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李娃传》完满结局的寓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娃传》的完满结局

中央财经大学易叁武

《李娃传》是唐传奇中比较特别的一篇,因它的完满结局,不同于《莺莺传》《霍小玉传》等那样有着凄凄惨惨的下场。但我以为这样的结局是有着它的成因的。所以我在结合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以抒我之浅见。

大唐以开明、包容的社会氛围著称。但它依然未打破世族门阀制度,也依然未破除贱民贱籍的传统。唐初五大姓,王崔李郭卢,代表了世族门阀的权威和鼎盛。高宗朝,又中兴了荥阳郑等三姓而为七大家姓,他们是既得利益者,组成世族阶层。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处在下层的庶族开始兴盛了,他们急需登上历史、政治舞台。隋唐统治者注意到这样社会势力,便开科举士,让庶族寒士得以有进阶上流社会的机会,但庶族阶层终因先天积累不足而挤得头破血流,如此者与世家大族通婚就是他们争相选择的绿色通道。在《唐摭言》中有这样的记载:“薛元超在飞黄腾达后,对其亲戚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足见当时人们崇媚世家门阀婚姻的心理状态。在《柳毅传》中,龙女也是假托卢姓女,而非其他不知名之姓。而世族门阀为了保持自己血统的高贵,对此限制苛刻,因而造就了一个个爱情悲剧和婚姻不幸。而霍小玉之所以被抛弃,因为男主角则是李益。由此也可见一斑。

而《李娃传》中的郑生,则是高宗朝时中兴的荥阳郑氏一员,他因留恋花柳乡,被“无情无义”的李娃骗得财尽囊空,流落街头,而以唱挽歌谋生,如此不肖子,有辱门庭,自然会被父亲鞭打,进而被驱逐出家,沿街行乞。李娃看到“枯瘠疥厉,殆非人状”的郑生,心生愧疚,便赎身从良,置室伴读,百般呵护郑生并激励他兴仕业,登及第。四年后,郑生登甲及第,官拜成都府参军。当此之时阅历丰富的李娃,知道自己即便已经从良,她和郑生之间仍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便清醒地对郑生说:“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郑生感念李娃的情义,苦苦哀求,但他不知道他们之间在现实面前是不会有结局的,有的只是一道“良贱不婚”的巨大栅栏。在唐代《户婚律》中规定:“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徒二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女为妾者,徒一年半。”①即是说婢女尚不可为妾,何况妓女?由此观之,李娃的命运只有两种结局了:一是找一个普通人嫁了而老死;二是重回姥姥处,重操旧业,倚门卖笑,重蹈姥姥之覆辙。但从文中看来,她很有可能走第二条路。我们读到此处,便不再抱有希望了,李娃的悲惨注定一生,因为唐太宗即便再开明,也还是设置贱民籍,而一旦被编入贱籍就将世世代代为贱民。然而,在白行简的笔下,李娃不仅获得了郑家的认可,郑生之父“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备六礼以迎之,遂如秦晋之偶”,而且最终被封为汧国夫人,这真是不可想象的。

对这种结局的安排,观白行简所代表的士子阶层和唐代社会环境可看出点端倪。大唐盛世,文人众多,又大兴科举,为贫寒士子阶层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机遇,然而所谓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想要进士及第也是相当困难的,文人骚客为了排遣抑郁,狎妓便成为首选,既可游戏花丛,觅得红颜知己,又可纵酒赋诗,以逸风流,做到不忘本,不丢行。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且玄宗朝,开

①转引自陈淑丽:《由〈李娃传〉的结局管窥唐代社会及文人意识》,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教坊,造就了一批色艺双绝的名妓,丰富了唐人的娱乐文化内容,那么自幼熟读圣贤书的士子们,自不甘落后,自然趋之若鹜,所谓“人不风流枉少年”,哪怕像郑生那样堕入花柳乡,前程尽弃,也毫不顾忌,即谓风流韵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些娼妓谙熟人事,阅人无数,自然懂得男人们的心理,她们能够温柔无限,善解人意,更不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者,遇到才子即为佳人,互引为知音。而掺杂政治色彩的世家大族的婚姻,从来就不关乎爱情,有所谓“所遇非人”之感,如此王官公子,风流雅士,皆愿与妓女相交。白行简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安排李娃与郑生的完满结局,表达了他们这些人的愿望。此为其一也,即是“才子佳人说”。因为就李娃日后的表现来说,“岁时伏腊,妇道甚修,治家严整,极为亲所眷”,却可称得上是“佳人”。

第二种便是“讽喻说”,这是我比较同意的观点。“作者设置的理想结局,是对门阀制度和户婚律的嘲弄。②”唐代经济的发展,虽然仍是重农政策,但是商业的气息也很浓厚,经过“贞观之治”,封建王朝呈现了盛世气象,人民富裕了,特别是庶族的势力壮大了,他们要求得到话语权和政治特权;同时世族门阀已经呈现了衰落气象,成为腐化的温床。然而庶族要兴起,就必须要从世族手中夺过政治权杖,就要从各个方面削弱他们的力量,也就从文化上打击他们。而大部分文人并不是世家大族,他们自然会要求攫取自己的利益。明明在门阀制度和户婚律面前,这样完美的结局是不可能出现的,但白行简就要这样写,对人们那种崇重门阀的心理予以讽刺和调侃。当然我也觉得,那些写悲剧的,像《莺莺传》《霍小玉传》等也是为了控诉世族门阀的可恶,因为导致这种悲剧的正是这种不近人情的制度,正是它们所站的角度不同罢了。而我个人觉得,像《李娃传》这样的结局,在讽刺的同时,更显得积极和大胆一些,它直剌剌得表现出了那种要打破这种界限的桎梏的愿望。

第三种便是“维护家族说”。唐时庶族在兴盛,通过科举求的进身之阶,加上统治者想要平衡社会阶层的力量对比,也愿意通过科举而出类拔萃的庶族进入统治集团的内部,因而自汉而后兴起的士族世家阶层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士族也转而抓住科举这一条路,继续维护既得利益。所以在文中会有荥阳公称“老来子”郑生为“此吾家千里驹也”。因此他才会在郑生沉溺花柳乡,前程尽弃后,不顾父子之情,将他鞭笞几死,又将他赶出家门。这绝对是有违父子伦常和人情常理的。但郑生在李娃的侍奉和激励下,荣膺恩科,登甲及第,官拜参军时,父子相认而“抚背恸哭”,在得知郑生对李娃的深厚感情之后,才答应并主动安排了这门亲事。

最后一种则是“性善说”。白行简在文章开头就写道:“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在古代人们品评一个人的主要标准中即有“善恶”之分,人们普遍倾向于“扬善去恶”。虽然“无情无义”的李娃骗得郑生锦囊空空,致使他被扫地出门,但她终还是对他情意深深,不仅置室侍读,而且激励他登甲及第。最后她却选择功成身退。总的来看李娃身上的善更多一点,至少她对郑生是有着爱的。所以荥阳公在郑生“具陈本末”之后“大奇之”。由于荥阳公的善,促成了这个完满的结局。

以上是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李娃传》为什么安排一个完满结局所做的四种推测。当然难免有臆断胡诌之缺陷。其实一篇小说的结局往往受制于它的主题,

②陈淑丽:《由〈李娃传〉的结局管窥唐代社会及文人意识》,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