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海淀区位优势大力整合开发区域人才资源
充分发挥什么作为第一资源
充分发挥什么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详解】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一、充分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意义国际人才竞争形势逼人,必须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世界范围内以人才为中心的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国际人才竞争愈加激烈。
发达国家无一不把争夺人才作为保持领先优势的重要手段,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把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作为追赶的主要动力,纷纷推出系统性的人才政策和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吸引海外人才回国亦优势强劲,“十二五”期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总人数的3倍。
与此同时,各类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加强了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千人计划”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7000余位;中科院在国内率先实施“百人计划”,24年来累计引进优秀人才近3000位,其中已走出43名“两院”院士,中科院现任100多名研究所所长中近1/3是“百人计划”入选者。
总体上看,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成果丰硕,但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我国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实力有待提升,队伍结构和学科分布不尽合理,尖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相对缺乏。
另一方面,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的限制性障碍。
美国现对中国留学生签证设限,美国国防部终止向参与中国人才计划的学者提供资金和其它奖励。
国际人才竞争形势迫使我们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宽广的胸怀,不分族裔,着眼长远,继续加大力度,加强对世界一流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国家创新发展挑战逼人,必须长期稳定支持一批优秀人才和团队。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明确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国家创新发展必须有原创技术在手、核心技术在手,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家创新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精神、追赶前沿、前瞻探索的人才,需要一大批富有原创思维、潜心专注、孜孜以求、甘坐冷板凳的人才,需要一大批敢于大胆突破、攻坚克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
2024北京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是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A.标识解析B.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C.工业互联网平台D.安全态势感知平台2.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A.德才兼备B.德高望重C.国际视野开阔D.研究能力突出3.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A.技术创新B.基础研究C.关键核心技术D.战略科技创新4.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
A.22.5B.33.6C.35.8D.47.55.属于知识产权法的是?()A.宪法B.商标法C.专利法D.著作权法6.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
A.“一村一规”B.“多规合一”C.“一规多区”D.“多规多用”7.《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提出,把()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A.公有制经济组织B.非公有制经济组织C.中外合资经济组织D.外资经济组织8.()又称“反向定制”或“用户直连制造”,是以工厂直接对接消费者需求为特征的新型生产制造和商业形态A.C2MB.M2MC.A.1D.SQUAD2.09.教字广东项目的五大政务服务应用平台中()是面向全省1300万商事主体的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平台将分散在政府各主管部门的企业开办、经营许可、清缴税款、出口退税、创业补贴、扶持资金申请等961多项高频服务集成到一个手机应用。
A.奥商通B.粤政易C.广东政务服务网D.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10.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政治D.经济11.()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的集合。
当好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当好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者:***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23年第12期海淀区委把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当好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学习打头、调研开路、实干开局整体融合,重点措施一体贯通,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要坚持创新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海淀贡献。
”9月21日,在区级领导班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交流研讨会上,区委书记张革讲述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会上,29名区级领导干部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海淀区发展实际和分管工作相结合,围绕“当好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个主题,畅谈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这些发言契合海淀实际、切合高质量发展方向、可操作性强,彰显了对全区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全面学习领悟把握理论精髓“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增效,巩固和深化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方面的改革成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翻开《处级班子读书班交流研讨发言摘编》,精心汇编的469条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感悟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举措,是海淀区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以学促干的生動体现。
主题教育启动后的第一周,区处两级班子坚持理论武装打头,同步举办读书班,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读书班的良好开局带动了全区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热潮,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党课开讲啦”“云端党课”等载体,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
四季青镇机关党群党支部坚持把“学思想”摆在首要位置,认真制订学习计划,精准安排读书篇目,切实推动支部党员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4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2024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关于经济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恩格尔系数越大,表示生活越富裕B.货币供应量中,M2的流动性强于M1C.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绝对平均D.国民总收入(GNI)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答案】 C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的是:A.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依法治国C.全面从严治党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案】 D3、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因能量增加而向空间释放出大量高速运行的,它们可能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造成严重的影响。
A.带电粒子流B.热气流C.电磁场D.陨石【答案】 A4、近年由于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市场总体成交值从2010年至2012年连续3年下降。
2012年较2011年衰退23.38%。
周转率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2012年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周转率97%,上柜市场周转率为175%,兴柜市场周转率为27%。
A.1593.43兆新台币B.1638.56兆新台币C.1799.73兆新台币D.2135.22兆新台币【答案】 A5、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却无损自身的光芒。
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______时,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喜悦和满足。
A.财产B.幸福C.时间D.荣誉【答案】 B6、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需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扶贫产业,通过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 ________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农村二三产业。
A.因势利导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因材施教【答案】 B7、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也是世界上惟一会运用逻辑推理的生物。
环环相扣,______的逻辑推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思考、研究和决策。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和入驻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和入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1.18•【字号】海政发〔2013〕4号•【施行日期】2013.0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和入驻方案》的通知海政发〔2013〕4号各相关单位:根据2012年11月12日区政府专题会精神和隋振江书记的批示意见,现将《海淀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和入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13年1月18日海淀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和入驻方案根据《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精神,为推进我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好地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搭建政务服务体系、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参照市政务服务中心筹建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我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并据此制定入驻方案。
一、功能定位(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为引领,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为手段,树立“以人为本、效率为先、服务至上”的政务服务理念,着力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标准化和政务公开透明化;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规范运行;着力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我区行政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驻区单位和公众服务。
(二)功能定位坚持以政务服务为主线,以企业和市民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手段,以服务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工作方式灵活为抓手,与专业服务大厅和街镇社区中心(站)一并构建“中心为企、社区为民、网络为主、自助为辅”的四位一体、虚实结合的政务服务体系。
具体功能包括:1.集中企业服务事项,为企业提供“全程贯通”的服务。
深耕厚植中关村丰台园打造产业优势
投资区域。
uziqu>u 深耕厚植 &中关村丰台园打造产业优势M文/王晓蕾2 020年12月18日,北京协同创新 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举行了揭 牌仪式,正式落户中关村丰台园。
该研 究院的成立是落实《中关村丰台园轨 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2020- 2022)》的重要举措,将打通北京轨道交 通行业“政产学研用”多环节协同创新 体制,提升北京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 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轨道交通是丰台园第一大产业,与 航空航天组成了丰台园两大千亿级产业 集群。
丰台园1991年成立,是中关村 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一直以来, 园区通过出台政策.加强集聚、抓住细 分行业创新升级,深耕厚植,努力在打 造产业优势上取得新突破。
做好产业政策顶层设计2020年10月在第二届中国铁路发展论坛上,丰台园发布了《中关村丰台 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和丰台区政府联合制定,从加强关键技 术研发、打通创新链条、打造特色空间、 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 接全球高端创新网络6个方面,提出了 22条支持举措,以加快推动中关村丰台 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
通过计划实 施,力争到2022年,实现丰台园轨道 交通产业收人超过3000亿元。
丰台园 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创 新能力强,目前总收人接近2000亿, 连续五年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总收入 突破千亿元,均增幅达到12%。
拥有轨 道交通重点企业143家,从产业链分布 来看,聚集了中国中铁、中国通号、中 铁高新为代表的全球知名轨道交通龙头 企业、以及以交控科技为代表的民营企58 投资北京INVEST BEIJINGTOUZI QUYU i 投资区域业,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咨询到工程建设 施工、装备制造、运营增值服务的全产 业链。
为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在政 策方面丰台园推出了 “创新十二条”(《中 关村丰台科技园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和 科技创新的措施〉>),支持科技型企业开 展研发活动和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建设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等。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的意见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1.06•【字号】•【施行日期】2021.0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其他规定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的意见各有关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的意见》已经我委2020年第11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2021年1月6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的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示区组发〔2018〕4号),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以下简称海创园)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海外人才和海外人才创业企业(以下简称海创企业)的能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制定本意见。
一、完善海创园工作体系1.明确功能定位。
海创园的主要功能是吸引和扶持海外人才归国或来华创业,培育具有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海外人才包括海外归国人才和外籍人才。
纳入中关村支持体系的海创园原则上应是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或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硬科技孵化器等。
2.规范评价管理。
中关村管委会负责组织开展海创园申报工作,把一批载体建设好、孵化能力强,分园支持重视,吸引和服务海外人才富有成效的孵化机构纳入到中关村海创园工作体系。
支持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协会发挥作用,加强对海创园的业务指导,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不断规范海创园的评价工作。
海淀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暂行办法
附件:海人才发[2013]1号海淀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育人才是海淀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型和国际化的教育人才,实现海淀教育保持“三个一流”目标,更好地服务核心区建设,根据北京市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以及《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京海发[2011]11号)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京海发[2011]16号)精神,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教育人才引进的原则是:明确高端,以用为本,扩宽引进渠道,激活引进方式,重点引进外省市教育名家、名校长、名师。
对北部地区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实行重点倾斜,对特殊人才可实行“一人一策”。
鼓励用人单位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结合用人需求和发展战略,面向全国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第三条教育人才引进工作在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海淀区教育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人才引进条件与范围第四条办理人才引进人员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二)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三)年龄在45周岁以下;(四)身体健康;(五)具有其他归口管理部门规定的必备证件;(六)符合用人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
特别优秀或紧缺的人才,其职称和年龄要求可酌情放宽。
第五条人才引进分为五个类别:(一)教育专家。
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省(市)级重点(示范)学校校长。
(二)名师名校长。
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或教育管理等领域取得出色成绩,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省部级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市)级特级教师和省(市)级“名校长"培养对象。
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创新创业引领工程
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创新创业引领工程——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标杆孵化器是由国际一流孵化人才牵头建设,重点聚焦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先进的孵化模式、突出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服务能力,能够高效整合融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促进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创业,带动高端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集聚,示范引领孵化行业升级发展的高水平创业服务机构。
为加快培育标杆孵化器,带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提升,助力硬科技企业培育和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对标国际一流、面向前沿未来、结合各区重点产业方向,打造一批标杆孵化器,聚焦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创业,引领孵化模式变革和行业升级发展,带动资源集聚和创新创业生态优化提升,加速高精尖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助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格局,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面向未来,前瞻布局。
围绕服务前沿和未来产业战略布局,探索建设专注原创新药、基因技术、智能硬件、元宇宙、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智慧能源、关键材料等领域的标杆孵化器,支撑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企业孵化,更好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抢先下好前沿和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支撑探索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立足全球,融汇资源。
坚持全球视野,对标世界一流,强化国际开放合作,提升孵化器服务技术、人才、项目和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效能,着力将孵化器打造成为北京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带动国际高端资源融通汇聚的关键抓手,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国际化水平。
树立标杆,突出专业。
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聚焦垂直细分领域,支持一流孵化人才建设标杆孵化器,鼓励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投资机构等深度参与,强化市场化运营,突出专业团队、专业平台、专业早期投资、专业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等服务能力,树立旗帜标杆,示范带动孵化行业全面升级发展。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合作共建的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
中关村示范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集聚地之一。
自成立以来,中关村示范区已经成为了聚集了大量创新资源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集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关村示范区成立于2009年,是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将中关村科学城和中关村软件园整合升级而成的一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创新区域。
中关村示范区占地面积约493平方公里,包括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软件园和中关村技术密集型产业基地三个核心区域,以及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等多个周边区域。
中关村示范区依托于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着力打造高端研发、产业孵化、科技金融和人才创新四大功能板块。
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关村示范区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
这意味着中关村示范区将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公共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中关村示范区着重发展科技产业。
中关村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再次,中关村示范区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中关村示范区通过建设国际化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加入。
最后,中关村示范区加大了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
中关村示范区鼓励创新创业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融资,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中关村示范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当前,中关村示范区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包括小米、百度、京东等。
这些企业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
中关村示范区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包括杨元庆、雷军等杰出的企业家和科学家。
他们在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下,推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日期】2011.03.04•【文号】•【施行日期】2011.03.0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北京市决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称“中关村示范区”)全面建设人才特区,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设人才特区的重大战略意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力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提高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经济特区的经验,探索建设人才特区,是构筑我国人才发展战略高地、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选择。
建设人才特区,就是要在特定区域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率先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构建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
要通过建设人才特区,大量聚集拔尖领军人才,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依靠人才智力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科学发展优势。
中关村示范区具有建设人才特区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聚集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辐射效应强。
“两区”建设人才方案: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两区”建设人才方案: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简称“两区”建设)工作要求,北京市人才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围绕人才领域建设任务,研究制定了“两区”建设人才领域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两区”建设中人才工作重要精神及决策部署,以推动“两区”建设人才领域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主线,以主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体系,为“两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
紧紧围绕“两区”建设中人才领域各项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时限“挂图作战”,制订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如期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
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人才经验做法,结合北京市人才工作实际,开展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完善首都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优势。
三是坚持系统思维。
加强工作任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加强统筹协调,科学有序推进工作开展。
工作目标对照“两区”建设人才领域任务要求,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在人才评价、引进、激励、服务等环节开展改革创新,着力推出一批政策举措,形成一批实践成果。
2020年出台6项政策,2021年1月底前完成2项任务,2021年年底前完成所有任务。
根据任务分工,人才领域共有17项任务。
其中,人才评价2项、人才引进4项、人才激励4项、人才服务7项。
一、健全人才评价体系(2項)1.拓宽职业资格认证范畴。
探索建立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设计、规划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可依规办理工作居留证件,并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服务,其境外从业经历可视同境内从业经历(金融领域有法律法规考试等特殊要求的,须通过相关考试并符合要求条件)。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21•【字号】海行规发[2012]5号•【施行日期】2012.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办法的通知(海行规发〔2012〕5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海淀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海淀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京海发〔2012〕12号),实现核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定位与目标,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有竞争优势的重点产业,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1〕38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以及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海淀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领域。
重点领域及内容将根据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际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条本办法涉及的支持资金从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四条本办法由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委、区金融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五条重点支持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导航与位置服务、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其他产业。
第六条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对于有重大影响的研发项目,可按照研发投入资金的50%给予资助,最高资助金额500万元。
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经济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王朝华【摘要】本文在总结北京城乡一体化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北京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二元体制;公共服务【作者简介】王朝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
作为首都,北京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
由于受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与城市差距明显,有些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展(一)资源由主要向城区集聚调整为向郊区和农村延伸,“三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11 年,北京市人均GDP 首次突破1 万美元,这不仅意味着北京经济实力有了大幅提升,同时也意味着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近8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向郊区注入的比例逐年攀升,从2003 年的20%、2004 年的40%,到2005年接近50%,而且50%以上的比例已经连续保持5年。
其中在2009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0.2 亿元,同比增长63.5%。
就收入来源而言,农民收入已经由以前单一的经营性收入拓宽为目前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种渠道。
2009年,北京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86元,增幅13.4%。
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首次突破60%。
与此同时市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亲近自然、体验生态正在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休闲度假的现实需求,这种变化直接促进了北京的农业功能由单一向多元转型,客观现实的需求,引导北京农业形态和功能深层次变革。
从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农村传统产业的提升,城市新兴产业的延伸,城乡人员交流的加速,需要在中心城之外寻找契合点。
北京市关于优化住房支持政策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的意见
北京市关于优化住房支持政策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的意见2018-07-23 10:36京建法〔2018〕13号各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京发〔2017〕20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17〕38号)要求,结合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政策规定,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的住房支持政策,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合“三城一区”及其他国家或本市重点功能区(以下统称“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战略资源作用,实行更加积极的住房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在京就业创业,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在就业创业人才聚集区域布局,筹集房源就近解决人才居住需求。
(二)以区为主、全市统筹。
以各区人民政府、园区管理机构为主组织筹集、分配、管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政策指导和房源统筹调配。
(三)计划管理、分级实施。
各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引才需要,在编制年度政策性住房建设和供应计划时,确定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专项供应,纳入全市政策性住房建设筹集计划管理。
(四)租购并举、以租为主。
以配租公共租赁住房为主,配售共有产权住房、发放人才租房补贴为辅,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住房支持。
三、明确职责分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统筹全市人才住房支持政策,指导监督各区、园区开展工作。
根据全市人才工作需要,统筹部分房源面向市级层面引进人才专项分配。
各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统筹本区(开发区)及管辖园区人才住房支持实施政策,负责本区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的住房筹集、分配、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0.11.01•【字号】京办发﹝2010﹞23号•【施行日期】2010.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京办发﹝2010﹞23号,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2010年11月1日印发)为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制定本意见。
一、发挥优势,进一步明确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及原则目标1.首都功能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是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也是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国际城市形象集中体现的重要地区,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保护古都风貌的历史任务更加紧迫,人民群众的文化期待更加迫切,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责任更加重大。
大力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是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迫切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
充分保护挖掘利用核心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中心目标,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核心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旧城整体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展现文化魅力,传承文化财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作出贡献。
3.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综合发展,统筹规划古都风貌保护、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整体合力;坚持传承历史、特色发展,在坚决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实施保护性利用,在挖掘和利用中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坚持调整结构、创新发展,把核心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文化事业统筹起来,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发挥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形态,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十八区县新风采
十八区县新风采门头沟革命老区门头沟地处北京城西,山区面积占到了98.5%,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落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正是这种地貌复杂、起伏变化大的特点形成了区域小气候的多样化,水热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
门头沟区委、区政府针对门头沟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提出了全面推进“一城带四区”发展思路。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科委作为全区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部门,对全区科技事业的发展承担着主要责任。
在认真调研、深入讨论的基础上,门头沟科委创新思路、实事求是地制定了2004年科技工作计划“一二二四”,即“一个启动(启动门头沟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两个打造(1、完善基地四大功能,打造门头沟区科技旗舰;2、发挥两大优势,打造京西果中极品)、两个创建(1、创建硕士培养点,增进与科研院所合作;2、创建科普示范区,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四个强化(1、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实现科技服务网络化;2、强化四项工作,深化企业科技服务;3、强化五个项目,切实推进核桃产业化进程;4、强化引智与培训,继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
)”。
房山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20公里处,全区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
拥有建筑、建材、旅游、化工等四大优势产业,农业基1/ 15础雄厚。
近年来,房山区委、区政府把科技进步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确立并实施了“科教兴房”、可持续发展和龙头带动三大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的发展。
区科委紧紧围绕三大发展战略,认真施行“三推进一提高”,即科学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努力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实施重点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普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推动了全区科技工作的长足发展。
在今后的科技工作中,将继续围绕这三大发展战略,以“聚集资源,促进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体制创新凝聚资源,通过项目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全力实施“131”(即:打造“一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三个推进”、“一个提高”)科技工程计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1.06•【字号】京政发[2005]22号•【施行日期】2005.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京政发[2005]2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家创新体系和首都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和知识经济示范基地,是科技辐射扩散、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及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大决策,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科教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为首都建设创新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做出新贡献,现就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提出以下意见: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举全市之力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现首都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
各有关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大决策,紧紧抓住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大好机遇,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府构建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努力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海淀区重点空间发展战略
海淀区重点空间开展策略1、北部新区空间开展策略¬—“一轴一心一圈层〞〔1〕功能定位:海淀区面向将来的都市开展新区,新型都市化地区。
以建设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都市新区为开展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化为引领,立足“研发+产业〞定位,走新型都市化道路。
要紧开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现代效劳产业和生态看光休闲产业。
〔2〕规划都市空间结构:海淀北部地区的开展要紧围绕北清路展开,规划将形成“一轴、一心、一圈层〞的都市空间形态。
“一轴〞指北清路产业开展轴,串联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一心〞指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呈十字状延伸的生态绿心空间,“一圈层〞指以西北旺镇中心区、温泉镇中心区、南安河、北安河、聂各庄、苏家坨镇中心区、上庄镇中心区为节点的都市化圈层。
〔3〕培育以北清路为开展轴的三大板块:将北清路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整合为东、中、西三大板块,东部开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西部开展文化教育产业,中部突破单一科技园区的规划概念,增加现代效劳产业功能,打造北部都市功能中心区。
东部产业板块由四个节点构成,既软件园、北大生物城和永丰、航天城。
该板块交通便捷,辐射带动效应强,以开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为主,特殊是应打造高端技术产品产业化制造基地,同时适当开展现代效劳产业和房地产业。
中部产业板块由三个节点构成,既环保科技园、中医药科技园和稻香湖会议中心,建议该板块以开展现代效劳产业、高科技研发产业为主,在生态办公、生态效劳、生态会议等规划理念的根底上,打造海淀北部都市功能中心地区。
西部产业板块由文化教育园构成,以开展文化、教育产业为主,建议推出艺术产业概念,将该板块打造成为艺术家荟翠的园地,高端艺术产品生产的基地,同时还能够引进国际名校开办教育分校。
〔4〕北部稻香湖生态科技绿心包括以翠湖湿地公园为核心呈十字状延伸的稻香湖生态旅游区,是海淀北部都市综合新区支撑科技开展的“绿色心脏〞,重点开展生态巡游、高档会议度假、科技农业看光、国际教育看摩和休闲娱乐等旅游产业,将在建设生态型、田园式和现代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与都市生态系统相结合的都市综合新区过程中发扬核心作用。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18•【字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两区”建设是统领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决策部署,是推动首都对外开放新时期再出发的主引擎。
为推进“两区”蓝图转化为发展实景、开放风景,海淀区一抓到底推进政策项目双落地,立足目标导向、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原则,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两区”建设先手棋下好全区发展一盘棋,与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五新”建设汇成合力。
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金融科技、人才引进、“2+1”三区共建为抓手,先行先试一批科技体制改革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实现突破。
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1+N”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先行先试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
打造全球创业投资中心,做实做强“海淀创新基金系”。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用科技创新勾勒金融服务新形态。
利用外资规模,2020年预计实现55亿美元,2021年达到60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2020年出口总额预计实现1065亿元,2021年预计实现1070亿元。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数达到15家。
二、主要工作任务举措(一)加快推进四项重点制度创新政策落地1.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
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和具有技术主导权的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
积极争取中央授权,运用好RCEP签署的机遇红利,以重点项目和企业案例为切入推进数字贸易港建设。
积极对标其他地区先进做法,探索开辟数据跨境传输监管的创新机制,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分阶段推动跨境数据流动有序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挥海淀区位优势大力整合开发区域人才资源
多年来,海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人才资源整合工作,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加强区域人才资源整合开发为基本着力点,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挖掘人才内在潜力,发挥队伍整体优势,用好、用活、用足区域各类人才资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海淀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整合开发人才资源是海淀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
丰富的人才资源是海淀区最具竞争力的独特优势,也是推进海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海淀在人才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地,二是国家级专家人才的聚集地,三是各行各业人才的集散地。
如何把各种性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盘活利用,以促进区域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成为当前全区人才工作的迫切任务和重要举措。
二、海淀区整合开发各类人才资源的创新实践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海淀、大人才、大服务、大发展”为理念,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服务引导、推动合作,努力突破体制、行业、身份局限,引导、促进各层次、各领域的人才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才资源在海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智力支撑作用。
一是搭建高层沟通平台,建立区域人才资源整合开发协调机制。
建立了驻区单位高层联席会议制度,先后达成了军民共建医疗示范工程、动漫创意产业合作等10多个合作项目,形成了人才资源整合开发的长效机制。
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优秀人才共同培养机制。
建立“资本+技术+人才”的运作模式,促进优秀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共同使用,推动区域人才资源整合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是搭建咨询问政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机制。
通过吸收各类区域专家加入人大、政协队伍等多种途径,搭建咨询问政平台,发挥区域高层次人才的参谋智囊作用。
四是搭建多方互动平台,建立优秀人才学习交流机制。
积极推动区属与区域之间、不同体制之间、城乡之间人才跨领域、跨单位学习交流,尝试开展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孵化培养工作。
五是搭建市场服务平台,建立区域人才流动保障机制。
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人才市场服务水平。
六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区域人才信息共享机制。
分门别类建立各行各业高层次专家人才数据库,加大区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人才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七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建立人才合作开发激励机制,注重加强对人才扶持政策、具体措施、成功经验、典型范例的舆论宣传,营造“多方参与、广泛协作、相互开放、共同受益”的社会氛围。
三、整合开发区域人才资源工作的体会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是前提。
第二,突出共同发展是宗旨。
第三,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
第四,加强服务引导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