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2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2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可爱的狐女形象,最美的
要数婴宁。

他称这女孩儿是“我婴宁”,口吻之亲密真像是称呼自己的女儿。

他爱婴宁,因为她纯洁得像露珠,美丽得像鲜花。

他(异史氏)
把他比做山中的一种叫做“笑矣乎”的小草。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

在《婴宁》中,蒲松龄着力刻画的是婴宁的外貌美和爱花、爱笑
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

婴宁一登场,作者就以传神的笔法勾勒出她不同凡俗的形象:她“容华绝代”,手拈梅花,姗姗行走在上元节的效野;当她发现王子服死死盯盯住自己的目光后,“顾婢曰:‘个儿朗目光灼灼似贼!’贵花地上,笑语自去。

”仿佛不知道王子服“目灼灼”是为已者,亦没有想到此时遗花地上对一个封建社会的少
女来说是“大不检点”。

开篇起势,作者就以简洁的笔触,将婴宁爱花、爱笑、美丽、纯真的特点全面写出,也可以说是对婴宁的形象作
了一个鸟瞰式的勾画。

接着写王子服对婴宁的相思。

正是婴宁的美丽的卓荦不群的风姿,才使得王子服“忽忽若迷”,所以,此处极力渲染王子服的相思之情,一方面是为以后情节的发展(王子服到西南山中寻找婴宁)“蓄势”,另一方面也是对婴宁的虚写,字里行间都能让
读者感受到婴宁的存在。

这个虚写非常巧妙。

王子服按照吴生的诺言在西南山中找到婴宁后,作者对婴宁爱花、爱花、纯真的性格特点作
了多方面的刻画。

首先随着王子服观察点的变化,描写婴宁家中之花,。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 三、选取典型细节,如花、笑,反复渲染,以突出人物 的性格特征。
不可遏”、“忍笑”、“复笑,不可仰视”、 “大笑”、“笑声始纵”、“且下且笑”、 “微笑而止” ▪ 归家:“浓笑”、“憨笑”、“笑极”
三、“呆痴如婴儿”
▪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的反 应:“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 “园中花……斫一巨捆负送之”
▪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 “我不惯与生人睡”
《从开篇到“怏怏遂返”,初见婴宁; 第二部分从“至家”到“家人不知也”,思念婴宁; 第三部分从“伶仃独步”到“犹依稀倚门北望也”, 重见婴宁; 第四部分从“抵家”到“然竟日未尝有戚容”,婚 后婴宁; 第五部分从“一夕”到“亦大有母风云”,婴宁来 历与结局; 第六部分即最末一段,作者议论。
▪ 作者将这三种性格特征糅合 在一起表现,有花必有笑,笑中 常带痴,塑造了一个纯真可爱的 “我婴宁”。
艺术成就
▪ 一、故事以王生与婴宁从相识到结婚为情节线索单线发 展,但层层设置悬念,直到篇末才用补叙法点明婴宁的 狐女身份,使全文笼罩着奇幻色彩。
▪ 二、淡化故事情节,甚至使情节停顿,以较大幅度横向 扩展,细致刻画人物。
作者是怎样塑造婴宁这一单纯 天真、美丽可爱的狐女形象的?
一、爱花成癖
▪ 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 ▪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
门内红花夹道、满庭豆棚花 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 木满园 ▪ 动作:未嫁则“执杏花一朵, 俯首自簪”、已婚尚攀登花 架,摘花簪玩
二、笑口常开
▪ 初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 再见:“含笑拈花而入” ▪ 相见:“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
作者简介
蒲松龄
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自称异 史氏,清代杰出文 学家,小说家。
作者生平
蒲松龄
三个第一 屡试不第
成为先生 成为贡生
满腔孤愤 终成聊斋
《聊斋志异》
花妖鬼狐 荒诞故事
写 鬼 写 妖 高 人 一 等 , 刺 贪 刺 虐 入 骨 三 分
社会现实 美好理想
积郁孤愤 抗争命运
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人迹罕至 世外桃源
自然人
纷纷扰扰 人间俗世
社会人
性格总结:天真与狡黠
“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 “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连接双重性格的钥匙:悲啼
返回
艺术赏析
设置悬念,奇幻色彩 情节委曲,叙次井然 描写丰美,形象生动 语言精炼,词汇丰富
典型细节,反复渲染 富于哲理,发人深思
返回
谢谢大家!
性格特点二、爱花成癖
婴宁出场
再见王生 居所 婚后生活
梅—杏—桃
梅 的 皎 洁 杏 的 娇 媚 桃 的 娇 艳
性格特点三、呆痴如婴儿
“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园中花……斫一巨捆负送之”
“我不惯与生人睡” “大哥欲我共寝”
性格特点四、一片孝心
女哽咽曰: “……妾本狐产……以 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 日…… ” 舁归,寻秦氏墓合葬焉。由是岁值 寒食,夫妇登秦墓,拜扫无缺。 “背他人,岂得背老母?”
构思设计
婴宁的出身
人性和狐性
鬼母的设置
从情节发展看 从主题看 鬼母与王母
婴宁的儿子
“大有母范”
返回
主题思想
爱情说 批判说 人性说 愤懑说
返回
总结
这篇小说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悲欢离合, 没有艰难困苦,没有感情波澜。 有的只是轻松的氛围,美好的意境,奇 迹般的邂逅和美满的结合。 鬼狐的灵异和现实的情节相结合,描绘 出人情美,人性美,情操美。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一、思想内容分析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肯定青年男女的不畏礼教,冲破封建桎梏,真诚相爱,自由结合。

在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中,这样充满美丽幻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小说中作者塑造的独特的异类狐女形象——婴宁,她住在原生的山野中,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天真到似乎不懂得“葭莩之情”与“夫妻之爱”的差别,有知道还该有生活的隐私。

她大胆而少人间礼教的拘束,永远天真地笑个不停,嬉闹玩耍,绝无顾忌,丝毫未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

婴宁的爱笑戏嬉和钟情,表明她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的,具有冲破礼教规范,反抗封建势力的积极意义。

而当她进入了人世后,便不得葆其天真、无拘无束了,她不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作者写她的美貌天真,超凡脱俗,有高洁的情操,在她身上,倾注有作者的激情爱憎,寄托了作者的情趣和追求。

而写她的天真与笑的被扼杀,则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沉重”的深入思考。

这样一来,就把爱情故事与其它诸多社会问题结合了起来,扩大并加深了主题的思想意义。

二、艺术特色分析作者在表现这一爱情主题时,大胆运用浪漫文义手法,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通过狐女与人的恋爱故事塑造个性鲜明的反抗封建势力的人物形象。

故事既可自由驰骋,离奇瑰丽,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

写来恢奇变幻,诞而近情,抒发胸臆,表达理想,更富有诗情画意。

正如鲁迅所言:“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继承唐传奇笔法,采用传记体,以人物为中心来写作,故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感情丰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婴宁外憨内慧,天真爽朗,纯洁善良,自由放纵,不受礼法的拘束。

为了塑造此形象,作者精心采用了一系列创作手法:如描绘生活细节以突出人物的个性。

婴宁与其他某些少女一样具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但其个性表现为爱笑,于是小说便全篇以笑作点染,将她的性格风貌从内到外写得栩栩如生,在爱笑的细节描写中,使婴宁漠视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个性化的表现;又如渲染生活环境,以衬托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婴宁》简析

《聊斋志异.婴宁》简析

《聊斋志异.婴宁》简析《红楼梦》中贾宝玉有段名言,大意是未出嫁的女儿是颗宝珠,出了嫁的女儿就变成了死珠,再老些竟成了鱼眼睛,连珠子都算不上了。

这段名言可与另两段名言结合着理解。

其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其二:“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儿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贾宝玉对女儿推崇备至,然其珍爱的女儿多是未嫁之女,“无价之宝珠”应是贾府中那些未嫁的姑娘和丫头们,“竹篱茅舍自甘心”的李纨应属于“死珠”之列,而“鱼眼睛”当指那些骂骂咧咧的老婆子们。

宝玉的这段话道出的不仅是女性容颜不断衰老的自然历程,更是女性纯洁之性灵一步步丧失的可悲过程。

《聊斋志异?婴宁》篇中的婴宁从初始的“笑容可掬”到终尾“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的逆转故事,正是婴宁的纯洁性情不断遭世俗侵袭的渐进过程。

婴宁可说是“美”的代言和化身。

这种美首先体现在其惊鸿照影的外表之美:“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其次体现在其居住环境之美:“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犹繁,间以修竹”,“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坠街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蓬花架满庭中。

”这种美更体现在她精神上的纯真自然之美,集中于爱花、爱笑两个特征。

爱花、爱笑是婴宁最可爱之处,她可说是“花痴”、“笑仙”。

婴宁出场是在初春郊游时,“拈梅花一枝”,可谓人面梅花两相宜。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这遗落的梅花竟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王子服拾花归家,“凝思把玩,如见其人”,竟害起相思病来。

王子服初次登门,见婴宁“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

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

”以上描写表现的是出嫁前的婴宁对花的痴爱,而婚后的婴宁竟“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O溷无非花者。

”婚前爱花的婴宁正是宝玉所谓“无价之宝珠”,而婚后的婴宁爱花如故,非但不是“死珠”,反而更耀其光芒,显得难能可贵。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蒲家庄人,出身与"书香"家庭。

父亲蒲磐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

但到蒲松龄尚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一比较困苦。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

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

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

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从二十多岁时开始《聊斋志异》的创作,四十岁左右初集成帙,以后随时增补,直到年逾花甲才辍笔,前后历时四十余年。

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心血,包含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全部认识和体会。

它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我认为婴宁是个很憨、很可爱的狐女,她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笑声。

看似是没有心肺的人,可是墙角一戏却可以看出她机灵得很,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习婴宁的至孝精神,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就是《婴宁》所要表达的主旨。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

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

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小说开头只用“容华绝代”来概括,并没有具体描写婴宁的美貌,而是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来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如清风拂过山野,如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之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如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的“笑矣乎”。

她的生活环境是美丽的、自然的:“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细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这诗意的世外仙地,何等恬寂静谧。

在这个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她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她是大自然的女儿,也是大自然的化身。

真纯自然的婴宁是花的化身。

她在花中摇曳,秀美如花,纯洁如花。

她是自然的象征。

她拈花微笑,得天然神韵。

婴宁的美在笑中摇曳,在花中闪现,她的美与笑、花同在。

花、笑、婴宁三位一体,融铸成生机盎然、青春勃发的生命之境。

花儿灿烂,笑声爽朗,婴宁则是这至美之女神。

花的灵秀、笑的生机、少女的青春,相互生发,相互映照,在婴宁、花、笑的蒙太奇变幻中,我们所有的联想都被激发出来婴宁不仅清丽、自然、纯洁、真实,与她的生活环境溶为一体,她的行为更是自由不羁,率性而至她身上丝毫没有世俗的繁文缛节,她率性而为,与尘世无染。

她的行为一如赤子之心,天真之至。

婴宁的纯洁在她的憨笑痴语中表观得更是淋漓尽致。

她终日“嬉不知愁”孜孜憨笑。

她笑对人生,笑对社会。

她的笑如此恣意,好像要化作清风把整个社会都遮蔽住婴宁的笑源于赤子之心,发自内心深处。

篇末,作者比之为山中的“笑矣乎”草,相比之下多少人艳羡的“解语花”是多么的俗气与矫揉造作。

她的笑如天籁之音,自然无邪,一如她纯真的灵魂。

更能表现其纯真的是她的痴语。

初遇王子服,不谙世俗语的她竞说“个Jb~l1日灼灼似贼”。

在世俗看来,此等事是不能想的,更不能在人前乱讲。

而婴宁不知避讳,脱IZI而出,令人婉尔,少女的稚气与天真未凿表露无遗。

[转载]《婴宁》赏析

[转载]《婴宁》赏析

[转载]《婴宁》赏析原⽂地址:《婴宁》赏析作者:⼩⼩堪称短篇⼩说之王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学宝库中的⼀颗明珠,⽽《婴宁》则是这颗明珠上的⼀束奇光。

⼩说描写了婴宁与王⼦服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婴宁从“孜孜憨笑”到“⽮不复笑”,最后“反笑为哭”的变化,成功地塑造了婴宁这个卓尔不群、光彩夺⽬的⼥性形象。

在这个特殊的⼥性形象中,贯注着作者对⼈⽣世态的深切感受,也寄寓着他美好的社会理想。

⼩说前半部分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婴宁从恋爱到成婚的过程中⼿不离花、⼝不离笑、天真憨痴的性格特征。

她诞⽣和成长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园还要美丽的⼭村⼩园中。

园外“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扬花穆径”。

她似乎是⼭⽔灵秀之⽓的结晶。

婴宁上元节郊游与王⼦邂逅,好遗花地上,笑语⾃去,王⼦服相思成疾,负⽓独住西南⼭中。

于是⼆⼈在⼭村重见,园中共话,偕归成婚。

随着情节的展开,婴这爱花爱笑,天真娇憨的特征由淡到浓,层层展⽰,步步加强。

这些情节中有⼆、三⼗处写婴宁的笑。

她见花笑,见⼈笑,坐也笑,站也笑,⾛也笑,笑来笑去,笑进笑出,笑得痛快淋漓;她哈哈⼤笑,吃吃⽽笑,拈花带笑,倚树狂笑,掩⼝犹笑,莞尔微笑,纵声朗笑,孜孜憨笑,笑得千姿百态。

甚⾄举⾏婚礼时,她还是狂笑不已,以⾄拜不成天地,她仿佛是⼀个天⽣的笑神。

婴宁还爱花成癖。

她居室门前是细柳,墙内是桃杏,庭中红花夹道,窗外海棠探室,处处流着花⾹,缀着花朵。

她出门郊游“拈花带笑”,家中嬉耍“含笑拈花”。

嫁⼊王家后“私典⾦钗”,遍植佳花,仅⼏个⽉时间,就使王家“阶砌藩涵,⽆⾮花者。

”花是婴宁⽣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爱花的习性,渗透着⼀种⾃然美,也象征着婴宁的⼼灵美。

“⼈⾯桃花相映红”,天然之花,和她⼭花烂漫般的童真形象,相映成辉。

作者还刻画了婴宁性格中的另⼀侧⾯:天真痴憨,“似全⽆⼼肝”。

⿁母说她“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

”“年已⼗六,呆痴如婴⼉。

”⽽在作者眼中婴宁的呆痴正是⼼灵纯净的体现,也是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本意。

分析《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的艺术性

分析《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的艺术性

分析《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的艺术性发表时间:2019-04-22T15:41:34.6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作者:朱文锦[导读] 《聊斋志异》创造了众多的狐女形象,她们是被高度理想化和审美化的人物,是美和爱的象征。

其中《婴宁》一篇可以称为其中的典范,婴宁一出场就不同凡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超凡脱俗的艺术特征,她的一颦一笑以及性格的前后转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临沂大学,276000)摘要:《聊斋志异》创造了众多的狐女形象,她们是被高度理想化和审美化的人物,是美和爱的象征。

其中《婴宁》一篇可以称为其中的典范,婴宁一出场就不同凡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超凡脱俗的艺术特征,她的一颦一笑以及性格的前后转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键词:婴宁;聊斋志异;形象;艺术性《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书屋中记载的一些奇闻异事,据说作者在创作这部书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以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

它的内容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包括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不满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以及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

在《聊斋志异》一书中,蒲松龄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其中《婴宁》是《聊斋志异》中写得最唯美的作品之一,也是蒲松龄塑造狐仙形象最成功的作品。

蒲松龄作为一个积极入世的儒生,然而科举的失意严重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借助花妖狐魅和“多具人情”的异类形象寄托了作者人文主义的审美理想。

“婴宁”之名,取自庄子所说:“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

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也。

”婴宁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一个可爱的狐女形象,她纯美真率的笑声征服了后代读者。

《婴宁》旨在通过对小儿女纯真的初恋情景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纯真的人性的由衷向往。

在书中以“异史氏曰”亲切地将呼为“我婴宁”,可见婴宁是“发自作家灵魂深处的感情的人格化的人物”。

《婴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婴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婴宁原文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

绝惠,十四入泮,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zhi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

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

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

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密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小下。

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

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

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

但得痊瘳,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而近代访既穷,并无踪绪。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

生问所谋,吴绐之曰:“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子,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

探视枕底,花虽柘,未便雕落。

凝思把玩,如见其人。

怪吴不至,折柬招之。

吴支托不肯赴招。

生恚怒,悒悒不欢。

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

略与商榷,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

吴迄无耗,益怨恨之。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意其园亭,不敢遽入。

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

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

《婴宁》赏析

《婴宁》赏析

《婴宁》赏析摘要:从作者到作者的作品及思想引出重点——《婴宁》,剖析《婴宁》女主人公婴宁的笑是天真烂漫的,以及婴宁笑的背景因素是与世俗隔绝、不受世俗污染,还有写出几位名家对《婴宁》的剖析语。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婴宁、笑蒲松龄(1640-17150,字留先,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半农半商家庭,后家道陷于贫困。

他屡次失意于科场,只得以做幕宾、塾师为生。

他生活在明清正当易代的乱世,黑暗的社会现实与坎坷的个人遭遇,造成了他“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表现在他的创作《聊斋志异》中。

其诗、文、俗曲等作品今汇编成《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近500篇,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和《史记》传记文学的传统,把花妖狐媚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底层。

生活的重担,礼教的束缚,使千千万万的女子犹如巨石之下的小草,枯黄柔弱,失去了生命的色泽。

但在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小山村里,却生活着这样一位少女:她爱花又爱笑,天真无邪,像山花一样烂漫,山泉一样纯净,丝毫没有受到封建礼教、世俗人情的摧残和污染。

这位少女就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婴宁》篇中塑造的理想形象——婴宁。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对这篇小说进行重点剖析,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聊斋志异》的思想和艺术。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文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一篇精金美玉式的作品。

作者蒲松龄对他笔下这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倾注了无比炙热的情感,“异史氏曰”以“我之婴宁”称之,即可见一斑。

(来自《名作欣赏》2011年第29期作者:郭慧)《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显得很突出。

像清风拂过山野,像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的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像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笑”。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课外阅读】《婴宁》赏析《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脍炙人口之作。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着力于女性美好形象的描绘,但呼之欲出经世长存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形象却并不多见。

而柳泉居士蒲松龄笔下的婴宁则是一个成功的美的纯洁的憨直的完美的少女艺术形象。

作者在描绘这个形象时,思想大胆而新颖。

在当时的社会无人能出其右的。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生活的重担,礼教的枷锁使千千万万女子如失去了甘露的小草憔悴枯黄,但在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小山里面,却生活了这样一位少女:她嗜花爱笑,天真无邪,仿佛一朵未经尘世沾染,生长在遥远天山的雪莲花。

在《婴宁》这篇小说里,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婴宁的外貌及其嗜花爱笑的特征。

在婴宁出场的一刹那,作者用了寥寥数字刻画出婴宁的风华绝代:“拈一枝梅花,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恰恰是这数十字,作者已经为以后描写婴宁的嗜花爱笑的性格埋下伏笔。

足见作者之用心良苦。

而作者又紧接着对王子服的神态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婴宁的美貌。

比如“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可以想象,当时的王子服是怎样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也许这样写作者觉得还是不足以描绘出婴宁的美貌,于是又通过小婢讥笑王子服“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一来描写王子服当时初见婴宁则惊为天人的呆样,更是衬托了婴宁的美貌不可方物。

而对于王子服一副登徒子的好色相,婴宁竟然“笑语自去”,足见她内心的纯洁,丝毫没有被封建礼教世俗枷锁所污染。

在文章以后较长一部分篇幅里,作者专写王子服的相思之苦:怎样茶不思饭不想,终日卧床满脑子都是婴宁的倩影,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啊。

作者如此不惜笔墨描写王子服的“忽忽若迷”,其实也是为描写婴宁的外貌如仙所服务的。

要知道,正是婴宁的美丽,才使得王子服神魂颠倒。

后来王子服按照他表兄弟吴生的指引,去寻访婴宁。

找寻之后作者不再是用寥寥数句话对婴宁进行概括的描写,而是不惜重墨,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婴宁及与她有关的一切。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2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2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可爱的狐女形象,最美的要数婴宁。

他称这女孩儿是“我婴宁”,口吻之亲密真像是称呼自己的女儿。

他爱婴宁,因为她纯洁得像露珠,美丽得像鲜花。

他(异史氏)把他比做山中的一种叫做“笑矣乎”的小草。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

在《婴宁》中,蒲松龄着力刻画的是婴宁的外貌美和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

婴宁一登场,作者就以传神的笔法勾勒出她不同凡俗的形象:她“容华绝代”,手拈梅花,姗姗行走在上元节的效野;当她发现王子服死死盯盯住自己的目光后,“顾婢曰:‘个儿朗目光灼灼似贼!’贵花地上,笑语自去。

”仿佛不知道王子服“目灼灼”是为已者,亦没有想到此时遗花地上对一个封建社会的少女来说是“大不检点”。

开篇起势,作者就以简洁的笔触,将婴宁爱花、爱笑、美丽、纯真的特点全面写出,也可以说是对婴宁的形象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勾画。

接着写王子服对婴宁的相思。

正是婴宁的美丽的卓荦不群的风姿,才使得王子服“忽忽若迷”,所以,此处极力渲染王子服的相思之情,一方面是为以后情节的发展(王子服到西南山中寻找婴宁)“蓄势”,另一方面也是对婴宁的虚写,字里行间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婴宁的存在。

这个虚写非常巧妙。

王子服按照吴生的诺言在西南山中找到婴宁后,作者对婴宁爱花、爱花、纯真的性格特点作了多方面的刻画。

首先随着王子服观察点的变化,描写婴宁家中之花,以每花异卉映衬婴宁如花的容颜,纯真的心灵,并借以描写主人公爱花的性格特点。

婴宁“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作者将人和花作了有形的联系。

王子服与婴宁相见时,作者淋淳尽致地描写了婴宁的爱笑。

婴宁人未到爱声先闻,相见过程中,她时而“嗤嗤笑不已”,时而“笑不可遏”,受到母亲斥责后“忍笑而立”,但转瞬“复笑不可仰视”。

笑的描写,声态并作,使婴宁爱笑的性格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

作者写婴宁爱笑,并没有抛开她爱花的特点,插写了一句“(婴宁)顾婢曰:‘视碧桃开未?’”把前面对花的描写和此处相见的场面勾连起来。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脍炙人口之作。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着力于女性美好形象的描绘,但呼之欲出经世长存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形象却并不多见。

而柳泉居士蒲松龄笔下的婴宁则是一个成功的美的纯洁的憨直的完美的少女艺术形象。

作者在描绘这个形象时,思想大胆而新颖。

在当时的社会无人能出其右的。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生活的重担,礼教的枷锁使千千万万女子如失去了甘露的小草憔悴枯黄,但在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小山里面,却生活了这样一位少女:她嗜花爱笑,天真无邪,仿佛一朵未经尘世沾染,生长在遥远天山的雪莲花。

在《婴宁》这篇小说里,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婴宁的外貌及其嗜花爱笑的特征。

在婴宁出场的一刹那,作者用了寥寥数字刻画出婴宁的风华绝代:“拈一枝梅花,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恰恰是这数十字,作者已经为以后描写婴宁的嗜花爱笑的性格埋下伏笔。

足见作者之用心良苦。

而作者又紧接着对王子服的神态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婴宁的美貌。

比如“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可以想象,当时的王子服是怎样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也许这样写作者觉得还是不足以描绘出婴宁的美貌,于是又通过小婢讥笑王子服“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一来描写王子服当时初见婴宁则惊为天人的呆样,更是衬托了婴宁的美貌不可方物。

而对于王子服一副登徒子的好色相,婴宁竟然“笑语自去”,足见她内心的纯洁,丝毫没有被封建礼教世俗枷锁所污染。

在文章以后较长一部分篇幅里,作者专写王子服的相思之苦:怎样茶不思饭不想,终日卧床满脑子都是婴宁的倩影,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啊。

作者如此不惜笔墨描写王子服的“忽忽若迷”,其实也是为描写婴宁的外貌如仙所服务的。

要知道,正是婴宁的美丽,才使得王子服神魂颠倒。

后来王子服按照他表兄弟吴生的指引,去寻访婴宁。

找寻之后作者不再是用寥寥数句话对婴宁进行概括的描写,而是不惜重墨,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婴宁及与她有关的一切。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课外阅读】《婴宁》分析一、思想内容分析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肯定青年男女的不畏礼教,冲破封建桎梏,真诚相爱,自由结合。

在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中,这样充满美丽幻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小说中作者塑造的独特的异类狐女形象——婴宁,她住在原生的山野中,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天真到似乎不懂得“葭莩之情”与“夫妻之爱”的差别,有知道还该有生活的隐私。

她大胆而少人间礼教的拘束,永远天真地笑个不停,嬉闹玩耍,绝无顾忌,丝毫未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

婴宁的爱笑戏嬉和钟情,表明她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的,具有冲破礼教规范,反抗封建势力的积极意义。

而当她进入了人世后,便不得葆其天真、无拘无束了,她不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作者写她的美貌天真,超凡脱俗,有高洁的情操,在她身上,倾注有作者的激情爱憎,寄托了作者的情趣和追求。

而写她的天真与笑的被扼杀,则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沉重”的深入思考。

这样一来,就把爱情故事与其它诸多社会问题结合了起来,扩大并加深了主题的思想意义。

二、艺术特色分析作者在表现这一爱情主题时,大胆运用浪漫文义手法,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通过狐女与人的恋爱故事塑造个性鲜明的反抗封建势力的人物形象。

故事既可自由驰骋,离奇瑰丽,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

写来恢奇变幻,诞而近情,抒发胸臆,表达理想,更富有诗情画意。

正如鲁迅所言:“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继承唐传奇笔法,采用传记体,以人物为中心来写作,故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感情丰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婴宁外憨内慧,天真爽朗,纯洁善良,自由放纵,不受礼法的拘束。

为了塑造此形象,作者精心采用了一系列创作手法:如描绘生活细节以突出人物的个性。

婴宁与其他某些少女一样具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但其个性表现为爱笑,于是小说便全篇以笑作点染,将她的性格风貌从内到外写得栩栩如生,在爱笑的细节描写中,使婴宁漠视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个性化的表现;又如渲染生活环境,以衬托人物形象。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婴宁》内容解读与赏析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婴宁》内容解读与赏析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婴宁》内容解读与赏析婴宁是聊斋先生最钟爱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人物。

谚曰:“马上看将军,花间瞧美人。

” 崔护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荷花羞玉颜”以花写美人格外传神,婴宁和花息息相关。

她一露面,“拈梅花一枝”。

再出场,“执杏花一朵”。

她惦记的是:“视碧桃开未?”索性,她像野小子一样爬到树上折花! 她做了媳妇,不置私房,“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

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花,操纵着婴宁的行动,花,甚至决定着婴宁的命运。

她遇见王子服,王子服对她“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她竟大大方方地“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花是她留下的爱情信物,王子服保存得都枯萎了,婴宁却天真地问:“枯矣,何留之?”故意以花捉弄王子服。

她还爬上王家垣墙折木香,“摘供簪玩”,惹了一场“西人子”暴卒的横祸。

花与婴宁姑娘始终休戚相共。

婴宁自己呢?是远离尘嚣、只有鸟道的深山中,自由开放的一朵鲜花,是超凡脱俗的仙葩,是王母娘娘御花园中和露种的天上碧桃,谪到污浊不堪的人间了。

婴宁爱笑,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笑。

连结婚拜堂时她都“笑极,不能俯仰”。

婴宁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笑得最开心、最恣肆的姑娘,她几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敢笑、不能笑、不愿笑的一切条条框框全打破了。

那些少女只能够“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只能笑不露齿,否则就有悖纲常、有失检点、不正经,而婴宁呢?她面对陌生男子,毫无羞涩地、自由自在地笑:“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复笑,不可仰视”,“大笑”,“笑声始纵”,“狂笑欲堕”,“笑又作,倚树不能行”。

……她真是任性而为,一切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对于她均如东风吹马耳。

她是人间真性情的化身。

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有这样自由的女性?在腥风血雨遍布闺阁的封建社会,能允许婴宁们存在吗?婴宁,只不过是一种自由的象征,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一种芳草美人的比喻! 这位幻想中的自由女神不仅使得封建时代受制于君权、夫权的女性更显得悲惨,更显得无助,而且,她自己也终于一个觔斗从自由飞翔的天空,栽到荆天棘地的地面。

赏析《婴宁》

赏析《婴宁》

赏析《婴宁》班级:02321102 学号:1120110459 姓名:吴彬婴宁是《聊斋》中的一颗明珠。

是蒲松龄着重刻画的一个人物。

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出了那山中“笑矣乎”生活的环境。

她诞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要美艳的园圃之中。

园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杨花糁径”。

她真有点像得山水灵秀之气的精灵。

这不仅是对于美的颂歌,也当然地是对于“子夜荧荧”浓黑悲凉社会的否定。

在文中,她虽然因为制那位艳羡他的男子于死地,但这并不能把她归为心狠手辣的范畴。

婴宁是蒲松龄理想中人物,但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人物。

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评《聊斋》语),是当时生活的反映。

《红楼梦》脂评说得好:“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

”正如婴宁一般,虽然有些爱恶作剧,但其内心是善良的。

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

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

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

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委实残酷。

人狐交配而生的婴宁如此,完狐所生的小翠(《小翠》)也如此。

诚如聂绀弩先生所言:“《婴宁》若与《小翠》篇同读,令人心情有返老还童之感。

”婴宁有一次值得注意的悲啼——哭求丈夫为母迁葬的。

这悲啼是我们了解婴宁性格复杂的原因,认识婴宁天真狡黠之间关系的钥匙。

我们容易被婴宁的笑声所迷惑,但她其实不仅是个天真娇憨的姑娘,只把生活看成是欢乐,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

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

她父母双亡,托与鬼母,从小就只有小荣能和她玩耍。

再出山谷之前,她的笑还是那么的从容,但在她嫁入王家之后,她的笑总是透露出淡淡的束缚感。

《聊斋志异.婴宁》简析

《聊斋志异.婴宁》简析

《聊斋志异.婴宁》简析《聊斋志异.婴宁》简析《红楼梦》中贾宝⽟有段名⾔,⼤意是未出嫁的⼥⼉是颗宝珠,出了嫁的⼥⼉就变成了死珠,再⽼些竟成了鱼眼睛,连珠⼦都算不上了。

这段名⾔可与另两段名⾔结合着理解。

其⼀:“⼥⼉是⽔作的⾻⾁,男⼈是泥作的⾻⾁。

我见了⼥⼉,我便清爽;见了男⼦便觉浊臭逼⼈。

”其⼆:“⼭川⽇⽉之精秀只钟于⼥⼉,须眉男⼉不过是些渣滓浊沫⽽已。

”贾宝⽟对⼥⼉推崇备⾄,然其珍爱的⼥⼉多是未嫁之⼥,“⽆价之宝珠”应是贾府中那些未嫁的姑娘和丫头们,“⽵篱茅舍⾃⽢⼼”的李纨应属于“死珠”之列,⽽“鱼眼睛”当指那些骂骂咧咧的⽼婆⼦们。

宝⽟的这段话道出的不仅是⼥性容颜不断衰⽼的⾃然历程,更是⼥性纯洁之性灵⼀步步丧失的可悲过程。

《聊斋志异?婴宁》篇中的婴宁从初始的“笑容可掬”到终尾“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的逆转故事,正是婴宁的纯洁性情不断遭世俗侵袭的渐进过程。

婴宁可说是“美”的代⾔和化⾝。

这种美⾸先体现在其惊鸿照影的外表之美:“拈梅花⼀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其次体现在其居住环境之美:“乱⼭合沓,空翠爽肌,寂⽆⼈⾏”,“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犹繁,间以修⽵”,“门内⽩⽯砌路,夹道红花⽚⽚坠街上;曲折⽽西,⼜启⼀关,⾖蓬花架满庭中。

”这种美更体现在她精神上的纯真⾃然之美,集中于爱花、爱笑两个特征。

爱花、爱笑是婴宁最可爱之处,她可说是“花痴”、“笑仙”。

婴宁出场是在初春郊游时,“拈梅花⼀枝”,可谓⼈⾯梅花两相宜。

“遗花地上,笑语⾃去”,这遗落的梅花竟成就⼀段美好姻缘。

王⼦服拾花归家,“凝思把玩,如见其⼈”,竟害起相思病来。

王⼦服初次登门,见婴宁“执杏花⼀朵,俯⾸⾃簪。

举头见⽣,遂不复簪,含笑拈花⽽⼊。

”以上描写表现的是出嫁前的婴宁对花的痴爱,⽽婚后的婴宁竟“爱花成癖,物⾊遍戚党;窃典⾦钗,购佳种,数⽉,阶砌?O溷⽆⾮花者。

”婚前爱花的婴宁正是宝⽟所谓“⽆价之宝珠”,⽽婚后的婴宁爱花如故,⾮但不是“死珠”,反⽽更耀其光芒,显得难能可贵。

美到极至是自然--《婴宁》赏析

美到极至是自然--《婴宁》赏析

美到极至是自然--《婴宁》赏析
王士君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文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项璀璨桂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总页数】1页(P11)
【作者】王士君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一见钟情艳丽的爱情之花——《王桂庵》《婴宁》赏析 [J], 张丽敏
2.自然纯真智慧--从《婴宁》一文看蒲松龄的审美取向 [J], 胡景乾
3.论晴雯、婴宁人物形象塑造的“自然美” [J], 刘禹;时俊静
4.美乎吾婴宁——也谈《聊斋》婴宁 [J], 郭慧
5.短小的篇幅生动的形象——赏析蒲松龄短篇小说《婴宁》 [J], 余方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如清风拂过山野,如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之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如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的
“笑矣乎”。

她的生活环境是美丽的、自然的:“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细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这诗意的世外仙地,何等恬寂静谧。

在这个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她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她是大自然的女儿,也是大自然的化身。

真纯自然的婴宁是花的化身。

她在花中摇曳,秀美如花,纯洁如花。

她是自然的象征。

她拈花微笑,得天然神韵。

婴宁的美在笑中摇曳,在花中闪现,她的美与笑、花同在。

花、笑、婴宁三位一体,融铸成生机盎然、青春勃发的生命之境。

花儿灿烂,笑声爽朗,婴宁则是这至美之女神。

花的灵秀、笑的生机、少女的青春,相互生发,相互映照,在婴宁、花、笑的蒙太奇变幻中,我们所有的联想都被激发出来
婴宁不仅清丽、自然、纯洁、真实,与她的生活环境溶为一体,她的行为更是自由不羁,率性而至她身上丝毫没有世俗的繁文缛节,她率性而为,与尘世无染。

她的行为一如赤子之心,天真之至。

婴宁的纯洁在她的憨笑痴语中表观得更是淋漓尽致。

她终日“嬉不知愁”孜孜憨笑。

她笑对人生,笑对社会。

她的笑如此恣意,好像要化作清风把整个社会都遮蔽住婴宁的笑源于赤子之心,发自内心深处。

篇末,作者比之为山中的“笑矣乎”草,相比之下多少人艳羡的“解语花”是多么的俗气与矫揉造作。

她的笑如天籁之音,自然无邪,一如她纯真的灵魂。

更能表现其纯真的是她的痴语。

初遇王子服,不谙世俗语的她竞说“个Jb~l1日灼灼似贼”。

在世俗看来,此等事是不能想的,更不能在人前乱讲。

而婴宁不知避讳,脱IZI而出,令人婉尔,少女的稚气与天真未凿表露无遗。

“园中话”更是把她的纯真推向高潮。

生俟其笑歇,乃出其袖中花示之。

女接之,日:“枯炙,何留之?”日:“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

”:“存之何意?”日:“以示相爱不忘也。

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

”女日:“此大细事,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送之。

”生日:“妹子痴也?”女日:“何便是痴?”生日:“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

”女日:“葭莩之情,爱何待言。

”生日:“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

”女日:“有以片乎?”日:“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日:“我不惯与生卜睡。

”语未己,婢潜至,生惶恐遁去少时,会母所。

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

媪日:“饭已熟己,有何长占,周遮乃尔。

”女日:“大哥欲我共寝。

”言未己,生大窘,急目瞪之。

女微笑而止。

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

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

女日:“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日:“此背人语。


女日:“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常事,何讳之?”
此种情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就塑造人物形象而言,是不亚于《红楼梦》的。

婴宁之美,还在于她的生机、洒脱、无挂无碍。

就其本性而言,人应当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然而能够活出真我的能有几人。

在礼教大防熏压之F,生命的洒脱与自由确实不易做到,对女子犹难。

婴宁做到了。

这是天然、真实、纯朴的婴宁生命力之所在。

这首先表观在摆脱礼俗的任性、自由。

礼教对女人有一点基本要求:笑不露齿,语不高声。

而婴宁的笑如此恣意,不可遏制。

看她与王子服在家中相见一节,先是“隐隐不笑声”,后是“嗤嗤笑不已”,接着是“笑不可仰视”,以至纵情大笑。

婴宁的笑如同满园春色关不住,又如生命之泉汩汨涌出。

她的笑是她鲜活生命力的表现。

令人惋惜的是,如此鲜活的生命力终于在外界重压之下消失了。

每读至此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生命本应如此多姿多彩,人生本应如此适意逍遥。

这是蒲松龄先生的无奈,也是人生的无奈。

婴宁是自然之子,她不染世尘、纯真灵秀,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在举世皆浊中散发出高沽与雅致,饱含着生命的力与美,展现着人的自然和自然的人。

在她的身上看不出任何封建礼俗的烙印,也绝无人为的矫情。

她从空翠爽肌的山林走来,带着花靥,带着肆意2笑,带着人性的真与美。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只有魏晋名士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与婴宁的任性而为略有相似。

但是魏晋名士心中充满的是苦闷与与困惑,任性、放达、纯任自然不过是他们渲泄内心忧伤的方式而已。

相比之下,蒲松龄所创造的婴宁这一艺术形象则是人性中所深深向往的纯然快乐,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得到,是蒲松龄人生理想的艺术化。

并且社会环境越恶劣,这种理想越是蓬勃地生长,终于生睦为中国文学史 E的一株奇异之花。

诚如聂绀弩先生所言:“《婴宁》若与《小翠》篇同读,令人心情有返老还童之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