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走动式管理制度范本

合集下载

走动式管理实施办法范例

走动式管理实施办法范例

走动式管理实施办法范例一、走动式管理的目标1、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团队凝聚力。

2、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了解员工的工作需求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优化工作流程。

二、走动式管理的实施原则1、定期性原则管理者应制定走动式管理的时间表,确保每周或每月有固定的时间用于走访工作现场。

2、随机性原则除了定期的走访,管理者还应根据工作需要,随机进行走动式管理,以获取更真实的工作情况。

3、客观性原则在走动过程中,管理者应保持客观的态度,不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真实地了解工作情况。

4、保密性原则对于在走动过程中了解到的敏感信息或员工个人隐私,管理者应严格保密。

三、走动式管理的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1)制定走动式管理的计划,包括走访的时间、地点、重点关注的问题等。

(2)准备必要的记录工具,如笔记本、手机等,以便随时记录问题和意见。

2、走访阶段(1)与员工进行交流主动与员工打招呼,询问工作进展、是否遇到困难等。

倾听员工的想法和建议,鼓励员工畅所欲言。

(2)观察工作现场仔细观察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设备运行等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3)检查工作成果查看员工的工作成果,如文件、报告、产品等,评估工作质量和完成情况。

3、问题解决阶段(1)整理问题将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明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分析问题与相关人员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案。

(3)解决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及时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反馈阶段(1)向员工反馈将问题的解决情况及时反馈给员工,让员工了解管理者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2)向上级汇报定期向上级汇报走动式管理的实施情况,包括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四、走动式管理的注意事项1、尊重员工在与员工交流时,要尊重员工的意见和想法,不打断、不批评、不指责。

学校老师走动制度规定

学校老师走动制度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师。

第三条老师走动制度旨在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第二章走动原则第四条走动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2. 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3. 公平公正,广泛参与,确保走动活动的有效性;4. 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提高走动活动的针对性。

第三章走动内容第五条老师走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学生走动:教师应定期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2. 教师走动:教师之间应相互走访,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促进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3. 教研组走动:教研组内教师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难题,提高教研质量;4. 班主任走动:班主任应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四章走动时间与要求第六条老师走动时间:1. 学生走动:每周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2. 教师走动:每月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3. 教研组走动:每学期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4. 班主任走动:每周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第七条走动要求:1. 教师走动时,应携带笔记本,记录学生和同事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2. 教师走动时,应尊重学生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3. 教师走动时,应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4. 教师走动时,应做好保密工作,保护学生和同事的隐私。

第五章走动考核与奖惩第八条学校将对教师走动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 走动次数;2. 走动质量;3. 学生和同事反馈。

第九条对走动考核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走动考核不合格者,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

第六章附则第十条本制度由学校人事处负责解释。

学校 走动式管理制度

学校 走动式管理制度

学校走动式管理制度学校走动式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学校的需求,教育管理者亟需进行创新,并采取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

走动式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在一些学校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走动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走动式管理制度的定义与特点走动式管理制度是指管理者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教师、学生和家长中间进行管理,贴近实际、即时响应问题,快速解决冲突和困难的管理方式。

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动性和灵活性:走动式管理强调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再坐等问题出现,而是主动走出去,与关键的管理对象进行接触和沟通。

2. 有效的沟通与反馈:走动式管理要求管理者与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问题、听取意见,并进行有效的反馈。

3. 即时解决问题:走动式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及时解决问题,快速回应和处理各类冲突和困难,使学校管理更加高效和公正。

4. 组织协调和管理目标一致:走动式管理强调整体协调和目标一致,让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有力。

三、走动式管理的主要内容走动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走访教师和学生管理者要经常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帮助和支持。

同时,通过走访可以及时发现教师和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及时进行表彰和培养,提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2. 及时解决问题管理者要根据走访和沟通的情况,及时解决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排除困难,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同时,对于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管理者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最佳解决办法。

3. 建设良好的沟通渠道管理者要与教师、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向他们提供工作和学习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走教”制度(5篇)

学校“走教”制度(5篇)

学校“走教”制度教师走教,又名跨校上课,即一名教师跨两个以上的学校,任教同一门课程。

针对我镇农村小学音、体、美师资短缺的问题,结合本镇办学实际从____年下期开始推行音、体、美教师走教制度。

一、科学组建走教队伍。

挑选出业务精、师德高的教学骨干,组成走教小组,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师德修养等方面对其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强化培训。

成立走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日常管理。

二、走教工作目标准确定位。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逐步缩小教师间、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每位走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授课,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对受援学校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传、帮、带,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有效引领和帮助,从而达到“走教一处,受益一方”的效果。

三、进行严格管理。

制定《流西河镇走教教师考核细则》,对走教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评,激发其走教工作的积极性;不定期对走教教师实施跟踪听课,对其进行督促指导;每年对走教工作进行一次总评,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流西河镇中心学校走教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我镇农村小学音、体、美师资短缺的问题,结合本镇办学实际从____年下期开始推行音、体、美教师走教制度。

为将走教制度得以落实抓好,我们设立走教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_副组长:____成员:学校“走教”制度(2)是指学校将教学活动从传统的课堂中移到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走教”制度下,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听讲和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形式,深入了解和探索相关知识。

“走教”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环境中的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情境和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走教”制度下,学校通常会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进行实地考察、参与实践活动等。

走动式管理制度

走动式管理制度

田家炳走动式管理制度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改变领导作风为重点,切实走近管理、走进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动态把握课程实施情况,了解教师、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升行政管理领导力,学习关注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处事能力,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协调有效的运行。

坚持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

二、实施要求:1、建立领导干部“五深入、三服务”的走动式服务管理制度。

2、“五深入、三服务”的具体内容为:“五深入”:(1)、深入校园门口。

完善行政值班制度,拓展值班主任工作内涵,职责到位。

使班子成员走进家长、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加强沟通、关注需求、发现问题、提供服务平台。

(2)、深入班级。

在全面巡视的基础上深入班级,了解教师工作现状,进行具体指导,质量把关。

(3)、深入谈心。

了解教师心声,及时给予关心支持、疏导和建议。

谈心做到有目标、有对象、有指标。

每周不少于二个人次的谈心。

4)、深入教研组。

做到:引领指导、过程支撑、互动评价。

(5)、深入带班。

每周固定进班带教,了解学生、获取信息、协调调整。

“三服务”:(1)、为教师提供生活保障服务。

根据教师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2)、为教师提供教育服务。

教师学习创建必要的条件,建立信息资源库,保障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3)、为教师提供培训、展示机会。

加强方法上的培训指导,使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教师有展示的机会。

3、实行行政人员每天值日制,树立全面管理的意识。

一天值日具体做到:“三个时段”、“四个到位”。

“三个时段”——早上、中午、离校三个时段的深入、巡视。

“四个到位”——(1)、来校接待教师、家长、学生到位;(2)、学生晨读前、课间、午间、放学管理工作巡视到位。

(3)、离校时室内外巡视清场工作到位。

(4)、值日人员准时到岗,并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做好沟通、交接工作。

三、具体安排:值日:每人每周一次,并根据需要随时到校。

具体安排:单周——曾健平;双周——徐萍;根据工作情况机动安排。

流动教师管理制度

流动教师管理制度

流动教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流动教师的管理,提高流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流动教师,其管理范围为全校。

第二章流动教师的招聘与录用1. 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和流动教师队伍的需求,制定流动教师招聘计划。

2. 流动教师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招聘条件,通过面试、考核等程序确定流动教师的聘用。

3. 聘用的流动教师需签署《流动教师工作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流动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期限、薪酬待遇等。

第三章流动教师的管理和考核1. 学校设立专门的流动教师管理机构,负责流动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2. 流动教师应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培训、教研活动等,不得擅自缺席或延误。

3. 学校对流动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流动教师聘用、续聘、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流动教师的工作安排和薪酬待遇1. 学校根据流动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个人特长,合理安排流动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

2. 流动教师的薪酬待遇由学校和流动教师双方协商确定,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效果等因素进行调整。

3. 流动教师应按时完成学校交代的教学任务,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自调整教学内容。

第五章流动教师的表彰与激励1. 学校设立流动教师表彰和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教研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流动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2. 学校鼓励流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支持流动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活动,对取得重要成果的流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六章流动教师的退出和调整1. 流动教师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出教师队伍的,应提前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办理离职手续。

2. 学校可根据教学需要和流动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流动教师的岗位进行调整和变动,流动教师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安排。

第七章流动教师管理的监督和检查1. 学校建立健全流动教师管理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流动教师的教学、考核、薪酬待遇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学校_走动式管理制度

学校_走动式管理制度

一、引言为了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校园安全和谐,我校特制定走动式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校领导、中层干部和班主任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师生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制度内容1. 领导走动制度(1)校领导每月至少深入教学一线4次,了解教学情况,听取师生意见,解决实际问题。

(2)中层干部每周至少深入教学一线2次,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关心学生成长。

(3)班主任每日至少巡视教室1次,关注学生上课状态,确保教学秩序。

2. 教学走动制度(1)教师每周至少听课2节,了解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学情况,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研组长每月组织教研活动1次,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3)学科带头人每周至少深入课堂1次,指导青年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

3. 班级走动制度(1)班主任每日至少巡视教室1次,关注学生上课状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2)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关注学生生活,营造良好班风。

(3)家校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4. 安全走动制度(1)校安全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开展2次安全检查,确保校园安全。

(2)班主任每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3)值日生负责每日校园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三、实施与监督1.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走动式管理工作,将其纳入日常工作考核。

2. 学校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走动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对违反走动式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总结学校走动式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的重要保障。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师生满意度,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一、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

然而,教师的流动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流动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教师流动的原因1. 个人发展需求:教师希望通过流动获得更好的职位、薪资或学术研究机会。

2. 工作环境不满:教师对当前所在学校的工作环境不满意,希望能够转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

3. 家庭因素:教师可能因为家庭原因需要调动到更近的地方,以便更好地照顾家人。

三、教师流动给教育系统带来的问题1. 师资流失:教师的流动可能导致学校师资不稳定,缺乏长期稳定的教学队伍。

2. 学校运作不稳定:频繁的教师流动可能导致学校组织结构不稳定,学校运营受到影响。

3. 教学质量下降:教师流动可能导致学生面临过多的教师变动,对学生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四、教师流动管理的重要性1. 教育质量保障:对于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流动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确保师资的稳定。

2. 学校稳定运作:通过合理的流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学校的组织结构稳定,为学校的稳定运作提供保障。

3. 提高教师满意度:流动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投入度。

五、教师流动管理制度的设计1. 流动申请程序:设立标准流动申请程序,包括申请表格、评审流程等,确保流动申请的公平与公正。

2. 流动机制:制定流动机制,明确流动的条件和标准,避免流动盲目性。

3. 流动需求调查:定期进行教师流动需求调查,根据教师的个人需求和学校需求来制定流动计划和政策。

六、教师流动管理的挑战1. 规范流程:确保流动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避免流程中的非专业人士干预及滥用。

2. 平衡需求:流动管理要平衡教师的个人需求和学校的整体需要,确保流动对教育系统有利。

七、国际经验与借鉴1. 支持转岗培训:以西方国家为例,可以通过提供转岗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更顺利地适应新工作环境。

2. 建立教师储备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可以建立教师储备制度,为流动管理提供更稳定的教师来源。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以我校为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教师流动管理工作,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教师的流动管理工作。

第三条教师流动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学校教师流动管理工作分为激励流动和规范流动两种类型。

第二章激励流动第五条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激励流动,提供良好的流动条件和发展机会。

第六条参与激励流动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取得优异的学术成绩和教学成果。

第七条参与激励流动的教师有机会申请到其他学校或机构从事相关教学、研究或管理工作,学校将给予全力支持。

第八条参与激励流动的教师,须有明确的流动目标和发展规划,在流动后可以得到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第九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参与激励流动的教师给予一次性奖励和长期支持。

第十条参与激励流动的教师流动期满后,学校将为其提供回校工作的岗位与条件。

第三章规范流动第十一条学校实行规范流动制度,促进教师岗位轮岗,培养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十二条学校每年定期进行人才梯队评价,根据学校教师工作需要,确定岗位轮岗的范围和对象。

第十三条参与岗位轮岗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有一定的教龄和工作经验。

第十四条参与岗位轮岗的教师经过面试和考核后,可以到其他班级或学科从事教学、管理或教研工作,岗位的轮岗期限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第十五条参与岗位轮岗的教师流动期间,学校将对其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和指导,保障其在新岗位上更好地展现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十六条参与岗位轮岗的教师流动期满后,学校将为其提供回校工作的岗位与条件。

第四章流动程序第十七条教师参与流动管理,首先应明确自己的流动意向,并向学校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十八条学校对流动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员需要通过面试和考核后方可确定流动岗位。

第十九条学校在确定流动岗位后,将公示拟任职人员名单,接受内部或外部人员提出异议。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3篇)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3篇)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为优化教育人才资源配置,根据高新区社会事业局《____加大教师流动力度、促进高新区教育均衡发展____》等文件精神,现就我校教师流动工作制定如下制度:一、指导思想坚持以____为指导,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我校教师流动机制,以强化质量意识为导向,加快教师观念的转变,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1.统筹兼顾原则。

流动工作统筹考虑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学校岗位设置与人员结构状况,兼顾学校特色发展、教师实际情况等。

2.有序规范原则。

教师流动应有序开展、规范操作,逐步扩大流动比例,鼓励教师偏远学校流动,以利于优化教师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协调发展原则。

通过加大流动力度促进校与校之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水平向更高层次提升。

三、相关制度1、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各校点每学年聘原学校教师的____%。

2、下列人员可不列入当年交流范围:⑴离法定退休年龄在____年以内的教师;⑵计划内怀孕、哺乳期教师;⑶患重大疾病正在治疗的教师(个人申请,三级以上医院证明);⑷服务期内的教师;⑸中心校中层干部第一学年不流动。

四、交流对象与条件1、参加交流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身体健康,有较强业务工作能力。

2、凡在一所学校任教满五年的教师,应有计划地进行交流。

3、申报学科带头人及以上骨干教师、市级及以上综合表彰奖励,优先考虑有____年及以上周圩小学任教经历的教师。

4、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必须具备交流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优先考虑有____年及以上周圩小学任教经历的教师。

5、中心校教师凡是在区学科质量调研中,连续两次排名倒数第一的,必须硬性流动;在学区统考中连续两次倒数的教师或统考成绩与学区平均线相差____分以上的教师必须进行流动。

6、敬业精神不强,不服从学校安排,并和领导无理取闹的教师必须进行交流。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4篇)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4篇)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根据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与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小学教师流动范围包括学校内部流动和学校间流动。

学校内部流动指的是小学教师在同一学校内职务和岗位的调整;学校间流动指的是小学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的调动。

第三条小学教师流动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

第二章学校内部流动第四条学校内部流动包括以下情况:(一)调整职务岗位:根据教师个人素质和工作表现,学校可以对小学教师的职务岗位进行调整。

(二)职务竞聘:小学教师根据需要和个人意愿,可以主动申请参与学校内部职务竞聘。

(三)教研组调整: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需求,学校可以对小学教师所在的教研组进行调整。

(四)班主任调整:根据班主任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表现,学校可以对小学班主任进行调整。

第五条学校内部流动的程序:(一)确定流动计划: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小学教师的特长,确定学校内部流动的计划。

(二)公示流动计划:学校要将学校内部流动的计划在校内广泛公示,接受教师的监督和意见。

的原则,选拔合适的候选人。

(四)公示流动结果:学校要将流动的结果在校内公示,接受教师的监督和意见。

(五)签订流动协议:学校要与流动教师签订流动协议,明确调动的岗位和职责。

(六)记录流动档案:学校要将流动的过程和结果记录并保存,作为教师的个人档案。

第三章学校间流动第六条学校间流动主要包括以下情况:(一)借调:学校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借调其他学校的小学教师担任特定岗位。

(二)交流:学校可以安排小学教师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三)挂职锻炼:学校可以安排小学教师到其他学校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调动:学校根据需要和教师意愿,可以调动小学教师到其他学校担任特定岗位。

第七条学校间流动的程序:(一)确定流动计划: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小学教师的特长,制定学校间流动的计划。

学校“走教”制度模版(三篇)

学校“走教”制度模版(三篇)

学校“走教”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我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二条学校走教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适应个性化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2. 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针对性强的教学服务;3. 鼓励创新实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加强协同合作: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第三章学校走教组织与管理第三条学校设立走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和管理走教相关工作。

第四条走教办公室的职责包括:1. 协助校领导制定走教工作方案和计划;2. 组织走教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3. 监督和评估走教教学效果;4. 收集并总结走教经验和案例;5. 联系和沟通家长,了解他们对走教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走教对象第五条学校走教制度适用于所有学生,特别是在学习或行为上有一些困难或差异的学生。

第六章走教流程第六条学校走教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确定走教需求:学校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走教需求评估,包括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具体走教的对象和需求。

2.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走教需求,由走教教师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3. 实施走教教学:走教教师按照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4. 监督和评估:走教办公室将定期对走教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走教计划。

第七章走教教师队伍建设第七条学校将通过以下方式建设走教教师队伍:1. 培训计划:制定走教教师培训计划,加强走教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

2. 交流活动:定期组织走教教师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和资源的共享。

3. 管理和评价:建立走教教师绩效管理和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走教工作。

第八章家校合作第八条学校将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实现家校携手共育。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小学教师是培养和引导下一代成长的重要角色,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不容忽视,流动频繁、无序的现象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隐患。

因此,建立和完善小学教师流动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教师流动的意义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流动,教师可以接触不同学校、不同环境,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经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流动制度可以使教师队伍实现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合理配置优质教师,提高教育质量。

3.增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流动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加强合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优秀教师的流动可以带动和推动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小学教师流动制度的设计原则1.公正公平。

制定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一切流动都要以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利益为出发点,避免个别特权和不正当利益。

2.激励导向。

流动制度要结合职称评定、待遇和福利等与流动相关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申请流动,并给予流动教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3.适度灵活。

流动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满足教师个体的需求,也要兼顾学校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灵活运用流动制度,尽量减少对教师的不便和困扰。

4.有序管理。

流动制度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流程,明确流动的程序、标准和要求,确保流动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流动教师的跟踪和管理。

四、小学教师流动制度的主要内容1.流动条件与标准(1)流动条件: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达到流动的基本要求。

(2)流动标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教师个人的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流动标准,如教龄、学历、职称等。

2.流动方式与程序(1)自愿申请流动:教师可以主动申请流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和调配。

(2)学校调动:学校可以根据教职工流动规划和学校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动,教师应按要求配合。

学校教师流动制度

学校教师流动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有关教育法规,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实现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2.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4. 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制度内容1. 教师流动范围教师流动范围包括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科之间、学段之间的流动。

2. 教师流动条件(1)具有教师资格,热爱教育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2)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工作表现良好。

(3)自愿申请流动,符合学校流动计划。

3. 教师流动程序(1)教师向学校提出流动申请,填写《教师流动申请表》。

(2)学校根据流动计划,对申请流动的教师进行审核,确定流动名单。

(3)学校与教师签订流动协议,明确流动期限、待遇、权利和义务。

(4)教师按照协议要求,完成流动工作。

4. 教师流动待遇(1)流动教师在原学校工资待遇不变。

(2)流动教师在流动期间,享受原学校同等条件的各项福利待遇。

(3)流动教师在流动结束后,可优先选择工作岗位。

5. 教师流动考核(1)学校对流动教师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流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2)流动教师需遵守流动协议,如违反协议,学校有权终止流动。

6. 教师流动保障(1)学校设立流动教师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流动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2)学校为流动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3)学校加强对流动教师的关心和帮助,解决其在流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学校成立教师流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流动工作的组织实施。

2.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流动管理制度,明确教师流动的条件、程序、待遇、考核和保障等内容。

3. 学校加强对教师流动工作的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4. 学校定期对教师流动工作进行总结,不断完善教师流动制度。

学校走动式管理制度

学校走动式管理制度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学校管理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营造和谐、高效的校园环境,我校决定实行走动式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管理者深入一线,了解师生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度内容1. 管理范围走动式管理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管理人员,包括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等。

2. 走动时间(1)每周至少安排2个工作日进行走动式管理。

(2)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走动时间。

3. 走动内容(1)巡视校园,了解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等情况。

(2)走进教室,观察课堂教学,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3)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生活需求等。

(4)与教师、职工交流,了解工作情况、意见建议等。

4. 走动要求(1)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走动计划,明确走动目的、内容、时间等。

(2)走动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尊重师生,耐心倾听,做好记录。

(3)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或领导汇报,并跟踪解决。

(4)每月底,管理人员需提交走动报告,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施与监督1. 实施部门由学校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年级组配合实施。

2. 监督部门由学校监察室负责监督走动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3. 奖惩措施(1)对认真执行走动式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的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不认真执行走动式管理制度,或发现问题时推诿扯皮的管理人员,将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

四、总结与反馈1. 定期召开走动式管理制度实施情况总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制度。

2. 鼓励师生对走动式管理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实施走动式管理制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管理者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师生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校园环境。

幼儿园走动管理制度

幼儿园走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规范幼儿园日常走动行为,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及幼儿。

三、管理制度1. 教职工走动制度(1)教职工在园内走动时,应遵守幼儿园规定,不得擅自进入幼儿活动室、休息室等场所。

(2)教职工走动时,应佩戴工作牌,便于识别和管理。

(3)教职工走动时,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幼儿正常活动。

(4)教职工走动时,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园长。

(5)教职工走动时,不得随意触摸幼儿物品,不得与幼儿嬉戏打闹。

2. 幼儿走动制度(1)幼儿在园内走动时,应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不得擅自离开班级。

(2)幼儿走动时,应保持队形,跟随教师有序行走。

(3)幼儿走动时,不得追逐打闹,不得推搡他人。

(4)幼儿走动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园内骑车、滑板等。

(5)幼儿走动时,应遵守公共秩序,不得在园内乱扔垃圾、损坏公共设施。

3. 特殊情况走动制度(1)遇有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教职工应立即组织幼儿有序撤离,确保幼儿安全。

(2)遇有家长接送幼儿时,教职工应引导家长有序停车,不得占用消防通道。

(3)遇有特殊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教职工应提前做好安全预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四、监督检查1. 幼儿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幼儿园走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教职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如有违反,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3. 幼儿走动行为由班主任负责管理,班主任应加强对幼儿的日常教育,确保幼儿走动安全。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幼儿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模版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模版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模版一、引言教师流动制度是为了促进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流动制度的目的在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个人成就感,同时也能够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教师流动制度的设计,并提出适用的模版。

二、流动类型1. 内部流动:指同一学校内教师之间的流动。

包括但不限于岗位调整、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

2. 外部流动:指教师之间在不同学校之间的流动。

包括但不限于调动、交流、进修学习等。

三、流动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流动应公开、公正、透明、非歧视,遵循规则和程序,注重平等对待,确保每位教师享有相同的机会。

2. 自愿原则:教师流动应是自愿的,流动教师应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和方式。

3. 充分调研原则:流动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确保教师有合适的岗位、适应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4. 共赢原则:流动应以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为目标,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流动程序1. 流动需求确定:学校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需要,确定流动的岗位和人数,并形成流动计划。

2. 流动职位公示:学校将流动的岗位进行公示,并公布流动的相关要求和条件,引导教师申请。

3. 申请流动: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适应能力,积极申请流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4. 流动评审:学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流动申请的评审,综合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和排名。

5. 流动匹配:学校根据流动计划和评审结果,将流动教师与需要的岗位进行匹配,确保流动教师的能力和岗位要求相匹配。

6. 流动公示:学校将流动结果进行公示,并告知流动教师和相关部门,确保流动结果的公正和透明。

7. 流动落实:学校和流动教师签订流动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协助流动教师顺利完成流动过程。

8. 流动跟踪:学校对流动教师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帮助,确保流动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稳定。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XX小学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管理,健全教师流动(借调、调动、选招)管理制度,规范教师流动程序,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稳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教职工流动管理制度。

一、申请人员必须在合同期满,方可提出借调、调动、参加选招。

二、应在每年6月20日前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填写《教职工拟调登记表》。

三、申请调动人员,应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若有严重影响学校稳定、损害学校形象和声誉之言行及怠工等违纪现象,年度考核应定为不合格,取消调动资格,并记录在档案。

四、经批准同意调动人员,凡属学校(部门、科室)的所有的财产和资料应自觉归还学校(部门、科室),不得占为己有,否则不得办理调动手续。

五、学校出资培养的各类国家、省、市、区骨干教师、培养前签订服务年限协议(协议另定),若不履行协议,提前提出调动,则必须退回学校提供的培养费。

六、提出借调,按照每年5000元,赔偿给学校,借调期间不参加绩效工资的分配。

借调期间不得参加中、高级职称的评审。

七、参加选招的,要有在村小工作两年以上经历,并须在每年的5月份书面提出申请,且任何人只能参加一次选招考试。

八、学校中层以上的教师提出调动、借调、参加选招的,要提前一年提出申请,以便学校安排好接任人员。

如参加选招没被录取的,则免去其现任职务。

九、有以下几种情况不予流动:近三年年度考核有一次为不合格或不定等次的;任期内受党纪政纪处分,现仍在处分期的;违背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从事有偿家教被查处的。

2017年2月。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分层教学走动班级教学管理制度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分层教学走动班级教学管理制度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分层教学走动班级教学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数学、英语学科,高三英语学科实行分层走班教学。

为加强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班级管理1、担任走动班级教学的任课教师,兼任走动班级的班主任。

2、每个走动班级成立班委会,指定班长、副班长、纪律委员、科代表、值日生等,以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

3、每个走动班级成立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定组长、资料员、检查员等,以利于在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学习竞赛活动。

4、任课教师要加强班纪班风建设,严格编排座位,严格学生考勤管理,严格课堂管理,严格作业登记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做好课室卫生保洁工作,造就优良的班纪学风。

5、任课教师要加强任教班级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二、教学管理1、教学目标分层。

即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生认知规律的递进性:C层次学生掌握基层目标,即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B层次学生掌握中层目标,即在基层目标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基本问题,具备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A层次学生掌握发展目标,在前两层目标的基础上理解所学知识,具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一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分层。

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

高一年级C层次班级要从初中知识抓起,打好基础,不参加清远市期末统一测评。

对C层次学生以识记,模仿为主,对B层次学生以理解、初步运用为主,对A层次学生以综合应用、理解创新为主。

3、练习作业分层。

练习、作业都作分层处理: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应用能力,达到学习的最基本要求。

选做题面向A层次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对教材的一些习题进行分层要求,对C层次学生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课标的基本要求,而对A层次学生则要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

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范文一、流动的定义与意义小学教师流动制度是指小学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调换工作岗位、学校或地区进行教学工作,以实现个人发展和学校内外融合的一种制度安排。

流动制度旨在通过调整人员配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二、小学教师流动制度的目的与原则1.目的:(1)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流动,教师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学方法,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经验。

(2)促进学校内外合作:通过流动,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促进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流动,优秀的教师可以辐射到更多的学校,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原则:(1)自愿参与:流动参与者应自愿申请,流动过程中应遵循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意愿。

(2)平等互利:流动参与者应在同等的基础上享受流动带来的机会与资源,流动过程中应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交流。

(3)考核评价:对于参与流动的教师,应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包括流动前后的评估与反馈,以及流动成果的考核。

三、小学教师流动的途径与方式1.流动途径:(1)学校内部流动:包括不同年级间的调动、不同科目间的调动,以及不同管理岗位间的调动。

(2)学校间流动:指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调动,包括同市、同区域、不同省份的调动。

2.流动方式:(1)全职流动:教师从原单位全职调至新单位,全面参与新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

(2)兼职流动:教师同时在原单位和新单位开展教学工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时间和任务分配。

(3)短期交流:教师在特定时间段内暂时调动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周至一个学期之间。

四、小学教师流动的管理与保障1.流动管理:(1)流动计划:学校和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年度流动计划,明确流动范围、流动岗位和流动时间,根据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确定每个教师的流动意愿。

(2)流动筛选:学校和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和工作表现等对教师进行筛选,确保流动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胜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教师走动式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1889教师走动式管理制度
Teacher walking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教师走动式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改变领导作风为重点,切实走近管理、走进教师,深入保教第一线,动态把握课程实施情况,了解教师、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升行政管理领导力,学习关注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处事能力,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协调有效的运行。

坚持全心全意为教工服务,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

二、实施要求:
1、建立领导干部“五深入、三服务”的走动式服务管理制度。

2、“五深入、三服务”的具体内容为:
“五深入”:
1)、深入校园门口。

完善行政值班制度,拓展值班主任
工作内涵,职责到位。

使班子成员走进家长、走近教工、走近幼儿、加强沟通、关注需求、发现问题、提供服务平台。

2)、深入班级。

在全面巡视的基础上深入班级,了解教师工作现状,进行具体指导,质量把关。

3)、深入谈心。

了解教工心声,及时给予关心支持、疏导和建议。

谈心做到有目标、有对象、有指标。

每周不少于二个人次的谈心。

4)、深入教研组。

做到:引领指导、过程支撑、互动评价。

5)、深入带班。

每周固定进班带教,了解幼儿、获取信息、协调调整。

“三服务”:
1)、为教工提供生活保障服务。

根据教工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2)、为教师提供教育服务。

教工学习创建必要的条件,建立信息资源库,保障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3)、为教师提供培训、展示机会。

加强方法上的培训指导,使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教师有展示的机会。

3、实行行政人员每天值日制,树立全面管理的意识。


天值日具体做到:“三个时段”、“四个到位”。

“三个时段”――早上、中午、离园三个时段的深入、巡视。

“四个到位”――1、来园接待教师、家长、幼儿到位;
2、幼儿进餐、进点、午睡保育管理工作巡视到位。

3、离园时室内外巡视清场工作到位。

4、值日人员准时到岗,并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做好沟通、交接工作。

三、具体安排:
分园值日:每人每周一次,并根据需要随时到分园。

具体安排:单周――z;双周――z、z;z以分园为主,根据工作情况机动安排。

总园值日: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