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中西小说比较是一门有趣而且重要的研究领域。本PPT课件将带你深入探索 中西小说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
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此处开始我们将着眼于中 西小说的比较研究,探索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西方小说的风格特点
西方小说背景与风格特点是其中之一值得探究的方面。让我们一起来概述西 方小说的背景和独特之处。
中西小说的叙事结构
中西小说在叙事结构上也有着显著的异同之处。通过研究叙事结构,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中西造也是一处异同之处。让我们比较西方英雄和中国忠臣的形象塑造,挖掘背后的文化 差异。
中国小说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小说具有丰富的传统分类和独特之处。通过研究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小说之间的差异和共 同点。
中西小说的相似之处
中西小说虽然有许多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 相似之处,并了解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中西小说的异同
中西小说之间存在众多的差异,从叙事结构到人物塑造都各具特色。让我们一起比较中西小说的异同,深入了 解它们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中西短篇小说比较1、叙事手法的不同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趋向是从记人一事到记人一生,如《搜神记》《世说新语》多记一事,成熟期的唐人传奇、话本、拟话本及《聊斋志异》多记人一生。
中国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法就是“记传体”。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鲁迅《阿Q正传》。
这种记传体叙事法既与中国史传文学有关,也与民族心理有关,因为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直叙,二是求全。
西方短篇小说开始也是多记一事,到了文艺复兴,有两种叙事法,一是只叙一事,二是写有头有尾的一生。
但第二类较少。
而后来的西方短篇小说越来越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但在叙事的人称上,多用第一人称,而不是中国的多用第三人称。
这种“片断”法、第一人称、倒叙法的源头就是《荷马史诗》,第一部是片断叙事,第二部是第一人称叙事。
2、故事与人物性格的不同中国短篇小说注重人物性格,因为写实性强。
史传味浓。
以性格为主,故事为辅。
如《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西方短篇小说多注重故事,性格不突出,或以性格为辅。
如《十日谈》或爱伦坡的小说。
结局与小说精神不同中国短篇小说多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主观性强,鬼怪故事多,大团圆结局多,寄托了统治阶级或作者或民众的道德诉求与民族心理、理想。
乐天精神。
西方短篇小说少有大团圆结局,多悲剧性,一是因为西方有正统的悲剧观念;二是有基督教罪与罚的宗教观念;三是多信奉模仿说,注重如实反映生活。
中西小说理论比较中国没有系统化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国小说理论主要是直观感悟式的、零碎的评点,如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等,直到王国维评《红楼梦》才借鉴了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具有了较强的理论色彩。
古典式的“评点”其实就是借用中国传统诗歌、绘画理论中的“圣境”、“神境”和“化境”来衡量创作的得失。
评点就是点破,就是“顿悟”,评点者以及后来的读评点者主要抱的是一种审美态度,而不注重思索。
西方小说理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与分析,很多小说家也是理论家,往往有明确的创作原则和主张,如塞万提斯继承的“模仿说”,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王尔德的“艺术就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左拉的“写小说就是做实验”,等等,他们都有专文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中西小说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中国小说通常采用传统的叙述方式,语言简练明快,情节紧凑。而西方小说则更加注重文笔的优美和修辞的运用,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心理描写更加细腻。
特点
中西小说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中国小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家庭、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念。而西方小说则更多地受到基督教、启蒙思想、浪漫主义等文化思潮的影响,强调个人主义、自由意志等价值观念。
文化背景
中西小说都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小说对于东亚文学的影响非常显著,而西方小说则对世界各地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西小说也在互相影响和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
影响
02
CHAPTER
中西小说的人物塑造
市井小民型:以普通百姓为主角,描绘他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人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中西小说文化比较
05
CHAPTER
中西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民间传说
源于民间故事,强调道德教化、惩恶扬善。
讽刺幽默
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社会现象或人性弱点。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探索人性、潜意识等。
心理分析
揭示社会不公、阶级矛盾等现实问题。
社会批判
以奇幻、冒险为背景,展现英雄主义或成长历程。
冒险奇幻
《中西小说比较》ppt课件
目录
中西小说概述中西小说的人物塑造中西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中西小说的语言和修辞中西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01
CHAPTER
中西小说概述
起源
中西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史诗。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笔记、志怪和传奇,而西方的小说则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史诗和戏剧。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西小说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小说在唐宋时期逐渐成熟,出现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而西方小说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等不朽之作。
中西小说比较-文档资料
(三)中国历史小说中心主题是历史,有补 正史之阙和向民间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西 方小说则主要将历史作为一个载体,情节和 主题的中心不在历史上。
(四)中西的人情类小说以人为中心,着重 探讨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并通过描写这些关系,深刻揭露人性中的 丑恶,赞扬人性中的美德。
(五)讽刺类小说将现实生活变形、异化后 呈现出来,美与丑失去了明确的界限,混融 于一体。
16
(一)中国小说结构上形成了章回式, 情节设置上习惯单线叙事,整体上小说 情节倾向于线性式推进,而西方小说情 节复杂,多线交织,倾向于整一化表现
17
中国:情节简单、线索清晰
18
西方:情节复杂、多线交织
西方小说往往喜欢将 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主题思想。如《悲 惨世界》,故事的主 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 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 历程,带出了芳汀、 珂赛特、马吕斯等人 的故事,线索极其复 杂。
19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不仅将情节故到 首位,而且强调说:“悲剧是对一个 完整划一,且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 模仿……一个完整的事物由起始、中 段和结尾组成。
西方小说的情节有一个严格的整体框 架,情节在这个框架下逐渐展开,并 保持着连贯性和前后的关联性。
20
21
中国:擅长讲故事、连贯性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常常是大 故事中有独立完整的小故事 ,小故事之间环环相扣,合 起来构成一个大故事。 《水浒传》中按“武十回” 、“宋十回”的框架,并且 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 书名,独立成书的。
中国小说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神魔类 、传奇类、历史类、人情类、讽刺类。依照 这五大类型,可对中西小说的主题进行对比 研究。
(一)中西方的神魔小说都以神话为源头, 在神话背后都蕴合着极深刻的现实内容。中 国在整体上表现出喜剧性的特色,西方则在 整体上表现出悲剧性色彩。
中西小说比较
七、中西爱情小说比较
1、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含蓄内敛;注重外在表现的描述;克制 感情。 西方:直率冲动;注重内在心里描写;不克制 情感。 2、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忽略男女主人公相恋的过程,侧重于他 们爱情所受的阻力以及他们由此而做的抗争。 西方:集中描绘男女主人公相爱的过程,把男 女主人公双方作为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来加以刻 画。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 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1、叙事性 2、虚构性 3、故事性 4、形象性
三、中西小说源头比较
1、中国小说从唐代开始才具备独立的意义,
从小说发展的源流来看,主要源于史传作品。 2、西方小说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艺术,都源 于两希神话和史诗。 3、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历史基本上是纵向 发展,文化传统绵延不断;西方各国的历史 若断若续,纵横交错。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 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 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 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 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 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 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 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 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 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
啊,顿河,光荣的土地。 用哥萨克的头颅来播种, 用年轻寡妇来点缀装饰, 静静的顿河呀,你靠孤儿来繁荣。 顿河的波涛是父母的眼泪在汹涌。
3、两部作品主题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中西小说比较浅析文学按体裁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部分。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小说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小说是比较能够直观体会这种差异的文学载体之一,因此文章将对中西小说差异进行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为叙事文体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小说是各民族文学中发展与成熟得最晚的。
直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等介入小说研究才使其登上大雅之堂。
正是由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小说受到西方文学理念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文章主要选择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进行比较。
文章将从中西小说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西小说的起源(一)中国小说起源于史传叙事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模式、叙事技巧、创作方法都与编年体或纪传体的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
这些古代的神话,最初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经过群众长期的艺术加工,日益丰富和系统化,成为小说的起源。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没有专门的集子加以记载和保存,古籍诸如《山海经》、《淮南子》之类,虽然保留了一些古代神话,但大部分是原始面貌的残留,即使后人努力整合,能够复原的也只是神话内容,其文体形态却无法考知。
并且由于孔子与老子创建的儒道两家学说弘扬理性精神,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使得神本思想黯然失色,新兴的人文思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使神话在很早的时候就为历史所淹没。
所以说,史传是中国小说的起源是比较科学的。
(二)西方小说起源于神话古希腊神话经过诗史、传奇,进而演变成小说。
马克思曾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希腊人的神话思维结构与神话意识,首先为罗马人全盘传承,后经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者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挖掘和重视,又得到广泛传播。
中外小说区别
中外小说区别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
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
”“客随主便。
”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
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
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
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
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中西小说比较
人物比较
• 《西厢记》 红娘 红娘本丌是一个好管天下 姻缘的“多事”人,她所 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 旁观者变为“热心人”, 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 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 们一家人。“我想咱们一 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 家儿性命也?”(《西厢记》 第五本第一折)二是她丌满 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 桥。“这是俺老夫人的丌 是,将人的义海恩山,都 做了远水遥岑。”(《西厢 记》第三本第四折)三是她 认为小姐不张生郎才女貌, 是时与民间说话艺术有直接 关联,而西方小说与庞大而复杂的神话传统有关。
二 、中西小说的人物艺术
• 1、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 说则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其心理 不情感。 • 2、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 的情感,西方则有相当细致的心理刻画。 • 3、中国小说往往注重以诗词来议论人物不 创造人物所生存在的环境。西方小说中则 很少有诗词的形式,即使有,不人物形象 也没有多少关系。
结局比较
• 《西厢记》 古代 任何人的婚姻都要 经媒婆的“手续”, 没有“媒妁之言” 的婚姻,是不被家 庭和社会承认的。 在红娘无私的竭尽 心力的帮助下,老 夫人终于让步,崔、 张这对情人终成眷 属。
结局比较
《简爱》 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 还収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 表 哥请求简嫁给他并呾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并 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
原因分析:
• 一是中国早期小说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小说则受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教义往往将宇宙看作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
复,天地往往就是一个车轮式的运转。因此,中国小说往往既重开端也重结 尾,将前世、今生和来世都闪待清楚,从而形成一个圆形的结构,就是可以 理解的了。基督教教义往往认为诸神创造天地,耶酥由受难与复活再
中西小说比较
西方小说真正形成的标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 利薄伽丘的《十日谈》。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西班牙《小癞子》 拉伯雷《巨人传》 《堂· 吉诃德》的问世,结束了骑土传奇,标志 着西欧小说在文体和艺术上都已经发展成熟。
18世纪开始流行以宣传科学知识、启蒙大众意 识为目的的启蒙主义小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汤姆琼斯》 伏尔泰哲理小说《老实人》 对话体小说《拉摩的 侄儿》 卢梭 的 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感 伤主 义小说《新爱洛伊斯》
治身理家的短书。
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裨官,街 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所谓“街头巷语、道听途说”,也即“丛残小 语”,就是琐屑的形式、短小的“短书”。 这一观念,后来因袭下去,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 人对“小说”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从汉到清2000 年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所以,中国的古小说,多为形式短小的琐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叙事文体:
神话、史诗、寓言、实录、故事、传奇
小说: 出现晚、发展快、表现力最强
中国古代的小说类型 文言小说多为短篇小说,多以志怪、志人、爱情、 历史、豪侠、哲理为题材。著名作品有《世说新语》及 《聊斋志异》等。 半文半白小说则包括长篇及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有《水浒传》、《三国演义》、 《西游记》、《儒林外史》及《红楼梦》等。 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则有冯梦龙《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以及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二拍》)。
‚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到小说正式诞 生的唐代,经历了千余年;从唐传奇到章回小说,经历 了四五百年;从《金瓶梅》到《红楼梦》,经历了约二 百年;从《红楼梦》到‘五四’,经历了百余年,…… 从这历程看,小说的发展,从一个阶段到下一阶段之间 的间隔,越到后世时间越短。‛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整体比较)
结尾:“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数郡, 娃封汪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其卑 者犹为太原尹。弟兄婚姻皆甲门,内外隆 胜,莫之与京。”
中国小说往往特别注重结尾。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儒林外 史》,其结尾都是诗词,并且很有深意。
西方小说则是以意识的流动为主线,在时 序上有倒错、插叙与交叉叙述的特点。西 方小说往往不以讲述故事见长,而以是以 对人物的心理刻划与自然风景描写为主, 注重人物心理与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
如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按“武十回”、“宋 十回”的框架,并且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 书名,独立成书的;
长篇小说《红楼梦》,也有许多章节如“红楼二 尤”、“小红赠帕”之类可以单独成篇。“刘姥 姥进大观园”,往往被独立地选入语文教材。
第五节
中西小说比较研 究
赛珍珠的中英小说比较论
英国小说爱益于法国、俄国、西班牙及其他一些 国家,但早期中国小说既未受益于这些国家,也 未对它们的小说有所影响。我记得一些假托的东 方作品,诸如歌尔德密斯的《世界公民》,以及 约翰逊的《阿比西利亚国拉塞拉斯王子传》,然 而这些作品中我看到的只是时代的流行想象,而 非内在本质上的真正智慧,因为作者缺乏真正的 认识。中国小说自身成长、壮大,具有了生命, 只是到最近几年才受到别国文明的重大影响,这 几年中,西方的影响已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日常生 活的方方面面。(〈东方、西方及其小说〉)
基督教教义往往认为诸神创造天地,耶酥 由受难与复活再到最后的审判,说明了世 界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所以西方小说结 构更加复杂、多条线索同时发展。
西方小说也与西方人类精神历史的过去 (原罪)、现在(忏悔)和未来(复活) 的直线时间观念有关。所以在结构上,心 理时间往往代替自然时间,往往以人物的 意识之流动为主线进行故事的讲述。
中西古代小说比较
• 五、教育特征 中国有文学教化的传统, 包括“诗言志”传统、“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传统、诸子散文说 • 六、情感特征 中国古代古典文学具有 强烈的情感特征。对于诗文的评价,文人也总 喜欢首先从“性情”或“性灵”来着眼,把有 无强烈的抒情的感动,提高为衡量文学的价值、 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首要标识,这在萧绎的 《金楼子•立言》中说得非常明确理传统、汉 大赋和政论文讽谏传统等。
• 2、中国小说较之西方小说情节更加曲折,故 事更为完整。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是中国小说 独特的艺术传统。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 就具有曲折生动的特点。唐传奇中许多名篇的 布局,异常宏伟,严谨而巧妙,故事情节发展 富于戏剧性。明清的长篇小说内容参差错落, 波澜起伏,错落有致,结构缜密,浑然一体。 如《(中国论文联盟整理)红 楼梦》,处处设伏,回回转折,写尽贾府故事。 西方于情节方面出众的作品虽也不少,但终不 能与中国小说相比较。
• 九、志异特征 因尚怪奇而志异也是古典文学的 以给显著特征。诗歌以为晋南北朝时期的玄言诗和 游仙诗为代表,小说则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产生之 日起,就或者愿意用小说来发明神鬼之不诬,或者 致力于用 • 十、美感特征 对于文学的美感特征,很早就为 人们所注意了。《论语•雍也》讲“文质彬彬”, 虽然原本是就“君子”的人格修养而言,但一直以 来都被看作是重要的文论思想,其含义就是在重视 “质”——质朴自然的内容表达方式的同时,也看 重“文”——华美有文采的形式。小说来记述人们 的奇异言行,
• 七、道德特征 更为可贵的是古典文学通常具有 强烈的道德感。中国文化是一种富有人文精神的文 化,尤为注重人文领域内的问题。伦理道德与现实 政治成为中国文化关注的两大核心,从而使中国文 化呈现 • 八、宗教特征 佛教、道教对作家思想上的影响 和创作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佛教鄙视现实、 尊重自然、保持自然本性的思想,道教鄙视权贵、 愤世嫉俗的思想都对作家起过作用,由李白、杜甫、 王维、李商隐、柳宗元、韩愈、白居易、苏东坡这 类大家及其作品为证出道德型文化与政治型文化的 特征
中西小说比较
现代: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 童庆炳的三分法: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2.文学体裁研究 划分标准:手法、题材、效果、形象… 缺类研究:悲剧、长篇史诗 3.文类理论批评 考察文类的美学问题 张静二:《诗学》与《文心雕龙》比较
4.文类实用批评 给作品以归类 辨识文类以了解作品 5.文类风格批评 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与郁达夫《沉沦》 关系:后者受到前者的影响 相同:作品主人公均为忧郁症患者,都与作 者的个人经历有关。 相异(风格) :精致优美和疏朗真切
塞万提斯、弥尔顿、德莱登等都把抒情诗和 史诗、剧体诗相提并论, 巴脱把抒情诗纳入摹仿体系。
歌德认为“真正的文学形态有三类”:抒情 诗,英雄史诗和剧体诗。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三分法已成定局。 对于抒情诗、史诗、戏剧这三种文类的承继顺 序,施莱格尔和黑格尔都认为是“英雄史诗-抒 情诗-戏剧”;而谢林却认为是“抒情诗-英雄 史诗-戏剧”。 现代的西方文类三分法。“小说、戏剧和诗歌” 取代了“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2.西方较少浪漫主义 《十日谈》《伊勒的维纳斯像》《驿站长》 后来多反映女性悲惨的命运。
三、类型和结构
1.类型轨迹 中:轨迹明显 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 明拟话本———清代文言小说 西:不明显。
2. 结构 西方:文艺复兴后明显的类型结构 《十日谈》框型结构; 依附型:如《堂吉诃德》等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是以不同 的媒介、对象、方式来作区别文类的 标准。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 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 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 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识长期主 导着西方文论,而他们诗学中对抒情诗的缺 省,也同样左右了西方文类理论忽视抒情诗 的传统。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把抒情诗作为一大 文类的是意大利的明屠尔诺 。
中西小说之比较
作为叙事性文学类 型,小说是在神话、寓 言、故事、历史传说等 故事性文学因素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中西小说 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上 古时代的神话和后来的 各种故事。
(二)西方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 小说和叙事诗是先后相关、 一脉相承的。西方小说的渊 源可以直接追溯到古希腊最 早的叙事文体——史诗。希 腊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中的 故事直接影响到西方小说的 产生。
西方小说往往通过人际关系写社会环境。 如《战争与和平》中,通过安娜出席的晚会 情景的描写,写出了1805年俄法战争的大背 景。 许多时候将环境描写象征化与神秘化。 如《呼啸山庄》开头对于荒原环境的描写。
中国古典小说中没有大段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往往显得很简略,处于 陪衬地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才是主体。 如《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凤雪山神庙》 中,对雪景的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 云密布,朔风乍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 天大雪来。”这里作者用十分简略的风景 描写烘托林冲郁闷、孤独的心情。
(三)中西小说发展过程的共同点
回顾中西小说的产生,有一点值得我 们注意的是:它们虽然都有遥远的根源和 长期的发展阶段,而真正的形成或走向繁 荣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出现、市民 阶级兴起的时期,即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和中国的明清时期。
二、中西小说主题之比较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价值。歌颂英雄, 反映个人的寻求、冒 险以及心灵历程等等, 是西方小说的重要主 题。
中西小说人物塑造差别之原因
中国古典小说以较少分析人物心理活 动,这与儒家的集体本位,要求克制自我, 顺从社会的思想有关。 西方小说重视人物的心理刻画。与西 方文化中的个人本位、自我中心有一定的 关联。
五、中西小说环境描写之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浅谈中西方小说差异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是自唐代才“有意为小说”,而一直到了明清,俗文学得到大的发展,小说才成为文学的主流。
而西方则是自十八世纪起,由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作为缘起,小说开始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到了十九世纪,更是成为小说的世纪。
下面,我就将从小说的起源、写作动机、人物、环境、情节、结构等方面来对中西小说作一个浅薄的比较。
一、中西小说起源比较中国小说的起源,喻晓红先生在自己的《白话小说研究》中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
当然,这种说法也非常有道理,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比如《战国策》、《左传》、《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缘起和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小说甚至都是直接取材于它们的,但我觉得如果将中国小说分为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那么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集中在现实主义小说。
而西方小说的源头,则较之清晰。
应该来说,远的源头包括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近的则有中世纪的骑士传奇。
和中国的小说发展一样,这些源头也给了西方小说很大的影响,除了直接从中取材,还有从创作心理和欣赏心理上对它的影响。
西方小说一开始的发展是从流浪汉小说和笛福、斯威伏特他们的探险、航海小说发起来的,而接下来的《堂-吉诃德》《巨人传》《十日谈》也是走的惊奇路线。
当然,在我看来,《圣经》文学也应该是西方小说的一大源头。
二、创作动机比较中国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很大一部分是司马迁在其《史记》自序中所说的“发奋著书”,而且《金瓶梅》的著名评论者张竹坡也认为此书的创作也是因为作者是含愤而作的。
在《金瓶梅读法》中说:“以玉楼弹阮起,爱姐抱阮结,乃是作者满肚皮猖狂之泪没处洒落,故以《金瓶梅》为大哭地。
”而在叶朗先生的《中国小说美学》一书中他还分析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也认为施耐庵著书是“发愤著书”、是“怨毒著书”,是“庶人之议”。
而西方小说,则更为简单。
黑格尔在《美学》中简单的概括为:“心灵的诗歌与现状的非诗”之间的矛盾是激发小说家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动机。
中外小说比较
《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 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 王士祯《渔洋山人精华录》
西方小说的创作动机:
“心灵的诗歌与现状的非诗”之间的矛盾 。------黑格尔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小说是作者探索在这个 成为陷阱的世界里,人的可能是什么?小说是在上帝离开了他 的宝座不再统治这个世界的时候,人开始探索不确定的真理的 时候出现的。也包括在意识流中追寻自己发现自己。”
西方小说更注重描写以个体为本 位的、独具个性的“孤独”的主人公 形象。
《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 《西游记》取经队伍里的师徒四人 《儒林外史》的儒生百相 《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
在注重以群体为本位的中国 文化体系中,个体的人“只有在 其他个人的整体背景之下,这个 人才是完整意义的个体。”
——斯蒂芬· 茨威格《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人性人欲的解放的要求,到发财享乐、幸 福在人间的追求;对社会人生的孜孜不倦的探 索,对人类存在的苦苦深沉的思索。
人道主义----西方近代文学的主题
西方现当代小说的主题为:
其一是传统的人道主义主题;具体内容为反对 帝国主义战争,呼吁人类和平及经济建设歌颂英 雄,同时也注重探索人性。 其二是反传统的个性主义主题;具体内容为关 怀的主题。表现局外人、流亡者,反英雄、反社 会,表现人的孤独、失落、人生的荒谬与虚无。 这两大主题还可以殊途同归为一大主题,即对 人的终极关怀。
莫泊桑在他的名著《俊友》中曾成 功地运用重复的手法来描写一个会计 师的肖像。 会计师是个矮个子,圆滚滚的。他 的脑袋像一个圆球,这球镶在另一个 被两腿托起的大圆球上,两条腿非常 之短,也像一对圆球。 由于莫泊桑在“圆球”上不断重复, 会计师肥胖的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
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
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
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
“五四”以后,中国小说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
中世纪的西方小说发展近乎停滞,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推翻了教会对文学的控制后,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描写现实生活和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小说,这类小说是为配合当时欧洲反封建而产生的,同时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说以记叙凡人凡事为主的基调。
中西微型小说比较
中西微型小说比较作为一种小说文体,中国的微型小说和西方的微型小说有许多共同的要素和趋向一致的艺术规律,然而中国的微型小说和西方的微型小说又都是根植在各自不同的民族生活土壤里,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盛开的艺术之花,它们又都有许多区别明显的异彩和芬芳,比较东西方微型小说文体的异同,对于我们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去把握这种文体的艺术规律,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史传实录和传奇虚幻我们准备从中西方微型小说最早的源头及最早的发展开始讨论。
世界各民族的叙事文学都经历过这么三个形态:A 、叙述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这就是历史、实录;B 、叙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实,这就是神话、童话及神仙故事;C 、叙述现实生活中发生过或可能发生过的或纯属虚构的故事,这就是小说。
最后一种形态--小说,在其发生、发展,以至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受过许多历史因素和文体因素的影响。
作为小说的一个分支--微型小说在其从雏形到成熟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中西方不同的民族生活和民族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西方的微型小说最初和小说一样,发源于西方的史诗,并从西方的叙事散文(主要是寓言散文和世态散文)中吸取了丰富的叙事文学的各种艺术营养。
而西方传奇的精神又渲濡了它的发育和生长,这样便产生了西方古代广义的微型小说--西方短篇散文故事。
到了17世纪,西方成熟形态的微型小说便基本定型。
中国古代的微型小说的形成、发展和西方有同有异。
中国古代的微型小说发源于史传,在古代叙事散文(也主要是寓言散文和世态散文)的叙事因素的作用下以及中国传奇精神的影响下,发育为汉魏六朝的短篇传奇故事,这是广义的微型小说。
至唐宋元明清以后,中国古代的微型小说才完成了从广义到狭义的转变过程。
我们用图表比较如下:西方: 史诗叙事散文西方传奇中世纪短篇散文故事--17世纪西方微型小说中国: 史诗 叙事散文中国传奇 六朝传奇故事--唐宋元明清的微型小说 在这份对比式图表里,有若干问题值得我们研究:首先是"史诗"和"史传"的区别:西方史诗对西方小说的产生有相当深刻的影响,即使是广义的微型小说产生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中外文学比较
一、简答题1.中外神话分别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l 西方的神话中,赞美崇拜的不是救苦救难的“德者”,而是叱咤风云的“力者”。
而“力”的最高形式是战争。
(王位都是通过战争取得的,而不是“禅让”。
神是征服世界。
这种力有双重含义:一是战场的英雄,二是赛场上的运动员。
)(在斯巴达城邦里,生下来的婴儿如果体质过弱或残疾的,就要被处死)(英雄观、战争观,一定要经历艰难险阻)l 中国则是三皇五帝式得圣德。
中国神话中的神为人们所称赞的是因为他们锲而不舍,救世拯民的努力以及熔铸在精神品质中的“德行”。
l 西方是“崇力”,中国是“崇德”。
中国神话中创世女娲、天辟神盘古、夸父、文化英雄神农、后羿、治理水的大禹,他们为了整体的利益毫无顾虑的做出自我牺牲,成为美德与贤能的化身。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致使妻子变成了石头)l (西方的神缺少“伦理”,而中国的神是缺少“性”,这些神几乎是没有亲人,就算是有家庭也会为了社会责任而置之不顾)(性:兄妹的结合,是为了人类的繁衍而不是为了性欲的满足)。
2.对照一下中外创世神话,谈谈其异同和影响。
创世、造人:是关于宇宙是怎么来的、人自身又是从何而来这一重大话题的想象异: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神话是地处亚洲两端的古代华夏民族和古希伯莱人的神话。
在故事建构上它们有着相同的叙事模式和视角。
在文化身份上,伏羲女娲神话代表着农耕文明,亚当夏娃神话表现为游牧文化;在哲学意义上,伏羲女娲神话反映着东方阴阳和谐、人本主义精神,而亚当夏娃神话则显示着西方二元分立的哲学思想;在美学追求上,伏羲女娲神话流溢着宁静空灵之美,亚当夏娃神话则激荡着悲壮理想之情。
中国人讲究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女娲造人,一造一大群,形成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不提倡独来独往,难以忍受孤独。
中西思维方式不一样,西方是“of”的方式,我们是“的”的方式。
“的”就是小的从属于大的,“of”首先关注个体。
上帝造人首先造出亚当和夏娃,都是有名有姓的,而我们的女娲造人一搅就一大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小说比较
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诗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我的忧虑不是别的,正是:我能做什么?我能帮助人或在任
何形式里有用?我怎样能多知道些?
——梵高
中西小说比较
• 中西小说忧患意识的差异: • 1、反传统与传统的发扬光大 • 西方现代小说大多抛弃了传统理性,采用非现实的非理性
• 《金瓶梅》借西门庆家族的兴衰,写出那个人欲横流、道 德沦丧的社会。英雄人物——市井平民;离奇的故事—— 平淡的日常生活
• 标志着我国的古典小说在向严格的写实努力(人物非英雄 化、素材当代化、情节的非传奇化),它是我国古代第一 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李甲、孙富。
• 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人物一生始末的完整 交待、对情节的高度重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喜欢抓 住一个主人公,笔头跟住他不放,以求得集中而完整的形 象,而很少采用从生活横断面切入的写法,这些都与纪传 体历史著作的潜在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4、志怪小说
• 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盛行。多 谈灵异、鬼神、迷信之事。
株待兔》 • 为说理而虚构情节,将人的思想、性格与行为赋予动物。
为后世讽刺小说之滥觞。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3、历史散文 • 《左传》、《战国策》、《史记》 • 司马迁创造的纪传体,以历史人物为中心、以历史斗争的
广阔画面为背景、以人物的一生行踪、命运浮沉为线索、 选择那些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的细节琐事,加以渲染形容, 采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这些特点与小说描写人物的特点 不谋而合。
的态度,描写了西方光怪陆离、荒诞病态的社会生活,借 露了精神的崩溃、孤独的绝望和兽行的残忍,表现出了西 方“资本主是社会这个‘失去理智的世界’的一切典型形 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现代小说忧患意识的出现, 不仅是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也是对西方传统文学 的超越。
• 中国小说的忧患意识,在历史上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但其基本内还却取自悠悠绵长的文化传统。手法上大都运 用的是现实主义,主旨多为对现实生活的忧患。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东海孝妇
•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
已老,何惜馀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
“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
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馀年,以孝闻
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
哭于府而去。
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二)清代小说
• 长篇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醒世姻缘录》; 《水浒后传》、《说岳全传》(英雄传奇);《隋唐演 义》、《说唐演义全传》(历史小说);《镜花缘》(乌 托邦小说)。
• 文言短篇《聊斋志异》、《阅微堂笔记》 • 晚清:《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侠邪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3、话本的特点:师徒相传,不断的修改、增补、润色, 是一种集体创作。
• 除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外,大量的小商人、店员、小手工 业者等下层市民登上了小说的舞台。
• 适应读者的需要,多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并吸收了口语, 大大提高了小说表现生活、描写人物的能力。
• 诉诸听觉,多追求情节的曲折,情节发展的节奏比较快, 不允许冗长的、静止的景物描写,与情节发展关系不大的 心理描写也尽量地压缩。
生活的体验及其对人生的态度。 • 蒋防《霍小玉传》。李益、霍小玉、黄杉客 • 元稹《莺莺传》。张生、崔莺莺、红娘 • 杜光庭修改《虬髯客传》。李靖、红拂、虬髯客。 •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 • 陈鸿《长恨歌传》。着重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人物形象刻划 • 反映现实生活 •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传奇
成为宋以后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吸收志怪的想象、 借鉴史传文学叙事状人的技巧,形成了人物形象鲜明,情 节曲折离奇,抒情氛围浓郁,语言精练华丽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三、宋元话本。 • 1、“话本” • “话本”意即宋元的通俗小说。“话”就是故事的意思,
“说话”就是讲故事。“话本”或指“说话”的底本,或 指摘录史书、复述史书或文言小说的通俗读物。 • 说话作为一种艺术,在汉魏时就有记载。《三国志·王粲 传》的裴松之注所引《吴质别传》中提到,上将军曹真肥 胖,中领军朱铄体瘦,吴质便召艺人来“说肥瘦”。 • 说话这种艺术的兴起与佛教的俗讲、变文有很大的关联。 • 2、两宋城市繁荣,工商业兴盛,市民阶层的壮大,是说 话等艺术发展的基础。宋代的都市中有专供市民娱乐的场 所—— “瓦肆”。
• 《碾玉观音》崔宁、绣绣。 • 《错斩崔宁》刘贵、陈二姐、崔宁。 • 情节的构思都比较巧妙,独具匠心。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四、明清小说 • (一)明代小说 • 1、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通俗文学勃兴。 • 2、元明之际产生了章回体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
一形式,受话本影响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以上选自《水浒传》 •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 以上选自《西游记》
“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
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
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
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
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
又缘幡而下云。"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5、志人小说
• 汉朝选拔人才采用举察制度,社会上品评人物的风气盛行。 魏晋时期崇尚清谈,讲求言谈举止、风度雅量。有人记之, 集合成书,流行于世。
《施公案》、《三峡五义》(公案、侠义小说);《官场 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 残游记》(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红楼梦》人物描写:力求生动性、丰富性、复杂性,没 有把人物写成某种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 说教的工具。
• 结构:双线结构,宝黛钗爱情和四大家族的没落。 • 题材:写日常生活,无《金瓶梅》自然主义的缺点。 • 语言:北方人民口语为基础,吸收文言文成分,融会贯通,
• 题材多来自神话、宗教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上现实中的 奇人异事、地理博物传说。
• 东晋干宝《搜神记》。《韩凭妻》(宋康王、韩凭、何 氏)、《三王墓》(干将、莫邪、楚王、赤、侠客)、 《东海孝妇》(周青、小姑——《窦娥冤》)
• 南宋刘义庆《幽明录》。《刘晨阮肇》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韩凭妻
•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沦为城 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 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 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 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 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 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 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 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中西小说比较
• 2、对人的忧患与对国家民族的忧患 • 西方现代小说关注社会中的人,对社会生活的忧患,对人
际关系的忧患,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忧患。 • 存在主义文学的目的就是让人类重新找到自己
——萨特 • 不是任何社会制度使我感到荒诞,而是人类本身
• *从整体上看,明代的白话小说一般采用世俗化的题材、 写实的手法、贴近生活的语言。作者的目光由历史转向现 实的人生,兴趣也由功业兴衰转向情欲悲欢、事态描写的 成分加重,叙事艺术的传统模式开始有所突破。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罗贯中《三国演义》(至迟在北宋时拥刘贬曹的倾向已经 形成,元代留下一话本《三国志平话》)
第六讲 中西小说比较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小说”探源 •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意即:修饰琐屑的言辞以求取高誉,离开通晓大道的境界 就太远了。 • 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从残小语,进取譬论,以作 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小说”至此成为一种 文体。擅长此体的人被称为“小说家”。 • 班固《汉书·艺文志》,在“诸子略”中列十家,小说家 位于末位。列举了15篇小说的篇名,并作了小注。自此以 后,“小说”被认为是一种文体的名称。
• 《忿狷》“蓝天吃鸡子”。
•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 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扔下地以 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齿 破即吐之。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二、唐人传奇 • 志怪的作者将怪异当事实,作者不是有意搞文艺创作,唐
人则“有意为小说”,虚构渲染,惨淡经营。 • 志怪是小说的雏形,传奇则已经是真正的文言短篇小说。 • 志怪文字比较质朴,传奇的文字比较华丽。 • 志怪篇幅短小,传奇篇幅较长,故事完整,融进了作者对
创作出一种自然流畅、简洁明净的文学语言。
中西小说比较
• 一、忧患意识的比较
• *从原始初民到现代人,人类在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同时,
又不断地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灾难与打击。人类自离开了 伊甸园后,就从未有过一日的安宁,平静和谐的生活,成 为遥远的梦境。社会越是向现代文明进化,人类越是感到 危机重重,连绵不绝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自然生态危 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危机,使人类感到空前的恐惧与颤 栗,陷入深深的忧患之中。忧患意识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自 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精神现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