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葬志文言文
寒花葬志
• 以及魏孺人对寒花的态度看来,主仆之间的感情十分融 洽,没有半点隔阂。因此归有光盛赞她是“闺门内外大 小之人,无不得其欢”。 • 这篇短短的葬志表现出归有光与魏孺人夫妻之间的感情 是十分真挚深笃的。魏儒人除了十分贤惠,更因为家学 渊源,颇通文字,也十分好学。据《项脊轩志》所载, 魏孺人“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回娘家 时,跟家中姐妹时时谈起的,也不是生活的困窘,而是 丈夫读书的“阁子”项脊轩。她自己不以生活的艰辛为 苦,还时时勉励归有光:“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 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请敕命事略》)在 封建社会中,婚姻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 的,娶一个三从四德,相敬如宾的妻子并不难,难的却 是心灵相通的知已。魏孺人不但德才兼备,更有良好的
作者简介
• 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每逢处理诉讼事宜,务 明事实真相。当时长兴县内盗贼极多,官府乱抓 一批无辜者,他用计擒获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 者30多人获释。后任顺德府通判,专门管辖马政。 隆庆四年(1570年)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 制敕,修《世宗实录》,卒于宫,卒年六十六岁。 葬于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今邮电局附近)。 (今昆山有归有光墓,为旅游景点一)文学上,归 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 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使 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疏通文意
• 婢,魏孺人媵(yì ng)也(2)。嘉靖丁酉(3)五 月四日死。葬虚丘(4)。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 (1)寒花:婢女的名字。 • (2)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孺人,明清七品 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媵(yì ng):古代随嫁的 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随嫁的女子。 • (3)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嘉庆十六年)。嘉 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 • (4)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这里的 “虚丘”可能应为“丘虚”,指荒地。 • 寒花,妻子随嫁的婢女。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 日死的,埋葬在虚丘(地名)。她服侍我而不能到 老,这是命啊!
赏析寒花葬志
赏析寒花葬志寒花葬志,是中国古代祭奠先贤的一种传统仪式。
这个仪式最早是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流传开来,后来传播到其他地方。
在这个仪式里,人们会将一些鲜花和香草洒在墓陵周围,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
这个仪式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它反映了中国人对祖先和传统的敬重和尊重,而其中的寒花更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存在。
所谓寒花,就是在最寒冷的季节里开放的花朵。
它们在大雪纷飞的时节中,坚持不懈地开放着,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而在寒花葬志中,人们特意选取这样的花卉来代表逝者,表达着对其坚韧、挺拔的敬佩。
因此,寒花在这个仪式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更是一种寄托。
乍一看,寒花葬志显得唯美而且神秘,这和中国古代先贤的传统尊敬和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从中其实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历史是如此,现在是如此,未来也一定是如此。
悼念先贤、祭奠死者,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寒花葬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仪式,蕴藏着很深的意义和价值。
寒花在仪式中的象征意义不仅表现在独特的花语上,更体现在中国文化中崇尚对自然的敬重之中。
在中国园林中,爱花之人常以景欣曰“踏青时节花最好,寒冬腊月尚开花。
”渴求和崇尚生命力和顽强的寒花,表现出中国人民对自然和人生的真挚热爱。
在素有讲究环保、注重保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依赖,也是寒花葬志的重要意义。
寒花葬志这个古老的仪式,在现代社会中仿佛有一些过时。
但是,我们应该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一些价值,从而汲取一些精神力量。
从寒花葬志中,我们可以学到尊重传统、向祖先致敬的态度,更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需要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才能重塑我们身上的文化魅力和精神追求。
总之,寒花葬志是中国传统智慧、情感和精神的缩影。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对于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传统仪式,我们更应该去挖掘其中更深刻的涵义,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语文:第20课《寒葬花志》课件(长春版七年级上)(PPT)5-1
• 教学重点 深入分析作者隐藏于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情感。 教学难点 尝试分析文章叙事手法和写作特色。
对小孩儿的爱称。③指无能或奇怪荒唐的人(含讽刺意):这个人真是个~! 【宝贝疙瘩】?ɑ〈方〉比喻极受宠爱的孩子,有时也指极受宠爱的人。 【宝刹】 名①指佛寺的塔。②敬辞,称僧尼所在的寺庙。 【宝刀】名用作武器的稀有而珍贵的刀。 【宝刀不老】比喻年纪虽老但功夫或技术并没减退。 【宝岛】名 美丽富饶的岛;https:// 区块链应用 ;屿,特指我国的湾湾岛。 【宝地】名①指地势优越或物资丰富的地方。②敬辞,称对方所在的地方: 借贵方一块~暂住几天。 【宝典】名指非常有价值的典籍。也用于书名,如隋杜台卿《玉烛宝典》。 【宝贵】①形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的生命| 时间极为~|这是一些十分~的出土文物。②动当做珍宝看待;重视:这是极可~的经验。 【宝号】名①敬辞,称对方的店铺。②敬辞,称对方的名字。 【宝剑】名原指稀有而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宝卷】名一种韵文和散文相间杂的说唱文学,由唐代的变文和宋代和尚的说经发展而成,早期作品 的题材多为宣扬因果报应的佛经故事,明代以后多用民间故事和现实生活做题材。 【宝眷】名敬辞,称对方的家眷。 【宝库】名储藏珍贵物品的地方,多用 于比喻:知识~|艺术~|马列主义理论~。 【宝蓝】形鲜亮的蓝色。 【宝瓶座】名黄道十二星座之一。参看页〖黄道十二宫〗。 【宝石】名颜色美丽、 有光泽、硬度高的矿物,性质稳定,可用来制装饰品、仪表的轴承或研磨剂等。也有把珍珠、珊瑚、琥珀等有机物归入宝石类的。 【宝塔】名原为塔的美称, 今泛指塔。 【宝玩】名珍宝和古玩。 【宝物】名珍贵的东西。 【宝玉】名稀有而珍贵的玉。 【宝藏】名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发掘地下的~◇民 间艺术的~真是无穷无尽。 【宝重】动珍惜重视:他的书法作品深为世人~。 【宝珠】名稀有而珍贵的珠子。 【宝座】名指帝王或神佛的座位,现多用于 比喻:登上冠军~。 【保】①动保护;保卫:~健|~家卫国。②动保持:~温|~鲜。③动保证;担保(做到):~质~量|~你一学就会。④动担保 (不犯罪、不逃走等):~释|取~候审。⑤保人;保证人:作~|交~。⑥名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参看〖保甲〗。⑦()名姓。 【保安】’①动保卫治 安:加强~工作。②动保护工人安全,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事故:~规程|~制度。③名指保安员,在机关、企业、商店、宾馆、住宅区等做保卫治 安工作的人。 【保安族】’名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甘肃。 【保本】∥(~儿)动保证本钱或资金不受损失:~保值|这笔生意能~就不错了。
《寒花葬志》原文和翻译译文
《寒花葬志》原文和翻译译文1、《寒花葬志》原文和翻译译文《寒花葬志》原文和翻译寒花葬志(明)归有光原文: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2五月死,葬虚丘3。
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4火煮荸荠熟。
婢削之盈瓯。
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想是时,奄忽5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解释:1归有光(1507-1571)明文学家。
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
昆山(今属江苏)人。
嘉靖进士。
曾任南京太仆寺丞,修世宗实录,著有《震川先生集》。
其文善用简洁疏淡的笔墨,描写家人、朋友之间的日常琐事,言近旨远,充满感情。
《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作极负盛名。
黄宗羲推宗其为明文第一人。
2嘉靖丁酉1537年。
3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
这里的“虚丘”似应为“丘虚”,指荒地。
4爇读“弱”(ruo),点火,焚烧。
5奄忽(yanhu)忽然。
译文: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于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
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们没了缘分(命不好)么?当初,寒花刚陪嫁过来时才十岁,梳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长裙子。
一天,天很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一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转过身去,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
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又是十年了。
唉,真可悲呀!2、《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中道者,黄道。
一曰光道。
光道北至东井①,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
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
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
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
寒花葬志
科场坎坷
一生坎坷 仕途坎坷
家庭坎坷
归 有 光
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高 的造诣。被黄宗羲推宗其为“明文 第一人”。 散文多是通过记叙日常生活和家庭 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间 的深情,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 流畅,细节真实生动。其中《项脊 轩志》《寒花葬志》最为感人。
解
题
寒花 :作者妻子陪嫁的婢女。
二、回忆往事
一、交代寒花身份、死去时间和安葬处所。
:寒花三事、孺人两笑。
三、结束回忆,回笔写现在的悲痛心情。
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无尽悲叹:人生无常,红顔薄命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悲从中来:时光流转,斯人已去
这个婢女 值得主人如此悲伤吗?
寒花葬志
归有光
归 有 光
归有光
(1507-1571) 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 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 进士。曾任南京太仆寺丞,修世宗实录,著 有《震川先生集》。其文善用简洁疏淡的笔 墨,描写家人、朋友之间的日常琐事,言近 旨远,充满感情。《项脊轩志》、《寒花葬 志》等作极负盛名。
短文回忆了寒花哪些事? 她在作者的印象中是 怎样的人?
1.初来打扮 2.吃荸荠 3.吃饭神态
稚嫩 调皮 好动
跟前长大 主仆融洽 顽皮可爱
鲜活的生命过早的离开
同 情 惋 惜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无尽悲叹:人生无常,红顔薄命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悲从中来:时光流转,斯人已去
过于哀痛,过于沉重,过于凄惋
魏孺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记·铭·说·志四篇》《寒花葬志》
20.寒花葬志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对亡婢亡妻的悼念之情。
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悲情。
3.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体会作者选材的艺术、细节描写的魅力、人物刻画的手法,尝试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人物性格的刻画。
2.作者隐藏于文本深处的对于亡妻的悼念之情。
教学难点叙事寄情的艺术手法,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
(老师或同学介绍均可,看事先的课程安排。
)2.解释题目。
二、分析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1.夯实基础,重视文本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范读课文,查找错误。
(3)老师范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5)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互相探讨释疑,如果有疑难做好标记,集中讨论。
以保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梳理文章内容。
思路设置: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老师给大家几个数字,“一、二、三、十”,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围绕这几个数字梳理内容。
预设归纳整理结果:(1)一个生者,两个死者,本文涉及三个人的家庭生活。
寒花来此生活十年,作者与妻子结婚十年,但妻、婢均已不在。
(2)文中写了亡妻两笑,寒花三事。
人生十年如梦,有情人生死两隔,饱含一个生者对两个亡灵的悼念。
(3)一种悲情,两种怀念,三忆亡灵,十年生活。
备注:此处情节设置要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生发延展。
重点内容宜做适当解析。
(1)妻子先于寒花去世,此时已经亡故。
(2)寒花是此文主要描写对象,作者记忆中她随妻子陪嫁来此十年的三件事,以表其性情,借此表达悼念之意。
但是亡妻之形象亦不可忽视,有了亡妻之身影才能见作者悲情如此之重的原因。
3.挖掘作者情感。
(1)作者感伤婢女寒花的去世,为此写此文以示祭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个婢女的喜爱怀念之情,使人深有红颜薄命之感。
(2)对寒花的悼念是表,是明;对亡妻悼念是里,是暗。
亡妻离世尚有妻之侍婢相伴聊以慰解悲情,但如今婢女亦去,再次勾起对亡妻的怀念,如今连个寄托也没有了,悲从心来。
八上试卷课外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易通课外文言及译文:一、《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于是臵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
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译文:当初,燕国军队攻打齐国安平时,临淄市的一个小官田单正在城中,他预先让家族人都用铁皮包上车轴头。
待到城破,人们争相涌出城门,都因为车轴互相碰断,车辆损坏难行,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一族因铁皮包裹车轴得以幸免,逃到了即墨。
当时齐国大部分地区都被燕军占领,仅有莒城、即墨未沦陷。
乐毅于是集中右军、前军包围莒城,集中左军、后军包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身亡。
即墨人士说:“安平之战,田单一族人因铁皮包轴得以保全,可见田单足智多谋,熟悉兵事。
”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抵御燕军。
乐毅围攻两城,一年未能攻克,便下令解除围攻,退至城外九里处修筑营垒,下令说:“城中的百姓出来不要抓捕他们,有困饿的还要赈济,让他们各操旧业,以安抚新占地区的人民。
”过了三年,城还未攻下。
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拨说:“乐毅智谋过人,进攻齐国,一口气攻克七十余城。
现在只剩两座城,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之所以三年不攻,就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好南面称王而已。
如今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行动,就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
况且齐国多有美女,他早晚将忘记妻子。
希望大王早些防备!”燕昭王听罢下令设臵盛大酒宴,拉出说此话的人斥责道:“齐国本来就应归乐先生所有,不是燕国该得到的。
高中寒花葬志阅读答案
篇一:高中寒花葬志阅读答案《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
当时,作者的妻子魏孺人已经离开人世,而魏氏的陪侍丫环寒花也过早去世。
文中通过追忆寒花的生前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原文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
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译文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的丫鬟。
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葬在虚丘。
侍奉我而不能到最后,这是命运啊!寒花刚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低垂着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
有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笑这件事。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睛慢慢地转动。
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
唉,真可悲呀!注释(1)寒花:婢女的名字。
(2)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
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媵(y ng):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
这里指随嫁的女子,古代贵族。
(3)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嘉庆十六年)。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 1566)。
(4)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
这里的虚丘可能应为丘虚,指荒地。
(5)媵:陪嫁的人。
(6)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7)曳:拖着,这里是拉的意思。
(7)爇(ru ):点火,点燃。
(8)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吃。
(9)盈瓯:装满一盘,。
(10)饭:吃饭。
(11)冉冉:形容缓慢移动或飘忽迷离。
(12)奄忽(yǎn hū):忽然,很快的。
阅读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是明朝后期古文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
归有光,字又字开甫,世称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20寒花葬志(2(序号60)
教学内容第20课寒花葬志(2)序号NO.60 教学时间教具教内学容目要标求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对亡婢亡妻的悼念之情。
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体会作者选材的艺术、细节描写的魅力、人物刻画的手法,尝试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堂展示。
巩固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悲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物性格的刻画。
作者隐藏于文本深处的对于亡妻的悼念之情。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叙事寄情的艺术手法,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课题导入(2分钟)预习(4分钟)展示(5分钟)预习二(4分钟)展示(5分钟)复习导入1背诵预习一、文章分析,内容理解。
(1)分析作者为亡者作文,都写了哪些内容?预设角度:记述了亡者的身份、死亡时间、所葬之地。
(集中在开头一段)写作者生平所做之事,但是没有面面俱到、长篇累牍,只择取了几件事。
(第二段主要记事)表达了自己对于亡人离世的悲痛情感。
预习二、文章分析,内容理解。
1、都写了婢女哪些事?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寒花在作者印象中是个怎样的人?(2)再读第二段。
进一步品析作者对寒花的描写,体味词语的表达艺术。
(3)寒花是作者妻子的婢女,按常理来说,寒花之死,作者夫人会比其更加悲痛,为什么文中没有写到其夫人如何,而只是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情怀呢?4、关注孺人的两次笑。
是不是闲来之笔,有何作用?背诵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预习一文章分析,内容理解。
欣赏与研究于开头段和结尾段有强烈表现展示一个组展示,其他组补充预习二学生按导学提纲一步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展示一个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预习三(4分钟)展示(5分钟)随堂练笔(7分钟)反馈(8分钟) 课堂小结(1分钟)作业预习三、深入挖掘作者流露于文中的情感,点拨写作技巧。
品味语言魅力,分析写作手法1.重细节刻画,现人物性格特征。
2.选材平常,见生活积累和写作功力。
《寒花葬志》原文、译文及注释
《寒花葬志》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寒花是归有光亡妻魏氏的婢女,随嫁来到归家的时候,只有十岁。
五年后,魏夫人去世。
又过了四年,即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五月四日,寒花去世,于是归有光为她写下了这篇葬志。
原文:寒花葬志明代-归有光归有光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热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对照翻译:归有光婢,魏孺人媵也。
婢女名寒花,是我妻魏孺人的陪嫁丫环。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之上。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她没有能奉我到底,这是命啊!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年方十岁,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一条深绿色的布裙长可拖地。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一天天气很冷,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寒花将已煮熟的荸荠一个个削好皮盛在小瓦盆中,已盛满了。
余入自外,取食之;我刚从外面进屋,取来就吃;婢持去,不热与。
寒花立即拿开,不给我。
魏孺人笑之。
我妻就笑她这种样子。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我妻经常叫寒花倚着小矮桌吃饭,她就吃,两个眼珠慢慢地转动着。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我妻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回想当时,一晃已经十年了。
吁,可悲也已!唉,真可悲啊!注释:寒花:作者原配夫人魏氏陪嫁过来的婢女。
志:墓志,一种文体。
婢:指寒花。
魏孺(rú)人:指作者之妻魏氏。
孺人:古代官员之母或妻的封号。
媵(yìng):陪嫁的婢女。
嘉靖丁酉(yǒu):即公元1537年。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年)。
虚丘:地名。
作者家乡江苏昆山县东南有丘虚镇,二字或倒置。
一说,“虚”同“墟”,“墟丘”即大丘,土山。
先妣事略 寒花葬志
先妣事略先妣周孺r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②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
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
外祖讳行,太学生。
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xǔ xǔ(平和之意)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织棉)。
入城,则缉(缉麻线),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嘘寒问暖)。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zhuì不辍chuò,户内洒然(干净的样子)。
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jǔ yǔ,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选自《震川先生集》)母周孺人,生于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
十六岁嫁到我家。
过了一年多,生下一女,就是淑静大姐。
一年后,生下有光,又过一年,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
夭折一人,另一个满周岁时也死了。
归有光项脊轩志及寒花葬志
归有光项脊轩志及寒花葬志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
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
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
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小荷才露尖尖角——归有光《寒花葬志》美学鉴赏
作者: 皇甫修文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5-8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黄宗羲在《明文案序》中说:"议者以震川(归有光)为明文第一,似矣.试除去其叙事之作,时文境界,间或阑入,求之韩、欧集中,无是也."《寒花葬志》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一篇内容上属于哀祭性的文章,体裁上应归入墓志铭的作品.墓志铭记述死者生前事迹,是死者地下墓圹里刻石上的文章."前有墓志,后有墓铭,总曰志铭,则并二者为之名也"(姚华《论文后编》).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死后的埋葬极为铺张,墓前设墓碑,地下墓穴中用墓志铭.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只有达贵官人和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死后才写墓志铭刻石埋于墓圹里,但作者却为他的女婢写了这篇葬志,以诔死者.。
语文:第20课《寒葬花志》课件(长春版七年级上)
• 三、齐声朗读课文,给一定时间,当堂 成诵,检查背诵
; / 北京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公司 拓展培训公司 ath52cwb
的出身,嘉颜知道,和她一样,穷得不能再穷,偏是穷人家爱生孩子呢!前前后后总生了十来个,有的生出来就死了,有的出 生之后病死、意外死了,有的活下来之后为了维持家用还是卖掉,卖出去天灾人祸的毕竟也死了,又或走得远,生死不明,等 于是死了的。穷人家的孩子,跟小虫子似的,成窝的生、成窝的死去,没人在乎,反正也总有几只是活下来的,大人老爷们要 是不巧一天连见了好几只,还要捂起鼻子哼哼一声:“这阵儿,偏这些穷虫子特别多。”嘉颜进谢宅做事后,她家境之困窘为 之一缓,下头一个大弟、两个妹妹,总算保住,不用另卖了。她家里倒也知足,领些赏赐便感激涕零,再无非份之想、拖嘉颜 后腿,否则,嘉颜也不容易爬得这么高。宝音则更凄凉,连父母也没了,空余婶娘一头亲眷,待她还没老太太待她亲,她也死 心了,常说凭自己一双手,做一日,赚一日活头,若死了,两脚一伸,一卷草席还是三重棺椁,统统无碍。正因生计全凭苏府 赏脸,姑娘死了,也就死了,只要老太太厚抚,她家人绝不闹腾。如今嘉颜后悔了。都是苦孩子,纵然宝音一直抢她的风头、 又没眼色追查帐目,她实在不应该给宝音使下那个绊子去,哪知后果如此严重……呵,不不,宝音溺水,怎会是她那绊子造成 的结果?她赶紧安慰自己,只是溺水,绝不可能与她的绊子有关。纵然老太太和几位主子的态度变得很奇怪……不可能的!她 千万不要多想。不会是她的错!嘉颜正心潮起伏,下人们犹豫着商量:“这些精灵古怪的疑难,怕宝音姑娘还能解解。要不出 府去问问她?她是在哪养病?”嘉颜咬咬唇。只有宝音能解释啊……众人仰慕的苏大少爷,处世天马行空,他的心事,偏偏只 有宝音能轻易看破。人说苏大少爷独占蝶院花魁、又说多少他和多少姑娘有风流韵事,嘉颜冷眼看来,他独对宝音敬畏尊敬、 另眼相待是真的。凭什么偏偏是宝音?这也叫她妒忌!“不要吵扰宝音了。”她冷冷吩咐毕,叫几个小子去外头侯着,又着几 个小子去街巷悄悄寻找,不敢动静太大,怕传到老爷耳里惹出淘气来。这两日大老爷气性不一般呢!苏明远偏要此时捋虎须, 叫下人都揪心,只盼他自己知道好歹,快些回府。这里正忧烦着,大雨骤至,恐怕山上的人都暂时下不来了,忽有婆子急如星 火来报:表 大摔东西,大哭大闹,说要撵丫头,又说回京城去。嘉颜大惊,正在重阳夜深云密雨,主子们兴致不好的时候, 闹出这事来,怎生是好?表 性子一向凉懦,凭谁吵闹,她只会闷在后头看书发呆,再不会辖治下人的,今儿失去常态,想是 气得狠了。被谁气的?嘉颜立时想起乐韵来,一边往韩玉笙院子赶,一边问着,果然不差。第十三章故纵倾颜成一怒(5)那 报信的景大娘与乐韵有同乡之谊,口里全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花葬志文言文【篇一:寒花葬志文言文】〔明〕【原文】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选自《四部丛刊》本《震川先生文集》婢女名寒花,是我妻魏孺人的陪嫁丫环。
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之上。
她没有能侍奉我到底,这是命啊!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年方十岁,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一条深绿色的布裙长可拖地。
一天,天气很冷,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寒花将已煮熟的荸荠一个个削好皮盛在小瓦盆中,已盛满了,我刚从外面进屋,取来就吃;寒花立即拿开,不给我。
我妻就笑她这种样子。
我妻经常叫寒花倚着小矮桌吃饭,她就吃,两个眼珠慢慢地转动着。
我妻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回想当时,一晃已经十年了。
唉,悲啊!(黄屏)【篇二:寒花葬志文言文】《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
当时,作者的妻子魏孺人已经离开人世,而魏氏的陪侍丫环寒花也过早去世。
文中通过追忆寒花的生前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原文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
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译文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的丫鬟。
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葬在虚丘。
侍奉我而不能到最后,这是命运啊!寒花刚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低垂着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
有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笑这件事。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睛慢慢地转动。
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
唉,真可悲呀!注释(1)寒花:婢女的名字。
(2)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
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媵(y ng):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
这里指随嫁的女子,古代贵族。
(3)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嘉庆十六年)。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 1566)。
(4)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
这里的虚丘可能应为丘虚,指荒地。
(5)媵:陪嫁的人。
(6)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7)曳:拖着,这里是拉的意思。
(7)爇(ru ):点火,点燃。
(8)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吃。
(9)盈瓯:装满一盘,。
(10)饭:吃饭。
(11)冉冉:形容缓慢移动或飘忽迷离。
阅读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是明朝后期古文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
归有光,字又字开甫,世称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魏孺人媵也(),(2)事我而不卒()(3)年十岁,垂双鬟()(4)曳深绿布裳()(5)爇火煮荸荠熟()(6)婢削之盈瓯()(7)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8)目眶冉冉动()(9)奄忽便已十年(10)魏孺人笑之()3、用原文语句填空:⑴文章明写寒花,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之情的句子是:①②⑵文中从寒花的外貌方面活现出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形象的句子是:⑶文中表现主仆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没有半点隔阂的句子是:⑷文中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表达作者深痛悼念之情的句子是:⑸文中抒发作者对生命脆弱,时光快逝,人生际遇不可捉摸的句子是:4、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描写寒花日常生活的两件小事。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寒花在作者印象中是个怎样的人?5、文中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附:参考答案1、熙甫、震川先生2、(1)媵: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
这里指随嫁的女子。
(2)事:侍奉。
(3)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4)曳:拖着,这里是穿的意思(5)爇:点火,焚烧。
(6)瓯:小瓦盆。
(7)饭:吃饭。
(8)冉冉:形容眼睛缓慢转动的样子。
(9)奄忽:很快的。
(10)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3、1)①魏孺人笑之②孺人又指予以为笑(2)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3)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4)吁,可悲也已!(5)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4、寒花拿走熟荸荠不给作者吃;寒花倚在小桌旁吃饭。
天真质朴、稚气调皮、活泼好动。
5、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是为了表现魏孺人性情温厚,善良,慈爱,是个贤妻良主。
说明作者生活在夫妻感情真挚深笃,主仆关系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中。
表现作者对亡妻一颦一笑无尽的怀念和时过境迁的伤感。
二:18.本文作者归有光是代散文家,字,号,我们高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
(2分)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2分)(1) 事我而不卒() (2) 爇火煮荸荠熟()20.上述文字主要写了几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参考答案18、明熙甫(开甫)震川先生《项脊轩志》(共2分)19、(1)奉事,服侍(1分) (2)点火,点燃(1分)20、这篇文章写寒花只用了三件小事:初来时垂鬟着绿布裳;不让归有光吃她削的荸荠;吃饭的时候目眶冉冉动。
(2分)以写婢女寒花之名,实则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
作者借写婢女稚气地不让自己吃荸荠,妻子笑之,又写寒花目眶冉冉动,妻子指与己看,又是相笑一番,两人脉脉温情、鹣鲽情深尽显其中,这也表明,作者记着亡妻的一颦一笑,记着两人之间值得玩味的一件件小事,真真纾徐平淡,诚切感人。
(2分)赏析:1537年(嘉庆十六年)五月四日,归有光家中的陪嫁丫头寒花死了,归有光为她写下了这篇葬志。
为地位低下的普通侍女写墓志铭,归有光首开先例。
然而,才一百多字的一篇葬志,却一连三次提到了自己妻子魏孺人。
结合归有光的生平可知,这篇葬志更深刻的创作动因是怀念魏孺人。
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丫头,刚到归家时年仅十岁,魏孺人是归有光的第一位妻子,据归有光《请敕命事略》,其父为光禄寺典簿,伯父是当世名儒庄渠先生。
魏孺人少长宝贵家,而归氏家道中落,物质生活比较清贫,但魏孺人从未有怨言,而是甘淡薄,亲自操作,就连回娘家看望父母时,也从不向娘家提起自己的困难,直到生了病,娘家派人来探视,才惊讶地发现归家基贫之如此也。
魏孺人生性贤惠,对下人十分和蔼,从不摆主人的架子,从她对寒花的态度就可以知道。
寒花不给归有光吃荸荠,可以说是对主人不敬,但魏孺人知道这是因为寒花自小随侍,心目中只把自己当成主人,而不懂得要敬重自己的丈夫,她更觉得寒花稚气可爱,于是指以为笑。
而吃饭的时候,她又特意把寒花留在身边的小几旁,可以说是对小寒花的的额外照顾。
从寒花对魏孺人的衷心回护,以及魏孺人对寒花的态度看来,主仆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没有半点隔阂。
因此归有光盛赞她是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
这篇短短的葬志表现出归有光与魏孺人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深笃的。
魏儒人除了十分贤惠,更因为家学渊源,颇通文字,也十分好学。
据《项脊轩志》所载,魏孺人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回娘家时,跟家中姐妹时时谈起的,也不是生活的困窘,而是丈夫读书的阁子项脊轩。
她自己不以生活的艰辛为苦,还时时勉励归有光: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
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请敕命事略》)在封建社会中,婚姻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娶一个三从四德,相敬如宾的妻子并不难,难的却是心灵相通的知已。
魏孺人不但德才兼备,更有良好的文学素质,与归有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他们之间不止举案齐眉,更是琴瑟如鸣。
所以每当寒花做出稚气可笑的举动时,魏孺人就会赶忙指给归有光看,这正是一幕少年夫妻情深意笃的画面。
归有光少年丧母,两次丧妻,儿女或早夭,或长成之际猝然离世,使他在人生中体味到了太多的无奈与悲凉,所以他有时候会对千百年来为人们深信不疑的天命产生怀疑,对天发出痛切悲怆的呼号。
但更多时候,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正统文人,他把这种种对人世的不公的愤恨与无奈化为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淡淡笔触,向人们娓娓道来。
如《寒花葬志》,便是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
这种看似一带而过的闲笔与淡笔,正是归有光散文突出的特点。
这种写法,表面上容易被人忽略,但在这种刻意的淡化与压抑之中,包含了作者深挚沉痛的情感和细腻丰富的心灵。
作者简介归有光 (1507~1571年 )。
明代散文家。
明朝后期古文家。
字熙甫,又字开甫,世称震川先生,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江苏昆山人。
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
相关阅读:【篇三:寒花葬志文言文】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2五月死,葬虚丘3。
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4火煮荸荠熟。
婢削之盈瓯。
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想是时,奄忽5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注释:1归有光(1507-1571)明文学家。
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
昆山(今属江苏)人。
嘉靖进士。
曾任南京太仆寺丞,修世宗实录,著有《震川先生集》。
其文善用简洁疏淡的笔墨,描写家人、朋友之间的日常琐事,言近旨远,充满感情。
《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作极负盛名。
黄宗羲推宗其为明文第一人。
2嘉靖丁酉1537年。
3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
这里的“虚丘”似应为“丘虚”,指荒地。
4爇读“弱”(ruo),点火,焚烧。
5奄忽(yanhu)忽然。
译文: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于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
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们没了缘分(命不好)么?当初,寒花刚陪嫁过来时才十岁,梳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长裙子。
一天,天很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一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转过身去,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
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又是十年了。
唉,真可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