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解表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学习课件.ppt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学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107fed4b35eefdc9d3338f.png)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四、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
最新.课件
112
“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 《本经》
最新.课件
113
蔓荆子
最新.课件
114
最新.课件
115
疏散风热、清利头-风热表证头痛,偏头痛 目赤肿痛多泪
最新.课件
116
柴胡
最新.课件
117
最新.课件
118
一、疏散退热--外感发热,少阳证
最新.课件
44
防风
最新.课件
45
最新.课件
46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 最要,故名。”
最新.课件
47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防风为风病之主要……驱除外 风,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
《本草正义》
最新.课件
48
辛而不燥,乃风药中润剂 三、止痉--破伤风
最新.课件
49
羌活
最新.课件
50
最新.课件
51
一、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最新.课件
52
特点: 1、主要用于身半以上风湿痹痛 2、药性辛燥,为风药中燥剂
最新.课件
53
藁本
最新.课件
54
最新.课件
55
一、祛风散寒--风寒表证, 颠顶头痛
颠顶痛,非此不能治。 (张元素)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28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四、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
最新.课件
29
生姜
最新.课件
30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解表药-中药PPT课件
![解表药-中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20f1f0453610661ed9f4e4.png)
6
麻黄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或 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研末 敷。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 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 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 【药理】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 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 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兴奋 中枢等作用。了解
第一章 解表药
编辑版ppt
1
第一章 解表药
•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
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
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
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
疹、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
致的等表症。部分药物还可用于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 药 材 根茎、根
编辑版ppt
18
羌活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主 入太阳经,善治太阳经头痛(头痛连及项 背)。 (2)风寒湿痹。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
编辑版ppt
19
细辛
编辑版ppt
20
细辛
编辑版ppt
7
桂枝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樟科植物肉桂 药 材 嫩枝
编辑版ppt
8
桂枝
•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 经闭,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ae9b8a58fafab068dc0291.png)
• 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 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 毒。
精选ppt
21
蔓荆子
•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 头目。
•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 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 眩。
精选ppt
22
薄荷
• 【性味】辛,凉。入肺、肝经。
•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辟 秽,解毒。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精选ppt
9
白芷
• 【性味】辛,温。归胃、大肠、 肺经。
•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 止痛,消肿排脓。
•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 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 肿痛。
精选ppt
10
细辛
• 性味:气芳香,味辛,微苦。 归肺、肾、心、肝、胆、脾经。
精选ppt
17
蝉蜕
•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 肝经。
•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 透疹,退翳,解痉。
•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精选ppt
18
桑叶
•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消疮,止血。
•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 血、崩漏、鼻衄
精选ppt
7
防风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 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精选ppt
21
蔓荆子
•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 头目。
•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 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 眩。
精选ppt
22
薄荷
• 【性味】辛,凉。入肺、肝经。
•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辟 秽,解毒。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精选ppt
9
白芷
• 【性味】辛,温。归胃、大肠、 肺经。
•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 止痛,消肿排脓。
•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 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 肿痛。
精选ppt
10
细辛
• 性味:气芳香,味辛,微苦。 归肺、肾、心、肝、胆、脾经。
精选ppt
17
蝉蜕
•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 肝经。
•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 透疹,退翳,解痉。
•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精选ppt
18
桑叶
•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消疮,止血。
•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 血、崩漏、鼻衄
精选ppt
7
防风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 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课件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60be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3.png)
麻黄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 风水浮肿、支气管肺炎等病症,尤其 对于风寒感冒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如麻黄碱和伪 麻黄碱,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解热、 镇痛、抗炎、抗过敏和兴奋中枢神经 系统的作用。
桂枝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的功效。
桂枝含有挥发油、桂皮醛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
解表药主治邪实病证,若 与收敛药同用,易导致邪 气内陷,病情加重。
解表药的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
孕妇慎用
解表药多辛温发散,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影响, 孕妇应慎用。
过敏反应
部分解表药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
中毒反应
过量使用解表药可能导致中毒反应,如恶心、呕 吐、头痛等,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桂枝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痹痛、心悸、胸痹等病症,尤其对于风寒感冒和寒凝血 瘀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紫苏叶
紫苏叶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具 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安胎、解毒的
功效。
紫苏叶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成 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抗菌等
作用。
紫苏叶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恶心呕 吐、胎动不安、鱼蟹中毒等病症,尤其 对于风寒感冒和脾胃气滞引起的症状有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总结词
深入探讨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助于优化药物设计和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靶点。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药 物的作用原理,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解表药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总结词
开展解表药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有助 于拓展药物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解表药PPT优秀课件
![解表药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0d7212195f312b3169a5d3.png)
镇静、抗惊厥:桂皮醛,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巴比妥 类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 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抗炎、抗过敏 :挥发油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
抗菌、抗病毒:抗金葡菌、伤寒杆菌、致病性真 菌;桂皮油、桂皮醛有抗结核杆菌。抗流感病毒、 孤儿病毒。
其他作用:利尿、增加冠脉流量、桂皮醛有抗肿 瘤作用、促进胃肠蠕动、芳香健胃、利胆。
第五章 解表药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
麻黄、桂枝、细辛、柴胡、葛根的有效成 分,药理作用及应用;了解桂枝汤、银翘 散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第五章 解表药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解表药的功效、主治和分类;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麻黄、桂枝、细 辛、柴胡、葛根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 主要的现代临床应用;桂枝汤、银翘散的 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重点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麻黄、桂 枝、细辛、柴胡、葛根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可口服。
麻黄—3.药理作用
抗炎、抗过敏: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溶血素减少、呈补抗体作用。
镇咳祛痰: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作用强度为 可待因的1/20。
解热、抗菌、抗病毒:挥发油有抗金葡菌、甲、 乙型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炭 疽杆茵、肺炎双球菌、耐瑟双球菌、白喉杆菌。 抗流感病毒作用。
桂枝
4.临床应用 主治 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闭经、 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等。 现代临床应用 ① 预防流行性感冒。 ② 低血压症。
细辛
1.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 化饮。
2.化学成分 挥发油、甲基丁香酚、 α-蒎烯、β-蒎烯、黄樟醚、爱草脑、 细辛醚、柠檬烯等。
抗炎、抗过敏 :挥发油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
抗菌、抗病毒:抗金葡菌、伤寒杆菌、致病性真 菌;桂皮油、桂皮醛有抗结核杆菌。抗流感病毒、 孤儿病毒。
其他作用:利尿、增加冠脉流量、桂皮醛有抗肿 瘤作用、促进胃肠蠕动、芳香健胃、利胆。
第五章 解表药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
麻黄、桂枝、细辛、柴胡、葛根的有效成 分,药理作用及应用;了解桂枝汤、银翘 散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第五章 解表药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解表药的功效、主治和分类;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麻黄、桂枝、细 辛、柴胡、葛根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 主要的现代临床应用;桂枝汤、银翘散的 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重点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麻黄、桂 枝、细辛、柴胡、葛根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可口服。
麻黄—3.药理作用
抗炎、抗过敏: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溶血素减少、呈补抗体作用。
镇咳祛痰: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作用强度为 可待因的1/20。
解热、抗菌、抗病毒:挥发油有抗金葡菌、甲、 乙型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炭 疽杆茵、肺炎双球菌、耐瑟双球菌、白喉杆菌。 抗流感病毒作用。
桂枝
4.临床应用 主治 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闭经、 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等。 现代临床应用 ① 预防流行性感冒。 ② 低血压症。
细辛
1.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 化饮。
2.化学成分 挥发油、甲基丁香酚、 α-蒎烯、β-蒎烯、黄樟醚、爱草脑、 细辛醚、柠檬烯等。
中药药理--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药理--解表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2c8492cc22bcd126ff0ce6.png)
(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成分:苯丙胺类生物碱作用,可合成“冰毒”。 特点: 可兴奋皮层、皮层下中枢,亦可兴奋中脑、延髓 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麻黄、桂枝相配中枢兴奋作用有所缓解。
(2)强心、升高血压
成分:麻黄碱。 特点:升压作用缓慢、温和、持久,反复应用易产生快 速耐受。 机制:拟肾上腺素作用。对心脏正性肌力、正性频率;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常用方剂
组成与功效:复习方剂组成、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掌握方剂的药理作用,重点掌握“与功效
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现代应用:了解方剂(或新制剂)的临床应用。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表药涵义和分类,掌握与功效相关的 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的主要药理 作用并了解其应用; 3.熟悉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
作用机理。药理作用可进一步归类为:针对病因、 针对病机、针对证状。 研究方法:了解本章药物主要研究方法,结合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习。
第二节 常用药物 常用中药 来源:了解药物的来源(科、属、种)。 成分: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已知的主要有效成分。 功效主治:复习药物的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掌握药物的药效研究成果,并了解其作用 机理及某些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成果。重点掌握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现代应用:了解药物(或新制剂)的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掌握毒性反应 及解救办法。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成分:挥发油、生物碱、煎剂均有发汗作用 特点:在温热环境发汗效果佳,与中枢神经系统机 能状态有关 机制: 可能与兴奋中枢和外周α受体有关; 亦可能与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重吸收有 关
成分:苯丙胺类生物碱作用,可合成“冰毒”。 特点: 可兴奋皮层、皮层下中枢,亦可兴奋中脑、延髓 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麻黄、桂枝相配中枢兴奋作用有所缓解。
(2)强心、升高血压
成分:麻黄碱。 特点:升压作用缓慢、温和、持久,反复应用易产生快 速耐受。 机制:拟肾上腺素作用。对心脏正性肌力、正性频率;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常用方剂
组成与功效:复习方剂组成、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掌握方剂的药理作用,重点掌握“与功效
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现代应用:了解方剂(或新制剂)的临床应用。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表药涵义和分类,掌握与功效相关的 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的主要药理 作用并了解其应用; 3.熟悉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
作用机理。药理作用可进一步归类为:针对病因、 针对病机、针对证状。 研究方法:了解本章药物主要研究方法,结合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习。
第二节 常用药物 常用中药 来源:了解药物的来源(科、属、种)。 成分: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已知的主要有效成分。 功效主治:复习药物的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掌握药物的药效研究成果,并了解其作用 机理及某些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成果。重点掌握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现代应用:了解药物(或新制剂)的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掌握毒性反应 及解救办法。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成分:挥发油、生物碱、煎剂均有发汗作用 特点:在温热环境发汗效果佳,与中枢神经系统机 能状态有关 机制: 可能与兴奋中枢和外周α受体有关; 亦可能与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重吸收有 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防 风 《本经》
2.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配当归、羌活、 桂枝等,如蠲痹汤。
3.祛风止痉: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禁 闭、抽搐痉挛证。常与天南星、天麻、白 附子等同用,如玉真散。
33
防 风 《本经》
【用量用法】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34
【相似药物比较】
白 芷 《本经》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白芷或杭白芷 的干燥根。
24
荆 芥 《本经》
【药性】 辛,微温。归 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
25
荆 芥 《本经》
1.祛风解表:治疗外感表证。本品药性平和, 微温,故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 均可广泛使用。
⑴风寒表证,配防风、羌活,如荆防败毒散。 ⑵风热表证,金银花、连翘等,如银翘散。
26
荆 芥 《本经》
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兼有表证。
桂枝 辛甘温 心肺膀胱 外感风寒表证 发汗力缓,善“透达营卫”,解 肌发汗以散风邪,为表虚证要药; 兼温经通阳,治疗血寒瘀滞之痛 经、经闭; 心阳不振之胸痹、心悸;脾阳不 振之痰饮;膀胱蓄水证等。 23
荆 芥 《本经》
[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生 草本植物荆芥的干燥地 上部分。
▪ 分类: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 (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3
概述
▪ 作用及适应证: (1)发散表邪,用于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 痛、无汗或有汗,脉浮)。 (2)止咳平喘,用于咳喘。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4)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及风疹瘙痒。 (5)祛风湿,用于风湿痹证。
【功效】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18
桂 枝 《名医别录》
1.发汗解肌:用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表虚 有汗。本品发汗力缓,无论表虚有汗(桂 枝汤)还是表实无汗(麻黄汤)皆可应用。 所以古人谓“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与麻黄鉴别)
19
桂 枝 《名医别录》
2.温通经脉:用于
⑴风寒湿痹证,配附子、甘草,如桂枝附子汤。 ⑵心阳虚之心悸、脉结代,配炙甘草,党参,如炙甘
11
麻 黄 《本经》
【药性】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2
麻 黄 《本经》
1.发汗解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 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 如麻黄汤。
13
麻 黄 《本经》
2.宣肺平喘:治疗风寒外束之喘咳。 ⑴寒饮内停之喘咳,配伍细辛、干姜、半夏 等,如小青龙汤。 ⑵热邪壅肺之咳喘,配伍石膏、杏仁、甘草 等,即麻杏甘石汤。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表证。 配伍生姜、石膏、甘草,如越婢汤。
荆芥 辛 温 肺、 肝
祛风解表
透散力较强,兼透疹消 疮,治疗麻疹初起,疹 出不透、疮疡初起兼有 表证者;
炒炭又能止血,治疗吐 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 风寒、风热均可 药中润剂”, 善治外
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 者; 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 痛; 止痉,治疗破伤风证。35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
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22
麻黄与桂枝功效应用异同点
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
发汗力强,善“遍彻皮毛”, 开腠发汗以散寒邪,为表实证 要药;
兼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 喘实证;
常用中药
解表药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概述
▪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 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 性能特点:多味辛,入肺、膀胱经,发汗, 使表邪由汗出而解,即《内经》所谓: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草汤。 ⑶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少腹痛等,
配伍当归、川芎,如温经汤。 ⑷胸痹,配伍瓜蒌、薤白,如瓜蒌薤白桂枝汤。 ⑸中焦虚寒之腹痛,配白芍,饴糖,如小建中汤。
20
桂 枝 《名医别录》
3.助阳化气: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 湿内停所致痰饮、水肿。配伍茯苓、泽泻 等,如五苓散。
21
桂 枝 《名医别录》
6
(一)发散风寒药
【药性特点】性味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作用及适应证】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 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苔薄 白,脉浮紧等症。
7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荆芥 防风 白芷 细辛
8
麻 黄 《本经》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中麻 黄、草麻黄、木贼麻黄 的干燥草质茎。
9
麻黄
10
麻黄
4
概述
▪ 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发汗太过,伤 阳耗气,损及津液。 (2)禁用于多汗证、热伤津液者。 (3)慎用于久患疮痈、淋证及出血的病人。 (4)不宜久煎
5
概述
▪ 现代药理: 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 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 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 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29
防 风 《本经》
30
防 风 《本经》
【药性】辛、甘,微 温。归膀胱、肝、 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祛风止痉。
31
防 风 《本经》
1.祛风解表:前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 ⑴外感表证。风寒表证,常配荆芥、羌活、
前胡等,如荆防败毒散。 ⑵风疹瘙痒,多配伍荆芥、白蒺藜等。 本品微温不燥,甘缓不峻,药性平和。故外 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
14
麻 黄 《本经》
【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 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肾不纳气之 虚喘者、高血压患者忌用。
15
桂 枝 《名医别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 肉桂的干燥嫩枝
16
桂 枝 《名医别录》
17
桂 枝 《名医别录》
【药性】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2.透疹消疮: ⑴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常配伍薄荷,蝉蜕,
牛蒡子等。 ⑵疮疡初起兼表证,常配伍金银花、连翘、
防风等。 3.炒炭止血:各种出血证。常配伍其他止血
药同用。
27
荆 芥 《本经》
【用量用法】煎服,3~10克,不宜久煎。止血宜 炒炭用,其余生用。
28
防 风 《本经》
[来源] 为伞形科植 物防风 干燥根。药 材习称“关防风”
防 风 《本经》
2.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配当归、羌活、 桂枝等,如蠲痹汤。
3.祛风止痉: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禁 闭、抽搐痉挛证。常与天南星、天麻、白 附子等同用,如玉真散。
33
防 风 《本经》
【用量用法】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34
【相似药物比较】
白 芷 《本经》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白芷或杭白芷 的干燥根。
24
荆 芥 《本经》
【药性】 辛,微温。归 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
25
荆 芥 《本经》
1.祛风解表:治疗外感表证。本品药性平和, 微温,故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 均可广泛使用。
⑴风寒表证,配防风、羌活,如荆防败毒散。 ⑵风热表证,金银花、连翘等,如银翘散。
26
荆 芥 《本经》
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兼有表证。
桂枝 辛甘温 心肺膀胱 外感风寒表证 发汗力缓,善“透达营卫”,解 肌发汗以散风邪,为表虚证要药; 兼温经通阳,治疗血寒瘀滞之痛 经、经闭; 心阳不振之胸痹、心悸;脾阳不 振之痰饮;膀胱蓄水证等。 23
荆 芥 《本经》
[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生 草本植物荆芥的干燥地 上部分。
▪ 分类: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 (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3
概述
▪ 作用及适应证: (1)发散表邪,用于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 痛、无汗或有汗,脉浮)。 (2)止咳平喘,用于咳喘。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4)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及风疹瘙痒。 (5)祛风湿,用于风湿痹证。
【功效】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18
桂 枝 《名医别录》
1.发汗解肌:用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表虚 有汗。本品发汗力缓,无论表虚有汗(桂 枝汤)还是表实无汗(麻黄汤)皆可应用。 所以古人谓“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与麻黄鉴别)
19
桂 枝 《名医别录》
2.温通经脉:用于
⑴风寒湿痹证,配附子、甘草,如桂枝附子汤。 ⑵心阳虚之心悸、脉结代,配炙甘草,党参,如炙甘
11
麻 黄 《本经》
【药性】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2
麻 黄 《本经》
1.发汗解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 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 如麻黄汤。
13
麻 黄 《本经》
2.宣肺平喘:治疗风寒外束之喘咳。 ⑴寒饮内停之喘咳,配伍细辛、干姜、半夏 等,如小青龙汤。 ⑵热邪壅肺之咳喘,配伍石膏、杏仁、甘草 等,即麻杏甘石汤。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表证。 配伍生姜、石膏、甘草,如越婢汤。
荆芥 辛 温 肺、 肝
祛风解表
透散力较强,兼透疹消 疮,治疗麻疹初起,疹 出不透、疮疡初起兼有 表证者;
炒炭又能止血,治疗吐 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 风寒、风热均可 药中润剂”, 善治外
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 者; 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 痛; 止痉,治疗破伤风证。35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
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22
麻黄与桂枝功效应用异同点
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
发汗力强,善“遍彻皮毛”, 开腠发汗以散寒邪,为表实证 要药;
兼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 喘实证;
常用中药
解表药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概述
▪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 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 性能特点:多味辛,入肺、膀胱经,发汗, 使表邪由汗出而解,即《内经》所谓: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草汤。 ⑶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少腹痛等,
配伍当归、川芎,如温经汤。 ⑷胸痹,配伍瓜蒌、薤白,如瓜蒌薤白桂枝汤。 ⑸中焦虚寒之腹痛,配白芍,饴糖,如小建中汤。
20
桂 枝 《名医别录》
3.助阳化气: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 湿内停所致痰饮、水肿。配伍茯苓、泽泻 等,如五苓散。
21
桂 枝 《名医别录》
6
(一)发散风寒药
【药性特点】性味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作用及适应证】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 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苔薄 白,脉浮紧等症。
7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荆芥 防风 白芷 细辛
8
麻 黄 《本经》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中麻 黄、草麻黄、木贼麻黄 的干燥草质茎。
9
麻黄
10
麻黄
4
概述
▪ 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发汗太过,伤 阳耗气,损及津液。 (2)禁用于多汗证、热伤津液者。 (3)慎用于久患疮痈、淋证及出血的病人。 (4)不宜久煎
5
概述
▪ 现代药理: 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 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 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 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29
防 风 《本经》
30
防 风 《本经》
【药性】辛、甘,微 温。归膀胱、肝、 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祛风止痉。
31
防 风 《本经》
1.祛风解表:前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 ⑴外感表证。风寒表证,常配荆芥、羌活、
前胡等,如荆防败毒散。 ⑵风疹瘙痒,多配伍荆芥、白蒺藜等。 本品微温不燥,甘缓不峻,药性平和。故外 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
14
麻 黄 《本经》
【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 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肾不纳气之 虚喘者、高血压患者忌用。
15
桂 枝 《名医别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 肉桂的干燥嫩枝
16
桂 枝 《名医别录》
17
桂 枝 《名医别录》
【药性】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2.透疹消疮: ⑴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常配伍薄荷,蝉蜕,
牛蒡子等。 ⑵疮疡初起兼表证,常配伍金银花、连翘、
防风等。 3.炒炭止血:各种出血证。常配伍其他止血
药同用。
27
荆 芥 《本经》
【用量用法】煎服,3~10克,不宜久煎。止血宜 炒炭用,其余生用。
28
防 风 《本经》
[来源] 为伞形科植 物防风 干燥根。药 材习称“关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