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就是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当前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唯智育为上,着实使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影响其效果,德育无实效,它就不能成为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工具,也不能成为小学生道德规范形成的重要途径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所期望的效果。因此,加强小学生德育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一、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

事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外因与内因,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可以将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内部条件,包括受教者之前的行为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所掌握的德育内容等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指那些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起作用的外部条件,因此我们把教育者、德育环境、德育方法、德育内容等方面的因素归纳为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外在因素。[1]这些内在因素是学生既已形成,很难加以控制的,而这些外在因素则可以在内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来加以控制的。

二、目前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者

朱熹的《大学》曾经赋予教师以这样的角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我们的教师行列中不少人认为,只要把自己的课上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上去就万事大吉,其他的都与自己无关。正是这种观念的存在,我们教师队伍中的德育意识不统一,自然德育的效果也不会很好,而我们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这杆大旗下,也忽视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当教师“穷酸”,不安心本职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热衷于第二职业;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严,平时工作敷衍,考前大量放水,阅卷时候送分……”[2]这些教师的表现和作风固然令人心寒,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的教师师德出现了问题,影响了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发挥。

(二)德育环境

“5+2=0?”看着这个奇特的等式,你们将作何感想,现如今有人就用这个式子来形容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状况。著名的泡菜理论证明,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小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师的教育,他们的所见所闻,都是积极向上的一面;而在接受5天的学校教育之后,小学生回到家庭中,参加社会活动,耳濡目染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与教师教的迥然不同,这样容易造就学生“两面人”的现象,导致学校的德育陷入低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抵消或成负效果,是致使学校德育实效性

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德育方法

做事要讲求方法,方法用对与否直接影响着事情完成的好坏。德育方法自然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极其关键的因素,但是我们国家目前德育方法还存在着过于简单、专制,教育的形式过于呆板等问题。在德育教学中,适当地灌输知识是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还没完全形成,需要一些正确的理论加以充实和完善,但是一味地灌输实属不应该。

(四)德育内容

目前我国的小学德育内容,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成人化,忽视了儿童文化,没有使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有效地衔接起来。远离儿童生活,儿童在课堂上生活在承认为他们营造的远离自己的文化氛围中,走出课堂,儿童则又回归到他们自己的文化天地。教育内容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这样的教育不仅不会产生好的德育效果,还会伤害到小学生的心灵。其次,德育内容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对脱离实际问题的德育内容不感兴趣,致使德育成为“无效劳动”、“低效劳动”,甚至是“负效劳动”。再者,德育内容缺乏稳定性、序列性、全面性也是影响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

三、提高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增强小学教师的思想意识,重视师德的培养

东北师大王逢贤教授有个形象的说法:有人拿钱买智育(家教),

有人拿钱买美育(如学钢琴),有人拿钱买体育(如体育特长班),有谁会拿钱买德育?[3]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思想意识。“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真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的事情,更是全校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它需要全校各位老师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所有教师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各科教师都能挖掘自己所教学科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地向小学生渗透德育知识,我们的德育工作开展起来才能如鱼得水。另外,教师的师德亦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另一因素,教师要以德树人,以身立教;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要躬亲亲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师要躬亲共守。

(二)加强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德育环境的有机融合

墨子认为人性好比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因此,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什么环境下形成的是我们定不能忽视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致而复杂的任务。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自然也是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我们学校要常与家长联系,与家长共同建立: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的德育意识,对小学生的德育需要

家长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只有我们做到学校德育环境与社会、家庭中的德育环境相一致,相互之间能够有正影响,这样小学生的德育才不至于出现“5+2=0”这种让教师心酸的现象。(三)促进德育方法的多元化

《孟子集注》中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4]因此我们要促进德育方法的多元化,避免单一、专制的德育方法,以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教师的强行灌输也只能是让小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我想学,我要学,我对此好奇是对小学生德育的最好境界,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我们还可以利用黑板报、班会等其它形式对学生进行间接德育渗透,但切记不能画蛇添足,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思维训练法、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等等德育方法的合理结合,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四)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

我国的学校德育内容应当包括四个主要层次:1. 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 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3. 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4. 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道德”(信德)的教育。[5]这些德育内容的最低要求,就是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与心理水平,德育内容倒挂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德育。德育内容设置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小学生所熟悉、了解的人物做榜样,选取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最近发展区”、适合时代发展的事件、典型等做内容,因此要求我们的工作者要有先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