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学设计_5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时间:

2019. 11 地点:

教室班会主题:

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教学背景:

90 后的高中生由于普遍家庭条件较好,生活条件优越,父母长辈不论是在生活的衣食住行还是在学习上都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习惯了在顺境中生活,在面对挫折时缺乏坚韧的毅力。

现在的高中生沉浸在甜蜜的生活中或者对今后踏入社会以后要面对的苦难浑然不觉,或者在面临逆境时消极应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达到以下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先甜后苦和先苦后甜的字面含义;

2. 熟悉一些古今中外关于先甜后苦和先苦后甜的名言警句和事例;

3. 辩证地理解先甜后苦和先苦后甜的深层次意义和关联。

德育目标:

1. 体会先苦后甜的生活哲理;

2. 认同经历逆境、坚强的信仰会使人向成功迈进;

3. 形成顺境不惰、逆境不馁积极心态。

1 / 18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形成敢于挑战逆境的勇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2. 敢于面对顺境与逆境,让自己人生更加丰盛。

教学准备:

1. 小型辩论会准备,主题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

2. 相关名言警句、古今中外的事例收集、整理。

教学流程:

心理小测试:

有一句很励志的话是这样的:

不吃苦中苦,怎能人上人。

这也是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经常教导子女的名言。

只是,时代在变迁,每个人努力的方向也不一定从开始就对了,也许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后,确实会有一番成绩,也许心力憔悴之后,却什么也得不到。

究竟你是属于哪一种呢?你又能先苦后甜吗?一起来做个测试,答案马上知道。

如果给你们每人一条黄瓜,必须完全吃掉,黄瓜的根部是苦的,你会怎么吃?主旨:

测试你是一个喜欢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的人?估计学生的答案会有以下可能:

(1)先从苦的那头开始吃,越吃越好吃。

先苦后甜,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即使面临困难也对未来充满

---------------------------------------------------------------最新资料推荐------------------------------------------------------ 希望。

(2)先从甜的那头开始吃,越吃越苦。

先甜后苦,面对将要出现的困难消极逃避,眼前舒服一时且一时。

(3)先从甜的那头开始吃,把最后苦的部分扔掉。

苦的黄瓜可以轻易扔掉,但是生活中的苦难却不容逃避,要勇敢直面困难,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4)苦的和甜的两头交替着吃,用甜味综合苦味。

有灵活的思路和乐观的心态,既然必须面对生活中的苦,何不苦中作乐,积极应对。

素材 1 妈妈给了单纯跟幸福每人一条黄瓜,规定必须完全吃掉。

黄瓜根部是苦的。

单纯拿起黄瓜就吃,黄瓜的味道很不错,甜甜的脆脆的。

可是越吃越没味,遵照妈妈的规定,单纯必须把瓜吃完。

他吃呀吃呀,最后竟然是苦的,苦得他的脸都变了形,伸出舌头来直滴答苦水。

幸福的吃法就不一样了,他先吃那细细的根部,一口咬下去,很苦,他仔细地咀嚼,在苦中竟然体会到了一丝甜味。

他就这样吃着,越吃越甜,原来黄瓜这么好吃。

通过心理测试,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对待甜和苦的态

3 / 18

度。

1. 微型辩论会:

主题你愿意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形式:

正方和反方各四人,事先抽签决定立场。

其他学生可在辩论过程中自愿选择支持哪一方,并在自由辩论环节发言。

观点中立的学生作为评审团,进行点评和评出最佳辩手。

通过正方和反方的辩论,激发学生自己对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辩证的认识。

辩论可用的素材 1. 苏秦是洛阳人。

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

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

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

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

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

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

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有时候都刺出血了,但是这样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

---------------------------------------------------------------最新资料推荐------------------------------------------------------ 读下去。

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2.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 人。

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

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

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

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愤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3. 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一贫如洗,既没有上学就读的机会,甚至连在家里挤点时间学习都不可能。

5 /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