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45张PPT)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六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六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字词书写1 . 根据要求给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拼音。
(1)过年的时候,小明穿了一身cù xīn(________)的衣服。
(2)他看着问他的人,现出不屑zhì biàn(________)的神气。
(3)人生之路曲折盘桓(________)、错综复杂,看似一条路的终点亦是另一条路的起点。
(4)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________)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①盗杀而食之,(乐羊子)妻对鸡不餐而泣。
姑怪问其故。
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
”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闻,操刀而出。
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
盗亦不杀其姑。
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注举)①姑:丈夫的母亲。
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行天下之大道:______(2)富贵不能淫:______(3)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______(4)姑怪问其故:______3 . 下列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自伤居贫B.使食有它肉/肉食者谋之C.太守闻之/闻寡人之耳者D.以礼葬之/以其境过清4 . 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5 .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句句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能增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又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主题阅读课件
(选自《史记·田契列传》)
参考译文:田契于是在城中收集到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深红色绸衣, 上面画满五彩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芦苇 束在牛尾上,点燃牛尾上的芦苇。在城墙上面凿了几十个洞,夜里放牛 出去,五千名精壮的士兵尾随在牛的后面。牛的尾巴一被烧热(灼痛), 就愤慨地直奔燕军营,燕军非常惊异。牛尾巴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 军看见那庞然大物都是龙纹,凡是被牛碰上的,非死即伤。那五千名壮 士口衔着枚(不声不响地)袭击燕军,而城里的人也擂鼓呐喊紧随着他们, 老弱妇孺都击打铜器助威,杀声惊天动地。燕军大为惊骇,败溃逃奔。 齐军终于杀死了燕国的将军骑劫。燕军在混乱中四处窜逃,齐国人紧追 逃亡败北的敌兵,所经过的城邑都纷纭叛离燕国而归顺(田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太祖素. 恶其人(向来) B.朕固. 不为迁官(坚固) C.且. 刑赏天下之刑赏(况且)
D.久之不去. (离开) 【解析】固:坚持。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普 曰/刑 以 惩 恶/赏 以 酬 功/古 今 通 道 也
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竟得俞允。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有一位大臣按照律法应该升迁,但是太祖向来讨厌他,不同 意(升官)。赵普坚持为他辩护,太祖发怒,说:“朕就是不给他升官, 你又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是为了惩戒坏人,奖赏是为了嘉奖元 勋,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惯例。再说刑罚和奖赏是为了天下,而不是为 了陛下,(陛下)怎么能以自己的喜好厌恶来决定这件事。”太祖更加愤 慨,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走进宫里,赵普(不能入 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也不离开,太祖终于同意。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课件
解析: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A.本文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 则突出其水势大。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气 象尽收笔底。
• B.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 肃杀气氛。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 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5分钟) 探究课文内容
齐读课文,思考: 作者笔下的山川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围绕这个特点,具 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到哪些观察角度和写景顺序?
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 用“美”字来概括它的特点,这个字所在的这句 话在全文起统领作用。
八年级新题型特训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三峡(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析:甚,很
(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
项( D )
A.绝.山献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以为大有所益 C.隐天蔽日./意与日.去 D.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
解析:A.极高的/阻断;B.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己; C.太阳/岁月;D.早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课件
电子阅读的优点主要有信息存储量大;有网络功能;有 良好的娱乐休闲型;便于携带等。但是也有很多缺点,如辐 射较多,对读者的视力有不良影响;记忆效果不够好;以浅 阅读为主,不能深层次阅读;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依赖较多的操作技术;价格较高;缺乏阅读的韵味。
由此可见,电子阅读相比于传统阅读有很多的缺点和不 足,所以,电子阅读是无法取代传统阅读的。但是,如果能 够将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学 习与阅读的需要。
• 9.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 译文:
• 10.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5分)
•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 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
•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山。 •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
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
什么不同?(3分)
•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 10.C •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 蜀地边疆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 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普陀山)去, 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 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 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 (普陀山),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 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四川距离 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到达 了。一个人立志求学,反倒还不如蜀地边远之处的一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第 13 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2.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活用类型: 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散__步__。___
3.一词多义。
(1)共???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副词,共同 为字共.三十有四? 副词,一共 ?
?
第 14 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最后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 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 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 的心境,也透露了不能为朝廷尽忠的郁愤。
第3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_即__使__。___ 今义:虽__然__。____ (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__到__了__。__ 今义:_表__示__另__提__一__事__。____ (4)良.多趣味 古义:甚__,__很__。__ 今义:较__好__。____
第 24 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3.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活用类型: 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___ 含义:_向__东__或__向__西__。______ (2)互相轩.邈. 活用类型: 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____ 含义: _往__高__处__远__处__伸__展__。_______ (3)横柯上.蔽 活用类型: 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 含义:_在__上__面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
(9)盖. 竹柏影也 ___大__概__是__。_______________ (10)但. 少闲人 ___只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清__晨__的__薄__雾__将__要__消__散__的__时__候__,__传__来__猿__、__鸟___此__起__彼__伏__的__鸣__叫__声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解析】全文记述一次夜游的全过程,记述了所见所感,并没有所闻。
4. 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文中写景部分的词语使用极为精妙。“将”“欲”二字,赋予景物以 动态,静中有动;“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XXX,使得景 物极具生命力。 B.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惋 惜只有自己能够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C. 本文以感慨发端,为总起;接下来具体描画景物,写总体风貌,写天 天景物之不同,层次清楚;最后,以赞美和感慨收束。 D.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借景抒情,但在风格上有很 大不同,前者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间用散句,参差错落;后者 多用散句,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
【解析】对只有自己能够欣赏这美景并没有惋惜,惋惜的是能与自己 一起欣赏这种美景的人少。
5. 概括《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二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闲__人__”__二__字__含__蓄__地__体__现__了__作__者__奥__妙__而__复__杂__的__心__境__,__既__有__被__贬__谪____ ___的__落__寞__,__又__有__赏__月__的__闲__情__雅__致__和__自__我__排__解__的__豁__达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上 期末 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习题课件
5.本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 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 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附参考译文: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山佛迹院,在
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 在稍稍偏北的地方,又有高百丈的瀑布。山势有八九个转折处,每 处都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往下放五丈,还到不了底。(瀑 布泻入潭里溅起的水花)像飞舞的雪,(水声)像雷鸣,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就是所谓佛的痕迹。
D.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A 项,动词,认为/介词,用;B 项,结构助词,的;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 项,副词,就是/副词,竟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2)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傍晚回去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下 山上山穿过几个山谷,到了江边,此时山中月亮出来,我们在江心 划船,用双手捧着珠玉般的月影。回到家已经是二更时分,我与苏 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再也睡不着了。写 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
(四) 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 冒资荫③,敕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⑤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 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
(五) 安世①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②谏官,未拜命,入白③母曰: “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 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 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 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⑧得罪流放,无问远近,
人教部编版(广东)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26张PPT)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同“缺”,空隙、缺口 ) (2)虽乘奔.御风 ( 飞奔的马 ) (3)哀转久绝. ( 断绝、消失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通航。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 各种景物的影子。
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 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 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C.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D.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 【解析】总领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信 ) (2)晓雾将歇.( 消散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指人间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
D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故事情节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 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对待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C.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 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D.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 思想。 【解析】这是神话的一种写作方法,与封建迷信无关。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上 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PPT课件
(三)范仲淹苦学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①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②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③ 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 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______________ ①每:常常。②沃:洗。③谗:说别人坏话。
(二)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 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 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 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之石,然 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 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附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
常常把治理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决心努力刻苦读书,有时读书读到夜晚 疲惫困倦,就用冷水洗脸使自己头脑清醒。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及自身的利益。以至于因有人说他 的坏话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为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砺自己,吃东西不多 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只是刚刚够罢了。(他)经常诵读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 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qiān)事:官名。③卫
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矫
捷勇猛。⑤薮(sǒu)泽:指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
度考虑。⑦大猷(yóu):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PPT共40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阅读】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Βιβλιοθήκη 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 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 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5)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 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三)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想 )睡,月色入户,欣 然起行。(1)念.( 考虑,想到 )无与为乐者,遂.(于是 )至.( 到 )承 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 睡 ),相.与.( 共同,一起 )步于 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大概是 )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4)但.( 只是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 罢了 )。
(二)答谢中书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壁,五色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 四季 )俱.( 都 )备。(2)晓雾 将歇.( 消散 ),猿鸟乱鸣;(3)夕日欲颓.( 坠落 ),沉鳞竞跃。实 是欲界之仙都。(4)自.( 从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其奇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 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写水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都是 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表现富春江水之湍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魅力,令人陶 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 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解析】应是表现富春江水之清。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 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 到汉陵”等。 C.第三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 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者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 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解析】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答案】D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想到没有和我交谈取乐的人,就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 民。 (2)张怀民也还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水 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柏枝叶的影子。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 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前三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 然流畅。 C.文章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 突出其清。 【解析】描绘庭中景物没有写水。 【答案】D
【解析】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
(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舜发.(兴起,指被任用)于畎亩之中,傅说举.(选拔、任用)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1)故.( 所以 )天将降大任于.( 给 )是.( 这样 ) 人也,必先苦.( 使……痛苦 )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 饿.( 使……经受饥饿之苦)其体肤,空.乏.( 财资缺乏)其身,行拂. ( 违背 )乱.( 扰乱 )其所为,(2)所以动.( 使……受到震撼 )心忍. ( 使……坚忍 )性,曾.( 同“增”)益其所不能。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 意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2)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 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3)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 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 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背叛的君 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 B.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 其中起决定 因素的是人和。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D.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他的“法治”主张。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就像飞奔的马。 (3)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 处伸展。
(4)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 利之心。 (5)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 忘返。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 战争,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但孟子并不同意他的看法。 B.本文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且善用排比,增强了 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C.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这三句话最能概括其精髓。 D.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 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
人恒过.( 犯错误 ),然后能改;(3)困于心,衡. (同“横”,梗塞,不顺)于虑,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 征验、表现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了解、明白 )。(4)入. (在国内)则无法家拂.( 同“弼”,辅佐 )士出.( 在国外 )则无敌. (匹敌,相当)国外患者,国恒.( 常常 )亡。(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
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行冠礼 )也,父命.( 教导 )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告诫 )之曰:‘往之女. ( 同“汝”,你 )家,必敬.( 恭敬 )必戒.( 谨慎 ),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 准则,标准 )者,妾妇之道也。(3)居.( 居住 )天下 之广.居.(最宽广的住宅),立.(站在)天下之正.位.(最正确的位置 ), 行.( 走 )天下之大.道.(最正确的道路 )。得志,与民由.(遵循 )之; 不得志,独行.( 走 )其道.(道路)。(4)富贵不能淫.( 使……迷惑), 贫贱不能移.( 使……动摇 ),威武不能屈.( 使……屈服 )。此之 谓.( 是 )大丈夫。”
(四)与朱元思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风烟俱.( 都 )净,天山共色。(1)从.( 随 )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急湍甚.(超过) 箭,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3)负.(凭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 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冲击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同“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鸢飞 戾.(至、到达 )天者,望峰息.(平息 )心;(5)经.纶., 有时见日。
固.(巩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震慑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少 )助。寡助之至.( 极点 ),亲戚畔. ( 同“叛”,背叛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归顺,服从 )之。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 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2)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3)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 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 利。
(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 围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护城河)非不深也, 兵.革.(武器军备)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2)委.( 放弃 )而去. ( 离开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3)域. (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 民不以封疆之界,
【解析】“法治”有误,应是在说他的“仁政”主张。 【答案】D
(六)富贵不能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真正,确实 )大丈夫哉?
(1)一怒而诸侯惧.( 害怕 ),安居而天下熄.( 停息 )。” 孟子曰:“(2)是.( 这 )焉.( 怎么,哪里 )得为.( 是 )大丈夫
期末复习课件
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三峡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自.(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同“缺”,空隙,缺口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或.( 有时 )王命急宣,有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其间千二百里,虽.( 即使 )乘奔. ( 飞奔的马 )御风,不以疾.( 快 )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城 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3)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 没有这么快。 (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 (5)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 出一片清凉和凄寒,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