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RFID课程设计报告
rfid期末课程设计
rfid期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2. 学生能掌握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后端数据库。
3. 学生了解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RFID知识,设计简单的RFID应用系统。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RFID读写器的使用方法和调试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评估RFID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认识到RFID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关注RFID技术的发展动态,具备持续学习的意愿。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选修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未来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RFID基本概念:介绍RFID的定义、发展历程。
- RFID工作原理:讲解RFID系统的能量传递、数据传输过程。
- RFID系统组成:分析标签、读写器、后端数据库等组成部分。
- RFID应用领域:阐述RFID在物流、交通、医疗等行业的应用案例。
2. 实践操作:- RFID设备认识:学习RFID读写器、标签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 RFID系统搭建:动手搭建简单的RFID应用系统,如门禁系统、物品追踪等。
- 系统调试与优化:学习如何调试RFID系统,提高系统性能。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RFID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完整版)RFID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RFID毕业课程设计Central South UniversityRFID课程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导师:前言目前,很多企业仓库管理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这样的传统的仓库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货物,完全由人工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因此仓库管理的效率极其低下,所能管理的仓库规模也很小。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仓库管理数据资料已开始采用计算机数据系统管理,但数据还是采用先纸张记录、再手工输入计算机的方式进行采集和统计整理。
这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而且由于人为的因素,数据录入速度慢、准确率低。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仓库管理的物资种类机数量在不断增加、出入库频率剧增,仓库管理作业也已十分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人工仓库作业模式和数据采集方式已难以满足仓库管理的快速、准确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工作效率,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目前RFID技术正在为供应链领域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以识别距离远,快速,不易损坏,容量大等条码无法比拟的优势,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有效改善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
基于RFID的仓库管理系统是在现有仓库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
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对物品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
利用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更可以及时掌握所有库存物资当前所在位置,有利于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实现目标·在本方案中,速度、效率、正确率、信息的整合是重点追求的目标。
主要在于提高仓库管理正确性、管理精度及操作的方便性;·最小包装单位管理,即存储的每一最小包装单位都有唯一标示,为库存精细管理提供支持;。
RFID识别技术课程设计总结
RFID识别技术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流程;2. 掌握RFID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天线;3. 了解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及其优势。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RFID读写设备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操作;2. 能够分析RFI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培养学生运用RFID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RFID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RFID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RFID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要求:1. 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包括PPT、实验设备等;2.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3. 课后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RFID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基本原理:- 无线电频率和电磁波传播;-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标签、读写器、天线;- RFID技术的分类:主动式、被动式和半主动式。
3. 工作流程:- 标签的激活与识别;- 数据读取与写入;- 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协议。
4. 应用场景:-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防伪与追溯;- 智能交通与身份识别。
5. 技术优势与挑战:- RFID技术的优势:无需视线、自动识别、可重复使用等;- 面临的挑战:隐私保护、标准统一、成本控制等。
6. 实践操作:- RFID设备认识与使用;- 数据读取与写入实验;-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rfid原理》课程设计
rfid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a.描述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b.阐述RFID系统的组成,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等;c.了解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物流、交通、医疗等。
2.技能目标:a.能够分析RFID系统的工作过程,绘制基本的工作流程图;b.能够使用RFID设备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进行简单的应用开发;c.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RFID技术和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RFID技术的兴趣;b.培养学生运用RFI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c.使学生认识到RFID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RFID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实例;4.RFID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应用领域;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RFID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RFID技术的理解和掌握;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RFID技术及其应用》;2.参考书: RFID技术相关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的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RFID读写器、标签、天线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rfid原理》课程设计
rfid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习RFID系统的组成,包括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端处理系统;3. 理解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优势。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RFID实验套件进行基础实验操作,具备实际操作能力;2. 能够分析RFID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如识别距离、识别速度、准确率等;3. 掌握利用RFI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RFID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门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RFID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RFID基本概念:讲解RFID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
教材章节:第二章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概述3. RFID关键技术:分析RFID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端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 标签与读写器技术;第四章 天线技术;第五章 后端处理技术4. RFID实验操作:使用RFID实验套件进行基础实验操作,包括标签编程、数据读取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验操作与实践5. RFID系统性能分析:探讨RFID系统的识别距离、识别速度、准确率等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七章 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6. RFID应用案例分析:介绍RFID技术在物联网、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RFID的课课程设计
RFID的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掌握RFID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RFID系统的构成和操作方法,了解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RFID技术进行信息识别、数据读取和设备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和认识,增强学生对RFID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RFID系统的构成和操作方法、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1.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频率分类、标签和读取器的组成等。
2.RFID系统的构成和操作方法:介绍RFID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标签、读取器、天线和数据处理系统,以及RFID系统的操作流程。
3.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RFID技术在物流、零售、制造、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4.RFID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的创新、标准化和产业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创新前景。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RFID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RFID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效果。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RFID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RFID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rfid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rfid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分类;2. 掌握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零售等行业的应用场景;3. 了解RFID技术在物联网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RFID设备进行基本的数据读取和写入操作;2. 能够分析并解决RFID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RFID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RFID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好奇心;2.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动手能力较强。
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RFID技术简介,包括其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国内外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RFID技术原理:- 电磁波传播原理;- RFID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端处理系统;- RFID标签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RFID技术原理3. RFID技术应用:-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零售与防伪;- 制造与资产管理;- 其他行业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RFID技术应用4.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概述;-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 RFID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四章 RFID与物联网5. RFID系统实践操作:- RFID设备认识与操作;- 数据读取和写入实验;- 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与问题解决。
RFID课程设计报告
RFID课程设计报告的时候去查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发生。
C.如果您是图书馆的馆长图书馆RFID系统可以帮助您扩大图书流通,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准,使图书馆从图书的监管者转变为知识的诠释者成为现实,而您要做的只是拓展图书馆的文化业务功能,使其更为人性化、乐趣化,从而更快地向集群化图书馆迈进。
二.概要设计1.系统总体网络设计RFID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 数据中心:由中心数据服务器和管理终端组成,对图书档案管理信息集中进行储存和处理。
2. 内务管理系统:由管理终端和标签发行和打印终端组成,可以完成图书档案信息RFID标签的统一制作和装入新建图书档案等工作。
3. 流通管理系统:帮助管理员在图书档案借出时在标签内写入相关信息,归还时检验图书档案并验证RFID标签内信息。
4. 查询系统:通过管理终端和手持机方便地查询每一件图书档案的位置。
5. 系统管理:对系统功能及权限设置,帐号管理等。
为了充分利用先有的条码书目数据库,需要建立一个RFID数据库系统,保存电子标签UID(电子标签出厂时的唯一编号)和条码的对应关系及其他数据。
在ILASIII的基础上,利用EAI技术,实现外插式子系统的开发。
智能RFID图书管理系统共分为五个子系统。
图书编目子系统主要是保存相关信息到系统数据库中,数据库中要记录电子标签的UID号与条码号的对应关系;自助借还子系统与银行的ATM系统类似;柜台工作站子系统与以前的ILAS系统类似,包含借还和办理读者证等功能,所不同的是由于采用了RFID技术,工作人员在为读者办理借还手续时可以同时处理多本图书,即实现批处理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RFID读者证管理子系统中,当读者信息发生改变时,除了ILAS里做修改之外,要相应的更新RFID读者数据库;馆藏架位子系统主要是对每本书的存放位置进行定位。
2.设备介绍2.1图书RFID标签UHF(VANCH EPC Class1 Gen2)电子标签:图(2.1)图书RFID标签产品描述:图书馆专用,标签印刷内容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标签不干胶的表面涂层、面材及粘胶剂针对图书需求特别选择,选用符合EPC G2、ISO18000-6c标准的疏耦合RFID标签芯片。
RFID课程设计报告——图书管理系统
RFID课程设计报告名称图书管理系统专业班级物联网111学号201110410119姓名雷林尚指导教师江虹2014.7一、设计背景目前大多数图书馆还是采用条码加磁条的作业方式,借书流程仍然需要人工将图书打开并找到条码位置进行扫描。
但随着读者人数的激增,这样的操作流程显得较为繁琐,借还书效率低。
另外条码容易破损,影响正常的借还书程序,降低了读者的满意度。
图书馆使用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读者一卡在手,就可自由进出各个借阅室。
图书将采用电子数字标签,读者可自动化借还书。
自助借还书机以及还书箱的出现,特别是其一次可以做多本借还书服务和24小时还书服务等功能,大大节省了馆员的工作量和读者等待的时间。
RFID能更好地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和典藏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得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为读者提供服务,为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系统功能描述1.RFID概述RFID的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使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对人或物的非接触识别和数据信息交换。
在动物跟踪、防盗系统、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自动生产线、物料管理等行业领域已有20多年的应用历史。
在图书馆的应用中,RFID标签可为一本书籍或一张光盘存储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号,并且可以通过这个符号进行快速高效的流通处理和库存管理。
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RFID的原理可简化为基于资料存储在一个透过无线电能够被读写器读取资料的标签。
如图所示,一个RFID系统包含三个主要部分:RFID标签(tag或称为transponder应答器)、RFID读写器(reader或称为interrogator)、运用于管理两者之间传输资料的应用系统。
标签通常是由一组耦合原件与一个电子晶片,提供天线的功能。
一个读写器包含射频模块(提供传送与接收信号的处理)和控制模块,以及一组耦合原件,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如串口、USB接口等,与应用系统设备(如PC)连接。
RFID课程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Central South UniversityRFID课程设计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前言目前,很多企业仓库管理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这样的传统的仓库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货物,完全由人工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因此仓库管理的效率极其低下,所能管理的仓库规模也很小。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仓库管理数据资料已开始采用计算机数据系统管理,但数据还是采用先纸张记录、再手工输入计算机的方式进行采集和统计整理。
这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而且由于人为的因素,数据录入速度慢、准确率低。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仓库管理的物资种类机数量在不断增加、出入库频率剧增,仓库管理作业也已十分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人工仓库作业模式和数据采集方式已难以满足仓库管理的快速、准确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工作效率,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目前RFID技术正在为供应链领域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以识别距离远,快速,不易损坏,容量大等条码无法比拟的优势,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有效改善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
基于RFID 的仓库管理系统是在现有仓库管理中引入RFID 技术,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
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对物品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
利用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更可以及时掌握所有库存物资当前所在位置,有利于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实现目标·在本方案中,速度、效率、正确率、信息的整合是重点追求的目标。
主要在于提高仓库管理正确性、管理精度及操作的方便性;·在仓库管理系统中融入RFID技术,应用货物包装、货位二种电子标签来辅助进行仓库管理,提高企业效率;·最小包装单位管理,即存储的每一最小包装单位都有唯一标示,为库存精细管理提供支持;·记录各种零部件入库上架、进出数量、位置等记录;在仓位标签中记录零部件变动信息(种类、数量、等),以跟踪仓库货物,提高入、出、存、移的正确率,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对人的依赖性,降低人为失误;·在移库移仓管理上,仓管人员可根据电子标签进行货物快速定位并自动在系统中调整仓位;·在库存盘点中,脱离单据提高盘点效率,不仅盘点库存数量而且盘点位置并保证货物与位置(仓位)对应得正确率,并能在平时随时进行区域盘点,在日常仓库工作中保证库存的正确,尤其可以在入出正常的时候进行盘点工作;·有效区分实物库存及列帐库存,有效管理票、物时间差,方便仓库与财务对账。
rfid实验课程设计
rfid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RFID实验,使学生掌握RFID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进行电子标签读取、数据解析和简单系统设计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其对新技术的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
1.理解RFID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2.掌握RFID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3.了解不同类型的RFID标签及其特点。
4.能够操作RFID读写设备,进行电子标签的读取和写入。
5.能够利用RFID技术进行简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能够对RFID采集的数据进行基础的分析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RFID系统的组成、RFID技术的应用及其在物联网中的作用。
1.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RFID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发展历程。
2.RFID系统的组成:详细讲解RFID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天线和数据处理系统。
3.RFID技术的应用:分析RFID技术在交通、物流、生产管理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4.RFID在物联网中的作用:阐述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用于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和应用场景。
2.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RFID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操作流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RFID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最新版的RFID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rfid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rfid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物联网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趋势。
2.掌握RFID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
3.理解RFID技术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工作原理和实施策略。
4.熟悉RFID技术的标准体系和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
5.能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RFID解决方案。
6.掌握RFID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7.能够运用RFI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物流管理、资产管理等。
8.具备一定的RFID系统调试、优化和故障排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增强其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RFID技术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RFID技术概述:介绍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2.RFID系统结构:详细讲解RFID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RFID技术原理:深入解析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传输、数据编码和解码等关键技术。
4.RFID应用场景:介绍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
5.RFID系统设计:讲解RFID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系统需求分析、方案选型、系统架构设计等。
6.RFID标准与法规:阐述RFID技术的标准体系,以及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rfid简单课程设计
rfid简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RFID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分类;2. 学会分析RFID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了解其优势和局限性;3. 掌握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RFID技术设计简单的应用系统,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RFID系统的仿真和测试;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RFID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3. 引导学生关注RFID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RFID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RFID基本概念:介绍RFID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RFID工作原理:讲解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等组成部分的功能;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RFID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RFID在物流、制造、医疗等行业的应用案例;教材章节:第二章。
4.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详细介绍RFID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性能指标及选型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
5. RFID应用系统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RFID应用系统;教材章节:第四章。
6. RFID系统仿真与测试:教授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RFID系统的仿真和测试;教材章节:第五章。
7.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完成实际的RFID应用项目;教材章节:第六章。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6课时,教学内容按照以上顺序进行,每部分内容分配2课时。
中南大学RFID实验报告讲解
中南大学物联网工程RFID实验报告学生姓名代巍指导教师高建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信安1201班学号 0909121615 完成时间 2014年12月2日UHF超高频实验实验一超高频读写器的基本认知一、实验目的了解超高频读写器的基本设置,熟悉超高频读写器的设置与使用。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超高频读写器和标签参数的含义和设置方法。
二、实验器材1.RFID实验箱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了解和设置读写器参数;四、实验步骤1.打开RFID实验箱,使用读写器试验箱上的USB连接线连接实验箱和电脑,启动电源。
2.在电脑上安装USB转串口驱动程序、读写器控制软件。
安装方法见实验箱软件安装文档。
3.在电脑上打开读写器控制软件,进入主界面,点击主菜单“control”,选择下拉菜单中“Add UHF Reader”。
如图1-1示:4.选择串口(弹出的显示值即对应串口),如图1-2示,点击ok,进入超高频读写器选择界面,如图1-3示:5.主界面上显示读写器基本信息,鼠标选中该读写器,鼠标右击、选中“Reader Settings and Diagnostics”,进入读写器参数设置界面。
如图1-4示:6.读写器参数的了解和设置1)Inventory Delay 参数,用于设置读写器读取标签的频率,例如:其值设置10ms表示读写器每间隔10ms读取一次标签信息。
读写器读取标签的次数在主界面上实时动态显示2)Tag Model参数,选择协议类型,具体有Gen2(ISO16000C)、Gen2+RSSI、ISO 6B(ISO16000B)。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标签都遵守Gen2协议。
Gen2+RSSI表示主界面上将同时动态显示读写器读取标签的次数和返回的射频信号强度3)Output level 参数和 Sensitivity参数,两者分别用于调节读写器读取功率和灵敏度。
功率设置值越大,读写器读取标签的有效距离越长;灵敏度设置值越小,读写器读取标签的灵敏度越高。
rfid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rfid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及系统组成;2. 学生能够掌握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了解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与局限;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RFID技术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应用中与RFID相关的问题;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RFID系统的简单搭建和调试;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RFID技术及物联网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学生能够认识到RFID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RFID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对物联网领域的热爱,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RFID基本原理:包括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其分类,使学生建立对RFID技术的基本认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RFID技术概述”- 内容列举:1.1 RFID的定义与分类;1.2 RFID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2.RFID技术应用:介绍RFID技术在零售、物流、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各种应用场景的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RFID技术的应用”- 内容列举:2.1 零售领域应用;2.2 物流领域应用;2.3 医疗领域应用;2.4 交通领域应用3.RFID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分析我国RFID技术发展的现状、政策及未来趋势,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
- 教材章节:第三章“我国RFID技术发展概况”- 内容列举:3.1 发展现状;3.2 政策与法规;3.3 未来发展趋势4.RFID系统搭建与调试:学习如何搭建简单的RFID系统,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RFID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RFID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掌握RFID系统中常用的编码和调制技术,了解不同频段的RFID技术应用特点。
3. 学生了解RFID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认识到技术的实用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RFID系统应用方案。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RFID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查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RFI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RFID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认识到RFID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RFID技术概述- 章节一:RFID技术背景及发展历程- 章节二:RFID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RFID技术原理- 章节三:RFID编码与调制技术- 章节四:RFID频率标准及频段特点- 第三部分:RFID技术应用- 章节五: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案例- 章节六:RFID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案例- 第四部分:RFID实践操作- 章节七:RFID设备安装与调试- 章节八:RFID系统故障排查与维护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RFID技术概述:2课时-RFID技术原理:4课时-RFID技术应用:2课时-RFID实践操作:4课时3. 教材关联内容:- 《信息技术》教材第四章:自动识别技术- 4.1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4.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4.3 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4.4 RFID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RFID技术。
rfid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rfid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及系统组成;2. 掌握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物流、智能制造、防伪等;3. 了解RFID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2. 学会使用RFID相关设备,进行简单的数据读取和写入操作;3. 能够运用RFI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RFID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对我国RFID技术发展的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3. 引导学生关注RFID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RFID技术的基本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课程结束后,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教学效果,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教学内容1. 引言:RFID技术概述,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RFID基本原理:包括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及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RFID技术原理3. RFID系统组成:详细介绍RFID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标签、读写器、天线及后台系统。
教材章节:第三章 RFID系统组成4. RFID技术分类与标准:讲解RFID技术的分类、国内外标准及其特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 RFID技术分类与标准5. RFID应用案例分析:分析RFID在物流、智能制造、防伪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五章 RFID应用案例分析6. RFID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RFID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包括数据读取、写入及系统配置。
RFID课程设计报告——身份识别认证系统
RFID课程设计报告名称身份识别认证系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4.7一、系统功能(标题一,小三号,宋体,加粗)1、系统功能总体描述(标题二,四号,宋体,加粗)该系统通过RFID技术与系统相连,能从相应的卡片中读取卡片中的信息,并将读取的信息在界面中进行显示。
除此之外,还能对读取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和增添个人身份信息,以实现对身份信息的管理。
当选择了串口,并且单击打开串口,显示打开成功之后,单击“开始识别”按钮,系统将会将读取的卡片中的个人身份信息显示在界面中,卡片中的信息包括标签序号、姓名、地址、身份证号、名族、性别、照片等;当单击“身份信息管理”按钮时。
进入身份信息管理界面,如果选择了一张没有添加信息的卡片,则能对身份信息进行添加;如若卡片中已经有身份信息,则能对个人身份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2、系统功能模块图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所示:3、系统流程图读取卡片过程整体流程图:串口打开过程流程图:身份信息管理流程图:二、系统各主要功能模块1、模块功能描述系统总共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串口选择功能模块、身份识别功能模块、数据库管理功能模块和身份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1.1、串口选择模块串口选择模块主要实现对串口的选择以及判断串口选择是否成功。
串口选择模块包括了串口选择、打开串口、关闭串口的功能,在每次打开和关闭串口之后,都要判断打开或关闭串口是否成功。
在串口选择中设置COM1~COM16总共16个串口提供打开,由用户自主选择;在打开串口中,打开用户所选择的串口,并且判断串口是否打开成功,当打开成功时,将“打开串口”按钮替换成“关闭串口”并提示打开成功。
若打开失败,则显示打开失败信息。
1.2、身份识别功能模块身份识别系统主要实现对卡片中身份信息的读取,首先对串口进行判断是否打开成功,若串口打开失败,则回到打开串口界面,并提示相关信息。
当串口打开成功之后,调用读取卡片的函数(read.cs)读取看片信息,读取成功之后,把卡片信息显示在窗体中,如果读取失败,则返回读取界面,并显示提示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 RFID课程设计
班级:物联网工程1201班
学号: 0909120316 姓名:王兆岳
指导教师:李刚
日期: 2015年4月25日
第一节课程设计选题 (1)
1.1选题背景 (1)
1.2课程设计目标 (1)
1.3课程设计使用的相关语言及数据库 (2)
1.4测试环境 (2)
第二节总体设计 (2)
2.1处理流程概要 (2)
2.2总体架构设计 (3)
2.3总体处理流程 (4)
第三节 PC端具体设计 (4)
3.1PC端模块划分 (4)
3.2出入库控制模块 (5)
3.3信息查询模块 (6)
3.4账号注册模块 (8)
3.5充值缴费模块 (8)
3.6硬件通讯中间件 (10)
第四节移动端具体设计 (11)
4.1剩余车位展示 (11)
4.2停车场线路导航 (12)
4.3个人记录、余额查询 (13)
第五节主要算法 (13)
6.1避免刷卡同时激活入库和出库 (13)
6.2多张卡同时在区域内时的屏蔽 (14)
6.3屏蔽偶发错误 (15)
第六节实验总结 (15)
第一节课程设计选题
1.1选题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速发展,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在不断攀升,因此楼宇、社区和商业区构建停车场及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迫切,构建一套包含车辆进出、停车泊位、缴费结算、资料查询、信息提示等功能的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已成为停车场管理部门的共同愿望,同时由于传统停车场并没有与互联网实现对接,经常造成停车位的浪费或是由于驾驶员不能及时获知停车位已满的消息而导致能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交通拥堵的状况,基于此我选择停车场管理系统作为本次RFID课程设计的题目。
1.2课程设计目标
在本方案中,效率、正确率、信息的整合、以及便捷性是重点追求的目标。
1.3课程设计使用的相关语言及数据库
编程语言采用JA V A和C++混合编程,C++主要进行底层数据的获取,JA V A主要控制数据的相关算法控制及前台界面展现
数据库部分采用MYSQL,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MySQL是一个跨平台的轻量级数据库
2)操作简单,易于使用
3)免费、开源
1.4测试环境
第二节总体设计
2.1处理流程概要
当用户进行刷卡操作时首先经过RFID读卡器及底层C++接口获取到卡信息,随后由JA V A程序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显示,并存储到数据库以备查询。
安卓终端通过服务器获取到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展示(空余车位、
个人记录、余额等等)
2.2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分为停车场终端和用户手机终端。
其中停车场终端包括RFID读卡器、管理控制软件、后台数据库三部分组成。
2.3总体处理流程
第三节PC端具体设计
3.1PC端模块划分
PC端模块分为在库查询模块、信息查询模块、账号注册模块、充值缴费模块。
3.2出入库控制模块
在库信息实时显示当前车库内车辆信息,右上角区域模拟停车场的LED显示屏提示收费金额及相关信息
出入库控制通过刷卡操作进行触发,第一次刷卡为入库操作,数据库将记录相应信息;
第二次刷卡为出库操作,由系统判断卡类型及余额金额是否足够实现自动扣费或提示现金缴费。
3.3信息查询模块
信息查询模块提供三种不同的查询方式,其中按照卡片查询需要将卡片放置在RFID读卡器上,系统获取到请求之后会返回与此卡号对应的信息记录并进行相关的显示。
历史记录支持Excel表格导出,方便进行管理
查看车辆信息时需要将卡片放置在RFID阅读器上,界面将显示出该车辆的信
息及相关记录
3.4账号注册模块
按照实际停车场的功能需求将账号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临时卡、储值卡和内部车辆卡)基本初始化流程如下:
3.5充值缴费模块
充值部分需要更改数据库和RFID卡片内存储区两部分的数据:
缴费部分会根据停车时间、卡类型、账号余额来确定需要缴纳的现金的数额(卡余额不足时提示现金收费),大体流程如下:
3.6参数设置
可以对停车场车位总数、收费金额进行灵活地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实际需求。
3.7硬件通讯中间件
由于RFID读取接口由C++语言编写,而程序主要语言选择使用JA V A因此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读取接口语言的修改。
基于此采用反向调用的设计理念,由C++来调用JA V A发送硬件数据,JA V A收到信号后进行json打包并通过UDP协议进行网络传输,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底层代码的修改,并且支持多个数据采集终端(停车场出口往往可能不止一个,而数据存储应该放在同一个服务器上)
由此完成了多张卡数据的获取,及分布式数据采集功能。
第四节移动端具体设计
4.1剩余车位展示
首页显示剩余车位的数量(虽然目前看来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设想将整个城市的停车场并入系统,就能够找到最近的车位,从某种程度上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和市中心区停车难的问题)
4.2停车场线路导航
停车场路线导航调用高德导航的SDK并植入到程序当中,为路线导航提供支持
4.3个人记录、余额查询
通过输入车牌号或车主名可查询当前的余额信息及相关停车记录情况
第五节主要算法
5.1避免刷卡同时激活入库和出库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每1s就会对附近是否有卡片进行一次扫描,经常会出现在A 时刻检测到卡片进行入库,在A+1时刻由于卡片依然在读卡器范围内而被再次扫描导致出库操作的发生。
我们不可能期待用户以很快的速度经过读卡器,也不应该延长扫描的间隔(这样可能会导致某些时刻刷卡无效)。
经过这样的流程能够在连续独到同一张卡时自动屏蔽多余的操作,从而避免多次读取的问题,当卡片离开后再次进入则正常地执行出库操作。
5.2多张卡同时在区域内时的屏蔽
当卡片距离RFID读卡器距离较近时,可能会对正常读写产生干扰,比如充值时应该同时只有一张卡被进行充值处理。
通过下面的路程能够屏蔽多张卡同时处于读写区域时的冲突问题:
1)随机获取一张卡的EPCID并且将其显示在界面上
2)将该ID记录,在次读卡
3)若存在此ID对应的卡片则对其它卡片进行丢包处理
4)否则认为卡片已经离开,重复(1)的步骤开始处理其它卡片或显示未读到。
5.3屏蔽偶发错误
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出现读不到的现象,针对于此程序采用类似嵌入式系统看门狗定时器的思路对读取信息进行管理,只有当连续2s读不到信息时才认为卡确实已经离开范围,从而屏蔽读取偶发错误导致的程序异常
第六节实验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进一步了解了RFID卡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这次试验掌握了如何调用硬件的相应API接口,虽然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自己对于这次课程设计的结果总体还是比较满意:
首先是各项功能都已经完成,在设计之初我并没有草率地开始代码的编写,而是尽可能地将事件处理的整个流程考虑周全,因而在实际编
程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在最后测试的过程中也很少遇到bug。
很多时候编写程序的过程与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此次课程设计中使用到的一些数据处理算法都是来自于生活当中的一些体验,只是应用在程序设计中通过编程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其次是此次的选题,很早之前就希望能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应用,“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程序也应该如此;所以很感谢这次老师没有去指明某个应用场景而是让我们自由发挥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确定题目,并进行研究。
第三是关于安卓端的应用,关于安卓的编程之前并没有什么经验,第一次写安卓程序可以说是一边学一边做,我想手持终端作为物联网应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节点在今后的应用中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编写过程,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安卓编程语言的理解,了解到安卓应用的运行机制,虽然并没有能够精通安卓编程的全部功能但至少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最后感谢李刚老师的指导,以及检查课设时的耐心聆听,还有身边同学的热情帮助。
希望在以后的编程中自己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
201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