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_7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认识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等基本元素。
2.学习表内除法的基本运算,掌握2~9的除法口诀。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并运用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等数学符号。
2.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掌握2~9的除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除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平均分配物品等。
5.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计算一个数被另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它是解决分配、测量等问题的有力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18个橘子,想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橘子?通过这个案例,展示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环节较为顺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协作。这说明,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除法的认识。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除法的初步认识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除法的初步认识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基本运算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B.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
C.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D.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不相等的部分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这是除法的基本含义。
2.除法运算题
题型:计算题
题目:计算24÷4的结果。
答案:6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除法运算的掌握。24÷4就是将24分成4个相等的部分,每部分是6。
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对于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辅导措施,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学生已掌握了加、减、乘三种基本运算,本节课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除法运算。
2.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除法的实际应用,如分配物品、平均分配等,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3。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1.出示了蚕宝宝文字情境的第一种情况(平均分)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可设计问题:你知道了什么?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学生从题中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每个纸盒放几只?”教材出示了示意图,意在突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

为此教材在出示问题后,用示意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在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理解题意,在学生独立画图后,进行组内交流,以便互相学习。

请小组代表汇报,这样学生通过图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交流,也使学生能用语言叙述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最后,再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进行理解题意,也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的图找出不足进行完善。

可设计问题:“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用图来画一画好吗?画好后把你画的图与同组同学分享一下。

”教材呈现问题“怎样解答”,呈现了学生用语言表述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0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0

除法的运算规律(性质)教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67至68页。

教课目标:1.使学生认识研究知识的方法。

2.使学生理排除法简易运算的道理。

3.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简易计算方法。

4.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易求知、研究的精神。

要点难点:1.让学生认识研究知识的过程。

2.掌握除法的两种简易计算方法。

学法过程:一、铺垫:1.口算:240÷20360÷40450÷3025×42.用文字表述以下的算式。

800÷5÷8180÷(9×2)师:下边我们使用已有的知识来研究新问题。

二、研究新知:师:下边我们来察看两组算式。

在计算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每组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每小组可以议论,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

屏显::口算两组算式24÷3÷424÷(3×4)48÷2÷448÷(2×4)45÷5÷345÷(5×3)100÷2÷5100÷(2×5)学生活动,教师下去参加学生的议论,对单薄的小组教师推行指引。

学生报告:生1:结果相同,算式不一样。

师:说的真好,你能告诉同学们你的察看次序吗?生1:我是一横行一横行察看的,并且它们的运算次序也不一样。

生2:运算次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

生3:横着看,每组的三个数据都相同。

师:同学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察看的很认真。

下边我们再换个角度来察看,看看左侧的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这时,屏幕上出现一个方框把左侧的四个算式框了起来。

生:都是连除算式。

师:你真行,一眼就看出来了。

能告诉同学们你为何这么快就看出来了吗?生:昨天我们研究乘法的运算规律时跟这差不多。

师:你真的很了不起,能把昨天的研究方法联系到今日的研究中来。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左侧的算式。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表内除法》大单元教学分析精选全文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表内除法》大单元教学分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从大单元教学视角重构“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表内除法”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内容要求: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除法。

学业要求:能描述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表内除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2.内容结构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教材编排分为两段:一是认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二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

表内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知道有些除法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而且还可以在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过程中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

3.教材编排4.重构前思考二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已经有了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具备“怎样分就公平”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其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

因此,学生理解“平均分”的难度并不大,教学应重在让他们经历和比较两种“平均分”的过程,紧接着两种平均分的比较之后,可以出现除法的两种形式,而在“平均除”和“包含除”比较的同时,可以增加除法与乘法的比较,最后可以结合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引出“用口诀求商”。

二、单元目标设计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了解“倍”的意义,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

2.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和用口诀求商的探究过程,熟练口算表内除法,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

3.能用除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并欣赏数学美,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重构课时安排。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_7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_7

有余数的除法1、知识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笔算。

(3) 使学生懂得余数的意义,掌握试商的方法。

2、水平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思维、概括水平等。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1谈话引入:“阳光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看老师已经把同学们需要的长绳准备好了。

我们体育运动中不但能强身健体,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课件出示信息)说说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会解决吗?3 学生用彩色笔在白纸上自主解决复习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4 反馈:(1)指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2)展示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

复习除法竖式的意义和写法,为新课做铺垫。

看来昨天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表扬你们!2直观操作:先用小棒分一分,全班汇报操作的结果。

课件展示分的结果。

(2根为什么不接着分?直观感受到每班分三根,剩下2根不够分。

)3 你会用计算吗?试一试,教师巡视。

4 反馈自学情况;(1)指名让有困难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

(我发现有些同学犯难了,能说说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没有3乘几等于20;或说分不完。

是啊这可真是个难题乘法口诀里确实没有3乘几等于20)(2)指名让能解决的同学说出自己解题过程。

(不过我发现还有已经很自信的完成了,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吗?(你懂得知识真很多,在你的解题过程中老师还有几点疑惑能帮我解答吗?))5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竖式中的20 、3、6(个)、2(根)分别表示什么?6多找几名同学描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横式怎么写?单位分别是什么?5新旧知识对比引出余数概念。

(仔细观察两道除法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0表示正好分完,也就是没有剩余;2表示多余两个,不够分一班)那我们把剩余的不够分的2叫余数。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各部位名称)ppt课件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各部位名称)ppt课件

20里面有( 4)个5。
20 ÷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1、在除法算式10÷2=5中,2叫做 ( )C
A.被除数 B.差 C.除数 D.商
2、除法算式30÷6=5,读作(A )
A.30除以6等于5 B.30除以5等于6
3、除法算式24÷6=4中,被除数是(A )
A.24 B.3 C.4
你知道 吗?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 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 可以分成几份,也用除法计算
(12)汽球,平均分成( 4 ) 组,每组是( 3 )汽球。
12 ÷ (4 )=(3 )
(12)汽球,每(3 )一组, 分成( 4 )组。
12 ÷ (3 )=(4 )
7. 请写出除法算式。 6 除以 3 等于 2 。
6÷3 = 2
被除数是 15,除数是 3,商是 5。 15÷3 = 5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盘。 除法算式:20÷4=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 )盘。 除法算式:20÷4=5
… … …
被 除商 除数 数
看算式,记住算式中 各部分的名称。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四)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章《表内除法(一)》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章《表内除法(一)》ppt课件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导入新课星期天去农家乐劳动吧好主意同学们在草莓地里辛勤的劳动,除草,收获。

我们的劳动果实,漂亮的草莓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每排坐的同样多怎么坐呢?一定要掌握哦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我们9个小蚂蚁上课,有3排座位,每排要坐的同样多,每排要坐3个哦。

练习12条鱼平均分到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有几条鱼?一条一条地分一共要分4次,所以每个鱼缸里有4条鱼。

鱼比鱼缸多好多,也可以每个鱼缸里先放两条,这样分比较快。

每个鱼缸分4条。

小练习把6个小松鼠平均分成3份,每2份有()只把10只小麻雀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 )只。

把8只小老鼠平均分成2组,每组有( )只。

2 4每人分2个草莓12 ÷ 6 = 2 ······ 除号读作:12除以6等于2.做一做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分(6)个胡萝卜。

18 ÷ 3 = 6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分(9)个胡萝卜。

18 ÷ 2 = 9平均分给6只小猴子,每只分(3)个胡萝卜。

18 ÷ 6 = 3······被除数······除数······商做一做读一读下面的式子,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10 ÷ 5 = 2 8 ÷ 2 = 4 10除以5等于2 8除以2等于4······被除数 ······除号······商 ······除数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课堂小结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18 ÷ 6 = 3······被除数······除数······商读作:18除以6等于3巩固练习平均分分一分,写出除法算式,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1,完成教科书P8“做一做”,P1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7主题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学校组织春游活动。

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呢?【学情预设】预设1:糖果、纯净水、饼干、橘子、酸奶、香蕉、牛肉干……预设2:24颗糖果、1箱纯净水、12块饼干、18个橘子、1箱酸奶、1箱香蕉、一箱牛肉干。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毫无遗漏地发现了所有的物品,而且还学会了带着数据去表达,真棒!老师看到了好多好吃的,真兴奋呀!但是请大家再来观察桌面上的东西,它们摆放的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学情预设】饼干每堆摆放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师:是的,那大家来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学情预设】他们应该是想把这些东西都分给大家,要每个人分得一样多才好。

师:我也赞同你的观点!看来咱们班以后出去玩不用担心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他们把糖果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平均分(1)]【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

同时在仔细观察中,学生会发现许多物品堆放在一起,但桌面上有些物品的堆放却是有规律的。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份分得一样多是经常使用的,从而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二、动手实践,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自主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总述单元内容简析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运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2.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前后例题的联系。

单元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编排结构例1、例2、例3 2课时例4、例5 1课时例1、例2 2课时例3 1课时课时教学设计1.除法的初步认识合作探究新知。

20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出示教材P8例1。

问:把6块糖分成3份,该怎样分? (2)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合理?为什么? (3)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平均分) (4)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做一做”第1、2题。

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1)出示教材P9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2)引导学生交流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交流分法。

分法一: 分法二: 分法三:(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为:第三种分法每份都是2块,都一样多,这种分法最合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

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第1课时:平均分(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环节一: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套)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套)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连一连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用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学情分析】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5的乘法口诀。

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用帮大熊猫份竹笋的情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玩中去学习。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大胆说、放手做”,这节课除法算式的商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得来的,而少数学生会用口诀来求商,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今天熊猫晶晶邀请了一些小伙伴来家里做客,晶晶的妈妈为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了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师:妈妈要晶晶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可把晶晶难住了,你们愿意帮晶晶分一分吗?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分一分吧!活动2【活动】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老师可以帮助)(请一名学生在展台前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先把竹笋每盘放一个,再把剩下的竹笋再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目录
教材课本的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书中知识的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备注(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1 数据收集整理
2 表内除法(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除法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3 图形的运动(一)
4 表内除法(二)
5 混合运算
6 有余数的除法
小小设计师
7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
8 克和千克
9 数学广角——推理
10 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_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_7

《除法的初步理解》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理解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水平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水平;<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磁铁学具:学具盒、小棒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度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二>、教授新知1、教学新知教师课件出示6个梨。

(教师一边提示,一边和同学们按要求分梨。

)(1)、教师提问:现在每个盆里有几个梨?(2)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分得现在这个结果的。

(3)教师再出示水果分类图: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组是平均分?(4)学生判断后,教师小结“平均分”的含义。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1)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小棒,再看老师的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出“除号”和除法算式。

①、除号的读法和写法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12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4根,4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12除以3等于4”(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12÷3=4”实行巩固。

(2)出示足球分配图和火柴分配图,请学生写出除法算式。

(3)教师出示答案并讲解其含义,让学生填空。

<三〉、巩固新知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三角形动手摆一拜,再写出得数。

②、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12根小棒分成几堆,要求每堆分得同样多,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边摆边写出相对应的算式。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爱研究、爱劳动、爱护大自然。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

让学生从平均分的概念开始,逐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教材编排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研究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分成两段。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的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研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第二段讲述了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考。

例题中特意借助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画面情境,先出现乘法算式再出现除法算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设计有相关联的一乘两除一组的计算,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创造条件。

第三段讲解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编排,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教材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资源。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听课记录课程名称: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导入新课1.1 情境导入•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小朋友们分糖果”,引出平均分配的概念。

•老师提问:“如果我们有10颗糖果,要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颗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1.2 明确学习目标•老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

二、导学释题教师活动2.1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老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除法的定义:“除法就是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是多少”。

•老师强调除法与平均分配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

2.2 引导学生探究•老师提出探究问题:“如果我们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个苹果?”•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探索除法的运算过程。

学生活动2.3 积极参与讨论•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方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2.4 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尝试独立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运用除法运算求出答案。

•学生将答案记录在练习本上,并准备向老师汇报。

过程点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

•老师在引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

三、板书设计文字部分•标题: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除法的定义、平均分配的概念、简单的除法运算示例简图部分•绘制苹果或糖果等物品平均分配的简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除法的意义。

•在简图下方写出对应的除法算式,如“12 ÷ 4 = 3”,表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到3个。

四、拓展延伸•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数量分配、时间的均分等。

•学生尝试提出更多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除法解决。

五、课堂总结•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平均分配的重要性。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的意义和符号表示。

2.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如平均分物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体验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除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简单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

2.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故事或实际情境引入除法概念,如分苹果、分糖果等。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样平均分配物品吗?”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讲解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如“8除以4”表示为“8 ÷ 4”。

2.演示简单的除法计算过程,如“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得到几个?”3.引导学生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强调除法的实际意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准备一些物品(如小球、积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均分配。

2.每组记录分配过程,并尝试用除法表达分配结果。

3.小组内交流分配经验和除法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反馈(5分钟)1.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经验和除法计算的结果。

2.教师点评,强调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除法计算题,如“把12个饼干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几个?”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如分水果、分糖果等,并尝试用除法表达。

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新课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反馈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平均分配和记录分配过程,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除法的实际意义。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能够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个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能够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

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

所以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理解。

板书设计: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5÷3=5读作:15除以3等于5.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良好,教学基本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