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9df7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4.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
2. 细胞内的呼吸器官
3.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作用、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4.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和过程
2. 掌握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和各阶段的功能
3. 知道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表或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细胞呼吸的作用
2. 教学: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基本过程,介绍细胞内的呼吸器官
3. 实验: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或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胞呼吸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细胞呼吸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5. 总结:回顾细胞呼吸的重点,强调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学资源:
1. 课堂板书、PPT等教学工具
2. 实验材料和视频资料
3.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等
2. 练习题考核:学生对于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延伸拓展:
1. 细胞呼吸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2. 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 呼吸链中氧气的作用
教案结束。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51989f650e52ea55189897.png)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制定依据: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
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突破策略: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制定依据: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
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氧化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的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突破策略:利用多媒体形象的说明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① 葡萄糖减少, 氧气量不变, 有 3H 标记的丙酮酸和3H 标记的[H] 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的量都不变,温度不变葡萄糖和氧气的量都不变,温度不变。
一段时间 后③细胞质基质提取液线 粒 体 提取液②装置6 12 6 2 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的反应式。
探究点一:有氧呼吸将酵母菌破碎获得细胞匀浆,并把部分细胞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由此获得三种物质:细胞匀浆、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
实验 1:探究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用 3H 标记葡萄糖即 C 3H O ,18O 标记氧气即 18O ),酸和氧气的量都减 O 2 和 3H 218O 生成, 度显著升高。
(参考课本 94 页第 酸和氧气的量都不变。
段内容) 3 4 3高。
小组合作探究:(1) 比较 组自变量是?结果是?能得出什么结论? (2) 比较 组自变量是?结果是?能得出什么结论? (3) 尝试写出有氧呼吸第一步的反应过程+ 反应物条件产物能量场所实验 2:有氧呼吸二、三阶段(用 3H 标记葡萄糖即 C 3H O ,18O 标记氧气即 18O 2)补充资料 二、三自然小组讨论:(1) 这两组实验比较,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从呼吸场所角度思考)?线粒体提取液丙酮 少, 有C 同时 温丙酮 变,温 度不(2)根据补充资料,尝试写出有氧呼吸二三阶段的反应过程+反应物条件产物能量场所+反应物条件产物能量场所探究点二:自主构建有氧呼吸过程模型。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b739d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9.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生理意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区别和联系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④利用课后的研究性课题适当扩展学生的认知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生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重点有氧呼吸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取100克玉米种子平均分成两份装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容器中的温度无明显变化而B容器中有发热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提出课题:第七节细胞呼吸探究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呼吸?它包括哪几种类型?请同学阅读教材72页找出答案。
教师订正并强调关键词:“细胞内”、“氧化分解”、“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能量”。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怎样进行?投影展示:分步展示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然后安排学生自学教材72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讨论:(投影展示以下自学提纲)①有氧呼吸的产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②其中CO2中的C元素来自于哪种反应物?H2O中的O元素来自于哪种反应物?③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如何?④哪几个阶段有能量产生?最多的是第几阶段?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自学完毕,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①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②CO2中的C元素来自于反应物葡萄糖,H2O中的O元素来自于反应物O2③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结合形成H2O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产生能量,其中第三阶段能量释放最多⑤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能量由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d0849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7.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1一、教材内容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
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d291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5.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课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产物;3.理解细胞呼吸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来探究细胞呼吸过程。
教学内容:1.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2.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3.细胞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4.细胞呼吸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2.理解细胞呼吸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呼吸的产物在细胞内的作用;2.掌握细胞呼吸的详细过程。
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则有关细胞呼吸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到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二、讲解细胞呼吸概念和过程1.介绍细胞呼吸的定义和过程;2.讲解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观察1.组织学生进行细胞呼吸实验,观察产物的生成和能量释放过程;2.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产物在细胞内的作用。
四、总结和讨论让学生总结细胞呼吸的重要性和意义,展开讨论,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掌握。
教学工具:1.视频或图片资料;2.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扩展延伸: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实施更深入的细胞呼吸实验,拓展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d4a601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0.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模板
课程内容: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掌握细胞呼吸的主要反应和产物,了解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色素氧化酶系统。
教学难点:线粒体色素氧化酶系统的复杂反应过程。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用品:酵母、糖水、试管、滤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
3. 教学资源:细胞呼吸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光合作用进行比较。
二、示范实验
1. 展示细胞呼吸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让学生观察酵母呼吸的过程。
2. 解释酵母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其他产物。
三、介绍细胞呼吸反应过程
详细介绍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色素氧化酶系统,让学生了解
不同阶段的关键反应和产物。
四、讨论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讨论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和相关性。
五、实践操作
让学生进行细胞呼吸反应的模拟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产物,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六、总结与评价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细胞呼吸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评价。
七、课堂延伸
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呼吸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在课堂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ece8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8.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2. 描述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3. 掌握细胞呼吸对供能的作用。
4. 探讨细胞呼吸与糖、脂肪、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糖解过程。
3. Krebs循环。
4. 氧化磷酸化。
三、教学过程:
1. 授课环节
(1)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对细胞生存的必要性。
(2)简要介绍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及其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
(3)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际影响。
2. 实验或观察环节
(1)让学生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呼吸的速率变化。
(2)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对比。
(3)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细胞呼吸相关实验,如测量ATP生成量的变化等。
3. 总结反思环节
(1)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呼吸的整个过程,并探讨细胞呼吸与糖、脂肪、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在供能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课堂延伸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不同难度的拓展内容,如深入探讨细胞呼吸与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关系,或介绍细胞呼吸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等。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6e459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1.png)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呼吸的概念,说出细胞呼吸的类型。
(2)解释有氧呼吸的过程,说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举例说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1)通过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对细胞呼吸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珍惜生命,关爱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2、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急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在运动时为什么会呼吸加快?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呼吸作用。
2、细胞呼吸的概念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强调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3、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①展示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②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6H₂O + 6O₂6CO₂+ 12H₂O +能量③强调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大多数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2df8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c.png)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一、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引出细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__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完整版)高中生物工作案例-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
![(完整版)高中生物工作案例-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69b562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a.png)
(完整版)高中生物工作案例-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课题:《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科目:高中生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物提供者:郝伟单位:廊坊市第八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本节内容介绍了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呼吸作用,让学生了解了细胞呼吸的本质,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ATP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②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及适应的特性,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通过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以及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感觉到高一的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细胞呼吸,因此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阅读、语言表达和探究的能力,但对细胞呼吸的本质这样抽象性的问题难以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解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高中生物教案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教案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a81177b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3.png)
高中生物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2. 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及能量转化方式;3. 能够分析和解释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化学方程式;2. 细胞呼吸与能量的转化方式;教学难点:1. 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2. 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细胞呼吸的实验器材、教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讲解细胞呼吸的过程(15分钟)1. 对细胞呼吸的过程进行讲解,包括三个步骤:糖解、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呼吸链;2. 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性,以及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三、学生实验:观察酵母发酵(20分钟)1. 每组学生进行实验:在酵母中加入葡萄糖,观察酵母的发酵过程;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酵母发酵的过程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四、展示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10分钟)1. 教师展示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氧气与糖类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2. 要求学生背诵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其意义。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围绕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展开讨论,归纳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有所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复习细胞呼吸的重点知识,准备小测验;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酵母发酵实验的过程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细胞呼吸为主题,通过实验、讲解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b27c4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0f.png)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场所。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场所。
三、教学难点1. 细胞呼吸过程中各步骤的物质变化和能量释放。
2. 细胞呼吸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教案。
4. 实验器材(如需进行实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类型、过程和场所。
结合PPT或教案,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
3. 互动: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介绍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实际意义。
5. 实验演示(如需进行实验教学):进行细胞呼吸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细胞呼吸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细胞呼吸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类型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或相关领域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研究和发展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亲身体验细胞呼吸相关实验。
3. 开展细胞呼吸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科研论文。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e6bfe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1.png)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呼吸教案
实验名称:细胞呼吸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探究细胞呼吸的原理。
实验材料:酵母菌、砂糖、水、发酵瓶、气体收集瓶、试管、橡皮管、温度计、酵母菌培养皿。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含糖浓度的糖水溶液,如5%、10%、15%等。
2. 在发酵瓶内加入适量的不同浓度的糖水溶液,每种浓度准备3个试管。
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摇匀混合。
4. 将试管连同酵母菌放入气体收集瓶中,注意不要让酵母菌泡沫进入气体收集瓶中。
5. 测量每个试管中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6. 观察几个小时后,测量气体收集瓶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并记录下来。
7.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糖水浓度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速率。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注意实验室安全。
2. 注意每种浓度的糖水与酵母菌的比例,以及搅拌均匀。
3. 测量温度时要准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测量气体体积时要保持气体收集瓶密封。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糖水浓度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速率,找出对于细胞呼吸影响较大的因素。
同时,也能通过实验数据观察到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进一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状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机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72c7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4.png)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 理解细胞呼吸对细胞生存的重要性;
3. 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
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3. 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3. 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
教学准备:
1. PPT或教材资料;
2. 实验设备和材料(如酵母、糖水、试管等);
3. 桌面展示物(如模型细胞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细胞呼吸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和意义,重点讲解三个阶段的特点和反应;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细胞呼吸的过程;
4. 演示:通过PPT或展示物,展示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掌握程度;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呼吸对细胞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 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细胞呼吸的探究活动,拓展他们的思维;
3. 学科整合:与化学学科结合,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掌握其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细胞生物学的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ca8962eff9aef8951e0664.png)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一课时,课标中的要求是:说明细胞呼吸。
本节课内容依次是细胞呼吸的本质、细胞呼吸与燃烧的异同点、细胞呼吸的分类、有氧呼吸与呼吸的区别,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有氧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初中学习过能量的获得、呼吸的概念以及高中学习过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的基础上。
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及过程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且帮助学生构建个体(宏观)水平和细胞(微观)水平代谢之间的联系,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无氧呼吸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对细胞内新陈代谢过程的兴趣,有助于后面内容的深入学习,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和认识水平欠缺。
呼吸作用涉及到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生物呼吸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许多与细胞呼吸有关的信息,对细胞呼吸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认识有限;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对氧化反应的机理有所了解,但在有机化学方面,如糖的彻底氧化分解所发生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的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所以需借助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 说明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教学难点:说明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呼吸的本质 ;(2)得出细胞呼吸的类型;(3)区别有氧呼吸和体外燃烧的异同点 ;(4)阐明有氧呼吸和呼吸的区别;(5)指出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原料 ;(6)区别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7)说明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产物2、能力目标(1)通过对酵母菌呼吸方式及酵母菌匀浆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2)通过对“有氧呼吸的过程”等图群学习,提高对图表的学习和理解能力(3)通过对有氧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探讨,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细胞呼吸生物教案人教版
![细胞呼吸生物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877b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4.png)
细胞呼吸生物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细胞呼吸生物教案(人教版)教案目标:1. 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3. 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内能量转化的机制。
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2.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内能量转化的机制。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2. 教科书《生物》人教版;3. 细胞呼吸的示意图;4. 实验材料(如酵母、糖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3.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三、示意图解析(10分钟)1. 展示细胞呼吸的示意图,解析其中的关键步骤和物质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理解示意图中的符号和箭头表示的含义。
四、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酵母和糖水为材料,观察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细胞呼吸的过程进行对比和分析。
五、概念梳理(10分钟)1. 总结细胞呼吸的关键概念和过程。
2. 引导学生回答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问题。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在生物体内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2. 探讨细胞呼吸与其他生物过程的联系和影响。
七、小结与评价(5分钟)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思考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产物,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内能量转化的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实验的操作,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以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9ce9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d.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2.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细胞呼吸的类型:介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定义、产物和能量释放。
3. 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其过程。
4.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2. 复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思考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是否有效,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实施步骤:1. 教学策略:利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
通过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实施步骤:步骤一:引入ATP的概念,与学生讨论能量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步骤二:展示细胞呼吸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
步骤三: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现象。
步骤四: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差异。
步骤五: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生理、农业种植等。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高中生物教案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高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5cb0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d.png)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活动中的能量问题。
2. 使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 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细胞呼吸的定义及意义。
1.3 教学方法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利用图片和动画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1. 提问:什么是ATP?ATP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作用?2. 展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第二章:有氧呼吸2.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2.2 教学内容1. 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2.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反应物和产物。
2.3 教学方法1. 通过图解和实例解释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2. 列表和图解展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2.4 教学活动1. 利用图解和实例解释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2. 通过列表和图解展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三章:无氧呼吸3.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无氧呼吸的原因和条件。
2. 使学生掌握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3.2 教学内容1. 无氧呼吸的原因和条件。
2. 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3.3 教学方法1. 通过实例解释无氧呼吸的原因和条件。
2. 利用图解展示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3.4 教学活动1. 利用实例解释无氧呼吸的原因和条件。
2. 通过图解展示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第四章:细胞呼吸的应用4.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细胞呼吸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在生产中的应用。
2. 细胞呼吸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1. 通过实例介绍细胞呼吸在生产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4.4 教学活动1. 利用实例介绍细胞呼吸在生产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 《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 《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ce108580216fc700afd7a.png)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三节细胞呼吸【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2)理解并运用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掌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几个阶段,并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分析有关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学会在综合习题中的分析方法;(2)用各种例子讲解细胞呼吸,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2)初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体系,知道各门学科是密切联系的;(3)与光合作用联系,生物体中的能量其最根本来自于光能,使学生更加体会到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细胞呼吸的概念、实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反应式;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演示、讲述等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提问:我们每天摄入体内的食物有何作用?(答:略)以前经常提到能量,知道真核生物主要由细胞中的线粒体提供能量,那么线粒体是怎样把能量释放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节——细胞呼吸。
(二)目标达成1、细胞呼吸的概念(学生先阅读,教师再进行讲解)细胞呼吸是所有生物和活细胞的重要生理作用。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叫做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因为细胞呼吸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
“细胞呼吸”不是平常所说的“呼吸运动”,也就是说,细胞呼吸不是宏观的气体交换过程,而是发生在每一个活细胞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量的释放并且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过程,它只是“呼吸”中的一部分而已。
细胞呼吸通常也称为呼吸作用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实验结论→表达与交流3、细胞呼吸的类型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可以看出细胞呼吸根据最终是否需要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
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
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
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
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
又由于生命活动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
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也叫做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1)主要场所:线粒体(2)过程请观察,第一阶段的变化提问: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型[H]和少量ATP。
)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提问:这个阶段在哪儿进行?(回答:细胞质基质。
)再观察:第二阶段的变化提问:这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产生少量ATP。
)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提问:这一步在细胞内的什么部位进行?(回答: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再观察:第三阶段的变化提问: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
)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大量的能量。
)提问:这个阶段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进行?(回答: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
)根据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请一位同学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学生完成反应式后提示学生:找出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能量总变化。
)请同学们讨论后自己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提示学生:①条件:需氧参加,多种酶参与。
②场所: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物质变化: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元机物。
④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
)(回答: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小结:从物质变化角度来看,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即有机物最终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能量变化角度来看,有氧呼吸是在有机物逐步分解中使贮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转移到ATP中,一部分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这一变化过程与有机物的体外燃烧是有区别的。
在生物体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共释放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转移到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讲述: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如果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在生物界中的存在也较为广泛。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提问:根据以上的例子,你能解释苹果储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吗?(回答:苹果在储藏过程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所以闻起来有酒味。
)讲述:一些植物无氧呼吸时可产生酒精,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在进行无氧呼吸时可以产生乳酸。
植物体内能进行无氧呼吸,动物体内是否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呢?可以,但是高等动物的无氧呼吸只能发生在局部或某些组织、器官。
因为,如果动物机体全身缺氧就会导致动物窒息,甚至死亡。
动物的无氧呼吸只是局部的暂时现象。
比如: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细胞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使机体有酸胀的感觉。
有些细菌可以进行乳酸发酵。
酸牛奶、泡菜及青贮饲料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做的。
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在酿酒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提问:这些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回答: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提问:通过上述实例,你能说出无氧呼吸产物有哪些物质吗?(回答: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这些产物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继续学习无氧呼吸的过程。
讲述: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分解成乳酸。
每个化学反应都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请同学们根据无氧呼吸过程总结无氧呼吸反应式。
(提问学生:找出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能量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完善反应式。
)讲述: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学生讨论:归纳无氧呼吸概念。
从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给学生以提示](回答: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小结: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被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由于产物中还贮存着许多能量,所以释放的能量少。
如1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后,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少得多。
提问:生物体处于长期缺氧的状态能否生存?为什么?(回答:不能,因为生物体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得多,不足以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所以,生物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不能生存。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条件需氧气、酶等不需氧气、需酶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物H2O、CO2C2H5OH、CO2或C3H6O3释放能量较多较少联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相同的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讲述: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那时的微生物适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所以这些微生物体内缺乏氧化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
随着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酶系统的好氧微生物。
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尽管现今生物体的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有无氧呼吸的能力。
生物体的无氧呼吸不但说明生物的适应性,也说明无氧呼吸是一种原始的呼吸类型。
提问: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回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四)细胞呼吸的意义提问:呼吸作用对生物体本身有什么意义?(回答: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讲述: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只有储存在ATP中,并且在酶的作用下,才能使ATP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如细胞分裂、植株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
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八、课堂小结可以鼓励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讨论ATP 与细胞呼吸的关系,比如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进一步了解ATP 在能量储存和释放中扮演的角色;了解ATP 与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了解ATP 与酶活动的关系等。
让这部分学生发挥其作用,以短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学习体会,帮助全班同学学习和理解这部分知识。
九、检验效果例1(2000广东生物卷)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A.活细胞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D.气孔周围的细胞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是每一个活细胞的生理作用。
解题思路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细胞的死亡。
而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
本题正确答案是A。
失分陷阱错误原因主要是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混为一谈。
例2(2003江苏理综卷)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活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呼吸作用的具体场所。
解题思路活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第二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
本题正确答案是B。
失分陷阱此题答案直接具体,属于容易题,基本上没有设置陷阱。
十、作业布置课后复习题及课时作业十一、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真正还原了生命科学的本质,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内与课外并行。
学生在这其中更多的是积极主动,合作、交流,体会更深的是分享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这其中更多的是积极引导,肯定评价,“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
既鼓励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又让其感受到“从挫折中学会反思,进而提高能力完善思维”带来的满足。