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狭小的空间B.与氧气接触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3.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B.纸不是可燃物C.没有和氧气接触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5.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B.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C.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8.王宁同学从资料中查得白磷的着火点是40℃,他将一小块白磷放入80℃的水中。
并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气,结果白磷燃烧了起来。
除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因素外,上述热水中白磷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A.嘴吹出的气体中仍含有可支持燃烧的氧气B.嘴吹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也可支持燃烧C.白磷这一可燃物特别容易燃烧D.吹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白磷燃了起来9.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1.以下物质能发作熄灭的是A.棉花B.黄金C.食盐D.大理石2.以下图示标志表示〝制止烟火〞的是A.B.C.D.3.有关熄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熄灭一定需求氧气B.熄灭一定放热C.熄灭一定生成二氧化碳D.熄灭一定要扑灭4.扑灭以下各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作爆炸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B.一氧化碳和空气C.液化石油气和空气D.自然气和氧气5.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惹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
烟头在火灾发作中的〝罪行〞是A.使可燃物到达熄灭的温度B.提供可燃物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6.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度平安教育日〞。
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在房间里放盆石灰水防止煤气中毒7.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的珍宝,以下成语都触及到熄灭的相关知识,其中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熄灭中止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熄灭补充氧气C.推波助澜——增大氧气浓度从而使熄灭更旺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到达着火点而熄灭8.为探求物质的熄灭条件,某同窗停止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熄灭需求到达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D.现象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80 ℃9.往年5月12日是我国的第十个〝防灾减灾日〞,其主题是〝举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祸风险〞。
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途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构成隔离带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C.把燃气热水器装置在浴室内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10.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走漏时假设处置不当,经常会酿成喜剧。
为了平安起见,最好在厨房装置报警器,假设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走漏,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A.赶忙翻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B.封锁气源阀门,并翻开门窗通风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119〞11.2021年11月18日,搭载了已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生活了30天的2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前往舱顺利着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卷(1)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卷(1)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1.(3分)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3分)在实验室中常将白磷浸泡在水中保存,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白磷的着火点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的物质D.将白磷溶解不易着火3.(3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4.(3分)厨房炒青菜时,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是()A.加少量水B.倒掉油C.倒入大量菜D.撒上沙子5.(3分)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3分)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7.(3分)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8.(3分)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开关9.(3分)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0分)10.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邻居由于吸烟,乱扔烟头,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则烟头在引发火灾中的作用是.(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12.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2)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3)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4)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13.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也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收集方法是;也可用于制取气体,化学方程式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卷(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1.B;2.B;3.D;4.C;5.B;6.C;7.A;8.A;9.B;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0分)10.可燃物;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A;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11.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12.;13.2H2O22H2O+O2↑;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并且能够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氧化碳;向上排空气法;氢气;Zn+H2SO4=ZnSO4+H2↑;。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同步测试(含答案)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 ①③⑤B. ③④⑤C. ①②D. ②④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酒和醋的酿造B. 动植物的呼吸C. 蜡烛燃烧D. 食物腐烂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氨气B. 氢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 B.C. D.5.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A. 减少酒精的挥发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下列有关易燃、易爆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B. 生产酒精的车间里,只要不影响工作,个人可以吸烟C. 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D. 在有易燃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7.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 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8.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其中不合理的是()A. 钻木取火——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C.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D.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9.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 Q点B. P点C. N点D. M点10.老师为大家演示了一个兴趣实验,将一张浸有酒精的棉手帕点燃,然后甩动手帕,当大火熄灭以后,手帕完好无损,你认为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 酒精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B. 棉手帕不是可燃物C. 温度没有达到棉手帕着火点D. 手帕没有与氧气接触11.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 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1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二、填空题13.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022年化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5分钟训练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响.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 ,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思路解析:此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答案:去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1)泡沫灭火器的反响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思路解析: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反响速率.答案:(1)Al2(SO4)3 +6NaHCO3 = = = =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10分钟训练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以下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3)釜底抽薪.(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灭火的三种根本方法:①隔绝|空气②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答案:(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4)隔绝|空气(5)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6)隔绝|空气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思路解析: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燃烧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故易于熄灭.答案:D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思路解析: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 .答案:B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思路解析:煤气如果不完全燃烧,容易大量残留而导致煤气〔CO〕中毒.答案:A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下列图.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思路解析:"取火〞就是让易燃物燃烧,而燃烧必须到达木头的着火点.故"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答案:木头与钻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木头温度升高,到达木头的着火点30分钟训练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思路解析:酒精即使参加了水,仍然可以燃烧,比方日常生活中饮用的白酒,含30% -65%的水分,仍能够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来熄灭酒精燃烧的火灾;投入冰块可以降温,但冰不是常备物品;酒精燃烧时如果用扇子扇会越烧越旺;湿布或沙子那么可以有效隔绝|空气,到达灭火的目的.答案:D2.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以下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枯槁树枝、树叶等可燃物D.打119火警,等待用水灭火思路解析:山林大火一般需要制造隔离带,使得大火与易燃物隔离,从而到达灭火的目的. 答案:A3.以下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思路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缓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答案:B4.〔经典回放〕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根据氢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氢气性质分析,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课题有( )思路解析:氢气作为新能源,具有十清楚显的优点.①制取H2的原料为水,来源广泛;②产热量高;③生成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但氢能源现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其关键原因是:一没有找到廉价的开发方法;二没有获得平安、高效的储氢技术.因此,攻破这两道技术难关,是今后开发氢能源的重要课题.答案:BC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到达着火点,如果没到达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缓慢氧化只有使热量的积累到达着火点才能燃烧;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升高到达着火点导致的;剧烈燃烧比爆|炸缓慢,爆|炸在瞬间完成.答案:C6.以下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思路解析:白磷自燃是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使温度升高到白磷的着火点.答案:A7.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 )思路解析: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空气不流通,导致火柴周围的空气中氧气耗尽后缺乏氧气而熄灭.答案:C8.以下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思路解析:白酒、橡胶水和白磷都是易燃品,可能产生火灾而严禁带上火车;白糖那么是平安的.答案:B9.你能说出以下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结合成语典故,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答案:(1) "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2)燃烧离不开空气, "煽风〞那么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10.写出以下列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C在煤炉中与O2反响,不管是完全或不完全燃烧均放出热.假设碳被氧化成CO 或CO2被碳复原为CO后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更大 .书写时假设写出CO2与C的反响方程式,即CO2 +C高温2CO ,那么错误,原因是该反响发生时要吸收热量.答案:(1)C +O2点燃CO2(2)2C +O2点燃2CO〔3〕2CO +O2点燃2CO211.(经典回放)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假设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枯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防止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平安措施有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的有关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剧烈,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同时还要求保持通风透气.答案:(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2)①②(3)严禁烟火第二课时同步练习5分钟训练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水属于纯洁物、化合物、氧化物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水的组成 .答案:氢元素氧元素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思路解析:此题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查水的组成根本知识 .对于水的组成 ,从宏观角度讲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讲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A.通电后 ,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 ,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 ,而且体积比约为2∶1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D.水发生分解反响 ,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思路解析:实验现象是凭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 ,如眼看、鼻闻、触摸等 .而选项A所描述的 ,确实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 ,并做了直接描写 ,所以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而B选项所描述为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 ,且它们的体积分别是2∶1 ,只能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实验 ,得出的结论 ,而不应算作实验现象 ,所以不能是题目的答案 .而C、D选项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所以它们都不是此题的答案 .答案:A____________色 ,____________气味 ,____________味道的____________体 .在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__℃ ,沸点为___________℃ .水在___________℃时的密度最|大 ,为___________g·cm -3.水结冰时体积 ,所以冰的密度(填 "大于〞 "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___________ 冰能在水面上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水的根本物理性质 .答案:无无无液0 100 4 1 增大小于浮10分钟训练1.〔经典回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表达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 ,说明氢气难溶于水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 ,可以听到锋利的爆鸣声思路解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 ,由氢元素组成 .氢气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难溶于水 .纯洁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 ,产物是水 .A、B、C均描述了氢气的物理性质 .答案:D2.关于人和水的关系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人体含水约占体重的70% -80%-4 L -4 L水C.人体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水 ,骨骼、肌肉中不含水D.水不仅是人体的组成成分 ,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思路解析:水在人体内分布很广 ,并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D3.以下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通电后 ,电极上出现气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B.通电后 ,电极上出现气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8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其体积比是1∶2 ,质量比是8∶1 .答案:BC4.小兰已经知道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 ,你认为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 ,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思路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 ,许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做实验时一定要严肃、认真 ,大胆猜想 ,勇于创新 .答案:B5.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氧气B.蛋白质C.水D.脂肪思路解析:人体质量的65% -70%是水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 ,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要想很好地利用水 ,首|先要了解水 .答案:C30分钟训练1.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中 ,属于氧化物的是( )思路解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属氧化物 .答案:A2.〔经典回放〕以下列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思路解析:要求学生根据图示运用粒子的知识、氧化物的概念分析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且其中必有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也就是说图中至|少需含两种不同的原子 .图C只有一种原子 ,表达的肯定是单质 .图B虽含两种原子 ,但是两种原子构成两种双原子分子 ,表示的一定是混合物 .图D构成最|复杂 ,它里面既有氧化物分子 ,又有单质分子 ,合起来表示混合物 ,既然是混合物就谈不上是氧化物 ,因氧化物首|先要是纯洁物 .所以选图A .易混淆的选项是D .因为图D中有氧化物 ,但又不全是氧化物分子 ,还有单质分子 ,所以图D应归为含有氧化物的混合物 .答案:A3.〔经典回放〕1661年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R.Boyle〕指出:元素是组成复杂物体和分解复杂物体时最|后得到的那种最|简单的物质 .当时还没有电解技术 ,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 .根据你的理解和现在所学的知识判断 ,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思路解析:根据波义耳的说法 ,他所指的元素实际上是单质 .今天 ,我们通常说: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显然 ,元素和单质不是一回事 .电解水实验证实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属于纯洁物 .答案:D4.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而且体积比约为2∶1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思路解析: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并且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二者的体积比为1∶2 .答案:A5.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C.由水分子组成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思路解析:组成水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 ,二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1 .答案:D6.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思路解析:电解水时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因此正极产物助燃 ,负极产物可燃 .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 .答案:B7.1 mL水约20滴 ,某容器假设每秒漏2滴水 ,一昼夜所漏的水可供一个人补充水分多少天 ?(以一个人日补充水2.5 L计)思路解析:某容器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mL/ 20/2/60/6024滴秒滴分秒小时分小时⨯⨯⨯=8 640 mL8 649 mL×10-3 L·mL -1 =8.640 L8.640 L÷2.5 L≈答案:可供个人补充水分3.5天 =8.640 L8.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以下问题:〔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 ,左边为____________ ,右边为____________ ,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 .〔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该气体能被燃着的木条点燃 .由此可检验两种气体的存在 .其体积比是1∶2 ,质量比是8∶1 .答案:〔1〕负极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2〕氢气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该气体能燃烧 ,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木条复燃氢、氧两种元素9.(1)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 .(2)设计一简单实验 ,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1〕①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受潮 .②从冰箱拿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表会形成一层水珠 .〔2〕①品尝一下味道 ,如果味咸 ,就是食盐水 .②如果将两液体分别放在蒸发皿中蒸发 ,假设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蒸发的是食盐水;假设无固体出现 ,那么蒸发的是蒸馏水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I)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 (共25题;共74分)1. (2分) (2015九上·海南期末)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 . 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B . 降温和隔绝空气C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 防止火势蔓延2. (2分)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A . 森林失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B .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 .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3. (2分) (2017九上·市北区期末) 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 . 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 . 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 . 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4. (2分)(2017·东胜模拟)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B.物质结构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食醋可用于除去热水瓶中水垢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②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各原子都大③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化学与安全D.化学概念中的不一定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需做灯火实验③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但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③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A . AB . BC . CD . D5. (2分)(2020·北碚模拟)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1.燃烧是指________物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满足①_______;②与______(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___(也叫着火点)。
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灭火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见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___________等燃烧引起的失火;(2)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_______、_______、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引起的失火;(3)____________灭火器,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_______、_______等以及固体材料,如_______、_______等引起的失火。
7.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CO2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8.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空气不足9.可燃物在_______的空间内______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_______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而引起爆炸。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一单元卷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玻璃破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应选B.【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假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假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化学课上,老师为了使大家对“化学变化〞的定义有更深的理解,又给大家补充了“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大家发现在实验过程中:“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了白色粉末.〞其中能够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镁带不断减少 D.生成白色粉末【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难度】中【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C 均是描述了镁条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D有白色粉末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特征的理解,对于新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变化根底上的,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3.以下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首先知道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垫石棉网加热的是烧杯、烧瓶.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解答】解:A、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不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B、试管能直接加热,故B正确.C、量筒不能用于加热反响,否那么会因热胀冷缩使读数不准确,故C错误;D、锥形瓶底面积比拟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根底知识,也是常考题型,希望同学们一定掌握好.4.有关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考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难度】中【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局部,外焰温度最高,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而不是白烟,应选项说法错误.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应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应选项说法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而不是实验现象,应选项说法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此题;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5.用托盘天平称量5.2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那么应〔〕A.增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药品【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此时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指针偏左,说明药品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5.2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5g砝码,再将游码移至0.2g刻度处,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故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应选D.【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明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药品质量药品时考前须知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以下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为了防止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得倾斜B.所盛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C.加热过程中,不停移动试管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D.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自己,但不能对着别人【考点】物质的加热.【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的考前须知考虑此题.【解答】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考前须知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给试管加热要注意预热,否那么会因受热不均而炸裂试管.应选C.【点评】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那么会带来一些不平安因素.7.将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A.镊子 B.药匙或纸槽C.胶头滴管 D.坩埚钳【考点】化学药品的取用.【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放在管口,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滑至底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底部.【解答】解:碳酸钠为白色粉末状药品,取用时可使用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应选B.【点评】此题很简单,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用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正确量取17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①5mL量筒②2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④【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易【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量取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关键是如何选用量筒.选取量筒时,量筒的最大量程应大于或等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量取17mL水,应该选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选取量筒时,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所以要选20mL量筒.应选:B.【点评】了解具备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根底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根本技能,才能平安、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9.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拟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异: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解答】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的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聚沙成塔只是将沙子聚集起来,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铁中的碳不断和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应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0.以下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汽油燃烧B.铁锅生锈、湿衣服晾干C.铁制成铁钉、水结冰D.牛奶变酸、煤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难度】中【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确实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汽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铁锅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湿衣服晾干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铁制成铁钉属于物理变化、水结冰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牛奶变酸属于化学变化、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应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如果从分子的角度看〔针对由分子构成物质而言〕,在物理变化中原物质分子没有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或微粒.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局部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那么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假设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假设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那么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所以:A、等于9mL错误;B、大于9mL错误;C、小于9mL正确.D、无法确定错误.应选C.【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那么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12.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4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A.5.5 g B.5.4 g C.5.0 g D.4.6 g【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中【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5 g﹣0.4 g=4.6 g.应选D.【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13.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放置在外焰局部被烧黑最重 B.均匀地被烧黑C.放置在内馅局部被烧黑最重 D.放置在焰心局部被烧黑最重【考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蜡烛燃烧的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解答】解:因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因此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放置在外焰局部被烧黑最重.应选:A.【点评】因为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因此放在蜡烛火焰中的火柴梗,在外焰的局部碳化的最明显,即放置在外焰局部被烧黑最重.14.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 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C.用嘴尝其味道 D.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考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可以设计实验方案,如: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解答】解: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说法正确,故A正确;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说法正确,故B正确;C、用嘴尝其味道,说法错误,因为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防止中毒或受腐蚀,故C错误;D、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说法正确,故D正确.应选C.【点评】了解具备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根底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根本技能,才能平安、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1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做完实验后,将剩余的试剂倒回原试剂瓶B.乙在点燃酒精灯时,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丙在取稀盐酸时,在无用量说明的情况下,量取了1﹣2mLD.丁直接用手将粉末状药品参加试管中【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化学药品的取用.【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A、从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会污染瓶中药品去分析;B、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分析;C、根据药品的取用考前须知考虑;D、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解答】解:A、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会污染瓶中药品,故错误;B、点燃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有着火的危险,故错误;C、取稀盐酸时,在没有说明用量的情况下,只取1~2mL,是正确的,故正确;D、直接用手将粉末状药品参加试管中会腐蚀手,还会对药品造成污染,故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考前须知、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根本操作的考前须知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此题包括4小题,共55分〕16.〔15分〕将以下各仪器下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上.〔1〕写出仪器的名称:a c d e f g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3〕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响容器是;〔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5〕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是;〔6〕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7〕用于过滤液体的仪器是;〔8〕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9〕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的仪器是.〔10〕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填仪器名称〕【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结合初中化学所掌握的仪器的各种性能,对照此题的仪器图示和要求标准解答.【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玻璃棒、试管、集气瓶、铁架台、胶头滴管、漏斗;〔2〕用于滴加和吸取少量液体的,应用挤压排气装置和储液装置的胶头滴管;〔3〕较大量的反响容器应具有较大的体积,应该是广口装的,是烧杯;〔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应是便于拿取、便于封闭的瓶状装置,是集气瓶;〔5〕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应是较长的棒形装置,是玻璃棒;〔6〕烧杯需要垫石棉网才能在火焰上加热的,底面积较大,防止受热不均炸裂;〔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用漏斗;〔8〕试管是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玻璃仪器;〔9〕铁架台是用于固定和支持仪器,有夹持装置和稳定装置,底座较大;〔10〕量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所以还需要的仪器是量筒;故答案为:〔1〕玻璃棒、试管、集气瓶、铁架台、胶头滴管、漏斗;〔2〕f;〔3〕b;〔4〕d;〔5〕a;〔6〕b;〔7〕g;〔8〕c;〔9〕e;〔10〕量筒.【点评】此题对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各种性能进行了综合考查,难度系数小.17.〔14分〕将相应序号填在以下横线上.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可燃烧,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难度】难【专题】化学反响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等.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化学变化.故填:D;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属于物理变化.故填:C;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不可燃属于化学性质.故填: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故填:D.【点评】判断一种性质是否属于化学性质的方法是要分析这种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一种变化是否属于物理变化的方法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18.〔12分〕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里.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放在桌上,对准手心,瓶口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倒完液体后,应立即,把试剂瓶放回.【考点】化学药品的取用.【难度】中【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根据液体药品的存放与取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答案为:细口瓶;倒;标签;紧挨;盖紧瓶塞;原处.【点评】此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考前须知、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根本操作的考前须知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9.〔14分〕写出以下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1〕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2〕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3〕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中药液:〔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5〕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6〕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仪器的连接与洗涤.【难度】中【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1〕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否那么容易使烧杯破裂.〔3〕根据滴管取用试剂后需要清洗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是“左物右码〞分析解答.〔5〕根据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的考前须知进行分析解答.〔6〕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那么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会打破试管底部.〔2〕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容易使烧杯受热不均匀而造成破裂.〔3〕滴管取用试剂后需要清洗,再吸取其他试剂,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种药液,会污染试剂.〔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如果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那么被称量的物体是质量偏小.〔5〕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轻轻上下移动试管刷不能用力过猛,用力过猛会造成试管破损.〔6〕实验室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试剂.故答案为:〔1〕打破试管底部;〔2〕烧杯破裂;〔3〕污染试剂;〔4〕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该物体的实际质量偏小;〔5〕试管破损;〔6〕污染试剂.【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实验根本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熟知化学实验根本操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5分钟训练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7.1 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2.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3.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B.准备好灭火器材C.通风并严禁烟火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4.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5.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要求对物品未烧着的部分不留下任何痕迹,也不会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A.高压水枪B.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6.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7.工厂储运白磷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A.B.C.D.8.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金属的锈蚀B.食物的腐败C.酒精的挥发D.动植物的呼吸9.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10.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珍贵档案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二.填空题1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也诸多.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 有答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4.下列探究的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5.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放出热量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二非选择题1.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1)________;(2)可燃物与____________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______(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1)清除________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______________;(3)使温度降到________以下。
4.常用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A.补充氧气B.增加可燃物C。
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升高铁丝的温度2.“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5.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8.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9.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训练

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有关熄灭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B. 森林灭火时,树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 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高温度D. 镁条在酒精灯上扑灭﹣提高着火点2.以下图标中,属于〝制止带火种〞标志的是( )A. B.C. D.3.〝纸船烧水〞的实验中,加了水的纸船比没有加水的纸船需求更多的时间才干熄灭,是由于()A. 水不是可燃物B. 加了水的纸船着火点更高C. 水会吸收纸上的热量,使其不易到达着火点D. 水隔绝了氧气4.中先生要有一定的平安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水能灭火主要是由于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家里煤气走漏,应翻开排气扇抽风C. 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 把燃气热水器装置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5.图书馆或寄存精细仪器的任务室失火,应运用的灭火器是〔〕A. 泡沫灭火器B. 干粉灭火器C. 消防水龙头D.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6.依据如下图的实验现象,以下判别不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说明物质熄灭需求氧气B. 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 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7.〔2021•徐州〕以下关于熄灭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能够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拓隔离带﹣﹣肃清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8.以下探求熄灭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熄灭需求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 B.C. D.9.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作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发作燃爆后体系的温度降低,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 蜡烛熄灭是由于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C. 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作燃爆事故D. 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0.如表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测定不同体积H2和空气混合气体扑灭时实验现象:依据如表数据和现象,判别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H2体积分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空气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扑灭现象安静熄灭安静熄灭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熄灭不爆炸A. H2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扑灭时会发作爆炸B. 搜集的H2假设能安静熄灭,说明H2的纯度为100%C. 用向下排空气法搜集H2,坚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没有听就任何声响,表示搜集的H2已纯真D.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扑灭时一定发作爆炸二、填空题〔共4题;共14分〕11.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时的现象:混合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 2.0% 4.0% 5.0% 6.0% 9.0% 10.0% 15.0% 16.0% 18.0%扑灭时的现象不爆炸不爆炸不爆炸爆炸剧烈爆炸爆炸爆炸熄灭熄灭〔1〕假定在有限的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扑灭时的现象为________ ;〔2〕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以为煤矿应采取的平安措施是________ .12.以下图所示的是家庭中常用的几种灭火方法,请将相应方法的灭火原理,填在表中对应的空白处。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1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9青岛)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操作设计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称量氯化钠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19烟台)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3.(19湖州11.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
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
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4.(19嘉兴)20.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B.火灾发生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5.(2008年安徽肇庆)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
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6.(2008年山东烟台)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7.(2008年江苏南通)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O
不够
2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0.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
③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1.近年来,许多城市先后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推行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以减少环境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若出现在煤矿的矿井里,并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严重危害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________、________等安全措施。
三、简答题
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的几百口油井被炸,大量石油向外喷射,燃烧造成冲天大火。
(1)有同学担心: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使地球爆炸。
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试说明理由。
(2)在扑灭这场火灾过程中,我国派出的救援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你认为扑灭这场大火应从哪些方面考虑?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B 3.C 4.C 5.C 6.A 7.D 8.C 9.D 10.D
二、1.通风;严禁烟火。
三、(1)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因为石油是向外喷射的,不可能燃烧到井里去;地壳里缺氧,而燃烧需要氧气。
(2)降低温度,以达到着火点以下;堵塞油井,隔离空气,切断输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