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某种名贵植株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F1全是紫花植株,该紫花植株自交后代F2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控制该花色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且比例为1:2:2:4C.F1的紫花植株测交,后代出现白花的概率为1/2D.子代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白花植株比例为1/6答案:D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假设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已知子一代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则白花的基因型为aa_ _(本题只以这一种情况进行分析),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该花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由分析可知,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故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且比例为1AABB:2AaBB:2AABb:4AaBb,B正确;C、F1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后,后代出现白花aa_ _的概率为1/2,C正确;D、子代红花植株(1/3AAbb、2/3Aab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白花植株(aa--)的比例为2/3×2/3×1/4=1/9,D错误。

故选D。

小提示:2、下列关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离”指子二代出现的性状分离,“自由组合”指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B.一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这两大定律都只能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在无性生殖的生物体内D.分离定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C分析: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第 1 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第 1 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分离实质
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 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 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 遗传给后代。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减数分裂
A
AA
A
Aa
A Aa a
a aa
染色体复制 同源染色体分开
间期
减Ⅰ
a
减Ⅱ
高茎 豌豆 P
高茎
矮茎
DD × dd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 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 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 是Aa。
⑷显隐性的确定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 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 占3/4的性状为显性。
⑸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①自交: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 是最简便的方法。
事例:人类的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
疾病。患者的基因型为:aa。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
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问他们再生一个孩子,
患白化病和正常孩子的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婚配图解
遗传系谱图
?并指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疾病,如果父
母都是杂合子,后代的发病概率是多少?
2.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
⑶基因型的确定
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 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 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 “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 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 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 亲本是纯合体;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或DD×Dd或DD×dd3.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 1 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 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 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 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 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 × dd↓↓F1:高茎豌豆F1 : 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 : DD Dd dd3 : 1 1 :2 :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所示)。

现选择 AABB 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 F1,F1自交得 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的表现型是黄色B.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 9∶7C.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3/16D.F2中黄色个体自交有 2/3 会出现性状分离答案:D分析:根据图示信息,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

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所以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是:A-B-、aaB-、aabb表现为白色,A-bb表现为黄色。

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白色,A错误;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B错误;F2的白色个体应为A-B-(9)、aaB-(3)、aabb(1),其中纯合子有AABB(1)、aaBB(1)、aabb(1),所以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3/13,C错误;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 所以黄色个体自交有 2/3 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

小提示:正确分析题图信息,明确每种基因型的表现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还需熟练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基因型及比例。

2、植物的杂种一代会出现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的杂种优势,雄性不育品系能有效提高作物的杂交效率。

油菜花粉的育性由一对基因控制,现有三种花粉育性基因型不同的纯合油菜(具两性花)品系,品系甲、乙育性正常,品系丙雄性不育(肉眼可观测到雄蕊异常),杂交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于基因重组的原因,杂交一中F1的育性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B.据杂交一二推测,与油菜花粉育性有关的基因共有三种C.杂交二F2中雄性不育株与品系甲杂交可获得兼具品系甲、乙优良性状的杂交种子D.杂交二自F2起逐代选取雄性不育株与品系乙杂交可使雄性不育株具有更多品系乙的性状答案:A分析:分析遗传图解:杂交一实验中F2表现3: 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该性状很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品系甲的可育性状对雄性不育性状为显性;杂交二实验中F1与品系乙杂交,后代出现1 : 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为测交实验且雄性不育性状对品系乙的可育性状为显性。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23456
5.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
4仔,此4仔的性状表现可能是
①全部黑色 ②3黑1白 ③1黑3白 ④全部白色
A.②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杂合子在交配产仔时,一胎虽然产了4仔,但每一仔都是由卵细胞和精子结合 (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是相互独立的。每一仔的性状都有3/4的可能性为黑色,1/4的 可能性为白色,所以,在子代数量较少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3.F2要出现3∶1的分离比,除上述原因外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提示 (1)F1形成两种配子的生活力是一样的; (2)F2的各种遗传因子组合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 (3)子代数量足够多; (4)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的显性作用是完全的。
学习 小结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 )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 ) (3)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 ) (4)狗的长毛对兔的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 )
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标要求
1.说出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容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传粉的基本操作。 2.描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设。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认知花的结构与生殖功能相适应,并尝试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 2. 科学思维:尝试运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一些遗传现象。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符号表示: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子二代。

二、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1、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步骤: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两次套袋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3、孟德尔采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避免干扰;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花大,易于操作;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三、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四、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五、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纯合子1-(1/2)n、显性纯合子1/2[1-(1/2)n]、隐性纯合子1/2[1-(1/2)n]、杂合子(1/2)n n为自交次数。

七、判断显隐性方法1、两种性状个体相交,后代只出现其中一种,则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同种性状的两个体相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八、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的形成过程发生在精巢(哺乳动物称),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卵巢。

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而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所不同,有变形期,而卵细胞没有。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进行联会和四分体现象,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5.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取决于生物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遗传因子的发现高考生物必修2第一章课件

遗传因子的发现高考生物必修2第一章课件

(3)合理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2.植物显性个体基因型的实验鉴定
(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结果分析 (2)自交法 待测个体
结果分析
(3)花粉鉴Βιβλιοθήκη 法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
问题引领:(1)假说—演绎法的研究过程分哪几步?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的什么时期?
1.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 一致,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分离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测交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基因分离定律 严密的假说—演绎过程,再加上合适的材料和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孟德尔成功 的基础。
答案:(一)A (二)假设:F1圆形(Rr)与隐性纯合子(rr)杂交时,F1应产生含基因R和基因r的两种 配子,并且它们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纯合子(rr)只产生一种含有基因r的配子 预期结果:测交后代应该是圆、皱各一半 实验方法:①杂种圆豌豆 纯种皱豌豆 ②圆豌豆植株(F1)去雄套袋 皱豌豆上的花粉用笔涂抹在上述去雄的花柱上, 再套袋 ③待其种子成熟后收集种子统计计数 结果分析:如收集的种子圆、皱比例约为1∶1,说明假设成立;否则,不成立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复习向导
课前导学 要点探究
栏 目 导 航
走近高考
复习向导
考纲展示
高频考点
考纲解读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定律(Ⅱ)
☆☆ ☆☆☆
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成功 的原因及其探究问题的方法与 思路。

高中生物必修2第1单元课件: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2第1单元课件:遗传因子的发现

个体数
黄色 圆粒 315
9:
黄色圆粒
绿色
黄色
圆粒
皱粒
108
101
3 :3
绿色 皱粒
32 :1
杂种基因型RrYy为例,Rr为一对等位基因,Yy是另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R 与r,Y与y各自分离,独立进入一个配子,它们的概率各为1/2,而在形成配子时,R或r 与Y或y的组合是随机的,按照概率原理,R与Y,R与y,r与Y,r与y相遇的概率各为 1/2×1/2=1/4,即F1(RrYy)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概率各为1/4,雄配子是这样,雌配 子也是这样。
结果:1.F1全为显性性状(高茎)
2.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F2的比
茎的高度 787(高) 277(矮) 2.84:1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2.96:1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YR
YR
YYRR
yR
YyRR
Yr
YYRr
y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表现型共__4_种:
9黄圆: 1YYRR
3黄皱:1YYrr
2YyRR 2YYRr
Y--R--
2 Yyrr
4 YyRr
Y--rr
Yy Y Ro r
R
y
R
r
r
获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PPT课件
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 后,子代的牡丹会是什么颜色?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孟德尔(1822—1884),奥地 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21岁起做 修道士,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 学,1865年宣读了自己研究的豌豆 杂交实验的论文《植物杂交验》。 62岁时带着对遗传学无限的眷恋, 回归了无机世界。主要贡献有:
结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 为高茎:矮茎 3:1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 比例为DD:Dd:dd 1:2: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配子 D
d
d



Dd
dd

测交后代 高茎
矮茎

1 :1
在实际的测交操作过程中,得到64株后代,
复成对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3(∶高茎)2 ∶1∶(矮茎1)
高茎 豌豆 和矮 茎豌 豆杂 交实 验的 分析 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D
d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2 :1
总结: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豆荚的形状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豆荚颜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必修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与豌豆有关的基础知识(1)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2)两性花和单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如豌豆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这样的花称为单性花,如玉米花、黄瓜花。

(3)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如豌豆。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如南瓜。

(4)闭花受粉:豌豆花的雄蕊和雌蕊都被花瓣紧紧地包裹着,在花瓣展开之前,雄蕊花药中的花粉就已经传到了雌蕊柱头上。

(5)父本和母本:不同植物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的材料,结果可靠,容易分析。

(2)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差异悬殊,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和统计。

(3)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人工传粉→再套袋。

(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5)后代样本的数量足够多,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1)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好父本(雄性,供应花粉的植物)和母本(雌性,接受花粉的植物)。

(2)去雄:在花蕾期雄蕊没有成熟时,剪掉雄蕊。

(3)套袋:在去雄的花上套上纸袋,以免外来花粉干扰。

(4)传粉: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5)再套袋:将人工授粉的花再套袋,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6)详细记录杂交各代的系谱,用统计法分析结果。

性状类基本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本章解说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本章解说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本章解说
内容提要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生物遗传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在配子里是成单的。

遗传因子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性状也有显隐性之分。

在杂种细胞内成对因子不相混合,形成配子时分别进入配子。

不同对的因子在各自分离的同时,彼此自由组合进入配子。

本主要讲述了孟德尔的两个豌豆杂交实验,通过两个杂交实验阐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同时阐明了科学实验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思维的观点。

学法指导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和实验(二)这两节内容的阐述顺序是相同的,即先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出遗传规律。

所以,在学习时要紧紧把握住这条线索,以求事半功倍。

2.可以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来领会遗传的分离定律;结合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结果来理解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本章的概念较多,在学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解。

4.可运用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来理清两个遗传规律的特点以及其解题思路和技巧。

5.要从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任何一对相对性状都符合遗传的分离定律,即遗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

在未开花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避免了外来花粉干扰,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④豌豆的生长周期短,且后代数目多,便于统计分析。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3、人工异花传粉的方法步骤:【如雌雄异株则不需去雄而直接给雌蕊套袋】
①去雄:在雄蕊未成熟前,彻底、干净地清楚全部雄蕊
②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③授粉:待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到去雄的雌蕊柱头上
④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1)过程:
①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子一代,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
②得到的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表现型之比为3:1
(2)相关概念:
Ⅰ·正交与反交:统称为互交,即以高茎豌豆作为父本或母本进行两次实验
Ⅱ·相对性状:在孟德尔实验中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Ⅲ·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杂合子自交)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Ⅳ·相同基因与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①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A和A)
②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和a)
③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Ⅴ·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或Aa或AABB等)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或AABb等)
(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通过测交实验完成: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结合
得到后代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是1:1,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

(5)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观察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相关结论
(1)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连续n 代自交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小)
①杂合子所占比例:
n
21
②纯合子所占比例:n 2
1
1-
③隐性纯合子(隐性性状个体)或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
⎪⎭
⎫ ⎝⎛-n 21121 ④显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
⎪⎭
⎫ ⎝⎛+n 21121 (2)杂合子(Aa )可以产生两种配子雄配子A :a=1:1,雌配子A :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

(3)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不一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 ①子代数目较少时,样本不够大,无法得出统计学规律。

②出现遗传特例:
Ⅰ不完全显性:Aa 自交后代中:红花(AA );粉红花(Aa );白花(aa )=1:2:1。

Ⅱ复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基因有多个。

例如:人的血型遗传涉及三个基因:i I I B
A
、、,共组成6种基因型(ii I I i I I I i I I I B
A B
B
B A
A
A 、、、、、)。

Ⅲ从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男女表现程度的差别。

例如:男性秃顶基因型为bb 和Bb ,女性秃顶基因型只有bb 。

Ⅳ基因致死:隐性致死、显性致死(显性纯合致死或显性杂合致死)、配子致死(不能形成具有生命活力的配子)、合子致死。

Ⅴ生物的表现型受到环境的影响,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

(4)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①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出现的性状的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出现不同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出现3:1,则3份的是显性性状
③根据遗传图谱判断遗传病种类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5)判断杂合子、纯合子的方法:
①测交法(已经知道显隐性状的前提下):
待测个体与隐性杂合子杂交:
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待测个体是杂合子
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待测个体是纯合子
②自交法
待测个体自交:
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待测个体是杂合子
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待测个体是纯合子
③花粉鉴定法和单倍体育种法
出现多种花粉或单倍体培养出多种类型植株→待测个体是杂合子
只出现一种花粉或单倍体只培养出一种类型植株→待测个体是纯合子
(6)推断基因型的方法
AA×AA→AA(全显)
aa×aa→aa(全隐)
AA×Aa→AA、AA=1:1(全显)
AA×aa→Aa(全显)
Aa×aa→Aa、aa=1:1(1/2显1/2隐)
Aa×Aa→AA、Aa、aa=1:2:1(3/4显1/4隐)
(9)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区别
自交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例如植物的自花传粉、或动物的雌雄个体基因型相同)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

(自由交配的计算方法:通过配子的基因型频率进行计算(雌雄配子种类比例相同):
Eg:2/3的AA和1/3的Aa自由交配→求出A的基因型频率为5/6,a的基因型频率为1/6
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试验用具:两个桶,两种不同颜色的相同小球 (2)球的放置:
在甲桶中放入相同个数的两种小球(模拟雄配子)
乙桶中也放入相同个数的两种小球,但总的小球个数少于甲桶(模拟雌配子) (3)结果:共有三种组合方式,出现几率是1:2:1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假说演绎过程:
(1)观察并提出问题:
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杂交,F1都为黄色圆粒,F2出现了亲本没有的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①两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有比例相等的4种。

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F1与绿色圆粒豌豆测交:
子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相关结论
(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阶段后期,分离定律由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引起,自由组合定律由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引起。

(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

(3)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4)生物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环境);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5)重组类型: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不是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
3、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
①自交法:F1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②测交法:F1测交后代出现1:1:1:1的比例
③花粉鉴定法和单倍体育种法:F1有4种花粉或单倍体培养出4种不同性状植株
4、将自由组合定律拆分成多个分离定律求解问题:
①问关于配子的问题
③问关于表现型的问题
5、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
6、多对等位基因的致死现象:
①AA和BB基因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4:2:2:1
②双隐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A B : A bb : aaB =9:3:3
③单隐性(若aa致死)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A B : A bb =9:3
7、单基因能够影响多种表现型:又称基因的多效性,极为普遍,即一对等位基因可以影响多种相对性状的表达。

8、在孟德尔定律被发现之前:融合遗传盛行,认为子女与双亲的相似性是双亲血液混合的结果,实质上是一种取消遗传,否定遗传因子(基因)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