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读后感
2024年语文课理想反思总结(2篇)
2024年语文课理想反思总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教了一年的语文课了。
回过头来看,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2024年语文课的理想反思总结,希望能够吸取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往往太过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教授课文时,我过于依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和思考的空间。
因此,下一学期我将尝试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我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缺乏自信。
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思维。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另外,我也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对于课外阅读缺乏积极性。
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阅读指导和激励。
因此,下一学期我将多安排一些阅读课堂活动,如课堂朗读、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
同时,我还计划定期组织一些阅读比赛和分享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最后,我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
我发现我有时候会对学生要求过高,对他们的错误和不足过于苛求。
这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太大,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学期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并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认可。
同时,我也会更加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总的来说,2024年的语文课给了我很多反思和启示。
通过这些反思,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积极参与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
同时,我也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更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他们鼓励和认可。
我相信,在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中,我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感悟—《追求理想的语文教学》读后感1000字
《追求理想的语文教学》读后感1000字今晚阅读的是陈大伟老师的《追求理想的语文教学――我这样观课、议课和上课》。
这本书有些发黄了,因为没有写购买时间,不知道买了几年啦。
翻开里面,见到圈圈画画的痕迹,知道自己曾经读过,但是内容不太有印象了。
于是打开书,拿起笔,开始新的阅读。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陈大伟老师说:“从状态上看,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从结构看,理想课堂是帮助学生获得生存本领、生活的智慧,体会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课堂;从投入和产出来看,理想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课堂。
”陈大伟老师从三个层面解读了自己心中理想课堂,非常好!首先是状态层面,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
他把课堂当成一种生活的享受,这种享受不是老师自己的陶醉,也不单单是学生的如痴如醉,而是师生共同享受的课堂生活。
这里用到的关键词“师生”“共同”“享受”,就点明了课堂就是享受教育的乐园。
确实,有时候课堂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一年级下学期,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4》。
我们一起学习生字时,发现所有的生字都是形声字,运用形声字识字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于是我们利用这种识字方法“猜字”。
孩子经历了、参与了、体验了,个个学得不亦乐乎!在学习韵文时,我们学习“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我让孩子们用多种形式读。
就是这一个目标“读”,孩子们也没有厌烦,为什么?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读的意义与乐趣。
一年级孩子,40分钟,不用组织课堂纪律,所有的孩子眼、口、手、脑并用,这种如痴如醉,哪有时间干“斜事”呢?我和孩子们经历着课堂的读、说、思、写,感受着成长的拔节,享受着课堂生活的乐趣。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自身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成长的喜悦,生命的张扬和释放。
要想有这样的课堂共同享受,我觉得在课堂上得“帮助学生获得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体会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
追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追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追寻语文味的地方,而不只是一个知识灌输的渠道。
语文味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是语文课堂独有的特点和魅力。
追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语文课堂应该强调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以文本为主线,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
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剖析文本中的语言、讲述背景知识、分析文本的结构和主题等,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文本的世界,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语文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解和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独特结构和深刻思想。
还可以通过展示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和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和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说服能力。
还可以通过写作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准确、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意识的培养。
语文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理解文本,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做到理性思考和决策。
追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学习。
只有在这样一个追求语文味的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追寻理想中的语文教学
“追寻理想中的语文教学”交流会学习心得新田县思源实验学校陈丽华10月31日到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永州九中举办的“追寻理想中的语文教学”学术交流研讨会,此次交流会让我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的内容有名师课堂教学和名师教学心得,每一部分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第一、吃透教材是根本。
听完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地深入文本。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
这几位老师都充分做到了这一点。
胡培兴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到了童话所要表达的主题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李凌云老师和徐德湖老师的课,两人所选的教学内容都是文言文,文言文的教学中读非常重要。
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边读边领悟文章内容,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了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
刘恩樵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中设计了几个非常精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讲一讲端午的习俗;说一说你的发现;写一写推荐理由。
把一篇篇幅很长的文章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轻松地解决了,也让学生知道原来文章可以这样来读。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学生感受到这么美丽的评价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1)
《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读书心得育才学校曹瑞华我常问自己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书中这样说‚理想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快乐的课堂生活——让‘学生蹦蹦跳跳的上学,高高兴兴回家’‛。
教学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课堂的幸福是教师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质量的。
‚在陈大伟‘理想课堂’的框架中,第一位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美好的校园生活’,第二位是‘让学生学习幸福地生活’,第三位是‘追求有效的教学’,第四位是‘提升教学生命质量,教师享受幸福的课堂教学生活’‛。
这是《中国教师报》记者马朝宏于2007年6月20日发表于《中国教师报》B1版的文章《‚桥梁‛专家陈大伟》中的三段话。
实际上也是陈大伟老师《追求理想的语文教学——我这样观课、议课和上课》一书辑一‚语文教学的观课议课‛的精髓。
陈大伟老师以‚我心是的理想课堂‛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体现了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我看‚随文识字‛、猜字是阅读方法而非识字方法)、阅读(教育假设里的儿童视角、不要轻率地说‚教学内容很简单‛、根据文体样式和风格设计教学、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与思考、阅读教学须下足三道功夫、寻找理解的视角)、写话或习作(对两节习作课的思考)、口语交际(语文课要培养学生好好说话、对口语交际两个问题的思考)、综合性学习(语文学习还应积累什么)。
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字、词、句、段、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来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提升自我,才能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心中一堂理想的语文课
我心中一堂理想的语文课语文课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心中的一堂理想的语文课是一堂充满互动、启发思考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并将其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下是我对这样一节理想的语文课的设想。
首先,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合理的辩论。
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语文知识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中,而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写作,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现实情境,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观察,从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味。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
通过合适的阅读材料和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此外,一堂理想的语文课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
因此,在语文课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
可以通过课堂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学
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学
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学
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首先,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听说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在读写方面,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规律和技能。
其次,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比较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另外,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的优美程度,同时也要教授学生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素材搜集、构思、组织、修改等。
最后,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审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总之,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追寻教育理想的人《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追寻教育理想的人-《我的教育理想》追寻教育理想的人-《我的教育理想》“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中的这段话,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充满梦想,富有理想,并能为之不懈追寻的人。
对朱永新的名字早就耳闻,偶然在中央教育台的《教育人生》栏目中看到了对他的采访,让我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于是我阅读了他创办的新教育网站,并且认真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作为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正在影响着一大批从事教育的人,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着他走上了追逐教育理想的道路。
当我读完这本《我的教育理想》,我被他的文字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个把教育当作伟大的使命,并对教育充满思想的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三个词“激情、自信、追求”,无论是作者的本身,还是文字中所传递给我们的理想校长和理想的老师形象都可以用这三个词来囊括。
从走上老师岗位的那一天起,我也一直在追寻着,以前是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老师,如今是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园长,如何创办一个理想的幼儿园。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我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心里的梦想就是可以拥有一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幼儿园。
在这样的一个幼儿园里,我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每一个成人的脸上始终荡漾着浅浅的笑意,唇齿间流露出的都是柔声细语,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洒满了阳光和花香,眼神里闪烁着灵动的光辉,而我那么穿梭于孩子之间,被他们的歌声、笑声所包围。
我的梦想很温馨,但其实看起来很简单的画面却是要付诸于很多的努力才能实现,朱教授对我心中理想的学校的阐述让我有了更深的考虑。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有特色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
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究,安康的成长;劣质的学校那么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的承受,人格在萎缩。
” 他在书中提到了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对全世界的学校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最后评出十所最好的学校,其中一所意大利迪亚纳学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前教育效果特别显著,看上去与其说是幼儿园,不如说是一所欢跃喧闹的温室,墙上贴的、窗上挂的、天棚上挂的都是孩子的手工艺品,教学的内容是围绕着让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艺并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来组织的,他们把0—3岁孩子进的学校称为“窝”,3--6岁孩子进入的是母亲学校,其实从这个名称就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定位,它让孩子感受就是平安的、温馨的。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栖霞区小学语文学科暑期全员培训报道(二)2016年8月27日下午1:00,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致远外国语学校李响老师,面向全区小学语文、思品160多位教师,做了题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暑期专题培训报告。
报告伊始,李特便提出了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思考,在教学中,品社(品生)课和语文课相混淆,两者之间的教学模糊不清、重点不明,无法突出语文课独特的韵味。
同时,语文课存在着“文学的残破、个性的退隐、主体的迷失、目标的失落、拓展的无奈以及积累的有限”这些现状,继而不得不令人思索——语文教学是什么?是科学?艺术?政治?宗教?面对这一问题,李特认为这都是语文。
语文是大范围的语文,是具有包容性的,但是语文却有着自己的本质,面对课堂上“字词重视不够、语言丰富不够、运用语言文字和技能培养不够”的情形,我们更应该转变思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这一问题。
接着,李老师现身说法,畅谈对《九色鹿》这一课的语文教学实践。
在李特的仔细研读和思索下,化繁为简,另辟蹊径,通过“读一读、辩一辩、议一议、品一品、学一学、填一填、诵一诵和演一演”这八个步骤,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佛教中所传达出的“人性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理解真、善、美,辨别假、丑、恶。
尤其是在“演一演”的环节中,学生通过对“幕次、场景、人物、事件”四方面的掌握,做起了课堂的主人,展示出自己对于生命哲学的理解。
课堂可以很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主权,把控课堂,挖掘真谛。
紧接着,李特以《匆匆》为例,在“品词、析句、赏段、仿写”四个环节中,体现出强烈的语文味。
每一个环节中分析作者朱自清特殊的写作方法,所传达出真挚的情感。
例如在赏析“匆匆”这一叠词中,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感受到“匆匆”所包含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与浓浓的亲情。
这动情、入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我们深刻领悟李特所说的“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光是语言文字训练,还有诗和远方。
追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追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1. 引言1.1 追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在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追寻语文的味道”。
这句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修饰,更是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
语文味不仅仅是文字的味道,更是文化的味道、历史的味道、情感的味道。
追寻语文的味道,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语文之美,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这种追寻,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学生自己的任务。
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热爱语文,他们才能真正领略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
追寻语文的味道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从而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2. 正文2.1 什么是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是指语文课堂所特有的独特氛围和特点,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感。
语文味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和韵味,它来源于文字的优美与深刻,也来源于文学的丰富与高雅。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语文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学习文字和知识,更在于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冲击。
语文味是通过文字和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智慧,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人文情感的表达。
只有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验到语文味,学生才能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语言的力量和美感。
追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文化传承的意识。
2.2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追寻语文味教师可以注重文学欣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语文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文言文创作、字词拼音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文的美好。
追寻我心目中语文课[论文]
追寻我心目中的语文课从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充分开掘写作源泉,尊重学生的写作自由两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
语文教学写作自由情感体验写作源泉笔者从教初中语文多年,经过不懈的钻研摸索,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结合本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总结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我经常掩卷深思: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子?有时,她像巫山神女,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又像自己最亲爱的人,亭亭玉立般地站在我的眼前。
她自身有着无穷的魅力,等待我们的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发现。
我反思:韵味无穷的语文课,为什么在我们的孩子眼中枯燥乏味,甚至面目可憎?我追问:怎样才能展示语文课的神奇魅力?在求索的过程中,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
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现在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造成语文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语文呢?一、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就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溢满哲理、充满情趣的情感世界。
教师声情并茂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细水长流地进行灌溉渗透,让学生在情感世界中大胆想象,触发联想。
在想象和联想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引发情感共振,在共振中挖掘文本的情趣理趣,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学生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着生活,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些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智慧的沃土。
上这样的语文课,我们的学生能不喜欢吗?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品味文本语言。
理想语文——自由阅读与教学读后感
理想语文——自由阅读与教学读后感理想语文——自由阅读与教学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理想语文——自由阅读与教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程红兵老师曾经说“理想的自由教师在今天的土壤里确实存在”“教育的希望在民间,这里所谓的民间就是一线的教师,就是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教师,就是伴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的教师”。
当我阅读了倪江老师的《理想语文——自由阅读与教学》后,我认为,倪江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带给教育希望的“理想的自由教师”。
他是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但是对理想语文的思考,以及为此而进行的种种实验和建构,又使他变得不再普通,他让我看到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有的模样——怀抱理想,自由飞翔。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寻找存在的家,讲自由阅读;第二章,教学——走向自由的天空,讲自由教学;第三章,“捕风捉影”的语文,讲自由鉴赏。
因为我既是语文教师又是阅读教师,所以对倪老师所说得这些内容都很有共鸣,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了很多思考。
首先,语文课应该上出境界。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第一句就是“词以境界为最上”。
叶嘉莹教授认为这个“境界”就是“作品里面的世界,每个作品里都有一个世界”,可以试着把它翻译为“潜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体会到作品很丰富的内容。
比如“‘菡萏香销翠叶残’,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我认为语文课也同样要追求境界,要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世界。
倪江老师所说的“理想语文”就是语文课的境界。
语文不是“压榨分数的工具”“折磨神经的手段”,教师在课堂里“坚守经典阅读、经典文化的价值”,也不回避“所谓亚文化、次生文化”。
“生命在不同的文化氛围里有不变的本质,而这一切几千年前的先贤已经告诉了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试图解码,解构,而后重构”。
这就把语文课的意义提升到高处。
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家公认的,语文有“公共标准”这也是需要的,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凌驾于个体生命之上。
浅谈理想的语文教学
X i n X i a o Y u a n
教学研 究
浅谈理想的语文教学
冉 亚
( 定 西市 安 定 区西 巩 中 学 , 甘肃 定西 7 4 3 0 0 0 )
摘
要: 理 想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智 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 同
学 习课文 , 且富有时代气 息, 很受学生欢迎 ,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自
染情景 , 扮演体会情景。” 创设必要的情景进行 教学 , 是激发学
实践活动是施展学生才能的舞 台 、 谋求发展的阵地和脱颖 而出的契机 。因此 , 在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 、 形式
生 的求知欲望 , 培养学习兴趣 , 主动学 习的重要 因素 。 多媒体教
学是一 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 它可 以充分调 动学 生的视觉 、 听觉
多样的语文活动 , 如成语接龙 、 名句欣赏 、 佳作欣赏 、 即兴发言 、
故事会 、 辩论会 、 读书心得交流 、 口头作文 比赛 、 语文知识竞赛 、 学当记者 、 学 当播音员 、 名 人伟人介 绍 、 自编课本剧 与小 品表
等感观 器官 , 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 动了起 来 , 课堂气
部分课 文有极强的表演性 。 例如 : 在介绍鲁迅 的生平及作 品时 , 涉及到鲁迅 的杂文较多且较难记 , 笔者就把鲁迅 的杂文编成了 顺 口溜 : “ 华盖花边又热风 , 三闲而已在二心 , 文里文外是化f 花) 学, 南北 自由谈 风月 , 一 贴f 且) 一 阶( 介) 一亭子 , 鲁 迅杂文 里 头。” 又如在教《 雷雨》 时, 让学生在熟悉课文 的前提下 , 在充分 把握人 物性格特征的情况下 , 分角色表演 。让每个角色都在表 演过程 中说与人物身份符合 的话语 ,做 与人物身份 吻合 的动 作, 表现与人物身份符合的心理。 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 不知不觉
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
(2012年)第三期国培班作业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广西东兴市XX镇XX小学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语文,即语言文字,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一直延续至高中阶段。
我们读书写字,待人接物,交朋结友,思想交流等都离不开语文。
语文是一盏明灯,照亮人的一生。
语文无处不在,有了语文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如锦上添花。
语言文字,是祖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重视语文,教好语文,是我们的责任。
语文既然这么重要,我们怎样才能教好语文呢?什么样的语文课是理想的语文课?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贴近生活、课堂氛围宽松、凸现语文味的!一、贴近生活,课堂回归真实。
曾一段时间,语文教学走入了一个极端,课堂上把课文支解为支离破碎的词语、段落进行语言、篇章结构分析,俨然学院里的“老学究”里的学术研究,似乎语文变得高深莫测、遥不可及起来。
结果花最大的精力、最多的时间,换来的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畏惧和索然无味。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使孩子们深切地感悟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教科书、图书馆、电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等。
教师可以创建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低年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带领孩子从课堂走向课外。
例如在学习课文《春雨》时,和孩子们一同沐浴在春雨中,感受春雨的气息,聆听沙沙的雨声,寻找春天的足迹……孩子们的心活了起来,思维飞了起来,这样的语文课他们能不喜欢吗?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质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现在语文课教师口若悬河,不是最重要的。
好的语文课,要改变“课文阐释者”的旧形象,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爱读书,爱表达,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课,语言交流课。
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即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评价任务 追寻清晰的语文信息读后感
评价任务追寻清晰的语文信息读后感语文是最接近诗意的一门课,可是这种诗意需要静心品味,更需要教师款款地引导,慢慢地唤起。
读懂《追寻清晰的语文信息》,伴随着她如沐春风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有种与语文的诗意不期而遇的感觉,好似“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追寻清晰的语文信息》记录了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种种经历。
让我们看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有情、有爱,有笑声、有泪点。
渐渐懂得了一位语文老师的坚守和追求。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唤醒了我们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和生命的感悟,认识到语文课堂是生命的对话,是教师生命和学生生命的共同成长,是用心灵启迪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智慧启迪智慧的生命场。
或许有一天,我们在大师的引导下,也能唤起孩子们对语文诗意的追求,寻觅到那份雅洁如水如月的诗意。
追寻语文教学的梦想
追寻语文教学的梦想作者:王林波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2014年第06期文字教学,扎实展现魅力;情感熏陶,无痕彰显智慧。
这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的感悟,更是我行走在语文教学路上一直追寻的梦想。
语文教学来不得半点儿虚假,文字教学,只有扎实才能展现魅力。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所表达的内容,还要让学生透过内容,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
语文教学,只有聚焦了文字,关注了表达,课堂才能更具魅力,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我们必须时刻谨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练就一双能够洞穿语文本质的火眼金睛,从文质兼美抑或看似平淡的课文中发掘出那些非常有价值的语文“因素”,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学语文,我们必须满怀语文的敏感,去关注课文中的字词句段,去探究深藏于内容背后的语言表达的秘妙。
切不可被精美的课件诱惑,被热闹的辩论俘获,被精心设计的语言、动作蛊惑。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摒弃所谓的完美、所谓的诗意,但绝不能放弃了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探寻和研究。
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行走,无论走了多远,走了多久,走到了何处,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准行进的目标,切不可迷失了方向。
扎实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准确的定位。
语文课,就应从语言的学习运用着手,在语言的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语言都应当直击靶心,直指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这一核心目标,少做或者不做那些隔靴搔痒、不痛不痒的事情,切莫“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语文课的教学,关乎语言运用,也关乎思想情感。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写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如果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看得见的显性因素,那么,人文性则是看不见的隐性因素。
语文教学,我们必须将着力点放在语言运用上,凸显工具性的特征,同时,又不能忽视了人文性。
2024年漫谈语文教学读后感
2024年漫谈语文教学读后感2024年,回顾一路走来的中华语文教学,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考。
这些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效果。
2024年的今天,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语文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逐渐认识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教的对象。
因此,我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而是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互相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其次,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当今社会,语文能力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阅读、写作技能,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能力的一门学科。
因此,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阅读、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
同时,我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写作和表达,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另外,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文关怀。
在当今快节奏、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情感需要被关注和呵护。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创作,我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对美的欣赏和审美情趣。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通过文学作品的思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后,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紧密结合。
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积极探索利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我尝试采用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并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追寻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追寻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发布时间:2021-11-01T02:05:18.07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4期作者:吴丹[导读] 通过分析、总结,找出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再契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理念,让语文课程回归本质,找回心目中的语文课吴丹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404600摘要:通过分析、总结,找出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再契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理念,让语文课程回归本质,找回心目中的语文课。
本文从结合笔者的多年从教经验,深刻对以往的语文课堂进行了总结,从而探寻出一条“回归本质”的语文教学路径,致力于让语文课堂真正实现对学生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奠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引言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经过总结、钻研及反思,认真分析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得出了何为心目中真正的语文课的最终结果。
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当代语文教学普遍逐渐趋于边缘化,在课堂中,教学内容枯燥、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方面无法来着语文的熏陶,其审美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等核心能力难以形成。
因而,如何找到语文教学的初衷,让语文教育回到正轨,已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初中语文的现状分析就笔者的从教经验角度看,当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占据主体,满堂灌式教学依然存在,在课堂中,教师占据主导,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够重视,教师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无从知晓,进而难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整合,因为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学中存在不符合教学要求的现象,例如部分教师在课本教学时,过度注重对课本以外拓展知识的讲解,导致无法跟上正常讲解速度,难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此外,部分语文教师的工作重心更多在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致于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和情感教育,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可能展现出较高天赋,以致于其思想品德和情感存在较大偏差,情感意识和学习能力相差甚远,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是语文教学“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智慧点亮语文课堂
-------读《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有感
石鼓区下横街小学刘萍
长久以来,对于大学教授,我们大多数小学教师大多是敬而远之的,因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为话语体系的不同,更因为二者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但是,陈大伟先生的出现却彻底地打破了我从前片面的认识。
利用这个假期,我读了陈大伟老师的《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看到这个题目我也在思考,什么样的语文才算是理想语文呢?打开这本书前我认为,就是对学生有用的语文、让学生感兴趣的语文。
我很好奇陈老师会是怎么解释理想的语文呢?
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理想课堂。
他认为从状态上看,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从结果来看,理想课堂是帮助学生获得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体会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课堂;从投入和产出来看,理想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课堂。
与一般大学教授不同的是,陈先生不仅是理论的专家,更是实践的专家,虽是大学教师却并不囿固于大学高高的围墙,而是经常性地深入中小学一线,观课、议课,并且自己执教上课。
在议课过程中,陈先生的思维角度与指导方式并不是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而是一种将心比心,移步换位的。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怎么做”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与一线教师拉近了距离,而且也让他的理论观点,
更接地气,更具实践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为立足实践,陈先生才敢于将理论植入实践,经常性地站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在课堂中实践检验自己的观点,无阻隔地理解课堂、发现课堂、创造课堂。
这种“田野”式研究,因为接地气,而深受一线教师的喜欢,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超强的指导力。
纵观陈老师的每一节课,无不是浸透着自己的思想与个性化的创造。
在教学《桂林山水》之时,陈老师从文章开头的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入手,向学生抛出:作者是否认同桂林山水甲天下呢?将教学的主题由感悟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引入到启迪学生对美的发现,实现了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在执教《三顾茅庐》一课时,陈教授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假睡”,思考“诸葛亮要不要出山”,“景物描写的好处”等等,让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探险。
在《和时间赛跑》教学中,陈老师通过把“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转换成“时间将带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包括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将时间教育升华为生命教育,实现了尽可能的教学提升,帮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这一节节鲜活的课例,展现了陈老师的教育智慧,更见证了陈老师课堂的精彩。
通过阅读此书,我明确了自己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深入思考一节课,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才不至于泛泛而谈。
陈教授提倡每次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有主题才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这是一本让我读完而无枯燥厌烦之感的教育理论书籍。
书中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
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我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新课标倡导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在这种先进的理念下,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找准角色,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学生的学的方式和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