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化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
2002.5.30
目录
一、导言
(一)学科定位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三、内容与要求(一)基础型课程(二)拓展型课程(三)研究型课程
四、实施意见
(一)教学工作
(二)教材编写
(三)保障措施
(四)课程评价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导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也是发明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化学与化工对农业、工业、国防和医药等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也跟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广泛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社会生活。在科学舞台上,化学一直是甘当“配角”,成为研究材料、能源、环境、航天和生命等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工还是21世纪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六大主柱产业之一,也是上海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学科定位
开展中学化学教育,能使未来社会的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化学学科是中学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帮助中学生了解科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技术素养。
化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和分子临近层次(原子和超分子)上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可以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思想。这是整个科学教育中的一个必要板块,化学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接受过化学教育的人能够正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能运用化学知识对这些问题作出明智和负责任的决策,能够积极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化学教育中,要研究物质宏观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需要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需要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验证,需要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信息,将众多的化学事实进行科学的概括和理论的思维;还要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反应历程,需要进行推理、类比、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了解微观粒子的变动所引起物质性质的显著变化;化学探究需要作方案设计和信息收集,需要归纳和演绎,需要反思和论证,这些科学探究活动的体验能使中学生的学力和人格有效地得到发展。
(二)课程理念
中学化学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但发挥智育功能,而且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通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来落实“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满足社会需要。
1.让学生学得生动、主动
化学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改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构,让学生生动、主动地发展;要以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为依据,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
2.让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
化学课程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科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要注意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学习科学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学习科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初步领会科学思想、养成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要加强实践和实验环节,注意联系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让学生应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
化学课程要努力克服传统学科课程的封闭性,注意反映现代化学的特点、反映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注意反映化学跟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注意科学文化外延的扩大,注意职业导向,扩大视野;要积极改革课程的设置、内容、教学、评价,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内容和体系。
4.让学生参与教学、尝试成功
化学课程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和氛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感受到自己有长处,只要自己认真投入,并跟他人互相合作,就会有新的发
现和新的提高,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并能跟他人一起分享获得成功的快乐。本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即与目标和学习活动相对应的全方位的评价,还要强化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三)设计思路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是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一个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系统又是科学学科群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的结构和相互关系表述如下:
1.课程理念在本课程标准中是起指导性作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了目标的制订、内容的取舍和教学实施的指向等。
2.课程目标划为科学态度、知识和技能及过程的方法和能力三个方面,要全面地认识课程目标的内容和意义,既要树立具有长远目标的意识,又要及时完成阶段目标的落实。
3.本课程中的内容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课程的教学内容,它们是由学科知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方法及科学实践经整合后形成的不同于知识点的一级和二级内容主题。
科学探究是本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内容与要求的“活动建议与说明”、化学实验探索和研究型课程三个方面。
教学要求用“学习水平”和“活动建议与说明”来表述,其中学习水平的A、B、C等级的界定参见科学学科群第一部分的表述。
4.课程实施时,一是要强调现代信息技术跟教学内容的整合,关注学科间的综合,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教育,适度地开展“双语”教学;二是要强调师资培训,教学媒体,教学设施和训练等的配套;三是要强化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