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论针刺疗法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中的针刺疗法与中医治疗

《黄帝内经》中的针刺疗法与中医治疗

《黄帝内经》中的针刺疗法与中医治疗针刺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它源于我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在《黄帝内经》中,有关针刺疗法的内容被详细地记载,成为后世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中的针刺疗法和中医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黄帝内经》中的针刺疗法《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法。

其中,针刺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针刺疗法的起源、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针刺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黄帝内经》记载,最早的针刺疗法是由黄帝的臣子岐伯发现的。

岐伯在治疗疾病时,发现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刺激来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一发现被后世医学家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了针刺疗法的理论体系。

针刺疗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气血,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人体有361个穴位,每个穴位都与特定的脏腑器官相连。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疗法的方法主要包括针刺和灸刺两种。

针刺是指用针刺激穴位,通过刺激来调节气血。

灸刺是指用艾灸烧灼穴位,通过热力刺激来调节气血。

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针刺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针刺疗法可以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种疾病。

例如,针刺疗法可以治疗头痛、胃痛、腰痛、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针刺疗法还可以用于保健养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二、中医治疗的特点中医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它包括针刺疗法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未整理稿)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六卷,名《刺禁》。

◎太素萧延平按:此篇自篇首至神无营於众物,见《素问》卷八第二十五《宝命全形论篇》,又见《甲乙》卷五第四。

自黄帝曰愿问禁数至逆之有咎,见《素问》卷十四第五十二《刺禁论篇》,《甲乙》同上。

自黄帝曰愿闻九针虚实之道至四方各作解,见《素问》卷十四第五十四《针解篇》,又见《甲乙》卷五第四及卷五第二,惟意是而编次不同。

自黄帝问岐伯曰有病颈廱者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

◎马莳注证发微:篇内首节有尽欲全形,故名。

曰宝命者,以次节有悬命,盖非宝惜天命,其形难以全耳。

◎吴崐注:宝命,珍重其所赋之命。

全形,保合其所成之形。

◎高士宗直解:宝命全形者,宝天命以全人形也。

形之疾病,则命失其宝,形不能全。

若欲全形,必先治神,治神,所以宝命;宝命,则能全形矣。

◎张琦释义:林云:全元起本在第六卷名曰《刺禁》。

◎姚止庵节解:命者人所宝,形者命所倚。

欲宝其命,必全其形。

全形之道,针其一矣。

故篇中所截,多用针之法。

至于木得金而伐五句,虽是生克之常,然其中别有至理。

但与上下文义不甚相合,此篇当是缀集成文者也。

◎丹波元简识:《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马云:篇内首节有尽欲全形,故名。

曰宝命者,以次节有悬命。

盖非宝惜天命,其形难以全耳。

◎森立之考注:大素全存。

◎素问灵枢韵读: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於○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真耕通韵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去声絃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祭部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方●反毒药无治,短针无○取。

●部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徒力反百姓闻○之,以为残○贼。

之部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悬命於○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真部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论《黄帝内经》针刺的禁忌要求

论《黄帝内经》针刺的禁忌要求
3 结 语 .
总之 , 笔者认为我们应开展中西医联合 用药的研究 , 以探讨 中医与西 医 共 同施治的结合点 , 拓宽中医药的应用天 地, 中医药通过多层次 、 多环节、 多 靶点的综合调理 , 可使高血压病人在 改善症状 , 减轻或 逆转终末 器官损害 , 防止严重并发症等有着 一定 的优 势进一 步探求 高血 压中 医治疗 的最佳方 案, 将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
医学信 息
中西 医汇讲 及 综述
1 高 血 压 病 因 病 机 .
ME IA o MA 1 N D C LⅡ R T0
N ,8 21 o0 01
・41 7 ・ 2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是 由于情 志失调 、 食不 节、 逸过度 、 饮 劳 察赋与 体质偏盛偏衰等多种因素长期相 互作 用所致 。体 质 的阴 阳偏 盛或偏 衰、 察 赋不足、 脏腑亏损等 为发病 的内因; 情志失调 、 饮食 不节、 劳逸过度等 为发病 的常见因素 , 内外因素相互作 用导致人体 脏腑 阴阳失衡 、 气血 失调 、 气机升 降失常、 风火 内生、 痰癖交阻而发病。 1 1 情志失调 。人的情志活动与五脏 六腑关 系密切 , 志变化 对脏腑 . 情 气机有不 同的影 响 , 在一般情 况下 , 情志 活动是不 会造成 疾病 , 长期持 久 但 的刺激 , 过 了人 体 自身 的调节 能力 , 超 就会 影响 气机运 行 , 而发生疾 病。 继 早 在《 内经》 时期 , 先人们对情志活动造成 疾病有深刻 的认识 , 内经》 《 中有 : “ 怒伤肝 ” “ 、 喜伤心” “ 、 思伤脾” “ 、 忧伤肺 ” “ 、 恐伤 肾” 。心主神 , 余脏辅 之 , 情志活动主要在于心肝 , 肝为风木 之脏 , 阴而用 阳 , 体 其性 刚劲 , 主动主 升, 长期情志抑郁恼怒 , 肝失疏泄 , 肝气郁结 , 郁化火 , 气 使肝 阴暗耗 , 阳升 动 , 风 上扰清空 , 发为眩晕 , 可出现本虚标实 的阴虚阳亢证。《 素问 ・ 生气通大论》 说 : 阳气者 , “ 大怒则 形气绝 , 而血苑 于上, 使人 薄厥 。 肝气郁 结, ” 木不疏土 , 脾失健运 , 痰湿 内生 , 阻塞中焦 , 阳不升 , 阴不 降 ; 清 浊 气郁 日久 , 气不 行血 ,

最全针灸要领详解!《黄帝内经》重要篇章,收获满满

最全针灸要领详解!《黄帝内经》重要篇章,收获满满

最全针灸要领详解!《黄帝内经》重要篇章,收获满满1.针刺总则《黄帝内经》:凡刺之法,必候⽇⽉星⾠,四时⼋正之⽓,⽓定乃刺之。

翻译:⼤凡针刺之法,均在于必须观察⽇⽉星⾠盈亏消长及四时⼋正的⽓候变化,这样才可以运⽤针刺的⽅法。

注解: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时),⼋正是指春分,秋分,夏⾄,冬⾄,⽴春,⽴夏,⽴天体变化(⽇⽉星⾠)和⽓候变化(四时⼋秋,⽴冬。

总的来说,针刺必须要先了解天体变化(⽇⽉星⾠)和⽓候变化(四时⼋秋,⽴冬。

总的来说,针刺必须要先了解正),因为这⼆者深深影响到针刺的运作。

结合⼆者来施针,可以起到奇效;反之,可能会酿成⼤错,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加重病情。

2.五个要领《黄帝内经》:是以天寒⽆刺,天温⽆疑;⽉⽣⽆泻,⽉满⽆补;⽉郭空⽆治。

天⽓寒冷,不要针刺;天⽓温和,不要犹疑迟缓;⽉亮初⽣的时候,不可⽤泻法;⽉亮正圆的时候,不可⽤补法;⽉⿊⽆光的时候,不要针刺。

注解:天⽓寒冷,⼈的⾎⾏会滞涩不畅,卫⽓沉浮于⾥,所以不适合施针;天⽓温和,⼈的⾎液就会流⾏滑润,卫⽓上浮于表,⽓易⾏,⾎易泻,所以⾮常适合施针;⽉亮变化见下述。

3.⽉亮变化时的不当针刺《黄帝内经》:故⽇⽉⽣⽽泻,是谓脏虚;⽉满⽽补,⾎⽓扬溢;络有留⾎,命⽈重实;⽉郭空⽽治,是谓乱经。

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翻译:所以说,⽉⽛初⽣时⽤泻法,就会使内脏虚弱,叫做重虚;⽉亮正圆时⽤补法,就会使⾎⽓充溢于⽪表,以致络脉中⾎液滞留,这叫做重实;⽉⿊⽆光的时候⽤针刺,就会扰乱经⽓,叫做乱经。

这样的治法必然引起阴阳相错,真⽓与邪⽓不分,使病变反⽽深⼊,致使络脉外虚,经脉内乱,所以病邪就会乘之⽽起。

注解:晚上做针刺很有讲解,天体的运⾏会影响⼈体⽓⾎的运⾏和盛衰,针刺⽅法也就必须随之⽽变,否则会适得其反。

4.针刺的泻法《黄帝内经》:泻必⽤⽅,⽅者以⽓⽅盛也。

以⽉⽅满也,以⽇⽅温也,以⾝⽅定也,以息⽅吸⽽内针,乃复候其⽅吸⽽转针,乃复候其⽅呼⽽徐引针,故⽈泻必⽤⽅,其⽓⽽⾏焉。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2)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2)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2)原文宝命全形论(2) 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

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

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

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

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

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帝曰:愿闻其道。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

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

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岐伯说: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

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

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

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

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

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怎样治疗实症?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

黄帝内经古针法精要---三刺,五刺,九刺,十二刺,导气法

黄帝内经古针法精要---三刺,五刺,九刺,十二刺,导气法

黄帝内经古针法精要---三刺,五刺,九刺,⼗⼆刺,导⽓法三刺法 《灵枢·官针》:“所谓三刺则⾕⽓出者,先浅刺绝⽪,以出阳邪。

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致肌⾁,未⼊分⾁间也。

已⼊分⾁间则⾕⽓出。

故刺法:始刺浅之,以逐邪⽓,⽽来⾎⽓。

后刺深之,以致阴⽓之邪。

最后刺极深之,以下⾕⽓。

”概述:三刺是将⽪内、⽪下、分⾁间分为浅、中、深三层进⾏针刺的⽅法。

⽬的:驱祛外邪(阳、阴邪),保留⾕⽓(正⽓)。

后世徐凤据此提出天、⼈、地三才的分层刺法,并结合提插的紧慢⼿法,创⽴烧⼭⽕、透天凉等复式补泻⼿法。

五刺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藏”。

这是从五藏应合五体(⽪、脉、筋、⾁、⾻)的关系分成五种刺法,故⼜名五脏刺。

五刺包括:半刺、豹⽂刺、关刺、合⾕刺和输刺。

1、半刺 “半刺者,浅内⽽疾发针,⽆针伤⾁,如拔⽑状,以取⽪⽑,此肺之应也。

”半刺是浅刺快出、不伤肌⾁的刺法。

适⽤于肺系疾病。

如邪袭肺卫,发热咳喘等症。

因刺⼊极浅,不是全刺,故称半刺。

治疗⼩⼉疾病常⽤此法。

【⽅法】半刺的操作是“浅内⽽疾发针,⽆针伤⾁,如拔⽑状,以取⽪⽓”。

即浅刺于⽪肤,刺得浅,出针快,如拔毫⽑的⼀种刺法,主要作⽤是宣散浅表邪⽓。

因肺主⽪⽑,故半刺与肺相应。

【临床应⽤】主治风寒束表、发热咳嗽、喘息等肺脏疾患及某些⽪肤病,⼩⼉腹泻、消化不良等证。

2、豹⽂刺 “豹⽂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者,此⼼之应也。

”豹⽂刺是多点散刺出⾎,形如豹纹的刺法。

适⽤于⼼系疾病。

如疮疡肿毒、红肿热痛等症。

【⽅法】豹⽂刺法是以⽳位为中⼼,在经⽳周围数针齐下散刺之意,刺时要使其⼊于脉络⽽出针后见⾎,因刺后出⾎点多如豹⽂,故称豹⽂刺。

本法与九刺中的络刺,⼗⼆刺中的赞刺同属浅刺放⾎的⽅法。

因⼼主⾎脉,豹⽂刺可泻经络之⾎,故与⼼相应。

【临床应⽤】主要⽤于宣散⾎络壅滞之邪,治疗⼼经积热,诸疮肿毒,⿇⽊不仁等证。

3、关刺 “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出⾎,此肝之应;或⽈渊刺,⼀⽈岂刺。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宝命全形论本篇重点:一:说明治病之道养生之法均离不开内外环境的统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二:具体阐述针刺必须懂得五个关键问题及气候的重要意义.三;指出医务工作者的临证态度.应该审察至微,全神贯注,小心用针.原文与: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

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

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黄帝内经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

黄帝内经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

黄帝内经第宝命全形论黄帝内经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具体阐述针刺必须懂得五个关键问题及气候的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黄帝内经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更多佛学经文请关注。

本篇重点:一:说明治病之道养生之法均离不开内外环境的统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二:具体阐述针刺必须懂得五个关键问题及气候的重要意义.三;指出医务工作者的临证态度.应该审察至微,全神贯注,小心用针.原文与译文: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

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

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五)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五)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五)‖LS67—D0101→Q0801‖→‖LS71-Q1302‖→‖SW53‖LS67—D0101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

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

黄帝请教岐伯说:我向先生学习《九针》,而施行于百官。

百官之血气,各有不同类型:有的心动神摇而脉气先行于针;有的脉气与针相逢得气;有的针具已出脉气独行;有的数刺后才能得气见效;有的发针即脉气异常;有的数刺病更加剧。

D0102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以上六种情形,类型各不相同,我想听听原因。

Q0101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

岐伯说:重阳之人,心神容易扰动,脉气容易流出。

D0201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黄帝问:什么叫重阳之人?Q0201岐伯曰: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

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岐伯说:重阳之人,热热闹闹、高高在上、能说会道、趾高气扬。

心肺二脏脏气有余,阳气平滑、旺盛而张扬,所以心神易动而脉气先行。

D0301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黄帝问:重阳之人,有的却心神不先行,什么原因?Q0301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

岐伯说:是此人阴气颇多。

D0401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黄帝问:如何知此人阴气颇多呢?Q0401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

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岐伯说:阳气颇多者,多喜悦;阴气颇多者,多发怒,频频发怒者,怒气易解,所以叫阴气颇多。

此人阴阳之离合困难,所以心神不能先行于脉气。

D0501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黄帝问:脉气与针相逢得气见效,会怎样?Q0501岐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岐伯说:阴阳调和,而血气润泽、流畅,所以针入时脉气流出迅疾,从而相逢得气。

黄帝内经:素问第55章 长刺节论

黄帝内经:素问第55章 长刺节论

长刺节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翻译】精通针术的医家,在尚未诊脉之时,还需听取病人的自诉。

病在头部,且头痛剧烈,可以用针刺治疗(在头部取穴),刺至骨部,病就能痊愈,但针刺深浅须恰当,不要损伤骨肉与皮肤,虽然皮肤为针刺入必经之路,仍应注意勿使其受损。

【原文】阴刺,入一傍四处。

治寒热。

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

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

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

【翻译】阳刺之法,是中间直刺一针,左右斜刺四针,以治疗寒热的疾患。

若病邪深入专攻内脏,当刺五脏的募穴;邪气进迫五脏,当刺背部的五脏俞穴,邪气迫脏而针刺背俞,是因为背俞是脏器聚会的地方。

待腹中寒热消除之后,针刺就可以停止。

针刺的要领,是出针使其稍微出一点血。

治疗痈肿,应刺痈肿的部位,并根据其大小,决定针刺的深浅。

刺大的痈肿,宜多出血,对小的深部痈肿要深刺,一定要端直进针,以达到病所为止。

【原文】病在少腹有积,刺皮(骨盾)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傍四椎间,刺两髂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

【翻译】病在少腹而有积聚,应刺腹部皮肉丰厚之处以下的部位,向下直到少腹为止;再针第四椎间两旁的穴位和髂骨两策的居髁穴,以及机胁肋间的穴位,以引导腹中热气下行,则病可以痊愈。

【原文】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翻译】病在少腹,腹痛且大小便不通,病名叫做疝,是受寒所致。

应针刺少腹到两大腿内侧间以及腰部和髁骨间穴位,针刺穴位要多,到少腹部都出现热感,病就痊愈了。

【原文】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

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翻译】病在筋,筋脉拘挛,关节疼痛,不能行动,病名为筋痹。

应针刺在患病的筋上,由于筋脉在分肉之间,与骨相连,所以针从分肉间刺入,应注意不能刺伤骨。

《黄帝内经》“五刺法”

《黄帝内经》“五刺法”

《黄帝内经》“五刺法”《黄帝内经》“五刺法”的现实意义等魏连海王卫等五刺法是《内经》刺法中的一类,包括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和输刺等5种刺法。

《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藏。

”对此张志聪在《素问集注·官针》有:“五脏之气外合于皮脉肉筋骨,五脏在中,故取之外合而应于五脏也。

”这种从五脏与五体(皮、脉、肉、筋、骨)的对应关系出发而创立的5种刺法,也被称为五脏剌。

研究“五剌法”的内容可以发现,根据疾病的脏腑辨证结果,选择与相应脏腑对应的深浅不同的组织结构部位(皮、脉、肉、筋、骨)针刺是“五刺法”的核心内容。

正如《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

”尽管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很多,如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以及腧穴所在的部位、季节时令等等,但是无可否认针刺作用于不同的组织结构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

《内经》“五刺法”就是从五脏相对应的五体客观上存在着深浅部位不同着眼,深入分析了针刺皮、脉、肉、筋、骨等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可以影响与之相对的不同脏腑。

换句话说,当不同的脏腑受病时则应选择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针刺。

1 针皮肤治邪在肺《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急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由于肺主皮毛,故浅刺皮毛可宣泄皮毛部的邪气以宣肺气,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束表、发热、咳喘等和肺脏有关的疾病以及一些皮肤病。

现代的皮肤针刺法亦属此类。

毫针刺时可选用横刺或透刺等刺法使“刺皮无伤肉”。

2 针血脉治邪在心《灵枢·官针》:“豹文剌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心主血脉,刺中血络出血可去瘀生新,即使无出血也可宣泄经络中的邪气,使气血调和从而令瘀血得除,邪热得解。

所以该类刺法常用于治疗瘀血阻络或红肿热痛等血分有热之证。

3 针分肉治邪在脾《灵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黄帝内经》论针刺补泻

《黄帝内经》论针刺补泻

《黄帝内经》论针刺补泻《黄帝内经》论针刺补泻针刺补泻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黄帝内经》对针刺补泻问题非常重视,并有较详尽的论述。

1 制定针刺补泻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又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灵枢・经脉》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者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补虚泻实是《黄帝内经》针灸治疗原则。

虚实补泻要妙,以九针针具最为理想,补泻的功效取得,可以用针刺手法来解决。

《黄帝内经》制定的针刺补泻原则,为后世针灸医学家所竭力遵循。

2 创立多种补泻手法2.1 迎随补泻:《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

追而济之者,补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灵枢・终始》也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

”指出迎着经气循行的方向而针刺,是泻法,顺着经气循行的方向而针刺,是补法。

2.2 徐疾补泻:《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灵枢・小针解》解释说:“虚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这是以进针、出针过程的快慢来区分补泻。

慢进针而快出针,为补法;快进针而慢出针,为泻法。

2.3 呼吸补泻:《素问・离合真邪论》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名曰泻。

”“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候呼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这是在进针出针时配合患者呼吸来区分补泻。

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

2.4 提插补泻:《灵枢・官能》曰:“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灵枢》中没有出现“提插”二字,但上文中所说“伸”即提之意,“推”乃插之意,这就是说泻法以向外提引为主,补法以向内按纳为主。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之二针剌之道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之二针剌之道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之二针剌之道宝命全角论篇主要讲针剌治病之道。

道是什么?道字是首脑驾驶船只构成,意思是心中明确目标速度行进方式,能够避免危险顺利达到目的地。

道就是熟练于心的理论指导,能够促进成功作事的精神状态。

办任何事都需要知道、行道,守道,开辟新道,所以帝曰愿闻其道。

就是愿意掌握针剌之道。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

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

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歧伯心目中的针剌之道是什么呢?第一,凡剌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后乃存针。

这是讲,调整稳定医生与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乐于接受针剌治疗,全面配合。

医生还必须充分掌握病情,从九侯的信息中明确疾病的本质关键与内在联系,特别是归经。

才可以谈到用针治病。

第二,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真正开始针剌了,就要如庖丁解牛一样,心目中已经看不到全牛,只关注刀下的纹理,各种脉象已经全丢开,各种凶险全不顾,集中到穴位与病变的内在联系上,精神集中到经穴上,集中到针下气的感应上。

能这样才可以玩味针下之气,才可以施针于人。

第三,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能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关键是分清可针与不可针。

五虚状态,就不要用针治疗。

五实状态,就一定要用针泻治。

而且要把握时机,下针侯气,不可分心一瞬间。

第四,手动若务,针耀而匀。

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

医生行针如执行军务,必须全心全意,又武器精良。

下针后,静下心来,细察针下反应,采取对证的行针手法,如在冥冥中摸索一样,追求寻求针气的到来。

第五,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医者能够静心发现针下的气如一群乌鸦突然飞来,如许多谷粒一样繁多,医者的手法必须顺乎针下气飞来的状态,这神奇的反应,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论针刺疗法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论针刺疗法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论针刺疗法
石晓理;郁保生;张国山;吕瑶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13(041)006
【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典著,其中近半数篇幅论述了针灸学内容.本文从<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篇原文入手,阐述针刺治病的五项基本法则、针刺要领及补泻原则,试图对当今针刺疗法的应用、发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总页数】3页(P100-102)
【作者】石晓理;郁保生;张国山;吕瑶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
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1;R245
【相关文献】
1.浅谈《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治神”对医德的启示
2.论《素问.宝命全形论》“治神”的概念
3.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内经》诠释---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为例
4.《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五虚勿近,五实勿远"新释
5.《素问·宝命全形论》校诂四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篇:刺要论(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篇:刺要论(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篇:刺要论(四)C0119【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

邪僻妄合,阴阳易居,逆顺相反,沉浮异处,四时不得,【稽留,淫泆】,须针而去。

凡属可刺之病,三刺就有谷气,虚邪僻气杂合,阴阳之气易居,脉气逆顺相反,脉动沉浮异位,脉动四时不符,或邪气稽留,或大量流溢,须用针刺方去。

C0120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

所以一刺就有皮邪泻出,二刺就有肉邪泻出,三刺就有谷气到来,谷气到来即可止针。

C0121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

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而病知愈也。

所谓谷气至,是指已补即有正气充实,已泻即有邪气虚少,所以用于知晓谷气到来。

唯有阴邪阳邪泻出,是阴经与阳经未能调和,却感觉疾病痊愈。

C0122故曰: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矣。

所以说:补就有正气充实,泻就有邪气虚少,痛虽不因针刺减轻,病情必将衰去了。

C0123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阴气多而阳气少,先补阳气,后泻阴气,再调阴阳。

阴气少而阳气多,先补阴气,后泻阳气,再调阴阳。

C0124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必审其实虚。

虚而泻之,是谓【重虚】。

重虚,病益甚。

三经脉动于足大趾附近,必须审察三经实虚。

虚却泻它,这叫重虚。

重虚,病情加重。

C0125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

反此者,病益甚。

其动也,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在下。

凡刺三经疾病,用手指切按,脉动却实且快者,尽快泻它;脉动虚而缓者,就要补它。

违反这些,病情加重。

三经脉动时,足阳明胃经在上,足厥阴肝经在内,足少阴肾经在下。

C0126【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

【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

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

黄帝内经《素问篇-刺法论》原文: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

黄帝内经《素问篇-刺法论》原文: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

黄帝内经《素问篇-刺法论》原文: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2021年8月5日。

最近一些网友问我,2000多年前《黄帝內经》对传染性疫情是如何说的?我说《黄》里有的说法,其中有的说法,比我们自己现在的说法,更超前!何以见得?各位领导,各位网友和朋友们,您们好!请大家先看看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里的有关论述:黄帝内经《素问篇-刺法论》原文: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

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以上是《黄帝內经》对疫情的描述。

从中看出黃帝对疫情有几点看法:一,凡五疫(肺、肝、肾、脾、心)均可被疫毒感染。

二,不管大人小人都可以被感染。

三,感染后的病人症狀都很类似!四,这种传染病不大容易治好五,对这种传染疫情如何是好?天師岐伯回答说了很多話。

一,不让邪毒感染,最重要的是把正气内存好!也就是身体好,用现代语言说的話免疫力強,可以不致于感染!二,为了不让邪毒感染,最好是类似现在的管控一样隔离,避毒!三,把天牝(鼻子)管好,拿现在的说法帶口罩,还得保持呼吸畅通!天師意思是最好从鼻子里把邪毒呼出来!我估計那時,树林多,负氧离子特别多,可通过下列化学反应:0一0。

2H20→4H0。

这个4个羟基自由基就可以在纳秒内弄死病毒,这个死病毒就有可能呼出來?现在,大城市负氧离子太少了,汽车尾气也把负氧离子全部吃掉。

我买了负氧离子口罩,但真胡人,一测沒有多少负氧离子!四,天師还提出难以想像的一种方法:从脑拿出某种气,看來这个气比一般正气还厉害的通天气,也可以克制邪毒!下面天師具体说,人的五脏都有气(用当代科学語境看都有通天气能K/r1xr2,210~262),先把五脏保护好。

《素问·刺齐论》原文译文要点

《素问·刺齐论》原文译文要点

《素问·刺齐论》原文|译文|要点《素问·刺齐论》出自《黄帝内经》本篇重点讨论了皮、肉、筋、脉、骨不同病位的针刺方法;依据各种不同的病位,施以不同的针刺深浅程度。

如果违反了针刺的原则,就会损伤其它部位,给病人造成痛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刺齐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

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

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

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

此之谓反也。

译文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浅深不同要求。

岐伯回答说:针刺骨,就不要伤筋;针刺筋,就不要损伤肌肉;针刺肌肉,就不要损伤脉;针刺脉,就不要损伤皮肤(以上四句指的是,应该深刺,则不能浅刺);针刺皮肤,则不要伤及肌肉;针刺肌肉,则不要伤及筋;针刺筋,则不要伤及骨(以上三句指的是,应该浅刺,则不能深刺)。

黄帝说: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能听听对此的解释。

岐伯说:所谓刺骨不要伤害筋,是说需刺骨的,不可在仅刺到筋而未达骨的深度时,就停针或拔出;刺筋不要伤害肌肉,是说需刺至筋的,不可在仅刺到肌肉而未达筋的深度时,就停针或拔出;刺肌肉不要伤害脉,是说需刺至肌肉深部的,不可在仅刺到脉而未达肌肉深部时,就停针或拔去;刺脉不要伤害皮肤,是说需刺至脉的,不可在仅刺到皮肤而未达脉的深度时,就停针拔去。

所谓针刺皮肤不要伤及肌肉,是说病在皮肤之中,针就刺至皮肤,不要深刺伤及肌肉;刺肌肉不要伤及筋,是说针只能刺至肌肉,太过就会伤及筋;刺筋不要伤及骨,是说针只能刺至筋,太过就会伤及骨。

以上这些,是说若针刺深浅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黄帝内经·素问》——第50刺要论篇(对照参考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第50刺要论篇(对照参考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第50刺要论篇(对照参考译文)【原文】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翻译】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方面的要领。

【原文】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后生大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翻译】岐伯回答说:疾病有在表在里的区别,刺法有浅刺深刺的不同,病在表应当浅刺,病在里应当深刺,各应到达一定的部位(疾病所在),而不能违背这一发度。

刺得太深,就会损伤内脏;刺得太浅,不仅达不到病处,而且反使在表的气血壅滞,给病邪以可乘之机。

因此,针刺深浅不当,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五脏功能紊乱,继而发生严重的疾病。

所以说:疾病的部位有在毫毛腠理的,有在皮肤的,有在肌肉的,有在脉的,有在筋的,有在骨的,有在髓的。

【原文】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淅淅然寒慄。

【翻译】因此,该刺毫毛腠理的,不要伤及皮肤,若皮肤受伤,就会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肺脏功能扰乱后,以致到秋天时,易患温疟病,发生恶寒战栗的症状。

【原文】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翻译】该刺皮肤的,不要伤及肌肉,若肌肉受伤,就会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在每一季节的最后十八天中,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的病症。

【原文】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翻译】该刺肌肉的,不要伤及血脉,若血脉受伤,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夏天时,易患心痛的病症【原文】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

【翻译】该刺血脉的,不要伤及筋脉,若筋脉受伤,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秋天时,易患热性病,发生筋脉弛缓的症状。

【原文】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翻译】该刺筋的,不要伤及骨,若骨受伤,就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冬天时,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