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 I t / I0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
A = -lg T
1、原理与概述
1.6.2.摩尔吸光系数ε 的讨论
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 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 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 。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 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员工培训教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008年10月
目
录:
1. 原理与概述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3、分析条件的选择 4、应用实例
1、原理与概述
1.1、吸收光谱的分类
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 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主要有: 红外吸收光谱: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2.51000 m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200400 nm,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40078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 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 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 收波长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 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 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 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 同。
1、原理与概述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 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 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 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
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
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π→π*跃迁的 λmax为162nm,εmax为1×104L·mol-1·cm
-1。
⑷ n→π*跃迁 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λ>200nm。丙 酮n→π*跃迁的λmax为275nm εmax为22
2 Mn2+ +5 S2O82-+8 H2O =2 MnO4+ + 10SO42-+ 16H+
将Mn2+ 氧化成紫红色的MnO4+后,在 525 nm处进行测定
3、测量条件的选择
3.配位显色反应
当金属离子与有机显色剂形成 配合物时,通常会发生电荷转移跃 迁,产生很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
3、测量条件的选择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
单色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⑤出射狭缝。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 的池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在 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4)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 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有光 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基本组成 2.2、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2.1 仪器组成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足 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3、测量条件的选择
3.1、显色反应的选择 1.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生成物稳定、 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两种有
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对比度”,要 求△ > 60nm。
3、测量条件的选择
2.氧化还原显色反应
某些元素的氧化态,如Mn(Ⅶ)、Cr(Ⅵ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能强烈吸收,可利用氧 化还原反应对待测离子进行显色后测定。 例如:钢中微量锰的测定,Mn2+不能直 接进行光度测定
4.显色剂
无机显色剂: 硫氰酸盐、钼酸铵、过氧化氢等几种。 有机显色剂:种类繁多 偶氮类显色剂:本身是有色物质,生成 配合物后,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具有性质稳 定、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对比度 大等优点,应用最广泛。偶氮胂Ⅲ、PAR等。
3、测量条件的选择 3.2、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用量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CR的关系会出现如图 所示的几种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
(5)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 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2、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 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 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双光束: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扫描。可 消除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 影响,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仪器复杂,价格 较高。
1.5.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金属离子与配位体反应生成配合物的颜色 一般不同于游离金属离子(水合离子)和配位 体本身的颜色。
• 例:Fe3+与SCN-形成血红色配合物, 在490nm处有强吸收峰。其实质是发生 了如下反应:
[Fe3+ SCN- ] +hν= [Fe SCN ]2+
1、原理与概述 1.6 定量依据
1、原理与概述
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 + h 基态 E1 M* 激发态 E2 M + 热 M + 荧光或磷光
(△E)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 性吸收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1、原理与概述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⑤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
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
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1、原理与概述 1.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 迁的结果(三种):σ电子、π电子、n电子。
在化合物的分子中有形成单键 的σ电子:形成双键或三键的
1、原理与概述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 、—NH2、—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 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当 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 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 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 基团称为助色团。
1、原理与概述
4、应用实例
4.2、水质分析:如 1、水中硫化物的测定 样品经酸化,硫化物转化成硫化氢,用氮气将硫化氢吹出, 转移到盛乙酸锌-乙酸钠溶液的吸收显色管中,与N,N- 二甲基对苯二胺和硫酸铁铵反应生成蓝色的络合物亚甲基蓝, 在665nm波长处测定。 2、水中磷酸盐的测定 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使试样消解,将 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 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 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在700nm处测量。
3、测量条件的选择
2.反应体系的酸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值条 件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 较大且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显色时间与温度 实验确定 4.溶剂 一般尽量采用水相测定
3、测量条件的选择
3.3、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1.加入掩蔽剂:
选择掩蔽剂的原则是:
可见光区:钨灯作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320~2500 nm。
紫外区:氢、氘灯。发射185~400 nm的连续光谱。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波 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双波长: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 (λ1、λ2) 快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 而后到达检测器。产生交流信号。无 需参比池。△=1~2nm。两波长同时
扫描即可获得导数光谱。
3、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三节 显色与测量条件的选择
3.1、显色反应的选择 3.2、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3.3、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3.4、测定条件的选择 3.5、提高光度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途径
为什么需要使用参比溶液?
测得的的吸光度真正反映待测溶液吸光强
度。
参比溶液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⑴若仅待测组分与显色剂反应产物在测定 波长处有吸收,其它所加试剂均无吸收,用纯 溶剂(水)作参比溶液;
3、测量条件的选择 ⑵若显色剂或其它所加试剂在测定波长处略有吸 收,而试液本身无吸收,用“试剂空白”(不加 试样溶液)作参比溶液; ⑶若待测试液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而显色剂等 无吸收,则可用“试样空白” ( 不加显色剂 ) 作 参比溶液; ⑷若显色剂、试液中其它组分在测量波长处有吸 收,则可在试液中加入适当掩蔽剂将待测组分 掩蔽后再加显色剂,作为参比溶液。
掩蔽剂不与待测组分反应;
掩蔽剂本身及掩蔽剂与干扰组分的反应产 物不干扰待测组分的测定。
3、测量条件的选择
3.4、测定条件的选择
1.选择适当的入射波长 一般应该选择λ max为入射光波长。但如 果λ max处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则应考虑选择 灵敏度稍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波长。
3、测量条件的选择
2.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
3、测量条件的选择
3.控制适宜的吸光度(读数范围)
不同的透光度读数,产生的误差大小不同: 用仪器测定时应尽量使溶液透光度值在T%=20~65% (吸光度A=0.70~0.20)。
4、应用实例
第四节 应用实例
4.1、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了解共轭程度、空间效应、氢键等;可对饱和与 不饱和化合物、异构体及构象进行判别。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物发色体系信息分析 的一般规律是: ⑴若在200~750nm波长范围内无吸收峰,则可能 是直链烷烃、环烷烃、饱和脂肪族化合物或仅含一个 双键的烯烃等。
π电子、未共用的(非健)的 n电子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 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n →π* < π→π* < n →σ* < σ→σ*
1、原理与概述
⑴
σ →σ
*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 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 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λ< 200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如甲烷的λmax为125nm,乙烷λmax为 135nm。
1.6.1 朗伯—比耳定律: A=lg(I0/It)= εb c
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mol· L-1;
ε :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 mol-1· cm-1;
1、原理与概述
透光度(透光率)T
透过度T :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4、应用实例 ⑵若在270~350nm波长范围内有低强度吸收峰 (ε =10~100L·mol-1·cm-1),(n→π 跃迁),则 可能含有一个简单非共轭且含有n电子的生色团,如 羰基。 ⑶若在250~300nm波长范围内有中等强度的吸
收峰则可能含苯环。
4、应用实例
⑷ 若在210~250nm波长范围内有强吸收峰,则 可能含有2个共轭双键;若在260~300nm波长范围内 有强吸收峰,则说明该有机物含有3个或3个以上共 轭双键。 ⑸ 若该有机物的吸收峰延伸至可见光区,则该有机 物可能是长链共轭或稠环化合物。
⑵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150~250nm ,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 察到。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 、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σ*跃迁。 如一氯甲烷、甲醇、三甲基胺n→σ*跃迁
的λmax分别为173nm、183nm和227nm。
⑶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 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
L·mol-1 ·cm
-1(溶剂环己烷)。
1、原理与概述
1.4 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 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 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π键的不饱 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 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 基—N=N—、乙炔基、腈基—C㆔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