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赠汪伦的理解和感受
2021赠汪伦读后心得400字
2021 赠汪伦读后心得 400 字《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赠汪伦读后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读后心得 1一首〈〈赠汪伦〉〉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深厚情谊。
李白外出游览时路径桃花县,在村民汪伦家做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为李白跳了一只舞。
于是李白作了这首诗赠给汪伦作纪念。
诗中充分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情谊。
正如诗中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就是讲即便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过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而前两句叙事,“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正表示处于意料之外,汪伦用民间最隆重的踏歌舞来欢送李白,这让诗人怎能不感动呢!而这让诗人怎来表达呢?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有感而发用桃花潭来和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作比较。
而这两句就用了“不及”来把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连在一起。
拿“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这样既深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我觉得这《赠汪伦》及自然,直抒真情,十分感人。
赠汪伦读后心得 2“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个性,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语文天地”《赠汪伦》的教学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大胆的探索古诗教学的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
创设的情景:朗读区、表演区、绘画区、呤诵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合作、创新、激情释放的氛围。
看完后自己十分惊讶: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
回忆自己的教法:“读—解—背三步曲”。
先带领学生读了又读,一句一句的读,读好了,就逐个词解释,再连词解句。
解句说思想。
最后是抄了又抄。
自己教久了都觉得没有意思,更何况是学生呢?可以彻底放弃了。
结合学生的特长,适时的给学生展示,比单一的教、解、背效果更好。
二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归纳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二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小学二年级上《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赠汪伦》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古诗。
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场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教学目标:1、认识能力: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
设计意图: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好,还记得我吗?(生答)说说我姓什么?对,大家的记性可真好!你想知道我的名字吗?(生:想)好,告诉大家我叫王惠。
师:谁来和我打个招呼?生:王老师好!师:还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谁敢叫我的名字?生:王惠!师:到!(立正)还有谁愿意叫?生:王惠!师抱拳:在下便是!师:叫我王老师是尊敬我,叫我王惠,我们的关系就近了,那就是朋友了。
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生:愿意)师:我真开心!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去认识吧。
来上课!一、导入: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我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1200年前的唐朝去认识这位鼎鼎有名的朋友吧。
(课件出示李白的图像)好了,到了,睁开眼睛吧。
他是谁呀?有了解他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生介绍。
师:哎呀,你们的见识可真广,课前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老师要向你们学习!。
让我们再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简介,师补充。
赠汪伦阅读感受
赠汪伦阅读感受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主要讲述了诗人与汪伦的友情故事。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他对汪伦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悟。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友情观。
他认为友情是一种纯粹而真挚的情感,是一种无私而不求回报的付出。
诗中的汪伦是一个性格豪放、热爱自由的人,他与李白的友情也体现了自由、无拘束的精神。
在这首诗中,李白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他认为友情是需要经常联系、交流的,只有不断维系才能更加深厚。
同时,他也认为友情是需要无私奉献的,只有在友情中保持真诚和无私,才能真正体验到友情的真谛。
总结起来,李白的《赠汪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挚的友情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友情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1. 介绍《赠汪伦》的作者王之涣2. 解析诗词中的“汪伦”是谁3. 探讨诗句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的含义4. 分析诗中描绘的“相思之苦”5. 探究“踏雪寻梅”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6. 了解唐代诗词的特点及流派7. 分析《赠汪伦》的格律和韵律8. 探究《赠汪伦》的意境与意义9. 介绍《赠汪伦》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10. 分享《赠汪伦》诗词中的经典句子及韵脚注:此文章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标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1. 介绍《赠汪伦》的作者王之涣:在文章开头,先简单介绍作者王之涣的基本情况,如他的生平、成就、代表作品等。
可以引用相关资料和历史文献进行支持,让读者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2. 解析诗词中的“汪伦”是谁:探讨《赠汪伦》中所提到的“汪伦”是谁,通过文字句子的描述,推测他们之间的关系。
针对该诗句的解析也可以引用其他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加深读者的理解。
3. 探讨诗句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的含义:解析诗词中的“执手相看泪眼”,并展开对这个词汇的文化内涵的解读。
诗句表现出的情感、意境、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阐述,增强读者的对该诗的感性理解。
4. 分析诗中描绘的“相思之苦”:阐述诗词中表现的“相思之苦”,通过分析作者的笔调和用字,揭示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感受。
引用其他文献和研究成果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分析的深度和专业性。
5. 探究“踏雪寻梅”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探究“踏雪寻梅”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象征意义,以及它在该诗中所体现出的意义。
通过文字句子的描述,分析作者对这个意象的运用和表现。
6. 了解唐代诗词的特点及流派:对唐代诗词的整体特点进行介绍,从语言、格律、意象、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
对于唐代诗词的流派、代表诗人等信息的介绍也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赠汪伦》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
7. 分析《赠汪伦》的格律和韵律:对这首诗歌的格律、韵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四年级语文21课古诗三首笔记
古诗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古诗在我国古代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韵味和内涵都是非常丰富的。
四年级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一节课,通过学习《蝉》、《赠汪伦》和《咏鹅》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 它凝练了我国人对自然、对人生、对情感的感悟和表达。
学习古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而《古诗三首》这一课的内容设计贴合了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需求,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在学习《蝉》这首古诗时,学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诗人对蝉这种生物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蝉的生活状态和特点,表现了诗人对蝉的喜爱之情,也将蝉与人的生活作了对比,寓意非常深刻。
通过学习《蝉》,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诗人的审美取向和表现手法。
《赠汪伦》这首古诗属于七言绝句,通过诗人的一种情感抒发,将友谊的真挚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和感恩之情。
诗中的“白发悲花落”,“青云直道垂”等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从中领悟到诗人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领悟到友情的可贵和珍重。
《咏鹅》这首古诗则是通过写鹅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儿童天真无邪的赞扬和对童趣的歌颂。
通过咏史鹅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孩子天真纯洁的喜爱和赞叹,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品味到诗人对儿童的爱怜和对纯真的欣赏,也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诗人的真挚情感和丰富想象。
四年级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的内容设计非常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也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学习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可以增加对古诗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提升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笔记在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赠汪伦》、《登鹳雀楼》和《春望》。
本文将对这三首古诗进行分析和总结。
《赠汪伦》是唐代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送别朋友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诗中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形容人事迁徙,说明人们在朋友离别之时,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变迁。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学到诗人主人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友谊的珍视。
《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诗。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时美丽的江山和壮丽的景色。
诗中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形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展示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春望》是宋代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农民耕作的情景。
诗中描述春天的景色如诗如画,以及农民努力工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学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尊重。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不仅能够提升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更能够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古诗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的瑰宝。
通过品味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哲理,同时要注重诗句的朗诵和抒情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欣赏和解读这些古诗,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作和演绎一些属于自己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结起来,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是我们了解和欣赏古诗的好机会。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在诗词的海洋中畅快游泳,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
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古诗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附:《赠汪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点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教学过程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课件出示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
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
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
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
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
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
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
“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
幼儿园大班教案《赠汪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赠汪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经典古诗诵读》第四章《友情诗篇》,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赠汪伦》。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幼儿感受友情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赠汪伦》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友情情感。
2. 学会朗读和背诵古诗《赠汪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友情的美好。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挂图、《赠汪伦》课件、古筝音乐。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筝音乐,展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讲述画面内容,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古诗《赠汪伦》,逐句解释诗句含义,让幼儿感受友情的美好。
3. 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随后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背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与古诗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巩固所学内容。
5. 画一画(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友情画面,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6. 情感交流(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画作,让幼儿讲述画中的友情故事,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赠汪伦》全文,标注重点词语。
2. 在黑板右侧画出友情画面,标注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A4纸,画一幅表达友情的画,并附上《赠汪伦》的诗句。
答案: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表达友情的画面,如: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拥抱等。
2. 作业题目:背诵《赠汪伦》,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含义。
答案:幼儿背诵古诗,解释诗句含义,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表示李白要离开,朋友为他送行。
赠汪伦 读后感
赠汪伦读后感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
《赠汪伦》是李白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中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通过描写李白即将乘船离开,好友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场景,表达了李白对汪伦送行的惊喜和感动之情。
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这首诗以简单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离愁别绪,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诗歌风格,他以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使整首诗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赠汪伦》是一首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的诗作,它表达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诗歌风格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修辞手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修辞手法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出自李白的《赠汪伦》,是中国古代诗人用来表达离别之情的经典之作。
这句诗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使其成为了一首传颂千古的佳作。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句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李白的诗意。
一、比喻手法在这首诗中,“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明月”就是一个比喻。
李白通过将“愁心”比喻成“明月”,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明月是人们离愁别绪时的心灵寄托,而李白将其与“愁心”联系在一起,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意境,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二、借代手法“君”在这句诗中并不是指实际的“君主”,而是借指诗人的朋友。
将“君”用来代指朋友,增加了诗中的感情色彩,使得整句诗更显深情厚意。
三、排比手法李白在这句诗中使用了排比手法,通过“寄愁心”和“明月”,以及“随君”和“直到夜郎西”,将诗句中的情感层层递进。
排比的使用使得整句诗的表达更为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借指手法“夜郎”在古代指代的是一个乡村地区,李白通过将“夜郎”用来借指远方,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离别的长久和遥远。
这个借指的手法使得诗句更显离情,更加深刻感人。
根据以上的分析,这句诗中运用了比喻、借代、排比和借指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句诗的意境更加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离别之情。
这句诗所展现的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更是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修辞手法只是诗歌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通过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对于李白的这句诗来说,修辞手法绝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深情的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和情感的真挚。
总结回顾起来,通过对这句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全面评估,我们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李白的诗意,更加深刻地领会了诗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修辞,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为丰富深刻。
赠汪伦教案和反思小班
赠汪伦教案和反思小班摘要:1.引言:赠汪伦背景介绍2.教案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教学过程详述:歌曲学习、诗歌解读、创作体验4.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改进措施5.结尾:对小班诗歌教学的展望正文:【引言】在我国古代诗歌的浩瀚星空中,李白的《赠汪伦》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真挚的情感,传颂千古。
如今,这首诗已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我将分享一篇针对小班的《赠汪伦》教案和反思。
【教案概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赠汪伦》,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以及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诗歌《赠汪伦》,解读诗句意义,理解李白与汪伦的深厚友谊,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采用歌曲学习、诗歌解读、创作体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详述】1.歌曲学习:首先,我选择了李白的其他一首诗《将进酒》的旋律,让学生们跟着旋律唱出这首诗。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李白的诗歌产生亲切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诗歌解读:接着,我带领学生们逐句解读《赠汪伦》的诗句,让他们理解诗句的意义,感受李白对汪伦的真挚情感。
同时,通过讲述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故事,让学生们更加贴近诗人的人生经历。
3.创作体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们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赠别诗,让他们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赠汪伦》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诗歌解读环节,部分学生对诗句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并计划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尾】在小班诗歌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魅力。
通过歌曲学习、诗歌解读、创作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从小接触、欣赏、喜爱古典诗歌,为他们的文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赠汪伦 读后感
赠汪伦读后感
以下是《赠汪伦》的读后感:
《赠汪伦》这首诗以简洁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李白与朋友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读完之后让我深受感动。
诗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描绘了李白即将乘船离开时,听到岸上传来汪伦踏歌送行的声音。
这种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真诚和深厚的情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以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对李白的友情,形象地表达了友谊的深厚。
这种夸张的手法,使情感的表达更加鲜明和深刻。
这首诗让我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和重要。
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经受住考验。
它让我想起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美好时光,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真诚的友情。
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李白诗歌的豪迈与洒脱。
他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真挚与激情。
《赠汪伦》这首诗让我对友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领略到
了李白诗歌的魅力。
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用心去经营和维护那些真挚的友谊。
希望我们都能像李白和汪伦一样,拥有深厚而真挚的友情。
赠汪伦诗词解释
赠汪伦诗词解释1. 《赠汪伦》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白乘舟将欲行”,哎呀,这不就是说李白要坐船走啦嘛。
就好像你要出门去旅行一样,多形象啊!例子:我每次出门旅行前也是兴奋又期待呢。
2. “忽闻岸上踏歌声”,这里写汪伦来送李白啦,用歌声来送别,多有意思呀!这就好比你的好朋友在你离开时给你唱一首歌,是不是很感动?例子:上次我朋友给我唱送别歌,我可感动啦。
3. “桃花潭水深千尺”,哇,这潭水可真深啊,那得有多深呀!就像我们对朋友的感情一样,深厚无比呀。
例子:我和我闺蜜的感情那真是比这潭水还深。
4. “不及汪伦送我情”,说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比潭水还深呢,这得多深厚的感情呀!这不就像你有个特别好的朋友,对你超级好一样嘛。
例子:我那个好朋友对我的好简直没法形容。
5. 诗里说李白要走了,汪伦来送他,这画面多温馨呀!就好像你要离开家,家人来送你一样。
例子:每次我离开家,爸妈送我我都好舍不得。
6. 李白用这么简单的诗句就写出了和汪伦的深厚情谊,真厉害呀!就像我们有时候用简单的话就能表达出深深的情感一样。
例子:我那次就对朋友说了句简单的话,他就懂我了。
7. 桃花潭水那么深,可还是比不上汪伦的情,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呀!就像有些东西再好,也比不上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例子:再多的玩具也比不上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心。
8. 你想想,李白坐在船上,听到汪伦的歌声,那得多感动呀!就跟你突然收到一个惊喜一样。
例子:那次我收到意外的礼物,真的超级惊喜。
9.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友情,多么真挚呀!和我们现在的友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呢。
例子:我和我的好朋友也有很多难忘的回忆。
10. 总之,《赠汪伦》这首诗真的很有意思,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呀!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好朋友,像李白和汪伦一样。
赠汪伦背后的故事
赠汪伦背后的故事赠汪伦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名篇,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汪伦的深情厚谊。
而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王维和汪伦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两人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交情,更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他们常常一起游山玩水,品茶谈论诗文,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
在这样的友情交往中,王维对汪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便有了这首赠汪伦的诗作。
在这首诗中,王维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鸡起舞莺花落”来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汪伦的深情厚谊。
而这首诗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更多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当时王维和汪伦都在政治上受到了排挤和打压,生活十分困顿。
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两人的友情更加坚定和深厚。
王维在诗中借用自然景色,实则是在表达对汪伦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忧虑。
在王维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汪伦的赞美和怀念,也可以感受到他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苦闷。
这种真情实感,让赠汪伦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赠汪伦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王维对友情的珍视和深情厚谊,更可以从中体会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境遇。
这首诗作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诵的对象。
在当今社会,友情依然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赠汪伦这首诗所表达的深情厚谊,也依然能够感染和打动人心。
因此,我们在欣赏这首诗作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珍视友情,珍爱身边的朋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赠汪伦背后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真挚的友情,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持。
让我们在感受这份深情厚谊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力量,让友情之花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赠汪伦古诗译文注释
赠汪伦古诗译文注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赠汪伦》是一首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王之涣与好友汪伦的离别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痛苦。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译文和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青青杨柳江水平,听取踏歌声上江。
这首诗的第一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绘了江水平静,杨柳垂下的景象。
而第二句“闻郎江上踏歌声”则是诗人听到朋友汪伦在江上唱歌的情景。
译文中使用了“听取踏歌声上江”一词,更好地表达了汪伦歌声的传遍整个江面的情景。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下马客在船,端起酒杯欲畅饮,可惜没有乐器伴奏。
这两句诗描述了王之涣和汪伦的相遇情景。
王之涣下马登上汪伦的船,两人一起喝酒。
但是没有乐器的伴奏,所以没有音乐的陪伴,只能靠汪伦的歌声来填补这个空缺。
时有傍人惊叹声,洞开白鹭湖底千尺。
这句诗描绘了汪伦的歌声惊艳了周围的人们,使得他们不禁发出惊叹之声。
同时也描绘了湖底的美景,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汪伦歌声所营造出来的美妙场景。
烟锁池塘柳色新,晚来风雨声犹在。
晚来风雨声犹在,烟雾笼罩池塘,杨柳依旧嫩绿。
这两句诗以静态的描写方式,表达了王之涣对汪伦的离别之情。
诗人用“晚来风雨声犹在”一句,暗示了自己对汪伦的思念之情依旧不减。
而“烟锁池塘柳色新”则是描绘了池塘中的杨柳依旧嫩绿,与汪伦的离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是在寂静的秋天。
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精髓所在,也是最为经典的部分。
诗人用“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伤感。
而“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是表达了在寂静的秋天,离别的痛苦更加深刻。
这两句诗以简短的语言,却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王之涣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痛苦。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只见杨柳依旧,风吹残月在天空。
这两句诗是诗人对汪伦的思念之情的再次表达。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情感探讨概念评估1. 情感内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深情表达,抒发了离别时的愁绪和对友情不变的执着。
在这句诗中,情感内涵丰富,包含了离别的忧伤、对友情的眷恋,以及对远方的向往。
2. 文学意义:这句诗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也展示了我国古代诗人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这些情感和意义可以引发人们对友情、离别和远方的思考,有着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3. 文化传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情的高度重视。
这种情感和价值观念一直影响着我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撰写文章序抬眸望月,心中的愁随着明月一起飘洒。
在这静夜中,我愿与您一同走进《赠汪伦》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同感悟这句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意义。
一、情感的离别与眷恋“我寄愁心”中的愁,承载着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情感如同洒向枯枝的泪珠,愁绪随着明月的倒影一同飘洒。
“与明月随君”,明月作为诗人心中的知己,同行至远方,传递着诗人的眷恋之情。
“直到夜郎西”,夜郎是古代我国的一个南方地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友情的不渝。
在这句诗中,离别与眷恋交织,情感真挚而深刻。
二、文学意义的审视这句诗展现了我国古代诗人对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以感伤的词句将自己的情感深深地刻在了诗的内涵中,使得此诗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诗中的情感如同溪水般绵长,引人深思。
三、文化传承的价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蕴含着我国古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情的重视。
这种情感与价值观念一直影响着我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义”、“情”、“道”的重要内涵,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结与回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的情感内涵、文学意义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含蓄蕴藉的意思]含蓄蕴藉
[含蓄蕴藉的意思]含蓄蕴藉含蓄蕴藉篇(一):《赠汪伦》拼音注音《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你们知道《赠汪伦》的拼音读音吗赠汪伦唐·李白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ǜ 某íng,李白乘舟将欲行,t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闻岸上踏歌声。
táo huā tán shuí shēn qiān chǐ,桃花潭水深千尺,bù jí wāng luén sòng wǒ qíng。
不及汪伦送我情。
鉴赏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 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 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孙双金老师便设计了改 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孙双金老师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 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 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 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老师也无从考 证,但孙双金老师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 思考。
《赠汪伦》评课稿
伊春区南郡小学孙莹
今天听了乔丽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乔老师的这节古诗教学《赠 汪伦》,为我们怎样教学古诗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 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一开始,就通过听"十里桃花和 万家酒店"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 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 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 了。因此,上课时孙双金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 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 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山寺高楼的《夜宿山寺》,这些 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 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总之,整堂课中,教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听,教学效 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每想起,我真的感到很得意,因为 这正是我努力想得到的结果。同时,这堂课也提醒了我教学古诗并不是只有"串 讲法"这一传统的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 的教学之路。
篇二:《《赠汪伦》评课稿》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刊帀与机、生与机的交流, 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 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本节课的教学,把朗读训练贯穿 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品词品句再品读, 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 是读,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分组读、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 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 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人文本, 走进文本。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爰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
接看复习,孙双金老师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 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看,我便有声有 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 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 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孙双金老师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 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 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 谢汪伦。
篇一:《观《赠汪伦》有感》
观《赠汪伦》有感
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 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 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 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 学生的思维了。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赠汪伦》一课,尝试看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 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具体谈谈对孙双金老师这节课的做法。
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 "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 因此,孙双金老师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 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看,孙双金老师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 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 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 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 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 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孙双金老师出示教学挂图,让 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明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 ”李白乘舟将 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孙双金老师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 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 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老师始料不及的,孙双金老师趁势引 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 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 理解了 "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 辞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