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课件1
《有无相生》(新定(老子)PPT课件
![《有无相生》(新定(老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bcf78dbe23482fb5da4c3e.png)
.
2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 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 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 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 “青牛师”、“青牛翁”等
走近老子:
老子 ,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是 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 尊为教祖。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2021/3/22
.
22
认识人生 分析第五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 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 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 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021/3/22
.
无为的态度 大事得自于 小事的积累
重视困难, 谨慎行事
2021/3/22
.
3
2021/3/22
.
4
学海导航
1、了解老子及《老子》一书,掌握文中重要 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重点学习第1、3、4、5、6则选文。 3、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4、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地看待老子
的哲学思想,批判地吸收。
2021/3/22
.
5
连百万乊众戓必胜1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2殷人尚白3黑质而白质4唯见江心秋月白5往来无白丁6白手成家立业7便可白公姥8今晏子见疑吾将以死白之9不知东方之既白10飞觞举白清楚显著白色白色的皎洁无官职的陈述禀告表明明亮罚酒用的酒杯欺骗视觉的图片此图中有几个红点你的图中就有几个黑点修饰文饰纹理刺画花纹有文采的文字文章文辞礼乐制度文雅掩饰
9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 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有无相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有无相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01900eeefdc8d376ee3265.png)
《有无相生》人物简评引入道学派创始人——老子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
在国际影响上,他是唯一可以和孔子抗衡的中国思想家。
他所开创的道学与孔子开创的儒学一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两大主流,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子(约前580~前50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儒家始祖孔子曾师事老子,据《史记》所载,孔子以“其犹龙乎”来赞叹老子的高深莫测。
后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官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老子写下的这五千余言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道”。
老子用虚无的本体“道”代替商周以来的天命论,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
他看到自然界的盛衰消长、社会上的对立和争斗,认识到事物的对立方可以相互转化,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但他把这种变化认为是循环往复,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本质,因此具有很大的保守性。
他教人无为、居下、自然、柔弱、愚鲁,从反面看问题,他的这一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韧性。
老子的思想丰富而深刻,既有唯物主义倾向又有唯心主义的成份,对后世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老子是个神一样的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两千多年来,各种学派或吸取,或改造与承继,总有他的影子存在。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至极,常言人所不能言,道人所不可道。
后世的英才都从他那里吸取“养分”。
张良、诸葛亮、刘基……在这些拔乱反正、匡救时弊的大贤天才身上,无不留有老子学说的烙印。
他被尊奉为道教教祖,是一个神秘而睿智的华夏民族精英。
【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则;2 、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老子》四章 优秀课件
![《老子》四章 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79cf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2.png)
(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
道者不处。
①译企文者::踮踮起起脚脚的的人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 ②③的自自人是见不者者能不不显彰明明::,自 自自以我以为显为露是是的的的不不人能能不彰显能显明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 ④功自,伐自:我和吹下嘘文的的人“不自能矜长”久都。是(自这我些夸行耀为的)意用思道。的观点来看, ⑤就长叫:作长剩久饭。、一赘说瘤读,z人hǎ们n常g,常意厌思恶是它得们到,敬所重以。有道的人不这样 ⑥余食赘行:剩饭、赘瘤,行,同“形”。 ⑦做处。:为,做。
文本研读
【疏通词句】
『学习任务』朗读第十一章,读准字音。
三十辐共一毂(ɡ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 (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从“道”的角度否定这四种行为,告诫人们为人应该谦恭自守、脚踏实地。 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
启示:
1、做人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而要谦虚、谦让。“曲则全”的处世哲学:求全之道, 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足、不自伐、 不自矜。 2、做人不要“企立”、“跨行”。不要主观妄为,而 要遵循遵循自然规律,顺“道”而行。
联系实践,明意义,得启示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 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 呢? 学习工作时的“劳逸结合”
有无相生(公开课)PPT课件
![有无相生(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ecae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4.png)
• 有无相生的概念 • 有无相生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 有无相生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 有无相生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 结论:有无相生的未来展望
01
有无相生的概念
有与无的定义
有
指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无
指不存在或虚无的状态。
有无相生的哲学意义
01
02
03
相互依存
有与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没有绝对的有 或无。
创新思维方式
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挑战传统思维模式, 勇于创新,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如何运用有无相生的智慧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将有无相生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推 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培养创新思维
运用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激发创新 思维,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探索未知 领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有无相生将更加注重绿色、低 碳、循环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跨界融合与创新
有无相生将积极探索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通过创新驱动,开拓 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有无相生的未来挑战
1 2
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
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有无相生需要不断跟进技 术发展,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以满足市场需求。
文化艺术中的有无相生
总结词
文化艺术中,有无相生表现为对传统与现代的融 合与创新,推动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
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的尊重和保 护,平衡好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避免对传统 的破坏和遗忘。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文化艺术领域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常见的 手法,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结合现代元素 和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
2.《有无相生》课件
![2.《有无相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bb50d980eb6294dd886cb6.png)
•
•
整体感知
• 朗读第1、3、4、5、6则 • 梳理内容 (1,2)——认识世界 (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 (7) ——生存之道
•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 道理。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 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 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 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 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 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 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 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 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 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 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 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 悉达多闻 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 了.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 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 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 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 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 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 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 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 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 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 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 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 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 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 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 “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 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 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 惧之?”。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5bce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9.png)
门窗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
“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辐
毂
学习任务一: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走近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 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学习 目标
1.了解老子的生平事迹及《老子》的主要思想,感受儒道思想对 中国文人的影响; 2. 理解《老子》四章的含义,体会“有”和“无”、“胜人”和 “自胜”、“知人”和“自知”的关系。
➢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 “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
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
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 “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
➢ “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
➢
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
【探究内涵】
『学习任务二』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
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话与上文的联系?
知足者富——真正的富有不是满足于现状,知足常乐 而是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
强行者有志——不能简单理解成发愤图强,才算有志气; 而是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求道不息, 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长寿不朽。
2024版年度有无相生课件
![2024版年度有无相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3466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e.png)
内涵
有无相生揭示了事物存在的相对性和矛 盾性,即有和无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 事物的存在状态。
2024/2/3
4
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有和无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 存,互为前提,共同存在于事物之中。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有和无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 对立,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了事物 的矛盾运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教育学生珍惜当下,把握现在,以积 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024/2/3
22
06
有无相生与其他哲学思 想的比较
2024/2/3
23
与道家思想的比较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注重自然规律和自由,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有无相生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强调事物之间 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儒家强调“天命所归”,认为人的命运受到天命的主宰。有无相生思想则从事物的内在矛盾 和运动出发,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思 想武器。
2024/2/3
25
与佛家思想的比较
01
佛家强调“缘起性空”,认为一切事物 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 体。有无相生思想也从事物的内在矛盾 和运动出发,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 存和转化,与佛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 处。
解释学
从解释的角度出发,对有无相生 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后现代主义
对传统哲学进行反思和批判,对 有无相生的理解更加多元化和开
放。
2024/2/3
10
03
有无相生的逻辑关系
《有无相生》课件
![《有无相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d25cb5f12d2af90242e6ed.png)
11/14/2020
动 与 静
11/14/2020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黑点?
11/14/2020
是柱 方子 的是 ?圆
的 还
11/14/2020
你 能 找 到 几 张 脸 ?
•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 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 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 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 (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 《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社 会的纷争,如何使人们生活得幸福安宁。他所期待的是:人们 的民们下1而行的返面无言为生回通为的能活到过。——取;真几顺法消诚个不其于除质概争自“ 战 朴 念—然道 争 的 略—,” 的 生 窥不不的 祸 活 老伸强自 害 形 子展作然 ; 态 哲自妄扬性 与 学己为弃与 心 的的。奢自境主侵此侈发。要占观的性思欲念生;想望主活政:。要,治是在权针上力对者不统引干治导涉者人人 2谦退——具有不争的内涵,要人含藏内敛,不显露锋芒。 3虚无——虚,是形容道体的,“道”体是虚状的,虚状的道 体却发挥着无穷的作用,万物从这个虚空中蓬勃生长。“无”, 一是指,道的无形无色不可见;一是指“空的空间”。 4虚静——期待人们凝练自己的生命深度,发展自己主体的精 神空间。 5柔弱——意在不可恃强凌物,强悍暴戾。柔弱非懦弱。柔, 含有11/14/无2020 比的韧性和持续性。
有无相生优秀ppt课件
![有无相生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7939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8.png)
人生哲学
总结词
追求内心平衡,实现自我价值
详细描写
在人生哲学中,有无相生的思想启示人们要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追求内心的平衡与和谐。通过不 断探索和实践,发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03 如何培养有无相生的思维方式
保持开放心态,接受新事物
保持好奇心
对未知事物保持好奇心,愿意主 动去了解和学习。
有无相生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总结词
分析有无相生理念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启 示和影响。
详细描写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需要关 注其带来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有无相 生理念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转化性,可以为 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例如在算 法公平性、数据隐私保护、人工智能与人类 的关系等方面。
有无相生优秀PPT课件
汇报人:
202X-12-30
• 有无相生的概念 • 有无相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如何培养有无相生的思维方式 • 有无相生的实际案例分析 • 有无相生的未来展望
01 有无相生的概念
有与无的定义
有
指实际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具有 可见、可感知、可测量的属性。
无
指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即没有 实体或属性,无法被感知或测量 。
有无相生的哲学意义
01
02
03
相互依存
有与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依存,没有无也就无所谓 有,没有有也就无所谓无 。
相互转化
有与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一种事物的存 在和发展可能导致另一种 事物的消失或产生。
揭示事物的本质
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可以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 解世界。
有无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道德经》学习鉴赏 课件PPT(下载可用)
![《道德经》学习鉴赏 课件PPT(下载可用)](https://img.taocdn.com/s3/m/600c47d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3.png)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 “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 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 教父。
第四十三章~第四十四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 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 希及之。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 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 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 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 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 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 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 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 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 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 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 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 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 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 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老子》一二章PPT课件
![《老子》一二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b65f1b960590c69fc37647.png)
来就如天秤一样,这头高了那头低,这头
低了那头高,不必想不开。“低头一拜屠
羊说”,只要效法屠羊说的精神与做法,
学习这位世上第一高人,那么“万事浮云
过太虚”。荣誉也好,毁谤也好,都不过
是碧天之上的一片浮云,一忽儿就要被风
吹散,成为过去,澄湛的碧天,依然还是
澄清湛蓝的。
.
17
庄子·让王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
.
6
删节内容翻译
•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 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 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 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 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
7
另一种翻译
• 因此,得道的人用无为的态度处
理事情,以不使用言辞的方式实
施教化,促成万物而不自以为是,
滋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
反相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
盈、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
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
动词。
.
9
评析二
• 在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老 子那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了事物对立 统一的规律。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 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 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 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 他把它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反者, 道之动也”(第四十章)。
.
10
评析三
• 老子所提出的一系列的对立面,在人类
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善恶、美丑、
是非、强弱、成败、祸福等,都蕴含着
丰富的辩证法原理。譬如说,如果人们
2020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0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6610e939960590c69ec376c4.png)
田稼恶.,籴贵民饥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4)兵兵弃.旱甲相曳乘兵.,而天走下 大屈
故上兵.伐谋
大 樊小将多军少以.,穷报困怨来归以.丹德
(5)以倚 何柱以.而解笑忧,?箕唯踞有杜以.康骂曰
夫焚夷百以家.近之,言则,游以.者愚众黔首
(6)则是险以以兵远强,则则..灭至者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 (4)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软弱 (5)其死也坚.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使坚强
课前基础预练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三十辐.( ) 埏.( )埴 自矜.( )者 起于累.( )土
共一毂.( ) 凿户牖.( ) 余食赘.( )形 其死也枯槁.( )
答案:fú ɡǔ shān yǒu jīn zhuì léi ɡǎo
1.通假字 (1)自见者不明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其脆易泮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死而不亡者寿____通____,____________ (4)起于累土____通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通“现”,表现 (2)“泮”通“判”,分 离 (3)“亡”通“妄”,荒谬 (4)“累”通“蔂”,盛土的工 具
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 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
《有无相生》原创精华版
![《有无相生》原创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4291f8ba0d4a7302763ab8.png)
人间事物 相辅相成
老子,又称老聃、李 耳,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 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 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 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 之一,存世有《道德经》 (又称《老子》)。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 子 标 准 像
《师说》中写到 老聃的句子:
老 子 道 德 经
1、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2、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老子》的“道” 为客观自然规 律。 4、《老子》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 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祸兮福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记住老子的教诲 1、“谦下”:学江海,为“百谷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 王”。 2、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成就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4、“贵身”:生命高于一切。
重生者则轻利,重利者则轻生。
P75(4)
看注释
怎样认识自己?老子如是说——
齐威王原本受奸臣小人蒙蔽,不是一位明 君,但当邹忌虚言自己劝谏齐威王要纳谏除弊 时,齐威王如受当头棒喝,猝然猛醒,进而悬 赏求谏,终于获得“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良 好结果,齐威王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 正,终于成为一代明君。 苗寨乡医李春燕在正准备弃村民远赴城市 了,那么村民就有病不得医治了。如果她认为 自己只是对医术略懂皮毛,过分贬低自己,真 的一走了之,那么就会有很多村民会备受病魔 的煎熬。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发现自己的短处 并改正,还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并利用。?
几千年前,姜太公与庄周一同垂钓,却有着迥 然不同的目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于是他辅 佐文王,成了伟人。而我们的庄子呢,他只喜欢这 平凡而又宁静的百姓生活,于是他成了“曳尾于涂 中”的小民,但也正是这种平凡使庄子拥有更加锐 利的眼光和更加睿智的头脑,才留下了《逍遥游》, 让我们体味真正的自由;才留下了“有蝶翩然入梦, 不知蝶是我,抑或我是蝶”的神奇供我们玩味。同 样的千百年后,平凡的小民庄子成了我们对自由的 追求的象征,没有人否认他的伟大。(有特色,同 时列举两个相同动作不同想法的人物,从不同的结 果中照应自己的观点。)
《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04504d258fb770bf68a5504.png)
第64章:治国·第四层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翻译】
·几:jī,接近。 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 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
【启示】
• 必须从始至终保持谨慎,越到收官结尾处越要小心。
第64章:治国·第5层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 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11章:有无相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 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毂:音gǔ,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 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讲究修辞: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 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1、对偶 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章)、"贵以贱为本,高 以下为基"(三十九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对偶句子看起来 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翻译】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 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 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 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这些行为)用道 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 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思考】
•“企者不立……物或恶之”这段话运 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 知识。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 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有无相生课件
![有无相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9d45efcaaedd3383c4d3ac.png)
5.词类活用
(1)为无为,事.无事(名词作动词,做事) (2)味.无味(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味) (3)是以圣 人犹难.之(形容 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难, 把……看作困难)
(4)死而不亡者寿.(名词用作形容词,长寿) (5)夫轻诺.必寡信(名词作动词,许诺) (6)慎.终如始(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地对待)
《老子》一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一切 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 失去。他罗列出一系列对立的事物,如美丑、善恶、有无、 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大小、多少、强弱等等, 来说明相互对立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相互对立又相互依 存。
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中,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一切 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 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思想来作指导,顺应自然,遵循事 物客观发展规律来为人处世:因小成大、积少成多、慎始慎 终、柔弱处上……
3.一词多义 (1)恶物天或下恶皆.之知美之,为厌美,恶,斯动恶.词已 丑,形容词 (2)强强自.行胜者者有强.志刚竭强力,,形形容容词词
其死也坚强. 硬,形容词
其.死也坚强 他,代词 (3)其当其.无 它,代词
为大于其.细 它的,代词
有车之.用 的,结构助词 (4)之物 民或之.从 恶之事.,常它于们几,成代而词败之
有无相生
老子
兴义五中 张 海
有无相生
1.字音辨识
音声相和.(hè) 埏.(.shān)埴.(zhí) 自是者不彰.(zhānɡ) 赘.(zhuì)形 枯槁.(ɡǎo)
车毂.(ɡǔ) 户牖.(yǒu) 自矜.(jīn)者不长.(zhǎnɡ) 常于几.(jī)成而败之 故有道者不处.(chǔ)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ce2d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5.png)
3.兆:显露迹象
比较容易消解,事物在刚刚萌芽的时
4.谋:谋划,解决
候比较容易解决。做事情要在还没有
5.泮:同“判”,分离。
发生问题之前就妥善处理,治理国政
6.散:散失,消散
要在祸乱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将其扼杀。
7.为: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不是一无所为、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安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
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 为之。
但所为之为,都是出自事物之自然、出自客观事物的运行规律,
是按照客观事物的运行规律而为,而不是任意而为。所以“无为”
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不会破坏事物的客观运行规律,不会激化
社会矛盾。
2.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所发挥的作用。
思考
1.本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通过对“有”和“无”的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2.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明确: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2.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自见”、
“自是”、“自伐”、“自矜”)及其后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
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①强(qiǎng):勤勉
②失:丧失
③不亡:不消亡,不朽
2024年《有无相生》(公开课课件)
![2024年《有无相生》(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72b5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c.png)
《有无相生》(公开课课件)《有无相生》:探讨道家哲学与宇宙观的公开课课件一、引言《有无相生》源自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本课件旨在探讨《有无相生》的哲学内涵,及其在宇宙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员了解道家哲学的基本理念,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
二、《有无相生》的哲学内涵1.道家哲学的基本观念道家哲学认为,宇宙万物皆源于道,道是宇宙的本原和终极原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的核心观念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有无相生的概念有无相生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有形与无形、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关系。
有形与无形、存在与非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奥秘。
有无相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即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无到有,由有到无,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3.《道德经》中的有无相生《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代表作品,其中关于有无相生的论述有很多。
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
这些论述阐述了有无相生的哲学内涵,为我们理解宇宙、认识人生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三、《有无相生》在宇宙观中的应用1.宇宙的与演化宇宙观是道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认为,宇宙起源于道,道是无形无象、无边无际的。
宇宙的与演化,正是有无相生的过程。
从无形的道,到有形的万物,宇宙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而在万物消亡后,又回归于道,完成从有到无的转化。
2.天人合一的理念道家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宇宙的组成部分,人与宇宙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有无相生的观念,揭示了人与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
人应当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与宇宙的和谐共生。
四、《有无相生》在人生观中的应用1.人生的辩证法有无相生的观念,为我们理解人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人生充满了辩证法,有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伤、生与死等。
有无相生告诉我们,人生的种种经历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老子》四章经典课件
![《老子》四章经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90b37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5.png)
写作背景
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 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 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八十一章,计五千言,成书于战国后期,晚于 《孟子》,早于《庄子》。《老子》一书把道家思想渗 透到修身、养生、治国、用兵等各个方面,行文冷静深 刻,极富辩证色彩。
无为------顺其自然,不强作妄为。此观念主要是针 对统治者而言的。
不争------不伸展自己的侵占欲望。
虚无------虚,是形容道体的,“道”体是虚状的,虚 状的道体却发挥着无穷的作用,万物从这个虚空中 蓬勃生长。“无”,是指,道的无形无色不可见;一是 指“空的空间”。
谦退------具有不争的内涵,要人含藏内敛,不显露 锋芒。 柔弱------意在不可恃强凌物,强悍暴戾。柔弱非懦 弱。柔,含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我们往往
看似“无”实则“有”,这就是老子的“有无相生”。
“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 ● 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的作用,而 忽略了“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用 “有”,不知“有”的功用正是“无”造就 而成。
老子名言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 道。(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
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怎样理解“有”和“无”?
正因为借助“空”“无”才有了 用处,是无形的东西使有形的东 西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功成身退: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千
·宠辱若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
非常计较得失。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启迪智慧
(1)怎样看待“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
提示:“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 据上风”属于中国式的智慧,它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 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 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概念辩证法,而
文
从小事做起。⑤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⑥做事慎终
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选文2在说理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选文2中,老子要证明的是“无”的价值,
千
为此他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物如车毂、器皿、屋
栏重
室之中的“空”,来说明“无”的作用,将深刻的道理 目
链课
通俗化、形象化地表述出来。这种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 接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老子名言集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
千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栏重 目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小贴士
《老子》中的成语
千
《老子》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却留下了许多成语,诸
栏重
如“自知之明”“善始善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目
链课
它们很多被沿用至今。
接
文
·功成不居: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
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无为而治: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 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上善若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 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是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
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很大作用。
(2)选文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提示:从选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①任何事物都有
千
其相反相对的因素,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②为
栏重
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③要正确地了解 目
链课
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④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 接
文
掘深刻哲理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体味。
(4)《老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老子》中的文章每一章都寥寥数语,没 有长句,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字字珠 玑,句句警言。句式整齐、文采斐然、洁净精微、凝 练畅达,是格言,又如歌如诗,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归纳主旨
选文主要阐释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任何 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反相成。老子在对 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的一方,要“守柔 曰强”,即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4)为之于未有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未有”放在了“为之”后)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毫末”放在了“生”后)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
名词作动词,做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味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 名词作形容词,长寿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6.文言句式 (1)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恒也 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宾语前置句(宾语“自”提到“知”前) (3)图难于其易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其易”放在了“图难”后)
链 接
课
有益。
文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
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千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1.字音
音声相和.(hè)
车毂.(ɡǔ)
千
埏.埴.(shān zhí)
户牖.(yǒu)
栏重 目
自是者不彰.(zhānɡ) 自矜.者不长.(jīn zhǎnɡ)
链课 接
文
2.通假字
(1)自见.者不明(“见”通“现”,显露)
千
(2)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
栏重
(3)起于累.土(“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目 链课 接
文
3.一词多义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4.古今异义
(1)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柔软 今义:软弱 (2)其死也坚.强. 古义:僵硬 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千
栏重 目 链课 接
文
(3)埏埴以.为.器
(4)跨者不.行.
千
古义:拿它来做
古义:走不远
栏重
目
今义:认为
今义:不可以
链课 接
文
(5)民之从.事.
古义:做事
千
今义:①投身到(事业中去);②(按某种办法)处理
栏重
(6)常于几.成.而败之
目 链课 接
古义:几乎成功
文
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
5.词类活用
(1)为无为,事.无事 (2)味.无味 (3)是以圣人犹难.之 (4)死而不亡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