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参考版支撑块注塑模设计
注塑模说明书毕业设计

注塑模说明书毕业设计目录摘要 (1)前言 (3)2、零件的工艺分析 (5)2.1材料的选择 (5)2.2 ABS塑料特性与应用 (5)2.2.1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化学和物理特性 (5)2.2.2 注塑模工艺条件 (6)2.2.3 典型用途 (6)2.3 结构工艺性分析 (6)2.3.1 塑件的尺寸 (7)2.3.2 塑件的精度 (7)2.3.3 塑件的表面粗糙度 (7)2.3.4 拔模斜度 (7)3、注塑机的选用 (8)3.1 注塑机的选用 (8)3.1.1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8)3.1.2 注塑机最大注射量 (9)3.1.3 模具涨型力的计算 (9)3.1.4 注塑机的选择 (9)4、注塑模浇注系统的设计 (10)4.1 塑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10)4.1.1 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10)4.1.2 分型面的设计 (10)4.2 浇注系统的设计 (11)4.2.1 主流道的设计 (11)4.2.2 分流道的设计 (11)4.2.3 浇口的设计 (12)4.2.4 冷料穴的设计 (13)4.2.5 拉料杆的设计 (14)5、注塑模排气系统的设计 (14)6、注塑模成型零件的设计 (15)6.1 型芯、型腔工作尺寸的计算 (15)6.1.1 模具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 (15)6.1.2 模具安装配合的误差 (15)6.1.3 型芯、型腔工作尺寸的计算 (16)6.2 确定模镶件外形尺寸 (17)6.2.1 确定模镶件的长、宽尺寸 (18)6.2.2 模镶件高度尺寸的确定 (19)6 .2.3 其他设计要点 (19)6.2.4 模镶件配合尺寸与公差 (20)6.2.5 模镶件的型腔表面粗糙度 (20)6.3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20)6.3.1 凹模的结构设计 (20)6.3.2 凸模的结构设计 (20)6.3.3 镶件的紧固 (21)7、注塑模结构件的设计 (21)7.1 模架的设计 (21)7.1.1 模架的选用 (21)7.1.2 动、定模板开框尺寸的设计 (21)7.2 浇口套的设计 (22)7.3 模架中其他结构件的设计 (22)7.3.1 撑柱的设计 (22)7.3.2 定位圈 (23)7.3.3 顶棍孔 (23)7.3.4 限位钉 (24)7.3.5 紧固螺钉 (24)8、注塑机脱模系统的设计 (24)8.1 脱模力的计算 (24)8.2 推出机构的设计 (26)8.2.1推杆位置的设计 (26)8.2.2推杆的直径 (26)8.2.3推杆固定形式及装配要求 (26)9、注塑模侧抽芯机构的设计 (27)10、注塑模导向定位系统的设计 (28)10.1 导向系统的设计 (28)10.2 定位系统的设计 (29)11、注塑模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29)11.1 冷却计算 (30)11.2 冷却系统的确定 (30)11.2.1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30)11.2.2 冷却系统机构的确定 (30)总结 (32)感谢词 (33)参考文献 (34)摘要塑料注塑成型所用的模具称为注塑成型模具,简称注塑模。
注塑模型毕业设计说明书

注塑模型毕业设计说明书
注塑模型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背景:
注塑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的生产工艺,它对于零件原型的制造以及各种产品的批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开发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型制造方案,通过对注塑机、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温度等参数的优化设置,实现注塑模型的质量提升和处理效率的提升。
设计方法:
本设计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注塑模型的优化制造:
1.优化模具结构。
采用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优化模具结构、角度和片数,提高模具运行效率,节约材料成本。
2.优化注塑机设备。
根据注塑模型的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注塑机设备,采用高效的注塑技术,确保生产效率。
3.优化注塑温度。
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制定不同的注塑温度方案,减少退火现象,并提高模型质量。
4.生产过程管理。
对于注塑模型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确保模型质量稳定。
设计结果:
通过优化以上设计方法,本毕业设计成功实现了注塑模型的高效制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设计的成功应用,表明了优化注塑模型生产的重要性和行业应用前景。
同时,本设计也为学术研究和工业生产领域提供了支持和借鉴。
结论:
本毕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注塑模型制造方案,实现模型质量提升和处理效率的提升,为注塑模型的生产提供优化解决方案。
经过实验验证,本设计成果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为注塑工艺的研究和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目录 (1)1. 绪论 (3)1.1模具工业的概况 (3)1.2 我国塑料模具现状及地区分布 (4)1.3 塑料模具的发展趋势 (7)1.4 注塑模具CAD发展概况及趋势 (8)2.塑件分析 (10)2.1 塑件的简介 (10)2.2.注射工艺选择 (13)2.3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提高设备利用率,确定模具型腔数。
经(Pro/E)计算塑件体积为: (14)3. 注塑成型的准备 (15)3.1 注塑成型工艺简介 (15)3.2 注塑成型工艺条件 (16)4.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18)4.1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18)4.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8)5. 注塑机选用 (19)5.1 注塑机简介 (19)5.2 注塑机基本参数 (19)5.3注射机的选用原则 (20)5.4选择注塑机 (20)5.5 注射机及各个参数的校核 (21)6.分型面的选择 (25)6.1 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25)7.浇注系统设计 (26)7.1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26)7.2 主流道设计 (26)7.3 分流道的设计 (28)7.4浇口的设计 (30)7.5浇注系统的平衡 (32)7.6 冷料穴 (32)7.7 拉料杆的设计 (32)7.8 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机构 (33)7.9排气方式 (33)8.成型零部件设计 (34)8.1 凹模和凸模的结构设计 (34)8.2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35)8.3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38)9.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40)9.1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40)9.2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41)10.推出机构的设计 (43)10.1 推出力的计算 (44)10.2 制品推出的基本方式 (44)11.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45)11.1 冷却回路的尺寸确定 (45)11.2 冷却水回路设置的基本原则 (48)11.3冷却系统的结构 (48)12.模具材料的选择 (49)12.1塑料模零件选材原则 (49)12.2 模具材料的选用 (49)13.结束语 (50)14.致谢 (51)15.参考文献 (52)1. 绪论1.1模具工业的概况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之一。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AbstractThis design needing the thickness of plastic uniform,the surface should be smooth .Considering the size of product is large,so the design uses one-mode and one-cavity form in this case。
The design also use half-structure to forming the handle of product after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In order to ensuring the surface smooth,the edge without distortion, we use pneumatic ejection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also simplifies the mold structure,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Meanwhile, we measur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cost. Making the mold of simple structure、low processing costs of production、easy processing and usability as much as possible.Key wordsMug;Injection Mould;Half-structure;Pneumatic ejectionstructure目录摘要、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1 前言 (1)2 模具总体设计 (3)2.1 制品的分析 (3)2.2模具总体方案设计 (3)2.3注射机的选择 (4)2.4型腔数的确定 (5)2.5型腔的布局 (5)2.6分型面的确定 (6)2.7浇注系统设计 (6)2.7.1浇口的形式 (6)2.7.2流道、主流道衬套及定位环的设计 (7)2.7.3冷料井的设计 (8)2.8冷却系统的设计 (9)2.9模架的选择 (10)2.10导柱、导套的选择 (11)2.10.1导柱的选择 (11)2.10.2导套的选择 (11)2.11顶杆设计 (12)2.12复位杆 (13)2.13锁模力的校核 (13)2.14开模行程的校核 (14)2.15总装配图及三维造型图 (14)2.15.1总装配图 (14)2.15.2模具的三维造型图 (16)3工艺分析及仿真加工 (17)3.1模具的注塑工艺分析 (17)3.2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与加工工序 (19)3.2.1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 (19)3.2.2模具成型件的加工工艺 (19)3.3数控仿真 (20)4结论 (24)参考文献 (25)致 (26)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在工业产品中,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件往往能代替多个传统金属结构件,加上利用工程塑料特有的性质,可以一次成型非常复杂的形状,并且还能设计成卡装结构,所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因此,近年来工业产品塑料化的趋势不断上升。
注塑成型是塑料加工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其中最主要之一的注塑模具已经很广泛的采用。
它在质量、精度、制造周期以及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生产效率等方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反应能力和速度。
注塑模具与其它机械行业想比,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模具不能像其它机械那样可作为基本定型的商品随时都可以在机电市场上买到。
座注塑模毕业设计方案说明书

一 .塑件的工艺分析- 4 -1.1 塑件工艺性分析:- 4 -1.1.1 PPO塑料塑料材料特性:- 5 -1.1.2. PPO塑料成型性能:- 5 -1.1.3 PPO塑料用途:- 6 -1.2.塑件的成形工艺参数确定- 6 -2.1. 模具的基本结构- 7 -2.1.2 确定型腔数目- 7 -2.1.2 分型面的确定:- 9 -2.1.3 浇注系统的选择- 9 -2.1.4 模具排气槽设计- 11 -2.1.5推出方式的确定- 11 -2.1.6模具的结构形式- 12 -2.1.7 确定温度调节系统结构:- 13 -2.1.8 成型设备的选用- 13 -2.1模架结构的选择- 17 -2.1.1模架安装尺寸校核- 18 -2.1.2结构零部件- 18 -2.1.3支承零部件- 20 -四.模具的结构及其尺寸的设计计算- 22 -4.1 模具结构设计- 22 -4.1.1 型腔结构设计- 22 -4.1.2 型心结构配合额- 22 -4.1.3 模具的导向机构- 22 -4.2模具成形尺寸设计计算- 23 -4.2.2型腔深度尺寸的计算- 27 -4.2.3 型芯径向尺寸- 27 -4.2.4型芯高度尺寸- 28 -4.3 模具的加热、冷却系统的设计- 28 -五.安装与调试- 29 -5.1模具的安装试模- 29 -5.2 试模前的准备- 30 -参考文献- 36 -前言塑料是以高分子合成树脂为基本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而成,在一定的温度压力F塑制成具有一定结构形状,能在常温下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
一.塑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塑料工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之一,自从1909年实现以纯粹化学合成方法生产塑料算起,塑料工业以有九十余年的历史。
1927年聚氯乙烯塑料问世以来,随着高分子化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性能的塑料,特别是聚酰胺,聚甲醛,ABS,聚碳酸脂,聚砜,聚苯醚与氟塑料等工程塑料发展迅速,其速度超过了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与聚苯乙烯等四种通用塑料,是塑料在工业产品与生活用品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以塑料代替金属的实例,比比皆是。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模板

1.前言 (3)1.1毕业设计的目的 (3)1.2题目内容及要求 (3)2.塑件的工艺分析 (3)2.1塑件材料的选择 (3)2.2塑件的工艺特性分析 (3)3.注射机的选择与模具结构形式 (3)3. 1 设备的选择与参数校核 (3)3.1.1注射机型号的选择 (3)3.1.2 模具参数的校核 (4)3.2模具结构确定 (4)3.2.1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4)3.2.2分型面的设计 (5)4.浇注系统设计 (5)4.1浇注系统的组成 (5)4.2主流道设计 (5)4.3分流道设计 (7)4.3.1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 (7)4.3.2 分流道的长度 (7)4.3.3分流道的粗糙度 (7)4.4浇口的设计 (7)4.5浇注系统的平衡 (7)4.6冷料穴的设计 (7)5.成型零件的设计 (7)5.1注射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 (7)5.1.1凹模 (7)5.1.2凸模 (8)5.2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8)5.2.1凹模的径向尺寸的计算 (10)5.2.2 凹模深度尺寸的计算 (11)5.2.3 凸模径向工作尺寸的计算 (11)5.2.4凸模高度工作尺寸的计算 (12)5.3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12)6. 注射模导向与推出机构设计 (12)6.1导向机构的设计 (12)6.1.1导柱的结构形式 (12)6.1.2导套 (13)6.2脱模力计算 (13)6.3 推出机构的设计 (14)6.3.1推出机构的组成 (14)6.3.2推杆位置的设定 (14)6.3.3推出机构的导向 (15)6.4复位零件 (15)6.4.1复位杆复位 (16)6.4.2弹簧复位 (16)7.冷却系统的设计 (17)7.1冷却系统的设计 (17)8.1固定板 (18)8.2模脚 (18)8.3支承板与垫块 (18)9.设计总结 (1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具毕业设计103注射模的结构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103注射模的结构设计注射模具是工业制造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具,其设计结构直接影响到注射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射模具的结构设计,包括模具的结构要求、主要零件设计和结构优化。
一、模具的结构要求1.注射模具的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模具在注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和振动,影响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注射模具的结构要便于装卸、维修和保养,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3.注射模具的结构要尽可能简单,以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二、注射模具的主要零件设计1.模具基座:模具基座是支撑模具的主要部件,其结构要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
为了方便模具的安装和调整,模具基座通常采用箱式结构,并设置有调整螺栓。
2.模板:模板是注射模具的主要部件,其上安装有注射模具的零件和导向机构。
模板的结构要求平整度高、刚性好,并配有合适的冷却系统,以确保注射过程中的热平衡。
3.滑块和导柱:滑块和导柱是注射模具中重要的导向和定位部件。
滑块通常用于实现中空或复杂形状的注射产品,其结构要求刚性好、耐磨损,并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
导柱负责注射模具的下模板与上模板的定位,其结构要求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并配有合适的润滑系统。
4.模芯和模腔:模芯和模腔是注射模具成型部件的关键零部件,直接决定了注射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模芯和模腔的设计要考虑到材料的选用、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因素,以提高模具的耐用性和工作精度。
三、注射模具的结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射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结构优化:1.采用优质材料:选择适当的模具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精度。
2.优化冷却系统:合理设置注射模具的冷却系统,以提高注射过程中的热平衡,减少产品变形和缩水现象。
3.降低模具重量:通过优化模具结构和采用轻量化材料,来减轻模具的重量,降低模具的惯性和振动,提高注射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毕业设计(注塑模具设计说明)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毕业设计题目放大镜框注塑模具设计选题性质:□设计□报告□其他院系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班级 CAD(3)班学号 0920010314学生姓名王华东指导教师郑宏伟教务处制2011年 9 月 29 日2012 届电子工程学院毕业设计选题审批单年级 3 专业 CAD 班级 3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电子工程学院专业: CAD 年级: 3 级班级 3指导老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组组长:年月日2012 届电子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进度要求2012 届电子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设计题目:放大镜框注塑模具设计选题性质:□设计□其他年级: 3专业 CAD班级: 3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王华东注:此表由教师填写,如指导次数多,可另附纸。
目录一前言 (2)二塑件制品分析 (7)三注塑机的确定 (7)四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10)五模具结构设计 (10)六注塑机参数较核 (14)七模具凹凸模零件加工工艺 (15)八型腔壁厚;支承板的确定 (17)九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 (18)十设计小结 (19)1 前言1。
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
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早在1989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将模具列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的第一位。
模具工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模具在机械,电子,轻工,汽车,纺织,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里,日益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它承担了这些工业领域中60%~90%的产品的零件,组件和部件的生产加工。
模具毕业设计46支承管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

编号: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支承管注射模具设计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姓名:职称:讲师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2014年5月1日摘要模具作为一种成型工具,其设计、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与更新换代,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支撑管弯头体积较小、内部结构复杂,因而对注射成型模具和成型工艺的要求极高。
支撑管弯头注射模设计制造的最大难点在于成型部件、浇注系统、脱模机构的设计。
然后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再进行实体分析,确定出型腔数目,初选出成型设备,确定塑件的摆放位置,然后进行分型面的确定,浇口的确定,确定结构草图,再搭配Solidworks的moldflow可以非常有效的进行模架设计,然后进行抽芯机构,推出机构,复位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最后在Solidworks下进行机构模拟分析和校核。
在这过程中经常发现不合理或者干涉的情况,然后分析这些状况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改,直到最后确定比较合理的方案。
方案出来以后,再利用Solidworks的有限元分析功能对模具的受力部分进行强度校核,这也是Solidworks比较强大的功能之一。
当完全确定没有问题的时候,就进行二维图形的绘制。
在绘制二维图形的时候,运用目前机械行业最有有效的二维图纸绘制方法---由三维转成二维。
这不但在设计的过程思维更加清晰, 把大量经历用于机构的优化和完善,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的绘图速度和准确性,这在目前的经济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这套模具最重要的是通过传统和现代二种思维方法来设计的,可以亲身体会出二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可以让传统工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也提高了大家学习兴趣。
关键词:注塑模具;支撑管弯头;浇注系统;装配工艺;AbstractDie as a tool for molding, its design, manufacture level are of direct bearing on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replacement,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a country's level of manufacturing.Support elbow is of small size and complex internal structure, thus demanding a highly molding technique and injection die. The most difficult parts of Support elbow injection mou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re the design of molding part, injection system, stripping structures. after demonstrated, I choose low-pressure polyethylene as the stuff. Second, I use Solidworks to do the three-dimensional sculpting for the entity for the sake of deciding the number of swage, equipment of injection, and the place of produce. Third, I choose the parting line, the gate, the sketch of the machinery, and arranged in pairs or groups imoldflow of Solidworks (in this way, we can design the mold’s carrier with effectively). Next, the machine of take out, fetch, return, and the cool system. The end, I use Solidworks to simulate the machine, besides analyses and check it. In the process, I always find the phenomenon of inconsequence and interference, when this phenomenon happened, I must analyses what’s wrong happened and why. Until I fine the whys, I must modify it. The end, I should decide the rational project. After the project is putted forward, I checked the intension of the pressed part of the mold with FEA of Solidworks. FEA is one of the power functions of Solidworks. After raveling out all problems, I should draw the planar chart. In the process of drawing——transform the three-dimensional chart to planar. In this way, my thinking became very in focu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so I spend mostly energy to optimize and consummate the machine, the top-drawer is that we can heighten speed and veracity of drawing. At present, this is very important.In the process of the design, I used traditionary technique and unconventional ways. Compared them, I found their s strongpoint and disadvantage, so I can learn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offset one's weakness.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ry technique, besides improve our’s interest to study machine.Key Words: Injection mold;Support elbow;Pouring system;Assembly process;目录1. 绪论------------------------------------------------------------------------------------------------------------------ 1 1.1国内外发展状况 ----------------------------------------------------------------------------------------------------- 1 1.1.1模具工业的概况-------------------------------------------------------------------------------------------------- 1 1.1.2我国塑料模具工业和技术状况及地区分布 ---------------------------------------------------------- 2 1.1.3我国塑料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5 1.1.4注塑模具CAD发展概况及趋势 ---------------------------------------------------------------------------- 5 1.2研究内容---------------------------------------------------------------------------------------------------------------- 7 1.2.1支撑管弯头外形设计 ------------------------------------------------------------------------------------------ 7 1.2.2分析最佳成型工艺 ---------------------------------------------------------------------------------------------- 7 1.2.3模具结构分析和确定 ------------------------------------------------------------------------------------------ 71.2.4模具开合模运动仿真 ------------------------------------------------------------------------------------------ 72.支撑管弯头设计及其成型工艺分析------------------------------------------------------------------ 8 2.1制品结构和形状的设计 ------------------------------------------------------------------------------------------ 8 2.2制品材料的选择 ----------------------------------------------------------------------------------------------------- 9 2.2.1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 ----------------------------------------------------- 9 2.2.2聚苯乙烯(PS)-------------------------------------------------------------------------------------------------- 9 2.2.3双酚A型碳酸脂(PC)------------------------------------------------------------------------------------- 10 2.3注射工艺选择------------------------------------------------------------------------------------------------------- 12 2.3.1 ABS塑料的干燥------------------------------------------------------------------------------------------------ 12 2.3.2注射压力 ---------------------------------------------------------------------------------------------------------- 12 2.3.3注射温度 ---------------------------------------------------------------------------------------------------------- 12 2.3.4模具温度 ---------------------------------------------------------------------------------------------------------- 132.3.5料量控制 ---------------------------------------------------------------------------------------------------------- 133.模具设计-------------------------------------------------------------------------------------------------------------- 14 3.1型腔数量的确定 --------------------------------------------------------------------------------------------------- 14 3.2注塑机选型 ---------------------------------------------------------------------------------------------------------- 15 3.2.1注射量计算------------------------------------------------------------------------------------------------------- 15 3.2.2注射机型号确定------------------------------------------------------------------------------------------------ 16 3.2.3注射压力校核 --------------------------------------------------------------------------------------------------- 16 3.2.4锁模力校核------------------------------------------------------------------------------------------------------- 17 3.2.5开模行程和模板安装尺寸校核 -------------------------------------------------------------------------- 17 3.3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18 3.3.1主流道设计------------------------------------------------------------------------------------------------------- 18 3.3.2分流道-------------------------------------------------------------------------------------------------------------- 183.3.3浇口设计 ---------------------------------------------------------------------------------------------------------- 19 3.4注射模具成型零部件设计------------------------------------------------------------------------------------- 20 3.4.1成型零部件尺寸分析 ---------------------------------------------------------------------------------------- 20 3.4.2塑件收缩率的影响 -------------------------------------------------------------------------------------------- 20 3.4.3成型零件的设计------------------------------------------------------------------------------------------------ 21 3.4.3.1型腔-------------------------------------------------------------------------------------------------------------- 21 3.4.3.2侧型芯 ---------------------------------------------------------------------------------------------------------- 22 3.4.4成型零部件强度校核计算 --------------------------------------------------------------------------------- 23 3.4.5型芯与型腔配合------------------------------------------------------------------------------------------------ 23 3.5脱模机构设计------------------------------------------------------------------------------------------------------- 24 3.6侧向抽芯设计------------------------------------------------------------------------------------------------------- 26 3.6.1机构设计 ---------------------------------------------------------------------------------------------------------- 26 3.6.2确定抽芯距------------------------------------------------------------------------------------------------------- 26 3.6.3抽芯力的计算 --------------------------------------------------------------------------------------------------- 27 3.6.4斜导柱设计------------------------------------------------------------------------------------------------------- 28 3.7导柱导向机构------------------------------------------------------------------------------------------------------- 29 3.7.1结构形式 ---------------------------------------------------------------------------------------------------------- 29 3.7.2导柱结构和技术要求 ---------------------------------------------------------------------------------------- 29 3.7.3导套 ----------------------------------------------------------------------------------------------------------------- 30 3.8模具温度调节系统------------------------------------------------------------------------------------------------ 303.9模具材料-------------------------------------------------------------------------------------------------------------- 314.模具装配工艺 ----------------------------------------------------------------------------------------------------- 33 4.1塑料模具的装配基准 -------------------------------------------------------------------------------------------- 33 4.2塑料模具的总装配程序 ---------------------------------------------------------------------------------------- 33 4.3塑料模具装配时注意事项------------------------------------------------------------------------------------- 34 4.4空心球柄模具装配工艺 ---------------------------------------------------------------------------------------- 34 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绪论模具作为重要的生产工艺装备,在现代工业的规模生产中日益发挥着重在作用。
通过模具进行产品生产具有优质、高效、节能、节材、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在汽车、机械、电子、轻工、家电、通信、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塑料模具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用不可代替。
塑料模具是当今工业生产中利用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成型塑料制品的工艺装配或工具,它属于型腔模的畴。
通常情况下,塑件质量的优劣及生产效率的高低,其模具的因素约占80%,然而模具的质量好坏又直接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国民经济的领域的各个部门对塑件的品种和产量需求愈来愈大,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也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也推动了塑料工业以及机械加工工业的告诉发展,可以说,模具技术,特别是设计与制造大型,精密,长寿命的模具技术便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模具在世界上占有的比列大,我作为一个学模具专业的学生,应在学完所学的知识之后来很好的进行模具设计。
我们进行设计之前,不许具备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及零件,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技术,塑料制品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方面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且通过教学和生产实习,初步了解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熟悉多种塑料模具的典型结构。
近几年来,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与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例如,精密加工设备还很少,许多先进的技术如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还不高,特别是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需要。
纵观发达国家对模具工业的认识与重视,我们感受到制造理念旧则是我国模具工业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档模具的比重,质中求效益,提高模具的国产化程度,减少对进口模具的依赖。
注塑模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目录 (1)1. 绪论 (3)1.1模具工业的概况 (3)1.2 我国塑料模具现状及地区分布 (4)1.3 塑料模具的发展趋势 (7)1.4 注塑模具CAD发展概况及趋势 (8)2.塑件分析 (10)2.1 塑件的简介 (10)2.2.注射工艺选择 (13)2.3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提高设备利用率,确定模具型腔数。
经(Pro/E)计算塑件体积为: (14)3. 注塑成型的准备 (15)3.1 注塑成型工艺简介 (15)3.2 注塑成型工艺条件 (16)4.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18)4.1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18)4.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8)5.注塑机选用 (19)5.1 注塑机简介 (19)5.2 注塑机基本参数 (19)5.3注射机的选用原则 (20)5.4选择注塑机 (20)5.5 注射机及各个参数的校核 (21)6.分型面的选择 (25)6.1 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25)7.浇注系统设计 (26)7.1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26)7.2 主流道设计 (26)7.3 分流道的设计 (28)7.4浇口的设计 (30)7.5浇注系统的平衡 (31)7.6 冷料穴 (32)7.7 拉料杆的设计 (32)7.8 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机构 (32)7.9排气方式 (33)8.成型零部件设计 (34)8.1 凹模和凸模的结构设计 (34)8.2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34)8.3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38)9.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40)9.1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40)9.2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41)10.推出机构的设计 (43)10.1 推出力的计算 (43)10.2 制品推出的基本方式 (43)11.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45)11.1 冷却回路的尺寸确定 (45)11.2 冷却水回路设置的基本原则 (48)11.3冷却系统的结构 (48)12.模具材料的选择 (49)12.1塑料模零件选材原则 (49)12.2 模具材料的选用 (49)13.结束语 (50)14.致谢 (51)15.参考文献 (52)1. 绪论1.1模具工业的概况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之一。
《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

《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书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完成工程师的全面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塑料成型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分析成型工艺对模具的要求;2、掌握成型设备对模具的要求;3、掌握成型模具的设计方法,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的能力;4、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培养学生从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毕业设计内容与步骤1、分析设计资料1.1分析材料性能,例适用于哪些零件、工艺性能如何、有何特殊要求、材料收缩率等。
1.2分析零件用途及设计要求分析零件功能,结构特点,精度高低,粗糙度等技术要求,为接下来确定模具分型面、抽芯机构、推出机构、模具精度乃至加工方法做准备。
1.3综合分析塑件结构工艺性从所选材料出发分析成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可能性,对不合理处提出改进设想。
2、模具总体结构设计2.1确定型腔数目:由制品结构大小及生产批量、模具复杂程度初定型腔数。
2.2确定分型面:按分型面设计原则,确定分型面。
注意制品精度要求,飞边方向及模具加工工艺等。
2.3确定浇注系统结构:2.3.1由制品结构,材料特性,确定最佳浇口形式及浇口位置、数量。
2.3.2由所选浇口形式,位置及型腔数进行流道布置2.4确定侧向抽芯方法及机构:由制品侧面凹凸形状、结构确定侧向成型方法:手动、液压或机动,并初步确定结构布置形式。
2.5确定推出方式由制品结构、模具制造工艺确定推出方式。
2.6确定导向机构2.7确定成型零件结构由制品大小、模具制作工艺等确定成型零件结构形式。
2.8确定温度调节系统由材料工艺特性确定温度调节方法,若需加热,确定加热方法及加热装置大致安装位置。
若需冷却,确定冷却方式及大致位置。
2.9确定模具支撑零件结构2.10绘制模具总体结构草图3、模具零件结构尺寸设计3.1初选设备3.1.1计算制品体积及重量3.1.2结合型腔及浇注系统初定注射容量3.1.3根据容量初选注射机3.1.4纪录所选注射机主要参数额定注射量、注射行程、合模力、最大成型面积、最大开模行程、模具最大厚度、模具最小厚度、拉杆空间、动、定模固定板尺寸、推出方式及有关尺寸、喷嘴有关尺寸、定位圈尺寸等。
座块盖塑料注塑模课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目录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第二部分塑件分析第三部分注射机的选择和塑件工艺参数的确定第四部分注射模的结构设计第五部分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第六部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第七部分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第八部分模架的选用第九部分参考资料第十部分零件图三维图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零件名称:座块盖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聚碳酸酯未注公差取MT5级精度要求设计座块盖模具。
第二部分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包括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塑件的表面质量和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其具体分析如下: 1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料品种 结构特点使用温度化学稳定性 性能特点 成型特点聚碳酸酯(PC ),属于热塑性塑料线型结构非结晶型材料,透明 小于130℃,耐寒性好,脆化温度为-100℃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不耐碱、酮、酯等 透光率较高,介电性能好,吸水性小,但水敏性强(含水量不得超过0.2%),且吸水后会降解 力学性能好,抗冲击抗蠕变性能突出,但耐磨性较差熔温温度高(超过330℃才严重分解),但熔体黏度打,流动性差(溢边值为0.06mm );流动性对温度变化敏感,冷却速度快;成型收缩率小;易产生应力集中 结论1熔温温度高且熔体粘度大,对于大于200g 的塑件应用螺杆式注射机成型,喷嘴宜用敞开式延伸喷嘴,并加热,严格控制模具温度,一般在70 ~120℃为宜,模具应用耐磨钢,并淬火2 水敏性强,加工前必须干燥处理,否则会出现银丝气泡及强度显著下降现象 3易产生应力集中,严格控制成型条件,塑件成型后退火处理,消除内应力;塑件壁不宜厚,避免有尖角,缺口和金属嵌件造成应力集中,脱模斜度取2°2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该塑件尺寸精度无特殊要求,大部分尺寸为自由尺寸,可按MT5差取公差,其主要尺寸公差标注如下(单位均为mm )。
塑件外形尺寸:350 -0.56、180 -0.38、Φ150 -0.38、90 -0.28、100 -0.1内形尺寸:26+0.50 0、R1+0.20 0、R3.5+0.24 0、12+0.32 0、6+0.24 0、Φ3.5+0.24 0、Φ5+0.1 0孔心距:22±0.223塑件表面质量分析该塑件要求外形美观,外表面没有斑点及熔接痕,而塑件内部没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注塑模模具毕业设计

注塑模模具毕业设计【篇一:15注塑模模具毕业设计】摘要本文机械设计是关于外机械设计壳塑料件机械设计设计,主要机械设计内容包括计计塑件的成机械设计形工艺分析,模具结机械设计构形式的确定,分型机械设计面位置的确定,浇注机械设计系统的形机械设计式和浇口的设计,成机械设计形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合模导向机设计设计技术基础构的设计,脱模推出机设计手册构的设计等。
在正确分析塑件工艺特点和材料的性能后,涉及模具模具结构、强度、寿命计算及熔融塑设计设计技术基础料在模具塑料模具技术基础中流动预技术基础测等复杂技术基础的工程运算问题;运用cad、三维软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设计技术基础件等不同设计设计技术基础的软件分机械加工加工工艺塑料模具塑料模具塑料模具机械设计设计手册技术基础别对模具的设计、制技术基础技术基础造和产品技术基础质量进行分析。
塑料设计设计技术基础件注塑模设计,采用制造工艺设计设计技术基础一般精度,利用cad、三维技术基础软件来设技术基础计或分析注射模的设计设计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件和脱模机构等等。
机械设计综合运用了专业基础、专业课知识设计,其核心知识是塑料设计设计成型模具、材料成型机械设计技术基础、塑料模具机械设计、塑料成型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cad等。
关键词:模架,标准件,脱模推出机构.abstrac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design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 cone-shaped include plastic parts forming process analysis, determination of die structure form, parting surface positioning, gating system forms and runner design, forming parts structur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ormwork and standard parts choose, shut the mould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 stripping out institution design, etc. inthe correct analysis plastics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pp material performance, involving the mould structure, strength, lifetime calculation and molten plastic mould flow prediction in complex engineering computation problem; using cad, suchdifferent software ug respectively to mold of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 quality analysis. tapered 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use general accuracy, use cad, ug to design or analysis of injection mold, gating system, discusses guide components and moulding mechanism, etc.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professional basis, professional class design, and its core knowledge is plastic molding, material molding technology base, mechanical design,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computer aided design, mould cad, etc.keywords: formwork, standard parts, stripping out institution desig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第1章引言 (1)第2章塑件分析 (7)2.1塑件结构分析 (7)2.2.1尺寸精度分析 (7)2.2.2表面质量分析 (7)2.2.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 (7)2.2.4塑件注射工艺参数的确定 (8)2.2塑件材料的选择 (8)2.2.1 材料abs的注塑成型参数 (9)2.2.2 材料abs性能 (9)第3章机械设计注射模的机械设计设计手册机械设计结构设计 (11)3.1 型腔数目的确定 (11)3.2 型腔的分布 (11)3.3 分型面的设计计 (12)3.4 浇注系统设设计 (13)3.4.1 主流道 (13)3.4.2 分流道设计 (14)3.4.3 浇口形式及位置的选择 (14)3.4.4 剪切速率的校核 (16)3.4.5 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16)3.4.6 浇口剪切速率的校核 (16)3.5 成型零件塑料模具结构设计 (16)3.5.1 定模的结构设计 (16)3.5.2 动模的结构设计 (17)3.5.4 型腔和型题塑料模加工工艺具芯工作尺寸计算 (18)3.6 推杆机构设计 (19)3.6.1 脱模机构的选用原则 (19)3.6.2 脱模力的计算 (20)3.6.3 推杆的设计 (21)3.7冷却系统的设计 (21)3.7.1 塑料模具设计原则 (21)3.7.2 冷却时间的确定 (22)3.7.3 模塑料模具具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计算 (22)第4章注塑机校核 (25)4.4.1模具闭合高度的确定 (25)4.4.2 由锁模力选定注射机 (25)4.4.3 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26)4.4.4 锁模力的校核 (26)4.4.5 塑化能力的校核 (27)第6章模具工作原理 (27)参考文献 (28)第1章引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相关行业对于塑料模具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日益提高。
塑料模塑成型毕业设计说明书

塑料模塑成型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1 绪论 (1)2 塑件分析 (4)2.1 塑件的使用要求 (4)2.2 塑件的原料 (4)2.3 塑件的整体分析 (5)2.3.1 塑件的形状 (5)2.3.2 塑件的壁厚 (5)3 注射机的选用 (7)3.1 浇注体积的确定 (7)3.1.1 零件体积的计算 (7)3.1.2 型腔数目的确定 (7)3.1.3 浇注系统的体积 (7)3.2 根据浇注体积选取注射机 (7)4 浇注系统的设计 (10)4.1 主流道和冷料穴的设计 (10)4.2 定位圈的设计 (12)4.3 分流道的设计 (14)4.4 侧浇口的设计 (14)5 成型零件结构设计与计算 (16)5.1 成型零件结构的设计 (16)5.1.1 凹模结构 (16)5.1.2 分型面 (16)5.2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18)5.2.1 型腔直径计算 (19)5.2.2 型芯直径的计算 (22)5.2.3 型腔深度的计算 (25)5.2.4 型芯高度的计算 (26)5.2.5 圆心距的计算 (27)5.3 模具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的计算 (27)5.3.1 凹模壁厚的计算 (28)6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30)6.1 冷却系统的分析计算 (30)7 脱模机构的设计 (33)7.1 脱模方式的总述 (33)7.2 推出机构的设计 (33)8 排气系统的设计 (34)9 标准件的选用 (35)9.1 标准模架的选择 (35)9.2 导向机构的选用 (36)9.2.1 导柱的计算 (38)9.2.2 导套的设计 (39)9.3 拉料杆和推杆的计算 (40)9.3.1 小端拉料杆的计算 (41)9.3.2 大端推杆的计算 (41)9.4 弹簧的选择 (41)9.5 销钉的选择 (42)9.6 镶件的确定 (42)9.7 模具材料 (43)10 注射机的校核 (44)10.1 注射机的校核 (44)10.1.1 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44)10.1.2 注射压力校核 (44)10.2 锁模力的校核 (45)10.3 模具与注塑机合模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4510.4 开模行程的校核 (46)11 总结 (47)参考文献 (49)致谢 (51)附录 (53)1 绪论塑料工业由塑料原料生产和塑料制品生产两大系统组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塑料制品生产是实现塑料原料自身价值的唯一手段。
注塑模毕业设计说明书

注塑模毕业设计说明书本文是一份有关注塑模的毕业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背景介绍、问题陈述、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研究意义和可行性分析等。
一、背景介绍注塑模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生产工艺,包括各类塑料、橡胶、金属以及陶瓷等材料的注塑成型加工技术。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注塑模产业也在逐步壮大,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注塑模的特殊性,其制造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导致许多企业难以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求。
目前,注塑模的生产制造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制造周期长、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精度不高等。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注塑模的生产效率和精度,并降低成本,已成为当前注塑模产业的瓶颈问题。
二、问题陈述注塑模的生产制造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1、生产周期长:注塑模的制造周期长,需要经过多次设计、加工、检测、调整等步骤,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导致生产周期延长。
2、成本高:注塑模的制造成本较高,主要由于材料、加工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原因。
3、生产效率低:注塑模生产效率低下,以及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4、精度不高:注塑模的加工精度不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加工精度低,产品的精度也无法保证。
三、研究目的为了解决注塑模生产制造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注塑模的生产效率和精度,降低成本,本研究的目的是:1、分析注塑模生产制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确定改进措施。
2、研究注塑模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探索如何提高注塑模加工精度。
3、通过调查与分析,寻找比较成熟、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注塑模生产和管理模式。
四、研究内容1、注塑模生产制造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注塑模的生产制造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注塑模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模具结构设计、制作CAD模型、数字化加工等手段,研究注塑模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3、注塑模生产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对注塑模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查与研究,寻找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并提出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士学位论文支撑块注塑模设计Design the injection mould of the support block作者姓名:学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5-30支撑块注塑模具设计总计: 毕业论文 52 页表格 11 表插图 11 幅指导教师: \评阅人:完成日期:2011年05月30日支撑块注塑模具设计摘要本次设计是塑料注塑模具设计,注塑成型塑件为支撑块,其中的设计内容有零件的工艺性编制: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及注射机参数的确定;结构设计:分型面选择、型腔数确定、浇口设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设计、推出及复位机构方式确定;型芯、型腔尺寸计算;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计算;模具闭合高度确定;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塑件尺寸较小,采用一模两腔,单分型面注射结构,把分型面选择在塑件水平投影最大的截面上,推件装置采用推板,推出平稳可靠,推出时不会在塑件上留下顶出痕迹,并采用斜导柱侧向分型机构。
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
最后对模具结构与注射机的匹配进行了校核,并用autoCAD绘制了一套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字:注塑成型;支撑块;结构设计;CADDesign the injection mould of the support blockAbstractThis design is 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plastic injection mold molding plastics is for supporting piece, The design contents are parts of technology establishment:technology Analysis of part,The computation of volume and quality of part,Injection machine parameter is determined;structural design:the choice of parting surface,the determine of cavity number,the design of the gate and the core-pulling mechanism,calculating the size Cores cavity;the calculation moul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The mold closed highly determined;Injection machine related parameter examination.Plastics has the smaller dimension, use a two-cavity, single parting surface injection structure,choose the parting surface in plastic parts on the biggest section level umbriferous, use push structure,running calmly and safely, Launched in plastic parts won't leave ejection trace, due to the plastics side has holes, so we must adopt slanted-guide-pillar core-pulling mechanism.The design of such a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ensure reliable Die work to ensure that the other parts of the tie. Finally has carried on the examination to the mold structure and the injection machine match.Key word:injection moulding;supporting piece;the structural design;Computer - Aided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国际国内塑料成型模具发展概况 (1)1.2 我国模具设计技术今后发展方向 (2)1.3 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及任务 (4)2 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工艺结构设计 (5)2.1 成型塑料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5)2.2 塑件三维UG建模及分析 (9)3 注塑模的结构设计 (12)3.1 分型面的选择 (12)3.2 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12)3.3 浇注系统方案设计 (14)3.4 型芯型腔结构设计 (16)3.5 脱模机构设计 (16)3.6 模架选取 (18)4 注塑模具设计的有关尺寸计算 (20)4.1 成型零件尺寸计算 (20)4.2 脱模机构尺寸计算 (22)4.3 楔紧块的形式 (23)5 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24)5.1 模具安装部分的校核 (24)5.2 模具开模行程校核 (24)6 模温调节与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26)6.1 注射模冷却系统设计的原则 (26)6.2 塑料模具的热平衡计算 (26)7 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 (30)7.1 模具装配图的绘制 (30)7.2 模具零件图的绘制 (31)7.3 模具零件材料的选取 (31)8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34)附录A 外文资料译文 (35)附录B 外文资料原文 (42)致谢 (49)①绪论a)国际国内塑料成型模具发展概况80年代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为13%,2003年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为375亿,至2007年我国模具总产值约为525亿元,其中塑料模约35%左右。
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6.5K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盘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
如天津津荣天和机电有限公司和烟台北极星模具有限公司制造多腔VCD 和DVD齿轮模具,所生产的这类齿轮塑件的尺寸精度、同轴度、跳动等要求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还采用最新的齿轮设计软件,纠正了由于成型收缩造成齿形误差,达到了标准渐开线齿形要求。
还能生产厚度仅为0.08mm 的一模两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等。
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达0.02mm~0.05mm,表面粗糙度Ra0.2μm,模具质量、寿命明显提高了,非淬火钢模寿命可达10~30万次,淬火钢模达50~1000万次,交货期较以前缩短,但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体数据见表1-1。
表1-1 国内外塑料模具技术比较表芯脱模机构的创新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如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通信广播公司模具厂等厂家成功地在29~34英寸电视机外壳以及一些厚壁零件的模具上运用气辅技术,一些厂家还使用了C-MOLD气辅软件,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上海新普雷斯等公司就能为用户提供气辅成型设备及技术。
热流道模具开始推广,有的厂采用率达20%以上,一般采用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
但总体上热流道的采用率达不到10%,与国外的50%~80%相比,差距较大。
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Ⅱ、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的Pro/Em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美国AC-Tech公司的C-Mold及澳大利亚Moldflow公司的MPA塑模分析软件等等。
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如充模和冷却等进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塑料模CAD/CAM系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CAXA系统、华中科技开发的注塑模HSC5.0系统及CAE软件等,这些软件具有适应国内模具的具体情况、能在微机上应用且价格低等特点,为进一步普及模具CAD/CAM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国内已较广泛地采用一些新的塑料模具钢,如:P20,3Gr2Mo、PMS、SMⅠ、SMⅡ等,对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但总体使用量仍较少。
塑料模具标准模架、标准推杆和弹簧等越来越广泛得到应用,并且出现了一些国产的商品化的热流道系统元件。
但目前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的商品化程度一般在30%以下,和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已达到70%~80%相比,仍有差距。
b)我国模具设计技术今后发展方向(1)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水平及比例。
这是由于塑料模成型的制品日渐大型化、复杂化和高精度要求以及因高生产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致。
(2)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应用CAD/CAM/CAE技术。
CAD/CAM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近年来模具CAD/CAM技术的硬件与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为其进一步普及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网络的CAD/CAM/CAE一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其将解决传统混合型CAD/CAM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过程分工协作要求的问题;CAD/CAM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塑料制件及模具的3D设计与成型过程的3D分析将在我国塑料模具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
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省塑料制件的原材料和节约能源,所以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是塑料模具的一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