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曹爽
(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本文立足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分别建立指标体系对全市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成都市在全省和全国部分副省级城市中的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对比和评价。得出成都市土地利用水平的总体评价和措施建议。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现状; 评价
成都市是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它成为我国西南部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现今的成都已是一个特大中心城市,现辖10个区、4个市、6个县,共20个区(市)县,总人口1044.3万人,非农业人口386.4万人,城市化率55.5%,幅员面积12360km2,行政区划的格局是大城市带大郊区。
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是西南重要的中心城市。作为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目前的建设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均位居西部前列。然而经济的发展与建设用地的大量增加具有密切的联系,1997至2006年期间,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增加了33050.67公顷,占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25%。如何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单位用地更大的潜力和效益,是摆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前的重大课题。
1 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介于102°54′-104°54′,北纬30°05′-31°26′之间。与德阳市、资阳市、眉山市、雅安市、阿坝州接壤。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市域内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土地类型按地貌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各占比重分别为40%、27.6%和32.4%。
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是农用地958570公顷,其中耕地424288公顷、园地85086公顷、林地322231公顷、牧草地15119公顷;建设用地192880公顷,其中城镇用地6093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2717公顷、交通用地1457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321公顷;未利用地64866公顷。与1997年土地利用状况的比较,各类用地的增减情况是:农用地减少了29321公顷,其中耕地和园地的变化情况最大,耕地减少46154公顷、园地新增30564公顷;建设用地增加较多,增加了33052公顷,主要是城市用地增加了22844公顷;未利用地减少了3730公顷。各类用地的增减情况见下表。
表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单位:公顷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地类
年度 小计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其他农用
地
小计 城镇用地
1997年 987891 470443 54522 322399 15770 124757 159829 21776 2006年 958570 424288 85086 322231 15119 111845 192881 60934 增减
(+/-)
-2.97% -9.81% 56.06%-0.05%-4.13%-10.35%20.68% 179.82%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地类
年度 农村居
民点
其他用
地
交通用
地
水利设
施用地
小计 未利用地其他土
地
合计
1997年 100550 23807 10708 2988 68596 34143 34453 1216315
2006年 92717 21338 14571 3321 64866 32541 32325 1216317
增减
(+/-)
-7.79% -10.37% 36.08%11.14%-5.44%-4.69% -6.18% 0.00%
2 成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的的增长需求与限制土地利用有效供给的生态、经济、社会诸要素间的矛盾关系[1]。土地节约是指在满足土地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技术、经济、政策手段,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消耗。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土地资源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增大对土地的有效投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节约用地是集约用地的基本要求,集约用地是节约用地的主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2]。现分别就建设用地、农用地两种地类对成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
2.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成都市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汇总数据;二是成都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中相关的经济、社会及人口等指标数据。
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建立全市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土地利用强度、投入强度和利用效益三方面评价指标的测算,可以得出成都市1997至2006年末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表2)。
表2 成都市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用地水平动态变化情况表
1997年2006年指标说明
人口密度(人/KM2) 813 907 总人口/土地总面积
人均建设用地 (公顷/万人) 161.58 174.81
建设用地面积/总人口
建设用地利用程度
建设用地率(%) 13.14% 15.86% 建设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公顷) 19.4 98.49
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用地面积
建设用地投入强度
单位建设用地就业人数
(人/公顷) 37 33
就业人口数/建设用地面积
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万元/公顷) 55.46 132.48
二、三产业产值/建设用地面积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产值 (万元/公顷) 194 503.17
工业产值/独立工矿用地面积
单位交通用地GDP (万元/公顷) 940.48 1888
GDP/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单位建设用地商品零售额(万元/公顷) 25.65 59.9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建设用地面积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6446 1278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通过表2可以看出,成都市自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和对比,全市节约和集约利用程度出现递增的变化态势。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成都市城区中工业开始外迁,工业向园区集中,有效地促进工业的集聚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看到成都市耕地绝对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都不足,耕地保护面临严峻考验。由于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