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李娃传》完满结局的寓意
重新评估_李娃传_的思想价值_周承铭
![重新评估_李娃传_的思想价值_周承铭](https://img.taocdn.com/s3/m/bb42352543323968011c92cc.png)
2008年11月 陇东学院学报N o v.2008 第19卷 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L o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19 N o.6 重新评估《李娃传》的思想价值周承铭(长春社会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摘 要:《李娃传》不是爱情主题,也不能证明具有批判封建伦理和门阀制度的意义。
人物设置没有正反之别是本篇小说对中国小说艺术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性格清晰的人物都具有“正面”与“反面”对立统一的双重人格结构,塑造了一个关于历史的、现实的和具体的“人”的整体形象。
人性主题才是小说的真正主题。
其思想价值在于教谕人们全面认识人的品格和行为。
关键词:李娃传;主题;思想价值;双重人格结构;人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30(2008)06-0054-06收稿日期:2008-03-21作者简介:周承铭(1961—),男,吉林德惠人,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上世纪以来,不少研究者在对《李娃传》之思想价值的研究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往往是一座不易被发掘尽的思想宝藏,其深刻的思想蕴涵有时可能连作者当初也未必就清楚意识。
虽云旁观者清,可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要人们完全破解古铜镜里的真谛毕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里面不光是要理解作家作品,还有一个如何认识作为一段特定历史存在的社会、人生的问题。
文学作品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踏着先驱者铺下的础石,拾级而上,无限地贴近社会和历史的真实,永远是后辈学人奋斗不息的使命。
关于《李娃传》,当代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观点或曰传统评论的基本要点是:小说写的是长安娼女李娃与荥阳公子某生的爱情故事;李娃是一个感情真挚、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她社会地位低下,但心地崇高;她和某生相恋,完全出自一片真心;她之一度抛弃某生,主要是迫于鸨母的压力;但当她看到某生在风雪中饥寒交迫的惨状时,就痛自谴责,与鸨母斗争,挽救了某生;她尽心竭力地帮助某生恢复身体、地位,只是为了爱情,并非希图什么好处。
性格决定命运_从_莺莺传_李娃传_的结局分析女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原因
![性格决定命运_从_莺莺传_李娃传_的结局分析女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803577d02768e9951e73819.png)
《李娃传 》改变了传统文人妓女的风流关系 , 结 局美好 。 郑 生 家 “时望甚崇 , 家徒甚 殷 ” , 荣 阳公不能 接受 其子唱挽歌 , 尽管 “知 命之年 , 有一 子 ” 、“其 父爱而器之 ” , 为了家族名声 , 竟狠心 “以马 鞭鞭之数百 ” 、“弃之而去 ”。若非李娃助郑生 “策名第一 ”、“授成都
响的产物 。 郑生 , 出身望族 的柔 弱书生 , 遭逢人生绝境之际 , 是在卖笑生 涯中谋生 的李娃 , 救他 于危难 。 经历带给 她的世故 和未经泯灭的 诚厚 、善 良熔铸一体 。“娟荡之姬 ”能打动人心 , 就因她展示 了人性 的优美和优美在复杂世事中 的难能 可贵 。 李娃 , 最合乎风流公子 心愿的娟女 , 在男子金尽时 , 给予他爱情 和经 济资助 , 而男子当了 官 , 又能 “知趣 ”地及时引退 , 丝毫不妨碍男 子的婚宦前程 。 因此 ,
文李评恰
性格决定命运
— 从 《莺莺 传》、《李娃传 》的结局分析女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原 因
四川 成都 6 2006 4 ) 黄秋 燕 (四川大学
内容摘要 :莺莺和李娃 悲喜 结局的差异 , 主要 源于二 人性格
的 不 同 。 二 人 性 格 的 形 成 , 离 不 开三 个 主要 原 因 :一 是 社 会 背 景 。
“行简本善 文笔 , 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 , 故缠绵可观 。 ” 三 、时代风气
《 莺莺传 》取材于现实 , 在 当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共鸣 。 张生
“忍情 ”之说 , “予之德不足 以胜妖孽 , 是用 忍情 ”, 为 自己的行为做 出诡辩 , 可作者还 因他 “善补过 ”, 使有此相似经历 的人 “使知者不 为 , 为之者不惑 。 ” 极 为虚伪 的诡辩 , 但符合封建文人对爱情的真 实见解 。文章一开始 , 张生就说 “大凡物之 尤者 , 未尝不留连于心 , 是知其 非忘情 者也 ”。 在 当时文人看来 , 才子风 流多情 , 正常不过 , 但不能越法 , 最终要归之于礼 , 张生选择 “补过 ”, 也 是时代风气影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afd3385d1f34693daef3e47.png)
《李娃传》读后感唐宋传奇小说里我最喜《李娃传》,倒不是因为情节多么出彩,仅仅因为只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古代男子的真心,让李娃为小女子们抖回了精神。
当然可能很多人也会觉得李娃处事难测,但就是这般“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致才使人物更加出尘。
李娃的出场是通过荥阳公子的眼睛而描绘的。
“阖一扉,有娃方赁一双鬟青衣立,妖娆要妙,绝代未有。
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
”这几句话让我想起了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几句用在这里形容李娃,非常合适,这个女子虽“节行如是”,但掩不住骨子里的妩媚风流,若是生长在金庸笔下,怕又是个殷素素样的小妖女了。
惊鸿一瞥后,没人曾尝试过挽留。
于是公子“洁其衣服,盛宾从而往”上门拜见,李娃再次出场,她整装易服而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
生遂惊起,莫敢仰视。
”仿佛见到陈圆圆的韦小宝,失措中究竟其实是惊艳。
历来娼家女子身边都会陪着个作反衬的老鸨,任何小说中,她们的角色都是没眼力价儿和爱财如命,《李娃传》也不例外。
老鸨见二人聊得投机,待到时候差不多便发话了:“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
”以退为进的套路,公子自然便提出留宿,老鸨先不作声,待李娃答应留下,方道:“唯唯。
”骗到财神爷还要摆出被占了便宜的嘴脸,似乎历来是生意经里的经典篇章。
觥筹交错的夜宴便不必提了,老鸨借机起身走后,二人的初识情节达到顺理成章的高潮阶段——相许。
“生娃谈话方切,诙谐调笑,无所不至。
”看到这句话,我脑中几乎立刻能浮现起了那风情万种却应对从容的女子的一颦一笑。
这是个古龙善写的带点风尘味道的“坏”女人,分明就是《大旗英雄传》里的温黛黛。
当然,她的烈性和无畏是后话了。
“生曰:‘前偶过卿门,偶适在屏间,厥后心常勤念,虽寝与食,未尝或舍。
’娃笑答曰:‘我心亦如之。
’”聊聊几句,写出了公子的急切热忱和李娃的淡定。
任你如何表白,听就听了,最后也只是浅浅一笑:“我也是一样的呀。
”远近的距离掌握实在恰到好处。
这种女子天生也只应生在娼家——若在寻常的千金之户,绣帘重重、庭院深深,倒怕三从四德却要遮掩了她们的风致,折损了她们的从容。
论《李娃传》的“无声”结局及李娃形象
![论《李娃传》的“无声”结局及李娃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07b2d1a5f0e7cd184253672.png)
叙 事 文 学 。此 外 , 唐 传 奇 多是 以男 性 作 者 的 视 角 、 立 场来 叙 述并评论故事与人物 , 且 故 事 在 写 作 过 程 中 又 经 过 他 们 的 选择性艺术加工而得 以被儒 家文化 所矫正 。进一步探 究 , 我们 不 难 发 现 唐 传 奇 中有 关 女 性 的 描 写 是 被 阉 割 过 的 , 女 性人 物 的 内 心 想 法 、 合 理 欲 望 都 被 男 性 作 者 在 叙 述 的 过 程 中有意或无意地隐藏 , 女 性 多 以残 缺 的 姿 态 出 现 在 小 说 里 , 和 士 子 形 象 相 比总 体 上 则 稍 失 真 实 性 与 历 史 性 。 唐传奇有一个值得注 意的地方 , 就 是 在 作 品 的 开 头 或 结尾处附有作者的评论 。当然 , 这 是 以 男 性 作 者 学 习 并 践 行 的传 统 的儒 家伦 理 观 念 为 是 非 判 断 标 准 的 , 代 表 着 广 大 士子 的道 德理 念 。 这些 评论 或 是 说 明 写 作 缘 由与 创 作 意 图 以深 化 主 旨 , 或 仅 是 发 表 作 者 个 人 的见 解 , 一 方 面 是 为 了加 强小说 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 但 最 主 要 的 还 是 凸 显 男 性 叙 述 特征 。《 李娃传》 在开端就点 明了故事 的主要内容和作者 的 写作缘 由 : “ 淠 国夫 人 李 娃 , 长 安 倡 女 也 。节 行 瑰 奇 , 有 足 称 者 。故 监 察 御 史 白 行 简 为 传 述 。 ’ , [ 2 ] 。 从 这 简 洁 的 三 句 话 中, 我 们 获取 到 的 信 息 有 主 人 公 李 娃 的 身 份 和 其 令 士 子 们
李 云飞 王 引 萍
( 北 方 民族 大学文 史 学 院 ,宁 夏
从《李娃传》看中国古代婚姻礼制
![从《李娃传》看中国古代婚姻礼制](https://img.taocdn.com/s3/m/73d0d81fbb68a98271fefa47.png)
从《李娃传》看中国古代婚姻礼制兜兜转转几个星期,《李娃传》终于在话剧的表演和老师的讲解中走向了尾声。
纵观全文,无处不在的是时代的特征,下面,我们就从《李娃传》中看看中国古代的婚姻礼制。
从全文不难看出一条线索就是工子参加科举而李娃作为一个妓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一个身份地位比较低贱的存在,但在她帮助了公子重拾信心并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时,对她高度赞扬,不难看出,科举在当时人生道路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为李娃最终能和公子成为夫妻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无论你的身份地位有多低,但只要你能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或者你帮助别人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那么你就是高尚的。
所以,在公子与李娃的婚姻中,这么一种政治因素是存在一定的分量的。
这一点,在后面李娃离开公子,让他和高门大族的小姐结婚也可以看出来。
而《李娃传》之所以能转跳悲剧形式,关键也在于李娃的助学成功。
李娃这样既符合社会伦理的期待,并与士族的政治利益保持一致,才能以喜剧收场。
但毕竟以唐代实际的婚宦情形来说,是理想化的描述。
在李娃嫁给公子之后,有写到李娃一年到头主持祭祀都合乎规矩,遵守妇道,治家严格有条理,很受公婆喜爱和在公子父母都亡故后依旧守礼尽孝,是从当时唐朝伦理道德出发来写的,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女性必备的一个准则,如果遵守不了里面的内容,相信李娃与公子的婚姻最终也是会一悲剧收尾的。
所以,作者能让《李娃传》以喜剧收尾,也与这一点有这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谓集天时、地利、人和与一体在李娃身上就能完美地体现出来。
这三纲五常在中国古代婚姻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是极其重的,虽然文中只有轻描淡写寥寥几笔,但在现实生活中,因违背三纲五常而被休的女性大有人在。
最后写到李娃的儿子都做了大官,兄弟的婚姻都是门第最高的人,京城内外的名门望族没有人能比得上,这就跟公子仕途的发展和儿子的发展有关系了。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钱你也装不了土豪,如果公子的仕途发展和他们儿子的仕途发展不顺利的话,她与公子的爱情也不会成就这么一段佳话。
《李娃传》的结局
![《李娃传》的结局](https://img.taocdn.com/s3/m/243760da89eb172ded63b73e.png)
。
涣辰
,
。
生 因投 刺
父不敢认
见 其祖 父 官 讳
方 大惊
命登 阶 抚 背 勃 哭 移 时
在
曰
: “
曰
:
吾 与 尔父子 如初
。
”
因 话其 由
具 陈其 本 末
大 奇之
,
。
洁 娃安
, ,
送 某至 此
。
,
当 令 复还
,
”
父曰
:
“
不可
,
。
”
里 日
。
,
命 笃 与生 先 之 成 都
, ,
留挂 于 剑 门 硅既 备礼
,
》
就这 样认为 : “ 作 品 从 男女双 方
`
以 郎才女 貌 为理 想 的 爱 情标准
’ ,
。
比 之 当 时 门 当户 对 的 婚姻
,
有一 定 的
… … 妓女
作者所虚构 的 美满结 局 也相 当大 胆
, 、
也 反 映 了 人 们争 取 婚姻幸 福 的 善 良愿 望
但 是荣 华富贵 的 团 圆结 局
。
天 子 异之
,
宠锡 加 其卑
,
等
。
终制
累廷 清 显 之 任
。
至数郡
娃封 沂 国 夫人
有四 子
,
皆 为 大 官;
,
者 犹 为太 原 尹
虽 古 先烈 女
, ,
弟兄 姻 铸 皆甲 门
。
内外隆盛
,
莫之 与 京
。
。
暖乎
倡 荡之 姬
节 行如 是
“
不 能 遗也
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
![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84f7bf8b9f3f90f76c61b79.png)
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论文摘要:《李娃传》细致刻画了妓女生活,生动描写了士妓交往,展示了一个群体、阶层的深层心理状态,表现了平民情感世界的自我满足和士大夫对社会的讽刺不满。
文学评论家们对《李娃传》进行了深人而细致的研究,关于李娃传》的思想价值意义,研究者们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其一:《李娃传》“是一支描写青春与爱情的赞歌(‘〕。
叙述了郑生和李娃曲折的爱情经历,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
游国恩主编的文学史、袁行需主编的文学史、吴志达的《唐人传奇》等皆持此观点。
其二:小说是一部反封建、反门阀制度的作品。
通过描写李娃的反抗和构建大团圆结局表现下层人民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
其三:小说展现的是人性中矛盾而多面的主题。
“人性主题才是小说的真正主题。
其思想价值在于教谕人们全面认识人的品格和行为。
针对《李娃传》思想意义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对于一部作品思想价值意义评析的根本基点应该是创作者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其创作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从作品中分析得出其“无意识”流动的思想,才能分析出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文学艺术家意识世界中精神的符号化过程,这个过程是现实世界和人类思想的交融。
“人类的文学活动都可以被看做一种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认为,文学创作实际上是一种作家个人经验、记忆、个体潜意识和时代社会集体潜意识的反映。
“所谓文学艺术,并不是对外物的机械模仿,更不是模仿其中精工与技巧,而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状态和过程,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功能和意义。
v[3J探究文学作品的内在思想应“知人论世”,从根本上入手。
这里的“根本”应该是存在于作家创作心理中的动机。
正如维果茨基所说:“水流决定于外部条件的这一铁的必然性不管多么明显,它的本质毕竟取决于流体动力学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我们从水流的外部条件是认识不了的,只有从了解水本身去认识。
文学创作过程不是作家对于现实的被动反映,是作家基于一定动机前提下发生的心理思维,是推动作家真正进人艺术创作过程的内在需要或心理驱动力。
《李娃传》大团圆结局的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李娃传》大团圆结局的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8053c6fdd3383c4ba4cd22c.png)
《娃传》大团圆结局的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深刻地触及知识分子个人、家族乃至整个社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伦理规、价值观念与习俗制度等各个方面,无数士人在为其左右的时代艰难跋涉,演绎着人生百态,也借笔端述说着一己悲欢。
在此背景中,因进士与狭邪间密切而广泛的交往所导致的政治前途、社会伦理与私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是掩盖在凄美哀婉的才子佳人故事表层下的政治、文化本质,也是当时传奇创作的重要文化情境。
《娃传》通篇浸透着科举制度影响下的社会风尚的灵魂,是唐代科举与文学紧密结合的本。
它述说了一个由妓女把沦落市井的衣冠士子打捞起来,重新送入政治社会的主流,在社会认可的伦理、价值层面上重塑自我的时代传奇。
一个因女色而沉沦,并获得重生的回头浪子故事,在以政治生活为核心的中国社会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与现实需求,曾引起绵延不绝的传播与接受热情。
《娃传》以其所开创的才子佳人故事的新模式,不但成为唐传奇同类作品之翘楚,且将社会风尚与科举密切关系的主题引向深化。
作品先以公子金尽、娼家绝情反转了情节方向,继而以娃脱离娼门、孜孜劝学使叙事再度逆转,于极尽跌宕之中两度把个人从群体中区分出来。
前次反转是合逻辑的情节发展,目的在使荥阳生与原属社会阶层的分离;而极具迷离之感的“娃情弥笃”一语作为挽回叙事方向的依据,又使娃与其所属阶层、环境自觉分离,独立面对荥阳生及其所属的阶层。
这两度分离既是荥阳生重生的希望,也是娃重塑自我的途径,最终体现的是科举的价值。
科举与助学的成功是浪子与妓女回归与进入主流社会阶层的唯一条件,“文战累胜”自属必然,乌鸡也因之变成了凤凰,成为两全其美的时代传奇。
这哪里是对士族婚姻制度的背叛,对自由婚姻的颂歌?这是一对本非佳偶的青年男女在符合社会风尚的条件下侥幸的意外收获,高居个人情感与意愿之上的仍是家世利益与世俗荣辱。
在此意义上,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一《春儿重旺家庄》是对《娃传》精神与主题的回应;而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则深刻揭示了此类情爱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逆转的悲惨结局。
看似荒谬无据 实则顺情合理——浅谈《李娃传》的大团圆结局
![看似荒谬无据 实则顺情合理——浅谈《李娃传》的大团圆结局](https://img.taocdn.com/s3/m/7fc83df5eff9aef8951e06f7.png)
作者: 张海明
作者机构: 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
出版物刊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189-19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1期
主题词: 李娃;大团圆;门阀制度;封建礼俗;理想愿望
摘要:�李娃传》作为唐代传奇中的名篇,讲叙的是荥阳世族郑生赴长安应试,与娼女李娃结识相恋,期间历经波折磨难,最终圆满结合的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堪称一部唐代社会的风情画卷。
但人们在对其大加赞赏的同时,对其大团圆的喜剧结局却疑问众多,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作者的败笔,消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效果。
事实上,我们分析作品时不可片面、绝对化。
《李娃传》的结局虽然存在不符合当时社会实际的情况,但也应该看到这种大团圆式结局的出现也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创作者的心理进行全面的分析。
论《李娃传》的人性美
![论《李娃传》的人性美](https://img.taocdn.com/s3/m/36a066d30242a8956bece4bd.png)
论《李娃传》的人性美作者:张清湘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白行简的《李娃传》是唐代传奇中成就较高的一部作品,也是唐传奇的代表作。
文章从人性美的角度分析了作品之所以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李娃传》人性美《李娃传》原取材于民间说话《一枝花》,后代文人又将它改编成杂剧和戏文。
这个故事是大家所熟悉并深感兴趣的,它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白行简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加工,写成这篇著名的传奇。
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故事具有如此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呢?毫无疑问,是曲折、复杂、波澜起伏而且富有强烈戏剧性的情节。
它以郑生的遭遇为线索形成几个大的波澜,他一沦为歌者,再沦为乞丐,最后绝处逢生,在李娃的帮助下又回到了上层社会。
三处转折经过作者精心的处理成为小说最精彩的地方。
但我认为更主要的一点还是这篇传奇歌颂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所特有的人性美。
应当说,《李娃传》的情节发展是合乎情理的。
郑生看中了李娃的色貌而李娃看上了郑生的钱财,二者是相互占有,各有所得。
当李娃再度遇上郑生时,虽然当时的郑生穷困潦倒身无分文,但李娃还是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并且帮他恢复了本躯,充分体现了底层人物的人性美。
一旦李娃帮助郑生恢复本躯及第登科以后,对李娃来说,她的责任尽到了,在良心上他们相互两讫了,因此,她要求退隐。
但在郑生看来,自己眠花宿柳,以致流浪乞讨,是他咎由自取,而李娃帮他脱离苦海,恢复本躯的大恩大德,自己应当全力相报。
这也说明了郑生这个不谙世的风流公子,还没有完全被社会同化而丧失人性。
《李娃传》的主人公李娃的形象看上去很复杂,实际上也不过是个合乎风流公子口味的娼女形象。
李娃对郑生到底有没有爱情,却很难说清楚。
充其量,郑生也不过是个在玩弄李娃的许多嫖客中比较合乎她的口味而已。
因此,一旦郑生囊空财尽的时候,他们的“爱情”基础毁灭了,郑生也就理所当然地逃脱不掉被抛弃的命运。
也正是因为郑生比较合乎李娃的口味,所以,一旦郑生被抛弃之后,李娃对他还是有点思念之情的。
试析《李娃传》之喜与《霍小玉传》之悲
![试析《李娃传》之喜与《霍小玉传》之悲](https://img.taocdn.com/s3/m/60691dc99ec3d5bbfd0a7479.png)
试析《李娃传》之喜与《霍小玉传》之悲摘要:《李娃传》和《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中极具代表性的爱情故事,前者是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喜剧,或者则是始乱终弃结局悲惨的悲剧。
造成两者结局相差甚远的原因固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两个爱情故事中,人物性格的迥异也是造成一悲一喜结局的重要原因。
霍小玉和李娃都对自己的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李娃的成熟睿智、冷静干练是敏感而又至情的霍小玉所不能相比的,因此,在爱情中,李娃处于主动,而霍小玉只能处于被动。
同时,李益和郑生性格的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两个爱情故事的结局。
关键词:悲剧;喜剧;性格《李娃传》与《霍小玉传》都是写士人才子与名妓的爱情故事,都是唐传奇中之佼佼,且都具有唐传奇的共性特征,“作意好奇”,情节曲折,人物生动,语言华美,但是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结局。
《李娃传》是是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喜剧,采用的是“大团圆”的范式,而《霍小玉传》则是“痴心女子”的真情被漠视、生命被栽害的悲剧。
在这两个结局迥异的爱情故事中,人物性格的不同对结局的影响甚为重要。
李娃不为情所惑所困,清醒果决,冷静明智,坚强干练,而霍小玉则是个典型的爱情奴隶,至情至诚的性格只能让她在爱情中处于被动地位。
虽然霍小玉对于自己娼妓的身份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其对爱情的过于理想化与李娃审慎清醒的爱情观相比,不免显得些许幼稚。
而在这一悲一喜的爱情故事中,两个男性性格的不同也是造成结局迥异的原因。
李益和郑生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这个特性在李益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李益的怯懦和负约,使长安城中“风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侠之伦,皆怒生之薄行”,[1]蒋防:《霍小玉传》,见张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48页,最终导致霍小玉含恨而终。
而郑生的痴情、真挚使其与李娃最终有了完满的结局。
一、李娃之成熟冷静与睿智干练《李娃传》是白居易之弟白行简根据当时流传的《一枝花》故事加工整理而成,写长安娟女李娃与荣阳郑生的一段曲折的爱情。
李娃传 聊斋志异的评价
![李娃传 聊斋志异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ef8f925bcd126fff7050b7b.png)
《李娃传》赏析《李娃传》可说是唐传奇之精品,在故事情节的处理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十分精彩,值得学习品味。
一、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李娃传》的全部故事情节由院遇、计逐、鞭弃、护读、团圆五部分组成。
荥阳公子才华出众,上京应试,在平康里鸣珂曲中遇见李娃,为之倾倒,于是沉溺于儿女欢情之中,忘记了科考,倾囊买笑,以致资财荡尽,此为“院遇”。
李娃母女用计骗尽公子钱财,人走楼空,荥阳公子惶惑发狂,此为“计逐”。
荥阳公子身无分文,只好流落凶肆以零工维生。
可是在赛挽歌时却被父亲发现,遭到毒打,此为“鞭弃”。
后被人救起,开始了行乞生活,在一次叩门行乞中来到李娃之宅,李娃受情感所责,收留照顾他,并督促其刻苦攻读,此为“护读”。
公子再次赴考,竟得士第,最终与李娃成婚,亦与父亲和好,此为“团圆”。
全文情节变化多端,引领读者深入其境,深深感受到荥阳公子堪称离奇复杂的遭遇过程,体现了作者在情节方面的构思之精。
二、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李娃传》塑造了几个较为重要的人物,如毫无社会经验、憨厚淳朴、用情深厚的荥阳公子,以骗取钱财为目的、堪称反派角色的李母,重视功名富貴、讲究门阀等第的荥阳公等,而作者塑造最为出色的则是李娃这个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李娃本为长安倡女,在许多方面她是一个社会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在人情应酬处必是高手,可以玩弄男人的情感,可以隐藏自己的弱点,因此她参与了甩掉荥阳生的计谋。
但李娃也是一位世间女子,她有着对真挚感情的要求,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逃避不了自己內心深处的真情。
与公子的重逢和公子的悲惨处境,唤起了她潜藏在心中的对公子的感情,同时也使她的善良本性复苏了。
她毅然赎身,照料公子,督促公子日夜苦读,在公子及第得官后又主动提出“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其善良本性又进而发展为“义”的壮举。
纵观小说,李娃性格中多情与忍情、残忍与善良、逐利与行义等方面都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在唐传奇多彩多姿的女性画廊中别具风采。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李娃传》予以高度评价:“(白)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试析《李娃传》之喜与《霍小玉传》之悲
![试析《李娃传》之喜与《霍小玉传》之悲](https://img.taocdn.com/s3/m/7d502ac80975f46527d3e1ef.png)
试析《李娃传》之喜与《霍小玉传》之悲摘要:《李娃传》和《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中极具代表性的爱情故事,前者是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喜剧,或者则是始乱终弃结局悲惨的悲剧。
造成两者结局相差甚远的原因固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两个爱情故事中,人物性格的迥异也是造成一悲一喜结局的重要原因。
霍小玉和李娃都对自己的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李娃的成熟睿智、冷静干练是敏感而又至情的霍小玉所不能相比的,因此,在爱情中,李娃处于主动,而霍小玉只能处于被动。
同时,李益和郑生性格的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两个爱情故事的结局。
关键词:悲剧;喜剧;性格《李娃传》与《霍小玉传》都是写士人才子与名妓的爱情故事,都是唐传奇中之佼佼,且都具有唐传奇的共性特征,“作意好奇”,情节曲折,人物生动,语言华美,但是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结局。
《李娃传》是是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喜剧,采用的是“大团圆”的范式,而《霍小玉传》则是“痴心女子”的真情被漠视、生命被栽害的悲剧。
在这两个结局迥异的爱情故事中,人物性格的不同对结局的影响甚为重要。
李娃不为情所惑所困,清醒果决,冷静明智,坚强干练,而霍小玉则是个典型的爱情奴隶,至情至诚的性格只能让她在爱情中处于被动地位。
虽然霍小玉对于自己娼妓的身份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其对爱情的过于理想化与李娃审慎清醒的爱情观相比,不免显得些许幼稚。
而在这一悲一喜的爱情故事中,两个男性性格的不同也是造成结局迥异的原因。
李益和郑生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这个特性在李益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李益的怯懦和负约,使长安城中“风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侠之伦,皆怒生之薄行”,[1]蒋防:《霍小玉传》,见张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48页,最终导致霍小玉含恨而终。
而郑生的痴情、真挚使其与李娃最终有了完满的结局。
1、李娃之成熟冷静与睿智干练《李娃传》是白居易之弟白行简根据当时流传的《一枝花》故事加工整理而成,写长安娟女李娃与荣阳郑生的一段曲折的爱情。
由《李娃传》的结局管窥唐代社会及文人意识
![由《李娃传》的结局管窥唐代社会及文人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b189776658fafab069dc029a.png)
乞. “ 他 枯瘠 疥 厉 . 非人 状 ” 这 时遇 到 了李娃 。李 娃 殆 ,
王 氏为 ‘ 五姓 ’ 《 唐书 ・ 冲传 》 “ 姓 者 , 中 国 。” 新 柳 :郡 以
士人 差第 阀 阅为之 。 家庭 、 姻是 一定 社会 制度 所 承 ” 婚 认 的两性 结合 的一 种社 会形 式 . 必然 要 受到 社会 环 境 的制 约 。 阀制度 即是制约 婚 姻 的因素 之一 。 隋唐 嘉 门 《 话》 卷 中 ) “ ( : 高宗 朝 , 以太原 王 、 阳卢 、 阳郑 、 河 范 荥 清
活 。唐传 奇 中较著 名 的《 娃传 》 是 白行 简 根据 民间 李 , 的 《 枝花 》 一 而作 。鲁迅 给予 的评 价 是 :行 简 本 善 文 “ 笔 , 娃事 又 近情 而耸 听 , 李 故缠 绵可 观 。” …作者 为 《 李 娃传》 设计 的结局 . 以 说是 从 另 一 个 角度 反 映 了唐 可 代社 会 的现 实及文 人 的意识
魏晋 六 朝 门阀观 念深 重 . 世族 与庶 族不 通婚 。至 唐代 , 依然 讲 究 门第 。 唐太 宗重 修 《 氏族 志 》 目的就 在 , 建立 以李 唐 王室 为核 心 的新 的世家 大族 门第 体 系 . 来
《 李娃 传 》 独树 一 帜 , 一定 程度 上 冲破 了这 一 却 在 灰 色沉 幕 .给 世俗 的青 年男 女 以希望 的火 光及 诱 惑 . 具 有 积极意 义 。郑 生属 于望族 ( 所谓 “ 阳郑 “ , 家 荥 )且
赎 身从 良 , 留郑生 . 心呵 护 , 督促 他读 书 上进 至 收 精 并 及 第 。然后 , 功成 身退 , 她 对郑 生 说 :今之 复 子本 躯 。 “
论李娃和杜十娘的人物命运
![论李娃和杜十娘的人物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8ef32a761ed9ad51f01df2d3.png)
、
李 娃和 杜 十 娘 在 小说 中的 命 运分 析
同为妓 女 的李 娃和 杜 十娘 面对 着 不 同 的社会 现 实 ,
形 成 了不 同的人 物 命运 ,一 个 理性 且睿 智 ,最 终实现 了 使 她 成 为 一 个 性 格 丰 满 的 人 物 形 象 。 李 娃 的 身 份 是妓 女 , 大 团 圆 ; 一 个 是 千 算 万 算 还 是 没 有 算 过 现 实 , 最 终 走 向 我们在看 待这一形象 时不应该超越她 这一特定 的身份而单
文韧
论 李娃和杜十娘 的人 物命运
0刘 亭
摘 要:李娃和杜十娘 是 中国古典小说 中两个命运截然 不同的妓女形 象 李娃是唐代 白行 简创作 的传 奇 ( 《 李娃
传 》中的女主人公,李娃 实有其人 ,是唐代天宝年 间长安的一位 烟花女子 ,她抛弃荣华,助其所爱 ,被 朝廷封 为 淠 国夫人 。杜十娘是 明代冯梦龙小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她久有从 良之志 ,一方面处心积虑积
产 生和 必 须 是 以 交Fra bibliotek易 为 目 的 。 其 不 仅 开 设 宫妓 、 营 妓 ,还 他 离 开 的 时候 也 没有 一 丝 的 防备 。
开 设 了 宫 廷 教 坊 和 官 妓 ,形 成 一 整 套 由 国家 运 营 的 妓 女 职 业 机 构 , 另外 还 有 民间青 楼 妓馆 里 的私 妓 。
夫 人 李 娃 ,长 安 之 娼 女 奇 ” , 李娃 乃 “ 妖 姿 要 妙 , 绝 代 未
仃 ” 。 妓 女 本 来 就 是 供 男 人 娱 乐 、 消 遣 ,是 为 了满 足 男 性 家 面 对 他 的 父 亲 , 回家 取 钱 的 随 从 也 迟 迟 不 回 , 身 陷 绝 境 的 某 种 欲 望 而 存 在 的 , 她 们 靠 此 为 生 。妓 女 这 一 职 业 是 一 的 他 只 好 以 己之 长 唱丧 歌 来 糊 口活 命 。 三 年 寄人 篱 下 的 凄 种 买 卖 , 是 以欲 望 和 金 钱 为 媒 介 的 , 所 以身 为妓 女 的 她 们 凉 生 活 , 最 终 还 是 被 父 亲 发 现 。他 的 父 亲 认 为 他 这 么 做 是
民间想象、士族欲望与文人叙事——试析《李娃传》的大团圆结局
![民间想象、士族欲望与文人叙事——试析《李娃传》的大团圆结局](https://img.taocdn.com/s3/m/4666608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5.png)
民间想象、士族欲望与文人叙事——试析《李娃传》的大团
圆结局
祖国颂
【期刊名称】《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3)001
【摘要】<李娃传>的情节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李娃作为承载着民间底层百姓愿望的妓女,得到了一个令人羡慕又嫉妒的结局.二、以男主人公父亲为代表的士族理想得到了满足.三、作为儿子的男主人公的浪漫爱情得到了充分表达.这三种代表着不同价值观和理想的欲求,在文人叙事的巧妙运作下融合到一起,实现了"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
【总页数】6页(P59-63,74)
【作者】祖国颂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试谈唐传奇《李娃传》中人物的奇情怪意及中国文学戏剧大团圆结局的文学和生活关系 [J], 徐广驰
2.略论《李娃传》的大团圆结局 [J], 林洁
3.《李娃传》中父子关系与唐代士族变迁 [J], 肖魁伟
4.试析唐代才子佳人类型小说的叙事语法与文化内涵--以《李娃传》为例 [J], 张园园;张明明
5.看似荒谬无据实则顺情合理——浅谈《李娃传》的大团圆结局 [J], 张海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娃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艺术成就
![《李娃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1c923c27cfc789eb172dc8a5.png)
《李娃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艺术成就摘要《李娃传》是一篇唐传奇名作,堪称唐人传奇小说中的精品。
《李娃传》通过对李娃、荥阳公子等人物的塑造,表现出当时的人们渴望婚姻自由。
通过大团圆结局表现普通民众美好、善良的愿望。
也由此开创了“才子佳人”式的故事格局,对中国后世的戏曲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明两代的不少戏曲就直接取材或干脆脱胎于《李娃传》。
本文试图从它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和结构几方面来探讨,感受它对后世影响之深远,以期对它产生新的认识和想法。
关键词:李娃荥阳公子人物形象性格丰富情节曲折目录引言 (4)一、《李娃传》的主题 (4)(一)强烈反对封建门阀制度 (4)(二)歌颂爱情幸福的主题 (4)二、《李娃传》人物形象的分析 (5)(一)李娃的形象分析 (5)(二)荥阳公子郑生的形象分析 (6)(三)其他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6)三、《李娃传》的艺术成就 (6)(一)小说主要人物李娃的性格比此前传奇作品显得更丰富、更真实 (6)(二)它的故事情节比以往任何小说都要复杂,充满戏剧性的变化 (7)(三)虽然小说本身出于虚构,但在叙事过程中充满了生活气息 (8)(四)《李娃传》的艺术结构 (8)结论 (9)引言《李娃传》是一篇唐传奇名作,是白行简根据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一枝花话》的故事整理、加工而成。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对本文予以较高的评价:“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这篇小说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影响。
元稹为之作长诗《李娃行》。
后世小说、戏剧取材于它的,有宋小说《李亚仙不负郑元和》、明小说《郑元和》,以及元高文秀《郑元和风雷打瓦罐》、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杂剧,薛近衮《绣襦记》传奇等。
一、《李娃传》的主题(一)强烈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唐朝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尤其是旧士族和新贵族之间的矛盾深化了。
唐传奇中的高门士族大多是崔、卢、李、郑、王之类,他们是旧士族门阀势力的代表。
2019年李娃传读后感300字作文
![2019年李娃传读后感3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9e4728964bcf84b8d57b01.png)
舍不得看到那么美丽平静,带点妖气又颇有些高贵的这抹惊鸿之影最终还是被月光长锁在尘世的镜子里。然而这种女子,怕连作者也舍不得让她在烟花之地进退自如地孤独一世。所幸她还有个最终的好结局,虽然俗气,但毕竟幸福。
生活不是小说,世人蝇营狗苟,所求不过是小说家不屑于给的安宁和幸福,只可惜造化却依旧舍不得给予。小说和世道的颠倒交错,或许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而李娃这种生活在夹缝中从容的过客,终究只不过是我们的梦而已。
《李娃传》读后感
最近看了《李娃传》,很喜欢,倒不是因为情节多么出彩,仅仅因为只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古代男子的真心。
虽然同在唐宋传奇中的女子也都各有各的妖娆动人,但男子或是相负,或是猜疑,都或多或少为小说抹上了一层血色的凄丽之色,不可谓不美,但委实看着窝囊。个人觉得李娃的出场为小女子们抖了回精神,就是她的这般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致才使人物更加出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娃传》的完满结局
中央财经大学易叁武
《李娃传》是唐传奇中比较特别的一篇,因它的完满结局,不同于《莺莺传》《霍小玉传》等那样有着凄凄惨惨的下场。
但我以为这样的结局是有着它的成因的。
所以我在结合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以抒我之浅见。
大唐以开明、包容的社会氛围著称。
但它依然未打破世族门阀制度,也依然未破除贱民贱籍的传统。
唐初五大姓,王崔李郭卢,代表了世族门阀的权威和鼎盛。
高宗朝,又中兴了荥阳郑等三姓而为七大家姓,他们是既得利益者,组成世族阶层。
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处在下层的庶族开始兴盛了,他们急需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隋唐统治者注意到这样社会势力,便开科举士,让庶族寒士得以有进阶上流社会的机会,但庶族阶层终因先天积累不足而挤得头破血流,如此者与世家大族通婚就是他们争相选择的绿色通道。
在《唐摭言》中有这样的记载:“薛元超在飞黄腾达后,对其亲戚说:‘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足见当时人们崇媚世家门阀婚姻的心理状态。
在《柳毅传》中,龙女也是假托卢姓女,而非其他不知名之姓。
而世族门阀为了保持自己血统的高贵,对此限制苛刻,因而造就了一个个爱情悲剧和婚姻不幸。
而霍小玉之所以被抛弃,因为男主角则是李益。
由此也可见一斑。
而《李娃传》中的郑生,则是高宗朝时中兴的荥阳郑氏一员,他因留恋花柳乡,被“无情无义”的李娃骗得财尽囊空,流落街头,而以唱挽歌谋生,如此不肖子,有辱门庭,自然会被父亲鞭打,进而被驱逐出家,沿街行乞。
李娃看到“枯瘠疥厉,殆非人状”的郑生,心生愧疚,便赎身从良,置室伴读,百般呵护郑生并激励他兴仕业,登及第。
四年后,郑生登甲及第,官拜成都府参军。
当此之时阅历丰富的李娃,知道自己即便已经从良,她和郑生之间仍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便清醒地对郑生说:“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
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勉思自爱。
某从此去矣。
”郑生感念李娃的情义,苦苦哀求,但他不知道他们之间在现实面前是不会有结局的,有的只是一道“良贱不婚”的巨大栅栏。
在唐代《户婚律》中规定:“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徒二年。
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女为妾者,徒一年半。
”①即是说婢女尚不可为妾,何况妓女?由此观之,李娃的命运只有两种结局了:一是找一个普通人嫁了而老死;二是重回姥姥处,重操旧业,倚门卖笑,重蹈姥姥之覆辙。
但从文中看来,她很有可能走第二条路。
我们读到此处,便不再抱有希望了,李娃的悲惨注定一生,因为唐太宗即便再开明,也还是设置贱民籍,而一旦被编入贱籍就将世世代代为贱民。
然而,在白行简的笔下,李娃不仅获得了郑家的认可,郑生之父“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备六礼以迎之,遂如秦晋之偶”,而且最终被封为汧国夫人,这真是不可想象的。
对这种结局的安排,观白行简所代表的士子阶层和唐代社会环境可看出点端倪。
大唐盛世,文人众多,又大兴科举,为贫寒士子阶层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机遇,然而所谓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想要进士及第也是相当困难的,文人骚客为了排遣抑郁,狎妓便成为首选,既可游戏花丛,觅得红颜知己,又可纵酒赋诗,以逸风流,做到不忘本,不丢行。
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且玄宗朝,开
①转引自陈淑丽:《由〈李娃传〉的结局管窥唐代社会及文人意识》,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教坊,造就了一批色艺双绝的名妓,丰富了唐人的娱乐文化内容,那么自幼熟读圣贤书的士子们,自不甘落后,自然趋之若鹜,所谓“人不风流枉少年”,哪怕像郑生那样堕入花柳乡,前程尽弃,也毫不顾忌,即谓风流韵事。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那些娼妓谙熟人事,阅人无数,自然懂得男人们的心理,她们能够温柔无限,善解人意,更不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者,遇到才子即为佳人,互引为知音。
而掺杂政治色彩的世家大族的婚姻,从来就不关乎爱情,有所谓“所遇非人”之感,如此王官公子,风流雅士,皆愿与妓女相交。
白行简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安排李娃与郑生的完满结局,表达了他们这些人的愿望。
此为其一也,即是“才子佳人说”。
因为就李娃日后的表现来说,“岁时伏腊,妇道甚修,治家严整,极为亲所眷”,却可称得上是“佳人”。
第二种便是“讽喻说”,这是我比较同意的观点。
“作者设置的理想结局,是对门阀制度和户婚律的嘲弄。
②”唐代经济的发展,虽然仍是重农政策,但是商业的气息也很浓厚,经过“贞观之治”,封建王朝呈现了盛世气象,人民富裕了,特别是庶族的势力壮大了,他们要求得到话语权和政治特权;同时世族门阀已经呈现了衰落气象,成为腐化的温床。
然而庶族要兴起,就必须要从世族手中夺过政治权杖,就要从各个方面削弱他们的力量,也就从文化上打击他们。
而大部分文人并不是世家大族,他们自然会要求攫取自己的利益。
明明在门阀制度和户婚律面前,这样完美的结局是不可能出现的,但白行简就要这样写,对人们那种崇重门阀的心理予以讽刺和调侃。
当然我也觉得,那些写悲剧的,像《莺莺传》《霍小玉传》等也是为了控诉世族门阀的可恶,因为导致这种悲剧的正是这种不近人情的制度,正是它们所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而我个人觉得,像《李娃传》这样的结局,在讽刺的同时,更显得积极和大胆一些,它直剌剌得表现出了那种要打破这种界限的桎梏的愿望。
第三种便是“维护家族说”。
唐时庶族在兴盛,通过科举求的进身之阶,加上统治者想要平衡社会阶层的力量对比,也愿意通过科举而出类拔萃的庶族进入统治集团的内部,因而自汉而后兴起的士族世家阶层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士族也转而抓住科举这一条路,继续维护既得利益。
所以在文中会有荥阳公称“老来子”郑生为“此吾家千里驹也”。
因此他才会在郑生沉溺花柳乡,前程尽弃后,不顾父子之情,将他鞭笞几死,又将他赶出家门。
这绝对是有违父子伦常和人情常理的。
但郑生在李娃的侍奉和激励下,荣膺恩科,登甲及第,官拜参军时,父子相认而“抚背恸哭”,在得知郑生对李娃的深厚感情之后,才答应并主动安排了这门亲事。
最后一种则是“性善说”。
白行简在文章开头就写道:“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
节行瑰奇,有足称者”。
在古代人们品评一个人的主要标准中即有“善恶”之分,人们普遍倾向于“扬善去恶”。
虽然“无情无义”的李娃骗得郑生锦囊空空,致使他被扫地出门,但她终还是对他情意深深,不仅置室侍读,而且激励他登甲及第。
最后她却选择功成身退。
总的来看李娃身上的善更多一点,至少她对郑生是有着爱的。
所以荥阳公在郑生“具陈本末”之后“大奇之”。
由于荥阳公的善,促成了这个完满的结局。
以上是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李娃传》为什么安排一个完满结局所做的四种推测。
当然难免有臆断胡诌之缺陷。
其实一篇小说的结局往往受制于它的主题,
②陈淑丽:《由〈李娃传〉的结局管窥唐代社会及文人意识》,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107。
然而一篇文章的主题有着主观主题和客观主题之分,而这两种主题往往又不统一。
或许像白行简在开头和结尾写的那样:“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
节行瑰奇,有足称者”、“贞元中,予与陇西公佐话妇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国之事。
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作者只是简单的记述这个故事,旌扬李娃的品行而已,从文人叙事的角度,安排了这个完满的结局。
但却在客观上给后世衍生或传达了丰富的内涵,供我们去发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