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湿疹的难点及对策(一)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
下面通过一个个案分析来探讨中医如何辨证论治湿疹。
患者XX,女,40岁,主因皮肤患湿疹多年,反复发作,经西医治
疗效果不佳,于某月某日来就诊。
经过详细询问和观察,患者主诉皮
肤患处干燥瘙痒,搔抓后出现红肿丘疹,边缘模糊,伴随有大量清水
疱疹,局部渗液,且感觉疼痛灼热。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根据中医理论,湿疹主要是由于气血失调、体内湿热郁结所致。
结
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舌脉特点,辨证为湿热瘀滞型湿疹。
因此,针对
该辨证类型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采用清热解毒、活血祛湿的中药疗法。
方剂选用黄连解毒汤
加减,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为主方。
同时,配合适量的祛风止痒的
中药,如柴胡滤泻汤,以舒肝解郁,疏风清热。
疗程为连服7剂。
其次,结合针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合谷、四白、曲池、太冲等穴
位进行配伍针刺,辅以拔罐疗法以加强结果。
每周进行一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
再者,配合中药外敷和艾灸疗法。
选用金银花、连翘、白蒺藜等中
药研磨外敷患处,每日两次,连续3周。
同时,在主穴周围进行艾灸,以增强疗效。
综上所述,患者XX在中医辨证论治下,湿疹得到有效控制,皮肤
症状明显好转,病情稳定。
通过本次个案分析,展示了中医在治疗湿
疹中的独特优势和疗效。
希望广大患者对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积极寻求中医师的帮助,共同护理皮肤健康。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经验总结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经验丰富且独特。
在中医经典文献中,湿疹被归类为“湿疹病”,其发病原因与体内湿邪的侵袭以及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针对湿疹的治疗,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体质、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中药调理和治疗。
下面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对中医治疗湿疹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辨证分型中医对湿疹的辨证主要分为湿热型、湿寒型、血热型和血虚湿盛型等四个类型。
湿热型湿疹多见于湿热内蕴,肺热郁病;湿寒型湿疹多见于体寒湿困,脾胃功能低下;血热型湿疹多见于热毒内结,血分郁滞;血虚湿盛型湿疹多见于气血不足,湿邪蕴结。
对于不同的湿疹类型,中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湿热型湿疹的辨证论治湿热型湿疹多表现为皮肤湿热、红肿、瘙痒、溃疡等症状。
治疗时,应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常用的中药有地黄、黄连、知母、黄柏等,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利湿燥湿的作用来治疗湿热型湿疹。
三、湿寒型湿疹的辨证论治湿寒型湿疹多表现为皮肤湿冷、肿胀、疼痛、痒冻等症状。
治疗时,应温阳散寒,祛湿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附子、干姜、白芍、白术等,可以通过温阳散寒、祛湿化痰的作用来治疗湿寒型湿疹。
四、血热型湿疹的辨证论治血热型湿疹多表现为皮肤糜烂、渗液、痒疹等症状。
治疗时,应清热凉血,解毒燥湿。
常用的中药有紫草、连翘、蒲公英、泽泻等,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的作用来治疗血热型湿疹。
五、血虚湿盛型湿疹的辨证论治血虚湿盛型湿疹多表现为皮肤潮湿、糜烂、粘腻等症状。
治疗时,应健脾益气,祛湿化痰。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可以通过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作用来治疗血虚湿盛型湿疹。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经验总结在于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适当的调理和治疗,以达到疏风清热、温阳祛寒、清热凉血、健脾祛湿的目的。
此外,中医治疗湿疹还注重饮食调理,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促进湿邪的排出和体内津液的补充。
【优秀文档】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用药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用药
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湿疹患者会感到皮肤瘙痒,在湿疹的治疗方法中,中医疗法是比较有效的,可以根据不同病因,辨证治疗,那么湿疹如何治疗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用药吧!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用药
湿疹,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
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引致。
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
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湿疹一病中医文献中记载颇多,如浸溢遍体滋水很多的叫浸淫疮,发于面部的叫旋耳疮,在肋腘窝等处的叫四弯风在阴囊的叫肾囊风。
慢性湿疹大都由急性湿疹转化而来。
急性湿疹由于湿邪熏蒸,客于肌肤而成,久之湿蒸化热伤及阴血,血不养肤,故而皮肤粗糙形成慢性湿疹。
病因:外因为风、湿、热阻于肌肤。
外因为脏腑失调和肝胆郁火、脾湿不化、冲任不调、血虚风燥均可导致发病。
那么湿疹应如何用药?
湿疹的治疗1、胃经积热
湿疹症状: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
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
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清热。
湿疹方药: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
用法: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红肿、瘙痒及慢性复发。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个案分析是寻找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的关键。
个案分析一:女性,30岁,湿疹持续复发患者主诉:患者自15岁起,身体多处出现红肿、瘙痒的皮疹,病情时好时坏,使用外用药物无法根治。
最近一次复发时间为两个月前,症状较以往更加严重,出现红肿、渗液、糜烂等症状,伴有瘙痒和失眠。
辨证分析:该患者湿疹反复发作,病情与机体湿邪有关。
由于湿邪内盛,郁而化热,热盛则血行不畅,出现红肿渗液等症状。
瘙痒和失眠则是湿热郁盛,内外互结的表现。
辩证施治:首先,应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可选用中药方剂荆防败毒散,并加入柴胡、黄芩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同时,配合采用外用药物如中草药湿毒祛痰膏等,减轻红肿渗液的症状。
个案分析二:男性,45岁,湿疹症状较重患者主诉:患者自20岁起湿疹发作,经过多次治疗没有明显效果。
患者皮肤干燥,出现红肿、灼热、剧痒等症状,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辨证分析:该患者湿疹症状较重且经过多次治疗无效,与其体内湿邪与风邪相结合有关。
湿邪内阻,郁而化热,导致皮肤的红肿、灼热症状加剧。
加之风邪妨碍皮肤的腠理通畅,脱屑不畅,形成环形红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辩证施治:应疏风利湿,清热解毒。
可选用中药方剂败毒散,并加入川芎、地黄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同时,外用药物宣肺解毒贴膏等,改善湿疹的红肿、灼热等症状。
个案分析三:女性,50岁,湿疹伴有皮肤干燥患者主诉:患者自40岁开始出现湿疹症状,皮肤呈现红肿、糜烂,晚上瘙痒加重。
同时皮肤异常干燥,脱屑明显,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辨证分析:该患者湿疹伴有皮肤干燥,与其体内津液亏虚有关。
津液亏虚,则湿邪内外易侵袭,导致湿疹症状的加重。
同时,津液不足,皮肤干燥,脱屑明显,加重了瘙痒的程度。
辩证施治:应益气养阴,滋润肌肤。
可选用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并加入天花粉、白芍等滋阴养肤的药物。
中医辩证治疗湿疹论文:中医辩证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
中医辩证治疗湿疹论文:中医辩证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过敏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皮损具有多形损害。
其发病与风、湿、热之邪关系密切,而其本在湿,其表在热,急性发作时必挟风邪,慢性缠绵乃顽湿不化,湿热毒邪蕴久可耗血伤阴,化燥生风。
常规抗过敏药效果不佳,皮质类固醇,副作用大,其反复性增加。
笔者自2008年3月~20011年3月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湿疹5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病人,男24例,女27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36.8±11.6)岁,病程6月~11年,平均(4.5±3.7)年,湿热内盛型28例,脾虚湿盛型21例,血虚风燥型11例。
1.2 诊断标准:①皮损为局限性,肥厚浸润较剧,常伴有色素沉着,境界清楚。
②严重瘙痒。
③反复出现的急性发作史。
④好发部位: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1]。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①湿热内盛:皮损泛发,潮红肿胀,瘙痒剧烈,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
②脾虚湿盛:皮损色淡红,渗出结痂,四肢多发,口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溏泻,舌质淡,舌胖苔腻,脉沉缓或滑。
③血虚风燥:皮损反复不愈,肥厚脱屑,瘙痒,有抓痕或血痂,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缓。
1.4 排除标准: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有药物接触过敏史者;有糖尿病、柯兴氏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治疗前2周系统接受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或相关中药治疗者;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者。
1.5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病例数×100%[2]。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湿疹的辨证论治及危害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湿疹的辨证论治及危害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具有多样化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它的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治疗湿疹的主要方法。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湿疹的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和可能的危害。
一、湿疹的辨证论治:湿疹是指皮肤慢性炎症反应所导致的红、痒、渗液并伴有偶尔有丘疹、水疱、糜烂的局部皮肤病。
中医常将其归为“湿热”、“血热”、“燥热”、“燥湿”、“气滞血瘀”等不同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1.湿热型湿疹:症状表现为皮肤潮湿、红肿、局部瘙痒、渗液,伴有油腻感。
此类型的辨证常见于喜食油腻食物、受潮湿环境影响或有内热体质的人。
治疗上可采用清热解毒的草药,如龙胆草、薏苡仁等。
2.血热型湿疹:症状表现为皮肤发红、疮疖、糜烂,较为严重的病例伴有脓液渗出。
此类型的辨证常见于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素体质虚弱的人。
治疗上可采用清热凉血的草药,如紫草、地黄等。
3.燥热型湿疹: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肤、瘙痒,且痒感加重以及有时有结痂。
此类型的辨证常见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干燥、过度洗手等因素的影响。
治疗上可采用滋润清热的草药,如金银花、玄参等。
4.燥湿型湿疹:症状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糜烂,且伴有痂皮和水泡。
此类型的辨证常见于湿气重、环境潮湿、生活不规律等原因。
治疗上可采用祛湿排热的草药,如茯苓、苦参等。
5.气滞血瘀型湿疹: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瘙痒,且湿疹区域较小而且难以愈合。
此类型的辨证常见于慢性病反复发作、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等原因。
治疗上可采用活血化瘀的草药,如川芎、丹参等。
二、湿疹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根据湿疹的具体症状和辨证结果,可以选择使用口服药物、外用药膏或中药浸泡、外敷等方法来治疗湿疹。
常见的药物包括皮肤类固醇类药物、抗生素、抗组织胺药物等。
2.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
常见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冷敷、热敷、保湿剂、抗病毒药物等。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湿疹除了应用外用药物或内服药物等西医治疗方法之外,中医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治疗该病主要以辨证施治为原则。
在缓解局部症状同时曾起病因入手针对性治疗,并且在短期内可逐渐恢复,安全性较高,不会遗留任何副作用问题。
那么,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哪些?1、热毒型湿疹该类型湿疹发病较急,病程较短。
在发病早期皮肤以局部潮红、轻度肿胀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深入,丘疱疹可逐渐发生破溃而相互融合,但有渗液,抓破后痛感强烈。
主要是由于外邪袭表、湿性粘滞集聚于肌理,导致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所致。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去水利湿为主。
常用中成药物为:牛黄解毒片、黄连解毒汤、银翘散。
2、湿热型湿疹该类型湿疹发病比较缓慢,局部皮损为丘疹、丘疱疹,且伴有轻度瘙痒性症状,过度抓挠会引起丘疹破裂而糜烂。
其发病诱因多与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影响气血运行所致。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祛风解毒为主。
常用药物为:四妙丸、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
3、血燥型湿疹该类型是诊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且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局部皮损干燥、脱屑、粗糙而皲裂,皮损主要呈对称样分布。
一发病诱因与患者精神因素有关,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致使心火炽盛、血虚风胜,交织于肌肤引起发病。
中医治疗以养血祛风、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
适应中药为:凉血地黄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4、湿阻型湿疹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绵延不愈,局部皮肤粗糙肥厚伴有明显瘙痒症状。
该种类型湿疹发病主要是由于脾胃素虚、饮食不洁等诱因所致。
中医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除湿祛风为原则。
适用中药为:补中益气汤、藿朴夏苓汤、胃苓汤。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的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的方法引言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气血状况等,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湿疹的常见症状、中医辨证方法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湿疹的常见症状湿疹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皮肤瘙痒:湿疹患者常有皮肤瘙痒的感觉,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晚上无法入睡。
2.皮肤红肿:湿疹病灶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现象,有时还会出现渗液、结痂等症状。
3.皮肤干燥:湿疹发作时,皮肤往往会变得干燥,容易破裂出血。
4.皮肤硬化:长期患有湿疹的患者,病灶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变得硬化,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二、中医辨证方法中医辨证施治湿疹主要包括辨证和施治两个方面。
2.1 辨证中医辨证湿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湿疹的发病部位:湿疹的发病部位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发病部位反映了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例如面部湿疹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手足湿疹可能与气血失调有关等。
2.皮肤症状:中医辨证还需要观察湿疹病灶的皮肤症状。
例如,湿热型湿疹病灶皮肤湿热红肿且有渗液,寒湿型湿疹病灶皮肤冷凉发白等。
3.患者体质:中医认为,湿疹患者体质的强弱也会影响辨证施治的选择。
例如,阳虚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调补阳气,阴虚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滋阴养血等。
2.2 施治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等。
1.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湿疹可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
例如,湿热型湿疹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寒湿型湿疹可选用温中散寒的中药等。
同时,中药外用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草药泡澡等。
2.针灸:针灸疗法在湿疹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中脘等,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除湿热等,缓解湿疹症状。
3.艾灸:艾灸疗法是利用艾草进行热熏烤,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关元、神阙、太溪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湿疹的常见中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治疗湿疹可采取以下常见方案:1.清热解毒方:适用于湿热型湿疹,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湿疹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是什么?
湿疹为常见皮肤病。
它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古人称之为“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奶癣”等,其症状均为湿疹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
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治疗应内服药和外用药同用。
目前在外用治疗方面,效果比较好的外用药有欧淇贝康。
一般来说,患湿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湿或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汤食用,或饮用青瓜、丝瓜汤亦有辅助治疗作用。
另外,本病以中医治疗效果较好。
下面,欧淇贝康抗菌乳膏专家为我们讲解“湿疹的中医辩证治疗法”。
1、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
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xx选用:(1)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2)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4)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
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5)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
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2、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
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
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1)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2)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如下:1、湿热内蕴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损较红、发病急、有糜烂渗出,患者舌质较红,舌苔较黄腻,脉弦滑有力,治疗可用龙胆泻肝汤和茵陈五苓散;2、脾虚湿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皮损不红,糜烂渗出不严重,患者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治疗可用健脾除湿药如除湿胃苓汤;3、血虚风燥型:多见于慢性湿疹,表现为皮损肥厚、苔藓化改变,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可用润燥止痒胶囊或当归饮子。
患者经验:湿疹不抓很痒,抓了又严重反复,患了湿疹的我发现这样治疗才最有效。
我的调理:我做出的改变有哪些,首先,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患上湿疹后已经损害了正常皮肤,若日常不注意卫生清洁,便会引发感染、化脓,使微生物侵入,加重病情,复发率更高。
其次就是合理作息,消除不良情绪,长期紧张、焦虑,可诱发湿疹,因此要注意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最后就是注意饮食禁忌,应选择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应避免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保持大便通畅。
湿疹从最严重到痊愈用了三周,我的对抗湿疹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信心。
三周得湿疹让我体会到了患这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所经历的无助,失去信心,迷茫放弃;发这些就是为了鼓励朋友们,不要放弃,积极乐观的去对抗湿疹。
起初都不严重也没在意,后来逐渐加重,从严重到现在几乎消疹大概用了三周。
湿疹患湿疹后的碎碎念——听听我的湿疹治疗经验:我第一次长湿疹大概是在上高二那年才15岁。
那个时候只是在我的腰后面长了两个硬币大小的疹子,对称性的那种,一开始也没有发现只是觉得很痒,一直挠一直挠,让我朋友帮我看了一下发现结痂了,觉得有点奇奇怪怪,又没有受伤,为什么会有结痂呢?就去了学校附近的一个皮肤门诊去看一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在那个门诊的二楼,给我看病的医生办公室很昏暗,他让我走到那个窗户旁把那个衣服撩起来。
湿疹湿疹治疗经历分享:原来湿疹并不湿,反倒很干燥!1、确诊医院:山东省立医院2、从小就是过敏体质的我,自以为在过敏方面也是半个专家了。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摘要】回顾5年来针对湿疹的中医辨证思路与观点,包括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和现代医家临床中总结归纳的辨证论治方案。
重点以病期辨证、脏腑辨证、皮损辨证以及经络部位辨证为主,治疗以清热化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重视情志因素在湿疹诊疗当中的重要地位,探讨湿疹辨证的新思路。
【关键词】湿疹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古籍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如《医宗金沃·外科心法》浸淫疮记载:“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
”此外常因发生情况不一,而其名各异,如发生在外耳部者名旋耳疮;发生在阴囊者名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肘窝膝窝者名四弯风;发生在小腿部者为裙边风;发生在小儿者名奶癣,或曰胎疫等。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
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
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一)内治法1.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
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
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
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
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痒。
处方:历经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清肤合剂、石兰草煎剂几个发展阶段,笔者总结组创了石兰草方:生石膏30g、板蓝根30g、龙胆草l0g、车前草30g、黄芩log、干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六一散30g。
湿疹诊治的难点与中西医结合对策郑苏娟
湿疹诊治的难点与中西医结合对策郑苏娟发布时间:2023-07-07T03:13:12.2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郑苏娟[导读]眉山市东坡区通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四川眉山 620010湿疹形成的原因1.湿疹的难度主要在于原因很难确定,这里首先包括了遗传原因(湿疹严重的孩子可询问比如父亲或是其他直系亲属儿时有没有得过哮喘等)2.免疫失调3.湿疹没有过敏原,虽然长期用药以及过敏原都可能和湿疹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这都并非湿疹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但有部分宝宝可能对奶、蛋等食物比较敏感,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做过敏原检测(如果确实与过敏原有关,一定要避免食用相应的食物,其他物品可以食用,不要盲目避免,以免影响宝宝的正常进食和生长发育)。
由食物过敏引起的皮肤反应包括急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接触反应,这些反应通常被称为延迟性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进食后的2-6小时。
4.对机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乳等的刺激作用强,这也是原因。
5.护理不好,如过多用较强的碱性肥皂,过多营养,以及在胃肠中的不良消化等均可引起本病。
6.日光、紫外线、受凉、潮湿等物理原因,特别是潮湿在临床中比较普遍,父母应当注意不能给孩子包裹过厚,适时换上汗湿的衣服。
7.长期接触丝织品及人造纤维,使用药品,以及皮肤病菌污染等都会诱发湿疹并加剧其症状。
8.由于新生儿表面角质层很薄弱,而毛细血管网丰富,同时内皮含量的氯化物比例也很高,从而很容易导致过敏。
湿疹诊治的难点1.湿疹病因复杂的多点性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湿疹的成因繁多,主要包括了内在因素与外界影响。
所谓内在因素即是"湿疹体质",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主要体现在外部环境对人力资源因子的影响程度提高上;而外部因素则比较错综复杂,如:①食物:鱼虾类、海鲜等;②吸入性的:植物花粉传播、尘螨、真菌孢子等;③自然环境:日照、温差、相对湿度的变化等;④表皮的化学物质:各种动物雀金裘毛、皮屑,此外还有各种化学物质如护肤用品、洗涤用品、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品等。
湿疹治疗的难点及其中医效果观察_李强
紧等,符合太 阳 伤 寒 表 实 证 之 病 机,均 可 应 用 麻 黄 汤或其类方 治 疗,一 病 可 用 数 方,同 样 一 方 也 可 治 数病,这才符合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 治 的 思 想,这 才能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胡铁,岳滢滢,刘松林,等.《伤寒论》麻黄汤峻汗禁例辨证探析 [J]. 光明中医,2014,29( 4) : 676.
(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Liaoning Nuclear Industry General Hospital,Liaoning,Xingcheng 125100,China) Abstract: Eczema is a common skin disease,their characteristic is repeated attacks,it has different course of treatment,ranging from several months to several years,and is clinically difficult to treat skin diseases.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treat eczema in clinic,bu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not ide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czema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and has certain effect 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improving the symptoms of eczema.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reatment of eczema and the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ECzema; Difficulty in the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 observation
辨证治疗湿疹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痊愈 : 表情 自然 , 眼裂完全 闭合 , 鼻 唇沟对称 , 嘴角无 歪斜 , 额纹完全恢 复正常 。显 效: 面部表情基本正常 , 眼裂闭合但不 完全 , 鼻唇沟 变浅减轻 , 嘴角不 完全对称 。有效 : 面部表情 不 自然 , 鼻唇沟变浅不对称 , 口角歪斜 , 无饮 水时 口角漏水 , 额 纹尚未未恢 复 。 尤 以谈笑 时为甚。无效 : 上述症状无改善 。所选病例 一个疗程痊愈 3例 , 两 个疗程痊愈 l 8例 , 鼍个疗 程治愈的 4例 , 四个疗 程治愈 的 4 例, 四个疗程显效的 1 例, 有效 1 例 。总 有效率 1 0 0 %, 其 中治愈率 9 3 . 3 %。 3 体会
面瘫为 I 临 床多发病 常见病 , 且不受年龄限制 。中医认为 面瘫 多由正气不足 , 脉络 空 虚, 卫外不固 , 风邪乘虚人 中经络 , 导致气血痹阻 , 面部少 阳脉络 、 阳明经筋失 于濡养 , 以 致肌 肉纵缓不 收而发 。针 灸治疗 以活m通络 、 疏调 经筋 , 平补 平泻为治 则 , 取 面部腧 穴 可以疏调 局部筋经气 血 , 活血通络 ; 合谷 为循 经远取 , 与 近部腧穴 翳风相配 , 疏 风通络 。 中药 以牵正散 为主方 , 取祛风化痰止痉 之意。方 中自附子 辛散 , 祛风化痰 , 并 长于头 面 之风 ; 僵蚕化痰止痉 、 全蝎 、 蜈蚣通 络解痉 。三者共为血 肉有情 之品 , 疗 效确切 。当归 、 川芎 、 自芍养血活血 , 钩藤 息风止痉 , 甘 草调 和诸药 , 共取息 风止痉 , 活 血通 络之效 。针 药结合 , 相得益彰 , 故取得 良好的疗效 。
2 U1 4年 弟 4期
法, 合谷 行平 补平泻 , 足三里施 以补法 。 中药治疗 ; 牵正散加味 口服 。自附子 1 0 g 僵蚕 8 g 地龙 8 g钩藤 1 0 g当归 9 g川芎 9 g 白芍 l O g 甘草6 g , 全蝎 、 蜈蚣各 3克( 吞服 ) 。 年老体弱者加黄芪 、 党参各 1 0 g 。痰浊甚者 加制半夏 、 苍术各 1 0 g 。水煎服 每 日 一剂 , 十天为~疗程。
中医养生法联合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分析
中医养生法联合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分析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中医养生法联合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备受关注。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结合中医养生法,可以有效缓解慢性湿疹的症状,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中医养生法联合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原理及方法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依据是《黄帝内经》所载的“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等基本理论。
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主要通过辨证施治,辨明病因病机,找出病变的实质,再根据病情特点施以针灸、中药治疗等方法。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整体质、改善症状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法在慢性湿疹治疗中的作用中医养生法是指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等方面的方法来保持人体的平衡状态,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慢性湿疹的治疗中,中医养生法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调整饮食:中医认为湿邪所致的慢性湿疹与饮食有关,因此在饮食上应该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粗粮等。
2、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体内循环,加快排湿排毒,提高免疫力,对慢性湿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3、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调整。
4、心理:慢性湿疹往往伴有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中医强调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三、中医养生法联合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中医养生法联合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症状: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熏洗、中药内服等,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减轻瘙痒、红肿、水泡等症状。
2、调整体质:中医养生法强调调整体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使患者对湿邪的侵袭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湿疹复发的可能性。
3、预防并发症:慢性湿疹长期反复发作容易引起并发症,如皮肤感染、过敏等。
辨证治疗湿疹的难点及对策
一些其他皮肤病可能表现出类似 湿疹的症状,如接触性皮炎、银 屑病等,需要仔细鉴别以避免误 诊。
治疗方法选择
缺乏标准化方案
目前缺乏湿疹治疗的标准化方案,医 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副作用
湿疹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可能带来 副作用,如皮肤干燥、瘙痒加剧等, 需要权衡治疗效果与副作用的影响。
饮食因素
某些食物中的过敏原可 能导致湿疹。
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压力、焦虑等 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湿
疹的发生。
病理机制
01
02
03
04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导致皮肤水分丢失和外界刺 激物进入,引发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异常
湿疹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过敏原 或刺激物过度反应,产生炎症
介质,导致皮肤炎症。
05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和探索湿疹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01
深入研究湿疹的病因,包括遗传 、环境、免疫等因素,以期为预 防和治疗湿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 方案。
02
探索湿疹的病理机制,了解湿疹 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开发 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提供理论支 持。
加强辨证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和实践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 证辨证治疗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辨证治疗湿疹的难点及对策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湿疹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 辨证治疗湿疹的难点 • 对策和建议 • 典型案例分析 • 研究展望
01
湿疹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遗传因素
湿疹与遗传因素密切相 关,部分患者有家族遗
传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治疗湿疹的难点及对策(一)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病人的15%~20%。
其病因复杂的多样性,自觉瘙痒的难忍性以及病情缠绵之反复性,使其成为皮肤科的疑难病证之一。
赵炳南老中医曾谓:“善治湿疹者,当可谓善治皮肤病之半。
”因此,积极研究湿疹的治疗对策,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的病因复杂,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在因素即所谓“湿疹体质”可能与遗传有关,表现为对外部因素的敏感性增强;外部因素更是复杂多变,包括:①食物:如海鲜等;②吸入性粉尘: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③环境:日光、温度、湿度的变化;④皮肤接触物:各种动物皮毛、皮屑,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用品、化学纤维等;⑤体内慢性感染病灶、寄生虫感染,内分泌失调及代谢障碍、神经精神因素等,也可诱发或加重临床症状。
总之,湿疹的病因是不确定的,不同的湿疹患者可能由各自不同的病因所致。
发病机制与其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受遗传因素支配的“湿疹体质”,故湿疹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生,但又受健康状况及环境等条件的影响。
例如患者有时不能耐受生活或工作中的许多刺激—如某些食物可使湿疹加重;患者的敏感性很强,皮肤斑贴试验时可对许多物质发生阳性反应,除去某些致敏因子,湿疹病变不会很快消失;但也有的患者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改变环境等使机体的反应性发生变化,再接受以往诱发湿疹的各种刺激,可不再发生湿疹。
湿疹病因的不确定性,现代医学往往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针对性病因治疗措施。
中医以病因命名的“湿疮”相当于“湿疹”,从湿邪性质而言,也印证了湿疹的难治性。
①湿性重浊、下趋,下先受之,故发病多在下肢、外阴等人体下部;②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湿邪所致的皮肤病,病程较长,多缠绵难愈;③湿邪合并其他邪气致病,如湿热、寒湿、风湿等。
且湿邪在人体可以热化或寒化,以致病情演变反复。
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浸淫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
湿热逗留,以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治疗上采用辨证或辨病相结合,自有独到优势,但从根本上治疗,目前尚缺乏相关资料。
(二)治疗方法
瘙痒是一种自我感觉,因必须引起搔抓的动作而言。
它是湿疹的一个主要症状,常引起强烈的搔抓反应,而搔抓在激发或使湿疹持久存在中起着重要作用。
搔抓可引起皮肤肥厚、苔藓样变,搔抓还可引起皮肤糜烂、出血。
湿疹皮损及其渗出物是多种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使创面容易继发感染,微生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及其抗原或超抗原所激发的免疫反应可加重皮损。
另外,湿疹的剧烈瘙痒及易复发、难治愈的特性,常使患者心情烦躁,影响睡眠。
因此,积极治疗迅疾的剧烈瘙痒症状,既可消除患者由此带来的各种不适,也有助于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增强用药的依从性。
1通过心理、行为治疗,减轻瘙痒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耐心态度,可以加深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由于心理因素的关系.同样的处方,若由医术高超的医生开出,临床止痒效果会相对好些,此即名医效应,也提示医生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
要告知患者搔抓对湿疹病情的危害。
力劝患者发痒时勿用手搔抓。
对经常搔抓部位如小腿,可给予封包治疗,有助于阻断“瘙痒一搔抓一感染”的恶性循环;对婴幼儿患者,要剪短指甲,睡眠时宜用纱布或袜子套住患儿双手.头部湿疹可戴柔软布帽,以防患儿不自觉地搔抓。
同时,告诉患者,不要用热水烫洗患处,不饮酒,忌食海鲜、鱼腥等发物。
2辨证治瘙痒中医治疗湿疹的瘙痒,首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总以祛湿为先,或以清热利湿,或以燥湿健脾。
或以健脾化湿,或以活血祛湿,或以滋阴除湿等,即使在湿疹的慢性期,
皮肤出现干燥、粗糙、肥厚、角化等一系列燥象情况下,仍须以治湿为本。
这是因为湿邪有重浊、黏腻的特点,清热利湿法应贯穿于湿疹治疗的始终。
(1)在辨证基础上,治疗本病,可多选用皮类中药,如多皮饮类取“以皮走皮”之意。
(2)选用模拟搔抓之类外部形象的带钩、带刺类的中药,如佛手、皂角刺、刺蒺藜、钩藤等,配伍到湿疹的辨证方药中去,寓意以“棘刺”制痒,对于病变症状的缓解具有增强效应。
3除湿止痒白鲜皮、苦参、地肤子三药,为湿疹止痒的常用要药。
白鲜皮、苦参,既可祛风化湿,又有清热解毒之功;地肤子苦寒降泄,既能通淋止痒,又能解毒利湿。
常用的健脾祛湿药有薏苡仁、茯苓皮、白术、扁豆等。
4祛风止痒
(1)疏风止痒宜辛凉:“痒”,多离不开“风”邪,故止痒也常从风论治。
但对“阴伤血燥生风”之慢性湿疹,当慎用辛温疏风解表中药,以免辛温之品助血燥之风而加重病情。
若欲祛风止痒,可用辛凉解表之薄荷、蝉蜕等。
即使外观像神经性皮炎的慢性湿疹,也不可泛用辛温表散之药,否则常会引起湿疹急性发作。
“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故祛风止痒,可酌伍养血、活血药。
(2)搜风止痒治顽痒:慢性顽固性湿疹,局部皮肤有明显干燥、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剧烈瘙痒者,是风、湿、瘀搏结所致,常须选加一些具有入里搜风、走窜通络、化瘀镇痉的虫类药进行治疗,如乌梢蛇、蜈蚣、全蝎、僵蚕、地龙等,效如桴鼓。
如果虫类药入汤煎服,仍药不胜病,可将虫类药研粉冲服。
应用虫类药时要注意两点:①部分虫类药有毒,要掌握剂量,不可过重。
②少数病人对虫类药过敏,解之可用地肤子、白鲜皮、徐长卿等煎汤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