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摘要】脊柱是转移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减轻脊髓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性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21例椎体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旨在提高早期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低场mri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5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86-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1例椎体转移瘤患者的mr资料,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21例椎体转移瘤患者中,17例为男性患者,4例为女性患者。

年龄为38-79岁,平均年龄为56岁。

其中81%的患者年龄大于50岁。

21名患者均出现相应位置疼痛,为神经根压迫痛或全身痛,其中2名出现下肢瘫。

12方法采用03t日立磁共振机,所有操作和指标的获取均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

扫描方法及参数:常规sag t2wi 2d fse 4000/125、cor t2wi 2d fse 4000/125及sag t1wi 2d se 400/25扫描。

部分患者加扫stir扫描。

2结果21脊柱转移瘤mri表现t1w1呈低信号为主,或等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或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且以t1wi 低信号改变明显。

其中,t1wi低信号16例,等信号2例,21例混杂信号3例,t2wi高信号16例、混杂信号3例,低信号2例。

stir 扫描均无信号衰减。

21例转移瘤患者中,19例为多发椎体受累(跳跃式转移占11例),占全部的90%,2例为单发,占全部的10%。

18例椎间盘无改变,占全部的86%。

3例椎间盘受累,信号以长t1长t2为主,占全部的14%。

15例伴有病理性压缩骨折及不同程度椎管狭窄,占全部的71%。

14例椎体呈局部骨质膨大改变,并见压迫相邻神经组织。

16例伴有椎弓根异常信号改变,占全部的76%。

8例伴有棘突异常信号,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

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现代医院 2 0 09年 1月第 9卷第 l 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 dm opt a 09 V o1 oe H silJn2 0 d 9N a
75
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诊 断与鉴别诊 断
陈 志聪
I MAGI AGNOSI NG DI S AND DIF R Tf AGNOSI R BR E AS AS S F E EN AL DI S OF VE TE AL M T T E
CHEN io g Zh c n
【 摘 要 】 目的 提 高脊椎 转移瘤影像诊 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搜 集 经病理 确诊 及临床证 实 的脊椎转移瘤 5 例 , 6 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 综合性分析 以 c T为例的影像 学表 现。结果 5 6例 转移瘤均 累及椎
体、 附件 骨性结构 , 脊柱转移灶 累及多个椎 体及 附件 5 4例 , 个椎 体 2例。溶骨性转移 3 单 7例 , 成骨性转移 1 6 例 , 合 性 转 移 3例 , 混 出现 病 理性 骨折 3例 , 旁形 成 软 组 织 肿 块 7例 。病 灶 位 于 颈段 者 3例 , 段 1 椎 胸 5例 , 腰
mea t s s tsa e .M e o 5 a e f e tb a tsa e a i g b e a h lgc l a n s d a d ci ial o f me  ̄ d 6 e s so r r me a ts sh vn e n p t oo ial d g o e n l c l c n i d v e l yi n y r
w r o rh n iey a ay e .Re u t T e a n x a d s u t e o e b n n h e t m e e i v le n a ee c mp e e s l n l z d v sl h n e n t cu t o e a d t e c n r w r n ov d i l r r f h u l te 5 a e fv r b a tsa e , 4 c e f pn lmea ts si v l ig i e e a e t n h n e ,2 c s s h 6 c s so e t r mea t s s 5 a so i a tsa e ovn n s v r e nr a d t e a n x a e e l s S n l a iv l n n sn l e t m. mo gt e , 7 c s sw r toyi tsa e ,1 to l t t sa e 3 mie , n ov g i i ge c n r i u A n h m 3 a e e Os lt mea ts s 6 Os b a i mea t ss, x d e e e e s c 3 p t oo ia rc u e ott s e ma s sfr e yt e s ia ou . i h o u f ci n h r l a ah l gc fa t r ,3 s f i u se o d b h p n c l mn Wh l t ef c so i e t ,t e ea e3 c — l s m l e f n o s s lc t g i e e e me t ,1 n t e to a i ,2 n te l mb r 3 i e s c a , n t ec r ioh rcc, n e o ai n e m a s g n s 5 i h h r cc 0 i u a , n t a r 4 i e ve to a i 8 i n l h h l h t e e rio h r ec n n t e lmb s e a .Co cu i n h evc t o a i ,a d 3 i h u o a r 1 n l so C sf v r mp r te a i ain i h ig o i o T i l e y i ot x n t n te d a n ss f n a m o

脊椎转移瘤11例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脊椎转移瘤11例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s we l l i ng i n 1 1 c e n t r u ms , pa r as p i n a l ma s s i n 5 c e nt r ums a nd s k i p s i g n i n 5 c e n t r ums we r e c o n f i r me d.Co nc l us i o ns: M RI a pp e a r a n e e o t s p i n a l c o l u mn me t as t a t i c t umo r i s d i s t i n c t i v e, wh i c h c a n e x a c t l y p r o v i d e t h e i nf o r ma t i o n o f t umo r e x t e n t a n d d e g r e e .
Re s u l t s : T w e n t y — t wo c e n t r u ms we r e i n v o l v e d i n 1 1 c a s e s . L a t e r a l ma s s o f v e r t e b r a e o f 5 e a s e s , s p i n o u s p r o c e s s a n d t r a n s v e r s e p r o c e s s o f
[ 中国图书资料分 类法分类 号]R 7 i a g n o s i s a n d d i fe r e nt i a l di a g n o s i s o f 1 1 c a s e s wi t h s p i n a l c o l umn me t a s t a t i c t um o r by M
MA Yi — c h u a n, S UN J i n g — q i u

MRI诊断脊椎转移瘤64例

MRI诊断脊椎转移瘤64例

92生国塞旦医型!!!Q生!旦筮!!鲞筮!翅£堕i坠堕!』!坠!塑!!!里!!!堕!璺!丛!堕塑堡』塑:!!!!:!!!:!!:№:!M R I诊断脊椎转移瘤64例陈世华孟剑【摘要】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 R 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分析64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椎转移肿瘤的M RI表现,分别进行s E序列T.W I和T,W I扫描,其中26行增强扫描。

结果60例共311个椎体受累,17例单椎体受累,47例多椎体受累,全组病例均有信号异常,其特点依破坏类型而异。

合并塌陷性压缩骨折19例,侵及附件8例,跳跃式分布44例,侵犯椎旁软组织肿块4例,硬膜囊受压6例。

26例增强后有24例其转移灶明显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更清楚,且其中有1例比平扫时多发现1个椎体有转移灶存在,1例无明显强化。

结论脊椎转移瘤有其特征性的M R I表现,M R 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脊椎转移瘤;磁共振成像脊椎含大量红骨髓,血运丰富,其毛细血管网适宜肿瘤栓子的生长,是肿瘤转移好发部位‘1J。

M R I作为一种成熟的、无害的检查技术,对脊椎转移肿瘤具有高敏感性,可较早显示骨转移,且无假阳性,已成为脊椎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64例脊椎转移瘤的M RI表现,旨在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 R I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45例,女19例,年龄32—78岁,平均55.1岁,其中60岁以上22例(占34.4%)。

原发肿瘤:肺癌17例,肝癌13例,结肠癌8例,食管癌7例,前列腺癌5例,膀胱癌2例,乳腺癌4例,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右足纤维肉瘤、鼻咽癌、肾癌、左臀部软组织肉瘤各1例,原发瘤不明确2例。

所有均行M R 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1.2检查方法:M R I扫描采用西门子、A vant o型1.5T超导磁共振仪和体部相控阵线圈,所有病例均采用FSE系列矢状位T l W I(T R/T E590m s/11m s)/T2W I(TR/TE3500m s/92m s),横断面T1W I(T R/T E500m s/12m s)T2W I(TR/TE3800m s/108m s),层厚4m m、层间距1m m。

脊柱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脊柱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15】杨 晓 平 ,Ma比 hiafava—Big.ami病 9倒 临床 分 析 Ⅱ]中风 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 2006,23(3):364—365 【16】李 建 章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疑 难 病 例 分 析 [MJ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2008:91—
目前脊柱肿瘤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单一的脊柱肿瘤患 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前通 过影像 学和病理诊 断肿瘤来判断肿 瘤 的分类和性质 ,待明确肿瘤的分类及性 质后 再制定肿 瘤的最佳手 术 人路 、手术方式 ,以达到解除 因肿瘤产生 的相应症状 ,防止肿瘤今
收稿 日期 :2012—2—10
后复发 ,控 制脊髓因受肿瘤直接 的压迫或椎 体破坏导致脊 柱不稳所 产生 的疼痛 和瘫痪 ,改善病患 的生存质量 。对于转移性肿瘤 患者只 要患者 的生存期 限大于 6个 月的 ,均可通过手 术来治疗 。对易 复发 的恶性转移癌应行广 泛切 除。除 了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还可 以改善 缓解脊髓受压的相应 症状 ,增加稳 定性 ,更可延长生存期限 。根据肿 瘤来源不 同、性质及 自身情况需要制定不 同的术式。根据 国外学 者 的研究 提 了多个 外科分 期系统 用于指导脊 柱肿瘤 在治疗上 的策 略选择。包括脊柱转移性肿瘤 目前亦有各种外科分期 和治疗方法 , 在 目前多种 常见治疗 方法 中,仍首先 考虑外科手 术 ,主要 有治疗疼 痛 、脊髓减 压和提供脊 柱的稳 定性 的功效 ,而选 择外科手 术对于是 否能延 长生存期 ,则要综合患者 目前 的全身综合情况。 2.1药物治疗法 目前临床上适 用于药 物治疗 的患 者常规选 用皮质 固醇类药物来 治疗脊柱肿 瘤 ,类 固醇能有 效的减轻 脊髓水肿 ,并减 少造血 肿瘤的转移种植 ,有时也 能降低 因原发病灶 为乳腺 癌的肿瘤 转 移 ,尤其适用 于伴有 脊髓压 迫的病患 ,但是类 固醇的适用 指针和 合适 剂量 目前 仍存在着 不少争议 ,尚无统 一规范 ,亦没有适 用类 固 醇药物来 治疗 脊柱肿瘤的l临床用药指导 ,l临床医生也无法 给出治疗 时确定 的首选 给药剂量 ,尚只能根据 临床 医生的经验及患者 目前病 情来决定 。 2.2放射治疗 法 传 统的放射治疗 法不仅 常规适用 于手术前后 的辅 助性 治疗 ,并且还 在脊柱 肿瘤 的姑息性 治疗 中有着 十分重要 的地 位 ,能 达到预防病理性 骨折 、缓解疼痛 、防止 神经功能恶 化 ,甚至 还 能达到改善受损神经 功能的 目的。根据 Sciubba等学者提 出的转 移 性脊柱肿 瘤单独放疗 的指征 为 :① 明显的椎 管内骨损 害 ;②继发 于 对放疗 敏感的肿瘤并 不伴有脊 柱失稳 ;③ 预计寿面小于 3个月 ;④迅 速进展 的神经损伤 ;立体定 向放射手术 (SRS或 SBRS)是一种 目前来 说 较为新颖的放射治疗技术 ,它有效的弥补 了之前传 统放射治疗法 不能对病 灶进行精 确照射 的缺点可 以向病灶组 织提供精 确且集 中 的多束 、分 次的放射线 ,所 以 SRS与可调节强 度的放射能 对病灶进 行精 确打击而又能使周边正 常组织受 到的放射最小化 ,所 以 SRS在 小 范围的转移性肿瘤 和对放疗不敏感 的情况下 ,SRS是一 种值得考 虑采取 的治疗手段 。 2.3手术治疗 法 脊柱肿瘤在行手术 治疗 之前 ,应熟练的掌握手术治 疗脊 柱肿瘤 的适 应症 :① 原发肿 瘤不 明的单发性转 移瘤 ,适 宜在冰 冻活检 的同时切 除转 移性肿瘤 ;②对放化疗 治疗不敏感 的单 发性肿 瘤转移 ,估计存 活时间超过 6个月 的患者 ,宜切除转移性肿瘤 ,同时 使用 内固定与骨

脊柱肿瘤

脊柱肿瘤


布情况

椎体部位
恶性
• 转移瘤 • 骨髓瘤 • 浆细胞瘤 • 淋巴瘤 • 脊索瘤 良性
• 血管瘤 • 嗜酸性肉芽肿 • 巨细胞瘤
附件

良性

• 骨样骨瘤 • 骨母细胞瘤

• 软骨瘤 • ABC

恶性

除了以下之外
• 软骨肉瘤
• 骨肉瘤
• Ewing肉瘤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脊索瘤
起源:斜坡30-50%、骶尾椎 50%、颈椎15%
• 特定好发年龄(需要强调)
<30岁:少见、多为良性(除Ewing肉瘤、骨肉瘤外) >30岁:多为恶性肿瘤(除血管瘤、骨岛外)
• 部分肿瘤有临床特征
年青人、夜间痛、水杨酸缓解—高度提示骨样骨瘤
二、临床特点与外科分期
椎体骨折---提示脊柱肿瘤 Radicular或脊髓压迫取决于部位和病变累及范 围(foramina和椎管) 肿瘤的生长速度: 鉴别高度恶性(生长迅速)--低度恶性和良性肿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病例4 骶尾椎脊索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男性,48岁,会阴部疼痛、麻木感10个月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骨巨细胞瘤(GCT)
来源不明,病理上见梭形细胞基质和混杂丰富破骨细胞 7%发生于脊柱,骶骨最多,占骶尾肿瘤30-50%(第二位) 20-50岁女性多见,5-10%恶性 影像学特征
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骨 软 骨 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关节突骨软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女 进 力性2行射年,性科肢25体岁无,

浅析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47

浅析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47

浅析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结果 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

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MRI;CT;脊柱转移瘤;临床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MRI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ses. Methods 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 who underwent imaging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to Jul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combined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ses by MRI and CT were discussed. Results MRI and CT scans showed 256 cases of spinal metastases. MRI scans showed 256 lesions (100%)and 48 cases(96%)of spinal metastases,CT scans showed 125 lesions (49%)and 27 cases(54%)of spinal metastas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MRI and CT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spinal metastasis,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its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s] MRI;CT;spinal metastasis;clinical value脊柱转移瘤多是恶性转移性肿瘤,临床研究显示,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容易累及的部位,其主要诊断手段是相关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及DR[1-2]。

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是常见的椎体疾病,两者在影像学上有一些鉴别要点。

通过影像学的鉴别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及时明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下面将从影像学表现、部位特点、边界清晰度、骨质破坏程度、软组织侵犯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一、影像学表现1. 椎体结核:X线表现为椎体早期呈现不规则模糊的小斑点状或片状密度增高,进展期呈现椎体变平、变矮、变宽,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及硬化增生,椎体前缘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椎体椎弓根联合区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紧贴椎体形成冷脓肿。

2. 椎体转移瘤:X线表现为椎体密度增高、骨质破坏以及椎体变形,偶见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

CT和MRI表现为椎体呈蜂窝状、梨形、圆形不规则破坏。

单个或多个椎体受累,病变好发于胸椎和腰椎。

放射性骨扫描可显示椎体转移灶的高放射性摄取。

二、部位特点1. 椎体结核:好发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其次是颈椎、腰椎顶端、胸腰交界区椎体。

2. 椎体转移瘤:好发于胸椎和腰椎,多为单级受累,较少出现多级受累。

转移瘤偏向于发生在椎体的前中部,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椎体不规则破坏。

三、边界清晰度1. 椎体结核:病变椎体边缘模糊,边界不清晰。

2. 椎体转移瘤:病变椎体边缘清晰锐利,边界明显。

四、骨质破坏程度1. 椎体结核:骨质破坏与硬化同时存在,病灶周围可见小积液,局部纤维化硬化后形成寒性脓肿,软组织肿胀。

2. 椎体转移瘤:骨质破坏多为明显酷似溶骨性破坏,少有骨质增生。

五、软组织侵犯1. 椎体结核:炎症性软组织侵犯明显,周围软组织增厚肿胀。

2. 椎体转移瘤:软组织侵犯较少,周围软组织不明显肿胀。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在影像学上有一些鉴别要点,但鉴别的过程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以确诊为主要目标。

对于这两种疾病,我们应该采取合理和及时的治疗措施,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脊柱疾病,两者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鉴别要点。

不典型骨关节病变与骨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不典型骨关节病变与骨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十三、半肢骨骺发育异常与骨 软骨瘤的鉴别: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表现单侧肢体的一个 骨骺或多个骨骺的一则内侧或外侧的骺软骨 过度增生,多发骨化中心形成,尔后融合为 一体,形成骨骺偏侧肥大。表现为骨骺早出 现和过度肥大,出现不规则骨化性肿块,由 骨骺边缘伸入关节腔。由此引起关节半脱位, 双下肢不等长,病侧肢体萎缩变细,关节内 或外翻畸形等间接征象。而骨软骨瘤位于关 节外,骨骺不受累为鉴别要点。
2、Ewing肉瘤:局部炎性表现为慢性 进行性,软组织较硬,放射治疗敏感。 病变多起自骨干,以骨破坏为主,骨 膜反应较局限,层状骨膜反应模糊、 破坏,可出现针状瘤骨。硬化型 Ewing肉瘤此征象常见
六、长骨结核与Ewing肉瘤鉴别:
长骨骨干结核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和低热等。 病变起于骨干髓腔呈多房状边界较清楚的破坏,局 限性层状骨膜反应,骨破坏区周围骨质疏松。当发 生在青少年时颇似Ewing肉瘤,但Ewing肉瘤疼痛呈 持续进展性,以夜间为重。当病变侵犯软组织形成 软组织肿块时MRI检查颇敏感,CT检查更易显示针 状瘤骨。Ewing肉瘤对放射治疗敏感,特别是止痛 效果显著,治疗一个月后骨破坏可中止。
从05年3月—05年12月前后共9个月 多次复查,X线征象无明显变化。
孤立性(色8素5 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变出现在腱鞘, 并含有大量多核巨细胞时,称为腱鞘巨细胞瘤。
――实用外科病理学 陈忠年主编 P164
腱鞘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节性腱鞘炎)(Fibrous histiocytoma tendom sheath ) 又名腱鞘巨细胞瘤、黄色肉芽肿和良性滑膜瘤
胫骨中上段1/3交界处的应力骨折表现横形 骨折线模糊不清,有较多新生骨膜反应,有时 见针状骨增生,颇似骨肉瘤,但CT表现出横形 的骨折线,骨增生沿骨折线走向,呈横向分布, 无软组织肿块和瘤骨征象,追问剧烈运动或持 久单一劳动病史,病程短,疼痛轻微,无进行 性加重等资料,误诊率则大为减少。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

隐蔽部位肺癌的C T诊 断 价 值
济 南市 中r 医院放射 科 (5 0 3 2 0 1 )侯保 * 魏 兆龙 山东大学 ( 西校 )临床部 管恩 忍 山 东省胸 科 医院
材料 与方 法
在观察肿块 的边缘j态及 内部结构上优 r常规 (- 在 诊断 I { n, I
与鉴另诊断时可提供一 定的帮助 。螺旋 C T的使用 .使 卜
灶以及正常解剖结构均能非常清楚地 碾示 本组病例 中有 5 胸部平 片虽然 圳性 ,但均发 现远处 9侧
转移 ,肝脏 转移。
对 囊于结石部位 . 增 加结 石的相对深度 .这样 有利 于定位 (
及品示结石 的影像 。( )由于阴茎是一个可活动的器 官 ,闪 2
兴趣区可做增强 C " I扫描 .螓旋 C T还可进行二维三维再建 , 从而进一 步发现小结节病灶 .以故病灶衍度是否均匀 有无
上.以避免来 自旧 l 坟上臂骨骼 的伪影。扫描之前 ,先做胸 部
定位像 ,扫描范围一般 自肺尖至膈顶 ,采取连续扫描 ,层厚 1n .必要时 自肘前静脉快速注^ 6 %泛影 葡胺 或优维 显 0 m1 0 10 增强 C 0 m[ T扫描。争部病例 皆为随机来院就诊病人 。 结果 本文 分折 了 3 8例 符合 认定 条件 的病 例 ,见下 7
治疗 .只有依靠其它方法进行治疗或者是将结石推 回膀胱后 进行碎石治疗 利用 E WL治疗 道 结石时应 当注 意 的是 : S i I 于结石部位表浅 ,在进行定位时 ,一般需要 附加一个 J t 1 1
率较低 的限制 ,对隐蔽部位 的病 灶较难发现 而 C 像为 F 组织器官的 横 断 面 图像 .避 免 了组 织之 间 的重叠 ,另外 , ( 的密度分辨率 比 x线平片高很多倍 .故而隐 敲部位 的病 ’

转移性脊柱肿瘤诊疗指南

转移性脊柱肿瘤诊疗指南
转移性脊柱肿瘤诊疗指南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肿瘤
帮助
脊柱
脊柱
转移性
医生
临床
转移性
诊疗
治疗 介绍
全面
肿瘤
患者
详细
诊疗
检查
方法
参考
内容摘要
转移性脊柱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形式,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本 书《转移性脊柱肿瘤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爱好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诊疗参考书 籍,帮助他们在面对这一挑战性疾病时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决策。
书中还涉及了放射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以及重建皮瓣覆盖和并发症的管理。 这些内容都是转移性脊柱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 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我深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和全面,更在于其跨学科的治疗 方案。转移性脊柱肿瘤的治疗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跨学科的治疗框架,使得各个学科的医生可以更好地协作,共同为患者提 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概述:简要介绍转移性脊柱肿瘤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等,为读 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
诊断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种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MRI、CT等)、实验 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应症,为医生提供全面的诊断工 具选择。
治疗策略:涵盖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疼痛 管理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患者教育: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关于脊柱肿瘤的基本知识、日常护理、心理 调适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63页】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63页】
变化之前发现代谢功能异常。因此对于脊柱转移瘤, PET 有助于发现一般手段难以发现的微小原发灶和软组 织转移灶
PET-CT是将PET(代谢功能像)和CT(形 态结构显像)两种技术相结合,实现两 种图像同机融合
肺癌及肝、骨、淋巴结、肾上腺广泛转移
05005
胸 骨 转 移
050006
病理活检
椎体成形术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感染 大出血 截瘫 死亡
谢谢大家!
坏; Ⅳ级: 由于力学原理或不稳定, 脊椎塌陷伴疼痛,
但无明显神经损害; Ⅴ级: 脊柱塌陷或不稳定伴主要神经损害
Tokuhashi 评分系统
①总的健康状况(差,0 分;中等,1 分;好,2 分) ②脊柱外骨转移瘤数量( ≥3 个,0 分;1~2 个,1
分;0个,2 分) ③脊柱受累数量( ≥3 个,0 分;2 个,1 分;0 个,2 分) ④重要脏器转移情况(无法切除,0 分; 可切除,1 分;
肿瘤椎体切除,椎 弓根钉+ 钛网重 建内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通过经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 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和缓解 腰背部疼痛,部分恢复脊柱高度的目的
研究表明对于某些转移瘤引起的顽固性疼 痛有较好的疗效,同时PMMA 的热效应和毒性 作用还有助于杀死肿瘤细胞。
椎体成形术手术适应证
肺癌胸10椎体转移性
MRI 检查
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重要手段 对脊柱的成像可以显示骨、硬膜外以及
椎旁肿瘤 脊髓受压的范围和程度也很易被发现 显示多发椎体跳跃性受累、椎间盘嵌入
征、椎间隙扩大征及附件受累
肺癌颈5椎体转移
核素骨扫描(ECT)
骨扫描的优点是能够对整个骨骼进行扫描, 并 成像在一张图片上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动脉瘤样骨囊肿
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 匀泡沫状透亮区
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 性溶骨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 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
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
颈6囊状骨性破化区
动脉瘤样骨囊肿CT表现
颈6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变粗,内有骨性分隔
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表现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易 发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率不如CT 敏感
脊柱良性肿瘤
骨巨细胞瘤
可能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 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
用大 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包块,刮除术
后复发率高
骨巨细胞瘤CT表现
病变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可侵及邻近椎体,无成 骨现象
10-30岁: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20-40岁:巨细胞瘤 30-60岁:脊索瘤、淋巴瘤 50-70岁:骨髓瘤 转移瘤:>40岁 血管瘤:任何年龄均可,40岁最多见
脊柱肿瘤的部位特点
骨巨细胞瘤 多始于椎体,向椎弓、关节突等处发展,累及椎体多
骨软骨瘤
常发生于脊柱后柱结构,横突及棘突最常见
病灶具有多信号特征 膨胀分叶状多房或单房性改变
脊柱原发恶性肿瘤
脊柱脊索瘤
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 具有以下恶性特征:
1. 位置深在 2. 浸润性生长 3. 偶可发生转移 4. 不易彻底切除
脊柱脊索瘤CT表现
椎体破坏,伴有骨化,椎前软组织肿块
脊柱骨髓瘤
起源于骨髓腔,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占95%以上 好起源于椎体后部,更易累及椎弓根,
常伴较大软组织肿块
脊柱骨髓瘤X线表现

15例脊柱转移瘤影像及临床分析

15例脊柱转移瘤影像及临床分析

15例脊柱转移瘤影像及临床分析作者:徐定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对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进行探讨。

方法:对1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累及21节椎体、4处椎弓根、3处棘突与横突、1例肱骨、1例胸;12例表现为溶骨性破坏;2例为混合性骨破坏;1例成骨性破坏。

结论:脊柱转移瘤好发脊柱椎体,目前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方法是采用CT检查。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影像【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47-01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经临床以及病理证实。

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62岁。

原发病灶肺癌6例,乳腺癌2例,肝癌2例,结肠癌、胃癌、直肠癌、肾癌、甲状腺癌各一例。

除了外原发病症状外,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受侵部位的疼痛,合并脊髓以及椎管内转移可能造成瘫痪症状的出现。

1.2 检查方法本组15例脊柱转移癌患者均采用GE四层螺旋CT扫描机,以平扫的方式对病变部位进行层距2-5mm,层厚2-5mm的连续扫描,或加做冠状位、矢状位重建。

X线平片检查的有8例,同时做MR的有3例,做增强扫描的有4例。

2.结果2.1 累及部位3节颈椎、10节胸椎、5节腰椎、2节骶椎,4处椎弓根、3处棘突与横突,4例多椎体受侵,1处肱骨,1处胸骨。

2.2 骨破坏的CT影像表现受侵骨呈溶骨性破坏的患者有12例,其CT表现为病变部位骨皮质的边缘不规整,且边缘没有硬化带,呈虫蚀样缺损,病灶扩大融合后呈现大片状或者地图状低密度灶,其CT值为33-50HU。

受破坏椎体的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的患者有4例,CT值为42HU。

有2例患者骨质皮完整,松质骨内呈现出单个或多个类似圆形的低密度区,边界并不清楚类似骨质疏松发生改变,其中有1例甲状腺癌累及到肱骨,肱骨中段出现囊状及膨胀性骨破坏,且边缘不规整。

脊椎转移瘤22例MRI诊断分析

脊椎转移瘤22例MRI诊断分析
九江医学 2( 8 年第2 卷第 1 期 ) X 3 ij J u iallg M 械司 lou a 么 8, ( 1 n r l 刃 2 ) 3
27
脊椎转移 瘤 2 例 MR 诊 断分析 I
胡日 权
( 安徽省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池州 匆, 《 众))
关 键词 奋推; 转移; M 成像 I R
中图分类号 R 73 . 1: R 4 5.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383 (2008) 0 一 8 X 巧一 8 1 印27 一 (0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弓固定点不宜间隔过大, 避免由以上原因引起的 牵引针弯曲向远端牵拉, 重力性压迫胖总神经。 ( 8 锁关节置换手术中注意坐骨神经的 ) 保护。 (9) 积极治疗原发病, 规范使用放射治 疗。
( 1 ) 医 人员应有 0 护 严谨的 工作作风和 高度的
责任感, 准确熟练的掌握各种医疗基本技能, 规 范操作, 增强保护神经的意识和措施, 并重视周 围神经肿瘤, 及与周围神经密切关系的 肿瘤。
个, 中等信号 1 个, 2 低信号2 个。 例行 G 6 d 联 A增强扫描, 即 病变区及椎旁软组织均见不同程 度强化改变。
3 讨论 [ 收稿日 期] 2( 7 一 10 ) X 11一
30
九江医学
2( 8 ) X
深度为2. 5 一 m , 3c 体型偏瘦时应适当调整进针深 度, 避免针头直接损伤坐骨神经或刺激性药物损
显强化。 MR 在脊椎肿瘤诊断中较 CR、 CT 有明显优 I 及 势: 在本组 2 例中有 1 例行 CR 检查, 例 CR 2 3
350/ 20) , ( TR 化 4以 / 131) 加权成像, 竹 / 刃 层
厚s n , u 层间距 s n , u 矩阵25 x 25 。常规行矢 6 6 状位和横断位扫描, 部分行冠状位扫描。其中6 例行 G 一 T 从增强扫描。 d D I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 T1WI • 椎体信号强度等于或低于椎间盘
• T2WI
• 信号强度较周围组织不同程度地升高 • 与骨髓信号强度对比减弱
20
T1WI
T2WI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T2WI FAT SAT
21
T1WI
T2WI T2WI FAT SAT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2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3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4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5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6
T1WI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少数可伴椎体(压缩或未压缩)后 缘局限性膨隆
• 椎体压缩骨折
• 大部信号异常或全部信号异常椎体 • 前后径增加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
脊椎转移瘤
• MR特点
• 压缩椎体
• 上和(或)下缘中部变扁凹陷明显 • 后和(或)前缘弧形向外隆突 • 极少数压缩椎体(5%)呈轻度楔状变形
• 附件病灶
• 多(4/5)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及椎体相邻部分同时受累 • 外形多有增大
T2WI
27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8
T1WI
T2WI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T2WI FAT SAT
29
T1WI
T2WI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T2WI FAT SAT
30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1
T1WI
T2WI TWI
FAT SAT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CT
32
T1WI
43
骨髓瘤
(灶性)1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NIDERSITY(HEALTH SCIENCES)Vol.53N o—Feb.2021・183・-著-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袁源,郎宁,袁慧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100191)[摘要]目的:探讨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收集经手术、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治疗证实的29例脊柱转移瘤和18例脊柱感染性病变的能谱CT增强静脉期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单能量图像,生成病变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CT能谱曲线,计算40-140keV不同能级水平(每10keV)下的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同时在传统混合能量图像的同一ROI测量CT值,对所得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其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8岁和64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171,P=0.4)。

40-100keV各能级下脊柱转移瘤的CT值分别为281.79(143.67,446.19)HU'199.68(100.04,321.49)HU、151.54(81.47,243.49)HU、(122.64±27.72)HU、(99.90±23.88)HU、(85-2±21.61)HU、(75.94±20.27)HU,脊柱感染性疾病的CT值分别为185.29(164.19,277.03)HU、138.44(124.98,238.56)HU、105.46(92.94,169.53)HU、(93.77±15.55)HU、(79.15±12.84)HU>(68.99±11.75)HU、(62.22±11.71)HU。

脊柱转移瘤在同一能级的CT值显著高于脊柱感染性病变(P均<0.05),110-140keV能量水平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2WI
– 信号强度较周围组织不同程度地升高 – 与骨髓信号强度对比减弱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治疗缓解
初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初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初发急淋
治疗缓解 急淋
白血病
脊椎转移瘤鉴别诊断
• 结核和化脓性感染
•椎间隙变窄 •正常髓核和纤维环消失、髓核征消失、终板
中断或消失
• 代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弥漫性或斑片状强化
T2WI FAT SAT
T1WI
T2WI FAT SAT
T1WI
T2WI
T2WI FAT SAT
T1WI
T2WI T2WI FAT SAT
T1WI
T2WI
T1WI
T2WI
T2WI FAT SAT
T1WI
T2WI
T2WI FAT SAT
CT
T1WI
T2WI
TWI FAT SAT
匀弥漫分布的点状高信号
脊椎转移瘤鉴别诊断
• 骨髓瘤
– 弥漫性浸润
• T1WI广泛弥漫性、均匀低信号 • FS T2WI和STIR明显高信号
– 少数灶性浸润,分布多弥漫均匀 – 弥漫性与灶性浸润混合改变 – 软组织肿块相对少见和局限
骨髓瘤(椒盐征)
骨髓瘤(弥漫性)
骨髓瘤(弥漫性)
骨髓瘤(弥漫性)
•椎体(长T1长T2信号)
•多局限于椎体相对边缘 •边界更模糊
脊椎转移瘤鉴别诊断
•结核和化脓性感染
•脓肿
•椎体、椎间盘或周围软组织 •脓腔水样信号 •脓肿壁较均匀短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位于骨破坏区或周围软组织内
•软组织肿胀
•长T1长T2信号斑片状低密度,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脊柱结核
弥漫性
(弥漫性)
骨髓瘤
骨髓瘤 (灶性)
骨髓瘤
(灶性)1
骨髓瘤
(灶性)2
骨髓瘤(弥漫灶性)
单脊椎骨髓瘤1
单脊椎骨髓瘤2
脊椎转移瘤鉴别诊断
• 白血病
– 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及肝脾、淋巴结肿大 – 就诊时X线和CT多无异常发现 – 多呈现弥漫均匀性异常信号
• T1WI – 椎体信号强度等于或低于椎间盘
韧带下型 结核
(少见类型)
化脓性 脊椎炎
化脓性脊椎炎
化脓性脊椎炎1
化脓性脊椎炎
脊椎转移瘤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多有导致骨质疏松的病因和病史 MR椎体形态
➢中央凹陷形(60%)、楔形(31%)、扁平形( 9%),多上缘明显 ➢椎体后上角可向椎管内突出
椎体内异常信号区(29%)
➢ 多见于椎体压缩2个月内(伴局部疼痛),随访 逐渐消失
脊椎转移瘤
• MR特点
– 1/4仅累及椎体 – 极少数仅累及附件 – 椎体内病灶
• 单个或多个 • 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晰或
略模糊 • 可占据椎体大部或全部
脊椎转移瘤
• MR特点
– 椎体内病灶
• 少数可伴椎体(压缩或未压缩)后 缘局限性膨隆
– 椎体压缩骨折
• 大部信号异常或全部信号异常椎体 • 前后径增加
– 脊椎病灶和软组织肿块信号(缺乏特征性)
• T1WI多呈低信号 • T2WI多为高、低或混杂信号 • T2WI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
脊椎转移瘤
• MR特点
– 脊椎病灶和软组织肿块信号
• T2WI为高、低或混杂信号 • T2WI脂肪抑制像亦呈高信号 • 极少数T1WI呈等或高信号 • 增强扫描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T1WI
T1WI
T1WIJECTION
T1WI
Gd-DTPA, T1WI
脊椎转移瘤鉴别诊断
• 骨髓瘤
– 病灶弥漫分布于多脊椎,以及每个脊 椎的椎体和附件
– 椒盐征(常见和典型表现)
• T1WI弥漫性点状或小颗粒状低信号 • 脂肪抑制T2WI及STIR瘤灶及红髓不均
高度 • 弥漫型(横轴位):约占1/3,肿块超过同
层面椎体周长1/2,最大厚度小于2cm • 局限型(横轴位):约占2/3,肿块沿椎周
延伸长度小于同层面椎体边缘长度的1/2
脊椎转移瘤
• MR特点
– 软组织肿块
• 局限型多位于一侧椎体和附件的交界处,肿块厚 度1cm~7cm不等
• 少数肿块局限于病椎水平椎管内,呈与椎体或附 件相贴的新月形
脊椎转移瘤
• MR特点
–好发于胸腰椎,其次为颈椎和骶骨 –多脊椎发病(103例中,多发101例,单发2例) –多累及椎体后部,常侵犯相邻椎弓根(3/4)
–椎体静脉自后方出椎体 –椎体静脉与Btason椎静脉丛广泛吻合 –Btason椎静脉丛血流缓慢,缺乏静脉瓣,与胸
腹腔静脉广泛吻合 –静脉逆行转移成为常见途径
➢ T1WI低信号,T2WI低等高信号,DWI低信号
脊椎转移瘤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椎体内异常信号区(29%) ➢ 形态
➢终板下条带状(53%) ➢中部不规则横行或纵行线状、带状或片(21%) ➢占据椎体大部,仅后部或后角信号正常(26%)
➢ 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 可伴有椎弓根信号异常 液体气体信号 椎周无或轻度异常软组织影
脊椎转移瘤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脊椎转移瘤
• 临床特点
–原发病灶
• 肺癌、乳腺癌、肾癌、胃癌、甲状腺癌、前列 腺癌、鼻咽癌、肝癌、直肠癌、神经母细胞瘤
–好发于中老年人 –症状和体征
• 病变脊椎逐渐加重的疼痛,数月内剧痛难忍 • 病变部脊椎不同程度的压痛 • 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截瘫、痛觉过敏) • 少数局部触及韧或硬性肿块
脊椎转移瘤
• MR特点
– 压缩椎体
• 上和(或)下缘中部变扁凹陷明显 • 后和(或)前缘弧形向外隆突 • 极少数压缩椎体(5%)呈轻度楔状变形
– 附件病灶
• 多(4/5)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及椎体相邻部分同 时受累
• 外形多有增大
脊椎转移瘤
• MR特点
– 软组织肿块
• 矢状位:以病变脊椎为中心 • 矢状位:上下范围多小于或略超过病椎体
等或略低于正常椎体信号 内见类囊状或不规则无强化区
T1WI
T2WI
T2WI FAT SAT
T1WI
T2WI FAT SAT
T1WI
T2WI FAT SAT
T1WI T2WI FAT SAT
T2WI FAT SAT
T1WI
T2WI FAT SAT
脊椎
T2WI FAT SAT
T1WI
T2WI
C-
C+
脊椎转移瘤鉴别诊断
•创伤性椎体骨折 • 明显外伤外伤史
• 创伤后的剧烈疼痛和明显体征 •CT
•骨折线和骨碎裂 •局限性骨密度增高,骨小梁紊乱 •无明显骨质破坏 •无椎弓根破坏和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