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合集下载

《论语》五章文言文翻译

《论语》五章文言文翻译

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如果只追求和谐,而不遵循礼节,也是不可行的。

”第四章:里仁篇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德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呢?”第五章:公冶长篇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五章文言文翻译分别从学习、为政、礼、仁、君子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个人修养、国家治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见解。

以下是这五章文言文的详细翻译: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北京中考名著复习之《论语》第五章 公冶长篇 含原文注释及译文和评析

北京中考名著复习之《论语》第五章 公冶长篇  含原文注释及译文和评析

《论语》之《公冶长》篇【本篇引语】本篇取“子谓公冶长”句中“公冶长”三字为篇名,共28章。

上篇谈“仁”,谈“仁”之义,本篇亦谈“仁”,重点谈“仁”之用,谈孔子以“仁”为依据对人物的品评,大体分两类。

第一类是直接对孔门弟子的品评。

如屈而受缧绁之难的公冶长,善于保护自己的南容,前者嫁姑娘,后者嫁侄女。

赞扬子贡的精洁高雅,婉惜其专才而有余,通才而不足。

同时记载了子贡的善推导能自知,以及对恕道的研究,对子路耿直豪爽,闻道即行,善于治兵才能的肯定;批评其好勇过我,勇而无谋的不足。

其他如宓子贱的君子之行,冉雍的仁而不佞,宰我的懒惰,申枨的无欲,冉求的邑宰之才,公西赤的应对之能,颜回的闻一以知十,漆雕开的清风亮节,皆在品述之中。

尤其是孔门师徒言志抒怀的内容,更是本篇的重点。

第二类是孔门弟子以外有关人物的述评。

反面如臧文仲的僭礼,正面有子文的忠诚,陈文子的清雅,伯夷叔齐的清高,宁武子的愚直,子产的君子之道,晏子的善与人交,他们是贤人,是君子,但他们都不够“仁”德的标准。

诸如季文子的“再思”之谏,狂简小子的思念之情,微生高的以曲为直,以及左丘明巧言令色足恭之耻,君子内讼改过之德,均需读者反复咀嚼品味。

【原文】 5.1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②。

虽在缧绁之中③,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④。

【注释】①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孔子的学生,生卒年不详。

②妻(qì):名词作动词用,嫁女儿,在这里应为“许配”。

③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绳子,这里指代监狱。

④以其子妻之:(孔子)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子:这里指女儿。

妻:以……为妻,意动用法。

【语译】孔子在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尽管他正在蹲监狱,但他是无罪的。

”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解读】本章记载孔子嫁女儿。

公冶长,孔门弟子,鲁国人,无辜被抓进监狱,孔老夫子,却将其惟一的女儿嫁给了他。

说明两点:一、“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公冶长篇原文翻译

论语公冶长篇原文翻译

论语公冶长篇原文翻译摘要:一、前言二、论语公冶长篇概述1.篇章结构2.主题内容三、原文翻译1.第一章2.第二章3.第三章4.第四章5.第五章6.第六章四、总结正文:一、前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公冶长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对弟子公冶长的评价以及其他关于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论述。

二、论语公冶长篇概述1.篇章结构公冶长篇共有6 章,主要内容包括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道德伦理和政治理念等方面的教育。

2.主题内容本篇主题内容集中在道德品质和政治智慧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观念和治国理念。

三、原文翻译1.第一章子曰:“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翻译:孔子说:“公冶长,可以娶他为妻。

尽管他曾被囚禁,但这并非他的罪过。

”2.第二章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翻译:孔子评价南容:“在国家政治清明时,他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国家政治混乱时,他能避免遭受刑罚。

”于是将侄女嫁给了他。

3.第三章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翻译:孔子评价子贱:“真是个君子!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学到这样的品质?”4.第四章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翻译:子贡问孔子:“我怎么样?”孔子回答:“你,是个有才能的人。

”5.第五章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翻译:有人说:“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佞媚。

”孔子说:“何必佞媚?用花言巧语取悦于人,会招人讨厌。

我不知他是否真的仁德,但何必佞媚呢?”6.第六章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翻译: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

漆雕开回答:“我还不能自信地胜任。

”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四、总结公冶长篇通过孔子对弟子公冶长的评价以及其他关于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论述,展示了孔子的教育观念和治国理念。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注:常见的名句要知道学而篇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公治长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公治长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公治长篇原文及翻译
一、论语公治长篇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共有二十篇。

公治长篇是其中的第五篇,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们的言行。

本篇以公冶长为主题,展示了他的品行和才华,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对他的高度评价。

二、公治长篇的主要内容
1.公冶长的品行
公冶长,字子长,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

他以其高尚的品行和才华著称。

在公冶长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人正直、谦逊有礼的品质。

他在面对困苦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

2.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
孔子对公冶长的品行非常赞赏,认为他具备了君子的一切美德。

孔子说:“子长居上不骄,处众不凡,丧其亲而不哀,安其位而勿争。

”这充分展示了公冶长的品质和修养。

3.公冶长与其他弟子的互动
在公冶长篇中,我们还看到了公冶长与其他弟子之间的互动。

他们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学习孔子的教诲。

这种和谐的氛围,也是儒家学派倡导的道德风尚的体现。

三、公治长篇的现实意义
公治长篇不仅展示了公冶长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习公冶长的品行,为人正直、谦虚有礼,处
理人际关系和谐相处。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到公冶长篇中蕴含的儒家道德观念,以此指导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四、总结
《论语》公治长篇通过记录公冶长的品行和孔子对他的高度评价,传递了儒家学派关于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观念。

公冶长作为一个典范人物,他的品质和行为对我们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翻译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 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 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 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 陶(今山东定陶)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 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 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 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 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 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 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 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 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 人远也。”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 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 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 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 共着《论语》120篇。又独着6篇,谓之 《敬简集》。
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 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 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雍也,仁而不佞
• 一个人的仁德固然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言论,但是 对于一个有仁德的人来说,能言善辩应该不是一 个缺点,而是一个优点。因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 往往也是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在今天的信息 社会里,这样的特长尤其可贵。一个人不善于表 达,就算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也算是他的一个缺点。有仁德的人不但不会因为 能言善辩而变得不仁德,或许还能使他一个人的 仁德成为更多人的仁德。

《论语》原文+注释 公冶长篇

《论语》原文+注释 公冶长篇

《论语》原文/注释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1] :“可妻也[2] 。

虽在缧绁之中[3]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4] 。

[1]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芝。

鲁国人(一说,齐国人)。

孔子的弟子。

传说懂得鸟语。

[2] 妻:本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读qì(音气)。

把女儿嫁给他。

[3] 缧绁(xiè雷谢):捆绑犯人用的黑色的长绳子。

这里代指监狱。

[4] 子:指自己的女儿。

子谓南容[5] :“邦有道[6] ,不废[7] ;邦无道,免于刑戮[8] 。

”以其兄之子妻之。

[5] 南容:姓南宫,名适(kuò阔),一作“括”,又名(tāo 涛),字子容。

鲁国孟僖子之子,孟懿子之兄(一说,弟),本名仲孙阅,因居于南宫,以之为姓。

谥号敬叔,故也称南宫敬叔。

孔子的弟子。

[6] 邦有道:指社会秩序好,政治清明,局面稳定,政权巩固,国家太平兴盛。

[7] 废:废弃,废置不用。

[8] 刑戮:“戮(lù路)”,杀。

刑戮,泛指受刑罚,受惩治。

子谓子贱[9] :“君子哉若人[10]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11] ?”[9] 子贱:姓宓(fú浮),名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公元前521 年生,卒年不详。

孔子的弟子。

子贱曾任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宰,史称:“有才智,爱百姓,身不下堂,鸣琴而治。

能尊师取友,以成其德。

”著有《宓子》十六篇。

[10] 若:代词。

此,这。

[11] 斯:代词。

在句中,第一个“斯”,是代指子贱这个人。

第二个“斯”,是代指君子的品德。

焉:疑问代词。

哪里,怎么,怎样。

取:取得,获得。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12] ?”子曰:“女[13] ,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14] 。

”[12] 何如:如何,怎样。

[13] 女:汝,你。

[14]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黍稷)用的一种贵重的器具,竹制,上面用玉装饰,很华美,有方形的,有圆形的,夏代称“瑚”,殷代称“琏”。

在这里,孔子用“瑚琏”比喻子贡,虽是有用之材,但也不过仅有一种具体的才干,达不到最高标准的“君子不器”。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公冶长篇第五【本篇引语】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

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5·1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

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3)妻之。

”【注释】(1)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2)缧绁:音léi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3)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

”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

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

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原文】5·2 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

”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

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2)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3)废:废置,不任用。

(4)刑戮:刑罚。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

”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本章里,孔子对南容也作了比较高的评价,同样也没有讲明南容究竟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当然,他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也表明南容有较好的仁德。

【原文】5·3 子谓子贱(1),君子哉若人(2),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3)。

”【注释】(1)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

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读后感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读后感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读后感这一篇里,好多关于评价人的内容。

孔子评价公冶长,说他虽然在牢狱之中,但他不是罪有应得,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孔子可真够特立独行的,就好比现在大家都不看好一个蹲过监狱的人,觉得这人肯定有大毛病,可孔子不这么想啊,他能透过表象看到公冶长的本质,觉得他是被冤枉的,就把女儿托付给他,这就像在一群随波逐流的人中,孔子是那个逆流而上、坚持自己判断的勇者。

这让我想到,我们平时看人可不能只看表面或者只听别人说啥,说不定人家是被误解的呢。

还有孔子夸南容那一段,说他“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然后就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这南容是个聪明人啊,世道好的时候能施展才华,世道不好的时候还能保全自己。

这就像我们现在在职场,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就努力拼搏升职加薪;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也别硬刚,得学会韬光养晦,别把自己搭进去。

而且孔子这么安排婚事,感觉他是个很务实的人,为家人考虑得很周全。

这一篇里还提到子贡问孔子自己怎么样。

子贡这小子,感觉有点小傲娇又有点小不自信,想从老师这儿得到肯定。

孔子就说他是个器,是瑚琏之器。

这就像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有褒有贬的评价。

子贡肯定心里琢磨,这是说我好呢还是不好呢?在我看来,这就好比你在公司里,领导说你是个很得力的工具,能做大事,但又好像缺了点什么,也许是格局之类的吧。

这也提醒我们,不能满足于只做一个好用的工具,还得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再看孔子那些弟子之间的互动,就像是一个学霸班。

大家互相讨论问题,都很尊重孔子的看法。

他们谈论的那些品德、学问之类的东西,虽然离我们两千多年了,但现在读起来还是有很多启发。

比如说一个人要做到谦逊,有才华但不张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些不管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自我成长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公冶长第五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第五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第五读后感在读完《论语》中的公冶长第五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

公冶长第五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论语》中的言行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公冶长第五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公冶长第五在《论语》中展现出了对待学问的态度。

他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我反省的重视。

他认为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时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意识到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反省和修正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公冶长第五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了谦和的态度。

他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成全他人的美德为乐,而不是去成全他人的恶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公冶长第五的谦和之道,尊重他人,不与人争斗,以和为贵。

此外,公冶长第五还在《论语》中提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自己所知道的,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也要有谦虚的态度。

这种对知识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最后,公冶长第五还提到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种关注他人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多关心他人,多倾听他人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关注自己。

通过阅读公冶长第五在《论语》中的言行举止,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做人处世的道理。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秉持公冶长第五的精神,谦和待人,谨慎做事,不断进步。

我相信,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晰。

《论语》带拼音注释

《论语》带拼音注释

目录前言 (3)作者简介 (111)卷一学而篇第一 (7)为政篇第二 (12)八佾篇第三 (17)里仁篇第四 (20)公冶长篇第五 (22)卷二雍也篇第六 (24)述而篇第七 (27)泰伯篇第八 (31)子罕篇第九 (33)乡党篇第十 (34)卷三先进篇第十一 (37)颜渊篇第十二 (40)子路篇第十三 (42)宪问篇第十四 (43)卷四卫灵公篇第十五 (47)季氏篇第十六 (51)阳货篇第十七 (54)微子篇第十八 (56)子张篇第十九 (60)尧曰篇第二十 (62)后记 (113)前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典籍,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论语》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教育起到过重大影响。

高二语文《论语》节选

高二语文《论语》节选

附件1《论语》节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节选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政事:冉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

文学:子游,子夏。

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

仁则吾不知也。

”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

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

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论语》全解全译: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全解全译: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全解全译:公冶长篇第五《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原文欣赏及翻译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做文呢?”先生说:“他勤勉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为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由来
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

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

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

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

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 1 —。

[转载]《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文与译文

[转载]《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文与译文

[转载]《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与译⽂原⽂地址:《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与译⽂作者:《论语.公治长篇第五)1、⼦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其罪也。

”以其⼦妻之。

译⽂:孔⼦谈到公冶长,他说:“可以把⼥⼉嫁给他,他虽然曾有牢狱之灾,但并不是他的罪过。

”孔⼦把⼥⼉嫁给了他。

2、⼦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妻之。

译⽂:孔⼦谈到南容,说:“国家政治上轨道,他不会没有官位;国家政治不上轨道,他可以避免受刑与被杀。

”就把哥哥的⼥⼉嫁给了他。

3、⼦谓⼦贱,“君⼦哉若⼈!鲁⽆君⼦者,斯焉取斯?”译⽂:孔⼦在外对⼈说:“⼦贱(宓不齐)这个⼈真是君⼦啊!如果鲁国没有很多君⼦的话,⼦贱如何能学成这样的君⼦呢?”4、⼦贡问⽈:“赐也何如?”⼦⽈:“⼥,器也。

”⽈:“何器也?”⽈:“瑚琏也。

”译⽂:⼦贡请教孔⼦说:“我(端⽊赐)的表现如何呢?”孔⼦说:“你,是⼀种器具。

”⼦贡问:“什么器具?”孔⼦说:“是宗庙⾥⾯贵重的瑚琏(存粮⾷⽤的)。

”5、或⽈:“雍也仁⽽不佞。

”⼦⽈:“焉⽤佞?御⼈以⼝给,屡憎于⼈。

不知其仁,焉⽤佞?”译⽂:有⼈说:“雍(冉雍字仲⼸)这个⼈可以⾏仁,但是⼝才不够善巧。

”孔⼦说:“何必需要⼝才善巧呢?以伶俐⼝才与别⼈争论,常常引起别⼈的厌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但是何必需要⼝才善巧?”6、⼦使漆雕开仕。

对⽈:“吾斯之未能信。

”⼦说。

译⽂:孔⼦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答复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

”孔⼦听了⾮常⾼兴。

7、⼦⽈:“道不⾏,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路闻之喜。

⼦⽈:“由也好勇过我,⽆所取材。

”译⽂:孔⼦说:“我的理想,没有机会实⾏,⼲脆乘着⽊伐到海外去。

跟随我的⼤概就是由吧?”⼦路听后喜形于⾊。

孔⼦说:“由啊!你爱好勇敢超过了我,但是没有地⽅可以找到适⽤的⽊材呀。

”⼜译:孔⼦说:“我的道⾏不出去了,我将乘坐⼩船渡到海外去(到海外⾏道),跟从我的⼤概就是仲由了。

读论语公冶长第五心得体会

读论语公冶长第五心得体会

读论语公冶长第五心得体会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论语·公冶长第五》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通过阅读这个章节,我深受启发并体会到了许多道理。

《论语·公冶长第五》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公冶长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之道的情景。

公冶长问孔子如何为人,孔子回答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虽然巧言令色可以让人显得机智聪明,但并不能代表他是一个真心待人、仁爱之人。

我对这句话有深刻的体会。

现如今,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的发达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外表和表面功夫。

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追求的是照片的美颜和文字的炫耀。

这种巧言令色的行为看似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美好形象,但却经常隐藏着虚假和欺骗。

人们往往只看重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一个人内心的真实品质。

这样做不仅是对他人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因为只有真诚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信任和真实的友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巧言令色的人。

他们口才了得,能言善辩,但往往言行不一,心思不可测。

如果我们对这些人深信不疑,很可能会掉进他们设置的陷阱中。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这些外表光鲜的人,更加注重一个人的实际行动和内在品质。

回到孔子的回答中,他用“仁”来形容一个真正的好人。

仁者慈善,对待他人总是以善良的态度,心怀仁爱。

与之相对的巧言令色只是表象,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内在。

只有通过真实的行为才能展现真正的仁心。

从这篇文章中,我认识到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要以诚实、善良、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

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传递正能量。

同时,也要学会警惕巧言令色的人,不被他们所迷惑。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深思自己的处世态度和为人之道。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只有坚持真诚、善良的品质,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通过阅读《论语·公冶长第五》,我明白了仁爱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巧言令色的虚假。

要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塑造一个真实、善良和坚定的品质。

论语公冶长主内容_公冶长与鹞鹰的故事

论语公冶长主内容_公冶长与鹞鹰的故事

论语公冶长主内容_公冶长与鹞鹰的故事《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内容,这篇共有28个章节,主要是以谈论仁德为主线。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论语公冶长主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论语公冶长主内容《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内容,这篇共有28个章节,主要是以谈论仁德为主线。

在《论语·公冶长》里,主要是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角度来讨论关于仁德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对其中的三篇进行赏析,来看一下孔子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学生的。

第一章是讲孔子对学生公冶长的评价。

孔子评价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现在在牢里,但是这并不是他的过错呀。

”这章中,孔子对公冶长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说他虽然在牢里但是这并不是他的过错,身为他的老师,孔子是对他有全面的了解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由此可见公冶长至少具备了孔子所要求的仁和德。

第二章是孔子对南容做了评价。

孔子评价南容说他在国家有道义的时候南容有官做,在国家没有道义可言的时候,他也可以免去刑法和杀戮。

最后,由于南容高尚的品格。

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第三章是孔子对子贱的评价。

孔子评价子贱说:“子贱真是个君子阿。

如果鲁国中没有君子的话,那他的品德是从哪里学的呢?”孔子在评论子贱的意思中,第一层是说子贱是品格高尚的君子,第二层意思就比较隐秘一点,他说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子贱就不可能学到高尚的品德,言外之意,就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因为子贱是他的学生,是他一手栽培的。

公冶长与鹞鹰的故事孔子的弟子公冶长,他具有一种独特的奇异功能,就是能够听懂鸟类说的话。

有一天,有一只鹞鹰飞在了他的窗台上对他鸣叫,公冶长认真倾听鹞鹰说话声。

原来这只鹞鹰在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方有一只死了的獐子。

你去吃它的肉,我来吃它的的肠子。

”公冶长听了鹞鹰说的话,便放下书本走出屋,跟在鹞鹰的后面朝南面走去。

果然在山坡上躺着一只死了的獐子。

公冶长见这只死獐子肉非常的厚实就不想把肠子分给鹞鹰,于是他把獐子背出家,独自一人烹吃了獐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翻译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 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 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 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 陶(今山东定陶)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 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 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 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 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 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 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 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着称,孔子对其 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 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 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 人远也。”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 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 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 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 共着《论语》120篇。又独着6篇,谓之 《敬简集》。
雍也,仁而不佞
• 一个人的仁德固然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言论,但是 对于一个有仁德的人来说,能言善辩应该不是一 个缺点,而是一个优点。因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 往往也是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在今天的信息 社会里,这样的特长尤其可贵。一个人不善于表 达,就算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也算是他的一个缺点。有仁德的人不但不会因为 能言善辩而变得不仁德,或许还能使他一个人的 仁德成为更多人的仁德。 Nhomakorabea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 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 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