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网常见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大家好,我是一名地质专家,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重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要了解地质灾害的原因。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壳的运动、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地震是由地壳板块的断裂运动引起的;滑坡是由土壤的稳定性下降和雨水侵蚀作用导致的;泥石流则是在山区暴雨或融雪时,大量泥土和碎石被雨水冲刷而形成的。

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我们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于地震,我们要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还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

对于滑坡,我们要加强对山坡地区的监测和勘察工作,发现滑坡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要加强对山坡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还要加强对滑坡易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隧道、排水系统等,降低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泥石流,我们要加强对山区水资源的管理,防止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行为导致水土流失。

要加强对山区地形的改造,如修建梯田、拦沙坝等,降低泥石流发生的风险。

还要加强对泥石流易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等,确保在泥石流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和物资。

我们要做好应对地质灾害的准备工作。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地质灾害。

还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美好家园作出贡献。

福建地区地质灾害调查

福建地区地质灾害调查

摘要福建省地质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是我国中等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省份之一。

依据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与降水、尤其是与暴雨的分布一致,其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的分布一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降雨则是其重要的触发条件,人类活动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之一。

最后根据其特征和成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分析;防治措施;福建省ABSTACTFuJian Provin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act of many factors is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s middle-of the main provinces in the country. By understanding th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 Province, to analyz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ir causes indicates that: time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ecipitation, especially in line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rain,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ame geological conditions;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major factor is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rainfall is an important trigger conditions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ies is one of the factor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accordance with form factors as well as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he largest reduction in the extent of the losses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uJian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福建省自然地理特征概述 (1)2.1地形地貌 (1)2.2地质构造 (1)2.3岩土体特征 (1)2.4气象与水文特征 (2)第三章地质灾害概述 (1)3.1地形地貌 (1)第四章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分析4.1滑坡 (1)4.1.1滑坡类型 (1)4.1.2 滑坡时空分布特点 (1)4.2崩塌 (1)4.2.1崩塌类型 (1)4.2.2崩塌发育特征 (1)4.3泥石流 (1)4.4地面塌陷 (1)第五章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5.1滑坡的成因分析 (1)5.1.1 滑坡与坡形关系 (1)5.1.2 滑坡与降水关系 (1)5.1.3 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 (1)5.1.4 滑坡与人类活动关系 (1)5.2崩塌的成因分析 (1)5.2.1 崩塌与降水关系 (1)5.2.2 崩塌与坡形关系 (1)5.2.3 崩塌与岩土体关系 (1)5.2.4 崩塌与人类活动关系 (1)5.3泥石流成因分析 (1)5.3.1 泥石流与地质地貌关系 (1)5.3.2 泥石流与降水关系 (1)5.3.3 泥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 (1)5.4地面塌陷成因分析 (1)第六章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6.1 在广大山区农村要做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1)6.2 加快落实加强地质灾害预报系统 (1)6.3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防治地质灾害 (1)6.4规范人类活动 (1)6.5 健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1)第七章结语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1 前言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境内峰峦叠嶂,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省份。

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

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

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摘要:地质灾害防治是地质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福建省,特殊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福建省为全国地质灾害主要易发区和多发区之一,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易发和多发。

鉴于此,本文对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福建;地质灾害;特征Abstract: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ujian,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determine the major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Fujian province across the country prone areas and one of multiple areas, leading to landslides, avalanches, landslides, ground subsidence and other disasters prone and more hair. In view of this, this typ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Keywords: Fujian; geological hazards; features一、福建省省自然地理概况福建省地貌上属于中国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

海拔一般5—2158m,其最高峰位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最低位于东部的堆积平原地带。

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武夷山、鹜峰山、袱帽山、戴云山一博平岭走向北北东向,与海岸线总体走向一致。

境内山岭耸立、低丘起伏、河谷和盆地错综其间,沿海港湾、岛屿众多,地形区域性差异较大。

省内西北部是以武夷山脉为主体的闽西大山带;中部分布由鹭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组成的闽中隆起大山带,其间多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平原地带。

常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力学、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常常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地震力的影响,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可以提前几秒钟或几分钟发出预警信号,使人们有时间采取逃生措施。

此外,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包括培训专业救援人员、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等。

第二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是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由于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水文条件等因素引起的山体失稳和滑动。

山体滑坡常常造成土地荒漠化、水源污染等问题。

为了防治山体滑坡,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监测山体的位移、应力变化等指标,及时预警滑坡的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次,加强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加强社会救助和救援体系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第三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煤矿开采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空洞形成和地面下陷。

地面塌陷常常造成房屋倒塌、地下管道破裂等问题。

为了防治地面塌陷,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

其次,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监测地面下陷的速度和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加强地下管道的维护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地面塌陷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措施分析

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避免在泥石流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开发。
案例二:某城市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分享
应急响应:制定泥石流应急预案,提 高灾害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
VS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 看到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需要 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这些措施既 包括工程手段、生态恢复等长期性的 防治措施,也包括应急响应等短期性 的应对措施。只有在全面、系统地考 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减 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
岩质滑坡:岩体沿断层面、节理面或软弱夹层发生滑动 。
土质滑坡:由于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坡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软弱面下滑。
复合型滑坡:由土质和岩质共同组成的滑坡,其滑动面 既有土体也有岩体。
泥石流地质灾害
稀性泥石流:泥石流中固体物质 含量较少,流动性较强。
水石流:在陡峭的山区沟谷中, 水流携带大量石块快速流动形成 的水石混合流。
04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某山区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实践
地质背景:该山区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易于发生滑 坡地质灾害。
工程措施:采用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手段加固山体,防 止滑坡发生。
滑坡成因: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山 体破坏是滑坡的主要成因。
生态措施:实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生态工程,提高山 体稳定性。
泥石流地质灾害是指山区沟谷中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 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 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粘性泥石流:泥石流中固体物质 含量较多,呈粘稠状,流动性较 差。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需要 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其 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 。
0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范

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范

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范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福建沿海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受海洋侵蚀和地壳运动的影响较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福建沿海地区频繁发生了许多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海岸侵蚀等,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损失。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福建沿海地区的地理特点。

福建沿海地区地势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形,且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活跃。

这种地势和构造的特点使得福建沿海地区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同时,福建沿海地区还受到强烈的台风和暴雨的影响,这些气象因素也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

滑坡是福建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由于地势陡峭、土壤松散以及台风暴雨的冲刷,土体容易松动和滑动,造成山体滑坡。

近年来,福建沿海地区多次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滑坡灾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固山体、植被恢复、引导水流排泄等,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另一个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

福建沿海地区多山多雨,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旦暴雨发生,山坡上的土石就会被冲刷下来,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速度极快,威力巨大,对沿途的房屋、道路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加强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科学的防灾预案,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才能有效地减少泥石流带来的灾害。

此外,海岸侵蚀也是福建沿海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

受海洋潮汐和海浪的侵蚀,沿海地区的海岸线逐渐后退。

这导致了海滩的消失,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应对海岸侵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如人工加固海岸线、疏浚海口、恢复植被等,以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利益。

在福建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精选5篇)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精选5篇)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精选5篇)第一篇: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此,本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

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输电线路是现代社会电力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地质灾害对其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控制,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本文将结合实际,在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意义基础上,对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保障输电线路的可靠运行。

关键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引言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山区输电线路的地质灾害预防能力提升已经成为现阶段电力企业的重点研究方向,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很多的技术空缺得到了填补,并通过丰富的实操经验与理论研究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管理线路运行方面,需要将预测和预防能力水平进行全面的提升,再把故障处理能力和解决效率提高起来,促进防护体系的构建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为线路运行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驾护航。

1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意义分析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在于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可能对输电线路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线路的破坏、中断甚至事故发生。

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地质灾害对输电线路的威胁,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防治地质灾害包括对线路所经过的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设计和实施合适的防护措施,定期巡视和监测线路周边地质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样可以减少地质灾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降低事故风险,提高电网的抗灾能力,保障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维护社会经济运行的正常发展。

因此,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重大,是电力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1]。

2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2.1滑坡滑坡是山区的常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石在雨水或地下水活动以及人为等因素造成的部分或整体顺坡下滑现象。

在进行输电线路的现场调查过程中必须要多滑坡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与了解,避免调查不全面而不能有效发现滑坡隐患。

福建电力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山火预警信息统计分析

福建电力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山火预警信息统计分析

福建电力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山火预警信息统计分析作者:王天意来源:《科学大众》2018年第08期摘; ;要:本文对福建电力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在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发生的228次山火预警进行了多维度统计分析,总结规律并制定防范对策,从而提升输电线路防山火管理水平。

关键词:输电线路;山火;统计分析;防范对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高,福建电网所属架空输电线路大多数分布在山林中,且周边广泛种植速生林等经济林木,树木生长较快,在全球变暖、天气干燥等自然因素和人们开山烧荒、祭祀等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山火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停电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福建电力所属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很多为并排架设,一旦发生大面积火烧山将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

因此,有必要对历次威胁线路安全的山火预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规律从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因山火导致的输电线路跳闸事件。

1; ; 福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山火预警信息统计分析1.1; 发生山火的时间分布山火的发生与气候、季节、人类活动影响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山火多发于春耕及秋冬烧荒时期。

1.1.1; 季节特性对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福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发生的山火预警情况的季节特性进行统计其分布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线路附近发生山火预警主要集中在历年11月至次年4月,占全年的 89.03%。

在此期间,天干气燥、草木凋零,农民烧荒、祭祖活动频繁,极易造成用火失控导致大面积山火的发生。

图1; 福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山火季节性分布1.1.2; 时段特性对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福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发生的山火预警情况的时段特性进行统计,其分布如图2所示。

发生山火的时段主要集中在11:00-14:00,17:00-19:00分别占总数的 41.7%和34.4%,这两个时间段大多是人员返还家中的时间,如有烧荒等野外用火情况往往无人看护,这就极大增加了火源失控从而扩大的可能,由此也可推断山火大多是人为造成的。

福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福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戴俊 涛 ( 华侨大学 郭力群 李安露 福建 泉州 3 22 ) 6 0 1
摘 要: 福建省是 一个地质 灾害 多发 的地 区, 尤其 以崩塌和滑坡最为严重。通过对福 建省崩塌和 滑坡地质 灾害 现状 的分析 , 出 提 了针对崩塌和滑坡 的防治措施。 关键 词 : 地质 灾害 崩 塌 滑坡 防治措 施 中 图 分 类 号 : 62 2 P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6 3 ( 0 10 -0 7 -0 10 - 15 2 1 )5 0 1 2
lp e a d l n s ie . a s n a d l s d
K e wo d Ge lgc l ia tr La d l e C l p e C n r l t o s y r s: oo ia s ses d n si s d ol s o to h d a me
T e rsn i aina dc nrl to s f a dl e n olp e elgcl i s r ui rvn e h ee t t t n o to meh d n s d s dcl s oo i s t si F ja po ic p su o ol i a a g adae n n
2 1 年 第 O 期 01 5 总第 1 5 5 期




N0 05 ・201 1
F j nArhtcue& C n t ci ui c i tr a e o sr t n u o
Vo ・1 5 1 5
福 建 崩 塌 、 坡 地 质 灾 害 现 状 及 防治 措 施 滑
Da u to Gu q n Li l i na J oLiu Anu
( aQioUnv riy Qu n h u 3 2 2 ) Hu a ie st a z o 6 0 1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说起这个话题,我可是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体会呢!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地质灾害。

简单来说,就是地球表层发生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这些灾害往往突然发生,让人措手不及,所以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

那么,如何预防地质灾害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技巧。

我们要学会观察天气。

有时候,天气的变化会引发地质灾害。

比如,暴雨过后,山上的泥土容易松动,形成泥石流;大雪过后,地面结冰容易破裂,导致山体滑坡。

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措施。

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在山区建设防护工程,防止山体滑坡;在河边建设防洪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这样一来,即使发生了地质灾害,也能够减轻损失。

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

很多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知道如何应对。

所以,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的知识,提高防灾意识。

当然啦,预防措施再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如果真的遇到了地质灾害,我们还要学会应对。

这里我也给大家分享几个应对方法。

我们要保持冷静。

遇到地质灾害时,千万不要慌张,要尽量保持冷静。

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我们要迅速撤离。

如果发现自己身处危险区域,要立即向安全地带转移。

不要贪图一时之快,以免陷入更大的危险。

我们要互相帮助。

在遇到地质灾害时,我们要团结一心,互相帮助。

这样才能增加生存的机会。

我们要及时报警。

如果遇到了地质灾害,要尽快拨打报警电话,寻求救援。

我们还可以借助手机等通讯工具,向家人朋友报平安。

地质灾害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学会应对方法,就一定能够减少损失。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这个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美好!谢谢大家!。

地质灾害对输电线路安全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精品资料]

地质灾害对输电线路安全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精品资料]

地质灾害对输电线路安全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输电线路作为电力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输电线路的新建和翻修。

输电线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人为施工不当的限制,常常会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给输电线路建设带来很大的难题。

本文就此分析了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的常规表现方法及发生原因,并对症下药,重点探讨了地质灾害预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勘测设计TM72 B一、概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大力兴修和发展,随着输电线路建设越来越多,地质灾害频发,给输电线路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熟悉掌握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常见类型并分析原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保证输电线路建设质量和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的常规表现方法(一)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与垮塌输电线路建设中最常出现的地质灾害就是滑坡和垮塌,不仅给线路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治理是一个费时间和精力的难题。

比如某地区在2001~2004年,就发生了22起重大铁塔基础滑坡事故,造成5处铁塔搬迁、7处使用抗滑桩进行处理、2处改线等现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根据滑坡体的深度不同,线路电压等级的不同,发生滑坡的大小和频率也就不尽相同,比如500kV线路比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发生滑坡的概率要大得多,主要是因为500kV线路的铁塔承重比220kV及以下线路大3~10倍。

另外,垮塌也是输电线路常见的地质灾害,某地区在2004年发生了30多起危及塔基安全的垮塌事件,主要是110kV~500kV线路,且一般垮塌缺陷有100多起。

垮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雨季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下边坡弃土不当等人为破坏。

现场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地质灾害处理与防范措施

现场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地质灾害处理与防范措施

现场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地质灾害处理与防范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自然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地球表层物质的破坏和运动,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现场事故应急处置中,地质灾害处理和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地质灾害的类型、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应对策略1. 滑坡滑坡是地表土壤和岩石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土体饱和度增加或地震等因素造成失稳而发生的质量滑移现象。

应对滑坡,首先需要进行灾害评估,确定滑坡的规模、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固土体、疏导排水、植被恢复等,以避免进一步滑坡。

2.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降雨、融雪等流水的冲击下,坡面土石流动的现象。

处理泥石流时,应根据其规模和流速,采取防护措施。

例如,可以修建堤坝、挖掘排水沟渠、建设拦截隔离堵等措施,以减少泥石流对现场事故的影响。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下空洞或岩溶槽、坑等导致地表塌陷的现象。

处理地面塌陷时,应进行现场勘察和监测,确保安全撤离人员。

接着,需要填土加固、钢管桩加固、基坑加固等措施来修复地表和防止进一步塌陷。

4. 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层震动现象。

对于现场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地震灾害,应建立灾害应对预案,加强场地监测和结构强度设计,确保建筑物和设施的抗震能力。

(二)地质灾害防范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及时监测地质灾害的迹象,并配合灾害预警系统提前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监测预警可包括地下水位、地表裂缝等参数的监测。

2. 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在现场事故应急处置中,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特点,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场地和建筑物。

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或易发区域建设和安置人员,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3. 加固治理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场地和建筑物周围,采取加固措施以提升地质灾害的抗性。

例如,可以设置防护堤坝、挡土墙、护坡等,减轻灾害的影响。

4. 普及教育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培训,提高人们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地质灾害与应对策略

地质灾害与应对策略

地质灾害与应对策略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或外部的力学、地质、气象等因素的作用,导致地面或地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给人类活动和生命财产带来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火山喷发等。

面对地质灾害威胁,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来减轻灾害的风险和影响。

首先,科学预测和预警是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和预警系统。

这能够及时预先告知人们灾害的来临,为民众提供逃生避难的时间窗口,降低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监控工作也是应对策略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网、安装监测仪器和使用遥感技术等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灾情发展态势。

这有助于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灾害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加强地质环境规划和建设是应对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地质资源,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规模,避免在高灾害风险区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

此外,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规划城市、农村和工矿区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四,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机制和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应急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培训,提高民众的自救自护能力,提高灾害应对水平。

第五,科学的灾后恢复与重建也是减轻地质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在灾后,及时组织人员开展灾情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制定合理且科学的重建方案,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力。

同时,加强对重建工作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管,防止再次发生灾害。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应对地质灾害的重要策略。

地质灾害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

国际间可以加强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地质灾害的防范和治理技术,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全球地质灾害应对的整体能力。

综上所述,应对地质灾害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福建电网常见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

福建电网常见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

福建电网常见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摘要:本文针对福建电网的特征,通过系统的全省电网调研,分析总结出电网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并提出在设计施工中对电网地灾预防和整治措施。

关键词:电网地灾预防整治1.前言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角,东临太平洋,地跨中、南亚热带。

地貌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

境内地层岩性复杂,构造断裂发育。

省内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呈现愈来愈严重之态势。

福建省作为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电力设施因地质灾害原因遭受破坏的情况较严重。

正确认识全省电网地质灾害现状,研究其成因及规律,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福建电网地灾的常见类型电网中常见的地灾形式有崩塌、滑坡、填土地面沉降、内涝等。

其中,崩塌和滑坡属前述省内的主要地灾形式之一,其规模一般较小,诱因以不恰当的工程活动为主,后果为边坡失稳;填土地面沉降主要由施工碾压的密实度不够引起,与传统地灾种类中的地面塌陷或沉降有本质区别;内涝指大雨或洪水造成的电力设施基面被地表水淹没。

此外,地灾和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变电站周围地貌环境改变造成的排水沟易被泥沙堵塞;施工弃土堆放不当造成的边坡土体流失;挡墙因自身质量问题导致的墙体垮塌等。

为方便实际工程应用,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电网地灾进行分类。

2.1 按诱发地灾的因子分类第一类:因暴雨、地震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诱发的地灾;第二类:以人为因素为主要原因造成的各类地灾。

调研发现,纯粹的因自然灾害诱发的地灾很少见,绝大多数地灾是人为因素已构成了地灾的隐患,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自然因子,如经历连续降雨等,地灾就有可能发生,这样的地灾实质上是人为因素占主导,自然因子为诱因。

2.2.1 自然因子自然因子主要有:降雨、地下水、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构造等。

在自然因子中,破坏性最大的属地质构造运动,如地震;影响最直接最广泛的为水的作用,如降雨、地下水;地形地貌和岩土体类型的影响也很重要。

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电力建设对于服务百姓生活、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十分重要,电力建设刻不容缓。

在电力建设发展中,很多输电线路都建在山区、高山峡谷这些地方,这些地方所处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很复杂,比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容易受到地下水位变化、降水、河流侵蚀、融雪、地震、新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人类工程活动也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引发不同的地质灾害。

在我国山区,分布着各种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

以下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各种灾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文章通过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指出输电线路建设时如何应对地质灾害,避免生命财产损失。

关键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滑坡及其对输电工程影响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在斜坡上滑坡会造成环谷型的地貌,比如马蹄状地形、圈椅,或者在斜坡上会出现异常的台阶,有时候,斜坡的坡脚会有侵占河床的现象,比如河床凹岸会稍微突出,或者残留有很大的孤石。

滑坡体上经常有很多级的平台,或者鼻状的凸丘,特征和高程都和外围的阶地不一样。

滑坡体两侧常常会形成沟谷,而且两侧沟谷的源头都是同一个。

有的滑坡体上还有醉汉林、马刀树、地面裂缝、积水洼地、房屋开裂和倾斜等现象。

整个滑坡的范围内的岩、土体都已经被扰动,很松脱。

每一层的基岩产状特征与滑坡外围的基岩不连续,有时某些地段的地层新老秩序相反。

滑坡后缘或滑坡体上常见有裂缝被碎屑、泥土充填,或者没有被充填的张性裂缝,滑坡下方通常会有小型的坍塌体。

斜坡含水层的原有状况常被破坏,使滑坡体成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

在滑动带的前缘经常溢出有泉水,这些泉水通常呈排状。

滑坡的后缘断壁上常有擦痕,并且这些擦痕都是顺坡向的。

电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电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电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电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引言地质灾害对电网运行和供电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为了应对地质灾害,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电网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应对措施,并提供一个具体的应急预案,旨在提高电网的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电网地质灾害的种类1. 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山坡上的土石体失稳滑运下坡的现象。

它会导致地震、降雨等因素引发的高位坡体断层滑移、滑裂等地表变形。

应对措施:- 建立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滑坡体的变形和位移情况;- 对陡坡采取支护措施,如钢筋混凝土挡墙、护坡网等;- 定期进行山体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大量泥沙、石块等杂质混合形成的流体,在陡坡地表迅速流动,并破坏路面、桥梁、建筑物等。

应对措施:- 实施综合治理,开展植被复绿、人工护坡等工程措施;- 配置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建立泥石流发生时的疏散路线和安全点,提前进行演练和培训。

3.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开采、地质构造变动等原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层收缩或压实而引发的地表下沉现象。

应对措施:- 建立地下水位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预警沉降的发生;-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过度开采;- 对地面沉降区域进行边坡加固和地基处理,提高地质地貌的稳定性。

电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案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在地质灾害发生时,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及时恢复供电。

预案组织1. 预案组织架构预案组织架构如下:- 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立项、监督和决策等职能;- 应急指挥部: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应急工作的协调管理;- 出动人员: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按照预案的要求出动,执行应急任务。

2. 人员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预案,并指导预案的实施;- 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部门的配合;- 出动人员:按照预案要求和指挥部的指令,担负起各自的任务。

电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电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电网在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中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电网在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成立电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电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2 应急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和修订本预案;(2)指挥、协调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3)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4)总结应急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2.3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收集、整理电网地质灾害信息;(2)组织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3)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4)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5)总结应急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3.1 预警(1)密切关注气象、地质等部门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2)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本预案;(3)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发布预警信息。

3.2 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灾害情况,启动应急响应;(2)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3)加强电网设备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灾害扩大。

四、应急处置4.1 应急处置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人员安全;(2)快速反应,减少灾害损失;(3)科学决策,有序处置;(4)信息共享,协同作战。

4.2 应急处置措施(1)迅速开展灾情评估,确定灾害等级;(2)启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3)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恢复电网运行;(4)对受损设备进行排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5)加强应急值班,密切关注灾情变化;(6)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报告灾情和处置情况。

5.1 恢复工作(1)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电网运行;(2)对受损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换;(3)开展灾后重建,提高电网抗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电网常见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发表时间:2014-12-08T10:08:06.0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江丰陈美洛[导读] 地貌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

境内地层岩性复杂,构造断裂发育。

江丰陈美洛(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福建福州 350003)摘要:本文针对福建电网的特征,通过系统的全省电网调研,分析总结出电网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并提出在设计施工中对电网地灾预防和整治措施。

关键词:电网地灾预防整治1.前言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角,东临太平洋,地跨中、南亚热带。

地貌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

境内地层岩性复杂,构造断裂发育。

省内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呈现愈来愈严重之态势。

福建省作为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电力设施因地质灾害原因遭受破坏的情况较严重。

正确认识全省电网地质灾害现状,研究其成因及规律,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福建电网地灾的常见类型电网中常见的地灾形式有崩塌、滑坡、填土地面沉降、内涝等。

其中,崩塌和滑坡属前述省内的主要地灾形式之一,其规模一般较小,诱因以不恰当的工程活动为主,后果为边坡失稳;填土地面沉降主要由施工碾压的密实度不够引起,与传统地灾种类中的地面塌陷或沉降有本质区别;内涝指大雨或洪水造成的电力设施基面被地表水淹没。

此外,地灾和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变电站周围地貌环境改变造成的排水沟易被泥沙堵塞;施工弃土堆放不当造成的边坡土体流失;挡墙因自身质量问题导致的墙体垮塌等。

为方便实际工程应用,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电网地灾进行分类。

2.1 按诱发地灾的因子分类第一类:因暴雨、地震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诱发的地灾;第二类:以人为因素为主要原因造成的各类地灾。

调研发现,纯粹的因自然灾害诱发的地灾很少见,绝大多数地灾是人为因素已构成了地灾的隐患,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自然因子,如经历连续降雨等,地灾就有可能发生,这样的地灾实质上是人为因素占主导,自然因子为诱因。

2.2.1 自然因子自然因子主要有:降雨、地下水、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构造等。

在自然因子中,破坏性最大的属地质构造运动,如地震;影响最直接最广泛的为水的作用,如降雨、地下水;地形地貌和岩土体类型的影响也很重要。

1)地震:地震对地上建筑物的破坏包括: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地震引起地表错动与地裂;地震引起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以及砂类土液化等。

断层两盘的差异性运动、地壳的差异性隆起等也会诱发滑坡、海岸线变迁等。

2)水的作用:调研发现,存在地灾隐患的地段多位于山坡。

在山坡上,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雨和坡面流水的下渗。

山坡上的雨水及上方流过坡面的地表水都会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

在福建山区,山坡坡体普遍为土质边坡,部分为岩、土混合边坡,纯粹的岩质边坡很少见。

闽北山区坡体土层厚度普遍大于闽南山区,土层厚度最薄一般2~3 米,最厚超过30 米。

降雨是诱发滑坡、崩塌和造成坡面土体流失的最主要因素,降雨对边坡的影响包括冲击、冲刷、侵蚀、潜蚀、浸润软化以及转化为地下水后产生的地下水动、静水压力作用等。

坡上流水除易使坡体土层的含水量增大外,水流对坡面的冲刷、侵蚀、潜蚀作用还易造成坡面冲沟,破坏坡面植被,冲蚀坡脚,对边坡的危害更大。

根据福建全省多年的年降雨量分布图分析,省内雨水较多的地区有:福州至宁德西部地区一带;闽北邵武至武夷山一带;闽中德化一带;闽西龙岩中部至漳浦一带等。

在这些地区,更易因连续降雨造成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土体流失等。

3)地形地貌和岩土体类型在自然状态下,易产生滑坡、崩塌的山区为25°以上的斜坡段;易形成泥石流的地段地形地貌为三面环山、一面突出,呈漏斗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

对于上述地段,在电网建设的前期,电力设施的布置一般能避开或提前采取整治、预防措施。

2.2.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构成电网地灾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线路塔基排、截水系统不完善;人工边坡放坡坡率不当或边坡支护不当;人为不当取土;坡顶弃土堆放不合理;人为植被破坏;填土碾压施工控制不利;挡墙施工质量不合格;周边工程活动导致的地貌环境改变;设计的塔基基面标高不合理;已有的护坡、挡墙及截、排水沟等设施出现损毁等。

坡上良好的植被覆盖可有效防止雨水的破坏和因雨水下渗造成的水土流失,维系坡体的稳定。

近年来,在福建山区,普遍存在利用山坡大面积种植桉树林的行为,从种植到成材砍伐一般要经历3~4年。

在种植前,要毁掉坡上原有的树林、灌木、草丛,由于桉树具有吸收土壤营养快、生长快、长得高、树叶密集、树枝横向扩展面积大等特点,在其种植及生长过程中,其它的树木很难生存。

待桉树林砍伐完毕,山坡的植被覆盖率变得很低,由于大量的营养已被吸走,土壤变得很贫瘠,其它树木很难再生长、成活,所以,水土的流失速度加快,山坡的似荒漠化趋势发展较为迅速。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福建山区将出现更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区的线路塔基的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

3. 地灾形成的人为原因分析综上所述,构成福建电网地灾隐患的诱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出现这些诱因的原因有:①在勘测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对未来可能成为地灾诱因的一些因素缺少足够的前瞻性;②在电力建设施工期间,有关方面对施工质量把关不严,导致施工质量存在问题;③在电力设施运行期间,附近的其他建设施工破坏了原有地形,从而构成地灾隐患。

3.1 勘测、设计原因分析在电力建设的勘测设计阶段,对于一些已存在的地灾隐患点和在自然状态下可能发展为隐患点的地段,一般都能事先探明并加以避让或事先整治,但是,对于电力设施在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时缺少足够的认识。

主要表现为:1)对一些人工原因造成的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不足,对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岩土结构、水的作用、地震作用、地应力和残余应力、工程荷载条件、振动、斜坡形态以及风化作用、临空条件、气候条件等因子缺少足够的论证,从而导致设计坡率不当。

2)线路跨越城区周围非规划区或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与农村结合地段时,线路塔基基面标高有时只考虑了周边目前状态下的地形地貌,而对若干年后可能开展的建设缺少足够的前瞻性,对后期周边其他建设可能采取的基面标高估计不足,从而导致塔基基面设计标高不合理,其设计基面往往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周围地段被开发利用后,周边建筑基面和地面往往高于塔基面,从而最终导致塔基出现内涝。

3)在设计阶段,往往只是依据有关规程规范进行设计和对施工做原则性指导,对于一些施工难度特别大、设计意图很难实现的特殊地段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灵活的替代方案。

3.2 施工原因分析施工质量问题是产生地灾隐患的主要诱因。

施工的质量问题主要有:①碾压填土的密实度达不到要求;②挡墙施工材料和工艺有缺陷;③山坡上开挖基坑时对弃土的堆放不满足要求;④山坡地段塔基周围的排、截水沟施工质量差;⑤边坡放坡的坡率过陡。

3.3 附近其它建设对电力设施的影响在电力设施建成运行后,附近的其他建设陆续改造了现有的地形地貌,有的已构成了地灾诱因,对已存的电力设施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这一类人为因素构成的地灾因子正在呈上升势头。

主要表现有:1)附近的建设施工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和山洪排泄通道,使电力设施面临山洪、滑坡等的威胁;2)在线路塔基下方开挖取土或进行施工建设,造成塔基周围新的临空面,塔基地段存在崩塌隐患;3)在电力设施周围进行的后期建设抬高了原有地面和建筑基面,使电力设施出现内涝隐患。

4 预防与整治4.1 预防措施建议为防止和减少地灾发生,在以后的电网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勘测设计。

在建设前期,应对拟建的电力设施对地质环境构成的影响要有更精细的分析论证,及时了解当地的城乡建设规划;对城乡未规划区应在充分调查了解周边地势的基础上确定设计基面标高。

2)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经验证明,大量的质量细节仅通过竣工验收往往无法把关,对于边坡的治理、填土的碾压、排水系统的施工等细节应严格按土方工程规范要求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和监理;对施工弃土应当严格按设计要求堆放。

3)在运行过程中,除加强巡检外,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对一些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施工、取土行为应当及时有效制止,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及时的联动机制,共同维护电网的安全。

4.2 常用的整治措施在变电工程中,对因填土沉降造成的地坪开裂等问题,往往需要大规模停电才能整治,其代价过大。

边坡失稳问题,土质边坡多为圆弧或直线型向下滑移,其诱因多为边坡上部荷载过大、坡体陡峭、坡顶雨水等地表水体沿坡面下渗等,一般可采取坡顶卸载、坡体护面、坡脚砌挡墙以及在边坡上缘修截水沟等措施。

岩质边坡多为危岩崩塌,一般可采取清除上部岩体的卸载措施。

调研发现,纯粹的岩质边坡很少见,边坡多表现为上部土质下部为岩石性质,其岩体结构面与坡面多呈稳定组合,边坡的失稳多为浅部土层的崩塌和小范围的滑移。

治理措施一般为下方砌挡墙上方放、护坡。

因后期其它建设导致周围地形改变,部分电力设施出现内涝。

其整治措施包括:修排水沟、重建时抬高基面等。

5 结束语在结合电网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对福建电网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研和总结工作,划分出电网地灾诱发因子,具体提出在设计、施工阶段对电网杆塔、变电站等边坡、基面处理及预防整治措施。

为防止和减少地灾发生,在以后的电网建设过程中,有必要以预防为主,从设计着手减少地灾诸多不良因子的发生。

对于一些地灾隐患的发展趋势难准确预测且整治代价很大、周期较长监测又相对容易的点,可建立必要的监测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