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色及写作制作技巧123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点评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点评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是评选出的在中国新闻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作品。
以下是对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的点评:
1. 价值观引导:一等奖作品往往能够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
它们可能深入报道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现象的真相,提供公众所需的信息。
2. 专业报道:一等奖作品在新闻报道方面表现出色,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它们可能通过深度调查、独立报道等方式,呈现出对事件的全面把握和客观准确的描述。
3. 影响力和创新性:一等奖作品在报道中可能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创新性。
它们可能通过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报道方式或者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突破传统报道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4. 价值传递和社会效益:一等奖作品往往能够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并对社会产生较大的正面效益。
它们可能通过报道社会问题、倡导社会公正等方式,引起公众的关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在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准确性、影响力和创新性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平,是中国新闻界的优秀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深入调查、准确报道,影响公众舆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评介性稿件的写作——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所谓 评介 性稿 件 ,是指 就 报纸 杂 志上 刊登 的 某篇 报 道 、 文 章 、 品或 出版 的某一 本新 书 等 , 作 进行 评 论 、 析 、 绍 、 分 介 推
荐 所 写 的 文 章 。 它 包 括 赞 扬 和 批 评 两 个 方 面 , 常 以 赞 扬 为 通
主 , 评 为辅 。 批
因 素 , 群众 喜 闻乐见 的佳 作 源源 不 断地 问世 , 而使 报纸 、 使 从
杂志、 版 、 艺的百花园内 , 出 文 日新 月 异 , 花 似 锦 、 紫 千 繁 万
红; 通过 评 介 , 引起 读 者 的关 注 , 深 读 者 对 作 品 的理 解 , 加 使
作 品 发 挥 出最 大 效 力 。撰 写 评 介 性 稿 件 , 提 高 写 作 水 平 , 是 繁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
关 于 评 介 性 稿 l- 写 作 e '的 c
兼评 “ 中国新 闻奖 ” 分获 奖作 品 部
口 刘 保 全
在 某 报 举 办 的 记 者 、 讯 员 培 训 班 结 业 考 试 中 . 一 道 通 有 题 是 给 一 条 消 息 写 一 篇 8 0 左 右 的 评 介 文 章 。参 加 考 试 的 0字 同志 , 多数 人不 知道 怎样 写 。考 试结 果 , 近5 份 考 卷 中 , 大 在 0
努力 :
一
只有 几份做 得 比较 好 , 了优 , 得 其余 大多数 是 良好 和及格 。考
试 之 后 , 些 同 志 问 : 么 是 评 介 性 稿 件 ?为 什 么 要 写 评 介 性 有 什 稿 件 ? 何才 能写 好评 介性稿 件 ? 就 这些 同志提 出 的问题 , 如 我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作为中国新闻界的顶级奖项,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
这些作品在新闻传媒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那么,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进行浅析。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独特的视角。
优秀的评论作品往往是基于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且能够从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
这种独特的视角通常是基于作者对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能够对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观点和思考。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准确的事实依据和客观的立场。
一篇优秀的评论作品首先要有准确的事实依据,不能生搬硬套或者虚构事实,必须以真实的事件和数据为支撑。
评论作品要以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和评论,不能带有太多主观情绪和个人偏见,必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事件进行观察和解读。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精准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
评论作品的语言要精准准确,表达要生动具体,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作者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优秀的评论作品通常能够以简练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表达得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评论作品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评论,更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引导舆论、塑造舆论,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分析和思考,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的评论作品通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启发读者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和社会认可。
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评论作品往往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这些作品往往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对社会舆论和公众思潮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独特的视角、准确的事实依据和客观的立场、精准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社会责任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广泛的影响和社会认可等特点。
中国新闻奖选读
中国新闻奖选读【最新版】目录一、中国新闻奖简介二、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三、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特点四、中国新闻奖对新闻工作者的意义正文一、中国新闻奖简介中国新闻奖是我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
该奖项自 1991 年设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为鼓励和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2.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注重新闻价值和时效性,具有一定的新闻影响力。
3.创新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注重新闻传播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4.体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三、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紧密围绕党和人民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3.报道深入细致,分析透彻,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4.坚持真实性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现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四、中国新闻奖对新闻工作者的意义中国新闻奖对新闻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1.激励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作品。
2.引导新闻工作者紧密围绕党和人民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3.强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树立新闻事业的良好形象。
一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
一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
摘要:
一、作品概述
1.文章篇幅短小精悍
2.获得中国新闻奖
3.体现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二、文章主题及背景
1.主题:某地发生火灾
2.背景:火灾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三、文章结构及内容
1.开头:简要介绍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火势
2.发展:详细描述火灾现场的情况及救援过程
3.高潮:救援人员奋力扑灭火源,成功控制火势
4.结尾:火灾原因调查及受灾情况的统计
四、文章写作风格
1.语言简练、生动
2.注重细节描绘,突出新闻现场感
3.情感真挚,传递正能量
正文:
这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以某地发生火灾为题材,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展现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文章开头简要介绍了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火势,为读者勾勒出事件的基本轮廓。
随后,文章进入发展部分,详细描述了火灾现场的情况及救援过程。
作者运用丰富的细节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奋力扑灭火源,成功控制火势,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作者通过详细描绘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传递出一种正能量,突显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文章结尾对火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并统计了受灾情况。
虽然篇幅短小,但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完整。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和评选标准,旨在表彰和推荐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优秀作品。
在新闻评论作品方面,中国新闻奖关注的是思想深度、观点独特、语言准确、文风优美等方面的特点。
以下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思想深度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深度。
新闻评论作品要求对社会、政治、人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
在表述问题时,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规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辨和分析。
同时也要关注问题的前沿性和时效性,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价值感。
二、观点独特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还要求作品在观点独特方面有所突破。
不能一味的重复传统观点或者简单地引用他人的观点,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在对待问题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应盲从或道听途说。
观点独特是新闻评论作品的精髓之一,仅有独特的思想和观点才能让作品站得住脚、有说服力。
三、语言准确新闻评论作品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存在语病或用词不当。
评论作品是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因此对于描述事物、分析问题时需要使用准确的文字和术语。
在用词上不仅要准确,还要丰富多样、富有艺术美感,在表现作者立场和态度的同时,还要将文章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文风优美新闻评论作品的文风必须要优美,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调抑扬顿挫、修辞手法等等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文风的优美是文章达到艺术高度的重要体现之一。
写作风格要流畅自然、感人肺腑,使人愉悦地领略到文字的魅力。
同时,文风也要与作品的主旨相适应,既不能过于文雅,也不能低俗庸俗。
总之,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关注的是思想深度、观点独特、语言准确、文风优美等方面。
评论作品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打磨,才能表现出作者的才华和专业水准,真正成为优秀的作品。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首先,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一是立足于基本事实。
新闻评论
作品是在对新闻事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论的,因此作品必
须以基本事实为依据。
在评选过程中,作品的事实性和客观性是评委们考
量的重要指标。
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会对事件的过程、背景、影响等进行
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评论观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其次,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二是言之有物。
新闻评论作品是
以评论者的主观观点为基础,因此注重个人对事件的分析和看法。
但同时,好的评论作品也需要注重事实和逻辑的支持,避免空泛、主观的评论。
优
秀的评论作品会通过丰富的事实和数据、清晰的逻辑和推理,以及准确的
论证手法等来支撑观点,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并在其中得到一定的启
示和体会。
最后,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四是思想深入。
新闻评论作品不
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描述和评论,更要在分析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对事
件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可以是对事件发生根本原因的分析,也可以是对
事件背后道德、社会或文化层面的探讨。
优秀的评论作品因思想深入而引
发读者的共鸣,并为读者提供独特的思考视角和观点。
总之,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立足于基本事实、言之有物、立场明
确和思想深入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新闻评论作品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
和启发思考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要求评论者具备扎实的专
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特质的作品才能
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脱颖而出。
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漫画特质分析
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漫画特质分析内容提要什么样的新闻漫画能获中国新闻奖?本文以三年来荣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漫画代表作品为例,对构思、夸张、幽默、构图、绘制、标题等新闻漫画艺术性的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讨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的获奖“秘笈”。
在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笔者创作的新闻漫画《各忙各的》荣获二等奖。
在参评表格里,初评推荐理由有“作品主题突出,笔法细腻,……艺术效果明显”这样的评价。
从专家评语里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奖对新闻漫画的评判标准除了新闻性以外,艺术性的要求也是获奖与否的重要因素。
新闻漫画既是新闻作品,又是艺术品,它的思想内涵是通过相适应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来体现的。
因此,对新闻漫画的质量要求和评判必须用艺术性的标准来衡量。
新闻漫画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构思奇巧、夸张变形、幽默意味、构图严谨、绘制精美、标题点睛。
本文以三年来荣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漫画代表作品为例,对新闻漫画艺术性的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讨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的获奖“秘笈”。
一、构思——艺术性的中心环节构思,是新闻漫画艺术性的中心环节,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新闻漫画的创作构思是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以当时社会最为关注的新闻热点为素材,在真实性基础上进行艺术形象的加工。
新闻漫画的思想内涵和主题,要贯穿在整个创作过程之中。
由于作者思想修养和对事物认识程度不同,同样一个主题,所表现出的思想深度也会不同。
因此,在新闻漫画的构思阶段对绘画主题要反复琢磨,不断深化,这也是衡量新闻漫画是否具有艺术性的前提条件。
《各忙各的》敏锐抓住了当前发展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既要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又要加强文物保护的“矛盾”问题。
其构思灵感源自多则新闻报道,反映的都是我国每年因城市扩建导致一些有文物价值的古老村落(古建筑)被损毁或消失,使独特的人文风貌随着古建的拆除而不复存在的内容。
由此产生联想,并进行综合概括和强调,形成以“老房子”为画面中心,通过在周边一“拆”一“保”两个工作人员的举动来传达作品主题的创作构思。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客观性。
作为新闻奖的评论作品,其目的是对新闻报道进行评价和点评,因此在这些作品中,客观性是首要的要求。
评论作品应当基于严密的事实依据和全面的调查研究,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看法。
作者需要通过充分的论证,向读者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深度。
评论作品要求对被评价的新闻事件或报道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隐藏的内涵和背后的原因。
这就要求作者对新闻事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阅读背景,能够把握全局,洞察问题的本质,并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时效性。
作为新闻奖的评论作品,其对新闻报道的评价和点评应当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
这就要求作者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和变化保持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时更新和调整自己的观点,使作品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第四,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独立性。
评论作品应当具有独立的观点和立场,不受任何利益团体的影响和干扰。
作者应当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敢于对权威和主流观点进行批评和质疑,并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和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思想性。
评论作品不仅仅是对新闻报道的评价和点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提供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建议。
作品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并促使社会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客观性、深度、时效性、独立性和思想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也体现了作品对新闻报道的评价和点评所要求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对于新闻奖的评选和参与者来说,熟悉和把握这些特点,是提高作品质量和获得良好评价的关键。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之一,是表彰优秀新闻报道和新闻普及工作成就的重要奖项。
其中,评论作品作为新闻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通过分析、评价、批判、引导等手段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阐述和说明的文章。
在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一、新闻价值观的突出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之一就是“信息价值和新闻价值”,因此,在评论作品中,新闻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评论作品不仅关注事件本身,更注重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价,从中挖掘出新闻的深层价值,进而传递社会正能量。
例如,一些评论作品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点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突出了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二、言之有物、亲切感强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写作风格上,倾向于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并且在表述上注重新闻与普通读者的连结。
评论作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读者传达深入浅出的信息,凸显新闻的实用价值。
同时,在语言上,也注重体现亲切感,语言幽默、情感真挚,给人以亲近感和信任感。
三、思辨性强、见解独特作为新闻奖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作品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批判性。
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将自己的洞察力和见解用于解析新闻事件,思考其背后的内涵和启示。
评论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和解读,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这些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评论作品,在新闻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能够为读者提供思路指引。
四、注重社会效益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注重传递正能量和社会效益,以引导和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
作者在评论新闻事件时,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并针对当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使社会问题的尽快解决。
此外,对于一些负面新闻事件,评委们在评论过程中,也会借助评论的力量,推动社会道德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作为新闻奖评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传递信息、塑造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抓好问题性新闻的写作——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同时 要求 . 共 权力 机关 不应 参 与 发动 或者 提起 刑 事诽 谤案 公 诉讼 。作者先 破后 立 , 在文 章最后 提 出借鉴 “ 际恶 意” 则 、 实 原
完善诽 谤立 法或 司法解 释 的建议 , 有建设 性 。 具
国新 闻奖 ” 讯 二 等 奖作 品《 通 十 四万考 生名 单被 出卖 之 后》 文 一
一
《 法人 》 志刊 发通讯 《 杂 辽宁西 丰 : 官商较 量》 , 一场 后 引来
了西 丰县公 安局 到北京 拘传 记者朱 文娜 的事件 。自2 0 年重 06 庆“ 水诗案” 彭 以来 , 起 全 国关 注 的 同 类 案 例 已 经有 十多 引 起 。如何 在法 治理 论 上提 供新 思 维 , 考察 媒体 时评 的标准 是 之一 。在 即时 发表 的几 十篇关 于这 一事件 的时评 中 ,检 察 日 《 报》 国民 的 时评 《 李 以诽 谤 罪 追 究记 者必 须 慎 之又 慎 》 提 出 ,
为例 :
这 篇获 奖作 品的成 功告诉 我们 , 问题 ” 把脉 ” “ 给“ “ 和 开药 方” 是写 好建议 性 问题新 闻的关 键 。简单 的披 露 , 不负 责任 是
的 , 出 问 题 , 要 从 法 规 、 度 、 民 群 众 的 要 求 、 员 的 态 提 还 制 人 官 度 及 作 为 、 众 反 应 的 主 要 效 果 等 方 面 “ 脉 ” “ 药 方 ” 群 把 和 开 ,
谤 ” 象 的案件 , 定 记者 构 成诽 谤罪 的 条件 应该 更加 严格 ; 对 认
口 刘 保 全
功 的经 验值 得大家 学 习和借 鉴。
揭 露 问 题 . 出批 评 . 好 提 写
批 评性 问题新 闻 对 某 些 突 出 的 倾 向和 工作 中存 在 的尖 锐矛 盾 , 以 及 群 众 不 满 意 的 问 题 , 它 揭 将 露 出来 , 过 摆事 实 , 道理 , 通 讲 进 行 严 肃 批 评 。 促 使 问 题 的 解 决 对 是 有重 大作 用 的 。以第 1届 “ 9 中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文字消息类作品
我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文字消息类作品1.简介我国新闻奖是由我国新闻界自己设立的,是我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根据新闻界的社会责任和良好传统评选的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
2.文字消息类作品获奖标准文字消息类作品获奖标准包括:权威性、时效性、全面性、独家性、深度和广度等。
3.获奖作品背景介绍《XX事件调查报道》是一篇由一线记者在国内外多个城市进行调查取证,深度分析的新闻报道。
该报道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各方当事人,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4.获奖作品价值分析该报道在报道过程中遵循事实、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有力挖掘事件的根源和深层次原因,对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舆论引导、决策交流、社会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获奖作品的创新之处在采访调查过程中,记者们勇于担当,勇于揭露,敢于探寻真相,不畏强权,不怕风险,是一批党报的耀眼明星,是新闻舆论里的担当者、表率和引路者。
6.影响该报道的获奖对新闻行业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可以带动更多的媒体和记者参与到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对于提高新闻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7.总结文字消息类作品的获奖,不仅是对记者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对新闻行业社会责任和良好传统的认可。
获奖作品的优秀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勇于担当,也为新闻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典范。
希望通过我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激励更多的新闻工作者投身到新闻事业中,为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8. 推动新闻行业发展获得我国新闻奖的作品,不仅在道德层面上赢得了肯定,更在业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了力量。
这些获奖作品以其深度的调查与报道,提供了关于时政、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为公众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和全面的世界。
这种作品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典范,也是新闻行业内部优秀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9. 社会责任和信任建设我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凸显了新闻行业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践行,这些作品不仅仅具有较高的信息价值,更在道德与责任上有着较高的追求。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新闻作品中的优秀报道、评论和新闻写作。
评论作品作为新闻奖评选的重要一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进行浅析。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深入犀利的观点。
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评论作品往往需要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做出深入犀利的观点分析,其观点需要具有独立性和前瞻性,在评论中展现出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这种观点的深入犀利,不仅需要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的思维,更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阅历作为支撑。
在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评论作者对不同事件和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分析,展现出观点的深刻和犀利。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二是立意新颖的写作风格。
评论作品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它更注重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因此在写作风格上更加灵活多变,具有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
在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不乏一些以幽默风趣的方式点评时事,或是以文学性的笔法展现观点。
这种立意新颖的写作风格给评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和魅力,使得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打动。
在评选中国新闻奖的过程中,这种立意新颖的写作风格也往往能够吸引评委的眼球,从而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三是立足现实的价值追求。
评论作品作为新闻奖评选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评论,引导公众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立足现实的价值追求上有着突出的特点。
评论作品需要深入报道的事件和问题,为社会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而这种立足现实的价值追求也往往能够成为评选中国新闻奖的重要评价标准,评论作者需要通过自己深入的观点分析和把握,提出对社会问题的建设性解决方案,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刹长风 写短文——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今传媒63传媒实务刹长风,写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
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篇幅冗长的会议消息,那些头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所谓新闻言论和理论文章,那些整版的“纪实新闻”、“社会透视”、“大特写”、“大扫描”和连篇累牍充满水分的所谓“深度报道”等等,不是还接二连三地在报纸刊物的版面上频频露脸吗?受众对付这些长篇大论的办法常常是“走马观花”,或者干脆不看。
即便偶尔浏览,也只是看题不看文,看头不看尾。
这种传播效果尽管是采编者始料未及的,但却是必然的。
新闻工作者采写长篇大论,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实在是有点像“顶着磨盘做戏——费力不讨好”。
新闻是一门用事实说话的艺术,如何从大量的客观事实中挑选新闻事实,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如何精选事例,如何用生动的新闻语言来陈述新闻事实,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增加新闻的信息量等等,这些都大有学问。
借鉴中国新闻奖获奖短新闻作品的成功经验,应着力于下列十个方面去努力。
——熟悉对象,全局在胸。
只有熟悉报道对象及其在全局中的地位,才可能把新闻写短。
记者要熟悉自己所写的新闻事件及其人物,熟悉这些事件和人物在全局中的地位。
有了这两个熟悉,写起新闻来就纲举目张,应该写的,一句不能少,不能写的,一字不能多。
以第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作品《楚米镇封村民举报信从垃圾堆回到村民手中》一稿为例,在全文360个字的篇幅里,受众所关心的新闻事实,一个也没有少,举报信从产生到送达及捡回的全过程非常清楚。
如果作者不熟悉采访对象,没有全局在胸,很容易写成五六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报道。
现在报纸上有些新闻,之所以语言拖沓,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不熟悉,具体下笔时,则观点不明确,结果只能是东拉西扯。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每年由中国新闻界评奖委员会颁发。
评奖的核心是评选出在宏观报道、深度报道、突发事件报道和新闻评论等方面具有卓越表现的新闻作品。
新闻评论作品是观点明确、深度分析的特殊类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事实依据。
评委会在评选过程中,要求所有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必须有明确的事实依据。
评论作品要求作者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调研,通过对真实事件的观察和了解,准确把握事实并加以分析、评论。
在进行评论时,需要参考公开的数据、报道、文献等,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注重独立思考和客观分析。
评论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客观性和独立思考的体现。
作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不盲从于权威,也不被个人情感所左右。
他们应该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评价,避免走向偏激或片面的情绪化表达。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要求思想深入,观点明确。
评委会在评选过程中,对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观点的明确性有较高的要求。
评论作品必须通过对事件本质的研究和思考,深入分析事件的背后逻辑和根本原因,可以从宏观的视野来考察问题,探究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和思考。
作品的观点必须明确,表达清晰,以让读者可以准确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见解。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强调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评论作品不同于新闻报道,更注重作者对事件的主观评价和情感表达。
在语言表达方面,评论作品要求有一定的艺术性。
作者需要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作品在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够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精炼简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以及鲜明生动的比喻,都是评论作品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是一种观点明确、思想深入、有事实依据的特殊类型。
这些作品通过对事件的深刻观察、客观分析和独立思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本质和背后原因。
艺术性的语言表达使得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评选和表扬这些优秀作品,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新闻界的发展,并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中国新闻传媒界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的一种形式,通过对时事的解读和观点的阐述,引领舆论,影响社会。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客观中立。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以客观中立的立场对待新闻事件,不偏不倚地对事实进行剖析和评论,不带有个人情感和偏见,注重提供可信的信息和观点。
在表达观点和看法时,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过分主观化和情绪化,以期给读者带来理性思考和正面影响。
第二,深度分析。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报道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时,注重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探讨,力求给读者呈现出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强调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度挖掘,提供独到的见解和分析,避免泛泛而谈,浅尝辄止。
理性思辨。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对待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时,注重理性思辨,通过逻辑推理和专业分析,从事实出发,融合个人的观点和思考,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和意见,避免片面理解和情绪化表达,确保理性和条理性。
第四,社会责任。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评论,试图引领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和正义,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对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时,积极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意见,关注社会民生和公共利益,把握社会脉搏,对社会稳定和进步负起应有责任。
第五,多样化表达。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体裁多样,形式各异,既有长篇分析评论,也有短文雄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丰富的表达形式和内容。
在创作表达中,力图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吸引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作品的传播影响力和阅读价值。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中国新闻传媒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具有客观中立、深度分析、理性思辨、社会责任和多样化表达等特点,为中国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新闻奖获奖技巧
中国新闻奖获奖技巧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苔,要想获得中国新闻奖,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选题要紧贴时代主题:中国新闻奖评选注重选题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要紧贴当前时代主题,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选取具有较高新闻价值和典型意义的题材。
2.策划要周密细致:新闻报道策划是获得优秀新闻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策划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报道主题,掌握相关政策和背景,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注重报道形式的创新和多样性。
3.内容要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准确是新闻报道的基石。
在采访、写作和编辑过程中,要反复核实信息来源和数据资料。
确保内容真实可靠,避免出现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
4.形式要生动活泼: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生动的表现形式。
在写作和编辑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丰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5.角度要新颖独特:中国新闻奖评选注重创新,要求作品在角度、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在报道过程中,要注重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意义和社会价值。
6.注重媒体融合: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新闻报道的新趋势。
在报道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拓展报道渠道和传播途径,增强新闻作品的影响力和要盖面。
以上是中国新闻奖获奖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当然,要想获得中国新闻奖。
还需要不断实践、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和业务水平。
一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
一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介绍中国新闻奖及其重要性
2.主体:分析一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的写作特点
3.结论:总结短小精悍作品的价值和启示
正文
【引言】
中国新闻奖是我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新闻报道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记者和编辑。
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参评,而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同时也为社会传递了真实、客观和公正的新闻信息。
在这些作品中,有一篇短小精悍的报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写作特点入手,分析这篇作品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主体】
这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其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简洁明了:作品的题目直接点明了报道的核心内容,让读者一眼便能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2.结构紧凑:这篇报道虽然篇幅较短,但是结构却十分紧凑,从新闻背景、事件经过到结果和影响,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貌。
3.语言简练:作品的语言简练明了,既保证了新闻信息的准确传递,又避免了冗长和晦涩,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取有效信息。
4.客观公正:在报道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叙述了事件经过,
并未加入过多的个人情感和观点,彰显了新闻报道的公正性。
5.深度分析:在报道结尾,作者对事件进行了一定的深度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使新闻报道更具思考价值。
【结论】
总之,这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无论是在标题、结构、语言,还是在客观性和深度分析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这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色及写作制作技巧杜迈驰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各新闻媒体和采编人员以获得此奖项为最高荣誉。
为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作用,推动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该奖每年评一次,由中国记协主办。
中国产业报协会负责初评和推荐。
根据中国记协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报纸参评项目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系列(连续、组合)报道、新闻版面(不含摄影、漫画等专版、专刊版面)、副刊类作品、新闻摄影、新闻漫画、新闻名专栏、新闻论文等。
这次交流的是消息、通讯、评论、版面、摄影五方面作品的特色、写作(拍摄)方法和技巧。
总标准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
2.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在同等条件下,短小精炼的作品优先。
4.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有病句、新闻要素不全的作品不得获奖。
5.报纸消息不超过1000字,评论不超过2000字,通讯不超过4000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平均单篇作品不超过2000字;论文不超过6000字。
一、消息类作品要求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
1)主题重大,新闻性强,关注度高。
(例子若干)2)以小见大,反映政策,意义深远。
(例子若干)3)批评报道,尖锐深刻,反差强烈。
(例子若干)中新奖消息的写作技巧1.导语精致,起句交代结果的一句话作为一段,简洁明快,第二段补充,作为副导语;或者开头一个小故事,然后引出消息主题。
2.导语后面展开部分基本按倒金字塔结构,但错落有致,背景穿插灵活,现场感强。
3.结尾要有回味。
精彩的结尾可以深化主题,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结尾可以预告新闻,引起关注和期待,也可点破意义,升华主题,还可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二、通讯类、新闻专题类作品要求主题鲜明,选材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评议、刻画到位,感染力强。
通讯类选题受青睐程度和消息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写的事件重大、政论性强、时空跨越大的作品获奖层次高,如《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献给顽强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向希望的春天——来自地震灾区的报告》获第19、20届特别奖。
1)挖掘较深,立意高远,先导性强。
(例子若干)2)人物通讯:真实感人,时代性强,文笔清新朴实。
(例若干)3)批评报道: 选材典型,剖析深刻。
(例子若干)三、评论类作品要求观点鲜明,论点正确、有新意,论据准确,分析深刻,论述精辟,论证有力。
写评论难在有新观点、新论据、新论述方法。
撇开人民日报任仲平的评论不谈,纵观中新奖评论作品,主要具备下列特色:1)观点新颖,预见性强,警示性强。
(例子若干)2)立意深刻,构思独特,语言活泼。
(例子若干)3)针砭时弊,为民呼吁,尖锐深刻。
(例子若干)写作技巧:论点新颖,或发现新问题,或熟视无睹中的警示;论据充分,分若干层面;论述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四、新闻版面要求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题准确生动,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编排整体协调,版式设计讲究、新颖、有特色,便于阅读。
纵观近几年获奖版面,有以下主要特点:1.抓住当年重大新闻事件,精心策划,用包括视觉冲击力强的超大照片、通栏标题、颜色、留白、图文并茂等版面语言,版面只突出一个新闻主题。
2.打破常规、甚至改变报头设计,用多种艺术形式创新版面设计,整体感觉大气、协调、悦目。
3.标题制作精良,多用实题。
4.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增大版面的信息量。
5.新闻体裁较全。
中新奖获奖版面制作技巧1.提前策划,多方案比选。
(例子若干)2.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
(例子若干)3. 打破常规,努力创新。
(例子若干)五、新闻图片要求新闻性强,现场抓拍,表现力强,标题准确,文字说明新闻要素完整,文字简洁。
综观获奖新闻图片,主要特点如下:内容:除重大政治事件之外,反映灾害事件、体现民生和人性化浓烈主题的图片占比例较大。
画面:构图简洁明快,虚实结合,视角独特,细节生动,人物表情丰富,新闻主体相互呼应,视觉冲击强,透出的画外音意味深长,有一定美感和较高的艺术气质。
标题与图片说明:标题画龙点睛,需简洁、明快、意深、回味。
图片说明中文字语言补充画面语言不足,简练概括比较完整的新闻要素。
获奖图片的拍摄方法和技巧1.带好设备,提前准备,有的放矢。
(例子若干)2.拍摄重要瞬间。
(例子若干)3.重要部位要清晰。
(例子若干)六、这些产业报为何获奖从2003年第14届中新奖到2009年第20届中新奖,中国产业报协会会员7年中有22篇消息、通讯(连续报道)获得一二三等奖。
这些作品集中十来家报社,特别是人民铁道报、中国铁道建筑报、中国安全生产报,获奖等级高,次数多。
作者也相对集中,比如,中国铁道建筑报报的朱海燕总编。
这些作品的选题和报道方式有几个特点:1.抓住行业中的重要事件即国家大事精心采写,比如,总理与铁路工人一起过劳动节、航天飞机、铁路通车等。
2.反差大的批评报道,像中国安全生产报、煤炭报、电力报的作品都是一针见血的批评。
3.新闻性强、社会性强、感染力强的报道,比如中国气象报、绿色时报、中国教育报的作品。
4.发挥熟悉专业的优势,解疑释惑的深度报道,比如缺电警报缘何再度响起、自主品牌难进政府采购大门、轿车“自主”乏力,矛头直指三大集团等篇目。
5.精心策划,精良制作。
在行业大事同时也是国家大事的报道当中,前来报道的记者趋之若鹜,作品比拼什么?应该是比重视(获奖意识),比策划,比报道方式,比制作精良精准,包括角度选择、导语的提炼、背景的穿插、大信息量的体现、事实和文字准确、语言的活泼、标题的制作等。
中新奖评了21届,有的产业报社没“开胡”,客观上是报道面窄,社会性不强;主观原因可能是获奖意识弱,领导重视不够,遇到大新闻,少策划,少指导,稿件写得一般且超长。
到申报获奖项目时,心中无数,临时让编辑翻报纸。
在内容为王的今天,报社领导一定要抓选题,抓策划,抓写作技巧,从而提高报纸的整体质量。
举例:钢铁行业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原稿,产经新闻三等奖)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考察。
他强调,钢铁行业要发展,必须有大思路、新思路,要把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联合重组、降本增效、循环经济等工作作为大事来抓,推进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
在能源管控中心,济钢董事长王军、总经理陈启祥等向温总理汇报了企业十几年来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成效,并就当前应对市场挑战所采取的降本增效等措施作了汇报。
温总理对济钢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展降本增效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肯定。
离开能源管控中心,温总理又来到热连轧厂。
王军介绍了热轧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后自豪地说,这是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
温总理听后赞许地说,自主创新对于钢铁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温总理对钢铁行业提出了5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用先进的产品、良好的质量和企业效益来赢得竞争力;二是要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钢铁业要发展,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解决,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要加以限制和淘汰;三是要通过改革推进企业联合重组,要特别重视体制、机制的转化,重组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整个机制要从根本上改变;四是要降本增效,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五是要重视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
这都要靠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钢铁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下大决心,抓住机遇、不懈努力,走出一条新的更好更快的发展路子,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取得更大发展,由钢铁大国变成钢铁强国。
该文的标题、导语、背景、现场、结尾都有修改的余地。
温家宝:成为钢铁强国须有大思路新思路(修改稿)“推进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必须有大思路、新思路。
” 6月28日,一身便装的“平民总理”站在济钢集团能源管控中心大屏幕前深情地说。
在一排计算机连接的能源管控中心,济钢董事长王军、总经理陈启祥等向前来视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温总理汇报了十几年来在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成效,温家宝连连点头肯定。
他说要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要加以限制和淘汰。
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要靠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钢铁企业今后要下大决心,抓住机遇、不懈努力,走出一条新的更好更快的发展路子。
“推进我国由钢铁大国变成钢铁强国,必须有大思路、新思路。
”(原来“二、五是的内容)近三年来,济钢集团每吨钢铁耗能从XX降到XX,利润从XX增加到XX。
(补充背景)在热连轧厂,王军向头戴白色安全帽的温家宝介绍了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轧生产线,温家宝赞许地说,自主创新对于钢铁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用先进的产品、良好的质量和企业效益,才能赢得竞争力。
(原来“一是”)他边走边向王军了解情况,并说要通过改革推进企业联合重组,要特别重视体制、机制的转化,重组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整个机制要从根本上改变;要降本增效,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
(原来的“三、四是”)总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在场的济钢集团领导和工人磨拳檫掌。
(让结尾留有余音)中国首次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原稿,通讯,产经三等奖)6月1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俄罗斯的进口取向电工钢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取向电工钢(硅钢)进行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对外国进口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申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是我国钢铁企业反对国际不公平贸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动之一。
取向电工钢进口剧增据统计,2007年美、俄两国向中国出口的取向电工钢总量较上年增长0.91%,2008年较上年增长64.74%,2009年1~2月美国和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取向电工钢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85%。
2006年~2008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由1.23万吨增加到5.9万吨,增长幅度为379.67%;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量由7.15万吨增长到7.99万吨,并且取向电工钢进口价格每吨始终比国内价格低300~600美元。
在巨大的进口压力下,国内主要取向电工钢生产企业库存增加,合同量不足,国内企业投入巨资建设的取向电工钢生产线至今不能完全投产,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极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