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化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简介上海市教研室徐睿29页PPT

睿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克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6. 调查市郊农村常用的化肥,探 究其酸碱性及肥效 7. 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交流化
焰色反应的 应用
B
A
B
1. 根据焰色判断钠、 钾元素的存在 2. 焰火
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8. 调查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9. 应用焰色反应检测样品中所含 的钠、钾元素
2021/6/12
19
5. 活动建议更为充实
2021/6/12
➢与科学领域的其它课程标准的格式统一、内容 衔接、表述统一问题。
➢内容与要求不够明确,活动建议数量不够,学 习水平的只能体现知识与技能维度。
➢课程标准内部表述的统一问题。
➢文字表达上的问题。
2021/6/12
3
2. 建议
➢对知识条目进行细分,细化对知识条目学习水平 的要求,并对条目给予多样化的活动建议与说明。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修订工作简介
2021/6/12
1
一、对国内外课程教材改革的基本 趋势的认识
1. 调整培养目标 2.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3. 精选课程内容 4. 发掘评价的激励功能
2021/6/12
2
二、问题与建议
1. 问题
➢与课程方案、科学领域指导纲要的配套中,存 在脱节、重复、不一致、层次不分明等问题。
25
3. 提倡新的评价方式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Ⅲ
考试(笔试、操作考试)
拓展型课程Ⅰ 拓展型课程Ⅱ 研究型课程
学习档案(方案设计、 过程记录、学习资料)
提问、谈话
小论文、小结 自评、他评 ……
(4)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 (5)评价的过程性 (6)评价的个性化
2012上海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上海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完整word版)上海市化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2002.5.30目录一、导言(一)学科定位(二)课程理念(三)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三、内容与要求(一)基础型课程(二)拓展型课程(三)研究型课程四、实施意见(一)教学工作(二)教材编写(三)保障措施(四)课程评价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一、导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也是发明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化学与化工对农业、工业、国防和医药等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也跟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广泛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社会生活。
在科学舞台上,化学一直是甘当“配角”,成为研究材料、能源、环境、航天和生命等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工还是21世纪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六大主柱产业之一,也是上海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学科定位开展中学化学教育,能使未来社会的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化学学科是中学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帮助中学生了解科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技术素养。
化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和分子临近层次(原子和超分子)上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可以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思想。
这是整个科学教育中的一个必要板块,化学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接受过化学教育的人能够正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能运用化学知识对这些问题作出明智和负责任的决策,能够积极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化学教育中,要研究物质宏观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需要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需要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验证,需要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信息,将众多的化学事实进行科学的概括和理论的思维;还要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反应历程,需要进行推理、类比、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了解微观粒子的变动所引起物质性质的显著变化;化学探究需要作方案设计和信息收集,需要归纳和演绎,需要反思和论证,这些科学探究活动的体验能使中学生的学力和人格有效地得到发展。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1.中学化学课程的由哪几部分组成?中学化学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
基础型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选择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的修习形式有三种:拓展型课程[Ⅰ] 的内容进入必修教材,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拓展型课程[Ⅱ] 的内容提供给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修习;拓展型课程[Ⅲ]在十二年级开设,提供给部分学生定向修习。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课程,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
2.《标准》是从哪些方面来提出课程目标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方面,而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全面的培养目标。
其中不仅涉及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常见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基本化学计算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化学知识的表达技能等,还涉及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化学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自主学习能力、简单实验设计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等。
新的化学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会关注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等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因此,新的化学课程目标更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
3.《标准》是如何阐述中学化学课程的内容与要求的?《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的依据,因此如何将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表达得清晰明了,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以若干主题的形式呈现,并通过“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学习内容”来表述。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中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介绍。
首先,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化学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其次,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三个部分。
无机化学主要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反应、酸碱中和等内容;有机化学主要包括碳的化合物、烃类化合物、官能团、有机反应等内容;物理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为将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实验精神和观察能力,从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日常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等多个方面。
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来评价,考试成绩将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评价,实验报告将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来评价。
通过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
“二期课改”和《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ppt

(案例)主题二 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
二级 学习内 学习水平
主题 容
ⅠⅡⅢ
说明
活动建议
氧 化
氧化剂、 B
还原剂
根据化合价升降或 电子转移来判断氧 化剂和还原剂
…查询资料分析: 化学电源、电解 和电镀工业等会 引起的环境问题,
还 原
原电池
B B B 铜锌原电池
可以采用哪些有 效措施进行环境 保护和物质的再
(2)通过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比较、优化,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以及综合评价能力;
(3)在定量实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实验设计技 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方法的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方法的比较研究,让学生了解科 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通过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 协作,勇于创新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严肃 认真的科学态度。
拓展型课程—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不同要求的具有选择性的 课程
研究型课程—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提出、探 究、解决问题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 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
关注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精选课程的内容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
2.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科学事实、概念、原理、规 律、实验操作等
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思维方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
3. 化学学科的课程理念
(五个关注)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供可选择的课程; 关注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精选课程的内容;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发多元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常州国际学校穆楠[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本章共分三节,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
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第一节,化学与能源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
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

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国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化学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本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化学思维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2.1 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实验等模块。
2.2 选修课程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 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2 评价建议- 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 结合笔试、实验操作、研究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课程资源- 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化学教材。
- 实验设备:满足化学实验教学需求的设备。
- 网络资源:化学学科相关的网站、数据库和在线课程等。
五、课程修订本课程标准每四年进行一次修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修订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结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我国的化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高中阶段)201505

一级主题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二级主题 物质的微观世界(0.5学分)学分)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 化学键化学键 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2.5学分)学分)能的转化能的转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2学分)学分)氯 硫 氮 铁 铝常见的有机化合物(1.5学分)学分)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甲烷与烷烃甲烷与烷烃 乙烯乙烯 乙炔乙炔 苯 乙醇乙醇乙醛乙醛 乙酸乙酸 高分子高分子有机化工与矿物原料有机化工与矿物原料化学实验活动(1.5学分)学分)物质的分离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制备 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 定量试验定量试验二级主题主题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学习水平学习水平 说明说明活动建议活动建议Ⅰ Ⅱ Ⅲ原子结构结构原子核原子核A B B 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2. 同位素及质量数同位素及质量数3. 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1. 寻找同位素的有关资料,完成同位素应用实例的报告用实例的报告 2. 收集C 60等碳的同素异形体的资料,了解其发现和应用过程用过程 3.交流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的认识4.列表小结化学键的类型学键的类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B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表示方法B 1. 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书写(1~18号元素)号元素)离子离子 B 1. 简单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电子式根离子的电子式2. 2. 1~181~18号元素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化学键离子键离子键B A A 1.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的概念2. 存在离子键、共价键或金属键的代表物质键的代表物质3.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的物质键形成的物质共价键共价键 B 金属键金属键A 主题二: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揭示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应用化学特有的语言来表述化学问题,并按照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水平,使学生学会描述、解释、使学生学会描述、解释、使学生学会描述、解释、或预测一些自然现象,从中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化学或预测一些自然现象,从中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化学中的一些量的计算能力。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关注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现代 关注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化学的特点,化学科学的新发展, 化学的特点,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注意学 科间的内在联系. 科间的内在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增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改变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 加学生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 验. 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重视学生的发展规 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 学生的学习表现: 律和身心特点, 律和身心特点,让学生有参与教学全过程 的机会, 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激励并分享 成功的快乐. 成功的快乐.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教师进修学校 王琴
"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中学化学课程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中的落实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 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提高科 学素养. 学素养.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可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选择的学习机会, 选择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 求.
中学化学课程的组成部分
基础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 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 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 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选择性的 课程. 课程. (1)拓展Ⅰ:必修教材内容,供教师根据学 )拓展Ⅰ 必修教材内容, 生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生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2)拓展Ⅱ:供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自主选 )拓展Ⅱ 修学习. 修学习. (3)拓展Ⅲ:高三开设,供部分学生定向选 )拓展Ⅲ 高三开设, 修.
(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九年级上册2015年6月第1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
九年级下册2015年11月第1版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基础实验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
基础实验7 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糖类油脂
第三节蛋白质维生素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第二节新型材料的研制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简介上海市教研室徐睿PPT文档29页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实施新课程介绍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中几个具体问题
9、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摸拟科学研究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 学习方式的转变
• 研究性学习也有高低层次之分 问题提出、过程设计和研究实践 三方面自主成分、 时间空间有差异
化学课程标准中几个具体问题
9、研究性学习
(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 衔接 分工和合作
• 综合 回归“自然”
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突破
4、新的内容构思
科学方法 科学技术和社会 学科知识 科学实践
形成主题
科学探究为主线
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突破
5、新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革
研 究(探 究)性 学 习
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突破
6、新的评价方式
——“ 学 习 档 案 ”
• 内容选取 探究、开放、实践、综合、可行 • 内容类型 科学探究、文献研究、社会调查和作 品试制
化学课程标准中几个具体问题
9、研究性学习
(3)研究性学习的顺序结构
情景
课题 设计
实施
评价
拓展
准备 步骤 操作 记录 展示 交流
化学课程标准中几个具体问题
10、现代技术与学科教育
• 多媒体教学技术
教学工具
• 网络技术
资料来源
• 信息传感器 图形计算器
交流平台
实施新课程
——介绍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施其康
第一部分 国际、国内课程改革 的背景和主要趋势
1. 改革背景 (1)国际教育大背景 (2)国际经济大背景
2. 改革趋势 (1)调整培养目标 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
“二期课改”和《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PPT文档共24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二期课改”和《上海市中学化学课 程标准》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1版化学新课标沪教版九年级上册1.1

1.课件全面可编辑。如需要修改课件时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即可编辑 状态进行修改。 2.公式全面可编辑,双击公式进入编辑器即可进行修改. 3.因软件问题,放映时可能会出现压字现象,此时可关掉课件,重 新打开即可。 4.“交互式”触发器,点击进入对应链接,即可实现个性化选择。 5.首创“提纲式”PPT,教师可选择用于主干内容小结整合。
【易错提醒】 (1)化学的发展虽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还需要依靠 化学。 (2)虽然化学对其他学科(如生物)的研究有指导作用,但不同学科所研究的范 畴不同。
【追踪训练】
1.下面是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的四项,其中属于化学科技成果的
是
(C)
2.(2020·东莞质检)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统筹安排在每年5月,以提升 青少年科学素养,同时宣传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下列对 化学学科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D ) A.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B.现代化学正在迅速发展,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D.化学科学的进步,加剧了自然资源的破坏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自主预习·认新知 难点突破·提能力 体系构建·拓思维 课堂检测·夯基础
自主预习·认新知
知识点一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师生合作】阅读教材P2~4,观察教师演示“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后完成: 1.了解物质的构成与性质,认识和利用物质需要有___化__学__知__识____与科学方法的 支持。
2.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碳酸氢铵保存 注意事项
将少量碳酸氢铵固 蒸发皿中固体_逐__渐__ 体粉末放入蒸发皿 _减__少__,生成_有__刺__激__ 中,用酒精灯加热 _性__气味的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2002.5.30目录一、导言(一)学科定位(二)课程理念(三)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三、内容与要求(一)基础型课程(二)拓展型课程(三)研究型课程四、实施意见(一)教学工作(二)教材编写(三)保障措施(四)课程评价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一、导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也是发明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化学与化工对农业、工业、国防和医药等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也跟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广泛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社会生活。
在科学舞台上,化学一直是甘当“配角”,成为研究材料、能源、环境、航天和生命等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工还是21世纪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六大主柱产业之一,也是上海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学科定位开展中学化学教育,能使未来社会的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化学学科是中学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帮助中学生了解科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技术素养。
化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和分子临近层次(原子和超分子)上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可以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思想。
这是整个科学教育中的一个必要板块,化学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接受过化学教育的人能够正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能运用化学知识对这些问题作出明智和负责任的决策,能够积极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化学教育中,要研究物质宏观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需要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需要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验证,需要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信息,将众多的化学事实进行科学的概括和理论的思维;还要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反应历程,需要进行推理、类比、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了解微观粒子的变动所引起物质性质的显著变化;化学探究需要作方案设计和信息收集,需要归纳和演绎,需要反思和论证,这些科学探究活动的体验能使中学生的学力和人格有效地得到发展。
(二)课程理念中学化学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但发挥智育功能,而且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通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来落实“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满足社会需要。
1.让学生学得生动、主动化学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以学生为主体,改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构,让学生生动、主动地发展;要以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为依据,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
2.让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化学课程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科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要注意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学习科学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学习科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初步领会科学思想、养成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要加强实践和实验环节,注意联系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让学生应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化学课程要努力克服传统学科课程的封闭性,注意反映现代化学的特点、反映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注意反映化学跟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注意科学文化外延的扩大,注意职业导向,扩大视野;要积极改革课程的设置、内容、教学、评价,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内容和体系。
4.让学生参与教学、尝试成功化学课程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和氛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感受到自己有长处,只要自己认真投入,并跟他人互相合作,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提高,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并能跟他人一起分享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即与目标和学习活动相对应的全方位的评价,还要强化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三)设计思路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是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一个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系统又是科学学科群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的结构和相互关系表述如下:1.课程理念在本课程标准中是起指导性作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了目标的制订、内容的取舍和教学实施的指向等。
2.课程目标划为科学态度、知识和技能及过程的方法和能力三个方面,要全面地认识课程目标的内容和意义,既要树立具有长远目标的意识,又要及时完成阶段目标的落实。
3.本课程中的内容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课程的教学内容,它们是由学科知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方法及科学实践经整合后形成的不同于知识点的一级和二级内容主题。
科学探究是本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内容与要求的“活动建议与说明”、化学实验探索和研究型课程三个方面。
教学要求用“学习水平”和“活动建议与说明”来表述,其中学习水平的A、B、C等级的界定参见科学学科群第一部分的表述。
4.课程实施时,一是要强调现代信息技术跟教学内容的整合,关注学科间的综合,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教育,适度地开展“双语”教学;二是要强调师资培训,教学媒体,教学设施和训练等的配套;三是要强化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
二、课程目标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可以从两个维度考虑,一个维度是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另一个维度是学科发展、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三者的需要。
现在将从这两个维度考虑的目标进行整合,从科学态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及过程的方法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总目标通过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化学是一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联系的科学、是一门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科学,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史观,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要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一些问题并勇于探索、提出建议和进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振兴的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要理解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本质,理解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树立坚定的科学信念。
要有探究事物、尊重事实、积极参与并合作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初步具有对化学科学整体的、逻辑的和简洁的美感体验。
要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以及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要学会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掌握一些化学的计算技能,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完成、评价设计实验的技能,及表达知识、感受和情意的技能。
(二)阶段目标初中年段1.科学态度(1)能初步了解我国化学科学的主要成就,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等有关知识的学习,能初步认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化学与自然及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立关心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意识,具有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初步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2)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化学发展史的了解,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振兴意识。
通过对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初步了解,具有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及创新意识。
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知识和技能(3)能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知识,知道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用最基本的化学语言表达常见的有关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4)能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初步学会几种仪器的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学会做几种简单的化学实验和完成实验记录,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
初步学会有关的简单计算。
3.过程的方法和能力(5)通过让学生摸拟和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能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对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物质基本成分和物质基本构成单元的研究,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些特殊方法。
通过对简单的化学课题的研究,对科学探究有初步的认识和尝试。
(6)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查阅文献和上网查询等获得信息,能初步具有收集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初步具有个体方式和群体协作方式的学习能力。
高一、二年段1.科学态度(1)能进一步了解我国化学科学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进一步认识,对材料、能源和营养的有关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化学与自然及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料的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2)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化学发展史的进一步认识,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振兴意识。
通过对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关心和理解,具有学习化学的兴趣、积极参与科学实践的意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具有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及自主探究愿望和创新精神。
2.知识和技能(3)能进一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知识,理解物质分类的多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知道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用化学语言表达化学反应。
(4)能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化学仪器和有关的基本实验操作,学会做有关的化学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学会简单的化学实验设计,探索化学问题。
学会一些化学的计算。
3.过程的方法和能力(5)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化学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通过认识具体的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初步学会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和比较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及简单的化学科学研究的特殊方法。
针对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有目的地对化学科学进行探究。
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6)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查阅文献和上网查询获得信息,具有信息特别是专题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输出的能力。
善于通过个体活动或群体合作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
高三年段1.科学态度(1)通过对社会中化学问题的认识,能进一步理解中国和世界化学科学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具有相对比较扎实的学力基础、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史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