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各种问题行为及预防

学前儿童各种问题行为及预防一、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在男女儿童中的发生率相接近,其预后相对较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儿童的情绪障碍会自然消失,只有少数人才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儿童恐惧症是学前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
儿童期恐惧作为一种情绪障碍,它已区别与学前儿童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来的一般意义的惧怕,而是指恐惧情绪在程度上比较严重,或者到了一定的年龄仍不消退,以致明显的干扰了其正常行为,造成社会适应性困难。
除非儿童的恐惧情绪已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适应困难,否则一般无须给予正式的治疗。
对儿童期恐惧的预防,关键在于教育。
要鼓励学前儿童去观察和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学习科学知识和道理。
要注重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上不要让幼儿过度兴奋。
儿童期焦虑也是学前儿童中会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
焦虑是儿童的一种情绪。
少数学前儿童的焦虑情绪反应在程度上比较强烈,遇事过分紧张,惶恐不安,甚至表现做恶梦,讲梦话,食欲不振。
除了对于过度焦虑的儿童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外,对焦虑反应程度较轻的儿童,则应主要采取心理上给予支持以及教育的方式,引导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消除紧张情绪,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品行障碍品行障碍在学前儿童中较为多见,在男性儿童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
学前儿童较为常见的品行障碍有攻击性行为、偷窃、说谎等等。
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儿童遭受到挫折时明显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夺取他人的东西,引起同伴或成人与其对立和争斗。
矫正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首先注意改变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指导学前儿童正确地处理和解决,对于攻击性行为较为严重的儿童,则可以配合以社会训练和性格培养为目标的心理治疗。
三、睡眠障碍儿童睡眠障碍常表现为临睡前不愿上床,上床后不能入睡、浅睡、易醒和早醒等。
梦魇和夜惊都为睡眠障碍的一种,有夜惊和梦魇的儿童白天往往精神不振,饮食不佳。
消除儿童的内心矛盾冲突,缓解其心理紧张,对其躯体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这些都是预防和消除学前儿童梦魇和夜惊的必要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通用课件

•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往往与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关,可能是因为 愤怒、不满或挫折等原因而采取的行为。因此,在处理攻击性行为时 ,需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会适当地表达情感。
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需要家 庭、学校、社区等多方面的合 作。各方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 制,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提 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05
结论和展望
总结和回顾
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常见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对于儿童的长远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重点介绍了学前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违抗行为 等,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通用 课件
• 引言 • 常见的学前儿童行为问题 • 行为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 解决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策略和方
法 • 结论和展望
01
引言
行为问题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行为、情绪 、社交等方面出现的偏离正常发 展轨迹的现象。
重要性
行为问题可能影响儿童的身心健 康、学习成果和人际关系,及时 发现并干预有助于促进儿童全面 发展。
积极通
与儿童保持积极、开放的沟通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 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问 题。
创设支持环境
为儿童创设一个安全、和谐、 支持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降
低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干预效果评估
对现有的干预策略进行效果评估, 探讨哪些策略在何种情况下更为有 效,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和心理疾患有哪些?这些预防措施最实用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和心理疾患有哪些?这些预防措施最实用学前儿童生理、病理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都会阻碍学前儿童的心理的正常发展,从而导致他们产生问题行为。
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特有的。
例如学前儿童会产生情感或者行为方面的问题。
问题行为在学前儿童中表现的比较严重,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儿童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对特定实物怀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被人否定等。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强迫症、恐惧症、儿童精神疾病等。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问题行为。
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有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
情绪障碍又分为儿童期恐惧、儿童期焦虑、暴怒发作、屏气发作等;品行障碍有攻击性行为、儿童偷窃、说谎、拒绝上幼儿园等;睡眠障碍有梦魇、夜惊、梦游症等;饮食障碍主要是异食癖等。
儿童期恐惧是除非儿童的恐惧情绪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不然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
对于儿童期恐惧的预防,关键是平时不要恐吓儿童,特别不能让他们看恐惧书刊、电影、图片等。
不要像老一辈人一样哄骗儿童,说什么不睡觉外面的收垃圾的老伯伯就把你收走了之类的话。
儿童焦虑也是如此,不是特别严重就不用就医,应该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及教育,弄清楚儿童焦虑的原因,并且引导他们克服,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坚强的品格,培养学前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暴怒发作顾名思义,这类问题行为应该提前注意,从小培养儿童懂道理、讲道理的品质,这时,尤其不能溺爱和迁就儿童。
从小教儿童一些发泄自己情绪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如果严重的话,可以带着儿童去看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屏气发作应该及时消除儿童周围环境对儿童情绪影响大的不良因素,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心理治疗。
攻击性行为大多是儿童通过观察而模仿的,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家长不在家看一些有暴力画面的电影等。
对于攻击性行为较严重的儿童,应及时就医。
儿童期偷窃的行为绝对不可以轻易原谅,一定要惩罚,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疏导儿童的心理紧张。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共30页文档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分析

一、情绪问题
1、羞怯、胆小 2、焦虑 3、依恋替代
(一羞怯、胆小
• 案例一:刘××女,4岁3个月,上中班在 班级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 一道玩。上课时,她不敢举手发言,老师 提问时,她嗫嗫蠕蠕,课间一个人缩在旁 边不出声。在家里也不爱说笑。其行为举 止正常,但只要见到陌生人就很害羞,躲 在一旁不敢说话。老师曾反复多次鼓励她 跟小伙伴一起玩,但她始终躲在一旁,不 愿玩。
第一步,运用消退法,不理会小刚的哭闹入园时 任由其哭闹,直到哭累了安静下来;第二步,在 活动中开展笑比哭好的讨论,从而解决孩子的认 识问题,让他明白“笑比哭好”的道理,这样哭 闹行为将自然减少; 第三步,开展“找朋友”的 音乐游戏,让小刚认识同伴,与同伴建立友好的 关系;最后,做好家访工作,使家庭和幼儿园充 分配合,统一 教养方式,直至消除孩子的入园焦 虑。
背景资料
晓晓的父亲是一名兽医在县城工作,每隔一个月 才回家一 次,母亲是山区农民,初中毕业晓晓 从小跟着妈妈长大,与妈妈寸步不离。由于山区 农民居所分布稀疏,方圆500米以内只有她 们一 家人,而其妈妈本身性格较为内向,不爱说话, 又是包产到户, 所以晓晓与外人接触机会较少 。直至5岁,其父才接她到县城上幼儿园,一家 人也终于团聚了。
问題分析
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 长幼儿在一定的、不断重复的情景中,经常体验同 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便逐渐稳定成为幼儿的性 格特征晨晨恋物习惯的产生,一方面与其性格孤僻 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对父母的依恋有关。他从小依 恋母亲,然而母亲常常不在身边,父亲不但很少过 问而且还朝他发脾气吓唬他,此时,一只平凡而普 通的小枕头则成了替代物。在孤独无助、情绪焦虑 时,小枕头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他的依靠,只有小枕 头才能给他以安全感,才能缓解他紧张、焦虑的情 绪。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学前儿童的教育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这需要家长更加上心,虽然没有专业的教师教导,但是家长也可以学习一些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并对症解决,相信通过家长的帮助,学前儿童可以得到帮助和教育,接下来小编就来介绍一下。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1、语言发育异常若孩子到了3岁仍不会讲话,或词汇特别少,用词混乱错误等,则可能是智力低下、孤独症、耳聋、特殊性语言发育迟缓等疾病。
2、吃手指和咬指甲3—6岁儿童还有吃手指现象,也可能是某种心理问题引起的,如缺乏母爱、不被人关注、受到挫折失败、恐惧不安或寂寞无聊等。
3、口吃也叫结巴孩子口吃时可能还伴有挤眉弄眼、歪脖子、摇头、挥臂跺脚和呼吸急促等表现。
主要由遗传因素、脑损害、受惊吓、过度紧张、父母关系紧张、突然变换环境以及模仿等造成。
4、抽动有些孩子出现不自主的眨眼、耸肩、抽动鼻子、摇头、皱眉等习惯性行为,称作儿童抽动症,多见于男孩。
造成的原因有过分紧张,也可能是因为眼角膜炎、气管炎、脖子扭伤、落枕等未能及时治愈而导致。
怎么教育学前儿童一、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
二、“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三、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看了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那么家长可以针对性地关注这几个方面来解决孩子目前有的问题,平时也要从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孩子,同时也要关注好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有哪些常见问题?

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有哪些常见问题?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内,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情感等方面都在快速发展。
然而,也正因为快速发育,许多孩子会在这样的阶段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影响其全面发展。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学前教育阶段较常见的儿童问题,并给出专业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认知发展方面:1. 缺乏专注力:学前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表现为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学习兴趣不稳定。
应对策略:创造有趣的“游戏化”学习环境: 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规则和目标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例如,玩“找不同”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生活作息,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专注力,例如,固定时间进行户外活动、阅读、游戏等。
2. 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初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依赖直觉和经验,造成逻辑推理能力较弱。
应对策略: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 通过各种感官刺激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用积木搭建不同形状,让孩子感受不同形状之间的关系。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思考答案: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关系。
积极开展简单的逻辑思维训练游戏: 例如,玩“找规律”的游戏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语言发展方面:1. 词汇量不足或表达能力差: 学前儿童的词汇量积累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词汇量不足或表达能力差,会影响孩子与他人交流和学习的效果。
应对策略: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多与孩子说话,使用丰富的词汇,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阅读绘本: 多读绘本,接触大量词汇和表达,并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
通过语言游戏: 通过语言游戏训练孩子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例如,玩“猜词语”或“角色扮演”的游戏。
2. 发音不标准: 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发音不标准的问题。
3.3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3、为了引起成人的关注。小孩子都希望成为大人们注意的中心, 有些家长在孩子表现得乖时没有任何反应,而当孩子出错时则会特别 关注,这时孩子会觉得很兴奋。尤其是处于“逆反期”的孩子,当看 到家长气急败坏时,他们会暗自窃喜。孩子的偷窃行为也会出于这些 原因。 4、出于报复心理。当孩子受到家人或小朋友的某种伤害后,压抑 的愤怒情绪会使他想办法报复别人,他们会采用拿走别人珍爱之物来 发泄内心的不满。 5、无意识的行为。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尚不能分清楚 物品的归属权问题,只知道自己想要的就可以占有,认为世界上的东 西都是自己家里的。这和家长的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家长总 是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家里最好的东西常常最先考虑孩子,结果造 成了孩子“拿所欲拿”的心理。 当然,孩子的“偷窃”行:还有其他复杂的原因,但对于矫正孩子 行为的问题,家长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不良习惯
咬指甲
在3-6岁幼儿中发病较高。
表 现: 经常不由自主地咬去长出的指甲,甚至吃掉指甲。 原因:(1)为了缓解心理紧张。
(2)模仿父母或同伴的行为。
防治:(1)消除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
(2)引导儿童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在指甲上涂苦药或辣椒汁。 (5)严重者进行行为治疗。
进食障碍
神经性呕吐
患者起病于6岁前。
表 现:在进食后或某种特定情境下突然呕吐。呕吐时无痛苦。80%以上 原因: (1)最初由饮食不当或过饱引起。
(2)精神紧张所致。如受到强烈惊吓,家庭关系紧张,对新环境 不适应,突然离开亲人等。 (1)改变不良的喂养方式,不要强迫小儿进食。 防治: (2)消除引起紧张的各种因素,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多动症儿童与顽皮儿童的区别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一、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1.1 问题的定义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在学前阶段,儿童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打人、骂人、抢东西、不听话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认识和矫正是非常重要的。
1.2 问题行为的原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原因:学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能力较弱。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表现出问题行为。
(2)社会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所处的家庭、幼儿园或学校环境对他们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这些环境充满了冲突、紧张和负面情绪,那么学前儿童就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3)家庭教育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过于溺爱、严厉或者忽视孩子的需求,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1.3 问题行为的危害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人际关系: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容易引起其他儿童的排斥和反感,导致他们与同伴的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2)损害自尊心: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问题行为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同伴中失去尊重,从而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3)影响学习能力: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学习效果。
问题行为还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进一步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措施2.1 加强沟通与理解家长和老师要学会与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家长和老师还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行为并进行干预。
2.2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需求,关爱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问题

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问题
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攻击性行为:如打人、踢人、推搡等。
2. 破坏性行为:如故意损坏物品、撕书、乱涂乱画等。
3. 抗拒性行为:如不听从指令、不合作、发脾气等。
4. 依赖性行为:如过度依赖父母、过分要求关注等。
5. 退缩性行为:如害羞、害怕与人交往、过分依赖玩具等。
6. 逃避性行为:如躲藏、避开目光等。
7. 刻板性行为:如重复某些动作或言语、偏执地遵守某些规则等。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导致他们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幼儿的行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与矫正(三)

❖ 一、典型案例 ❖ 二、原因分析 ❖ 儿童自我中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一)自我中心化是幼儿自我中心产生的心理原因 ❖ (二)家长的溺爱和骄纵 ❖ (三)缺乏与同伴的交往与沟通 ❖ (四)缺乏正确的指导
❖ 三、教育对策 ❖(一)树立良好榜样,正面教育为主 ❖(二)加强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科学化 ❖1.多一点倾听、陪伴 ❖2.想办法让孩子知道别人的感觉和想法 ❖(三)创设环境让幼儿乐于交往
第五节 虐待与自虐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 问题导入:
❖ 我家宝宝是08年10月的,进幼儿园托小班,今天是第 七天,现在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早上送去学校,快 到校门口时就开始哭了,不能和他说到幼儿园,一说 到就要哭,老师说他也要哭一会儿。晚上回到家,脾 气特别大,摔东西,打人,在地上打滚,嘴里喊着 “妈妈抱”,可我去抱他时,又打我不让我抱。晚上 睡觉也睡不好,一直哭闹,睡觉也要我抱这睡。现在 特别严重的现象就是他发起脾气来人都在发抖,小手 不停的抓自己,腿、小鸡鸡,手上被他自己都抓的伤 痕累累了。我看得实在是心疼,怎么哄都没用。很显 然,这是一个幼儿自虐行为的问题。幼儿为什么会发 生虐待和自虐的现象?如何帮助幼儿进行矫正?本节 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些问题。
❖ 一、典型案例(见教材) ❖ 二、原因分析 ❖ (一)幼儿自身生理心理发育不完善 ❖ (二)家长教养方式不当 ❖ (三)同伴交往机会缺乏 ❖ 三、教育对策 ❖ (一)明确要求,预防在先 ❖ (二)教育方式的改变 ❖ (三)采用"负强化"的方法 ❖ (四)分析孩子的任性心理,讲究教育艺术
第四节 自我中心性格的分析与矫正
❖ 一、典型案例(见教材) ❖ 二、原因分析 ❖ (一)内因 ❖1.生物因素 ❖2.心理因素 ❖(二)外因 ❖外因即环境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父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

? 多动症的具体表现 ? 不安宁、喂食困难、易哭、难以入睡、易醒
、或者是睡得很死,难以唤醒。 ? 他们较早就能站立行走,并经常乱摸乱翻,
到处闯祸。 ? 上学后表现更是不能安静坐下来超过 5分钟
,手脚不停地干这干那,注意力不能集中于 一件事情上,在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做小 动作,或是和别人发生冲突等。 ?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与其他正常儿童的顽皮好 动是不同的,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无组织 无目的的。 ? 他们经常缺乏有目的的活动。他们在玩玩具 时常常是一分钟热度,从来没有耐心将一个 活动做完。他对大人讲的话也常常是这个耳 朵进那个耳朵出,似乎什么也记不住。
? 适当使用奖惩手段,对少数虐待动物成习惯 的孩子,可以给予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 的错误。
? 培养孩子的仁爱善良之心
21
手指头的诱惑
? 心理学家曾做过研究统计,发现 90%的正常婴儿有 吃手指的习惯,5%的4岁儿童仍保持这种行为, 6岁 至ll岁儿童中有2%存在吃手指的问题。
?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按照心理需要的满足方式,可 以分为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和生殖欲期。儿 童从出生到成年是按照这一顺序来完成人格历程。 在0-1岁是口唇期,这个期间里儿童是经过吮吸和啃 咬得到快乐。
? 以身作则,以情慎行: 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 的言行保持一致,以身作则,诚实做人。如果 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1虚8 心承
小小施虐者
?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虐待小动物,有的 是弄死一条蚯蚓,有的则可能弄断小猫的 尾巴。他们觉得这样做非常刺激,好玩, 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 原因分析 (1)认知水平的限制: 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5岁之前的儿童
第三四章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分析(上下)

第三章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分析(上)————习惯行为问题本章主要内容学前儿童的习惯行为问题及其特征产生学前儿童习惯行为问题的因素分析学前儿童习惯行为问题的案例分析及其对策一、情绪问题学前儿童的情绪问题较为常见,是心理行为问题中的一大类。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不稳定,其问题症状不典型,儿童多数情绪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缓解。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儿童的情绪问题,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予以疏导,在寻找到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教育和矫治。
1.羞怯、胆小羞怯、胆小的儿童总是被周围其他孩子指挥、摆布,他们往往显得被动、无助;当一群人尤其是陌生人来看他的时候,羞怯、胆小的孩子总是拒绝走出房间。
案例一刘××,女,4岁3个月,上中班。
在班上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道玩。
上课时,她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课间一个人缩在旁边不出声。
在家里也不爱说笑。
其行为举止正常,但只要见到陌生人就很害羞,躲在一旁不敢说话。
老师曾反复鼓励她跟小伙伴一起玩,但她始终躲在一旁,不愿玩。
背景资料刘的爸爸经常外出在外,很少照顾家里;妈妈常年病休在家,使得刘很少有机会出去玩,闲暇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妈妈呆在家里。
问题分析刘的行为表现是胆怯、社交退缩的表现。
造成儿童社交退缩的原因很多,从上面的情况看,这个孩子的问题主要跟相对封闭的家庭环境有关,从小缺乏与小伙伴或他人交往的经验。
据此,我们可采用行为塑造法对她进行矫治。
对策与建议第一周:矫治前老师将计划告诉刘,让刘知道早上入园后向老师、小朋友说“老师早,小朋友早”,老师会奖给她一朵小红花,如果能得到6朵小红花,老师就可以让她把幼儿园的布娃娃带回家玩一天。
第一天没做到。
第二天,刘对着老师嘴巴张了两张,老师马上高兴地说:“今天,刘××真懂礼貌,知道跟老师说‘老师早’了,老师要奖给你一朵小红花。
”接下来的几天,刘能用轻轻的声音说“老师早,小朋友早”。
儿童学前期出现的常见行为问题及解决办法

儿童学前期出现的常见行为问题及解决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变迁,儿童学前期出现的行为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给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带来困扰,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见的儿童学前期行为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办法。
一、情绪失控儿童学前期的情绪失控是很常见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哭大闹,或者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脾气。
这对于家长来说是一大挑战,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孩子的情绪。
解决办法:1. 给予孩子情绪表达的空间: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来平静下来。
同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情绪是正常的,但是要学会适当地表达。
2. 建立情绪管理技巧:家长可以教导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数数或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一下。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注意力不集中在学前期,儿童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容易分心。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家长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在做作业或者听老师讲课时会走神,无法专心。
解决办法: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关闭电视或者其他娱乐设备,专心学习。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时复习、集中注意力等。
同时,鼓励孩子进行有趣的学习活动,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社交困难儿童学前期时期,他们正在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和交流。
然而,有些孩子可能会面临社交困难,例如害羞、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等问题。
解决办法:1.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例如幼儿园的游戏时间或者社区的亲子活动。
这样可以让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2. 模仿角色扮演: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模仿一些社交场景,例如与陌生人打招呼、与同伴分享玩具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和相处。
在解决儿童学前期的行为问题时,家长们需要耐心和理解。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不爱分享

行为表现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行为表现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2岁左右,自我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开始发展,强调“我”的概念; 3岁开始,逐渐显现出“你”“他”的概念; 4、5岁开始,逐渐显现“分享”的行为。
先“独占”才“分享”,先“利己”才“利他”
行为表现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1.身心发展的特点(4岁前); 2.强烈的“拥有感”(公共物品更容易被分享); 3.亲密感、安全感(特殊需要的物品); 4.不健全的物质环境(物质、材料不足)
行为表现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1.准备充足的材料(同类型同样的); 2.制定分享规则与方案(私人物品); 3.尊重儿童对物品的所有权(特殊情感诉求); 4.创设分享环境(专门化的活动、幼儿参与制 定分享规则); 5.及时强化,避免幼儿功利化的分享(利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不能分清楚物品的归属权问题,只知道自己想要的就 可以占有,认为世界上的东西都是自己家里的。 4.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抵抗不住诱惑。 5.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13
矫正策略
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通过合理手段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要让 孩子理解拿别人东西后别人的感觉.
23
床单上的“地图”
遗尿症 当孩子4岁之后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昼夜经常不自主地排尿,
造成尿裤子或尿床,这就属于遗尿症,是一种排便习惯的障碍。 判断标准: 岁每月至少 次;稍微大些,每月至少 次。 原因 遗传和生理病变 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心理因素影响
24
矫正策略 及时体检,确定原因 正确对待,给予孩子关爱和耐心。 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科学选用治疗方法
14
他为什么喜欢爱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哎呀,太棒 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 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当然啦。 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你多美呀!
撒谎 撒谎,就是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儿童撒谎是指儿
童运用一定的方法隐瞒事实,从而故意欺骗他人的行为。 对于儿童来说,撒谎是为了获得好处或者逃避责任。
第二天,我和老师说此事,不料老师讲,邓惠已半 个多月没来了,回南方老家了,弄得我哭笑不得。
7
案例3
佳佳5岁,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和家里养的小狗是好朋友。 可是,自从转到一所新幼儿园后,父母却发现佳佳常拿剪刀剪小狗 的毛,甚至用棒子狠狠地打小狗。父母无法理解
案例4:
吴斯羽是我班一位4岁的小女孩,聪明好学。老师、小朋友都很喜 欢她,但就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课、游戏时 都会发现她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当小朋友午睡起来时,就会听到 小朋友的告状声:“老师,吴斯羽睡觉又吃手了!”这时,她又会 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 我的嘴里。”有时候,看见她在吃手,我提醒她,她就把手指拿出 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原因分析除了吃奶之外,孩子会把手放在嘴里吸吮,以获得一种愉快感
1. 母亲喂养方式不当,造成幼儿情感饥饿
2. 环境单调,缺少同龄伙伴吃奶之外,孩子会把手放在嘴里吸吮,以获得一种 愉快感
22
3 对幼儿园新环境适应苦难,产生了紧张、焦虑的情 绪 矫正策略 1. 满足孩子被关注、被爱抚的心理需要 2. 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 3. 采用必要的行为疗法 4. 丰富孩子生活,转移注意力
的东西放到嘴里,他对什么东西可以拿,什么东西不可以拿还搞不清 楚。这个时候即使家长打他,老师责备他,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12
2.由于好奇心的驱使 有时别的小朋友有了新玩具,小孩子看到了非常喜欢,
可是自己家里又没有,于是“拿”过来玩一玩。 3.认知水平的影响 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偷”这个概念。没有一定的道
那天我接女儿从幼儿园回家,在路上和往常一样, 问她在幼儿园里有什么高兴事和不愉快的事,她悲戚 戚地说:“邓惠这几天总欺负我”。我感到吃惊,问: “你们不是最好的朋友吗?她怎么欺负你了?”“她 说她不喜欢我,不和我玩,还用拳头打我。”我当时 信以为真,对她说:“不要紧,明天爸爸和老师说, 让她不再欺负你,还做你的好朋友。”
情绪问题的 儿童
智力低下的
儿童
4
案例分析
思考: 孩子们出现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 你觉得采用哪些措施可以改正这些问题?
5
案例1:
冯淑鑫是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比较淘气。一天,几个孩子都说 自己的彩笔不见了,也有的说铅笔不见了,在对附近几个小朋 友的询问中得知:原来是冯淑鑫小朋友拿的,最终这些东西真 的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
17
矫正策略
仔细观察,分析原因:善待幼儿的说谎现象,区分孩子属于幻想一类的 说谎。允许孩子申辩。
奖惩适度:即便幼儿说了谎,家长也不要认为孩子好像犯了弥天大罪, 而是要耐心帮助他,给他一个宽松的气氛和环境,减轻他的心理压力, 给其改错的机会。原谅并帮助他摆脱困境,让他知道如果犯错了,大人 会帮助他的,切不可严厉斥责和大骂。
原因分析 (1)认知水平的限制:
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5岁之前的儿童在道德判断不成熟,缺 少“道德”“人道”等观念。
② 处于一种好奇心的状态,3-6岁的儿童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喜 欢问“为什么”,如果成人的解答满足不了他们,他们会自己尝 试,自己动手。
19
认知能力水平比较低,他们不太可能产生“移情”。
第三讲: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 及其矫正
1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事业中,我们一直 在跟时间赛跑,跑慢了,孩子就会在 未来的竞争中,输在起跑线上?!
只有身心健康的孩子才不会 输在人生的道路上!
2
问题分析
导读: 你们了解学前儿童可能出现的心
理问题吗?
3
注意缺陷多 动障碍
孤僻
天才儿童
特别的儿童
自闭症
27
原因分析 遗传 神经生理学因素 轻微脑损伤 心理社会因素
矫正策略 心理治疗,老师和父母多多交
流,对孩子要有耐心。 参加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28
以身作则,以情慎行: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以身作 则,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 误并改正。
18
小小施虐者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虐待小动物,有的是弄死一条蚯蚓,有的则 可能弄断小猫的尾巴。他们觉得这样做非常刺激,好玩,并没有意 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9
多动证
“偷拿”
遗尿症
特别行为的儿童
虐待动物
说谎
吮手指
10
目
1 管不住的小手
2 他为什么爱撒谎
录
3 小小施虐者
4 手指头的诱惑 5 床单上的“地图”
11
管不住的小手
偷拿行为 偷拿行为是指用不正当的方法和手段,趁人不备地占有他人财物的行
为。儿童偷拿行为指学前儿童在既无客观需要,也不明确的动机下,随 便拿走别人东西的行为。这种行为与成年人的偷窃行为是不同的。 原因 1.为了满足生理需要 这个主要是指对食物的需要,当孩子饿的时候,他会禁不住地拿别人
三岁的小男孩天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后,玩耍时碰到了上衣口 袋里的东西,忽热想起了什么,对爸爸说:“爸爸,我有个宝 贝你看不看?”爸爸好奇的问:“你有什么宝贝呀?”天天掏 出来的宝贝,原来是一块小小的香皂。爸爸问:“从哪里拿来 的?”天天说:“从幼儿园的洗手池上拿的”。爸爸怔住了。
6
案例2:小美爸爸的自述
25
屁股上的“刺儿”
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多发病于l0岁之前,男孩
多于女孩。 区分多动症 如果一个幼儿不认真听讲,动作很多,但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表现出
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多动,而不是多动症。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与其他正常儿童的顽皮好动是不同的,他们的活
动是杂乱的,无组织无目的的。而在运动场上,他们的表现却属一 般。有人用“永动机”来形容他们的不能控制的好动。
(2)儿童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对新生活,新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的难度,家庭的家教 过于严格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人具有攻击和破坏的 本能,当他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时,就可能会激发他的 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
(3)发泄内心的不满
当孩子内心有委曲、挫折感时也会想办法发泄出来, 比他更弱小的就是小动物,于是,小动物成了替罪羊 和出气筒,但他们不敢去虐待大的凶猛动物。
15
客观原因 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撒谎这项技能要求小孩有意识地掩
藏大脑中的真实答案,同时记住并给出他人所期望的答案。 掌握该项技能的小孩已经具备了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等认知 技能。 因为想象而说谎:他们的吹嘘可能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 来。幼儿在三四岁的时候,见闻比较广泛,感情比较丰富, 语言能力逐渐发达,容易陷入多姿多彩的幻想中,而且时常 把想象和现实混同起来,说出想象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渴望。 因为遗忘而说谎:对经历过的事情张冠李戴,记忆不准确, 造成说话不真实。
8
案例5
清晨,翰翰呆坐在床上,床单湿了一片。爸爸皱着眉说:“又尿床 了,你今年都 6 岁了,怎么办啊!”
案例6: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 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 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 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 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 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 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 交流有障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的概念
同时,对于孩子拾金不昧的行为、帮助他人的行为要给予及时的鼓 励和奖励。让孩子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最后,在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时,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孩子是初犯,要警告他:这次行为如能改正不再犯,则可以得
到原谅,如果再犯要重罚。
16
主观原因 获得好处,达到自己的目的。 模仿家长:成人说谎,殃及幼儿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些父母有意无意地“指示”孩子 说谎。 言语误导,诱发说谎。成人这种不正确过于武断或直觉式的归因 ,把错误都推在别人身上,认为跟自己的孩子没有关系,不能客观地 对待事实的做法加上幼儿道德观念的模糊,生活经验缺乏,容易受到 成人的语言暗示,说谎也就在所难免了。 避免惩罚,逃避责任 获取尊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引起他人对自己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