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劳动的开端(答案)

劳动的开端(答案)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劳动的开端》阅读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

不一会儿又要爬山。

这山 1、 (1
(2千。

2、 课文中说“原来桌子被人抽掉,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办事人的冷酷和残忍,不把穷人当人看。

3、 画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例如:第一段第二句话。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担子对于作者来说太重了,作者第一次挑煤没有经验,困难重重,体会到劳动人们艰难生活和劳动的艰辛。

4、 文中写作者挑了(2 )天煤,重点写第( 1)天,按( 事情时间的顺序 )写的。

这叫( 详略得当 )
5、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体会
是从第一次挑煤开始的。

半夜动身,天亮赶路,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煤撒了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一地,晚上挑着空筐回家。

作者第一次挑煤是为了谋生,一路上吃了很多的苦。

从中可以感受到劳动是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是艰辛的。

6、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在那个年代12岁的孩子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穷人的生活苦难。

而我们今天的生7、.。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劳动的开端 1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劳动的开端 1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你吃过饭了吗?”
“我不饿。”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 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 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 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 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 歇。
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 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 像是打秋千。 •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 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 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脚擦破好几 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 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 家里
• 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过 高山去挑煤。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 头上就直冒冷汗。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 使尽的时候,先多赶几步路,免得磨到 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两脚不停,一 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从此我走上了 艰难的生活道路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 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 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脚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 了一地。幻灯片 10




中午
山头
半 早晨 夜 煤窑
太阳落山
半山腰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 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 只空筐回到家里
“孩子,你怎么啦?”
“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吴运铎之所以成为 “中国的保尔”,是因 为——————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 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 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




读读词语,思考如何运用这些 词语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语文劳动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劳动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劳动阅读题及答案劳动韩少功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刺,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

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钯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刺,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

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

钯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痴,老伤叠上新伤。

但衣着褴褛的青年早已习惯。

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

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

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一个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

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最大的恶梦还是听到一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钯头!箢箕!”这是我以前的队长哈佬的声音。

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宏亮震耳。

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

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

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

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

坦白地说: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

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连海德格尔也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

语文北师大五年级下册(2010年11月修订)《劳动的开端》同步练习2

语文北师大五年级下册(2010年11月修订)《劳动的开端》同步练习2

劳动的开端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1〃“我”为什么去挣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穷孩子都去挑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

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抽:①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②(某些植物体)长出(1)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 )(2)春风吹过,柳枝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 )2〃“抽掉”一词使你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万丈深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类文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北师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北师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北师版专项部分阅读《龙的传人》主要内容课文从龙与中国人密切关系,龙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人赋予龙的丰富含义等几方面,告诉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自称“龙的传人”。

分段及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了中国人与龙的密切关系。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了龙到底是什么和人们赋予龙的象征含义。

第三段(第7自然段):点明了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原因。

写作特点1.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开头以提起龙中国人莫不引以为豪,有时还自称为“龙的传人”点题引人,结尾又以“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扣题呼应,前后连贯一致。

2.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忆读书》主要内容课文介绍了冰心奶奶小时就很爱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的事情,这使我懂得了以后不能光想着玩,应该学习冰心奶奶用心读书,读好书的精神。

分段及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读书所带来的话题。

第二段(第2—11自然段):通过我读《三国演义》、《精忠说岳》和《红楼梦》的经历来说明读书的好处,以及读好书的重要性。

分段及段意第一段(第1—4自然段):由于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做法也不同。

第二段(第5—11自然段):我们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第三段(第12—13自然段):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写作特点1.本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2.将鹅的神气十足和我的狼狈不堪,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细致刻画。

《修鞋姑娘》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她的行为深深感动的故事。

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分段及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骑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第二段(第2—15自然段):写修鞋的经过。

第三段(第16、17自然段):写“我”继续在长街深巷寻找修鞋姑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
早上六点二十五分,解封后的首趟始发O9301次列车,从汉口火车站出发到达湖北的荆州,七点零五分,武汉站首发G431次动车,开往广西南宁东站。
武汉天河机场复航。七点二十分,LOO25首次东方航空航班,从武汉起飞,飞往三亚。首架抵汉客运航班降落达天河机场,以水门相迎,这是民航最高礼仪,标志天空起航。今天还有二百七十六列 旅客从武汉发出,其中武汉始发四十辆。开往上海,深圳,福州,杭州等地,这些鲜活的事实,昭示武汉复活。大城开启,生生不息,蒸蒸日上,谁不为之狂欢。我要竖起大拇指:武汉酷!
说到武汉站,龚家岭,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也是家乡本土享誉国际声誉的重点交通枢纽。我时常为之自豪。家乡,连接着祖国四面八方。就是因为他们,托举起家乡经济腾飞。张家湾也是我 们洪山区青菱乡的一个重要站口,那里是武汉的南大门。当听到这个地名的时候,那么耳熟能详,洪山区,张家湾,不停地在耳边回响。

大城重启,众望所归。九省通衢,今复还。又一轮出征在路上。亚洲明仕网页版登录
长夜破晓终有时。解封后,开启水运,民航,铁路,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城市公交运行。伴随零点钟声的敲响,洪山区张家湾十二个收费站匝道全部打开,恢复常态交通;武汉东大门流量最大的省际龚家岭通道 闸口开启,来自城区大量的车辆通过排队有序进行。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吴运铎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吴运铎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吴运铎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三、教学重点: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第一段(1-----8)起因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第三段(29---30)结果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1 先通读这三段话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

所以不合适。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

那时候,听母亲说过,父亲家里很穷很穷,爷爷去世的比较早,只有奶奶带着父亲和一个有智障的伯父生活,过着含辛茹苦的日子。奶奶是个淳朴而勤劳的人,但那个年月日子过得总是紧巴巴的, 以致父亲过了男大当婚的黄金年纪。邻居介绍了,穷,没成;村里人也帮着讲,穷,不行!那时还不是外公的外公也帮着父亲说和,还是穷,没戏!最后把人盯急了,人家反问外公,你不是有女儿吗? 一向脾气倔强的外公就真的做主了,后来,比父亲小6岁的母亲就嫁给了父亲/邹德平
母亲走了整整一百天了,临终时未曾留下一句话,静静的走了,或许带着对我们无尽的眷恋走的!一想起有母亲在的 日子,往事就被裁成一段一段的,每个段落都与母亲有关;从此,每个日月里, 都会有思念穿过时空的门楣,静静落在我思绪的心田。
————写在思母的时候

民国时有写放花盒子的竹枝词:“九隆花盒早著名,美丽花样整四层,若问四层为何物,一字一楼二连灯。”这里的“一字一楼”,楼说的是花盒子的层,指的是每放一层的时候,会从盒子里飞迸 出一幅大喜字,类如福禄寿喜之类的拜年话。这里所说的灯,就是最后出现的花灯照耀,应和着上元灯节的喜兴。这种花盒子,可谓花灯的升级版,将元宵节燃放至高潮。365封号审核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的开端1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2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在东北方的深山里,煤藏离地面很近。

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

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3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也靠人工。

挑脚得一担担地把煤挑到车站。

4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5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带我去。

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6“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7“我不跟你摔跤。

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点儿起来!”8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

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

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9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

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

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10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

哪知来的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11屋檐底下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

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12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斜侮。

13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14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找麻烦!”15我一赌气挑上就走。

16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17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

不一会儿又要爬山。

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在打秋千。

18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

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19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生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

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20太阳落山了,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离车站还有五六里路。

就是我挑到车站,收煤站也收秤关门了。

我怎么办呢?21戏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22一进门,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

23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啦?”24我说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母亲含着小,给我打来洗脚水。

25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不肯下地洗脚。

26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27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28我回答:“我不饿。

”29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

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冷汗。

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先多赶几步路,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

就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30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一、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

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就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他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的。

二、自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三、范读,按要求回答阅读题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填括号里。

lào luò là páng bàng zàng cáng落后(luò)落在后面(là)落枕(lào)磅礴(páng)磅秤(bàng )煤藏(cáng)藏zàng 1储存大量东西的地方 2佛道 3经典总称 3西藏 4藏族cáng 1躲藏,隐藏 2收存 3姓矿藏cáng 地下埋藏的各种矿物的统称(矿中所储藏)2、结合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深渊:很深的水。

3、文章先谢了作者自己小时候家里(很贫困),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矿上挑煤)。

再(详)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略)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结合一句体会其作用。

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所描写的事物或所说明的道理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在文章中运用比喻,一可以使事物生动具体,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读者深入理解。

①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爬进去挖煤,又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这里两个“像狗一样”突出了工人劳动条件极差,劳动任务繁重,极端艰苦,说明了资本家不把工人当人看待。

体会到了旧社会穷苦人民生活的悲惨。

②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我”突然被重重地摔倒在地上的感觉。

联系后一句“原来桌子被人抽掉”来理解,“抽掉”表明矿上的办事人态度冷漠,动作粗暴,根本就不管桌子上躺的人的死活。

在他们眼中,穷人是没有地位的,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③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用“跟滚水烫过一样”比喻肩头又红又肿,皮也破了那种难忍的疼痛,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劳动的艰难。

④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用“打秋千”来比喻煤筐晃落得厉害,说明山路是多么难走,劳动是多少的艰辛,这样繁重的劳动是十二岁的孩子难以承受的。

⑤“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你压扁了!”像个“瘦猴子”比喻“我”身体单薄、瘦弱,根本挑不动煤,但被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说明旧社会穷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⑥“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

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条件极差路长难走人小担重受欺受伤过渡: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

但是,12岁的小吴运铎却没有流泪。

他只是淡淡地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6、读了短文,你认为当时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少年?(用3个以上词语来概括)懂事能承担家庭责任坚强吃苦耐劳逆境中成长7、题目“劳动的开端”意味着什么?从此,开始了做牛马般繁重艰辛的工作从此,挑起了艰难的家庭的生活重担从此,步入社会——受侮辱、受奴役的黑暗社会总结:童年时代的吴运铎是可怜的,也是可敬的,是可叹的,也是可爱的。

多年以后,他他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力这两句无声的语言,一直陪伴着他苦难而又坎坷的一生,也一直鼓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鼓舞我们顽强不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作者链接:吴运铎(1917-1991)江西省萍乡县人。

12岁当上了矿工。

他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

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把一切献给党》一书,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推荐阅读:《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你的第一次劳动是做什么?有何感受?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填括号里。

lào luò là páng bàng zàng cáng落后()落在后面()落枕()磅礴()磅秤()煤藏()2、结合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威胁:深渊:3、文章先写了作者自己小时候家里(),为了(),决心去()。

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4、根据第一次挑煤情况填表时间发生的事5、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结合一句体会其作用。

6、读了短文,你认为当时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少年?(用3个以上词语来概括)7、题目“劳动的开端”意味着什么?8、你的第一次劳动是做什么?有何感受?作者链接:吴运铎(1917-1991)江西省萍乡县人。

12岁当上了矿工。

他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

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把一切献给党》一书,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推荐阅读:《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