响,但全球化的历史深层发展会使全球经济结构及其对全球政治和文化的深层影响显得更加清晰。
因此,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的全球化有着密切关联。
通过世界历史理论,可以理解当前全球化的历史起源,更清楚地认识其背后的历史原因,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为未来的全球化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中考历史全球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历史全球化知识点归纳总结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它指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上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不断增强。
以下是对中考历史中全球化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全球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
19世纪的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大规模生产和贸易的兴起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跨国界的扩展和深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自由化:各国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2. 资本流动:跨国投资和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3. 生产国际化:生产过程的国际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
三、政治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它们在协调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和接受其他文化。
五、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1. 经济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2. 社会影响:全球化加速了社会变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 环境影响:全球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六、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各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1.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 文化多样性保护: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避免文化同质化。
七、全球化与历史教育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理解全球化的多维度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及其对当今全球化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及其对当今全球化的启示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也孕育于时代土壤之中。
15世纪,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和美洲相继建立了民族国家,从此,资本主义的战车奔跑于世界各地,在不公正、不平等的“血与火”的交往中,把亚洲和非洲的落后国家纳入了世界体系。
而正如列宁所说的:“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民族是它的‘器官’。
”[1]于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主客观条件都成熟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条件世界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能否洞察这种大势并科学的加以阐述,则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
可以说,世界历史理论的诞生是其主客观条件共同发展成熟的产物。
客观条件表现在: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物质力量;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中介;世界市场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基础;资产阶级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
当然,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探索也不能离开文明发展的大道,还有其思想来源。
在黑格尔之前,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还处于萌芽状态。
而黑格尔则将世界历史理论发展到最高峰,他运用自己的辩证方法,对世界历史作了总体的研究,从而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思想:(l)第一个自觉地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来把握。
(2)既然作为“自由概念”的世界历史要扬弃偶然性,那么各民族不论现状如何,都必然要走上世界历史的共同道路。
(3)深刻地指出推动世界历史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
二、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变革在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中,他突破了以往历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民族地域性,深刻地洞察近代以来世界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他的哲学到处贯穿着一种宏观历史感,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直接理论前提。
而他在“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则从反面启发了善于思考的马克思,使之能够成功地绕过理论探索中的暗礁和旋涡,创立唯物史观。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1)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要趋势(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科学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3)各国积极寻求国际经济合作。
2.表现: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影响增大;
(3)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3.影响:
有利影响:(针对所有国家)
(1)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减少,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2)各国经济互相依存,互相竞争,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不利影响:(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
(1)容易拉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2)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进一步加大。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措施:
(1)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2)引进国外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2.取得成就:
(1)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2)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九年级历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海尔精神
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
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品牌理念 国门之内无名牌 用人理念 人人是人才 赛马不相马 你能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
质量理念 优秀的产品是 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营销理念 先卖信誉 后卖产品
服务理念 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
竞争理念 1、浮船法:只平,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 2、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
市场理念 1、只有淡季思想 没有淡季市场 只有疲软的思想 没有疲软的市场 2、紧盯市场创美誉 3、绝不对市场说“不” 4、用户的抱怨是最好的礼物 5、以变制变 变中求胜
; http://www.uuuu.vip/ 有书网小说下载
orz47msr
炕桌摆放在车前一米多远的地方,又将放有各种祭品的方木盘放在桌子上,耿大业夫妇俩拉着小铁蛋儿来到桌子前面。一家人满面悲 伤地望着车里的灵柩。片刻之后,耿大业拱手深深作揖,全家三口恭恭敬敬地跪在了桌子前。然后,夫妇俩一起动手焚烧纸钱;全部 焚烧完后,全家一起磕了三个头。耿大业表情悲切地说:“大叔哇,一路走好嘞!”耿大嫂红着眼圈儿说:“大叔,我们一家人永远 想念您!”小铁蛋儿也尖着小嗓门儿大声说:“爷爷,小铁蛋儿想念您!我和爹娘以后还会去给您上坟的!”耿正注意到,旁边有几 个形迹可疑的人相互看看,摇摇头快步往东走了。走不多远,还隐约听到其中的一个说:“这个没用的大疤,自己不敢出手,倒让我 们日赶夜赶的白白浪费了两天时间,到头来却是狗逮猪尿泡„„”到此,耿正已经断定,他们和那个左侧额头上有一道大疤痕的家伙 是一伙儿的,他们是劫贼!耿大业一家人此次悲壮的祭“灵车”之举真正地帮助他们躲过了一次大劫难!看到那些劫贼失望地走远了, 耿正向耿英点点头。俩人一起过来扶起耿大业和耿大嫂,耿直抱起小铁蛋儿,亲亲他的小脸蛋儿。耿正说:“多谢大哥、大嫂、小铁 蛋儿!”耿大业说:“你们顺着这条大路一直往前走,饶过群山再往北走就会见到鄱阳湖。渡过湖去,再顺着长江走不了几天,就到 武昌镇了。”耿大嫂也说:“只要到了鄱阳湖,以后的路你们走过的。”耿正一语双关地拱手说:“大哥大嫂放心,这往后的路应该 都是坦途了!也请大哥大嫂保重!”耿正和耿英也都抱抱小铁蛋儿,亲亲他可爱的小脸蛋儿。大家说话之间,两个伙计已经把小炕桌、 方木盘和其余祭品什么的都拾掇回去了。于是,大家恋恋不舍地道别。耿大嫂说:“英妹子你先上车!”耿大业也说:“你们都上车 吧!趁早赶路,一路顺风!”耿正再次连连拱手说:“大哥大嫂保重!各位保重!都请回去吧!但愿咱们后会有期!”“一路保重! 后会有期!”耿正从伙计手里接过大白骡的缰绳。兄妹三人各自上车坐好,朝着送行的人们连连招手。耿正扬起长鞭:“驾—”大白 骡驾起骡车,载着兄妹三人一路奔西疾行而去了。大骡车已经走出很远了。耿正几次回头观望,确信再没有贼人跟随了,这才转头对 坐在车棚里边的妹妹说:“英子,你知道耿大哥在大店的院子里为什么不让你说下去吗?你也真是的,平日里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 一时间就给糊涂了呢!”耿英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耿大哥拦住了不让我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错了„„”耿直说: “我感觉耿大哥一家人今天怎么怪怪的?”耿正说:“你忘了耿大哥昨儿个说过的那句话了吗?他说‘这一带有的时候还真得不很太 平呢’。唉,这耿大哥真正让人敬佩啊!他不但非常仁义善良,而且还
世界历史的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等
世界历史的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等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互动与整合。
它一方面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世界历史中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等的关系。
1. 古代世界中的贸易网络在古代,尽管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全球化,但各个文明古国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
丝绸之路的开通、葡萄牙人的大航海时代以及印度洋贸易路线的建立都是早期全球化的表现。
然而,由于交通手段的落后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贸易关系仍然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这个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与不平等发展关系较小。
2. 欧洲殖民扩张与新兴工业化国家15至19世纪是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时期,这种扩张为大规模的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欧洲列强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了殖民地,掠夺这些地区的资源,并将其作为原料输入到自己的制造业中。
这种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为欧洲列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不平等的问题。
殖民地往往沦为经济附庸,资源的输出使其落后于殖民国。
因此,经济全球化在这个时期加剧了发展不平等。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制度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增加使得许多国家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包括亚洲的“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平等的问题也愈发明显。
全球财富的集中使得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同时,发达国家通过国际组织和制度,确立了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这也加剧了不平等问题。
4. 当代全球化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代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的阶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更加便捷,跨国公司的兴起也使资本更加流动。
然而,全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和税收规避使得发展中国家无法充分获得经济利益。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姜 莉
科
从马克思“ 世界历史, , 理论看全球化
( 黑龙江科技 学院 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0 ) 5 0 0
摘 要: 全球化是今年 来引起 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 的热点 问题 , 也是 当 时代 的重大现实问题。人们 已经普遍认识 , 今 我们这个时代作 重要 的特征就是全球化 , 全球化在今 天的现实情 况与发展 趋势, 充分印证着马克思世界历 史理论的 巨大的科 学性与 高超 的预见性 。全球化就是“ 世界历
史” 今 天 的展 开 形 式 。 在
关键词: 世界历史 ; 全球化 ; 发展
何谓全球化 ,这是各 国政府尤其是学术界 于世界历史的整体化特征 , 要求人们注意俄国的 然会扩大各个国家 、 和地区之问的交往。在 民族 争论 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迄今为止人们对全 农村公社同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是处于“ 同时代 资本主义社 会条件下 , 在资本 的驱动下 , 既具备 也具备世 球化并未有—个确切的定义。 这是因为: 面, 的东西” 一方 。马克思认 为, 在资本主义时代 , 由于生 建立在普遍分工基础上 的大工业生产, 世界各 民族都被卷入到 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 ,历史 因而转变为世界历 就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一言 , 它 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 , 不仅涉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而且涉及到经济 、 体化” 的洪流之中, 这就打破了前资本主义时 史。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化的起步是历史向世 政治、 文化等各个领域, 由于每个 民族、 国家及社 代的地方局限性 ,随着这种发展 , “ 人们的世界历 界历史转变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今天 , 世界历史已经如火如荼 。 全球化就是 会不 同领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 所受到的震动和 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 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 获得的收益是不 同的, 从而使得不同国家和学科 存在了” 在《 。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敏锐地 世界历史在今天 的展开形式。正如美 国学者约 中, 看到的全球化存在一定差异 , 甚至较大的差异 ; 察觉到人类文明史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过去 翰 ・ 卡西迪所说 : ‘ “全球化’是 2 世纪末每—个 0 地区、 族为单位的, 民 在每个单位 人 都在谈论 的时髦语词 , 10 但 5 年前马克恩就预 另一方面, 就每个个体和团体在全球化进程 中所 的以单个国家 、 处的背景而言 , 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 , 受冲击 内部 “ 固步 自 地进行着的历史前进过程, 封” 正在 见到它的许多后果 。”0 0 9 9日墨西哥 20 年 月 的程度 以及各 自的传统 、价值观和认知背景不 被国家 、 区、 地 民族之间的普遍联系、 普遍交往所 《 永久》 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 , 在引证马克思恩格 取代 ,单个的历史正在被统一 的历史洪流所吞 斯合著的《 共产党宣言》 中相关言论后写道, 正如 同, 所以对全球化所作的解释会有不同。 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 的开辟无疑对世界历 人们所看到的 , 2 世纪末的今天所出现 的全 在 0 曾经担任联邦 德国总理的施密特认 为 , 全 噬。 但是 , 照马 球化并不是新生事物 , 按 只不过反映了一种很久以 球化是—个实践政治命题, 也是—个社会经济命 史的开创起了催化和促成 的作用 , 题, 还是一个思想文化命题。著名的哲学家哈贝 克思的观点 , 世界历史的现实基础就在于物质生 前就已经 出现并被 ^ 认 昕 识的现象的加速变化。 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力 日 本学者伊藤诚非常明确地指出 , 《 共产党宣言》 马斯则明确地把全球化界定为 “ 世界经济体系的 产实践 , 结构转变” 。集中研究全球化 问题的里斯本小组 的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交往的普遍发展。 马克 中预见到资本主义通过世界市场 的扩大和深化 则认为 , “ 全球化涉及了国家与社会 之间多种多 思认为 , 一个民族 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最明显地 带来了生产、消费和文明的相互依存和世界化, 样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 从这些联系中产生了今天 表现于该 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 , 而分工的进一 在 当今资本 主义全球化经营 中令人再次想起这 虽然 ,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 的世界体系全球化 由两种不 同的现象组成 : 作用 步发展 , 必然引起世界性 的交往与联系, 从而形 预见适用于现代。 分工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 在交往的深 广程度上 , 全球化都不是早期 的“ 世 范 围( 或者横 向扩展 ) 与作 用强度 ( 或者纵 向深 成世界历史。 从而使生产者可以拥有较多的剩余 界历史 ” 所能比拟的 , , 但是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化 ) 综合以上几种对全球化的不同界定 , 水平的提高 , 。” 可以 看到 , 全球化大体上是一个跨越了时间与空间领 产品 , 另一方面也造成生产者的产品的单一化 , 的主要 内容 , 对于今天的全球化仍然是适用的。 参 考 文献 域的 、 以经济现象为基础 和主导 的、 经济 、 政治 、 从而使生产者之间通过交往以交换产 品成为必 1马克 第 卷) q北京: ^ 人民出版 文化现象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走 向同一 要的活动。但是 , 程度不高的分工以及在狭小范 【】 思恩格斯选集( 1 【 . 马克思认 杜.9 5 19 . 的过程。当前 ,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否认 的 围内进行的交往并不会造就世界历史 。 为世界历史肇始于大工业发展阶段, 也就是资本 【 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 4 卷上册) 北京: 2 1 第 6 人 客观事实, 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 1 8 9 全球化浪潮在造成世界面貌 巨变的 同时 , 主义社会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自 把 然 民 出版 社 . 7 . 的 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 『1 3任平. 当代视 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f 】 M. 苏州: 再次凸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的当代价值。 早在 力用于工业 目 , 。 个半世纪前 , 马克思就 自觉地立足于现实, 从 的分工” 由于实行广泛的分工和采用机器生产 , 苏州 大学 出版 社 . 4 1 马克思世界历 史理论与全球化嗍 . 北 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 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 因而大大提高了大工业的实力。“ 大工业创造了 『 丰子义. 控制 把所 京 : 民 出版 社 ,0 2 人 20. 来审视 ^ 、 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 深刻地揭示了世界 交通 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 , 了商业 , 5齐格 鲍曼. 全球化——人类的后果【 北 . 从而使流通加速( 货 f1 蒙特・ 历史 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科学地预测了人类社 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 资本 , 商务 印 书馆 ,0 1 20. 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创立了科学 的世界历史理 币制度得到发展)资本集 中” 正是这个大工业 , 京 : 、 。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 论, 从而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 “ 的实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 的方法论 以及这些 国家 中的每一个人 的需要的满足都依 武器 , 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马克思虽然没 赖于整个世界 , 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 自 然形成 上接 3 7页) 是多方面的, 7 对建筑物沉降控 有使用“ 全球化” 一词, 但是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实 的闭关 自 守的状态” 。交往的高度发达是世界历 ( 史形成 的另一个重要前提 以及世界历史进程 的 制的研究并不能仅仅局限在工程的某—个阶段, 际上是最早的全球化理论 。 使商品交换 而应对各阶段沉降进行综合控制, 并在不断的工 全球化在今天 的现实情况与发展 趋势 , 充 重要 内容。分工使生产力水平提高 , 推动理论发展 , 不断提高建筑 分印证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的巨大的科学性 和交往范 围扩大 , 商业 贸易 日 使 益繁荣 , 品交 程实践中积累经验, 商 世 物沉降控制的标准和可靠性。 与高超的预见性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散见于 换也突破了国内市场的限制而走 向世界市场。 使得分工在世界 的范围内进行 , 参 考文献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共产党宣言》 等著作中。在 界市场的出现 , 曾浩. 工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分析 对施 这些作品里 , 马克思从不同侧 面、 不同的角度 、 不 使得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卷入既互相竞 争又互相 川黄玲 , 同的语境对同一种新的现象进行 了揭示和描述。 合作 、 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依赖的状态, 由此产生 及处理 有 色冶金设计与研 究,04 1 20 ( ) . 在《 德意志意��
全球化与世界历史
全球化与世界历史全球化和世界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发展,人类历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国家、地区、种族、宗教和文化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各种联系和合作得以更为紧密、频繁和广泛地展开。
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生态等方方面面,也对全球各国的未来做出了深远的影响和塑造。
首先,全球化带来了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全球的产业、技术和资本越来越高度集成和互相依存,形成了全球性的产业链和全球性的市场。
例如,一个智能手机的制造需要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做不同的生产环节,如芯片、显示屏、电池、外壳、充电器等,通过全球贸易和物流将这些零部件集成在一起,最终形成智能手机的成品。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生产环节分工和协作得以充分发挥,效率得以极大提高,同时也带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也说明了,全球化让各个国家之间变得更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自我封闭。
其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和文化也实现了更加高速、便利和广泛的传播。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和交流信息和文化,而不局限于本地、本国或本地区。
全球互联网催生了许多全球性的信息媒体和社交网络,如 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这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形成全球信息和文化的中心。
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分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娱乐、新闻、科技等信息,了解和认识更多关于世界的知识。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多元化。
例如,西方艺术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也受到了西方的关注和探索。
这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平等相待。
第三,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例如,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得以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却贫困和落后更加严重,尤其是一些贫困和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2024/7/17
5
2024/7/17
19世纪末东欧移民抵达纽约港
6
1920年代:镀金年代
2024/7/17
7
柯立芝总统
2024/7/17
柯立芝总统(1923—29)时 期,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渗透到无线电产品、电冰箱、 吸尘器等消费品的生产中,这 些产品的低廉价格使得它们能 够进入寻常百姓家,美国在西 方各国中率先迎来大众消费的 曙光,史称“柯立芝繁荣” 。
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 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分期付款,你负责打 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 “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泛滥
2024/7/17
15
3、股市投机过度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 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 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 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2024/7/17
18
危机的爆发
1929年10月24日,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史称“黑色星期四”
2024/7/17
19
▪ 匆忙赶到JP摩根商会的大银行家们召开了 紧急会议,宣称这次股市崩溃纯粹史偶然 现象,市场的基础仍然健全,所以投资者 们不如现在乘机买进股票。
▪ 这些言论使股市略有好转。但5天之后,毁 灭性的危机爆发了。
▪ 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 持固定汇率关系。
2024/7/17
33
35美元 = 1盎司黄金 ( 31.1035 克 )
2024/7/17
34
全球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全球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全球化的起源全球化已经有50年之久了吗?还是500年?甚至5000年?全球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持“大爆炸”的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最近才开始的。
很多历史学家也持类似观点,但认为全球化发生在较久远的时间,并举出一些类似1492年等闻名于世的年份。
事实上,我们认为全球化始于哥伦布时期,但迄今为止最令人瞩目的改变发生在19世纪。
真正有重大意义的经济全球化是从1405年第一支中国舰队驶向西方开始的,或者说是从1492年哥伦布驾着小帆船由欧洲向西进发开始的,又或者是1571年从墨西哥出发的船队最后到达马尼拉才是这个起点。
全球化变得具有经济意义发生在19世纪初,且来势迅猛。
对于我们而言,任何学者在能做出有效判断之前都不适宜加入这场关于全球化历史起源的争辩之中。
事实上也真没有人这样做过。
本文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全球化的其中一个维度,也就是商品市场一体化。
衡量市场一体化历史进程最好的方式就是评估长时间以来全球范围内相同商品的价格的统一程度。
例如,如果马六甲的香料价格与阿姆斯特丹保持一致,加尔各答的细棉布价格与伦敦无异,中国的白银价格不高于墨西哥,加尔各答的鸦片价格等同于上海,那么市场一体化就形成了。
通过辨别几个世纪以来这些现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已经能很精准地总结出市场一体化的成因,那就是:运输成本降低、贸易垄断消弭、和平环境回归的保障、以及反对全球化政策到认同的转变。
其中价格行为在这个诱因中起决定性作用,它能告诉我们到底是全球市场一体化还是本国供需关系引起的商品(也包含货币)交易繁荣。
商品在进出口国的价格行为及与不可交易商品的关系,都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明白五大因素中哪一项在历史演变中起的作用最大。
这五大因素分别是:全球市场一体化、国内需求增长、国内供给增长、国外需求增长,及国外供给增长。
我们非常欣喜Dennis Flynn和Arturo Gir'aldez这样有成就的前工业世界经济学者注意到了我们近期所致力于的全球化起源的研究(Flynn and Gir'aldez 2004)。
“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理解全球化有何启发
“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化有何启发姓名:丁琪专业:2011级刑事诉讼法1班学号:1101040569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象之一,也是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象之一。
Globalization一词由Theodre Levitt在1985年提出,但关于全球化的思想最早由马克思提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到:资产阶级大工业建立了世界体系,使人们的交往普遍化,各民族的历史被世界历史所取代。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多方面启示。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提出的,此后,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资本主义大工业使人们的交往形式由以往‘个人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发展为跨越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世界交往。
地域历史被‘世界历史’所取代。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由此,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包括:1、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践论,客观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发展的特定社会历史水平;2、世界历史诞生的标志是世界市场的形成;3、历史是否为世界历史的判定标准在于用什么生产和如何生产;4、世界历史分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和共产主义世界历史,必然趋势是从前者走向后者;5、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与交往方式之间的矛盾运动;6、世界历史的分析单元是世界而非民族和国家;7、世界历史的价值取向是无产阶级;8、世界历史概念是时间、空间、生产力和交往发展的特定水平、社会历史性质、阶级倾向性、线性历史观和普世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美国对世界经济控制能力的削弱,也加速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2,区域集团化表现: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
3、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对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4,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
5,中国与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全球化历史进程
以美国为例-经济大萧条
10
1935年,一些失业那男子寄宿在纽约的圣马克教堂
大萧条时,一非洲裔家庭离开佛罗里达州
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躺在地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
10
二战结果(伤亡)
10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2
4
全球化概念(1)
全球化进程(2-13)
全球化总结观点(14)
1
目 录 ONTENTS
C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球化概念
*
1.有人认为全球化有古代、近代、现代之分,全球化趋势自古就有; 2.有人认为 全球化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全球化发端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3.更多的人认为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以后,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才逐步形成的
早期殖民地扩张与贸易
7
16-18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联系,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孕育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
第一次工业革命
8
19世纪中后期法国、美国也先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进行殖民扩张,把越来越多的殖民地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启动了经济全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是横空出世的。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③他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
这样,马克思就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
《共产党宣言》形象地描绘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整个世界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的生动画面:“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
马克思还揭示了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这样,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个概念,却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全球扩展的本性及其所包含的内在矛盾。
在当代,马克思当年所描绘的“世界历史”进程大大加快了,以至全球化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而强烈的关注。
许多人认为,由于国际贸易地域的扩大,相互作用关系日益频繁,金融市场的全球网络化,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持续革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全球问题所要求的联合行动,跨国行动主体(如洲际非政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全面贯彻人权的要求,文化产业的全球流动和跨国文化冲突等因素,全球性的生成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经验事实,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强。
这一切,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教授乌尔利希·贝克在《什么是全球化》一文中所说:“全球性描述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从现在起,在我们星球上发生的事情失去了地域的局限,所有发现、所有胜利与灾难都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生活与行动、我们的组织与机构,按照地方—全球的坐标重新定向,重新组织。
”而“全球化指的是在经济、信息、生态、技术、跨国文化冲突与市民社会的各种不同范畴内可以感觉到的、人们的日常行动,日益失去了国界的限制。
……金钱、技术、商品、信息、毒品都超越了国境。
……全球化指的是空间距离的死亡。
人们被投入往往是很不希望、很不理解的跨国生活形式中。
这是超越空间距离的世界。
”美国学者阿尔君·阿帕杜莱斯将全球化归结为五种维度或五个拼盘:一是在全球流动的人种图景;二是跨国性的科技图景;三是超越民族与文化差异的媒体图景;四是无国界的货币流动图景;五是全球性的而非国别性的意识形态接受图景。
这五种图景各自都是一个独立运行的世界,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空间、领地是没有重合之处的。
应该说,上述意义上的“全球化”和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世界历史”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的,是指世界开始有了一部相互依存和影响的统一的历史,但在这里历史活动的主体及其基本单位是相互独立的民族国家;“全球化”则是指世界各国的历史变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愈益朝着跨国化方向发展。
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的和更高的发展阶段,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当代世界的痛苦就如产妇分娩时的阵痛,一个规模空前的人类社会正在如此巨大的痛苦中诞生……我们目击的一切重大事件的共同特点是全球性,把我们目击的重大事件与过去的、有史以来的一切重大事件区别开来的也正是全球性。
”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只有卓有成效地回答全球化时代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创造性发展。
同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和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2.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和限度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包括生产、贸易、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的全球化。
这也是今天能够比较现实地讨论的领域。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世界历史”时代的形成,是以开拓“世界市场”为基本形式的: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相互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作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
“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
”④正是凭借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广泛的经济联系,把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卷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马克思说:“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
”⑤“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
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
资本越发展……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
”“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不管是直接扩大这个范围,还是在这个范围内把更多的地点创造为生产地点。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这种情况是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呢?没有。
以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市场经济,突破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局限,造成了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
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资本是天生的国际派。
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驱使资本占有者奔走于世界各地,他们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工业所加工的 ,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 ,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 ,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正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开拓,才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当然,今天这种情况比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更具典型性。
以产品生产为例,目前一种产品可以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生产,使每个国家、地区发挥其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最终的产品成为“万国牌”的“国际性产品”。
例如,波音 747飞机共有 45万个零部件,它们是由 6个国家的11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联合生产的,其中包括了中国西安生产的飞机尾翼。
后来出现的大型跨国公司更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4.4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拥有28万个遍布世界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
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30 %以上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60%以上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
跨国公司要实现全球扩张,必然要以其母国为依托;其母国则往往依靠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手段为跨国公司鸣锣开道,以其倡导的贸易、投资、金融的自由化,为跨国公司进入别的国家和地区排除障碍。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时至今日,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现代信息通讯工具已经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它具有向世界各地辐射的强大力量,今天世界上能够完全躲避这种作用的“世外桃源”几乎不存在。
由于信息的充分流通,马克思所预言的“世界市场”、“全球市场”终于可能,并正在真正地建立起来。
商品、服务、劳务、资本、信息等的充分交易,中介环节的简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二为一,全球化经济网络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每一个消费者需要的商品,都是全球化的商品,全球范围内所可能提供的、最合意的价廉物美的商品;每一个企业,都要在全球市场中竞争与合作,为全世界提供产品与服务,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3.政治和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实际上,政治领域不仅远没有实现全球化,相反,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政治上的民族中心主义、种族分裂主义、种族排斥主义、霸权主义的强权政策、新干涉主义的战争行动却日益升级。
在缺乏现实基础和条件的情况下过分超前地侈谈政治全球化,很可能成为某些发达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政策的堂皇的借口。
当然,我们今天无论如何也无法忽视事实上正在加强联系与相互依存的世界政治的变迁,也许全球性政治力量的相对增强和民族国家主权的相对受制很可能是21世纪的并行不悖的两个趋势。
但真正的政治全球化、世界政治、全球政府的来临至少在目前看来还是一个遥远的想象。
尽管国际性的政治规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非政府组织在全球交往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只要作为国际交往主体的民族国家还没有走向消亡,政治全球化就不能走一条无视国家主权的道路。
至于文化的全球化,马克思早就指出,在世界历史时代,各民族的精神产品将成为全人类公共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