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诊病种诊疗常规
急诊科十二个中医急症诊疗常规
急诊科十二个中医急症诊疗常规时间:2011年7月19日来源:作者:点击:次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一、中医中风病诊疗常规【定义】中风又名卒中。
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
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症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重症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
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2、病机特点:中风之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
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
【诊断分析步骤】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脑栓塞、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
溶栓治疗对血压的要求是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维持血压在160-180/100-105mmHg水平;既往无高血压的患者,血压维持在160-180/90-100mmHg;当血压高于200/105mmHg时,可以考虑谨慎降压治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处理各种急性疾病的任务。
为了提高急诊治疗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总结和介绍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指南,并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心梗、脑卒中等。
针对这些疾病的急救和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1. 短时间内发生心绞痛、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安排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早判断是否为心梗。
2. 对于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脑部CT或MRI扫描,以确定脑血管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3. 心肺复苏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关键步骤之一,医务人员应熟悉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二、外伤和骨科疾病外伤和骨科疾病是急诊科的另一重要领域。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严重外伤引起的大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包括正确使用止血带、冰敷、压迫等方法。
2. 对于骨折患者,应进行X线检查以确诊,必要时行骨科手术。
3. 严重脑外伤患者应立即进行CT或MRI扫描,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心力衰竭引起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及时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洋地黄等。
2.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做好气道管理,可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氧气治疗等。
3.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可使用雾化吸入药物、肾上腺素、氨茶碱等治疗。
四、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胃炎、胆囊炎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急性胃炎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并予以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2. 胆囊炎患者需要行胆囊超声检查以确诊,必要时考虑胆囊切除手术。
3.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应禁食刺激性食物,并给予抑酸药物治疗。
五、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疑似肺炎的患者,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行痰培养以确定病原体。
2. 对于尿路感染患者,除了口服抗生素外,还应提供充足的饮水,并适当排尿。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一、值班工作常规1 .值班人员负责处理全日急诊工作,必须严守岗位,态度热情,工作细心,认真履行职责,并填写值班记录。
实习人员参加值班时,应有专人指导。
2 .各科室派定值班人员后,应将名单送医教部(医务处)和急诊室。
值班人员必须在固定地点工作和休息,不得擅自离开。
急诊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到达急诊室。
3 .值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检查一切急救用品的性能、数量及其放叠位置,如有缺损或不适用时,应立即补充更换。
放置位置有误者,立即改正。
担任急诊医护人员如需出诊,必须有人代替方可离开岗位。
4 .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
急诊及观察患者,应床旁交班,避免将处理未毕的事项交他人处理;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时,应交代清楚。
交接班时应注意查对,将交接事项摘要记入交班本,并双方签字。
5 .值班人员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二、重危患者抢救常规1 .抢救工作应组织健全,分工周密;有条件应成立急诊抢救组,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抢救值班。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秒必争。
2 .在抢救中应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本科最高职务的医师、急诊护士长或其他指定的人员担任组织领导工作。
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服从领导,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
抢救过程应严格执行正规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
3 .遇有大批患者、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教部(医务科),由院组织有关科室共同抢救。
4 .必要时由全院有关科组织抢救小组。
参加抢救组人员的去向应随时通知急诊室,听到呼号后立即奔赴急诊室,参加抢救工作5 .经抢救后病情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室。
如需继续抢救或进行手术者,应预先通知病区或手术室作好准备。
不宜搬动而急需手术者,应在急诊室进行。
留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者,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入病室。
6 .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
抢救工作告一段落时应作小结。
三、观察室常规1.门诊部(或急诊部)可根据编制、设备、建筑条件和实际需要设观察室。
急救诊疗常规
急救诊疗常规
急救的目的是用最为简单而有效地方法抢救生命,保护迅速转运,以便妥善处理。
原则是处理及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污染,固定患肢,避免神经、血管进一步损伤。
1. 抢救休克。
对外伤患者首先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
如有休克,应首先救治。
2. 包扎伤口。
有活动性出血,须采取暂时性压迫包扎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
如上止血带者,应标示时间,并应视情况每半小时~1小时放松一次。
3. 妥善固定。
有开放性伤口,局部应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毛巾包扎,以减少污染。
4. 迅速转运。
情况不详时,不要盲目整复,保持伤员原来姿势护送到医院。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急诊科是医院中面临各种急性情况的科室,主要负责对危重病人进行快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急诊情况。
一、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
诊断心肌梗死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治疗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当首先进行急救措施,包括静脉给药,持续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等。
在稳定患者之后,可以进行血栓溶解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二、中风(脑卒中)中风是急诊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
对于中风患者,应当立即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确定中风的类型和范围。
治疗方面,如果是缺血性中风,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或者介入手术。
对于出血性中风患者,则需要立即控制出血点,同时进行支持治疗,稳定患者的病情。
三、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肺部听诊等。
治疗上,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采取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洋地黄等,以帮助减轻水肿和改善心脏功能。
四、外伤急诊外伤急诊是指各种外伤情况下的急性处理。
常见的外伤包括创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对于外伤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初步评估,确定伤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治疗上,根据不同的伤情,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止血、修复骨折、包扎伤口等。
五、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发热等症状。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和尿液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治疗上,急性期主要以禁食和胰酶抑制剂为主,同时积极对症处理,如给予镇痛剂、输液等。
总结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心血管、神经系统、外科等。
医务人员在急诊科工作时,应当积极应对各种急性情况,迅速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1
5-7高危( )
分值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是/否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TIMI评分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
.
STEMI患者TIMI评分表
项目
1.年龄≥75岁
65-74岁
2.糖尿病或高血压或心绞痛
3.收缩压<100mmHg
4.心率>100次/分
5.Killip分级 Ⅱ~Ⅳ 级
女性,80岁,因“胸闷喘憋1天,加重伴意 识模糊2小时”来诊,血压85/60mmHg, 心率110次/分,SPO2 90%,既往有高血压、 冠心病病史。心电图示多导联ST段明显压 低,AVR导联ST段抬高。心脏彩超示心肌 运动不良,EF23%。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予抗凝、抗血小 板、硝酸酯类、血管活性药物,配合无创 呼吸机等治疗,患者好转。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无反应 正确回答 回答错误 语无伦次 含混发音
无反应 可按指令动作 能确定疼痛部位 对疼痛刺激有肢体退缩反应 对疼痛刺激肢体屈曲 对疼痛刺激肢体过伸 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4□ 3□ 2□ 1□ 5□ 4□ 3□ 2□ 1□ 6□ 5□ 4□ 3□ 2□ 1□
总分
说明:总分 15 分,最低 3 分。按得分多少,评定其意识障碍程度。 13~14 分为较度障碍,9~12 分为中度障碍,3~8 分为重度障碍(多 呈昏迷状态)。
<2.5
血肌酐μmol/L
≥309. 177-308 133-168
53-132
<53
红细胞比容
≥0.60
0.50-0.59 0.46-0.49 0.30-0.45
常见急症诊疗规范
(七)咯血
1.取侧卧位,防止咯血引起误吸或窒息。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补液,必要时使用止 血药物。 3.通气与吸氧。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八)意识障碍
1.采取正确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通气与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 4.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血 糖等)。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6.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二)胸痛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安静卧床休息。 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D-二聚体、心 肌酶等)。 3.建立静脉通道,对症用药。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三)腹痛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心肌酶等)。 3.建立静脉通道,对症用药。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常见急症诊疗规 范
(一)休克
1.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伴有急性肺水肿的休克患 者可置半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通气与吸氧。 4.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畅通。 5.可开展相应检查(血糖、心电图等)。 6.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呼 吸等)。 7.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四)呼吸困难
1.取半卧位或坐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通气与吸氧。 4.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畅通。 5.可开展相应检查(血糖、心电图、血气分析等)。 6.能明确原因者,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如对张力性气胸紧 急排气、危及生命的心脏压塞紧急减压、气道异物梗阻紧急 解除。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五)气道异物
1.尽快解除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必 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等其他手段。 有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刻心肺复苏。 2.通气与吸氧。 3.监测生命体征。 4.必要时开放静脉通道,对症处理。
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
第十六章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西医诊断标准:(1)病毒感染,秋冬春季多见:(2)起病较急,局部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痒、灼热感或咽痛、声音嘶哑或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
(3)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较多的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二)证候诊断(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4)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扶湿、挟滞等兼证。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口服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薄荷(后下)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剂:银翘散加减。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3.暑湿袭表:解暑祛湿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调和营卫方剂:参苏饮加减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化痰止咳。
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减。
生葳蕤、淡豆豉、红枣、生葱白、炙甘草、桔梗、薄荷、白薇(二)辨证使用中成药1.痰热清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用于风温肺热病属痰热阻肺证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双黄连等注射液: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2.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一、值班工作常规1.值班人员负责处理全日急诊工作,必须严守岗位,态度热情,工作细心,认真履行职责,并填写值班记录。
实习人员参加值班时,应有专人指导。
2.各科室派定值班人员后,应将名单送医教部(医务处)和急诊室。
值班人员必须在固定地点工作和休息,不得擅自离开。
急诊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到达急诊室。
3.值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检查一切急救用品的性能、数量及其放叠位置,如有缺损或不适用时,应立即补充更换。
放置位置有误者,立即改正。
担任急诊医护人员如需出诊,必须有人代替方可离开岗位。
4.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
急诊及观察患者,应床旁交班,避免将处理未毕的事项交他人处理;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时,应交代清楚。
交接班时应注意查对,将交接事项摘要记入交班本,并双方签字。
5.值班人员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二、重危患者抢救常规1.抢救工作应组织健全,分工周密;有条件应成立急诊抢救组,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抢救值班。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秒必争。
2.在抢救中应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本科最高职务的医师、急诊护士长或其他指定的人员担任组织领导工作。
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服从领导,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
抢救过程应严格执行正规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
3.遇有大批患者、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教部(医务科),由院组织有关科室共同抢救。
4.必要时由全院有关科组织抢救小组。
参加抢救组人员的去向应随时通知急诊室,听到呼号后立即奔赴急诊室,参加抢救工作5.经抢救后病情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室。
如需继续抢救或进行手术者,应预先通知病区或手术室作好准备。
不宜搬动而急需手术者,应在急诊室进行。
留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者,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入病室。
6.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
抢救工作告一段落时应作小结。
三、观察室常规1.门诊部(或急诊部)可根据编制、设备、建筑条件和实际需要设观察室。
下列患者可留观察室作短时间观察治疗。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一)病因1、心源性病因(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张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首要条件。
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病史采集】1. 心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必须强调争分夺秒简要询问有无双眼上翻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心脏骤停的先兆症状;2. 有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触电、溺水、麻醉及手术等病史。
【检查】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治疗原则】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3〕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
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 院内急救措施〔第二期复苏〕〔1〕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假设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2〕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阿拉明每分钟静滴0.4mg;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3〕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假设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3.重症监护室处理〔第三期复苏〕心搏恢复后可进入ICU病房进行如下处理:〔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
假设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急诊科疾病第一节急诊内科疾病一、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是循环停顿的一种临终状态,若不及时处理,这种危险状况可导致死亡;反之若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ion,CPCR)处理,则有可能恢复。
复苏的成功不仅是指心搏、呼吸的恢复,而应达到智能的恢复,故复苏的全程称为心肺脑复苏,要达到这一目的应重视以下两点,即①复苏—时间就是生命,②关键—在现场进行CPCR。
+-【诊断】1、临床表现1.1有各类心脏病的病史或有各类创伤、电击、淹溺、中毒,电解质紊乱、缺氧、休克、手术、麻醉意外,心脏导管检查和造影等病史;1.2突然的意识丧失,脉搏,心音消失;1.3呼吸停止;1.4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5发绀;1.6心电图所示有以下三种类型: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和电机械分离。
【治疗】对确定心脏骤停的病人,应迅速在现场施行CPR,并同时尽快进行决定性处理。
1、心肺复苏术(CPR),是将心肺脑复苏人为的分为三期。
1.1基础生命支持期:即紧急供氧期,其目的是保持最低限度脑的供血,包括三个步骤即ABC方案。
步骤A: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床上,术者左手将病人头向后仰,右手将病人颏部向上抬,使口腔直轴与气道成直线,以利气道通气。
如有分泌物应清除舌根后坠应用舌钳将舌向外拉确保气道通畅。
步骤B:人工呼吸:术者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防止吹入的气体外逸。
术者的嘴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口唇部,使之不漏气,然后用中等力量向患者吹气。
每次吹气量约800—1200ml,边吹气边看患者胸部是否被吹起,单人操作吹2次按15次,2人操作按5次吹1吹。
步骤C:建立循环,促使心脏复跳、方法拳击心前区一下,从30cm高度向下拳击,仅适用于心脏停搏1min以内者如不复跳则立即进行下一步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骨角起向上2横指处)按压重量:以将患者胸骨下压4—5cm为宜,相当术者上身重量。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一)病因1、心源性病因(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张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首要条件。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急性颅脑损伤、出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急性酒精中毒二、灭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四、急腹症五、创伤诊疗常规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西医结合常见急诊病种和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中风病急症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一、诊断要求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厚味、烟酒等诱
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的基本病机,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
二、分级
1、中经络:偏身麻木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为主症,而无神
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
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三、治疗措施
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一般中经络者一周左右,中脏腑者四周左右。
病情
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中脏腑患者头部可稍垫高,翻身时尽量少动头部。
痰涎盛,频繁呕吐者,应取侧卧位(当以软枕垫起腰背臀部45度角)即可o
2、针剂
A、中经络
灯盏花注射液1-2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
丹参注射液10-2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
B、中脏腑
闭证:a、痰热内闭
清开灵注射液30-6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1静滴
醒脑静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2 50ml静滴
安宫牛黄丸1--2丸/次
B、痰湿蒙塞。
苏合香丸1--2丸/次
脱证:参附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lOOml静滴
厥脱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一、诊断要点
本厥脱证非单纯之厥或脱症,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阳气或亡血伤津失血所致的气
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症。
二、分期分级
(一)分期
1、早期:表现气阴耗伤证o
2、中、晚期:表现真阴衰竭或阳气暴脱或阴竭阳脱证。
(二)分级
1、轻度:神清或烦躁不安,手足不温或肢端寒冷,汗出过多,脉沉细(数)无力,
收缩压降低至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0mmHg;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低于平时
血压的1/3以上或收缩压降低30mmHg。
2、中度:神志淡漠,手足冷至腕踝,大汗淋漓,脉象微细或虚大,收缩压在
50mmHg以下,脉压小于20mmHg。
3、重度:意识朦胧或神志不清,肢冷超过腕踝2寸以上或全身肤冷,冷汗如珠,
脉微细欲绝或不能触及,收缩压在30mmHR以下。
轻、中、重度以上述三症或血压符合为制定标准。
三、诊疗措施
1、宜静卧,忌搬动,采用头低脚高位,使精血充盈,滋润心脑。
2、输液救阴:用参麦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推或40m1+5%葡萄
糖注射液250ml静滴,或生脉注射液40--1 0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 500m1
静滴。
每日视病情需要用3000毫升一5000毫升葡萄糖盐水或平衡盐液等静脉滴注。
3、回阳救逆:参附注射液20毫升加5%葡萄糖静脉注射,每1 5—30分钟一
次,连续3—5次。
4、开闭醒神:清开灵注射液1 0毫升加5%葡萄糖20毫升静脉注射,每隔1--2
小时可重复一次,连续3—5次;或用清开灵40 60毫升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
5、针灸:神昏者,针刺人中、涌泉、足三里穴;阳脱者,用艾条灸关元穴1 5
分钟,艾火与皮肤表面的距离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
6、吸氧:喘促者,鼻导管氧气吸入。
胸痹心痛中医急症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一、诊断要点
一、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似《灵枢·厥病》的厥心痛。
本篇渊源《灵枢》,
沿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加以命名。
它因、它证、它病均不属此范围。
二、分型分组分度
(一)分型:
1、劳累性心绞痛:由于运动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
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疼痛可迅速消失,分型: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
(2)稳定型劳累—I生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上。
(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的劳累所诱发的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
然加重。
2、自发性心绞痛:与胸痛的发作、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疼痛持续时
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I 生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并存。
初发型劳累-I生心绞痛、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常统称为“不稳
定型心绞痛”。
(二)分级(稳定型劳累-I生心绞痛)
1级:较日常活动重的体力活动,如原地小跑或持重物上三楼,上陡坡等引起心
绞痛,但日常活动无症状。
2级:日常体力活动,如正常条件下常速步行3--4华里,上三楼、上坡等引起心
绞痛,日常活动稍受限制。
3级:较日常活动轻的体力活动,如正常条件下常步行1--2华里,上二楼、上小坡等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明显受限。
4级:轻微体力活动,如室内缓行,严重者休息时亦发生心绞痛。
(三)分度
A、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1、轻度:1级、2级
2、中度:3级
3、重度:4级
B、不稳定和变异性心绞痛
1、轻度:每周有2--5次或每日有1—3次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5分钟以下,疼痛较轻。
2、中度:每日有4次以上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6--10分钟,疼痛较重。
3、重度:每日有10次左右典型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10分钟以上,疼痛影
响日常生活,如穿衣、大便。
三、治疗措施
(一)急救处理
麝香保心丸2丸一4丸舌下含化
速效救心丸每次含l一3丸
复方丹参滴丸5—10粒/次一日三次
丹参注射液20—40m1+5%葡萄糖250—500mi静滴
灯盏花注射液1—2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滴
(二)针灸:主穴分两组,膻中和内关;巨阙和间使。
交替轮换,每日针灸1次,获针感,留针l 5分钟,10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