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第一章EGM2012326Rev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件 第一章-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件  第一章-3

设 防 分 类
乙类 丙类 丁类
2.抗震设防措施 2.抗震设防措施 抗震措施: 抗震措施:除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 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一般不须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 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K i +3
K i < 0.7 K i +1
K i < 0.8( K i +1 + K i + 2 + K i +3 ) 3
Ki+2
K i +1 Ki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不规则类型 侧向刚度不规则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楼层承载力突变 定义
三、抗震设防依据
一般情况下采用抗震设防烈度。 一般情况下采用抗震设防烈度。 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抗震设防区划提供的地震动 参数。 参数。
四、 抗震设防分类及抗震设防措施
1.抗震设防分类 1.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甲类 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抗震次要建筑
3.“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两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 力验算,弹性变形验算, 力验算,弹性变形验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 求采取抗震措施。 求采取抗震措施。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 形验算。 形验算。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文本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文本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强制性条文内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及《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号)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其中有5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现将该52条强制性条文摘录如下:一.第一章“总则”部分第 1.0.2 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 1.0.4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二.第三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部分第3.1.1条: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第3.1.3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另外,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解答 李国强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解答 李国强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李国强第一章的习题答案1.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参见教材第10面。

3.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1.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

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2.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c.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5.sm v m 5.2444208.32602.82008.51802.220=+++=因m v 小于sm 250,场地为中软场地。

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烈度为7度,取8=N砂土的临界标贯值:[])(1.09.00w s crd d NN -+=,其中mdw5.1=土层厚度:第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的上界取上部非液化土层的底面或第1-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底面;其下界取下部非液化土层的顶面或相邻实测标贯点的深度的均值。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实例第一章-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实例第一章-课件
以内;中源地震: 60~300km以内;300km以上为深源 地震。
世界上绝大部分地震是浅源地震。
3. 震源深度影响:浅震波及范围小破坏程度大;深震波及 范围大而破坏程度小。
图1.4震源、震中示意图
四、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1. 地震成因
➢地壳组成: 六大板块,即欧亚大陆、太平洋、美洲大陆、非洲 大陆及印澳与南极板块。 ➢地壳的变形: 1) 板块之间发生顶撞、插入等突变,如台湾日本; 2) 板块内部也产生不均匀的应变,首先在地质构造 不均匀处或薄弱处发生地层的错动或崩裂发生地震, 如唐山地震。
(2)地壳厚度:大陆内一般厚16~40km,高山地区厚 度更大。海洋下面厚度最小,一般为5~15km。
(3)地震多发区域: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内。
图1.3(C) 地壳剖面
2. 地幔
1) 地幔界定:地壳以下到深度约2895km的古登堡界面 为止的部分为地幔,约占地球体积的5/6。
2) 地幔组成:由密度较大的黑色橄榄岩等高温(1000度 以上)高压(9000大气压)岩石组成。
G —— 介质的剪切模量;
—— 拉梅常数。
1E12
2. 面波
• 面波是指沿介质表面(或地球地面)及其附近传播的 波,(随深度迅速衰减)包含瑞雷(Rayleigh)波和 乐甫(Love)波两种。一般可以认为是体波经地层界 面形成的次生波。
• 瑞雷波是纵波P和横波S在固体层中沿界面传播相互 叠加的结果。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 与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内做逆进椭圆运动。
函数;C 为台站校正值。
古登堡体波震级
随着震源深度的加大,面波迅速减弱,故深源 地震时难以用面波测定震级,用体波测定深源地震。
M B lo g ( A /T ) Q S(1.8)

抗震第一章

抗震第一章
抗震工程学
主讲——王玉清
2016年5月
抗震工程学
几个问题:
1.本科阶段你学习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这门课程吗? 2. 请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内容分类。 3.你认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4.你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内容是什么?计算地震作用采用的 是什么方法? 5.求解地震作用的方法有几种?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6.你认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这门课程涉及哪些理论或学 科? 7.你为什么要选择《抗震工程学》这门课程? 8.你为什么选择读研而不是去工作?
第一章、绪论
1.1 地震灾害
第一章、绪论
2、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1.1 地震灾害
第一章、绪论
3、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1.1 地震灾害
第一章、绪论
2004年12 月 26 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 并引发海啸。 2005 年 1 月 10 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 震和海啸已经造成 15.6 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 200 多年来死伤 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1.1 地震灾害
第一章、绪论
唐山市机车车辆厂震后概貌。
1.1 地震灾害
第一章、绪论
震后工厂厂区
1.1 地震灾害
第一章、绪论
1.1 地震灾害
第一章、绪论
1.1 地震灾害
第一章、绪论
1.1 地震灾害
第一章、绪论
彰化县员林镇邦富贵名门大楼座落在中山路惠明街口,为16层钢筋混 凝土集合住宅大楼。地震时其中一栋倾倒靠在呈L型平面大楼上,柱子间 距7至10米。造成倾倒的原因是底层柱子数量少,间距太大。
生物方面

建筑抗震设计第一章EGM2012326Revised-精选.ppt

建筑抗震设计第一章EGM2012326Revised-精选.ppt

瑞利波(R波)
S波
地震波的传播
波速的比较 振幅的变化
因此,在断层带上建造较多的建筑可能会带来很 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得不在断层带上建造如大 坝、码头等构筑物时,它们之间应有可伸缩的部 件或者相连的部件。
断层的分类
断层的类别主要取决于滑动面的几何特征以 及相对滑动的方向。
右图为对断层的主 要构造的介绍,其 中倾斜角(dip)是指 断层与水平面的夹 角,走向(strike)是 指地表上断裂线与 北的相对方向。
第一章 地震地面运动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EGM)
第一节 构造地震 第二节 地震断层 第三节 地震波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EGM)
第四节 地震震级和烈度 第五节 地震地面运动(EGM)主要特性 第六节 软地基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第七节 建筑抗震设计对EGM的定量表示
若x-z面是竖直平面,质点振动方向沿z轴,波 传播方向沿x轴,该波称为SV波。
面波
当体波从基岩传播到上层土时,经分层地质界面 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在地表面形成一种次生波— 面波,面波沿介质表面及地表附近较浅的地区传 播。面波主要有两种成分:(1)乐甫波(L波); (2)瑞 利波(R波)
乐甫波(L波)
正断层
正断层倾斜面上方的岩石运动方向向下。
正断层
左侧走向正断层
逆断层
逆断层倾斜面上方的岩石运动方向向上。
逆断层
左侧走向逆断层
第三节 地震波
岩层断裂、错动引起的地震动将以波的形式从 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此传播波即为地震波。在极 短时间内迅速变化的动力作用下,岩石的动力响应 多表现为弹性的,因此,可以认为地震波是在无限 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

建筑抗震设计第一章EGM2012326Revised

建筑抗震设计第一章EGM2012326Revised
若x-z面是竖直平面,质点振动方向沿z轴,波 传播方向沿x轴,该波称为SV波。
面波
当体波从基岩传播到上层土时,经分层地质界面 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在地表面形成一种次生波— 面波,面波沿介质表面及地表附近较浅的地区传 播。面波主要有两种成分:(1)乐甫波(L波); (2)瑞 利波(R波)
乐甫波(L波)
L波的运动方式基本与S波一致,使地面产生水平振 动,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而且质点 是在一个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水平平面内发生振动 的,在介质表面呈蛇形运动形式,如下图所示,质 点在水平向的振动与波行进方向耦合后会产生水平 扭转分量。
乐甫波(L波)
L波
瑞利波(R波)
瑞利波不仅使地面产生水平振动,还使地面上 下颠簸振动。地震时的瑞利波是纵波和横波在介 质中沿界面传播时相互叠加的结果。瑞利波传播 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与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 面内做逆进椭圆运动,其运动方式可以比作滚动 的波浪,岩石在R波的作用下,在R波传播的竖直 平面内同时发生水平和竖向振动。
瑞利波(R波)
S波
地震波的传播
波速的比较 振幅的变化
波速的比较
地震时,在距震中一定距离的地表某点观测地 震波,最先观测到的是纵波,其次是横波和面波。 通常当剪切波和面波到达时地面振动最强烈。因此, 地震时P波是首先被感觉到的,其效果与音爆很相 似,能震得窗子吱吱作响。在P波到达后几秒钟,S 波也被感觉到,它的特征是左右振动的分量较大, 当S波到达时,地面振动是既有水平方向又有竖直 方向的。
体波
P波周期短(高频)、振幅小,波速=200-1400m/s。当P波 在传播时,从下图可见,它使岩石发生压缩或者膨胀。纵波 引起地面垂直方向振动。
P波
体波

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1章 导论

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1章 导论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 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 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综合异常做预报。
结构抗震设计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郭子雄
2007
1.1 地震及地震灾害
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 动。同台风、暴雨、洪水 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 现象。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 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 次地震,造成破坏的地震有 近千次,7级以上造成巨大 破坏的仅十几次。
结构抗震设计
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 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 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水变地要闹。
结构抗震设计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郭子雄
2007
主要抗震防灾对策
在震害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以下抗震 在震害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上 防灾对策: 搞好抗震设防区划 抗震设防水准和规范 新建工程设防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加固
结构抗震设计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郭子雄
2007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可以划分为: 直接灾害 次生灾害:诱发水灾、火灾 火灾、爆炸、逸毒、水源污染 等,甚至可能产生社会性灾害 甚至可能产生社会性灾害[瘟疫、饥饿、恐慌、混 乱、机构瘫痪等]
结构抗震设计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郭子明 有资料表明,我国占地球陆 地约1/15 面积,却占有全球 却占有全球7级以上地震约1/3。我 国有40%以上地区属于7度地震烈震区 度地震烈震区,且有70%的 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处于此震区内。 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处于此震区内 中国是地震灾害最深重的国家

《抗震结构设计》第1章

《抗震结构设计》第1章
本章学习内容
重点掌握
地震与地震动 结构抗震设防的原则与方法
了解内容
地震活动性 地震震害
1.1地震与地震动
地震(Earthquake)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年大约500万次, 只有1%为有感地震。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战国]屈原《天问》:“洪泉极深,何以寘之;地方九
地震运动与此相 当类似。我们感受到 的摇动就是由地震波 的能量产生的弹性岩 石的震动。
1.1.2 地震波
1.1地震与地震动
地震波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 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的分类 地震波
弹性波的发现史
体波
纵波/压缩波 P波/初波
横波/剪切波 S波/次波
1.1.3 地震强度 1.1地震与地震动
烈 度
在地面上 人的感觉
房屋震害程度
震害现象
平均震害指数
其他震害现象
水平向地面运动
峰值加速度m/s2
峰值速度m/s

室内普遍、室外 多数人有感觉, 多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 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 缝,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
烟囱掉砖
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板块构造说 plate tectonics theory
地球的构造:
地壳 (crust),平均厚 度为35公里;
地幔 (mantle), 平均 厚度为2900公里
地 核 (core) , 平 均 厚 度约3400公里;
由于地壳的运动,岩 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 而引起的地震叫 构造地 震;
震级M与烈度的关系为: M=0.58I0+1.5
震级M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0
因此,在断层带上建造较多的建筑可能会带来很 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得不在断层带上建造如大 坝、码头等构筑物时,它们之间应有可伸缩的部 件或者相连的部件。
a
11
断层的分类
断层的类别主要取决于滑动面的几何特征以 及相对滑动的方向。
右图为对断层的主 要构造的介绍,其 中倾斜角(dip)是指 断层与水平面的夹 角,走向(strike)是 指地表上断裂线与 北的相对方向。
L波的运动方式基本与S波一致,使地面产生水平振 动,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而且质点 是在一个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水平平面内发生振动 的,在介质表面呈蛇形运动形式,如下图所示,质 点在水平向的振动与波行进方向耦合后会产生水平 扭转分量。
a
26
乐甫波(L波)
L波
a
27
瑞利波(R波)
瑞利波不仅使地面产生水平振动,还使地面上 下颠簸振动。地震时的瑞利波是纵波和横波在介 质中沿界面传播时相互叠加的结果。瑞利波传播 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与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 面内做逆进椭圆运动,其运动方式可以比作滚动 的波浪,岩石在R波的作用下,在R波传播的竖直 平面内同时发生水平和竖向振动。
a
18
地震波
体波 面波 地震波的传播
a
19
体波
地震波是一种体波,主要有两种成分:P波(纵 波或压缩波)和S波(横波或剪切波)。
P波是无旋波(即旋度为零),只产生体积变形, 不产生剪切变形。P波传播时引起的质点运动方向 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可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即 既能在花岗岩等固态介质中传播,又能在火山岩浆、 海水等液态介质中传播。
a
3
构造地震 Tectonic Earthquakes
(TE)
构造地震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发生频率 高,约占破坏性地震总量的90%以上。因 此,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仅限于讨论构造 地震作用下建筑的抗震设防问题。
a
4
构造地震TE的几个名词
震中: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 震中区: 震中的邻近地区 震中距: 地面上某点至震
第一章 地震地面运动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EGM)
第一节 构造地震 第二节 地震断层 第三节 地震波
a
1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EGM)
第四节 地震震级和烈度 第五节 地震地面运动(EGM)主要特性 第六节 软地基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第七节 建筑抗震设计对EGM的定量表示
地球的表面岩层由六大板块构成,即美洲板 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南极板块、欧亚板 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始终在相对缓慢地运动 着,在它们交界处产生拉伸、挤压和剪切,甚至 有些板块呈现插入另一板块之下欲使其翘起的趋 势。断层就位于这些板块交界处。
a
9
断层的错动
断层的错动可能是完全水平的,而岩层竖向 错动也是经常发生的。一般认为,断层的缓慢滑 动并不会引起破坏力较大的地震,因为断层的缓 慢滑动使地壳岩石的应力分阶段释放,这样就不 会造成岩层的突然断裂。
倾向滑距断层包括正断层和逆断层。正断层是 指倾斜面上方的岩石向下运动;逆断层的运动方 式与正断层相反。
a
15
正断层
正断层倾斜面上方的岩石运动方向向下。
正断层
a
左侧走向正断层
16
逆断层
逆断层倾斜面上方的岩石运动方向向上。
逆断层
a
左侧走向逆断层
17
第三节 地震波
岩层断裂、错动引起的地震动将以波的形式从 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此传播波即为地震波。在极 短时间内迅速变化的动力作用下,岩石的动力响应 多表现为弹性的,因此,可以认为地震波是在无限 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
若x-z面是竖直平面,质点振动方向沿z轴,波 传播方向沿x轴,该波称为SV波。
a
24
面波
当体波从基岩传播到上层土时,经分层地质界面 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在地表面形成一种次生波— 面波,面波沿介质表面及地表附近较浅的地区传 播。面波主要有两种成分:(1)乐甫波(L波); (2)瑞 利波(R波)
a
25
乐甫波(L波)
a
2
第一节 构造地震 Tectonic Earthquakes
(TE)
构 造 地 震 , 一 般 简 称 为 地 震 ( Tectonic Earthquakes),是地壳的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 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 面振动,属破坏性地震。
火山爆发、溶洞陷落或是核爆炸也引起地面振 动,这种地震也属破坏性地震。
a
12
断层的分类
走向断层 倾向滑距断层
a
13
走向断层
岩石沿着与走向平行的方向作侧向移动。 站在断层的一侧,如 果看到另一侧的岩层是 从左向右运动,那么称 此断层为右侧走向断层; 反之,则称为左侧走向 断层,如右图所示。
a
14
倾向滑距断层
运动基本平行于断层的倾斜面,显然,断层运 动含竖向分量。
S波
a
22
体波
S波周期长(低频)、振幅大,波速=100-80 m/s。 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振动;而沿地表传播的S波 既能产生竖直向的运动又能产生水平向的运动。S波 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当进入液化砂土时,S波振幅被 大幅的削减。
S波分为SH波和SV波。
a
23
体波
若x-z面是水平面,质点振动方向沿z轴,波传 播方向沿x轴,该波称为SH波。
在地质学上,由于地壳变动而断裂并沿断裂面 发生相对位移的地层称为断层。断层有的绵延数公 里,有的可能就几米。 在大部分地震中,岩层的断裂并不能到达地表, 因 此我们一般是看不到的。对于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 来说, 最大的热点是对活断层的研究,通过对活断 层的研究可以发现周围岩石变动的情况。
a
8
断层的分布
a
20Biblioteka 体波P波周期短(高频)、振幅小,波速=200-1400m/s。当P波 在传播时,从下图可见,它使岩石发生压缩或者膨胀。纵波 引起地面垂直方向振动。
P波
a
21
体波
S波是剪切波,它只引起剪切变形而不引起体积 变形。S波传播时引起的质点运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 向垂直,如下图所示。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中的距离 震源距(震源深度):震源
至地面上某点(震中)的 距离 震源: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
断裂、错动的地 方。
a
5
第二节 地震断层 构造地震
(Tectonic Earthquakes, TE)的成因
断层的基本概念
断层的分类
a
6
断层的基本概念
断层的定义 断层的分布 断层的错动
a
7
断层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